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聆听钱志亮老师关于《解读入学成熟水平》有感
聆听钱志亮老师关于《解读入学成熟水平》有感
聆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老师关于《解读入学成熟水平》讲座有感如下:
幼小衔接的话题不仅是现在多数家长在幼儿教育问题一大困惑,同时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实践的一项课题,更像一条摸索之路。教育改革的初衷始终是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以国家的发展为根本的实践之路。
幼儿升入小学低年级时许多家长都会对于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等问题过度集中关注,有时小学低年级的老师也会出现同样的困惑,但多数认为是因为幼儿还“太小”,或者家长期待性过高,幼儿园没教好等等之类。而钱志亮老师一句话点明了这些困惑的诱因:“幼儿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提前上学的结果!”。诚然,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其一生中最早也是最大的艰难转折之一,学习环境、人生使命、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师生关系、生活规律乃至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等等这些都以近似对立的情况放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改变的前提基本都是以幼儿的生理年龄为界定,而幼儿与幼儿之间在学习中是存在客观差异的。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甚至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起跑缓慢者”的情况。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指的是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判断幼儿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要求。——钱志亮
关于幼儿入学成熟水平的解读,有的老师会将其作为幼小衔接的评判标准,或者作为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前的准备方向。但同时我们从一些事例当中不难发现,在一些以家长期盼为核心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扭曲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片面化等等这些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束缚了幼儿的独立个性和想象力的发展,过早的扼杀或者灌输不适合其现阶段的思想也容易为幼儿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作为专业化的幼儿园教育、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开展首先应有一个与教育方针较为统一的方向:幼小衔接从幼儿踏入幼儿园接受教育时做起,而不是从大班做起,同时清晰明确幼小衔接的研究思路:幼儿园目标——小学课程要求——寻找接轨之处——实施方案。通过幼儿园目标与小学课程要求的对比、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间的探讨交流从而制定出适宜本地区的衔接策略,并且应注意一个原则:幼小衔接在于专注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下移至幼儿园。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年轻、受教育水平高、有自己的教育主见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不能关起门来做教育,要走出去,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大力的走出去,只有与家长、与社会衔接起来,对于幼儿的教育转折才能更好、更快、更适宜的发展前进。
第二篇:钱志亮讲座讲稿-解读入学成熟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钱志亮 讲座讲稿[1] 解读入学成熟水平每年四月份开始,接受咨询时家长问得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是否该提前升入小学。到了九十月份,很多新生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一般又集中在为什么孩子入学适应困难、为什么孩子刚入学就不喜欢上学、为什么老师总是反映孩子不会听讲、坐不住、老跑神、特粗心、小马虎„„
小学低年级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一般集中在孩子“太小”(其实生理年龄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了)、孩子没“长熟”就上学了、“有问题”、家长操之过急了(提前上学)、学习能力不足、幼儿园没教到位„„
现实中我们会观察到好多类似的孩子:刚入学就厌学;上课老管不住自己;磨蹭;不会听讲;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笨手笨脚;自理能力差;不会与同学相处;经常哭哭啼啼;„„
这些都是由于孩子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提前上学的结果!孩子入学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艰难转折:
——人生使命发生变化:人生职业由轻松快乐的“玩”转换到不付出努力不可能成功的“学习”,“老师说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工作一样,学习是小学生的工作,不能玩儿了”;
——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生活的阵地从充满童趣的幼儿园转移到到处充满竞争血腥的小学,原先已经“混熟”了的幼儿园“小朋友”转眼就都换成互不相识的陌生“小同学”了;“幼儿园是老师顺应孩子,小学是学生适应老师”;
——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原先的主要内容游戏活动转换成听说读写算拼的知识技能学习了;玩成了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奖励品”、“奢侈品”;
——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学习就是看老师怎么做自己再模仿操作,小学必须记忆、反复作业、多读多写;小学就有学业了,“业精于勤荒于嬉”;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吃喝拉撒睡穿戴抹老师全程关照,吃饭都是老师分好了送到各自座位,喝水都统一行动,小学中午得自己排队领饭、自己记得喝水、吃完饭还得自己刷碗;幼儿园急了可以哭,“小学生怎么好意思哭呢?”;
——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幼儿园阿姨象妈妈,小学老师就是老师;幼儿园老师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小学老师们走马灯一样一个一个地来又一个一个地走,“车轮阵”似的“弄晕我们为止”,上完课就走了,倒好,课间自由了、也没人管了;“幼儿园老师哄着我们,小学老师拿纪律要求我们”;
——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幼儿园比谁长得高、长得壮;在“学生的分数就是家长得面子”盛行的时代,小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期望与压力;
——生活规律发生转变:幼儿园可以睡到较晚,从容起床到幼儿园吃早饭,上小学必须在家吃早饭;幼儿园中午可以睡午觉,小学顶多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幼儿园晚上回家没作业,困了就睡,小学必须写完作业才敢睡!„„
在义务教育体制下,我国各地的入学标准都以生理年龄,界定在6周岁起到7周岁,所以入学登记时是必须“查户口”的,这是国家教育制度所决定的。
外国入学的年龄一般都界定在5岁,主要是因为其文字主要是字母文字,易于辨认与书写,而我们使用的方块汉字相对而言对视觉辨认和精细肌肉的要求要比他们高得多,所以我们向后推迟一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幼儿园里,老师最大的体会就是孩子在年龄上的差异,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有时看到哪怕是大一个月在各方面的发展就不一样。而在小学里,年龄的差异有时也分外明显:有的孩子是刚满6岁,有的孩子快7岁了!坐在教室里,行为自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视觉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显而易见。即便是生理年龄相同,随着后天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水平与程度的不同,孩子彼此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取决于:孩子出生后的抚养人、早期教育的内容与程度、幼儿园教学的水平等综合因素。
我们在小学的观察实践表明,孩子在进入小学的时候差异就很大!入学前的一项满分为60分的心理测验表明,一般的孩子得分20-30分左右,高的达50,低的还不到10分。根据我们多年的追踪发现,低分孩子并不意味着“笨”,日常生活中他们其实挺“聪明”,但是往往由于年龄问题而显得“发育迟缓”(delay),低年级时“翻身”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要到3-4年级时才“暂露头角”,有的要到5-6年级才“彰显本色”,有的到初中后才显示出“后劲”,我们称这些孩子为“起跑缓慢者”。知识在无限地增长,而每个孩子的学习时间却是有限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今天学校的教学必定是高速度与高效能的过程,注定有许多“学习缓慢者”因为不适应而惨遭淘汰,他们其实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过去的留级制度为这类孩子“另辟蹊径”,给他们“救助之道”,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留级”的经历,现而今取消留级制度后,一旦孩子起跑失败即预示着终身拼命追赶甚至终身失败。古人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竞争低龄化、激烈化的当今社会和“12岁定终身”的法则已经注定这些“起跑缓慢”的孩子将会被无情地甩在后面;根据我们的观察,许多孩子的“毫厘”之处正是不为世人所了解的“入学成熟水平”。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指的是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要求。
孩子如果达到了“入学成熟水平”,在学习与掌握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眼神及动作暗示等方面会十分迅速,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就会多些,而教师的积极评价又会影响着同学对孩子的评价,同时也决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孩子的自我定位就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孩子未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尽管孩子并不笨,但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线,就会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之中,影响孩子的发展,导致“学力不济”性学业不良,迟缓、多动、违扭等行为问题,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紧张、焦虑、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等。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旗帜鲜明地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n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n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畏惧情绪,会扼杀学习积极性
n因学习的压力孩子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可能形成心理上的挫败感 n原本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n束缚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像力
童年只有一次——钱志亮
“幼儿教育小学化”伤害了孩子
n学业上 “抢跑”的孩子除非有非常强的自制能力,否则上学后一定是老师“一讲就会,一考就错”
n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n给儿童带来巨大压力
n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退缩,甚至丧失自信心 n泯灭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n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幼儿园片面发展的孩子在小学里
n视知觉发展不力¡ª不明:书写糟糕、阅读不良、丢三落
四、不修边幅、马马虎虎、一听就会、一考就错
n听知觉发展不力¡ª不聪:不会听讲、记忆缓慢、运算出错、思维发散不好、不善言表、大智若愚
n运动协调发展不力¡ª不灵:书写障碍、共济失调、毛手毛脚或笨手笨脚、经常闯祸、碰杯打碗、体育不好
n触觉情感发展不力¡ª不通:触觉过敏、芒刺在背、六神不安、脾气糟糕、性情古怪、或矛盾儿或边缘儿,干部和三好生没人选他
儿童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
n影响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孕期、出生)、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 n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合塑造、自发生长与外在培养的相互促进下,会使相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处在不同的状态,这就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即存在着很大差异 研究思路
n幼儿园的目标 n小学课程要求 n寻找接轨之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育目标
n健康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有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
n语言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n社会目标: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能遵守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n科学目标:对周围的食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表达、交流探索的结果。能从游戏中感到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爱护动植物,关心环境资源。
n艺术目标: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艺术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n长期目标: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感官和运动能力发展、形成和发展语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品质、了解社会规则、促进身体和人格健康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n短期目标:每一个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要进入小学,幼儿园有责任为他们顺利进行小学学习乃至以后的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小学课程结构分析
n小学课程:语文、数学、外语、体育、思品、科学、计算机、音乐、美术 n核心课程:语文、数学、外语 n重要课程:体育
n全面发展课程:思品、科学、计算机、音乐、美术
语文课程能力分析
n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n听:态度和结果 n说:形式和内容 n识:辨识和记忆 n写:书写和写作 n读:阅读和朗读 n拼:拼音和组词
n译:古今对译和普通话与家乡话的对译
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 n数与代数 n空间与图形 n统计与概率 n实践与综合应用
n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外语五大块:
n情感态度: 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n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n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n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
n文化意识: 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小学一年级体育达标 n50米跑(腿肌肉奔跑)
n2X25米往返跑(腿肌肉奔跑+灵活性)n立定跳远(腿肌肉爆发力)n投沙包(胳膊肌肉力量)n坐位体前屈(腰肌和腹肌)n跳绳(大肌肉+协调技巧)n踢毽子(大肌肉+协调技巧)
研究策略
n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目标和小学的课程要求,并寻找两者的接轨之处。秉持尊重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也致力于服从小学课程及儿童现实发展需要的最终目的,解构小学各个学科所涉及到的儿童各种认知能力和领域
n专注于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的下移
借鉴国际教育成功经验
n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判断儿童能否成功入学的标准:
n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学习态度、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 n欧洲“ 新教育运动” 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强调的感觉训练 n世界幼儿教育最前沿的“ 学习品质研究”
我们的判断依据:
n视知觉能力visual perception n听知觉能力auditory perception n运动协调能力movement coordination n知觉转换能力perception conversion n数学准备能力mathematics readiness n语言沟通能力language communications n社会适应能力social adaptability n学习品质 learning quality
入学成熟水平一:视知觉技能
主要有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等几个方面。
——空间关系是指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这方面的视觉功能是指对物体或符号(图片、字或数字等)的位置以及与他们周围一些事物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书写教学、阅读教学等都离不开空间关系,简单检测方法观察孩子是否经常把3写成“E”、6和9难分、士和土同一等;
——视觉辨别是指把一个物体从另一个物体中区别出来的能力。例如,要孩子在一列有两个耳朵的兔子中找出一只仅有一个耳朵的兔子,即求异的能力。找出相同的图形、图片、形状、字母与词是另一种视觉辨别任务。物体可以通过颜色、形状、模式、大小、位置与明暗来区别,视觉辨别字母与字词的能力是阅读学习的基础,如孩子能否将bpdq分辨;
——图形--背景辨别是指把物体从包绕它的背景中区别出来的能力。有这方面缺陷的儿童不能够把所要求的项目从视觉背景中区别出来,他们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视觉填充是要求儿童在部分刺激不出现情况下认识或区别物体。例如只看见了长颈鹿的脖子就能说出是什么动物、只看到自己姓名中某个字的一半就能说出是哪个字等。——物体再认是指当某个以前见过的物体再次出现以后,把此物体认出来的能力。这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对几何形状的再认,如正方形;对物体的再认,如猫、脸或玩具等;对字母、数字及词的再认等。
入学成熟水平二:听知觉能力
判断孩子听知觉能力发展的情况可以从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和听觉混合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衡量:
——听觉辨别能力是指对不同声音之间差异辨别的能力以及辨别一组或一对词之间差异的能力。如向儿童呈现发音差异很小的一对字或词(如“再—才”、“为一会”、“百一白”、“b一P”等),要求儿童背对测试者(避免儿童从说话者的口形中找出视觉线索),判别这对音的同异;
——听觉记忆能力是指贮存与回忆所听到信息的能力。例如,要求被测儿童做三个不相干的活动:关门和把书放在桌上、喝奶,儿童听了以后是否能够把这三件事贮存起来,在做的时候再回忆起来呢?或者从能否复述大人讲的故事等方面检测;
——听觉系列化能力是把别人口头所述的一系列信息按次序回忆出来的能力。例如能否准确复述7-9位数字、按笔画顺序书写、准确复述一句话等;
——听觉混合能力是一种把单个语音或音素混合成一个完整的词的能力。有这方面缺陷的儿童不能把音素“g——uāng”合成“光”的发音,或把“pú--táo”形成词“葡萄”。
入学成熟水平三: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能力主要是大肌肉运动和精细肌肉运动两类,而这些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偏重认知、轻视儿童运动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关;还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揠苗助长,剥夺儿童自由活动和剧烈运动的需要,人为地造成了儿童运动缺陷。达到入学成熟水平的孩子一般能
——各种各样地走:向前、向后、侧身、带着物体走、边走边放物体(如把小球放到瓶子中)、、跳跃着走、蒙着眼睛或眼睛注视某一特定位置走、学着各种动物样子走等;
——各种各样地跳:向指定方向跳、单脚跳、双脚跳、三级跳、摸高跳、跳绳等;
——平衡:沿直线走、在低平衡凳上前后走、侧着走、表演各种动作(如跳跃、旋转、抬物体、丢物体等)、独立骑两轮车、前滚翻等;
——扔与接的动作:把某一物体扔进特定的目标中、接住他人扔过来的各种东西等; ——精细肌肉动作:如描写、抄写各种线条、图形、字母、数字、实物(画画);能把水倒到各种容器中,并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如到某一刻度、不准洒);会使用剪刀、系鞋带、扣纽扣、使用针线、折纸等。
入学成熟水平四:知觉转换能力
入学的孩子除了在上述三方面独立发展较好外,小学学习活动中还需要视听动能互相转换的能力,如
——听觉到动觉与视觉:孩子听一个有节奏的打击声,然后把它转换成视觉一动作形式,即用点和破折号把它写出来;或要求孩子把听到的字、字母、数字写出来; ——听觉言语到动作:把听到的一些要求(听觉一言语)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把它体现出来; ——视觉—言语或动作:模仿别人的动作或表情、看图说话、看图做动作等;
——触觉—视觉或言语:闭眼睛触摸某件物体并确定所摸的物体是否与所看到的物体相同;或者隔着一层布摸物体(不许看)然后把它描述一下或画下来。神经协调可以通过孩子模仿原地踏步走、对指测验、翻掌测验、“你拍一我拍一”游戏、“一枪打四个”游戏等方法进行判断。
入学成熟水平五:数学准备
数学准备技能是指学生上学前应具备的与数学相关的数数、对应、分类、排序等基本能力。
儿童与数学 n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如小朋友有几个指头、爸爸妈妈谁高、小白兔有两只耳朵三瓣嘴四条腿还有一条短尾、苹果是圆的等等都是数学。
n数学除了充斥日常生活外,还广泛地运用于今天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如今的数学已成为众多工作岗位的先决条件、就业机会的敲门砖,因此数学能力将制约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意义
n一方面是认识世界的需要,通过数学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 n一方面也是培养习惯的需要如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学习兴趣等;
n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n我国课程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列为小学主科,因此幼小衔接离不开数学准备。
——数数:由1数到100,由10倒数至1;
——对应:知道数字与具体环境之间的联系,是理解数字涵义的表现,如爸爸妈妈自己是三口人、大家有两只手、椅子有4条腿等;
——分类:指把物体按照一种或多种性质进行分组或组合,如根据花色、颜色等将扑克牌进行四种以上的分类;
——排序:依赖于对物体一般属性的认识,能将物体按照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进行排列,如长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属性对物体进行有次序的排列。
入学成熟水平六:语言沟通能力
n言语沟通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人类交流方式 n基本过程是:说话者有一种思想要表达,利用言语对它进行编码,表现为合乎语法的话语,把深层结构转化为表面结构;听话者则对话语进行译码,把表层结构按其理解还原为深层结构,并对此作出反应
n言语沟通过程常常伴有其他非言语的符号系统加以补充。言语沟通的意义
n言语沟通作为人与人沟通的直接桥梁,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性,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工作效率、建立和谐社会都非常重要。
n学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教学的主要媒介就是言语沟通;课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离不开言语沟通,因此言语沟通能力良好的孩子,不但能准确接受理解老师和同学的言语,而且还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思想,赢得老师和同伴的接纳与信任,更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适应学校生活也非常迅速;
n反之,言语沟通能力弱的孩子听不懂别人的语意、读不懂他人非言语暗示、不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被人误解歧视耻笑、缺失玩伴、心情沮丧„„ 语言沟通能力包括
n正确接受理解他人言语 n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 n音量适当 n表达流畅
n词汇丰富:组词能力、形容词描绘、给形容词加名词、说出恰当的数量词、说出恰当的反义词、说出介词和方位词、说出礼貌用语
n口语表达能力:造句、听话改错、听故事回答问题、看图讲话、介绍小朋友 n体态及肢体辅助语言的应用
入学成熟水平七社会适应能力
n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应有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能力,它是个体在社区内生活工作、交往、参与活动的最基本的必备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n学校即社会,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例如竞争、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突变、角色和角色转换、赞扬、批评、成功、失败、规范、处罚„„都会在学校生活中预演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
n适应性行为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
n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
入学成熟水平八:学习品质
n学习品质是指参与个体学习过程的有机体的一切身心状态,他是一个人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意志以及学习自信心等各个方面。
儿童的学习包括 n对知识经验的掌握 n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n学习兴趣的形成 n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n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
学习品质的意义
n优良的学习品质对学习活动起始动、维持、激励、定向和调节的作用,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地调节学习者的紧张与松弛、监督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指导学习者灵活辨证地解释看待学习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习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水平的发展,带动其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品质从本质上
n是人格特征在学习上的体现,而人格特征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工作、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学习和教育活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训练的方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n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品质对学业成就的预测功能超过智力条件,而且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入学前阶段最为有效,学习品质在入学准备发展中会起到整体的统领作用。
学习品质的内容
n好奇心、坚持性、主动性、责任感、灵活性、独立性、合作性、专注力、整洁条理、荣誉感性、学习兴趣、生活习惯
如果您的孩子在上述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建议:尽快补救或及早做延长幼儿园教育年限之准备。
研究三步骤
n1.出版理论书籍告知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n2.研制专业量表,诊断出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n3.编写提升手册帮助家长和教师训练提升孩子 研究著作出版 n2006年;36元
河南美术出版社
《学前早知道》
六种能力,200页 n2011年4月;65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入学早知道》
八种能力,441页
研发了《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
n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结果发现,高、低分两组受试者在每个题目上的得分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明量表题目具备良好的区分度
n通过计算量表的同质性信度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全量表(共59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 n分半信度:把问卷的奇、偶题号分成两半,采用分半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所得分半信度系数为0.757,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后的分半信度为0.862,表明题项测定内容具有同源性
n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均在0.184-0.504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均在0.501-0.799之间,存在较高相关。这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n两年的追踪发现极为准确
n获得国家版权局著作版权,软著登字第0248227号 n正在市场研发,2011年9月投放市场
主持编写了一套《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提升方案》,现代出版社,2011 视知觉
北师大幼儿园黄珊园长及其团队 听知觉
明天幼稚集团郑永爱园长及其团队 运动协调
六一幼儿园刘建霞园长及其团队 知觉转换
棉花胡同幼儿园张立园长及其团队 数学准备
蓝天幼儿园吴华英园长及其团队 语言沟通
北海幼儿园柳茹园长及其团队 社会适应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冯慧燕园长及其团队 学习品质
北京市安华二幼吴红霞园长及其团队
本研究得到了诸多小学权威肯定
n特级教师、北京光明小学老校长刘永胜:近些年有些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违背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干扰了小学教育,我一向反对!我认同钱志亮从心理学视角提出的八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n特级教师、北京中关村四小校长刘可钦:我们从不搞什么入学测试,但会约家长来谈一次话并对孩子进行活动观察,关注如钱老师所述的行为习惯、社会适应、学习品质等能力的提升和准备!
n特级教师、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华应龙:如志亮的研究所述,儿童入学数学准备内容除了数数外,定位、正逆排序、对应、分类、比较、图形建构、时间、货币、推理、数感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n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小学入学准备重在能力准备,幼儿园大班必须走出拼音、识字、算术、英语等学科知识教学的误区!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的本质是拔苗助长,其结果适得其反!
n特级教师、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孙广杰:小学入学考拼音、考认字、考算术是一种短视行为,钱志亮教授入学成熟水平概念的提出,对引领家长科学地帮助孩子进行入学准备,起到了非常有价值的引导作用!
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
n人生使命的变化:人生职业由玩到学习n学习环境的变化:校园、伙伴、教师 n学习内容的变化:游戏活动到知识技能 n学习方式的变化:观察操作到记忆读写 n师生关系的变化:保育老师到教育老师
n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小朋友到小学生 n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睡眠时间的变化
详情参见
《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必备的八种学习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开始其学生生涯!
亮。任何转载、复印和引用都需征得其同意。
第三篇:学习型幼教第三届园长世纪论坛-钱志亮《解读儿童入学成熟水平》
钱志亮《解读儿童入学成熟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专家委员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孩子一上学就是培读的,为什么是培读的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
每年四月份开始,接受咨询时家长问得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是否该提前升入小学。到了九、十月份,很多新生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一般又集中在为什么孩子入学适应困难、为什么孩子刚入学就不喜欢上学、为什么老师总是反映孩子不会听讲、坐不住、老跑神、特粗心、小马虎„„
现实中我们会观察到好多类似的孩子:刚入学就厌学、上课老管不住自己、磨蹭、不会听讲、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笨手笨脚、自理能力差、不会与同学相处、经常哭哭啼啼;„„ 这些都是由于孩子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提前上学的结果!孩子入学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艰难转折:
——人生使命发生变化:人生职业由轻松快乐的“玩”转换到不付出努力不可能成功的“学习”,“老师说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工作一样,学习是小学生的工作,不能玩儿了”;
——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生活的阵地从充满童趣的幼儿园转移到到处充满竞争血腥的小学,原先已经“混熟”了的幼儿园“小朋友”转眼就都换成互不相识的陌生“小同学”了;“幼儿园是老师顺应孩子,小学是学生适应老师”;
——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原先的主要内容游戏活动转换成听说读写算拼的知识技能学习了;玩成了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奖励品”、“奢侈品”;
——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学习就是看老师怎么做自己再模仿操作,小学必须记忆、反复作业、多读多写;小学就有学业了,“业精于勤荒于嬉”;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吃喝拉撒睡穿戴抹老师全程关照,吃饭都是老师分好了送到各自座位,喝水都统一行动,小学中午得自己排队领饭、自己记得喝水、吃完饭还得自己刷碗;幼儿园急了可以哭,“小学生怎么好意思哭呢?”;
——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幼儿园阿姨象妈妈,小学老师就是老师;幼儿园老师从早到晚一直陪着,小学老师们走马灯一样一个一个地来又一个一个地走,“车轮阵”似的“弄晕我们为止”,上完课就走了,倒好,课间自由了、也没人管了;“幼儿园老师哄着我们,小学老师拿纪律要求我们”;
——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幼儿园比谁长得高、长得壮;在“学生的分数就是家长得面子”盛行的时代,小学生面临着更大的期望与压力;
——生活规律发生转变:幼儿园可以睡到较晚,从容起床到幼儿园吃早饭,上小学必须在家吃早饭;幼儿园中午可以睡午觉,小学顶多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幼儿园晚上回家没作业,困了就睡,小学必须写完作业才敢睡!
„„
在义务教育体制下,我国各地的入学标准都以生理年龄,界定在6周岁起到7周岁,所以入学登记时是必须“查户口”的,这是国家教育制度所决定的。
外国入学的年龄一般都界定在5岁,主要是因为其文字主要是字母文字,易于辨认与书写,而我们使用的方块汉字相对而言对视觉辨认和精细肌肉的要求要比他们高得多,所以我们向后推迟一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幼儿园里,老师最大的体会就是孩子在年龄上的差异,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有时看到哪怕是大一个月在各方面的发展就不一样。而在小学里,年龄的差异有时也分外明显:有的孩子是刚满6岁,有的孩子快7岁了!坐在教室里,行为自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视觉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显而易见。
即便是生理年龄相同,随着后天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水平与程度的不同,孩子彼此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取决于:孩子出生后的抚养人、早期教育的内容与程度、幼儿园教学的水平等综合因素。
我们在小学的观察实践表明,孩子在进入小学的时候差异就很大!入学前的一项满分为60分的心理测验表明,一般的孩子得分20-30分左右,高的达50,低的还不到10分。根据我们多年的追踪发现,低分孩子并不意味着“笨”,日常生活中他们其实挺“聪明”,但是往往由于年龄问题而显得“发育迟缓”(delay),低年级时“翻身” 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要到3-4年级时才“暂露头角”,有的要到5-6年级才“彰显本色”,有的到初中后才显示出“后劲”,我们称这些孩子为“起跑缓慢者”。
知识在无限地增长,而每个孩子的学习时间却是有限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今天学校的教学必定是高速度与高效能的过程,注定有许多“学习缓慢者”因为不适应而惨遭淘汰,他们其实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过去的留级制度为这类孩子“另辟蹊径”,给他们“救助之道”,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留级”的经历,现而今取消留级制度后,一旦孩子起跑失败即预示着终身拼命追赶甚至终身失败。
古人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竞争低龄化、激烈化的当今社会和“12岁定终身”的法则已经注定这些“起跑缓慢”的孩子将会被无情地甩在后面;根据我们的观察,许多孩子的“毫厘”之处正是不为世人所了解的“入学成熟水平”。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指的是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孩子如果达到了“入学成熟水平”,在学习与掌握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眼神及动作暗示等方面会十分迅速,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就会多些,而教师的积极评价又会影响着同学对孩子的评价,同时也决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孩子的自我定位就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进
而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孩子未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尽管孩子并不笨,但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线,就会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之中,影响孩子的发展,导致“学力不济”性学业不良,迟缓、多动、违扭等行为问题,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紧张、焦虑、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等。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旗帜鲜明地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畏惧情绪,会扼杀学习积极性
因学习的压力孩子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可能形成心理上的挫败感
原本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束缚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像力
童年只有一次——钱志亮
“幼儿教育小学化”伤害了孩子
学业上 “抢跑”的孩子除非有非常强的自制能力,否则上学后一定是老师“一讲就会,一考就错” 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儿童带来巨大压力
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退缩,甚至丧失自信心 泯灭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幼儿园片面发展的孩子在小学里
视知觉发展不明:书写糟糕、阅读不良、丢三落
四、不修边幅、马马虎虎、一听就会、一考就错
听知觉发展不聪:不会听讲、记忆缓慢、运算出错、思维发散不好、不善言表、大智若愚
运动协调发展不灵:书写障碍、共济失调、毛手毛脚或笨手笨脚、经常闯祸、碰杯打碗、体育不好
触觉情感发展不通:触觉过敏、芒刺在背、六神不安、脾气糟糕、性情古怪、或矛盾儿或边缘儿,干部和三好生没人选他
儿童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
影响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孕期、出生)、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
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合塑造、自发生长与外在培养的相互促进下,会使相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处在不同的状态,这就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即存在着很大差异 研究思路 幼儿园的目标 小学课程要求 寻找接轨之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育目标
健康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有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
语言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目标: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能遵守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科学目标:对周围的食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表达、交流探索的结果。能从游戏中感到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爱护动植物,关心环境资源。
艺术目标: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艺术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长期目标: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感官和运动能力发展、形成和发展语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品质、了解社会规则、促进身体和人格健康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短期目标:每一个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要进入小学,幼儿园有责任为他们顺利进行小学学习乃至以后的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小学课程结构分析
小学课程:语文、数学、外语、体育、思品、科学、计算机、音乐、美术
核心课程:语文、数学、外语 重要课程:体育
全面发展课程:思品、科学、计算机、音乐、美术
语文课程能力分析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听:态度和结果 说:形式和内容
识:辨识和记忆 写:书写和写作 读:阅读和朗读 拼:拼音和组词
译:古今对译和普通话与家乡话的对译
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外语五大块:
情感态度: 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
文化意识: 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小学一年级体育达标 50米跑(腿肌肉奔跑)
2X25米往返跑(腿肌肉奔跑+灵活性)立定跳远(腿肌肉爆发力)投沙包(胳膊肌肉力量)坐位体前屈(腰肌和腹肌)跳绳(大肌肉+协调技巧)踢毽子(大肌肉+协调技巧)
研究策略
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目标和小学的课程要求,并寻找两者的接轨之处。秉持尊重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也致力于服从小学课程及儿童现实发展需要的最终目的,解构小学各个学科所涉及到的儿童各种认知能力和领域
专注于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的下移
借鉴国际教育成功经验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判断儿童能否成功入学的标准: 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学习态度、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
欧洲“ 新教育运动” 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强调的感觉训练 世界幼儿教育最前沿的“ 学习品质研究”
我们的判断依据:
视知觉能力visual perception 听知觉能力auditory perception 运动协调能力movement coordination 知觉转换能力perception conversion 数学准备能力mathematics readiness 语言沟通能力language communications 社会适应能力social adaptability 学习品质 learning quality
入学成熟水平一:视知觉技能
主要有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等几个方面。
——空间关系是指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这方面的视觉功能是指对物体或符号(图片、字或数字等)的位置以及与他们周围一些事物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书写教学、阅读教学等都离不开空间关系,简单检测方法观察孩子是否经常把3写成“E”、6和9难分、士和土同一等;
——视觉辨别是指把一个物体从另一个物体中区别出来的能力。例如,要孩子在一列有两个耳朵的兔子中找出一只仅有一个耳朵 的兔子,即求异的能力。找出相同的图形、图片、形状、字母与词是另一种视觉辨别任务。物体可以通过颜色、形状、模式、大小、位置与明暗来区别,视觉辨别字母与字词的能力是阅读学习的基础,如孩子能否将bpdq分辨;
——图形--背景辨别是指把物体从包绕它的背景中区别出来的能力。有这方面缺陷的儿童不能够把所要求的项目从视觉背景中区别出来,他们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视觉填充是要求儿童在部分刺激不出现情况下认识或区别物体。例如只看见了长颈鹿的脖子就能说出是什么动物、只看到自己姓名中某个字的一半就能说出是哪个字等。
——物体再认是指当某个以前见过的物体再次出现以后,把此物体认出来的能力。这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对几何形状的再认,如正方形;对物体的再认,如猫、脸或玩具等;对字母、数字及词的再认等。
入学成熟水平二:听知觉能力
判断孩子听知觉能力发展的情况可以从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和听觉混合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衡量:
——听觉辨别能力是指对不同声音之间差异辨别的能力以及辨别一组或一对词之间差异的能力。如向儿童呈现发音差异很小的一对字或词(如“再—才”、“为一会”、“百一白”、“b一P”等),要求儿童背对测试者(避免儿童从说话者的口形中找出视觉线索),判别这对音的同异;
——听觉记忆能力是指贮存与回忆所听到信息的能力。例如,要求被测儿童做三个不相干的活动:关门和把书放在桌上、喝奶,儿童听了以后是否能够把这三件事贮存起来,在做的时候再回忆起来呢?或者从能否复述大人讲的故事等方面检测;
——听觉系列化能力是把别人口头所述的一系列信息按次序回忆出来的能力。例如能否准确复述7-9位数字、按笔画顺序书写、准确复述一句话等;
——听觉混合能力是一种把单个语音或音素混合成一个完整的词的能力。有这方面缺陷的儿童不能把音素“g——uāng”合成“光”的发音,或把“pú--táo”形成词“葡萄”。
入学成熟水平三: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能力主要是大肌肉运动和精细肌肉运动两类,而这些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偏重认知、轻视儿童运动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关;还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揠苗助长,剥夺儿童自由活动和剧烈运动的需要,人为地造成了儿童运动缺陷。达到入学成熟水平的孩子一般能
——各种各样地走:向前、向后、侧身、带着物体走、边走边放物体(如把小球放到瓶子中)、、跳跃着走、蒙着眼睛或眼睛注视某一特定位置走、学着各种动物样子走等;
——各种各样地跳:向指定方向跳、单脚跳、双脚跳、三级跳、摸高跳、跳绳等;
——平衡:沿直线走、在低平衡凳上前后走、侧着走、表演各种动作(如跳跃、旋转、抬物体、丢物体等)、独立骑两轮车、前滚翻等;
——扔与接的动作:把某一物体扔进特定的目标中、接住他人扔过来的各种东西等;
——精细肌肉动作:如描写、抄写各种线条、图形、字母、数字、实物(画画);能把水倒到各种容器中,并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如到某一刻度、不准洒);会使用剪刀、系鞋带、扣纽扣、使用针线、折纸等。
入学成熟水平四:知觉转换能力
入学的孩子除了在上述三方面独立发展较好外,小学学习活动中还需要视听动能互相转换的能力,如
——听觉到动觉与视觉:孩子听一个有节奏的打击声,然后把它转换成视觉一动作形式,即用点和破折号把它写出来;或要求孩子把听到的字、字母、数字写出来;
——听觉言语到动作:把听到的一些要求(听觉一言语)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把它体现出来;
——视觉—言语或动作:模仿别人的动作或表情、看图说话、看图做动作等;
——触觉—视觉或言语:闭眼睛触摸某件物体并确定所摸的物体是否与所看到的物体相同;或者隔着一层布摸物体(不许看)然后把它描述一下或画下来。
神经协调可以通过孩子模仿原地踏步走、对指测验、翻掌测验、“你拍一我拍一”游戏、“一枪打四个”游戏等方法进行判断。
入学成熟水平五:数学准备
数学准备技能是指学生上学前应具备的与数学相关的数数、对应、分类、排序等基本能力。
儿童与数学
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如小朋友有几个指头、爸爸妈妈谁高、小白兔有两只耳朵三瓣嘴四条腿还有一条短尾、苹果是圆的等等都是数学。
数学除了充斥日常生活外,还广泛地运用于今天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如今的数学已成为众多工作岗位的先决条件、就业机会的敲门砖,因此数学能力将制约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是认识世界的需要,通过数学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
一方面也是培养习惯的需要如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学习兴趣等;
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课程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列为小学主科,因此幼小衔接离不开数学准备。
——数数:由1数到100,由10倒数至1;
——对应:知道数字与具体环境之间的联系,是理解数字涵义的表现,如爸爸妈妈自己是三口人、大家有两只手、椅子有4条腿等; ——分类:指把物体按照一种或多种性质进行分组或组合,如根据花色、颜色等将扑克牌进行四种以上的分类;
——排序:依赖于对物体一般属性的认识,能将物体按照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进行排列,如长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属性对物体进行有次序的排列。
入学成熟水平六:语言沟通能力
言语沟通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人类交流方式
基本过程是:说话者有一种思想要表达,利用言语对它进行编码,表现为合乎语法的话语,把深层结构转化为表面结构;听话者则对话语进行译码,把表层结构按其理解还原为深层结构,并对此作出反应 言语沟通过程常常伴有其他非言语的符号系统加以补充。言语沟通的意义
言语沟通作为人与人沟通的直接桥梁,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性,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工作效率、建立和谐社会都非常重要。
学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教学的主要媒介就是言语沟通;课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离不开言语沟通,因此言语沟通能力良好的孩子,不但能准确接受理解老师和同学的言语,而且还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思想,赢得老师和同伴的接纳与信任,更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适应学校生活也非常迅速;
反之,言语沟通能力弱的孩子听不懂别人的语意、读不懂他人非言语暗示、不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被人误解歧视耻笑、缺失玩伴、心情沮丧„„ 语言沟通能力包括 正确接受理解他人言语 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 音量适当 表达流畅
词汇丰富:组词能力、形容词描绘、给形容词加名词、说出恰当的数量词、说出恰当的反义词、说出介词和方位词、说出礼貌用语 口语表达能力:造句、听话改错、听故事回答问题、看图讲话、介绍小朋友
体态及肢体辅助语言的应用
入学成熟水平七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应有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能力,它是个体在社区内生活工作、交往、参与活动的最基本的必备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即社会,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例如竞争、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突变、角色和角色转换、赞扬、批评、成功、失败、规范、处罚„„都会在学校生活中预演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
适应性行为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
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
入学成熟水平八: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参与个体学习过程的有机体的一切身心状态,他是一个人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意志以及学习自信心等各个方面。
儿童的学习包括 对知识经验的掌握 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学习兴趣的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
学习品质的意义
优良的学习品质对学习活动起始动、维持、激励、定向和调节的作用,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地调节学习者的紧张与松弛、监督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指导学习者灵活辨证地解释看待学习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习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索精神,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水平的发展,带动其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品质从本质上
是人格特征在学习上的体现,而人格特征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工作、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学习和
教育活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训练的方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品质对学业成就的预测功能超过智力条件,而且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入学前阶段最为有效,学习品质在入学准备发展中会起到整体的统领作用。
学习品质的内容
好奇心、坚持性、主动性、责任感、灵活性、独立性、合作性、专注力、整洁条理、荣誉感性、学习兴趣、生活习惯
如果您的孩子在上述方面存在问题,我们建议:尽快补救或及早做延长幼儿园教育年限之准备。
研究三步骤
1.出版理论书籍告知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2.研制专业量表,诊断出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3.编写提升手册帮助家长和教师训练提升孩子 研究著作出版 2006年;36元
河南美术出版社
《学前早知道》
六种能力,200页
2011年4月;65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入学早知道》
八种能力,441页
研发了《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结果发现,高、低分两组受试者在每个题目上的得分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明量表题目具备良好的区分度
通过计算量表的同质性信度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全量表(共59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 分半信度:把问卷的奇、偶题号分成两半,采用分半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所得分半信度系数为0.757,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后的分半信度为0.862,表明题项测定内容具有同源性
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均在0.184-0.504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均在0.501-0.799之间,存在较高相关。这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两年的追踪发现极为准确
获得国家版权局著作版权,软著登字第0248227号 正在市场研发,2011年9月投放市场
第四篇:钱志亮 讲座讲稿 科学的早期教育解读
讲座简介:科学的早期教育应该基点在精卵子结合一刹那、起点在脱离母体的一瞬间、目的在为终身发展奠基础、内容以感觉运动训练为主、途径以亲子游戏互动为主、人员主张家庭全员都参与、原则遵循自然自由至自律。
一、早期教育的基点在精卵子结合一刹那 遗传学理论认为
每个生命的发展从精卵子结合的一刹那,就决定了其特有的发展的顺序
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有机体的心理也有遗传问题
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 儿童早期发展的本质是潜能的表达和发挥,潜能可以通过适时、适宜的刺激得到良好表达
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进化论认为
难以达到的和过早、过量的不适宜刺激会阻滞、打击潜能的表达,有时造成潜能不表达或异常表达
过早的环境压力、过度的能力要求所产生的伤害是进化链上的终止信号,它阻断了进化的可能性,淘汰了不适宜的物种
被损伤的潜能是无法恢复的——就像低一级物种被淘汰,不可能再进化到高一级物种一样
同样,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当生理成熟度未达到时,给予成熟阶段所具有的能力、技巧训练,希望能提前获得成熟阶段所具备的能力、技巧是违反生理学规律的决定孩子聪明与否的父母因素
父母智力正常
远血缘通婚(“出五腹”)母亲有性高潮 春季出生 母乳喂养 睡眠充足 勤于运动 体重适中 吃好早餐
钱志亮的建议 平常心,自家孩子自己知道 循规律,顺其自然按部就班 有信心,及早教育开发潜能 选环境,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豪华装修,羊毛出在羊身上 舍得花钱,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早期教育的起点在脱离母体的一瞬间 新生儿有32种无条件反射
胎儿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安全和舒适的,出生以后,环境骤变,新生儿必须独立地进行维持生命的活动,还必须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
觅食反射、吮吸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探究反射、蜷缩反射、怀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下来的,是本能性的,是固定神经联系,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
个体感知觉的发展 出生时最好的感觉
嗅觉、味觉、内脏感觉
出生前和出生时习得的感觉
触觉、本体觉、前庭平衡觉
出生后习得的感觉
视觉、听觉
全面发展的孩子聪明灵通
聪:在言语理解、言语听力、阅读、背诵、算术运算、抽象思维等方面有优势 明:在图画、书写、走迷宫、拼图、操作、认人、条理性、看图写话等方面有优势
灵:灵巧,手巧心灵、操作技巧、运动协调 通:通达,通情达理、幸福快乐、适应社会
三、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为终身发展而奠基 让早期教育回归纯真的本位:
价值取向由“知识学习”“智力开发”走向 “全面发展”
培育孩子真善美的价值观、发展幼儿的生存能力、建立幼儿的自主自信、学会与人合作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个性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好奇探索乐于学习的动机
早教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
早期智力开发:不惜钱财进行智力投资,为孩子购买高级玩具、儿童读物等,还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背诗、识字、数数等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智力是成才条件之一
品德、性格等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关键作用 品德决定着成才的方向
良好的性格,如勤奋、勇敢、毅力等则是成才的重要保证
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为终身发展而准备的内容一:生存能力 吃、喝、拉、撒、睡 穿、梳、戴、抹 卫生、整理、劳动
为终身发展而准备的内容二:习惯养成
规律生活很重要 遵守常规要知道 积极参与热情高 独立完成少烦恼 文明礼貌重在教 清洁卫生自己搞 与人合作信誉好 收拾整齐能做到
为终身发展而准备的内容三:语言沟通 言语理解、音量控制 口语表达、语气表达 词汇积累、看图讲话 态势语言、情感语言
为终身发展而准备的内容四:情绪管理 了解他人 情绪表达 换位思考 人际关系 礼仪交往 冲突处理
为终身发展而准备的内容五:社会适应 自我认知、自我效能、自我管理 和谐共处、与人合作、互助共赢 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知晓家庭、了解社区、了解社会…
为终身发展而准备的内容六:学习品质 好奇心、态度、兴趣 注意力、专注(定力)责任心、荣誉感、成就感 坚持性、主动性、灵活性 独立性、合作性 整洁与条理 习惯
立足长远兼顾近期 vs 急功近利
长期目标: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短期目标:早期教育为孩子顺利上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做准备,有责任为他们顺利进行幼儿园学习乃至以后的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急功近利的典型:早教幼教“小学化”
鼠目寸光把小学课程先学一遍,这样上小学后就“赢在起跑线”——殊不知领跑不会超过一学期,由于关键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此后大批沦为“仲永之流”
儿童成熟水平包括: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共八个方面 为应付小学入学考试,大班课程小学化
更有甚者改户口提前上学、八月底剖腹产……
“早教幼教小学化”的问题
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畏惧情绪,会扼杀学习积极性
因学习的压力孩子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可能形成心理上的挫败感
原本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束缚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像力
童年只有一次——钱志亮
早教幼教“小学化”伤害了孩子
学业上 “抢跑”的孩子除非有非常强的自制能力,否则上学后一定是老师“一讲就会,一考就错”
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儿童带来巨大压力
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退缩,甚至丧失自信心 泯灭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四、早期教育的内容以感觉运动训练为主 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教育的四个方面:
肌肉训练(运动训练):幼儿时期是肌肉训练的一个重要时期,应该为他设计各种有助于肌肉训练的体操
感官训练(视听触):是最重要的。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和多方法的感官训练,使幼儿发展对不同刺激的敏锐的感觉和观察能力
实际生活训练:与幼儿自己有关的:自我服务的工作;与环境有关的:管理家务的工作
初步知识教育: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会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通过初步知识教育,幼儿迅速掌握了书写、阅读和计算,但最重要的是它们使幼儿感到高兴和愉快
早教训练之一:触觉教育
母乳喂养 亲子同床 多抱多背 捞痒咯吱
拥有毛绒玩具 多玩沙子和水
早教训练之二:本体觉与平衡觉教育
大动作:爬、走、跑、拉、钻、滚、跳、攀、打、翻… 平衡能力
神经协调:身体协调、快速轮换、眼手协调
精细动作:抓、捏、掐、拧、撕、揉、涂鸦、描红、画画、折纸、剪贴、雕塑、女红、择菜…
早教训练之三:听觉教育
听觉注意能力 听觉辨别能力 听觉记忆能力 听觉系列化能力 听觉混合能力 听觉理解能力
早教训练之四:视觉教育 空间关系 视觉辨别 图形--背景辨别 视觉填充 物体再认 视知觉速度
早教训练之五:知觉转换 听觉转视动:听写图形 听觉转动作:完成指定 视觉转动作:模仿表现 视觉转言语:看图说话 ……
钱志亮的建议
多看:一有空带孩子拓宽视野,见多识广 多听:三岁前不怕家里人口多,能说会道 多动:不玩到天黑不带回家里,手巧心灵 多抚:后背由上而下反复抚触,安全信任 多学:不因自己无知耽误孩子发展 多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走向成功
五、早期教育的方法主张抓关键期的巧干
“印刻”(imprinting)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个体在这时刻所印刻的对象,可以使该个体对它接近、并发生偏好,而且不会被忘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对它的永久约束性的依恋。
印刻现象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现代行为学的创始者奥地利动物学家K·Lorenz 1935年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可超过任何其他时间——事半功倍
此行为发生学理论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奖,为揭示人类个体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
他后来又与荷兰行为学家Nikolaas Tinbergen合作,证明了不同形式的行为是互相协调进而组成一个行为序列的 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司马懿
1.5-3岁:器官协调、感觉与运动整合 1.5-4岁:对物品与自然发生兴趣 2~3岁:计数
2-4岁:时间、空间概念的加强 2.5~3.5岁:遵守行为规范 2.5-6岁:精确感觉、精细运动 3岁左右:独立生活能力 3~5岁:音乐能力发展 3~8岁:外语学习4岁以前:形象视觉、色觉辨别 4-5岁:顺序排列 4.5-5.5岁:阅读兴趣
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
智力发展存在着关键期现象:12岁定终身 6岁时智力的80%就差不多确定:7岁看老 80%的70%在3岁前确定:3岁看大
喂养有学问
为什么必须要煮熟? 为什么说五谷为养? 为何宝宝要多吃鱼? 为何要多熬粥熬汤? 喂奶喂到什么时候? 吃水果有什么讲究? 不爱吃蔬菜怎么办?
抚育有窍门
抱左边还是右边? 宝宝缺钙怎么办? 吃鸡蛋有何讲究? 怎么判断冷和热? 后背淤汗怎么办? 为什么要多光脚? 睡眠有什么讲究?
早教讲方法
分床睡还是同床? 为什么必须仰卧? 哭要不要去制止? 是否要介入冲突? 孩子犯浑怎么办? 体罚打哪儿合适? 左撇子是否纠正? 发音不清怎么办?
六、早期教育的途径以亲子游戏互动为主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在《野草》中的《风筝》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可能给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
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21条
生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蛹在变成蝴蝶以前,需要一个表面看来静止的、停息的、休眠的状态 儿童表面的幼稚下面隐藏着极富意义的很有价值的生活,那是他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
儿童只是在表面无所事事中的好奇、探索、涂鸦、幻想、游戏、哼哼唱唱、蹦蹦跳跳中悄悄地构造一个未来的他自己、未来的那个成人,绝对不是无聊、浪费生命
游戏就是幼儿建构积累的过程
在游戏中,既有想象、直觉、兴趣、意愿、爱好、情感、意志等主观的体验和感受,又有对客观、真实、具体、规范的社会存在的理智判断和逻辑思考
在游戏中,幼儿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在游戏中,幼儿既有对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有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也有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游戏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沃土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社会性、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在早期儿童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活动比游戏能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经验
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解放感、自由感,并不仅仅止于逃避现实或从现实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解放与自由,而是进一步朝向自身的“人性”的解放与自由
游戏是“假想”与“现实”的统一;是“自由”与“约束”的统一;是“主体性”与“反主体性”的统一;是“我在”与“无我”的统一;游戏具有双重性格,是多样性、矛盾性的辩证统一
——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学前教育研究》 2006年第10期
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蓓尔:游戏、恩物、作业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游戏是幼儿时期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组成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童年时代生活中最快乐的一种现象。游戏包括精神性游戏和运动性游戏两种
恩物是一种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活动玩具。“恩物”主要有6种,基本形状是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整套恩物体现了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的法则,展现了自然事物的性质、特征,是幼儿理解周围客观世界和形成对万事万物的主观认识的媒介
作业是为幼儿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例如,绘画、纸工、刺孔、用小木棒拼图、串联小珠等,在作业的方法上,要求从简到繁循序进行
民间传统游戏
拉大锯、捉迷藏、打手背、骑大马 跳皮筋、编花篮、荡秋千、踩高跷 跳房子、挑棍儿、踢毽子、滚铁环 跳大绳、抓子儿、翻饼烙饼 折纸、剪纸
如今早教花样百出:
幼儿英语、幼儿科技、幼儿书法、幼儿拼音、幼儿舞蹈、幼儿识字、国学启蒙、情商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挫折教育、礼仪教育、蒙氏算术、数学启蒙、思维训练、珠心算、纸工创意、泥工创意、多彩创意、感统训练、少儿武术、体育、创造力培养、奥尔夫音乐课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孩子的教育上,常常是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期望大相径庭,父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往往是徒劳无益,甚至伤害了孩子 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儿童带来巨大压力
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退缩,甚至丧失自信心 泯灭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甚至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过度教育——得不偿失
个体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格塞尔“双生子爬台阶”的实验告诉我们,任何过早教育、过度教育都是属于“揠苗助长”的摧残行为
表面上似乎是丰富了给孩子的心理刺激,实际上却造成刺激剥夺的后果
过早或过度教育剥夺了婴幼儿以健康心理走向成熟的机会,也妨碍了父母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参与到孩子早期成长的过程中去
钱志亮的建议
家长:重视与孩子一起的时光 妈妈: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爸爸: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 孩子:不玩到天黑坚决不回家
七、早期教育的人员主张家庭全员都参与
亲子关系的自然性——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生命萌芽的时候起,就确定了父母的角色身份,父母对子女来说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
亲子关系的社会性——无法推脱的抚育关系:要对子女尽抚养教育义务,教他成人、成才
亲子关系的持续性——没有退休的终身套牢:从孩子出生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
亲子关系的深刻性——潜移默化的深深烙印:父母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影响,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最深刻
亲职缺位的社会现象:
城里白领妈妈竞争激烈化工作繁忙、白领爸爸经常加班应酬花钱请保姆看孩子 城里蓝领父母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也没空陪孩子随便交给老人看孩子 有钱父母把孩子早早送到寄宿机构 没钱父母外出打工甩孩子给祖父母 高学历有本事父母没有时间参与早教 低学历没本事父母不懂如何参与早教
社会变迁对家庭人伦的影响
父子有亲(责任与义务)——父子无亲 夫妻有别(分工与合作)——夫妻无别 兄弟有悌(仁慈与友爱)——没有兄弟 长幼有序(敬重与服从)——长幼无序
今天的家庭问题越来越多
不和睦家庭、再婚家庭 单亲家庭、离异家庭 领养家庭、寄养家庭 隔代家庭、分居家庭
父亲亲职:勿无为而治
男主外,竞争激烈的时代,做男人不易
奋斗事业兼顾家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孩子荒废不得 养不教、父之过,尽职责、不犯错。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钱志亮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解读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幼儿教育
讲座简介:现实幼儿教育已经被搞得鱼龙混杂!本讲座认为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抓关键期事半功倍、游戏为主自主学习、家园共育亲情回归、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奖惩有度恩威并举。
一、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vs 急躁冒进
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0-2岁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2-7岁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11-16岁
儿童认知阶段发展的特点
n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n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n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卢梭在《爱弥尔》中写道:
n“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急躁冒进逾越规律的社会现象 n别输在起跑线上 n“胎教大学”课程 n望子成龙神童梦 n神奇的杜曼闪卡 n幼儿园“EMBA” n“早期分享阅读” n幼儿快速珠心算 n幼教课程小学化
教育万能论喧嚣尘世 n七岁天才作家窦蔻 n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n“教育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高才” n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n一天包学游泳、三天学会拼音、一年流利口语…… n孩子过早出名,孩子会变得很浮躁,往往会莫名其妙地傲视周围的一切,自以为了不起,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藐视、防范甚至敌视周围的人,最后很有可能变成“小时了了,大时平平”的悲剧人物——赵忠心
哪些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
n先天因素:遗传基因、孕期情况、生产方式
n环境因素:家庭、家族、社区、社会、自然、校园环境 n教育因素:抚养人、抚养方式、早期教育的情况 n主观能动性:主动性、上进心、成就感、荣誉感、坚持性
儿童的科学发展观
n先天是前提:承认“瓜豆各得”的同时看到“龙生九子”的现象,反对 “遗传决定论” n环境是条件:承认“近朱近墨”的同时看到逆境成材的现象,反对“环境决定论” n教育很重要:承认教育改变命运的同时遵循“功能有限”规律,反对 “教育万能论” n主观能动性最关键:承认“天道酬勤”的同时看到事与愿违现象,反对 “主观决定论”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vs 片面发展
n《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三条:“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的由来
n社会化大生产解放了人,给每个人带来了闲暇,闲暇的学习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94
n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683
全面发展的社会意义
n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
n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心理学层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层面的全面发展:
社会学层面的全面发展: 政治学层面的全面发展:
片面发展的社会现象: n今天学认什么字了 n今天学算什么题了 n特别聪明没有朋友 n各方面优秀体质差 n中小学学生的偏科 n走向社会高分低能
n考上了大学去跳楼、撞伤人了再捅死
把早教理解为单纯的智力开发
n早期智力开发:不惜钱财进行智力投资,为孩子购买高级玩具、儿童读物等,还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背诗、识字、数数等
n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是多方面的,智力是成才条件之一。而品德、性格等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品德决定着成才的方向;良好的性格,如勤奋、勇敢、毅力等则是成才的重要保证 n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
三、抓关键期事半功倍 vs 耽误错过
n“印刻”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n个体在这时刻所印刻的对象,可以使该个体对它接近、并发生偏好,而且不会被忘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对它的永久约束性的依恋。
n印刻现象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n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作“关键期”。
n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个体的影响可超过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 n1935年,K·Lorenz因此而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奖——提出了“特定时期或阶段” ——“关键期”。n为揭示人类个体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
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ª¡ª司马懿 n1.5-3岁:器官协调、感觉与运动整合 n1.5-4岁:对物品与自然发生兴趣 n2~3岁:计数
n2-4岁:时间、空间概念的加强 n2.5~3.5岁:遵守行为规范 n2.5-6岁:精确感觉、精细运动 n3岁左右:独立生活能力 n3~5岁:音乐能力发展 n3~8岁:外语学习
n4岁以前:形象视觉、色觉辨别 n4-5岁:顺序排列 n 4.5-5.5岁:阅读兴趣
n0-6 学习咀嚼和喂食教育从出生开始
n0.9-1 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比较差异性实物和图片 n0.9-2 理解语言关键期多讲故事、多背经典 n2-3 口头语言第一关键期、用标准普通话交流 n2岁半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n2.5-3.5 形成卫生习惯和作息制度等规矩形成形成生活规律 n2-4 表达语言发育关键期不打断、不纠正 n3 自我约束规则意识帮助建立规则 n3.5 动手能力开始发展允许充分自由活动 n3.5 独立性建立尊重孩子成为有能力个体 n3.5-4.5 书写敏感期提供各种书写工具 n3.5 注意力发展避免干预,旁边观察 n3-5 音乐能力萌芽让孩子喜欢一种乐器 n3-4 初级观察能力形成观察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n0-4 形象视觉发展关键期色彩大图 n4 开始学习外语提供外语学习环境 n4-5 学习书面语言自由阅读
n4.5 知识学习直接产生兴趣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n4.5-5.5 阅读敏感期多选择感兴趣的读物 n5 学习与生活观念掌握建立观念与提供指导 n5 记忆流畅性、整体记忆能力科学、系统、适时训练
n5 数学概念、抽象运算、综合数学能力形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n5.5 理解语法、抽象词汇,综合语言能力形成讨论、辩论与演讲 n5.5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系统思维训练 n5.5 悟性开始萌芽超常思维训练
n5.5 学习心态、习惯及成功感产生多鼓励少批评 n6-8 外语书面语言学习10岁前开始学外语 n6 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给孩子承担管理领导任务 n6 创造性开始成熟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n6 观察力开始成熟观察力训练
n6 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快速发展提供有挑战性问题和事情 n7 多路思维开始形成提供复杂情境
n7 操作能力开始形成多让孩子动手不怕坏东西 n8 自学能力开始形成适时指导而不干预 n8 自我控制与坚持性开始成熟支持孩子的行为
n8 阅读能力与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和孩子广泛阅读 n8 欣赏艺术与美感心态萌芽形成多给孩子看美好的事物 n9 初级哲学思想产生抽象思维训练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提出的九种敏感期 n语言敏感期(0-6岁)n秩序敏感期(2-4岁)n感官敏感期(0-6岁)
n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n动作敏感期(0-6岁)n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n书写敏感期(3.5-4.5岁)n阅读敏感期(4.5-5.5岁)n文化敏感期(6-9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enjamin Bloom)
n曾对近千名儿童做过从出生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 n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n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 n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 n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 n20%则在7—17岁间获得
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
n智力发展存在着关键期现象:12岁定终身 n6岁时智力的80%就差不多确定:7岁看老 n80%的70%在3岁前确定:3岁看大
耽误错过的社会现象 n黄河流域的“沙袋保姆 ”现象 n大人忙不过来时的“电视保姆” n大班额幼儿园的“花盆育儿” n看护式消磨时间型“等待成长” n家长“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
n城里白领妈妈竞争激烈化工作繁忙、白领爸爸经常加班应酬花钱请保姆看孩子 n城里蓝领父母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也没空陪孩子随便交给老人看孩子 n农村父母宁可打麻将也不与孩子互动 n这不让碰那不让摸——机会剥夺
四、游戏为主自主学习vs 过重负担
n“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在《野草》中的《风筝》
n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可能给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n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 n“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游戏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
n在游戏中,既有想象、直觉、兴趣、意愿、爱好、情感、意志等主观的体验和感受,又有对客观、真实、具体、规范的社会存在的理智判断和逻辑思考
n在游戏中,幼儿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在游戏中,幼儿既有对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有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也有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n游戏是幼儿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游戏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沃土
n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社会性、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在早期儿童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活动比游戏能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经验
n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解放感、自由感,并不仅仅止于逃避现实或从现实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解放与自由,而是进一步朝向自身的“人性”的解放与自由。也就是说,游戏不仅是一种超越了“约束”的解放,而且也是“全人格”的解放
n游戏是“假想”与“现实”的统一,是“自由”与“约束”的统一,是“主体性”与“反主体性”的统一,是“我在”与“无我”的统一。游戏具有双重性格,是多样性、茅盾性的辩证统一。——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试问:
n今天的家长会玩游戏吗? n今天的家长有时间陪孩子游戏吗? n幼儿园还是以游戏活动教学为主吗? n今天的孩子每天游戏的时间有多少? n今天孩子的主要游戏是什么?(看电视)
过重负担的社会现象:
n启蒙、数理、感统、美育、幼儿英语、音乐、科技、书法、舞蹈、武术、体育、创造力培养、情商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挫折教育、礼仪教育、思维训练 n家长违背儿童意愿强迫幼儿去上各种特长班、“兴趣”班
早教乱象
n一些投资多、规模大的幼儿园在商业运作特色——实验、双语、艺术 ——增加幼儿学习负担 n大量小规模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的民办幼儿园——提前下放小学的教材——摧残幼儿 n“快速成才”“双语教育”“早期识字阅读”“珠心算” 充斥幼教市场
n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重负化教育倾向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前教育中愈演愈烈
误区
n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 n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n在孩子的教育上,常常是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期望大相径庭
n父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往往是徒劳无益,甚至伤害了孩子
n给儿童带来巨大压力,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无能感,甚至丧失自信心 n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度教育——得不偿失
n个体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格塞尔“双生子爬台阶”的实验告诉我们,任何过早教育、过度教育都是属于“揠苗助长”的摧残行为
n孩子过早学习知识或技能,学习其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东西,会导致其对学习的退缩,扼杀其学习兴趣 n表面上似乎是丰富了给孩子的心理刺激,实际上却造成刺激剥夺的后果
n过早或过度教育剥夺了婴幼儿以健康心理走向成熟的机会,也妨碍了父母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参与到孩子早期成长的过程中去
五、家园共育亲情回归 vs 亲职缺位
n《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n幼儿园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在育儿方面既有共同目标,又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任务
亲职缺位的社会现象:
n高学历父母没时间与幼儿园配合 n低学历父母不懂如何与幼儿园配合 n家长图自己省事省心 “甩手” n幼儿园开设婴儿班、小小班 n越来越多的全托寄宿制 n家长否定幼儿园老师的要求
n教师与家长交流地不平等: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
家园共育的本质
n集体教育失调的个性化补充——因材施教
n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比如有的胆怯,有的任性,有的生活能力低下;有的语言能力发展得好,有的社会性发展得好,有的动手操作能力强……正是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使我们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家园共育则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准确了解幼儿个体特点和存在问题的机会 n幼儿园教育向家庭的延伸——同一化教育
家园脱节
n家长缺位或一概不管
n幼儿在家支配地位 vs 幼儿园的受教育者身份 n幼儿在家的优先性 vs 幼儿园要求谦让 n家长的溺爱 vs 老师的严格要求
亲子关系的特点
n自然性——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生命萌芽的时候起,就确定了父母的角色身份,父母对子女来说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
n社会性——无法推脱的抚育关系:要对子女尽抚养教育义务,教他成人、成才 n持续性——没有退休的终身套牢:从孩子出生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
n深刻性——潜移默化的深深烙印:父母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影响,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最深刻
社会变迁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n妇女解放、参与工作→不再专职、分工问题 n人口控制、独生子女→育儿观念、娇生惯养 n竞争激烈、日益低龄→疲于奔命、揠苗助长 n市场经济、消费方便→推向社会、亲情疏远 n开放观念、个性自由→离婚增多、单亲子女 n交通便捷、更多流动→两地分居、父教缺失 n家电普及、生活便利→更多闲暇、不再俭朴 n传媒扩张、无处不在→弱化家教、选择障碍 n贫富分化、差异扩大→家庭不稳、盲目攀比 n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社会兜底、不再指望 n城镇化、都市化生活→核心家庭、传统丢失
社会变迁对家庭人伦的影响
n父子有亲(责任与义务)——父子无亲 n夫妻有别(分工与合作)——夫妻无别 n兄弟有悌(仁慈与友爱)——没有兄弟 n长幼有序(敬重与服从)——长幼无序
今天的家庭问题越来越多 n不和睦家庭、再婚家庭 n单亲家庭、离异家庭 n领养家庭、寄养家庭 n隔代家庭、分居家庭
父亲亲职:不无为而治
n男主外,竞争激烈的时代,做男人不易 n奋斗事业兼顾家庭
n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孩子荒废不得 n养不教、父之过,尽职责、不犯错。n智慧的启迪 n做人的引导
母亲亲职:别越俎代庖
n女主内,白天也要去上班,做女人更难 n忙里忙外,上有老下有小
n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孩子不能错过 n做“慈母”不做“母老虎” n习惯的养成 n情商的培养
家教缺失与家教失衡
n啃老族: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恐惧社会,缺失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教育 n月光族:贪图享受、及时行乐,不懂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n超女快男:崇拜明星、梦想不需艰苦奋斗便可一夜成名 n大学生跳楼:情感脆弱、唯我独尊、受不了委屈、经受不了挫折 n父母替子女相亲:情商低下、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六、分清主次轻重缓急 vs 本末倒置
n长期目标: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n短期目标:每一个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要进入小学,幼儿园有责任为他们顺利进行小学学习乃至以后的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本末倒置的社会现象
n重喂养轻教养,重认知轻运动 n重近期目标轻长期目标,重规范轻道德 n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 n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 n重智力开发轻涵养智慧 n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
n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 n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 n人之生——生命:健康第一 n人之品——品性:做人为先 n人之格——品格:生活质量 n人之气——贡献:服务社会 n人之才——才学、才华、才艺、才干
n出身、性别、长相、身高……不足挂齿
七、奖惩有度恩威并举 vs 奖惩无度
n奖惩不立,则风化败。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教妇初来,教儿婴孩;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唐)颜之推《颜氏家训》
忽视惩罚
n如果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他就很可能吸取不到教训—— 公平合理地处罚并没有什么错 n与所犯错误相关联—— 不要“ 秋后总算帐” n与所犯错误的程度相当—— 不要感情用事
忽视了奖赏
n奖赏是对对方基本的肯定 n每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
n满足此需要可以使个体产生更多的“力必多” n孩子对精神奖励的渴望胜于物质奖励 n奖赏孩子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的评价 n滥用“赏识”是欺人自欺的自慰
面对孩子一:别否认梦想 面对孩子二:别一成不变 面对孩子三:别只凭经验 面对孩子四:别转移压力 面对孩子五:别强行灌输 面对孩子六:别随意惩罚 面对孩子七:别只盯缺点 面对孩子八:别揠苗助长 面对孩子教九:遇事多沟通 面对孩子十:需加强投入 面对孩子十一:应适可而止 面对孩子十二:要防微杜渐
使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是幼教天经地义的义务!让孩子有尊严且幸福地生活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孩子无辜——不可能选择父母 家长无助——就任前并未培训
愿你我的孩子都拥有: 求真、致善、尽美、理性 仁爱、道义、礼仪、勤劳 智慧、宽容、清白、热情 诚信、公正、自由、希望
勇敢、信仰、气节、精神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