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文写作《范例三》(模版)
应用写作学习心得
应用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在单位的人事科呆过一段儿时间,头头儿时不时让我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有时也让作个记录。这也算是和应用写作开始有了接触,不过我是学理科的,对应用写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写这些东西时,总是借来相关的已有的材料,比如:起草文件,我就找来原来已有的类似的文件,照猫画虎,“描摹”而成。至于其他的总结和会议记录等等,也没什么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好在领导对此要求也不严格,也应付了下来。后来,离开了行政科室,从事业务工作,自然和这些公文接触就少了,但平时的工作报告,年末的年终总结,以及写个请假条,填写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从此我对应用写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尚缺乏系统的学习。本学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
虽然后半学期受到“非典”因素干扰停课,但通过在课上孙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课下的自学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有了一些收获。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 “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
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在课上,孙老师给我们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三、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但是不是应用文写出来都是给人一种干巴巴、读来索然无味的感觉?我认为,既然文章总是要让人来读的,包括应用文也是要有相关的人员去阅读,那么不可避免就要考虑人的阅读心理,要有某种趣味性,让人愿意读下来。我见过一些人的工作报告,内容上程式化的东西很多,如“在„„亲切关怀下,在„„的领导下,在„„的协助下,在„„的配合下,我们经过了„„,克服了„„,打破了„„,最终„„,”这些教条化的东西一多起来,让人根本就读不下去,除了感到枯燥以外,这里面缺乏完成工作的真情实感,感觉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对书写者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在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下,尽量把内容写得生动有趣些,是必不可少的。
四、应用文的“单义性”
许多文学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理解去诠释其中的意义,这样同样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理解。应用文一定要避免这种“多义性”,意义一定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给不同的阅读者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否则,会造成工作中的极大混乱,比如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用词上用了一些摸棱两可的词汇,给人理解上有不同的说法,就会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造成麻烦。再比如一些待签订的合同,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检查有无漏洞,反复斟酌,有无逻辑错误和未考虑到的情况,否则一个很小的纰漏,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写应用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
一、应用写作的涵义及实用型文章的特征
人们通常把实用型文章的写作称为应用写作,而实用型文章是同欣赏型文章相对而言的,是指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各类文章,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定的用途的文章。实用型文章一般被通称为应用文。
从总体上说,实用型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从内容方面来看,实用型文章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或处理某项具体工作而撰写的应用文,其内容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二是从形式方面来看,实用型文章大都有着固定的体式,带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
具体地说,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一)主指单
一、集中、明确
主指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单
一、集中、明确是应用文主旨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说是对应用文主旨的要求。
所谓单一,是说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只能围绕着一个主题把问题说清说透。
所谓集中,是说一篇应用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应是全文的统帅。
所谓明确,是说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和主张是什么,要使读者一看便知。
(二)材料多样、真实、有力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善于从材料出发,注意让材料说话,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写出内容充实、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文章。
从材料本身的形态来看,事实与理论是材料的两大类型。如果再作进一步划分,事实则有事件与情况、实物与现象等许多种,理论则有方针、政策、规定及概念、原理、学说等等。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之分。不同类型的材料往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观察、实验和调查是在实践中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查阅文献则能够集中获取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主要由此或通过调查得到。
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
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有力首先是说材料要能为主旨所统率,而不是游离于主旨之外,或同主旨相悖;其次要求所用材料为主旨的表达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
(三)结构合理、谨严、固定
简单地说,结构是文章的内容构造;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材料。
从根本上说,结构合理就是指结构的安排符合客观事物的构成和发展规律。
就其本质而言,实用型文章应该是一种逻辑构成,而逻辑构成则要讲求谨严性,而不能流于松散无序。固定是实用型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各类实用型文章大都形成了统一的构成格式。
程式化是文艺创造所应力避的一种倾向,但却是应用写作所不能背离的规律。结构固定,格式规范,是各类实用型文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四)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工具,离开语言,写作就无法进行。
实用型文章的语言准确除了是指用词造句恰当、贴切、得体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含义。首先,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的大量使用,会增强应用文语言的准确性,或者说是应用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的体现。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是指用于特定的学科、专业领域或社会行业的意义确定的专门性词语。
任何文章的语言,都应当具有简明性。而在以高效、快速地传递信息为任务,所谓的语言简明,就是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明白白地传递给读者。
平易即平实自然、晓畅易懂。文章语言的平易首先表现在用语的直白上。
应用文特别是用于工作的应用文大都应当带有一种庄重的风格,而语言的庄重正是形成文章的庄重风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总之,主旨单
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谨严、固定,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是应用文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对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实用型文章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一)要研究问题,把握情况
(二)要领会政策,熟悉规定
(三)要锤炼思维能力,加强语言修养
(四)要掌握规律,了解规定
(五)要善于借鉴,勤于实践
第二篇: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41.向上级领导机关写报告汇报工作时,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或要求上级机关答复的事项。标准答案: 对
42.下列语句叙述有错误的有()
A、除公交车和轿车外,其它机动车辆白天一律不得进入市区 B、车辆停放一律要在指定地点,途中临时停车不得超过5分钟 C、严禁在道路两侧摆摊设点 D、服从交通执勤人员管理 标准答案: abc 43.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的公文是批复,它是专门用于答复请示的一种下行文。标准答案: 对
44.意见在上行时,要体现出决断的作风;在下行时,要体现出毫不含糊的气度;在平行时,要体现出谦逊平和的态度。标准答案: 错
45.可使用主副标题的文种有()A、通知
B、会议纪要 C、公告 D、调查报告 标准答案: bd 46.简报要求“全”,即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准答案: 对
47.对某项工作或某方面问题进行总的回顾,用以记载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总结称为专题总结。标准答案: 对
48.无论是现实的还是历史的事件,只要材料典型,就应制发通报告知下属机关(单位)。标准答案: 错
49.会议纪录作为会议实况和主要精神的原始记录,其文献特征,决定了它在写作上要求具有()A、政治性 B、真实性 C、原则性 D、完整性 E、创意性 标准答案: bd 50.述职报告中引用数据用阿拉伯数字标识。标准答案: 对
51.简报的作用是收集内部资料,以便归档保存。标准答案: 错
52.演讲的选材很广阔,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毫无限制。标准答案: 对
53.批复的开头必须首先引述来文的标题并加文号,作为批复的依据。标准答案: 对
54.会议纪要不要加盖印章,但要由会议召集人署名并签发。在正文后应分别注明主持人、出席人和发送单位。
六安中公教育
http://luan.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标准答案: 对
55.述职报告必须写明主送机关和称谓。标准答案: 错
56.经有关部门批准,某单位要改造某栋大楼,并封闭其周围道路,应提前将其事项用通告形式向相关地段群众和单位职工公布。标准答案: 对
57.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要求()A、以书面语为主 B、以口语为主
C、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 D、精练、准确、通俗、易懂 标准答案: cd 58.某单位对某一问题无权决定,也无力解决,要办理必须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标准答案: 错
59.欢迎词的写作要求一般是()
A、要了解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B、要认识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C、要分析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D、要认识欢迎对象、选择正确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标准答案:a 60.领导在表彰大会上讲话稿的要求()A、篇幅不能太长
B、主题相对可以长一点 C、不要喧宾夺主 D、不要夸夸其谈 标准答案: acd
六安中公教育
http://luan.offcn.com
第三篇:应用文写作三试题
在线考试
应用文写作第三套试卷
总分:100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调查总体中选取部分单位作为信息采集的样本,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样本信息,推知相应的总体信息,这种市场调查方法是()。(答题答案:A)
A、抽样调查法 B、具体调查法
C、典型调查法
D、因果调查法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突出特点为()。(答题答案:B)
A、内容的灵活性
B、缜密的科学性
C、明显的决定性
D、相互的渗透性
3、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将其结果写成公文,应用()。(答题答案:C)
A、计划 B、总结
C、调查报告
D、可行性研究报告
4、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通过给企业决策层提供预案发挥其作用,好的预案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是反复选优的结果,因此要求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答题答案:C)
A、材料充分 B、说服力强
C、多拟预案
D、认真分析
5、市场调查报告应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因此市场调查报告具有()。(答题答案:D)
A、事实性 B、针对性
C、广泛性
D、时效性
6、市场调查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答题答案:A)
A、.观察法 B、试验法
C、.分类抽样法
D、咨询法
7、人们通过总结能认识工作成败的原因,提高认识水平,领导机关从总结中能及时发现典型,推广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因此,总结具有特点()。(答题答案:D)
A、客观性 B、针对性
C、可行性
D、时效性
8、制定计划要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目标、措施,应该是经过努力就能做到的,因此,计划应具有特点()。(答题答案:C)
A、预见性 B、导向性
C、可行性
D、主观性
9、无论是综合性总结还是专题总结,如果面面俱到地罗列现象,就不能说明问题,更不能提供规律性的借鉴,因此,总结在写作时要求()。(答题答案:C)A、分析正确 B、议论充分 C、突出重点 D、具有说服力
10、未完稿的经济工作计划,要根据性质在()用括号注明“草案”、“初稿”、“供讨论用”等不同字样。(答题答案:C)
A、前言 B、标题中
C、标题后或下一行
D、文尾
11、制定计划的要求之一是()。(答题答案:B)
A、要合理取舍内容
B、要留有余地
C、要讲究语言特色
D、内容要吸引人
12、规定一经颁布便成为约束人们行为举止的规范,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规定具有特点()。(答题答案:B)
A、内容专门具体
B、具有法律或行政权威
C、以理服人
D、具有主观性
13、双方或多方就某一项目的合作问题,在实质性谈判之前,经过初步接触而形成的具有原则性、导向性意见的书面材料是(答题答案:A)
A、意向书 B、经济合同书
C、投标书
D、招标书
14、涉外贸易合同中质量条款的内容包括商品的名称、()等级、规格、型号、标准、产地等。(答题答案:B)
A、数量 B、质量
C、价格
D、包装
15、经济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因此经济合同首先要具有的特点是(答题答案:B)
A、平等性 B、合法性
C、严肃性
D、一致性
16、诉状中对案件的陈述不允许有任何推测,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歪曲伪造,举证要确凿可靠,经得起核实查对,因此,诉状在写作时要求(答题答案:A)
A、内容真实 B、具体明确
C、可行性强
D、语言简明
17、经济纠纷答辩状的写作必须针对原告方或上诉方的指控进行答复或辩驳,重点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进行辩驳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答辩状写作时要求()。(答题答案:B)
A、特色鲜明 B、针对性强,有的放矢
C、论证充分
D、内容可行,易懂易记
18、各类案件的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自书或委托他人代书的向司法机关提出指控、答辩或申诉等法律意见的书状是(答题答案:A)
A、诉状 B、答辩状
C、请示
D、申请书
19、诉状具有通用的固定格式,书写时一定要按规范性的格式安排内容结构,因此,诉状在写作时要求(答题答案:B)
A、内容真实 B、体例规范
C、条例明确
D、事理结合
20、诉状有其特定的项目:如原被告的基本情况、谋求事项、事实与理由、致送机关等,为使人民法院能全面掌握情况,利于对申诉人的支持,因此写作时要求()。(答题答案:A)
A、要素齐全 B、体例规范
C、合情合理
D、论证充分
21、答辩状是被告人或被上诉人针对原告的起诉状或上诉状而制作的用以答复或辩驳的书面文书,因此在写作时要求(答题答案:A)
A、目的明确 B、特色鲜明
C、通俗易懂
D、号召力强
22、答辩状是针对原告的起诉或上诉人的申诉而写的,比如完全否定原告或上诉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及提出相应事实和证据,因此,答辩状具有很强的(答题答案:D)
A、.针对性 B、事实性
C、.说服力
D、答辩性
23、求职信的第一部分是()(答题答案:B)
A、开头语 B、称谓
C、主体
D、附件
24、贺信的主要结构是()(答题答案:A)
A、标题+称谓+正文+祝愿词+具名 标题+正文+祝愿词+具名
B、标题+称谓+正文
C、标题+称谓+正文+具名
D、25、经济论文要求作者对经济领域里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研究之后,以()的方式提出独到性的见解。(答题答案:B)
A、叙述 B、议论
C、说明
D、描写
26、经济论文的篇章结构形式基本上由序论、()、结论组成(答题答案:D)
A、引论 B、绪论
C、总结
D、本论
27、经济论文中的序论要(答题答案:C)
A、总结研究成果,统领全文 全文 D、归纳问题,统领全文
B、概括说明,统领全文
C、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统领
二、多项选择题
1、常用的经济活动分析文书除审计报告外还有()(答题答案:ABCD)A、经济预测报告 B、财务分析报告 C、市场调查报告 D、产销分析报告
2、财务分析报告除简要分析报告外还有()(答题答案:ABCD)
A、综合分析报告
B、专题分析报告
C、对比分析报告
D、典型分析报告
3、按时间分,产销分析报告包括()(答题答案:ABCD)
A、综合性产销分析报告 产销分析报告
B、现实性产销分析报告
C、预测性产销分析报告
D、总结性
4、按时间划分,产销分析报告除了现实性产销分析报告外还包括()(答题答案:ABCD)
A、综合性产销分析报告 产销分析报告
B、预测性产销分析报告
C、总结性产销分析报告
D、专题性
5、按时间分,产销分析报告包括()(答题答案:ABCD)
A、现实性产销分析报告 产销分析报告
B、专题性产销分析报告
C、预测性产销分析报告
D、总结性
6、产销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有()(答题答案:ABCD)
A、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B、论点要鲜明
C、在分析上下功夫
D、语言简明准确
7、审计报告的写作要求有()(答题答案:ABCD)
A、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确,平实精炼
B、抓住重点,分析典型
C、准确定性,建议切实
D、语言准
8、常用的经济活动分析文书除产销分析报告外还有()(答题答案:ABCD)
A、财务分析报告
B、经济预测报告
C、审计报告
D、市场调查报告
9、按性质划分,产销分析报告包括()(答题答案:ABCD)
A、综合性产销分析报告 产销分析报告
B、专题性产销分析报告
C、单一性产销分析报告
D、总结性
10、按时间划分,产销分析报告除了总结性产销分析报告外还包括()(答题答案:ABCD)
A、综合性产销分析报告 产销分析报告
B、预测性产销分析报告
C、现实性产销分析报告
D、专题性
11、常用的经济筹划总结文书有()(答题答案:ABCD)A、经济预测报告 B、经济工作计划 C、经济工作报告 D、经济工作总结
12、前言是计划的总纲,回答()和()的问题(答题答案:ABCD)
A、为什么做 B、能不能做
C、做什么
D、做到什么程度
13、总结的正文包括()(答题答案:ABCD)
A、基本情况 B、成绩和体会
C、存在问题或教训
D、今后的努力方向
14、根据有效期限,合同可分为哪几种?()(答题答案:ABCD)
A、.长期合同 B、中期合同
C、短期合同
D、临时合同
15、常用的经济仲裁文书有()(答题答案:ABCD)
A、经济仲裁申请书
B、经济仲裁裁定书
C、经济仲裁答辩书
D、经济仲裁答复书
16、常用的经济诉讼文书有()(答题答案:ABCD)
A、经济纠纷起诉状
B、经济纠纷上诉状
C、经济纠纷申诉状
D、经济纠纷答辩状
17、常用的经济诉讼文书除经济纠纷起诉状以外还有()(答题答案:ABCD)
A、经济纠纷诉讼状
B、经济纠纷上诉状
C、经济纠纷申诉状
D、经济纠纷答辩状
18、诉状的特点主要有()(答题答案:ABCD)
A、目的明确 B、法律理由充分
C、以情感人
D、事实清楚,材料可靠
19、常用的经济诉讼文书除经济纠纷上诉状以外还有()(答题答案:ABCD)
A、经济纠纷起诉状
B、经济纠纷诉讼状
C、经济纠纷申诉状
D、经济纠纷答辩状
20、经济论文的序论部分一般提出本文研究的()(答题答案:ABCD)
A、论题 B、研究意义
C、中心论点
D、范围、目标
21、经济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由()几个要素组成。(答题答案:ABCD)
A、论题 B、论点
C、论据
D、论证
22、科学语体的要求有()(答题答案:ABCD)
A、概括、严密 B、精确
C、平易
D、庄重
23、一篇经济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通常有以下一些项目()(答题答案:ABCD)
A、题目与作者署名
B、摘要和关键词
C、正文
D、注释与参考文献
24、经济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有()(答题答案:ABCD)
A、并列式 B、横式结构
C、递进式
D、纵横式结构
25、论文答辩的一般要求有()(答题答案:ABCD)
A、内容正确、清晰 准备
B、语言流畅自然
C、态度诚恳、谦虚、冷静
D、心理准备和资料
26、经济论文自身的特点有()(答题答案:ABCD)
A、学术性 B、揭示经济规律性
C、客观性
D、独创性
27、经济论文注释的形式和方法有()(答题答案:ABCD)
A、脚注 B、加注
C、夹注
D、附注
28、经济论文编拟提纲一般可用()(答题答案:ABCD)
A、关键词法 B、标题法
C、句子法
D、段落法
三、判断题
1、市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兼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一些特点而又不同于他们的一种应用文体。(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一般月末、季末的月度、季度财务分析,多采用专题财务分析报告。(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产销分析报告是研究并反映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之间的关系,分析市场供求形势的一种文体。(答题答案:B)
A、是 B、否
4、审计报告是一种具有法定效力的严肃文体,因而所列事实和材料必须确凿充分。(答题答案:B)
A、是 B、否
5、审计报告中数字的运用要求准确无误,一般可以使用分数(答题答案:B)
A、是 B、否
6、财务分析报告常见的毛病是用数据代替分析,变成“文字数据化”。(答题答案:B)
A、是 B、否
7、一般月末、季末的月度、季度财务分析,多采用简要财务分析报告(答题答案:B)
A、是 B、否
8、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厂长、经理等有关经营者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核检查后提交的书面报告。(答题答案:B)
A、是 B、否
9、产销分析报告和市场调研报告都是面向市场,对市场的供需状况作出如实的反应,二者的写作要求是一样的。(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0、对于证据不足或未经查明的事项,可以写入审计报告,以供有关方面核查。(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1、财务分析报告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否分析得中肯、深刻、正确。(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2、经济工作计划的结构和一般工作计划没有什么区别,在写法上也没有固定的格式。(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3、经济工作总结的文章式标题,一般都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4、经济工作计划的结构和一般工作计划区别很大,在写法上也有固定的格式。(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5、经济工作总结的用语一定要准确。避免使用如“大体上”、“可能是”、“差不多”一类笼统、含糊的词语。(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6、经济工作计划主要是靠执笔人独立思考、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制定出来的。(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7、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任务用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文书叫总结。(答题答案:B)A、是 B、否
18、经济工作总结要叙议结合、叙议得当。一般写工作过程、列举典型事例一叙述为主,分析经验教训、指明努力方向时则多发议论。(答题答案:B)
A、是 B、否
19、工作计划一般围绕“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完成”。(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0、经济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是: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1、工作总结是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作的安排。(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2、衡量一篇经济工作总结价值之所在,就是看总结中的“成绩与经验”部分。(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3、未完稿的经济工作计划要在结尾处注明“草案”、“讨论稿”等字样。(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4、经济工作总结就是回答“做什么”与“怎样做”的问题。(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5、计划虽然不是公文,但一经法定会议通过和批准,在它所管辖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力。(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6、本单位、本部门的经济工作计划是用来指导自己今后行动的,所以提出指标和措施都要考虑是否对本身有利,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7、经济工作总结就是回答“已经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答题答案:B)
A、是 B、否
28、意向书具有法律效力。(答题答案:B)A、是 B、否
29、合同当事人是指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的名称或者姓名,签约个人要写全名,签约单位可只写简称(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0、意向书提倡用肯定性语句。(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1、合同的撰写要严格遵守《合同法》的规定。(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2、合同和意向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3、标的是一切合同必须具备的首要条款,必须准确标明。(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4、招标书的正文一般用条文式,不能用表格式。(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5、招标、投标文书最为突出的两大特点是竞争性和公开性。(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6、某合同中规定:“交货地点是:南京。”(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7、中标和签订合同要以招标书为凭据。(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8、合同写作应注意要做好调查研究(答题答案:B)
A、是 B、否
39、为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对方,必要时可以将自己的学历、经验、重要成就及相关证书等制作成附件,附在求职函的后面。(答题答案:B)
A、是 B、否
40、应聘式求职函即不知晓对方单位是否有用人需求而径自投递过去的求职信。(答题答案:B)A、是 B、否
41、求职函的写作要注意语言简洁、集中,文面要整洁。(答题答案:B)
A、是 B、否
42、写贺信时,评价要适当而有新意,避免陈词滥调。(答题答案:B)
A、是 B、否
43、写求职函时,为增加成功机会,应尽可能夸大自己的长处,回避谈自己的短处。(答题答案:B)
A、是 B、否
44、科学性是经济学术论文的本质属性,也是经济学术论文的生命。(答题答案:B)
A、是 B、否
45、经济学术论文是评定作者学术水平的惟一依据。(答题答案:B)
A、是 B、否
第四篇:机关应用文写作(三)
第二章 如何做好机关应用文的起草修改审定
第一节 机关应用文写作前的准备
写文章之前,都要有所准备,“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准备,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机关应用文的写作也不例外。
写作前的准备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内容,广义上讲是长远的准备,狭义上说是动笔之前的准备。从长远准备看,主要是锻炼三种基本功:分析认识问题的基本功,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文字表达的基本功。当然这些基本功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必须善于学习,肯于钻研,勤于写作,由小到大,由生到熟,日积月累而成的。从具体的写作过程看,下笔之前主要做好材料的准备,思想观点的准备,构思的准备。机关应用文的文体较多,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但就其共性而言,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材料的准备。这是机关应用文写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写作就无从谈起,材料不充分,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材料就是粮草,在写作前应把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它包括材料的搜集,材料的核实和材料的选择。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是写作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正面的、反面的、历史的、现实的、完整的、零碎的材料都要搜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材料搜集得越充分、越全面,从中提炼归纳出的观点就越可靠,越实在,下笔时选择应用材料的余地就越大,写起来就越顺手。这里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同志在搜集材料时,对一些零碎的不完整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对一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材料,常常轻易放过。写作时,一旦使用这方面的材料,又要重新查找,费时费力。有些材料,在动笔之前看,可能用处不大,但写作过程中,随着思想的深化,对某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很需要这方面的事例去证实,如果手头现成,就可随手拈来。在搜集材料时要十分注意核实,要边搜集边核实,即使是一些已被公认或众口流传的事实,或者某些资料使用过的数字、引语等,也尽可能地核对一下,绝不能大而化之,想当然。特别是一些细节,要尽量搞得清清楚楚,不然一个细节上出毛病,与事实不符,就会造成很大的失误。有些文件,观点很对,主要事例也无懈可击,但一两处次要材料上产生漏洞,就会出现一块臭肉坏一锅汤的问题,使读者怀疑整个文件的真实性。材料齐备以后,还要精心选择。即从与主题有关的大量材料中,筛选出典型的、能充分说明主题的事例,这样,动笔时就不必费时费力地重新查找典型事例。当然,事前选择的典型事例,在行文时,有些可能用不上,有的还要补充,但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好。
思想观点的准备。这是和搜集筛选材料同时进行的。它主要是指明确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和认定等等。首先要弄清写作的具体目的,也就是文件的主旨。比如,在撰写简报前,必须确定它要起什么作用,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应用。是仅仅向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反映一种情况,作为上级考虑问题的参考或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还是作为某一方面的典型公之于众,以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工作?是希望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还是仅仅提供一点情况?这些都要事先弄明确。因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应用范围,在使用材料、阐述问题方面是大不相同的。只有目的明确了,主题的提炼,材料的使用,才有所遵循,写起来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如果目的不明确,偏离了写作的主旨,就可能出现成文后推倒重来的后果。有些文件,如调查报告,一开始调查,目的就很明确,但在调查研究到一定程度,起草报告之前,还必须回过头来重新研究一下调查的目的。因为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调查前对于调查目的的某些想法,在调查过程中也会有所变化。因此,下笔前,研究一下调查报告的目的性是十分必要的。确定文件主旨的依据之一,是它针对什么问题讲的,即文件的针对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肯定时有哪些理由,否定时依据又是什么,充分不充分,哪些问题是明确的,哪些还不明确,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只有主题明确,观点鲜明,才能在安排结构、选择材料时取舍有据,详略适当,写起来才更顺手。
思想观点的准备。不仅仅是执笔者自己分析研究,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所写的文件,领导同志有什么指示,参与研究的同志有什么深刻的见解或不同的看法,群众有什么希望和要求,都要认真听取、研究。领导同志一般来说对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得多一些,透一些,对全局性的问题观察得也比较敏锐。他们的意见应当是更全面、更深刻,动笔前必须了解他们对文件的想法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把握住他们意见的主旨。这里也包括中央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在内。这叫“吃透上头”。干部群众直接接触实际,应当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的某些想法、希望和要求,努力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这叫“吃透下头”。吃透这两头,写出的文件就有可能更有针对性,从而也会更有指导意义,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说来,在政治生活正常的情况下,领导和群众的愿望是共同的,意见也多是一致的;但由于他们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常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时候文件的作者就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武器,认真分析研究,用正确的观点,把两者统一起来。至于起草的同志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尽可能取得一致。执笔的同志,要十分注意那些见解较深的意见,吸收讨论中的最佳成果。这样上下结合,集思广益,就可能把文件写得更全面,更深刻,更有思想性,更具有实际意义。
思路格局的准备。有了材料,又有了明确的主题思想,就应当考虑这些材料和观点如何围绕主题安排布局,有一个清楚的思路。一篇文章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为主,哪些为辅,使用哪些材料,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如何突出重点,上下左右如何连接等等都要想好。最好先写个提纲,有了提纲就象盖房子有了草图,有助于动笔写作时掌握全局,避免丢三拉四,前后重复,本末倒置。这样,既可提高写作质量,也可加快写作速度。老舍先生在谈他的写作经验时曾说:“尽管我们只要写二、三千字,也需先写出个提纲,安排好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某某事”。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的写作情况时也说:“他在写文章之前,通常是先写好提纲,从这个提纲可以追溯伊里奇的整个思想过程,有许多文章,伊里奇把提纲改了两、三遍”。当然,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情况,在写提纲时,也有粗细之分。一些大型的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法规条例等,由于文章较长,头绪较多,就应有较详细的纲目。除了大的格局、层次以外,每个层次的主要观点和材料都应列出来。一些小型的文件,比如工作计划等等,提纲可粗一些,有个大架子就行。还有一些要求急、容量小的文件,象简报、通知等等,下笔前有个腹稿也就可以了。提纲如何写,并没有一定之规,可按文章长短、每个人的写作习惯、写作前对观点材料的熟练程度不同来确定。
以上三方面的准备,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又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搜集整理材料、挑选典型过程,也是综合归纳、提炼主题的过程。这些工作做完了,腹稿或者提纲也就有谱了。机关应用文能不能写好,与这三方面准备得充分不充分关系极大。
第二节 机关应用文的起草
明确了写作目的,有了一定的素材,确定了主题思想,构思了一个大纲,就可以动手起草了。
在机关工作中,起草文件的任务有一人担负的,也有成立起草小组的。是成立起草小组还是由一人担负,主要取决于文件的重要程度和机关的干部条件。一般来讲,高级领导机关起草大型报告,包括重要调查报告和总结报告等,往往是打团体战,由有关人员组成起草小组。一些小型公文,比如简报、通知等,或者基层单位的文件,则多是由一个同志负责起草。但不论一个人起草还是起草小组起草,在文件的草创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主题去组织文章。写作提纲就是按主题而设想的思路,一般来说,如果提纲比较成熟,设想的文章脉络比较清楚,写起来也顺当,那就按提纲写下去。但是在写作中经常碰到原先设计的提纲并不完善,有漏洞,或思路不畅,需要调整、充实,甚至推倒重来,这是在写作实践中思想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但恰恰是在这个时候,要注意紧扣主题去变动。因为人们的思想一进入落笔的阶段,就更加活跃,有些原先并未重视的材料这时闪现出来,有了新的认识。有些原来若隐若现的观点,这时也明晰起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思考提纲时并未涉及的以往工作中的某些材料和观点的积累,这时也调动起来,呼唤出来,需要选择、利用。这些情况说明,写作中的主观因素逐步加大,文思常常象喷泉—样涌现出来,这是一个主观和客观、愿望和需要在笔者头脑中相互撞击、产生矛盾的时刻,也是主观意图最容易否定客观事实,笔者的愿望最容易超越客观需要的时刻。应当说,这种状况的出现,对笔者是很可贵的。一些新鲜的观点,深刻的思想,精采的语言,往往也在这个时候流入笔下。这时候就要十分注意把热情和冷静结合起来,象蜘蛛织网那样,按一定的图案,把自然吐出来的丝摆在一定位置,按照原先的写作意图决定取舍。如果不加以疏导、规范,听任思想奔流,就有脱离主题的危险。即使有的并未脱离主题,但由于某一部分写得过细,分量过重,也会产生冲淡主题的效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花费整整七年时间创作了巴尔扎克的塑像,但当他的一个学生说,“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时,他却毅然操起身边的斧子,把塑像的双手砍掉了。为此,他解释说:“这双手太突出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艺术作品如此,机关应用文的写作也不例外。作者一定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在提纲的变动中,只能使主题深化而不能变更。
脱离主题的问题,在单人起草文件时,还比较容易避免,而在多人共同起草文件时,解决起来就难得多。这里的关键是要经过充分讨论研究,使每一个参与起草者对文件的主旨都十分明确,对提纲中每一部分的作用都有清楚的认识。而且在这个群体中必须确定一人为“总统”,最后由他来统筹安排全文,有了矛盾由他决定取舍。对“总统”来说,除心有主旨以外,还得胸有全局,对各个部分的重点必须清楚明白,这是使文章不脱离主题的关键。这个任务一般都是由水平较高的同志来承担。对于其它同志来说,必须明确自己负责起草的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通常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同志写起来总想加大他那一部分的份量,有时甚至随意发挥,把自认为的“新鲜观点”、“深刻见解”、“典型材料”硬塞进去,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主题。有的对紧扣主题的思想材料不去下功夫挖掘,而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他感兴趣的思想材料却大写特写,其结是次要的掩盖了主要的。这是集体写作中的“分散主义”。
容易脱离主题的另一种情况是执笔人缺乏“主心骨”。在起草过程中听到一点“新精神”,领导的某次讲话,顶头上司的一些议论,或看到中央的某个文件,就想紧跟,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硬塞进自己起草的文件中,因而冲淡了主题,这是一种“唯上”不“唯实”,处处跟“风”的思想毛病。对“新精神”应作具体分析,如果它与自己所草拟的文件有关,而且是正确、深刻、贴切的,吸收进来确实能增强文稿的深度和色彩,就应采纳。如果与主题无关,不论哪个文件,都可置之不顾。
二是要尽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观点和材料写进去。机关应用文,特别是比较重要的文件,多是集体创作。有的要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因此除一些小型文件外,对初稿并不要求写成完美无缺的成品,而是希望在不脱离主题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所掌握的材料、观点写进去,把各个方面考虑到,并在结构上安排好。修改,最怕内容不充实,缺乏深刻、生动的典型材料,主要部分空洞单调,观点缺乏坚实的依据,没有充分说服力的初稿;而欢迎基础素材丰富,思想观点明确的初稿。因为有了众多的典型材料,又用观点串了起来,修改就容易得多,最起码是有了修改的基础,只要再进一步综合归纳、删繁就简,就可出成品。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还得进一步搜集补充材料,这就要困难得多。有时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某些思想有了深化,原先起草的初稿还得推倒重来。
有的同志担心素材多了,文稿会哆嗦冗长,因此尽量少写情节,少用事例,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不少同志写文章一下笔就洋洋洒洒,不顾实际需要,尽力拉长篇幅,因此长而空、长而乱的文稿比比皆是,使人感到厌倦。但如果内容充实,能解决实际问题,即便文章长一点,人们也是爱读的。象全国党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两万三千多字,六大部分,七十条,人们并不嫌长。相反,某些空洞的短文,也并不因为它短,人们就爱看。文章的好坏,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即使是内容充实,也要根据需要能短则短,这一点应当在起草初稿时就十分注意,把那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排除在外,把一些重复的事例筛选归并。但这并不是说,不允许多写一点从不同侧面说明主题的观点和事例,只要不重复,尽可能从不同角度用事实说明问题,正是机关应用文求之不得的。特别是初稿材料尽量多一些,尽可能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论证主题,即使文字长一些也无关紧要。如果修改时感觉太长,删掉就是了。
有的只负责起草文件某一部分的同志,担心使用材料多了会超过一定篇幅限度,喧宾夺主。如果随心所欲不顾需要,想什么就写什么,当然是集体写作中所忌讳的。但如果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内容丰富,紧扣主题而又互不重复的典型材料较多,那就应当尽可能写下来,应当是越充实越好。如果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充实有说服力,而喧宾夺主,最好的办法不是象罗丹那样把巴尔扎克塑像的“完美的手“砍掉,而是使其它部分也充实起来,这样就把“喧宾夺主”变成了“众星捧月”,使主题更突出,文件更服人。
有的同志对一些社会上流行过的典型事件和一些背景情况,总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也一定知道,常常写得很简单,甚至一笔带过,使人看了往往不能立即理解。这是因为对读者的需要不了解。因此,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说充分,特别是读者不熟悉的背景情况,一定要交代明白。
尽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写进初稿,并不是说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不需要选择,不需要压缩,不需要改进,统统原封不动地编排进文稿中,更不是说只要与主题有关,不问典型与否,不管篇幅多长,都应写进去。而是说,在特定的体例和要求下,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多用一点典型材料。这样做对修改有好处,即使长一点也是利大于弊。
三是初稿最好一气呵成。每个人的写作习惯不同,有人喜欢字斟句酌,从头到尾一步步写下来,初稿出来就差不多了。有人则比较粗放,一落笔就不愿打住,总是尽快搞出草稿,然后再修改。还有的作者把篇幅较长的文稿分成几部分,哪一部分成熟就写哪一部分,然后凑成一篇。很难说哪一种办法就绝对的好。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所写文件的特点去做,但就多数情况来说,初稿最好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既可争取时间,给修改审定在时限上留了余地,又使文章有可能通达顺畅,首尾一气。对起草者来说,一旦草稿完成,就有一种放下重负的轻松感,导致心理的稳定和精神的愉悦,可以进一步激发写作欲望,增强把文件修改得更好的信心。与此相反,如果提起笔来,在某些字句和个别材料上,前思后虑左顾右盼,过多地费功夫推敲斟酌,就有可能截断已经理顺了的文思,让某些完全可以超越的小型障碍绊住了“进军”的步伐,最后拖延了时间,扰乱了文气,因小失大。鲁迅就不赞成“十步九回头”的写法,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否则,能因为一字,停到大半天。”
有的同志写文件,总希望一次成功,这种想法是好的,对少数写作经验丰富而所写的又是小型的类似《通知》等文件,也不是不能做到的。但是,对多数文件来说,一稿成功的情况是极少的。希望一稿成功就必须字斟句酌,其结果往往不是快而是慢了,也容易出现纰漏。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重要的文稿,初稿就想很完善是难以做到的,如果一气呵成,即便是粗糙一些甚至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不离主题,所掌握的材料和观点也写进去了,就可起到失小得大、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全局上就争取了主动。因为初稿的任务并不是提供完美无缺的成品,而是给进一步充实提高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当然作为起草者,不论是单独执笔还是合作草拟,都应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尽量把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得好一些。
要做到初稿的一气呵成,最重要的是事前的充分酝酿,力争使观点材料烂熟于心,融汇贯通,同时要排除一切干扰,静下心来。如果遇到重大障碍需要翻阅某些资料或找人请教时,也要紧扣问题,不要被资料中某些新奇的但与需要无关的内容迷住,分散了精力。在向一些同志请教时,也要避免东拉西扯,尽可能引导对方和你共同思索解决难题,边议边构思边联句,议完了,这一段也等于写完了。
第三节 机关应用文的修改(一)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写文章不易,改文章更难。观点的深化,结构的紧凑,语言的精粹,往往依靠修改。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文中说:“马克思决不出版一本没有经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批评一些人写文章不做认真修改的草率作风,他说:“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来。其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写到:“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唐代欧阳修到了晚年还孜孜不倦地修改自己的著作,他妻子和他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怕先生责怪呢?他回答说“非谓先生嗔,畏后生耳”。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说到欧阳修写文章时说:“读欧公文,疑其随意写出,不假斫削功夫;及见其草,修饰之后,与始落笔,有十不存五六者,乃知文章全藉改窜也”。有的同志在谈写文件的体会时说:“文件是在准备好材料后,想出来的,写出来的,改出来的。”这确是经验之谈。可见修改润色,是写文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无论任何作者,不管他写作经验如何丰富,才思如何敏捷,写作中总有思虑不周、疏漏失误之处。特别是初稿,绝大多数只能说是毛坯,必须进一步精雕细刻才能成章。机关应用文,由于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实用性,就更应该重视修改这一环节。
机关应用文的修改,主要是改立意、改观点、改材料、改结构、改语言。
一是立意要明确。就是说,文稿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是否清楚。如果中心不突出,目的不明确,提出解决问题而没有措施,让人看了不得要领,那就说明这个文稿还远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动较大的手术。这方面常见的毛病是:
(1)文稿缺乏针对性。有的材料比较丰富,但缺乏分析研究,提炼概括,没有形成明确的贯穿全文的主题思想。其原因除缺乏写作经验外,主要是对文稿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
(2)主次不分。什么问题都想解决,结果在有限的篇幅内,什么都不突出或说不充分。这就应当根据不同要求,不同体裁特点,删节次要部分,留下主要部分。当然,经过大刀阔斧删改后,主题也就突出了。
(3)基础材料不足。主题思想不是从大量情况中概括出来的,而是作者根据道听途说或一鳞半爪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有的甚至是作者主观想象然后找了一些例证。有的则是材料不典型,缺乏说服力。这一类文稿,必须在材料的增、删、换和详略剪裁上下功夫,务必使材料充分表现主题而又扎实可靠,必要时应重新组织撰写。
(4)缺乏科学的分析。对具体事例分析不够,该详写的没有详写,该简略的没有简略,往往是事例自成体系,看起来很完整,但没有紧扣要论证的观点,没有以观点为中心使用材料,所以观点不突出,不鲜明,特别是对某些有争议的观点,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论证。如果只提出问题,不分析不解决问题,或者论述没有说服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读者就会对文稿的基本观点产生怀疑。这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对表达主题的观点和材料进行深入开掘。要十分注意,这种深入开掘,是有根据的分析提高,而不是任意拔高。
二是观点要正确。就是说在基本理论上站得住,符合客观实际,没有片面性。思想观点是文稿的灵魂,观点站不住脚,整个文稿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要以极大的注意力反复推敲,自觉地设置对立面,务必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立论有据,辩驳不倒。
(1)要注意文稿的基本观点,特别是表达主题思想的观点,是否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没有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地方,象工作报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一类,对其基本观点更要严格把关,切忌片面性、绝对化,强调了一面,否定了另一面。比如,在总结工作时,讲成绩,常常容易肯定一切,说得尽善尽美。在批评别人时,又常夸大其词,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否定一切。提倡民主时,往往忽视集中,甚至否定了党的领导。强调自由时,又否定了纪律,否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当前,在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中,经常出现提倡搞活经济时,忽视宏观控制;论述某地场调节时,又全盘否定计划的必要性;不顾时间、地点、条件,一讲搞活就要求彻底放开;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说成精神万能;而讲物质鼓励时,又变成钱能通神,等等。特别是结论性观点,既要明确又要全面,要掌握好分寸,尽可能做到恰如其分。
(2)还要注意文稿的基本精神和各项措施,同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法令一致,同上级机关、平行机关、本部门的规定没有矛盾。如有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的必须改过来,否则和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就是空话。至于和上级机关、平行机关、本部门的规定不一致,除专门否定或发展这些规定的文件外,也要使之一致起来,否则,会给工作造成矛盾,带来混乱。这方面特别要注意的是法规性文件。在现实生活中,两个规定互相打架的事是常常可以见到的。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一要“放”,一要“收”,弄得有关方面无所适从。其原因,除了部门之间利害不一致外,就是文稿撰写者事先对情况了解不够,和有关单位没有通气、协调。违反法律甚至违反宪法的文件、告示也时有所见。比如,选举法规定,政府部门的某些负责人有的要人民代表大会或它的常委会批准,而我们有些单位,在有关干部的任免时,只写党内决定,而不写尚须人大常委会批准,甚至匆匆宣布,造成不良影响。《合同法》规定,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无效。而不少经济合同的条款中出现只对合同双方有利,但却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的内容,如类似买卖或变相买卖属于国有的土地等。《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机关非法侵犯”。《合同法》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但有一份承包集体山林的合同,却写了“不准人畜进山,电枪打人概不负责”的条款,结果发生了电枪打死人的事件,承包山林者犯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判了徒刑。
(3)文稿本身的观点要始终如一,不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一份文件本身的观点就很混乱,甚至“自打嘴巴”,印发后就根本无法执行,还会给工作造成混乱。这方面常见的情况是,两个矛盾的观点在同一份文稿中都被肯定;某个论点前面肯定,后面又被否定;要肯定的观点材料不充分,没有足以服人的例证和论述,而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却写得十分生动具体,事实上压倒了正面的内容,客观上形成反宾为主的局面,造成了对该肯定观点的否定。还有证明观点的事例之间有矛盾,统计口径不一致,前面用工农业总产值,后面用社会总产值,前面讲全某地,后面又变成某个区等等。
有的文稿内容本身没有矛盾,但由于某些话或例证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会产生副作用,也要注意改过来,否则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会背道而驰。比如,有的文件为了说明一九八五年上半年的大好经济形势,举了利用外资和技术引进的例子,说明半年使用外汇超过前六年的总和。这个事实没有出入,意图也是好的,但结果却给人造成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的印象。引起一些人不必要的顾虑。
三是材料要可靠。也就是说文稿的情节、事例是否符合实际。审查情节、事例是否真实,首先是看例证和情节的“来路”是否清楚,是撰写者亲自调查的?还是从别的文件上摘引的?如果是从文件资料抄来的,要看是正式文件还是一般资料。正式文件一般说来内容都是经过反复核定的,但一般资料则不能轻信,最好再核实一下。其次看情节、例证是否符合生活逻辑。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有的情节与时间不协调,比如,让六十年代的青年上山下乡时高喊“振兴中华”的口号,说五十年代某领导干部就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等。有的是人物的行动与他的思想状况不一致。比如说某某地蔬菜供应紧张,一些个体户自动降价销售,鸡蛋供不应求时,农民自觉地为城某地居民着想,主动用卡车往城内送蛋等。笼统地把个体户和农民的觉悟说得那么高,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再次是看人名、地名、单位名称是否确凿无疑,特别是文件中要肯定或否定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要注意情节是否可靠,还要从总体上分析,肯定或否定这些单位是否妥当,要尽量避免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局部不见全体的毛病。
在情节事例上修改的原则是,把那些基本可靠但不完善的情节事例加以调整补充,把凡是没有把握而又限于时间和条件难以核实的,宁可更换或删掉,也不要“凑合”,敷衍塞责。否则一旦成文,会造成不良后果。某些文件因事实有误或事例使用不当而打官司、扯皮的事时有所见,既影响了团结,也浪费了双方的时间、精力,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第四节 机关应用文的审定
机关应用文经过认真修改,撰写者和有关方面已经大体满意,应当说写作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不能说文件已经最后形成。形成文件还有一个程序,就是审查定稿。文稿只有经有关领导审定签字同意后,才能付印、发送。这是保证文件质量的最后一关。这一关把得好,不仅可以进一步避免文件的差错,有时还是文件质量的一次再提高。
对审定者来说。如何才能把好这最后一关呢?首先应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加以审核,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尽量努力做到万无一失。这对于领导同志来说,应当是不成问题的。但光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还不行,还必须掌握审核的方法。机关应用文的审定,从内容上讲,主要是把好三关。
一是政治关。要再一次推敲文件中的思想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否符合党的方针和基本政策。因为领导同志一般来说比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更深入,了解的情况也更多一些。应该从更高的角度上去发现问题,纠正偏颇。特别是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提法,一定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一些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提法纠正过来。
二是事实关。对一些情节、事例要重新审核一次。凡是有疑问的,都要请作者核对,绝不能马虎,过分相信自己的部下。要特别注意表扬或批评某个单位、某个人的内容,凡有含糊之处,能核实就核实,不能核实就删去。
三是文字关。审核者主要是在文字的准确上下功夫。有些文字上的偏颇,往往是思想上的毛病。审核者审查文字主要不是从语言、逻辑等技术上着眼,而是从思想政治上着眼。当然有一定文字能力的同志,也可以随手把语言文字技术上的毛病改过来。
从方法上讲,一是要认真阅读思考全文。有的审核者对文章的起草、修改一目了然,甚至参与了讨论修改,对文稿的内容比较清楚。有的领导同志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审核时,常常遇到对某些内容不理解、吃不透的情况,这就需要先把文稿多看几遍,把内容吃透而后定稿。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同志因为事情较多,工作较忙,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审稿的任务,因此,常常对全文还未融汇贯通,就边看边改。有的内容,本来后面已经写了,由于看得不仔细,又在前面加上一段,结果是劳而无功,看到后边还得把前面增加的内容删去。
二是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太一致的地方,要冷静思考。要把原稿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反复对比,看看是原稿的毛病还是自己的偏见,不要一见不同观点就火冒三丈,提笔去改,这样往往容易把正确的观点改错。一般来说领导同志水平应当高些看问题可能深刻些,但并不能说领导一定比文稿的作者强,更不能说各方面都强。特别是经过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的稿子,其中的观点都是认真推敲的,如果自己不同意,可以和作者探讨。但这种探讨应该是平等的,交换意见式的,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三是对于改动的地方,最好再返回去征求作者的意见,让他们再审查一下,看看改得是否妥当。因为作者对文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改得对的地方作者也许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在文字或内容上作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加完善。如果改得不大妥当,作者还可返回来商洽,避免改错。这样做不仅是对作者的再提高,也是对作者的尊重,使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关系更融洽,下级对上级也更信赖。
审定文稿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审定之后,要思考一下:这个文件发出后,效果如何?时机成熟不成熟?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如果时机不成熟,就应该放一放,等待条件成熟再签发。如果会产生副作用,就要考虑文件的重新修改。如果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应考虑文件发出后采取什么相应措施加以弥补或消除。作为一个领导者,这些问题都要经过周密思考,才能避免失误。
第五节 机关应用文的校对
校对是保证文件不出差错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高、中级机关,特别是党政领导机关,机关应用文形成过程中的校对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多数单位在印制部门设有专职校对人员,有严格的校对制度。比如对一般文件必须做到“一校一读”,即先由两人对照原稿唱校一遍,然后再由一人细读一次。有些重要文件则规定“两校一读”,甚至“两校两读”。但不少基层单位和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则往往忽视这个环节,错字别字、错误标点、甚至丢行掉句、段落倒错的文件,时有所见。究其原因,除了文件起草、定稿者的疏忽外,就校对来说,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是制度不完善,没有制定严格的校对责任制。有些机关的文件印制部门,虽然有专职校对,但没有提出对校对工作的明确要求;没有设专职校对的一些中、下级机关,多数也没有制定这方面的规章,常常是“谁有空谁校对”。少数单位的一些打印文件甚至不校对就发放。
二是校对者的责任心不强,不是遂段、逐句、逐字地和原稿相对照,而是顺着校对稿浏览一遍,自以为通顺了就“放行“。特别是一些起草文件的同志本人校对时,以为文件是自己亲手起草的,不必象专职校对人员那样逐段逐句核对,更不愿找别人同自己一起唱校。因此,不仅底稿中原有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在印刷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因为马虎而没有发现、纠正。
三是不了解校对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掌握校对的基本技能。这种情况在一些基层单位是比较普遍的。
那么,搞好校对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和技能呢?
一、校对必须以原稿为准。原稿是经过起草、修改、审定多种环节才定下来的,一般说差错是极少的。校对的主要任务是纠正印刷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差错。而原稿中的差错,校对者是不能负责的。因此,校样和原稿对照时,把不符合原稿的地方纠正过来,就算完成了校对任务。从原则上讲,校对者无权修改原稿,如果对原稿任意删改,就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是不允许的。这也是校对的一条纪律。但是在校对过程中,一些工作熟练,思想和文字水平都比较高的校对者,常常可以发现原稿中的毛病。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怎样对待呢?属于技术性问题,比如明显的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应当随手改过来,这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的错别字如果自己一时拿不准,要查字典,然后报告起草者。属于不正确的思想观点或不符合实际的事例,校对者发现后,不应随便改动,而应及时转告文件的起草者或审定者,由他们决定是否改动。这不叫“越权”,而是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
二、要掌握校对的符号及用法。校对有一整套专用符号。由于过去使用的符号较乱,国家出版局专门发文,把校对符号加以标准化,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从一九八二年起试行,共有二十二类符号,见本书第69-72页。
这二十二类符号,同样适用于机关应用文的校对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如果用好了,即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避免校对工作的差错。
3.不注意文件的整齐美观。对校样的字与字、行与行的距离不加过问,对过宽或过紧的距离不去纠正,文件印制后,给人很不舒适的感觉。机关应用文是比较严肃的文体,应当更加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三、校对要尽可能纠正文件印制中各方面的技术性问题。除文件正文要认真校对外,还要注意:
1.标题的位置、字体的大小和排列是否适中、醒目、美观。目前许多文件的标题特别是小标题,或挤在一行,左右顶头,或并成两行和三行的“豆腐块”,都很不美观,一定要推敲一下如何排列为好。
2.文件的格式、编号,主、抄送单位和发文日期是否准确。如果这些方面出了差错,就会给文件的传递和保存、查阅带来许多麻烦,有的甚至造成政治事故,必须认真审核,校对。
3.用印和签字手续是否符合要求。有些基层单位发文该用印的往往不用,应签字的也不签字,这就失去了它的法定可靠性。有个别文件该用政府部门印的,却用了党组织的印,应主管负责人签字的,却让不符合签字条件的人代签。对这些问题,校对的同志都要注意,提请有关同志及时改正。一般情况下,校对完正文后,最好作一次全面的复查,然后付印。
当然,不同的部门,不同性质的文件,校对的程序有所不同。有些文件只要一校,有的则必须二校、三校。有的是专职校对负全责,校对后要签字才能付印;有的则是文件起草部门或起草者负责校对,有审定者签字即可付印,等等。不论哪一类程序,校对者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这项工作,努力做到使文件尽可能不出差错。
第五篇: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之 亚马逊宣传海报设计说明
内容提要:海报设计是基于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随着广告行业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职业。该职业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对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表达广告的元素,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关设计软件来为实现表达广告目的和意图,所进行平面艺术创意性的一种设计活动或过程。
一、设计对象
为亚马逊电子商务公司设计海报。
二、设计要求:
传播任务:亚马逊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承诺“天天低价,正品行货”,致力于从低价、选品、便利三个方面为消费者打造一个百分百可信赖的网上购物环境。这次广告创意任务是希望能够在传统户外广告和环境媒体广告领域,挖掘探索一些新的idea。突出亚马逊在“产品、价格、服务”上的多重优势,强化人们对于亚马逊的品牌认知。亚马逊中国的品牌形象、理念、相关社会活动以及全线产品都可以成为参赛者的取材范围,力求创作出能够打动广大年轻消费者并富有新意的广告创意作品。
目标受众:全体网购消费者 竞争对手:淘宝、京东商城、当当等购物网站
三、设计理念与设计说明
1、海报设计方案一
首先亚马逊给出的要求是“以客户为中心,天天低价,正品行货。”这就要求了在海报上得体现出客户的感受。在这个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网上各种的购物网站都有。各种不同的网站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能吸引顾客的眼球的吸引力。而对于客户而言,客户要求的就是,商品性价比高,购物安全,诚信度高,购物方便,物品齐全,送货快,服务好,价格适宜。当购物网站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便能获得好评连连,获得客户的好感。而当能把客户的感受表现到一张海报上时,宣传给大众看时,一定能达到宣传的效果,给人印象深刻。
方案一的设计说明
客户能表现出来的感受有笑脸,一个欢快的场景,对当得到亚马逊的快递时的一个开心地感觉。所以在海报上采用了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了收到了快递之后的愉快心情的场景。并且画了三张一系列的简笔画突出在亚马逊购物得到的“购快乐,购轻松”六个字。
这三张海报,颜色上都采取了比较活泼生动欢快的颜色,让人没有压抑的感觉。地板的红白相间的格子拉出前后的延伸感,让画面有动感,不呆板。都描绘出收到快递盒后开心地状态,悠闲地放着气球,坐在快递盒,骑自行车,用钓竿勾盒内品。生活中充满了惬意与惊喜。突出了主题的客户的感受。
2、海报设计方案二
第二从亚马逊公司本来就设计好的logo入手,这样就能和亚马逊公司的主旨相统一,相互呼应。亚马逊公司Logo描绘出的是个“微笑”,从A到Z,这意味着“亚马逊愿意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给任何人递送任何东西”。
方案二的设计说明
全球运送快递的运输方式最主要的莫过于水运,空运,陆运。而且在运输上得呼应上亚马逊的logo。所以在海报上采用了三种运输方式再配上了logo的变形完成海报的设计,呼应了logo。并且三张海报以系列的海报更能突出主题。三张海报都分别用字母A和Z表达了英文里A到Z的所有商品。黄色箭头则代表了亚马逊的优质微笑服务和A到Z的所有商品和所有地方。字母A和Z分别加上了各自的投影,增加立体感,显得不单调。海报背景选择了朴素。大方的,颜色也不跳跃。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11本科装潢8班 17 姚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