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生意经(了凡四训) 总结(样例5)

时间:2019-05-12 03: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了凡生意经(了凡四训) 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了凡生意经(了凡四训) 总结》。

第一篇:了凡生意经(了凡四训) 总结

《了凡四训》总结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近期公司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我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第三是从心上改,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纵览《了凡四训》,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让生活没有阴霾。

资金部:孙 君 2017年12月9日

第二篇:了凡生意经第二十二集文字版

黄帝颂(丙戌年后每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吟唱)

作词:朱 海作曲:张宏光

天地玄黄 东方曙光,文明始祖 中华炎黄薪火相传 盛世未央华夏各族 中原家乡和平天下 国运兴昌和睦百姓 社稷安康新郑拜祖 弥之高仰同根同源 龙族荣光

大风起兮云飞扬 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 吾思吾梦吾向往大风起兮云飞扬 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 吾思吾梦吾向往

祈福九州 祥和无疆风调雨顺 百业兴旺护佑中华 盛世运畅护佑子孙 永续辉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 吾思吾梦吾向往大风起兮云飞扬 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 吾思吾梦吾向往

我错了,可以化解一切的怨气,把怨气化掉了,实现目标没有障碍;我帮你,给我们的心心想事成的心,增加能量,助人为乐。心有能量了,又没有障碍,目标一定实现。学习了凡啊,就是为了做圣人,我们现在有根了,也有命了,也有气了,生命的三宝我们都具足了。生命是个气球,不断要充气,了凡成圣,圣人啊不是挂在墙上的,给我们拜拜的,圣人是生命状态。连根养根就是圣人,能心想事成就是圣人。

【你们的付出,不是语言所能描述,你们的声音,给了我们多少感悟,为了文明的传承,为了天下的和睦,默默无私、无怨、无悔的付出。用你们的行动,用你们的汗水,让我们静静读着这本无言的书,用你们的真诚,用你们的双手,为我们铺就一条洒满一条阳光路!感谢感谢,你们的付出,感谢感谢你们的辛苦,为了更为人快乐,为了更多人幸福,你们放下一切,来为我们引路。

义工、义气、生命力】

人的心念,就像人生的方向盘,而人的身体就像你操纵的这辆车,这个方向盘往左还是往右,全是自己的心念去决定,而左和右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只有走在道上的路是正确的,只有孝敬老人的办法是对的,连起根来我们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到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会陪伴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他在闭幕之时比开幕之时更为高尚!

——学员感悟

【朋友找你,茫茫人海,遇到了你,无须言语,缘是记忆。你美的灵魂是画,你心的承载是诗。傲霜斗雪,你开在冬季,成仙得道,你静在夏季。历史的长河,你是一滴雨,我是一滴水,总是友谊。落花入海,残香流盈,抖落红尘,静影沉壁。秀一个情,蒸腾起舞,风气云涌,与你共一。】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同仁关心帮助,感恩大众信任支持及所有付出的人。

主办单位:中共无锡市委统战部

江苏省企业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江苏万和集团

无锡蒙盛商贸有限公司

无锡西新餐饮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无锡市郑博职业培训学校

新时代无锡养正学堂

南京德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2年7月19日制作

第三篇: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1·立命之学:看了这一章后对因果的概念有了些了解。以前自己和大多数人那样遇到困难总是归咎于命运。从这章看到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的命运后一切遭遇都不出孔先生所算。他也是在京城整日静坐,对人生失去了期盼。直到在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了凡先生的命运才开始转变。了凡先生经过云谷禅师的启发,认识到自己不得功名没有儿子接事由于自身不能惜福,为人不够宽容谦逊,不好好养护精神等原因。这是了凡先生通过自己反省认识到的缺点,非常可贵,这种反思就可以产生触动内心的力量。在看我平时的反省都是留于表面,没有用心思考,凡是所发忏悔都是泛泛的不够真切,所以不能有对峙烦恼的力量。云谷禅师进一步开导让了凡先生明白一切的福田不离方寸,要想得到快乐必须从善业着手,要去除痛苦就要避免恶因。心力若的就会被数所束缚,反之心力强的就不能被业力束缚。趋吉避凶的方法就是要通过行善断恶来实现。通过两人的问答,了凡先生了解了因果的规律,也真实信受。可以看到了凡先生根基确实是上等,从云谷禅师处获得教言后就依教奉行,发了做三千件善事的大愿求功名。对于我来说佛法方面也反复看过有关因果的教言,就是没有从内心深处真实的信受,导致平时有种种的期盼,心不能安。如果真相信因果就不会这样,只要按理去做,不必期盼也不必追求结果如何,一切都在因果中。表面上了凡先生显示的是改变命运的窍觉,求的是人世的福报,但如果按照这种对因果规律的信受率去行持出世间的法,怎么会得不到效果呢。这里的道理实在是很深,难怪祖师要流通《了凡四训》,这里面的大宝藏实在是深不可测的。

云谷禅师开示的画幅和念咒要专心,不能夹杂,这些方法深入进去就是伏断妄念烦恼,显露真心的妙法。很多道理放在我面前,难的事不能真正的起信心,所以不是法有问题,而是我的烦恼习气特别深重,对教言不能真实信受。这样平时行持学习都打折扣,加上恶业的不断发动,使得学习和课诵效果不能提高。因果确实很难相信,差距摆在眼前。自力不够,对三宝的祈求又不能做到至诚恳切,现在的我问题确实严重。了凡先生通过身体力行的行持善法,吧自己的业转变。在第二年他考试就超越命运得了第一名。接着又发求子求得近视的念头。因他行善能够长远持久,对自己反省审查的功夫非常细致,敬畏天地鬼神其实就是对客观因果法则的尊重。在看他能学习赵阅道晚上焚香向上天祷告白天所作,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值得敬佩,现在的我实在是差距太大了。这里说明了古人的一种恭敬之心。堪布的讲解结合了佛法,看起来更能体会到这本书的可贵。从业的角度有对镜、索求、所依、事相、心力的差别,看后对业的差别也有所了解,对将来行持

肯定有意。

这章最后部分了凡先生教戒自己的儿子的教言非常真诚重要。兴旺发达时候要做不得志想,富贵要做平穷想,受人恭敬要做恐惧想,学识出众做谦下想等等,都是出自真心,教人怎样处于顺境能够惜福自律的方法。六种思维也是体现了儒家人文修养。远的方面要思维怎样发扬祖宗的德行,近的方面要思维怎样掩盖父母的过失,替父母忏悔,上要思维报答国家,下要思维造福家庭,外思维救济别人,内防止邪念的产生。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每天都要改过,一天不改过就一天没有进步。这些珍贵的教言非常难得,其中包含了世间的人文修养功夫和出世间因果的智慧。这些如理作意古人是出自真诚的信受,没有一点夹杂造作,而我得到这样的法后没有重视珍惜,口头上说好实际相续没有真实的接纳信受,才会导致现在法和相续脱离的问题。

2·改过之法:改过的方法有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三个方面。从事上改过的方法是一种强制的方法,比较容易反复。从心上改的方法要求能随时随地提起正念,一般人很难做到。从理上改的方法比较适合一般人行持,通过观察修的方法,明了了过失对人的害处,知道业报的种种差别果报,这样就容易提防过失的产生。通过思维观察的方式能让普通人产生断恶的心力。在能认识过失钱重要的就是要有改过的三个条件。要发耻新、畏新和勇新。耻心主要是和圣贤比较,明白自己同样得到人身,别人能成为圣贤而我却造罪业而堕落,使得自己有惭愧感,同时也是激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畏心分三方面,畏惧天地鬼神,畏惧人间言论,畏惧后世报应。这三点比较全面的包括了一般人畏心的方面,通过对三方面的思维使得人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勇心的作用是让想要改过者当机立断不拖延不懈怠,一息尚存还能有机会改过忏悔,如果拖延退缩那就没有改正的机会了。改过的验相 不一定药执着产生某某相,关键在于心相续能真实的接受改变。以上的道理容易看懂,但实行起来非常不易。

3·积善之方:在积善的利益看到了十则公案。大致都讲了做善行能对现世自身和后世子孙积累福德。这些善人做善事时候发心真诚,有悲悯心,做起善事来能发长远持久的心。如林家的老婆三年如一日的 给先人粉团。在如杨荣家祖父和曾祖父百度行船发大水后不部贪图财务,一心救人,给子孙积累了身后的阴德。包凭遇到观世音菩萨圣象露天淋雨,捐出衣物银两修建庙宇,这种发心都是非常真诚圆满。这些行善的例子都表现出拥有一颗善心十分可贵,行善之时也能把自身的心量打开,一心只为利他,没有夹杂自私自利念头,舍弃了我执,展现出自心的慈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得到了应证,缘起规律丝毫不错乱,稍做善行得到的是成百上千倍的回报。在善的辨别里明白了做善行也需要明理,要不然所行和所愿可能就相违背,反而积累恶业。辨别善的真假里面总的说就是要有利他心就算做的是打人骂人也是善,如果不具备利他心就是礼敬人爱护人也是假善。还有真心所发的善事真,反之为假。

行善为公是真,为私是假。无为是真有为是假。端善是只怀有济世之心、爱人之心、敬人之心。曲善是只行善时候怀有媚世之心、愤世之心、玩世之心。阴善和阳善主要是看行善有没有追求明利 的心态,如果追求名声之类的肯定会损消福报,反之积累阴德能使得福报不被损耗。是善和非善主要从能否净化人的相续移风易俗方面来考虑,子路救人后接受了一头牛的酬谢,表面看子路是贪图小利,但孔子十分赞赏,主要是子路的行为能够促使其他人也同样去就落水人,能够促进社会好的风气。子贡从诸侯那里赎人后不接受政府奖励,这种方式不能鼓励大家行善,所以孔子不赞成。现在所行是善,但流弊影响损害世人是非善,如果所行是不善但结果能救济他人就是是善。偏善和正善,主要看做善事的结果,如醉汉无礼吕公仁义不计较,最终导致犯了死罪,这是正中偏。再如大富人家遇到乱民,稍加惩罚,就避免了大祸,这就是偏中正。

半善和满善从三方面来区别。第一是善行要靠逐渐的积累,如果不积累就是半善,积累则为满善。逐渐积累善行如韩琦和葛繁等都是从平时生活工作上逐渐积累。第二是行善的新满则为满善,心半则为半善。如贫女施二文钱住持亲自替她忏悔,后来贫女成了王妃在来施千金,由于发心不如前次圆满,住持命弟子回向。吕洞宾为了不害五百年后的人不肯学点铁成金的法,一念之间圆满了修仙的三千功行等都是说明了满善半善的道理。第三不着善为满着善为伴,这里讲了一个非常高的三轮体空的境界。一般人难以达到大善和小善从两方面区别,做事情能想到国家天下虽然做了小小的善事这就是大善,如果发心为了自己虽然做了很多善事也属于小善这里还有明了虽然发心行善没有成功,也具备功德,如卫仲达上奏朝廷不要做劳民伤财的工程,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有功德,而且超过了他四十年起心动念所做的罪恶。善的大小取决于行善时候的心量,心量越大善的功德也越大。难善和易善从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等方面可以区别,如舒老先生能够舍弃自己两年教书的钱替人还债,邯郸张老先生 能舍自己的十年积蓄救济邻居,都是难行能行难舍能舍 的崇高行为。在如镇江的靳老先生不接受妻子为他找的小妾,发心不愿意耽误邻家女子的青春,这就是难忍能忍的榜样。第三是扇形的种类,分十种与人为善:就是协同别人一起做善事的意思。如舜花了一年时间在捕鱼人群中隐恶扬善,终于改变了这些人自私的念头。爱敬存心:内心有一颗善良的新市非常可贵的,关键就在这一念心中。人有远近亲疏智愚贤劣等差别,但都

是同体,怎么不需要爱敬呢。从佛法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具备佛性,都应该去礼敬的。成人之美:凡是他人所行善事,或者他人遭到诽谤,都应该扶持帮助,让他的善行能得到圆满,困境能够脱离。劝人为善:凡是人都有一颗善心,但因为蒙蔽不能显发,所以要用语言书本等方式劝人为善,如果失言失人都是智慧不够的表现,应当反省。

救人危急:这里有三个例子。宋朝的周必大带他人受过丢去了官职,免除了五十多人的死罪。范仲淹拿出自己的钱送孤儿寡母回家乡。再有范纯仁为了救济灾民在没有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开仓救灾。这都是救人危急的好榜样。兴建大利:在一乡或一县之内凡是有利于人的工程都要尽力去承办,如修桥铺路,建造堤坝等舍财做福:主要是对峙自己的悭吝之心,还能够帮助别人。护持正法:正法如同眼目,可以带来世间和出世间乃至究竟成佛的利益,一切功德也从政法中产生。所以见到经书论点,以及圣者的教言都应该尊重护持发扬光大。敬重尊长:这里讲了对父母兄弟国家的军长,德高、年高、见识高的人都应该加倍的恭敬。因为这些对镜能迅速积累福德,如果稍作损害那罪恶也非常严重。在家能孝顺父母,出门就能做忠臣。所以要从孝顺父母开始。佛法的利益都来自老师,如果能敬爱师长,那扩展开来对于依指老师也有大的帮助,没有前面的功夫就不能产生后面依止上师的功德。同样的对于兄弟之间的和睦扩展也能使得自己在佛教团体与师兄弟和睦相处。如果笑道做好了,在推广到法界众生,吧众生都看做父母对待,这样慈悲心就能发起增上。古人说视君如天,如果平时在团体中部听从领导安排,做事不忠诚,不能公平对待下属,这些都会积累大的恶业。爱惜物命所谓爱惜物命就是爱护万物的生命。之所以要修福积德就是为了保存一点恻隐之心。所以这里讲了四种肉不食的道理,见到、听到、自己养的、为我杀的都不能吃。还有我们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间接造杀业,穿衣吃饭等都是用生命换来的,不能浪费。一切有情皆具佛性,也是我过去父母。所以对待生命应该爱惜。积善之方关键在于能否做到,所谓三岁孩儿虽道德,八十老翁做不得所以观察自身的差距遥远。

4·谦德之效:这里讲了五个公案。前四个公案都是表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最终都考试得重。证明拥有谦虚的美德能够迅速积累福报,开发智慧,无论求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要从谦上下功夫。张畏岩的公案也证明了能接受劝导,改过自身的傲慢习气,三年后考试就得了105名。一个人能谦虚就能积累功德,也会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如果我慢升起,肯定会损福报。从古人的德行也看出一种和因果规律暗合道妙的功效。所以当时的人容易接受佛法。他们改过自省的功夫值得我好好去学。看了这部教言体会到祖师大德的良苦用心,弘扬这部法的利益实在是很大。益西堪

布的讲解吧这部《了凡四训》的精华全面展现出来,而且结合了佛法,让人学习更容易理解,整部法从传统人文到出世间的因果法则都涵盖其中,让我学完以后有在看一遍的感觉。这些妙法的内容实在宝贵,每次学习都有一些不同的感受。里面有很多宝藏需要反复看反复挖掘。

第四篇:了凡四训读后感

破除私心和私欲、快乐至诚、改变命运

----读《了凡四训》解译有感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种,而文化背景差异大,各有各的思惟模式、生活、工作方式,但大家共有的目标及心愿却是相同的。就是追求“快乐、幸福、健康、财富等。

然而,快乐的反面「苦」并非是我们想丢就能丢,事实上它是丢不掉的。「苦」的因、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呢?佛家讲是「我执」,一种执为自我的心。「我执」愈强时,不仅会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会造成别人的很多的问题。比如:怀有瞋恨心。一个人心中对他人、对社会总是充满怒恨、嫉妒心,这人不仅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致使周遭的人感受到痛苦。我们可以发现这世界上的人也好,各种动物也好,都有「我执」这个烦恼。时常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多一点,总是观察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关怀比对自己少一些。我们总是执着「我」。

破除“我执” 是人们学习佛法的根本内容,同时也是整个东方哲学的核心。佛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除“我执” 的一系列教育和训练方法。其实不光佛法,我国古人讲的凡人和圣人的区别,就是以是否破除“我执” 作为最主要的区分标准。可以这样说,一般人之所以是一般人,就是因为有“我执”;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已经(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破除“我执”。关于破除“我执”,佛门中有很多方法。同时破除“我执”有很多层次。实证无私是一种层次,超越生命意志(末那识)的束缚是又一种层次,洞察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见性)是最高层次。可以说,整个学佛的过程都是破除“我执 ”的过程。

自私心理和人类合理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同,更多是人性局限性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人们产生扭曲欲望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而自卑心、自慢心和固执心无一例外是人们后天的情感模式发育不良造成的人格缺陷,会对人的情感指向和正常思维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达到更高道德境界,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对于现代人,领会破除“我执”的意义和基本境界,即使做不到无私、见性等最高境界,但是在领悟的过程中,人经常进行自省对于保持心理健康仍然有重大必要。当一个人确实去思维、正视这个心上的烦恼,也就是「我执」这个问题,并且愿意透过修持来去除这根本问题,这个人是有可能得获真正的快乐,而这个快乐是永恒不变的;

富贵、儿女、长寿都是人在人世间最执著的东西,所以,人总想留住美好的东西,控制命运、控制世界,这是凡人本性“我执”使然。然而现代人的人生的悲喜都在于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些人不审视自己内心,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过份的乱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

现代人的浮躁,只想到今世享受一切福报,有些人觉得遵守道德,并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好处。相反,投机取巧的、损人利己的人并没有吃亏、甚至得到很多实在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短期利益,身体和心理统一的问题。人应当知道,一个人的平安,身体的健康,美满的生活,事业的成功......这许多好事,都可以说是一种福。当他遵守道德的时候,心境坦荡,在做善事的时候,因为帮助别人得到了很多快乐。许多身体上灾祸没有降临,这些是很大的福分。其实福和祸包含的范围很广。中国古人讲“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这都是告诉你怎样成为一个高尚的生命。

孟子所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甚至孔子在五十岁发出了“天命不可违也的感慨”。然而,《了凡四训》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怎样改变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人是因为先天、后天的“我执”所影响迷失了先天的本性,使人迷失的心智,无法认识命运的真相。人只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以至诚为立人之本,明辨善恶的标准,扶正自己的思想及心态,才能逐步把握自己的命运,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凡四训》中所讲,求外

之心,不可能得到人所想要的美好的种子。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所主导,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始终向自己内心里去寻找问题,那他就一定能够在行为上达到自己的目标。以至诚为立仁之本,“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做一名有仁义道德的人,身外的功名富贵也会伴随而来,内外双得。

总之:《了凡四训》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有两点:

一、人类所有苦恼的源泉是先天和后天的“我执”,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

二、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要以至诚为作人根本,明辨善恶,努力为别人、为社会做更大、更大的有价值的事情。

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贡献自己的爱与行动,理解别人、,摒弃自私自利与损人利己,那么,命运一定可以改变,你的努力奋斗就是符合天道的,个人与社会都将从你的努力中受益。

第五篇:了凡四训读后感

书籍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不错,我们每一次的阅读都会让我们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让我们从中获取许多。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了凡四训读后感六篇,欢迎阅读!了凡四训读后感(一)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如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这本书达百万册以上。细细品读《了凡四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能够创造和改变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能够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先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此刻呢,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够成为政府高官,贫困户能成为百万富翁……这正如《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再伟大的人,再有声誉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有些人,因为一点小错误,断送了性命;有的人,因为犯下错误,成为千古罪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致命的,绝大多的过错是能够避免或是改过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此刻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向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明白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无知者无畏”,不知谦虚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由此来看,不论是天、地、鬼、神,还是人,都就应注重谦虚的效用,不能熟视无睹,一味自满。因为谦虚,我们能放开心胸,接纳他人,赢得更多的机遇;因为谦虚,我们能反躬内省,及时发现弊病,极力改过,赢得新的生命;因为谦虚,我们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获得更多的青睐和赏识,助力于成功……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与情感中的种种阴霾,并能发无上慈悲心,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当一个通情达理的智者。

了凡四训读后感(二)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全书共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方、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鲁花,让我有机会明白和学习《了凡四训》。刚开始的时间,我有一种抵触情绪,以为那么浅显的道理早已熟知,等到学到一半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用心去理会。既然有那么多人去学习,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兰州的那天,我盯着我碗里的拉面,我意识到原先缘分无处不在,我吃过的每碗拉面、读过的每一本书、相遇过的每一个人,都是缘分。

在开篇,主要讲的是立命的学问。周总理在抗战时期回到家乡祭祖的连根养根情怀真切的诠释了立命有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不论富贵贫困,亦不论漂泊他乡还是安守乡土。人的命运由先天注定,但我们能够透过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将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作恶多端,即使命中富贵,而现实也会穷困潦倒。有一句励志的话说得很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犯过很多的错误,有时就没有思考再一次遇见这样的状况就应怎样解决,导致了二次吃亏。总是以为自己敢于承担职责就能够了,当从学校跨入到社会职场,明白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知过改过,善莫大焉。认识到做错是不就应的,是羞耻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我们藏得多么掩饰,没有别人看到的沾沾自喜,但我们不就应忘记我们的良心在颤动。在怀着羞耻心的同时务必有着务必改过的决心,每一次大的错误都是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细节的累积下酿成大错的,而每一次在犯了一点小错误时总是倔着脾气找理由!期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

智然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阳善和阴德之间做了鲜明的陈述,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乐于行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便是大善。在与人交流时说脏话,与人一齐吃饭时不讲礼仪都是不善的。长存着帮人的心,用德行渡人渡己!

《了凡四训》的文眼在最后的篇章—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从内心做到谦虚很不容易,谦虚不只是善于说我错了和对不起,但常说我错了和对不起是谦虚的基础。谦虚的途径有很多种,知过改过、知恩报恩、敦伦养份和扬正气化怨气等都是谦虚的表现。从它们的表意来审视自己,在生活中以此为标尺。化怨气是自身现阶段最欠缺的地方,在与商超各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心里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气,感觉有些人总会在为难自己。期望在以后我能真心用感谢的心对待他们,感谢他们让我快速的成长,感谢。我也感恩那些从内心里为我着想、帮忙我的人。

《了凡四训》告诫我们,首先就应有我帮你、我错了的念头,有真善美的念头。体魄是短暂的,思想是永恒的。就像稻盛和夫经验思想的成功案例一样。从思想根源上有善的念头、谦的念头,从而支配我们的行动。行动上的有所改善是我们的目的和结果。生活怎样对待你我就看我们以什么态度期许我们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勉励自己。

了凡四训读后感(三)

《了凡四训》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下载了凡生意经(了凡四训) 总结(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了凡生意经(了凡四训) 总结(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了凡四训》读后感读了《了凡四训》这篇节选古文,我不禁对云谷禅师产生了巨大的敬佩之情,因为他说过:“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这小小的一句话,却使我豁然开朗,不看相......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放下手中的《了凡四训》,对人生长路的迷茫,不知所措的我顿时茅塞顿开,眼前豁然明朗。 此书是袁了凡先生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的家训,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

    了凡四训_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读完《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以两条线索来展开的,第一个是围绕人的命运是否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进行展开阐述,第二个围绕如果可以改变的话应该采用......

    了凡四训 读后感范文

    了凡四训读后感 读罢《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命运是否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第二个则是如果可以改变的话则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改变他......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了凡四训》读后感读了《了凡四训》这篇节选古文,我不禁对云谷禅师产生了巨大的敬佩之情,因为他说过:“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这小小的一句话,却使我豁然开朗,不看相......

    《了凡四训》学习心得

    学习《了凡四训》感悟 我于2013年8月31日网购了一本《了凡四训》,9月15日看完。 《了凡四训》是一本劝善书。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

    了凡四训有感

    破茧成蝶,命由己立 ——读《了凡四训》有感 在刚进高中的时候,一位很喜欢的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了凡四训》,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后来便兴致勃勃地去买了它。那时候翻开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