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征主题有感
“ 长征 ”主题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每每读到,炮火纷飞中,在雪山、草地、铁索桥艰难跋涉的画画纷纷涌现,有大气磅礴的凌然气势,有令人垂泪的艰辛,这就是长征,一部雄壮、豪迈的革命史诗!
八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他们,征服了千难万险,他们,创造了人间神话。
今天,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在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行动来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现在不用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机枪的威胁,匪徒的追赶,没有必要走长征、学长征。
是的,现在生活是幸福的,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有家长的关心,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可曾看过,在升旗仪式上,有的同学站立不到一节课就支持不住;在教室里,有的同学的家长正弯腰在帮自己的孩子扫地;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现在,缺乏的不正是红军战士那种面对困难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精神吗?长征途中,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天,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坚持到底,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具体到学生,就是要学习上高要求,生活上艰苦朴素。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千古,成为民族的传承!
步入新世纪,最急需的正是这种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向上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成功的动力,是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现代社会不需要娇滴滴的小姐少爷,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你们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在求实、创新的新长征途中,肩上负载着全新的理想,历史的重担。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新的长征吧!
第二篇:长征有感
坚持信念 逆境奋斗 继往开来
——读《长征》有感
光阴荏苒,人世沧桑,红军长征胜利已有七十多年。抚今追昔,红军长征途中的悲壮与凄凉我们虽无从体验,但却可用心去感受那至真的爱,予国家的、民族的。红军将士用鲜血、生命、理想、信念筑起的长征精神,我们应该虔诚地加以继承与发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首《七律〃长征》,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无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困难与挫折,甚至时时刻刻生与死的考验,绝大多数共产党人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他们义无返顾,他们勇往直前。因为他们眼中的前景一片光明,他们的心中满是胜利的希望。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军的作战,是在敌强我弱,兵力、装备居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托的战况下进行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跨越雪山草地,挖野菜,吃树皮草根,克服重重困难,红军终于战胜了敌兵的围追堵截,于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自然环境恶劣,给养严重不足,伴随红军整个长征。高山缺氧、草地沼泽等来自大自然的杀手困绕着红军。缺吃少喝,饥饿劳累“一匹骡马,你推我让,谁也不愿骑;一把青稞粒,大家分着吃;一锅野菜汤,大家分着喝”等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却成为普遍现象。军团长彭德怀下令杀死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把肉分给几天没有进食的红军战士;战士烤着吃捡来的牛皮……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据资料统计,长征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红军渡过了24条江河,翻越了1000多座高山,许多红军将士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雪山、草地里。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参加长征的共有20多万人,到达陕北后,四支队伍加起来只有33400多人了,十七、八万红军将士牺牲在长征路上。据计算,红军每前进70米就有一个同志牺牲。可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
这就是中国历史中恢弘的长征,是凡人世界的奇迹,奏响了千万爱国炎黄子孙的命运转折英雄曲。
也许有人会说,长征过去70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长征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实话说,在今天,不仅不少人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考虑了,恐怕也未必能想出个眉目。
与70年前相比,今年的新中国有了什么新特点?不少人会从不同角度说出很多。比如,在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的外部特征之下,全球一体化导致文化观念的横向渗透;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在淡漠,社会分层更丰富、更细化;公众的利益点更多,价值更趋多元,共同价值观越来越少,社会关系更复杂……
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长征,用现代的思维去反思长征,我们仍然收获颇丰,受益非浅。
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我认为核心是“坚持信念,逆境奋斗”,围绕着这一核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充分展示了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心系民族,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勇猛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审时度势,扶正纠错的实事求是精神;团结一致,维护统一的顾全大局
精神;互助友爱,生死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以苦为乐,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长征,我们看到,信念、意志、垂范等精神力量,可以超越时空、国度、阶级、政治界线,在全人类发挥巨大作用。只有搞清了长征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主要价值梯度,才能回答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发扬长征精神。为什么我们有些干部腐败了,渎职了,消沉了,根本在于他们在外部环境的冲刷之下,已经忘记了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和国度、阶级、政治的联系十分紧密的,是革命性、人民性、全局性都很强的工作。忘记了这些,信念必然异化,意志必然扭曲,享乐主义必然代替艰苦奋斗,“给我冲”必然代替“跟我来”……久而久之,党的战斗力怎么能不令人担心?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今天依然奋进在建设强大现代中国的新长征征途上。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从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展的特点和历史任务看,这些成就又只是新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进出口银行受到国情和许多发展中瓶颈因素的影响,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改革遇到来自国内方方面面的各种困难。此时,我们需要以伟大的长征和长征精神构筑起坚强的政治保证和丰富的精神食粮,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地走过一个个发展道路上的“雪山草地”。当然,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仍然要面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考验,无疑要通过一个较长时期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每当我们面对非常复杂的局面时,更需要保持和弘扬红军长征那种敢于创新,敢于胜利,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
于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既不能忽视前进中的问题,又不能被某些经济、金融中出现的困难所吓倒;既要遵循基本的经济、金融规律,又要坚持自己发展的特色;既要着眼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我们尤其需要弘扬红军长征讲纪律、讲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加强自我约束,认真调整信贷结构,控制不合理的投融资项目建设,保证党和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长征和新长征,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接力赛。用历史的眼光看,7O年前的长征胜利,仅仅是中国从几千年旧的社会形态向现代文明迈出的新的一步,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新长征才刚刚开始。长征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坚强意志的综合体现,长征精神也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艰辛,经历了太多的失望和希望,这些无疑是一个伟大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些精神财富使我们这个民族最具生存韧力和生命活力。珍惜我们的民族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在民族的往事中——无论是壮美的还是悲怆的——不断地汲取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必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都会对这种必须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这意味着整个民族的血脉相连和继往开来。
第三篇:长征有感
百家讲坛《长征》有感
前段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由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先生主讲的百家讲坛,内容是“长征”。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了解共和国的历史,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90 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
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第四篇:长征有感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有感
粮食局 孙轶瞳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中国红军长征胜利即将迎来80周年。在这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只要想到“长征”这个词,我们每个人脑海里闪现的都是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画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诗句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前仆后继,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开拓进取,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丰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这就是长征。它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新中国的诞生扎下了基础。阅读《长征》,我仿佛重新走上了长征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雪雨,与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红军士兵们一同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 1 繁荣!”这是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战争年代里,比起在他身边倒下的那些好战友,他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名幸运者,曾历经硝烟战火的洗礼,曾亲身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现又亲眼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壮大,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红军战士的一位幸运的楷模。
长征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一组数字上,它谱写的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5个省,转战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20多座大山,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跨过24条大河,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迹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的国土面积相等。不仅这样,在漫长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多达380余次,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总行程约2万5千里。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思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使他们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于是,当那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中国的启程。
在读到《长征》里面的一些细节时,自己收获颇多。山城堡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的决死一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在读到最后一战胜利时,自己内心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雀跃了一阵。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山城堡集会,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的官兵第一次相聚在一起。红军战士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不过长征结束后,战士们的使命并没有随之结束,前面 3 还有更大的民族使命等着他们去完成,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说:“三大红军主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山城堡战斗结束后,红军炊事员朱家胜挑着担子跟着部队往陕北走,因为战友牺牲了,他一个人担着的东西太多,渐渐落在了队伍的最后。夜色沉寂,雪落无声。朱家胜踩着战友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一直向前。天边出现了一抹淡红色的光亮,朱家胜看见了向他跑来的红军。红军接过了他肩上的担子,扑打着他身上的雪花,往他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洋芋。一位红军干部从背包里翻出一个蓝布小包,拿出里面的针线对他说:“同志,到家了,补补吧。”红军干部一针一针地缝补朱家胜那件破得很难再补的衣服,那是他自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离开根据地就一直穿在身上的一件单衣。自己的眼睛也慢慢湿润起来,变得模糊起来,为这样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所鼓舞。想到长征途中无数个像朱家胜这样的战士,他们没有时间为死去的战士默哀,更没有时间让他们从悲伤中缓过来。他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担起死去战士的担子继续前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让我们发 4 扬长征精神,立足本职,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用满腔的热血和无畏的斗志,去加快推进我市转型发展的新长征!
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万岁!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不朽!
第五篇:长征有感
读《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有感
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传书。
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是千古唯独,万世无双的,红军长征的壮烈和坚韧是惊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凡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举世齐颂、万国同歌、亿民共赞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伟大天兵神威,翻开了中国共产党从艰苦走向胜利,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页,宣告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中华民族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之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后,不断向关内入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连续不断地向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发动“围剿”。特别是从1933年9月起,他们调集上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及其他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当时,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肩负起领导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任务,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即长征。随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先后长征。
长征路上,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种种磨难。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生死与共,以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翻越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滩,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厅中,一个大型模拟景观、循环播放的纪录片及一系列文物、图画,再现了70年前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情景:呼啸的寒风中,红军战士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一座一座雪山被他们踩在脚下。
展览印制的长征简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等4路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共6万5千余里,途经10多个省,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各路红军长征出发时共20多万人,途中扩充数万人,长征结束时保存约5万7千人。
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一二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斗和前进的不竭动力。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些精辟概括,是长征精神的真实写照。虽然长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全中国过程中的一段光辉奋斗历程已经过去,但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永远发挥作用的精神财富,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国工农红军留给后继者的宝贵遗产,将长久地发挥作用。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结,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有过心酸,也有过幸福;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无论过去则门样,我们都会坚信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将会团结在镰刀铁链的旗帜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现在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ZF而感到骄傲,没有辜负党人民的希望。滔滔沅江边,微微阳光下,我无数重复年轻自己的誓言………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造祖国兴旺强盛的大厦;哪怕我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未来的轻轨;哪怕我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色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长征精神是永恒的,但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发展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要结合我们的实际,不断赋予其时代性的内涵。和以前相比,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相当优越,但是历史不容割裂,青年一代唯有牢记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英雄史诗般的长征,在我国近代革命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使红军指战员战胜了数十倍于我的敌军地围追堵截,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了自盘古开天地以来都没有过的伟大奇迹。鉴读《中国红军长征史》,回眸红军长途转战的峥嵘岁月,结合当前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更会深刻感受到书中所体现的长征精神历久弥新,光芒可鉴。
一是顾全大局、纪律严明、亲密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书中记述了长征初期,红十军团奉命探路,并执行调动敌人的战略佯动,孤军深入后遭到优势之敌的包围,大部壮烈牺牲,军团主席方志敏被俘后英勇就义。在抗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战斗中,许多动人事迹充分体现出了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不囿于狭隘、短视的一已私利,为集体、为国家的利益努力奋斗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纯粹的人。
严明的纪律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书中写道,“红军长征,一路上爱护群众,纪律严明,深受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欢迎,……”“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恪守工作纪律可以使我们的潜质有机会发掘,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更好得实现人生价值。
“……部队严格节约粮食,互相调剂,彼此帮助,优先照顾伤员,连队把粮食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定量使用……”亲密无间的团结协作,使红军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围堵的强敌,翻越了生命禁区的雪山草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和知识的大发展使时代潮流更趋向于团队而不是个人,一个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的人总会进步得更快。
二是不畏艰险、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开拓进取精神。长征路上,险滩密布、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铁索横空、独具天险的泸定桥;地势险峻、万夫莫开的娄山关;雪覆冰封、耸入云霄的夹金山;杳无人烟、沼泽密布的大草地都被红军指战员突破。危境中,我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拼搏进取精神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在汶川地震抢险、抗击低温冰冻行动中,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以自己的生命传承了当年红军战士的献身精神,他们的感人事迹将成为我们不断攀登新高峰的不竭动力。
三是不惧逆境、胸襟豁达、憧憬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终年白雪皑皑的川康雪山,一望无际的川西草地夺去了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的生命,但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顽强的毅力最终战胜了雪山草地,并表现出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成功只是攀登的最后一步,而失败和挫折是长长的铺路石,善于战胜逆境的人总是能笑到最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心系党和国家事业、必系人民利益的人,肯定会襟怀坦荡、兢兢业业地搞好本职工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人终究会通过努力到达自己理想的人生坐标。
震惊中外的长征虽然结束了,然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英雄精神却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骄傲,成为了我们奋进不息的伟大的鼓舞力量。
艰苦的长征是生命的赞歌,是胜利的凯歌,是历史长河中不朽之“红歌”。慢慢征途教会我们:命运的齿轮掌握在自己手中,它只会为勇敢把握自己命运的人而转动;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时它又是顽强的,只有认识到它的特性,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爱惜自己的生命。生活是艰辛而幸福的,只有铭记前人为之做出的贡献、牺牲,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活,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长征是我们工农红军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然而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却可以从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红军的长征时代已经结束而我们的长征时代却才刚刚开始。让我们高举起工农红军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奋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