第一篇:读书心得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
(二)教师 张云蕾
在《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倾听与表达的目标。在实施中幼儿的表达面发展得不错,但是幼儿缺乏倾听别人意见的耐心和意识,也不喜欢倾听他人想法。所以在培养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中感到较困难,找到一些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的倾听的习惯。
幼儿倾听习惯的的培养对其将来的说、读、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许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不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打断别人说话,在集体活动中随意插嘴,自我表现欲较强,不给同伴发言的机会等。这也就是问题说到的幼儿缺乏倾听别人意见的耐心和意识,也不喜欢倾听他人想法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要先知道幼儿不喜欢倾听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具体分析来说,目前造成幼儿不喜欢倾听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去自我为中心的”的过程。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游戏活动中更多地表现为独自游戏,因此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与幼儿社会领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也比较弱,而表现欲却特别强,所以幼儿会缺乏倾听的耐心,急于表达自我。第二成人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轻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容易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在语言表达上倾注了许多心血。第三,消极的榜样作用。许多成人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只会告诉幼儿应该做什么,而不倾听幼儿想做什么。幼儿出现插嘴行为时,成人往往只会简单粗暴地训斥责备。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意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为幼儿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倾听环境。前面提到,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也比较弱。如果班级中总是打打闹闹互相影响,他们是不会互相倾听的,如果教室外面热热闹闹,幼儿也是不能认真倾听的。安静,适宜的环境是倾听的前提,我们可以在午睡前听一个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并提醒幼儿安静倾听。其次,引导 幼儿与同伴互动交流,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同伴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建构有效的同伴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发展倾听能力。同时,在同伴交往中,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倾听的正确方法,如,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在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再说出自己的意见。再次,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最后,教师做幼儿的榜样,成人要耐心听幼儿讲话,在与幼儿交流时要用幼儿听得懂得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倾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2015年10月
第二篇: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
我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与大家共享: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儿童与他人交流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我对《指南》中新增 “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线的老师,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掌握知识情况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各个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既然选择幼教,我们就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责任心。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第三篇:《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心得
学习《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体会
杨口中心幼儿园:王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正式印发的,这是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
参加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学习培训,《指南》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幼教老师教育成长的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指南》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指南》是加强科学保教,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让我们的学前教育取的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国的幼儿教育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指导今后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指南》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管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必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这明了方向。
二、贯彻落实《指南》是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是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它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指南》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2-3个方面(子领域)。每个方面(子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每一条学习目标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将如何更好的实施教育指明了方向。所以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我们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标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三、贯彻落实《指南》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现在幼儿园的家长们虽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商业性宣传的误导,社会上这种不良的教育信息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不仅让幼儿“伤”在了起跑线上,也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指南》的出台,为广大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对切实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打下了基础。
总之贯彻落实《指南》既是一个重要机会,也是一个艰巨任务;既是一个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指南》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把《指南》贯彻好、落实好,才能让《指南》的思想、观念、要求和方法成为我们学前教育的明灯,才能照耀我们彼此成长的学前教育之路。
第四篇:《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心得
“明灯”照耀学前教育之路
—学《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体会
修文县实验幼儿园:陶余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正式印发的,这是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
今天,我很有幸的参加了贵阳市组织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学习培训,在培训班里,各位老师、园长、教研员精彩的讲解让我对《指南》有了深刻的了解。《指南》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幼教老师教育成长的路。记得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曾说道“科学保教,提高质量。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而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指南的问世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因此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指南》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指南》是加强科学保教,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让我们的学前教育取的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国的幼儿教育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指导今后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指南》正是在这样的新形
势下应运而生,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管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必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这明了方向。
二、贯彻落实《指南》是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是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它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指南》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2-3个方面(子领域)。每个方面(子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每一条学习目标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将如何更好的实施教育指明了方向。所以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我们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标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三、贯彻落实《指南》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现在幼儿园的家长们虽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商业性宣传的误导,社会上这种不良的教育信息问题越来越
突出,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不仅让幼儿“伤”在了起跑线上,也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指南》的出台,为广大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对切实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打下了基础。
总之贯彻落实《指南》既是一个重要机会,也是一个艰巨任务;既是一个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指南》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把《指南》贯彻好、落实好,才能让《指南》的思想、观念、要求和方法成为我们学前教育的明灯,才能照耀我们彼此成长的学前教育之路。
第五篇: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多年来,我们依据《纲要》制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我体会到《纲要》是多么贴近幼儿,从《纲要》中我懂得了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而今天让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灵活化。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我知道了原来随性的教育时时都在,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在一开始我都不明白《纲要》已经很全面了,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做什么的呢?它有什么意义吗?读了这本解读才了解到,原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纲要》是两个独立、平行的文件,一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个是课程指南。两个文件在重要的价值观方面是一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其中,我重点学习了《解读》的社会部分,让我了解了3-6岁儿童在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指南》的社会部分提到5~6岁的目标是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想办法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由此我想到了,中班时的玩具分享活动正是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宽松的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分享,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看了《指南》,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的目标都能细化到我们可操作的程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空口说大道理,比较实在,有可操作性,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野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能力呢?通过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谈谈自己的体会。
《指南》中指出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首先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分享。在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有好东西能够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常常说说自己喜欢谁谁谁,问其原因的时候可能是那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的积木或是一起玩了橡皮泥,或是那个小朋友给了她一张小卡片,可见,孩子们对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对她们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个人将会受到欢迎,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分享,这将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充满自信。自信有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自信从哪里来,其实自信从实践中来。教师应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
最后我们还应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们要告诉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
篇二
《指南》中提到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个观点我个人就比较赞同的,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不会拿孩子与他人来横向对比,也不会强化那些书面知识。我是想着三年幼儿园很快就过完了,就得开始辛苦的求学道路了,我想珍惜好这三年的时间,让他尽情地玩,尽情地耍。即使他现在很多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比如认字、算术和绘画,但我还是有理由相信他现在的不作为并不能代表今后会比同龄人落后多少。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同时在游戏和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比书本知识更牢固,而幼儿时期只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待他玩够了自然就会去找东西学习的,同时有兴趣的学习会比被逼的用功更加事半功倍。
《指南》还提到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科学教育对幼儿很重要,从小让宝贝亲近大自然比起书上的认知图画也更实际,假期里我不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我会带她回农村老家去,我们都知道在那里空间大,到处跑也不用担心,还可以交到新朋友学习新语言,还得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而城市的孩子就像金丝雀,每天只能呆在小小的圈子里:幼儿园-家-公园,还不能和陌生人说话。我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在这个社会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真的很重要。回农村孩子可以亲近大自然,也可以见到很多真实的小动物,他的小脑袋里面装了更多的见识后才会画出更美好的图画,才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力,相比兴趣班比如美术课上的学习我想他也更喜欢在大自然中来真实地体验。
《指南》中还有很多值得家长和老师一起参考及借鉴的,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各项指标不一样,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做为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不能强求。归根到底,我认为孩子优良的品质,文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力等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做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先行动起来吧!篇三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
二、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
在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比如在晨间谈话活动中给孩子一些自由谈论的时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三、注重身边的教育。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参观水果店》的过程中,幼儿懂得要排队买水果,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店主交流沟通的。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感兴趣,目的是喜欢读书,目的是爱劳动,目的是爱艺术,目的是有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目的是会做人,道德不差,目的是有教养,有能力,有品位,目的是幸福的人生。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