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律知识与未成年人的保护——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初中政治“法律知识”复习纲要

时间:2019-05-12 03:4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与未成年人的保护——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初中政治“法律知识”复习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本法律知识与未成年人的保护——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初中政治“法律知识”复习纲要》。

第一篇:基本法律知识与未成年人的保护——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初中政治“法律知识”复习纲要

初中政治“法律知识”复习纲要一

一、基本法律知识

1、法律的特征: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最本质的特征)(强制力即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法律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的作用(功能):①规范作用;②社会作用。

二、未成年人的保护

1、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①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容易受到伤害。②家庭、学校、社会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③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4、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①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受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这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法律对家长在家庭保护中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质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等。

②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学校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等。

③社会保护: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戏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④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二篇:教师资格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美术)

美术欣赏的方法与过程

1叙述—陈述作品上看到的东西2形势分析—探讨形式关系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 色调处理空间营造3解释—推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4评价—在一定范围中比较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态度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

美术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美术的认识功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性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缺乏真实性的作品也不可能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生活的真理。但艺术的真,既不同于普通生活的真,也不同于科学的真,它既是现象的真又是本质的真既是性向的真又是典化了的真。这种显现着真理的本质的现象或典型的形象,也就是美术的美。二美术在一定条件下总是要引起人们的美感,所以,美术的认识功能总要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一件枯燥无味不能引起人们美感的美术作品,也不可能帮助人们认识任何生活的真理,起到美术的教育作用。反过来说,美术的审美作用又都包容着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

美术课程性质的一般性描述1以视觉形象的感知 理解和创造为特征2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3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4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美术课程性质的具体表述1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2具有实践性3追求人文性4强调愉悦性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2激发学生兴趣3关注文化与生活4注重创新精神

初中美术课程目标: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分目标: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美术教材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2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3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4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美术教学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2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3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4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7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美术教学评价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2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4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盒课堂谈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

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2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3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4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5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6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7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美术知识类型1事实性知识2概念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元认知知识5美术普通知识 初中生美术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趋于客观和理性,空间意识也明显增强,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客观化,画得像成为一种普遍追求,但他们的表现技法却相对滞后,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会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绘画过程也不如小学生时期那么大胆、自信,想象也不如以往那么肆纵和生动。加上这时社会向他们展示了较之其他年龄更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一些初中学生会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与美术渐行渐远,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在人的美术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抑制期,而初中生时期刚好与这一时期重叠。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特点,教学要做到:1以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自信,以便继续美术学习2通过鉴赏教学和引导学生阅读、参观,增强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和喜爱3选择初中生乐于学习、能够学会的内容,采用有利于他们参与、思考和行动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4对有兴趣且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以具备的理解力,开展解剖、透视、明暗知识及素描的学习5在要求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将他们的视野引向更为开阔的美术门类,开展诸如中国画、书法、篆刻、设计、摄影和电脑美术的学习。

教案的要素与规范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指为增加教学的目的性程序性和周密性而预先准备的文案。作用是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周密的思考,获得备忘的效果,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

教案的要素和形式:课题、年级、授课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形式主要有纯文字式和表格式。

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体现在:1独特的人格魅力2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3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4全面的文化理解力

美术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条理性原则5艺术性原则 教案的撰写:1课题 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高度概括,要简明扼要2教学目标 是学生经过一节课学习之后能够达到的目标,必须写的恰当明确具体并且可检测。教学目标要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这一节课必须学习的知识,必须完成的教学活动,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是否为重点,就看少了它,还能否成其为这一课?一节课的其他方面都要为突出落实重点服务。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和掌握的方法,是通往教学目标路途中的障碍。只有找准教学难点,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教学经验来确定。4教学准备5教学过程即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要详细具体 注意要明确主次 突出教学重点,要有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6板书设计(要点:概括简明、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留有余地、便于生成;布局得当,赏心悦目)7布置作业(明确作业目标,难易适度,要求要清楚具体,形式要灵活有趣味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和针对性、课堂目标要明确具体、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查落实

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和针对性:设计美术课堂的主要依据是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国家通过美术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目标的确立1要熟悉读懂《标准》,其详细阐述了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及内容标准,是教师处理美术教材、确立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2要通读、了解美术教材3结合所教学生情况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突出教学重点(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技能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必须找中讲解分析,学生必须下功夫的内容,教学重点往往还确定在教材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上,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情感体验从课前预习导课后练习都要把我的一定是最重要的)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1提前预习2保证时间3着重讲解4板书提示5作业练习

解决教学难点:1直观演示解决难点2温故知新3分解组合解决难点4重点启发5实践训练

课堂教学结构和内容的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以及各个部分的联系,一般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上。凯洛夫的五环教学结构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循序渐进发(优点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遵循一般学生学习的思维习惯,有明确逻辑关系但容易式教学过于套路化缺乏个性和新鲜感)、板块并列法(优点教学的内容十分明确,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分类别的进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进行学习的方法,但容易使教学过于平铺直述,忽略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导语的设计:针对性 趣味性 诱导性 设计常见方式1开门见山式2回顾复习式3制造悬念式4提出问题式5故事情景式6奇言妙语式7演示示范式

结束语的设计回顾式 提问式 告诫式 悬念式 延展式

板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1简明概括重点突出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留有余地便于生成4布局得当善心悦目。板书设计方法提纲法、演示法、表格法

如何设计作业练习1明确作业练习目标2掌握技能提高能力3难以要适度4形式要灵活有趣味性5练习要求要清楚具体

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1注重开发地方美术教学资源2注重开发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3注重开发自然和社会美术的教学资源4注重开发网络美术教学资源5注重开发课堂美术学习环境资源6注重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工具材料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1整合要增强教学资源的针对性2整合要增强教学资源的关联性

美术教学的特点1美术教学的视觉感知特点2美术教学的情感特点3美术教学的技能特点4美术教学的个性特点5美术教学的创造性特点6美术教学的全体性特点

美术教学的主要程序1组织教学2导入主题3讲述新课4布置作业5巡视辅导6结课

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1室内授课2室外授课3参观活动

美术教学常用的方法1讲述法2示范与演示法3实践指导法4提问法5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1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1恰当安排学习内容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3多样的学习形式4科学的组织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策略1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2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3美术学习内容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4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5多以鼓励获奖励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作出反馈6适当的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和体验的策略与方法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2注重情感激发参与3借助多媒体营造情境4创设问题情境5用故事创设情境6参观考察7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 美术教学中导入与结课的策略和方法1教学导入的策略与方法(以设疑的方式导入、以试错的方式导入、演示导入、复习导入、实物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2结课的策略与方法(总结式、讲评式、作业评价式、延伸升华式、激励式、悬念式、游戏式)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与方法1美术课程的人力资源2美术课程的材料与设备资源3地方美术课程资源4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的转变 初中美术教师电脑美术能力要求1掌握PS图片处理软件基本知识2结合教材开设电脑绘画课程教学——电脑装饰画3结合教材开设电脑设计课程教学——电子贺卡、光盘封面设计4结合教材开设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制作个人、学校或班级网页

学生学习目标的评价

《标准》对造型表现的评价建议标准是: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的运用色彩。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作浮雕和圆雕作品。设计应用的评价建议标准:能否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动手制作与完成作品。能否运用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设计方案,改进生活和学习

用品,体现创意。能否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用工具、材料的理由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并从实用功能与设计的关系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的评价建议标准:能否主动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否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综合探究的标准: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能否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能否积极的动脑筋,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通过讨论或采用书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美术教学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所获得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判定过程。目的是为了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的不断发展。功能: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反馈功能

教学评价的的基本类型及特征1过程性评价及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关注点是调整改进教学。2终结性评价即是指教学过程完成后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将学习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较,评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怎样评价美术作业的具体方法,怎样对学生美术成绩的终极评定的具体方法3量性评价及更多地表现为数字、文字、图形等,方法则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4质性评价是针对量化评价而言的。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与教学现象的真实状况,质性评价的手段一般有档案袋法、观察法、展示法、评估法与访谈法等5诊断性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背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据此进行教学设计(手段:以前相关的成绩记录、摸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

美术教学评价策略体现的是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多元化原则1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美术评价中的多主体结合,体现的是让每一位评价者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在相互激励中共同发展。教师要创造机会,通过学生的自评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教育目标来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可使用建议的课后评价法。互评的意义在于使学生之间学会交流沟通,学会欣赏他人宽容他人,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可以使用讲评作业及课后评价等方法。2注重纵向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横向评价是将评价对象放在一定的群体环境中,与其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这种评价可以确定一个评价对象在一个群体中的排名。纵向评价是将评价对象的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做纵向比较。从而使评价对象看到自己的进步。注重纵向评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或教师写评语的方法。3教学反思是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反思是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反思内容应该包括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角色等。

第三篇: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二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二

2018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二

《初中化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10.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钠保存在煤油中

中公教育

B.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新制的氯

C.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 D.向盛放氯化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加少量铁粉 11.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那一项()。A.科学 B.技术 C.社会 D.生活 12.课标是哪几部分构成的()。

A.前言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活动探究

13.下列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化学课程结构的是()。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中公教育

D.设置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

14.科学探究既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

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 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 15.听评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①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②关注教学内容 ③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 ④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

中公教育

⑤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6.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作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 B.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C.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 D.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 17.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意义包括()。

(1)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高质量化学教学的保证(2)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有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3)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对化学教学的行动研究

中公教育

(4)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A.(1)(2)(3)(4)B.(1)(2)(3)C.(2)(3)(4)D.(1)(3)(4)18.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有以下哪些建议()。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②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③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④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⑤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⑥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⑦编写配合新教材使用的教师手册

中公教育

⑧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 ⑨重视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 A.①②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⑧⑨ D.④⑤⑥⑦⑧⑨

19.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20.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A.课程教学计划 B.课时教学计划 C.课题教学计划 D.学期教学计划中公教育

二、简答题(共2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21.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实录。

[直接引入]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结合新学期的一些变化来举例,使学生感到熟悉,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交流问答]师提问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生]举例下雨、木材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下落,并分析如何变化。[师提问]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回答]根据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把以上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小结]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演示PPT]演示水分子电解的动画。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中公教育

[得出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演示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

[讲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是否有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2)结合以上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公教育

22.根据下面《燃烧的条件》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教师】火为何物呢?火是一种燃烧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做几个有趣的实验,一起来探索一下“火”的秘密。【实验探究】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

【学生讨论】

中公教育

问题1:实验1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2:实验2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3:实验3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总结出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①物质有可燃性;②物质要与空气(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教师总结】 【巩固练习】略。问题:

(1)本教学设计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如果有,请指出并简要说明。中公教育

(2)结合案例,谈谈为使探究活动得到有效实施,可以采取哪些探究教学策略?

三、诊断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15分)23.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下面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是足量)

【考试结果】有15%的学生误选D为正确答案。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试对学生误选D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中公教育

(2)如果这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该选项是错误的。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20分)24.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李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那么到底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少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5.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离子”的材料。

材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分子、原子、离子之间是如何转变的。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4)设计教学板书。

中公教育

第四篇:2018下半年福建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一

2018下半年福建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

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读,以下不合适的是()。

A.李白《月下独酌》 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维《使至塞上》 D.王绩《野望》

2.教师讲解朱熹《观书有感》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歌,下列古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白居易《望月有感》 C.苏轼《题西林壁》 D.王安石《登飞来峰》

3.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不同的心境,下列不属于山水游记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 B.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全祖望《梅花岭记》 D.吴均《与朱元思书》

4.教师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要求学生回忆“四书”,下列学生的回答不属于“四书”之一的是()。

A.《诗经》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5.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A.《观书有感》 B.《蒿里行》 C.《龟虽寿》 D.《短歌行》

6.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使用典故抒发作者情感的诗词,下列不符合的是()。

A.李商隐《锦瑟》 B.杜牧《赤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曹操《短歌行》

7.《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两首诗歌,教学时教师推荐了另外几首《诗经》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A.《诗经•卫风•木瓜》 B.《诗经•卫风•子衿》 C.《诗经•卫风•风雨》 D.《诗经•卫风•硕鼠》

8.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教学实施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C.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D.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字,要求学生会认的同时也要要求会写。

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学习表达方式不宜让学生单纯的读记各种概念。B.学习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C.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D.抒情的表达方式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在写作中要多加使用。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阅读方法”的理解恰当的是()。

A.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B.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C.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D.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11.下图是某教师讲授某版教材《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A.概括内容,简明扼要 B.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C.运用符号,图文并茂 D.规范工整,内容全面 12.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体现在()。A.写作能力 B.识字能力 C.阅读能力 D.口语交际能力

13.阅读《黔之驴》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和启示。

(课文讲解部分略)师: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下面我们看下你们总结的对不对(出示幻灯片答案),请大家将答案记下来。

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因为一开始以为它很厉害。师: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 生:因为虎看出驴的本领不过如此。

师:既然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 生:黔驴技穷。

句。

生: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师: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学一点真本事,硬功夫,千万不要被人说黔驴技穷哦。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面评价不正确的是()。

A.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学生熟悉的作者诗词,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点燃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热情

B.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认识“黔驴技穷”的本质,为学习该成语做好铺垫 C.学习完成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造句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紧密。D.教师最后的玩笑有点跑题,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14.阅读《珍珠鸟》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现象的序号是对应的)师:[A]请同学们再默看这一段课文,跟刚才一样,先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生:先是、然后、再、后来。

师:[B]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课文,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珍珠鸟与“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师:[C]谁能把珍珠鸟与作者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师:这一段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过程写得非常细腻,非常生动。下面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教师引读:起先……随后……)

师:[D]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试着把这一段记下来。对以上教学活动,下面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重要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B.想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章,一定要多朗读。

C.朗读的总要求是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读出感情进而悟出感情。

通过板书的引导帮助学生识记课文内容,这是常用的并且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太死板,应该在课堂上忽视背诵。

15.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师:朗读的真棒!下面让我们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彼此交流讨论。

生:自由翻译,讲不动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出来(教师在同学间巡视)师:在刚才的译读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与大家探讨交流。生1:老师,请问“中通外直”怎么翻译? 生2:我来解释,我觉得应该翻译成“莲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对,我觉得应该是“莲花的茎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

生1:我觉得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又怎么解释? 生4:我认为根据书下对这个句子的翻译,可以推断出“蔓”翻译成“牵连”;“枝”可以翻译成“枝节”

生3:我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是同一词性,可是刚才同学的翻译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不对,但是我也说不好应该怎么翻译(众生笑)对上述教学行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侧重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B.老师图省事直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译读过程中障碍。

C.学生很聪明,能够感觉出证悟,但是最后又分析不出个为什么所以被全班同学笑。D.课堂氛围好,整堂课都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一)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16题。第二环节:个性阅读(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学生认真听。

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字是全句的转折,“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相亲相近”与“相离相分”二词作前后半句的末笔,既押韵,上口,又十分贴切。

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 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在小声称赞:才子呀!)师:分析得很全面!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又读出了散文诗押韵的特点,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我引入这种境界了!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补充吗? 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呀? 师:这是柳永的词《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好,继续。

生:我读的一句是“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这句话中,“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

;“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意。

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押韵,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清晨”与“傍晚”,两个“于是”,前后呼应,十分押韵,增进了语势。表达了浪与海紧密相连的关系。

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生再读,突出了“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的觉得是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的,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但也在坚持。最后“终身的工作”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

16.(1)请结合新课改理念,试评析该教学片段中的两处优点。(2)请结合本课教学,给该教师提出合理建议。(二)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我和大自然有个约会

①大自然,是人生的驿站,即使驻足片刻,启程时那亦是满目的碧绿、无涯的姹紫嫣红,铺满了人生的征途。

──题记

②当我忧伤时,我就约会雨中的大自然。

③一走进她,我总会看到不明不暗的天穹,不粗不细的雨。那雨既不是毛毛细雨似的轻柔,也不是暴雨似的急促,只是密密的、极有轫性的下着,淋在我光光的脊背上,没有一点冷的感觉。雨中的田野升起一片淡淡的绿烟。空中的云层并不黑厚,好像有从云层上筛下的阳光和雨丝一起洒落。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大自然之于我灵魂的幼苗,又何尝不是一场充满生命力的雨!

⑤当我浮躁时,我也约会阳光下大自然。

⑥一走进她,我就仿佛置身于七月的夏日。地面上热浪袭人,太阳也嘴巴大张,林中的野兽喘着粗气,无聊的知了在不停地鸣叫,你到底知道了什么而如此兴奋!只要稍静一阵,情况陡转。闭上眼睛,脑中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万里大地,红装素裹,太阳初升,阳光是那么柔和,让人心里痒痒。鸟儿已经绝迹,更不用说知了了。徜徉在热情的阳光下,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抛在青山绿水之中。远处偶然传来一声鸡叫,时间在这里停滞。我不再烦燥。

⑦阳光下的约会,让我学会了冷静,读懂了沉稳。⑧当我成功时,我更约会大自然。

⑨一走进她,我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丰收的庄稼一望无际,秋后的枝头果实累累。小鸟在天边歌唱着胜利的乐章,鱼儿在水底摆设出优美的造型——是在为我欢乐。咦,为什么谷穗不高兴?不!它并没有像我一样轻狂,虽然有饱满的果实,它依然谦虚地把头垂下。看那些秕谷,又随风招摇,这无知的空虚!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急忙把头低下,踏上了前进的路程。我不再放纵。

⑩田野上的约会,让我学会了谦虚,读懂了踏实。⑪约会着,美丽着,在人生的征途上。问题:

17.请从第③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研讨与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单元介绍

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

从“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0.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能照抄材料)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律诗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古体诗指的是唐以前形成的古代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几言就叫几言古诗。近体诗是唐初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有4句,每句有几个字就叫几言绝句;律诗有8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有几个字就叫几言律诗。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五言古诗,不符合题干“五言律诗”,故不合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五言律诗;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五言律诗;王绩的《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五言律诗。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主题。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不符合题干“哲理诗”要求,故不能作为例子使用。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揭示了要想更全面、更深刻、更高瞻远瞩得看到问题的本质,就要学会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或把握事物的大局和整体这一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一哲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哲理,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3.【答案】C。解析:A项《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忧伤凄苦的心情;B项《游褒禅山记》以游记为辅,是王安石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缺”;C项《梅花岭记》抒发了作者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情感,以《梅花岭记》为题,是取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芳香不染”的象征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D项《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书信,主要描写了富春江一带的美好风光。故本题选择C项。

4.【答案】A。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不包括《诗经》,《诗经》是“五经”之一。

5.【答案】A。解析:《观书有感》是南宋哲学家朱熹的作品,而非曹操。

6.【答案】C。解析:《锦瑟》的四句每句都是一个典故,《赤壁》运用了火烧赤壁、曹操铸铜雀台、江东二乔等典故;曹操《短歌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

7.【答案】D。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教学实施”的认识。D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因此,本题选D。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表达方式”的理解。D项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多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因此,本题选D。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阅读方法”的理解。B项是关于写作的表述;C项是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D项是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因此,本题选A。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板书设计。教学板书,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直观辅助手段。板书不仅能简明扼要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展示教师讲授的流程,还能体现教师上课的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于记录和记忆,便于课下巩固和复习。题目中的板书系统梳理了《马》一文的主要内容,A、B、D表述均为此板书的优点之处,而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板书设计类型多样,但本文属于综合式。故本题选择C项。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标理念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答案】D。解析:课堂上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这个玩笑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不能说是不尊重学生。

14.【答案】D。解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语文课上不能忽略背诵、识记的作用。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B项中对“老师图省事直接引导学生合作”分析错误。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1)【参考答案】

①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适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入点选择恰当。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的学和文本的特点确定阅读的方法,以对读的指导为主线,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法指导。上得实在,上得扎实。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管学习和运用何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不能太强,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但也不能过分弱化,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跟踪、调控和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②本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和任务始终在教师的心中,在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中,学生的学习没有受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得十分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使课堂释放出更大的空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形成教学之对话的最佳状态。除了注意到了内容的理解,还体会了语言的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美感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是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是学生深入探究、合作攻关的结果,也是学生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的结果。

(2)【参考答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课堂,该教师的教学不失为典范,而有机联系生活,提升学生人文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更应是重中之重,该片段中若教师的阅读引导能创设更多教学情景,较之于直接指出效果会更出人意料地好,也能有益于学生长远的语文学习。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③轫性,改为韧性;⑥烦燥,改为烦躁。

③“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因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去掉“在„„中”或“使”。

18.【参考答案】

(1)从全篇结构看,文章先用题记点亮主题,借着利用明确的段落划分,从“雨中”“阳光下”“田野上”三个方面来倾诉和大自然的情缘,结尾与题记首尾呼应。主体三个部分都以“约会”来串联,既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简要地提示和概括本层的内容,构思巧,形式美。从每部分的结构看,先写要约会,然后写如何约会,最后写约会的收获,每一部分的结构基本一致,为点明文章主旨做了很好的铺垫。

(2)从文章取材看,典型生动,贴切自然。大自然浩繁万物,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择了贴近生活的雨、阳光、田野。在详写和大自然约会的部分,一方面拟人色彩浓厚,让读者备感亲切柔和,更重要的是作者不是随性而为,牵强附会,而是紧扣“坚强”“沉稳”“踏实”来呈现大自然相应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智慧,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19.【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很有教育意义的立论文。全文紧紧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述了忧患意识必不可少,人才要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新课标提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加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这篇文章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本文的主旨,明白忧患挫折对于人成长成就的意义,不应该贪溺安逸享乐,并在个人生活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中践行这一道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感知内容大意,掌握文章的论点以及文章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文本所论述的道理,可合作讨论,还可出示更多社会生活事例加以讲解,也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及感受进行领悟。总之,教师应设置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并且践行“忧患意识不可少,乐观向上,艰苦奋斗”这一道理。

20.【参考答案】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清文章大意,了解作者生平,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确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

②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单元导语提出,阅读本单元经典作品,思考人应该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也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故设置了目标1和目标3。

③目标设置还应依据文本特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很有教育意义的立论文。据此设置了目标2和目标3。

④设计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八年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据此设置了目标3.21.【参考设计】

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一、设疑启思

孟子擅长论辩说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立论文。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品读探究

1.指名读第一段,探究问题: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议。(展示六位圣贤的相关资料。)

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

2.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问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这些条件的?这些困难有何意义?学生讨论后归纳。

明确:“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人才造就不可或缺的条件: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如此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

3.齐读第二段,互相讨论,紧承第一段列举古代圣贤事例说理,接下来作者又是如何深入论证观点? 明确:作者采用道理论证,首先说人在犯错以后经过“困于心,衡于虑”的主观思想斗争才能改正,由此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接着说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安于享乐,骄奢荒淫)这样,国家必将灭亡。最后作者推出最后的结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巩固拓展

文中为了论证论点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的事例,联系课外,再列举几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多次被炸伤发明炸药,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四国外语„„),四、总结提高

1.总结: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仍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耽于安乐。个人价值的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等,往往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方能实现。

2.提高: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并结合个人生活及社会现实书写300字左右的感悟,题目自拟。

第五篇: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版:课时检测(三十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Word版含答案

课时检测(三十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1.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①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③错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当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④当选。

2.许多人相信狗能“通灵”,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有学者认为,这反映着一些人对于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点并不坚定。如果是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他会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探讨原因,但对于那些相信鬼魂存在的人,则会不假思索地认为狗能“通灵”。这说明()①离开哲学的指导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世界 ②世界观决定人们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③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④培育科学精神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 对狗能否“通灵”问题的不同认识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③符合题意;①夸大了哲学的作用;世界观人人都有,④错误。

3.国际地质类著名刊物《地质学》封面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段鹤维的绘画作品——《生物大灭绝与复苏的阴阳哲学》。该作品受启发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换的思想,呈现了早三叠世时期,在地球与火星轨道相互作用的影响下,灾难与复苏的角力与轮回。从中可以推导出()A.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B.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C.哲学可以揭示出地质学中的本质和规律 D.中国古代哲学包含着科学的内容

解析:选B 根据材料该作品受启发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换的思想,呈现了早三叠世时期,在地球与火星轨道相互作用的影响下,灾难与复苏的角力与轮回,可知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排除A项;哲学有错误与正确之分,错误的哲学不可以揭示出地质学中的本质和规律,排除C项;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排除D项。

4.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①科学家的研究都有自觉的世界观指导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表明④;哲学家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物理学和心理学等的实证建筑表明②;①错在“都有”;哲学有正误之分,③错误。

5.日月星辰,天际浩渺,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当日全食出现时,本来明亮的天空刹那间一片漆黑,如同夜幕降临,群星隐现,万物俱寂。古代的人对此茫然无助,而现代的人却对日全食充满了憧憬,一个月前就买好观测设备,等待这一天文现象的到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思维先于客观存在而存在 D.思维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选A A、B两项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说明已经成功预测,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排除。

6.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和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排除。④反映的是唯心主义观点和矛盾对立统一观点,排除。②③体现了围绕哲学

基本问题产生的分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

7.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C.③→②→④

B.②→③→④ D.②→①→③

解析:选C ①是唯心主义观点;②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为C项。

8.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下列与此体现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A.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B.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C.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D.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解析:选B 材料中“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属于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A、C两项,B项符合题意;D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

9.如果你能拥有一项超能力,你会选择什么?相信“瞬间移动”会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这种超能力在物理学上并非不可能。如果我们能够对构成物体的每一个粒子进行测量,然后在目的地用同样的粒子完全复制其状态,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样的物体。如今,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突破。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物质 ④理想、信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中“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突破”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当选;材料中“相信‘瞬间移动’会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说明理想、信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④当选;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思维,②错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③错误。

10.“反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动着它运动”,但一个推一个不能无限的追溯上去,因而“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即超自然的神力。与这一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是()①未来的一切都写在圣经里 ②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 ③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 ④鸟儿在天空翱翔,世界在心中飞扬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③符合题意;②是主观唯心主义,④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均不当选。

11.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选项中哪项最真实()A.一棵树

C.儿童的照片

B.勾股定理 D.关于车的概念

解析:选B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这条定理是既定的、不变的,按照题干中柏拉图的观点,勾股定理是真正存在的,B项当选;A项错误,一棵树从生根到发芽再到枝繁叶茂,是处在不断生长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的;C项错误,人的照片虽然定格了人一瞬间的样子,但照片会随着时间变得陈旧褪色,即不断发生变化,排除;D项错误,语言文字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关于“车”的概念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更新,“车”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12.宋代的张载认为,宇宙构成分三个层次:太虚—气—万物。太虚聚而为气,气聚为万物;万物散而为气,气散而为太虚。下列说法与张载观点一致的是()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 ③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④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微弱的影子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选D 张载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选A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是唯意志论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

14.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总和 ④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②当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机械相加,③错误;任何哲学都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④与题目指向不符。

15.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②④

C.③④

B.①③ D.①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哲学对社会的反作用。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强调的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①④符合题意,答案为D项。

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了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①②当选;题干讨论的是历史观,而不是自然观,③不当选;题干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不是上升性,④不当选。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在于()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法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劳动人民的利益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唯物论与辩证法在哲学史上早已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①②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排除;与旧哲学相比,作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次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18.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在科学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当选;③当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④与材料无关。

下载基本法律知识与未成年人的保护——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初中政治“法律知识”复习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本法律知识与未成年人的保护——2015年教师资格统考初中政治“法律知识”复习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