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课总结“如何培养自身的奉献意识”
团课总结
——如何培养自身的奉献意识
本次团课围绕“如何培养自身的奉献意识”,来展开的,一提到奉献我们班级的同学都比较兴奋,因为,我们班级的同学都比较有奉献精神。这次团课我们班级的同学发言都比较积极,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看法都不一样,非常精彩。
团课开始团支书从大的话题切入,先谈到了一些历史上比较有奉献精神的人物。例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飞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我们和他是不能相比的,这些历史人物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
在介绍完历史人物后,我们还提到了一个英雄人物——雷锋,雷锋在我们的醒目中的地位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毛泽东主席曾经发出过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同时团支书还提出“我们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我们该怎样向雷锋同志学习?等一些问题。
我们班的同学上讲台来的讲话时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有的同学说了一些雷锋叔叔的英雄事迹。例如:雷锋叔叔吧自己的钱财拿出来献给贫困的人们,其实,雷锋叔叔也不是有钱人,但是,他有的是这种奉献精神。有的同学还说出了雷锋叔叔的四句话:“对待同志要想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向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向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寒冬一样残酷无情。”简单明了的表达了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
之后,我们还进行了辩论的环节。我们辩论的话题是“大街上有老太太摔倒了到底扶还是不扶”这个话题的来源是“北京的给你公交车上的一位老太太摔倒了,有位好心人去扶了老太太一把,可是事后老太太却说是这位好心人把它推下来的。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议论。网友问“我们应该什么时候都奉献吗”?
就这个话题我们的同学进行了辩论。有的同学认为,不论是什么情况有老人摔倒了都应该扶一下,因为这是社会的公德。而有的同学认为,现在这个社会,我们虽有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也应该分场合来决定到底应不应该奉献。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种看法。我认为,有奉献精神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的确需要分清场合,同学们应该学会辨明是非。
辩论之后,我们还说到了我们同学日常生活中的奉献问题。在我们班级的同学中,有好几位同学都是有过献血经历的,我们平时都说“无偿献血最光荣,献血就是一种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们还让同学们谈了一下自己献血时的具体感受。同学们说:“他们当时就是想为社会做点事情,他们就献了血”。
在我们同学的日常生活中,能为别人奉献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帮同学拿书回宿舍,帮同学在食堂代价一份饭回来,冬天到了,同学们都不要愿意打水,你帮同学们打热水回来。这都是一种奉献精神,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通过这次团课,我们班的同学对奉献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那就是——奉献不一定要干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奉献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体现出来,本次团课对同学们的思想教育很大,意义非凡。
土木BG111团支部 2011-12-2
第二篇:加强自身建设,在活动中培养集体意识(少先队)
加强自身建设,在活动中培养少年儿童的集体意识
天长市实验小学
尤红玉
所谓集体意识,是指集体成员对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与规范等的认识,它表现为集体中的各个成员总是按照集体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对集体有一种责任感和信赖感。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培养具有优秀的全面素质的人才。全面素质不仅包括业务素质,还有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即必须具有创造力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只有适应性强,有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团队精神的人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激烈竞争的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奠基时期,一个人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其一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少先大队担负着培养儿童集体意识重要任务,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的活动,加强少年儿童集体意识的教育已成为各个学校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大队辅导员开展工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试着以当前少先队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少先队工作实际,谈谈对少年儿童集体意识教育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建立健全少先队的组织体系,培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 良好的少先队组织体系的建立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少先队组织体系的建设。大队部的建设做到达到“五有”、“十率”:五有即有组织、有辅导员、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十率”做到建队率、入队率、配备率和培训率、覆盖率和活跃率、普及率和利用率以及健全率和执行率均达标。少先大队指导各中队、小队的建设,做到“三好”:组织好,阵地好,活动好。注重少先队社团的建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社团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组织,我校组织建立了科技类、文艺类、体育类、美术类和综合类的社团,同学们自己给自己的社团命名,自己组织管理并开展各项有趣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有效提高了队员们的各方面素质。大队委、中队委等的选拔任用采用民主推选的方法,将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充实到队的组织体系中来。每学期都对他们进行一次培训考核,大家相互交流经验,总结得失,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工作中注重创新,培养对自己承担角色的热情和责任心,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教育和引导全体少先队员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开展好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我们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开展了《中华魂——放飞梦想》、《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系列读书活动和演讲比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展学习英雄、好人事迹,在学习中养成美好的品德追求。不仅学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跟要学习身边的英雄、好人。我们先后组织全体队员聆听了多位先进事迹报告会,有主动捐献眼角膜的好学生虞秀芝,中国好人李宏祥、郑开军,舍身救学生的好教师朱长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体队员们把他们列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向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我们还开展了评选“最美实小少年”活动,将他们的照片和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在全体同学中形成学先进、比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舆论宣传中对学生进行集体意识的熏陶和教育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让每一块黑板、每一堵墙、每一扇窗、每一根柱子发挥育人功能。各班级都有个性化班牌,上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各个班级的概况、同学们自己设定的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公约、班主任寄语等。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各个班级的班风、学风要求每位同学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各班级的布置既体现个性化,更注重班集体的建设方面内容的体现:既有学生才艺方面的展示,也有争章达标方面的激励。美化班级环境,规范教室布置,图书角、学习园地等,用美好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都活起来,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面镜子,较好地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育人氛围。各班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动队员们把班集体当成自己的家,提高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认真组织队员参与班级布置,及时出好板报,及时展评学生具有感染力、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橱窗、实验小学校报、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各班级黑板报等舆论宣传方式,充实各方面的内容,宣传百年实小,表彰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展示各中队同学们的才艺。大家将自己的个人梦想、班集体的梦想、整个学校的梦想有机结合,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为实现梦想而共同努力,同时也都为能生活、学习在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班集体中感到幸福、自豪,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建章立制,通过竞争激励,促进各班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建立和完善《实验小学少先队工作制度》、《实验小学班主任考核制度》、《实验小学少先队一日常规检查制度和检查细则》等各项少先队工作的相关制度,组织各班队进行认真学习,以此作为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的要求。每天安排少先大队委对各种队班级环境卫生、卫生区卫生、队员出勤、红领巾佩戴和两操情况进行督查,并认真记录检查结果,每天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及时公布,每周对各班级的环境卫生和班级布置进行一次突击检查,在周一的晨会上进行总结公布。每月评比一次文明班级,颁发流动循环红旗。每学期的先进班集体、优秀少先中队以及班主任的考核以此为第一手材料,大家都以争当先进为荣,各中队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示弱的良性竞争氛围。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全体队员集体意识的加强 开展全体队员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全体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鼓励全体队员为自己的小队、中队和学校争光,从而促进集体意识的加强。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我校是滁州市养成教育特色学校,学校非常重视全体同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把每年的3月、9月作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要求大家在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纪律方面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从每学期初开始,大队部就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活动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布置,学校领导重视,各班队也紧密配合,全校学生都融入了牢记《守则》、《规范》的热烈氛围中。活动结束时少先大队举行了《守则》、《规范》知识竞赛,对表现突出的班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求学生不仅在口头上能熟背于心,而且能落实在实处,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各班队良好班风的形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为了展示学校的素质教育的成果,少先大队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庆国庆红歌大赛、元旦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体育节、校园卡拉OK比赛等各项竞赛活动红红火火,还组队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文艺汇演、各项体育比赛、科技比赛,活动中大家不仅展示了自身的风采,也以能为为班集体、学校争得荣誉感到骄傲和自豪。
3、开展“五星”、“最美实小少年”评选、“五家”创建工作,家校联动,共同创建良好育人氛围
我校是滁州市家校名校,少先大队与家长学校密切配合,坚持开展争当“五星”和“最美实小少年”、创建“五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广泛宣传发动,使全体同学了解“五星”和“最美实小少年”的标准,人人参与,对照标准,落实行动,争当“文明之星”、“安全之星”、“学习之星”、“孝亲之星”、“礼仪之星”和“最美实小少年”。召开家长会,小手拉大手,广泛开展“五家”创建工作。对评选出的“五星”、“最美实小少年”予以表彰,“五家”进行授牌,有力地推动了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创建了良好育人环境。
4、做好“结对帮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使困难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在各班队中开展好“结对帮扶”工作,让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那些学习上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协助做好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开展帮助留守儿童的“帮扶一把”、“爱心一颗”、“快乐一日”等活动,使所有的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集体力量的强大,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困难,与大家共同进步,同学们之间也建立起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加强。
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懂得团结的重要性,认识集体力量的强大
经常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教育全体少先队员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积累社会知识和经验,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竞争打好基础。
今年暑假,我校少先大队组织部分同学来到市消防大队,参加“快乐假期安全随行”消防夏令营活动。大家首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战士们的宿舍、消防大队荣誉室、消防车库等地方,了解了武警消防战士的工作、学习、生活和训练战斗情况,知道了消防大队这个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中作出的重要贡献。接着指导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种消防车辆和消防设备的性能、作用和如何开展急救抢险工作,并进行了亲身体验。武警消防战士还为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叠好被子,如何进行各种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同学们认真地看,耐心地学,并进行了叠被子比赛,大家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大家兴趣高涨,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体队员的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培养了各班队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如何培养竞争意识
如何培养竞争意识
周二下午第四节,九年级全体同学们在操场上正在进行“体育三国争霸”活动,规则如下:班主任把本班的的同学分为男女各一组,每组挑出10名同学,分别并且根据他们运动能力的差异,先后按照顺序排列起来。三个顺序相同的同学同时进行较量,获胜次数最多的班级就是获胜者。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位,结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有些同学互相推诿,相互谦让,都不愿出面,生怕出来竞争。经过我一番劝说,终于凑足了参赛人数,但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是被逼的,内心缺乏对比赛获胜的渴望。出现这种情形,顿时感觉到:是应该到了培养其竞争意识、挖掘其内在潜力的时候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便开始想办法、出点子。竞争意识泛指外界活动所做出的一切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
首先,努力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氛围。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条件,引导他们去竞争。于是,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开展了各种竞赛活动,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挑战自我。在班级开展“卫生竞争”、“纪律竞争”、“优秀作业积分赛”、以及演讲、唱歌、绘画、书法等等。,每开展一项竞赛活动,就在班级设立“XX竞赛评比台”,采用记分制或动态等级评比制,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它永远属于那些积极进取的人。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认识竞争,学会竞争,勇敢面对竞争,并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互动发展,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心理锻炼。另外,我们班不但有质量的竞争又有速度的竞争。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每个学生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争起床速度(不许提前,否则按违纪论)、争宿舍卫生的质量;大课间又是一系列的争:争到操场列队的早晚、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晚自习时;争的是谁提前进入自习状态,争的是学习效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凡是学校所提倡的,事事处处时时充满竞争。今天你超我,明天我超你,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实践着、不断完善着自己。
其次,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水平以及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竞争时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很显然是不现实的。竞争对手比自己的水平高,但差距不大。与合适的竞争对手竞争,成功的几率会倍增,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败与挫折,学生的自信心会在不断的进步与成功中得以加强,这给竞争平添了许多积极因素,使班级的整体竞争能健康顺利地向前推进。竞争可以选择某一方面相比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为了让学生在竞争中尽情展现自身的优势,彰显自我风范,强化竞争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竞赛中与竞争对手比较某一方面的优势。可以让学困生与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比较进步的幅度,比较作业文面的正规性,作业态度的认真度。这种“优惠政策”给学困生设置了相对宽广的比赛空间,他们在希望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同样能获得理想的竞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把准衡量的标准,以激励为主,最大限度地扩大赞赏范围,加大赞赏力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最后,我们特别重视过程的经历,使学生在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过程中滋生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的品质,从而使学生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要保证学生积极地、持久地参与竞争活动,除了给予及时的指导外,适当的鼓励与赞赏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竞争”这个词 我们中学生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它,为考试而竞争,为拿第一而竞争.的确,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如果失去了竞争,一切都毫无意义,我们只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别人
一个人总要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同样 竞争也是集体,一个民族,向前发展和进步的真正动力,"爱拼才会赢',我一直相信这句话,因为它激发了我磨练了我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培养并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增强他们
第四篇:浅谈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以此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主动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一、创设宽松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创新”欲望来自于学习动机,它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要把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氛围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情绪状态,积极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并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和创造性萌芽。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旧知联系法、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受到感染;思
维发展活跃;追求知识的主动性得以发挥,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在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尊重他的发言,如有偏差时,要先给予积极的指导,遇到学习障碍时,要适时引导鼓励。如在教学加法的速算34+98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在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活动情境,并且在课堂上开展了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真正使学生从“事理”掌握了“算理”。
二、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产生疑问,从疑入手,巧设悬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从存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质疑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有学生提问可笑、肤浅,不着边际,我们也要耐心听取,引导,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疑问学习,在疑问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学习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提出除了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以外,还能不能将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来推导,或者将三角形先切割再拼成长方形来推导等。对于这些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创新意识逐步形成。
三、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学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通过摆、拼、剪、折、量、捏、切、拆、画等活动,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操作、观察、思维、语
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常规的归纳演绎推理之外,重要的是帮助、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推出计算公式,明确了算理,这样学生学得活,知识扎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知识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陶行知先生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索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开放性题目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另外,一个人知识面越广,知识积累越多,其创新思维就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优化知识积累,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学好课本知识,但决不只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还必须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到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为创新和创造性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个环节互相结合,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知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总结,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发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肩负起培育具有创新性人才的伟大使命。
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七庄小学
朱玉富王志花
第五篇:如何培养语文意识
如何培养语文意识
——《慈母情深》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精彩的课堂教学,潇洒的大师风采,让我受益匪浅。
综观整个课堂的教学,以诵读为主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语文的味。精彩的课堂,如一幅疏密有致、意境深远的国画,让人赏心悦目。课堂教学的精彩,不仅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而且更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从而懂得这样用语言文字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章的灵魂,它们在文中或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涵深意。抓住这些词句设计教学,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所昭示的人文价值——慈母情之深„„教学中,王崧舟老师为了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那深厚的慈母情怀,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鼻子一酸”的情感主线,成为导引学生解读的切入点,并恰当地链接了学生的质疑:“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感悟人物情感。这一切,在我脑海中定格的是如何培养语文意识。
语文是读的,是品的,是悟的,语文能力也在读中、品中、悟中慢慢接触语言材料中形成的。作为语文老师,更应时时思考:如何想法设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浓厚兴趣,而不是抱怨他们语文眼光,文字直觉太差。毕竟读文字是读者自我判断、选择、反思、批判和创造的吸收过程。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对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思想、情操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自己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理解、想象、抒怀的结果。
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清楚地明白:言语教学永远应该是语文教学之根。我们提倡人文性并不是不要工具性,离开了工具性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言语现象,关注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注意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有意识帮助学生开始构建或更新他们的言语世界,慢慢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眼光、文字直觉。
感受过大师魅力课堂、聆听过大师魅力教学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在于他们紧紧把握住语文教学之本、之根,以语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语文气息,传递着语文意识。让我们从心底里折服、感叹什么是有趣的有效的真正的语文教学的同时,更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语文意识的渗透、训练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