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上的歌》教学反思
《水上的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激烈的“划龙船”竞赛,创设一种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的紧张热闹的气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节奏和号子的过程中,在对音乐的聆听中,感受到歌曲中描绘的热闹、激昂、紧张、激烈的场面。在这一环节中,完成得较为成功,达到了预先设想的效果。
通过让学生聆听,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轻声哼唱等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通过课件和歌曲的学唱,感受歌曲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
最后我通过小小音乐会,将本节课的内容继续升华,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全课的教学。
第二篇:《水上的歌》参考教案
《水上的歌》参考教案
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教 学 内 容
聆听《划龙船》 教学基本要求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 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 6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聆听《水上音乐》 教学基本要求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聆听《船歌》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 6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表演《小螺号》 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 6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基本要求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 6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学吹竖笛
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
2.学吹“4 3 2”三音的指法。
3.连贯吹奏音列“ 2 3 4 5 6 7 ” 4.学吹《蒙古小夜曲》。
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
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
(1)教师分别示范Ⅰ、Ⅱ两个声部。
(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Ⅰ、Ⅱ两个声部。(3)分二组分别练习Ⅰ或Ⅱ(教师巡视指导)。
(4)二声部合成。
(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
/ 6
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 6
第三篇:第四课 水上的歌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划龙船》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船头上还有
一、两人边敲锣鼓、边唱歌,指挥划手划桨。岸上观众则以鞭炮声、欢呼声为比赛者鼓劲。
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在领唱时,众人还按划桨的节奏呼喊着“”为其伴唱。在歌声、锣鼓声中,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紧张。
《划龙船》这首民歌的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从民歌体裁来说,它带有号子的属性。2.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主题A带有鲜明的号角性特点,辉煌而灿烂,表现了宏伟壮观的庆典场面。
这个主题先由弦乐奏出,接着圆号与小号先后重复主题旋律的前半部分,然后乐队合奏主题的后半部分,更进一步加强了乐曲富丽豪华的色彩。
中间部主题B主要由弦乐奏出,调式转为b小调,旋律轻快活泼,具有诙谐曲性质,与主题(A)的庄严宏大形成色彩的对比:最后,主题A再现,在雄壮的号角声中结束本曲。
作曲家介绍
亨德尔(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马卡白》等尤为著名。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
3.管弦乐《船歌》
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本曲具有这些特点。
乐曲的引子显示了模仿水波的伴奏音型:
上下微微波动的旋律线在这一音型的伴随下,合着水波的节奏进行,仿佛小船上的人们轻轻地摇动双桨,划破了静如镜面的河水。
这条旋律线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显得十分平静。随后,波浪型的旋律线波幅增大,渐渐移高,小船的摇晃感增强了。
随着旋律的展开,音乐的情绪也逐渐高涨。随之而来的又是开始时平稳恬静的旋律,但在后两乐句时,旋律先作直线上行,这是乐曲中的高潮,然后缓缓落下,进入尾声。音量渐渐转弱,模仿水波的音型绵绵不断,宛如小般远去,载着歌声、桨声消逝在河湾尽头。
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开始两个乐句为齐唱,波动起伏较大的两个乐句用三度和声演唱。接着是采用模仿的复调手法:
尾声也使用复调手法,先由次女高音唱出,女高音紧随其后:
尾声的“啊”则由女高音先唱出,次女高音作应和,最后融合在一起,歌声渐弱而结束全曲,非常富有意境。
4.歌曲《小螺号》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曲调从“6-5-3-0”逐渐下移。最后结束在“1”音上。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5.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小螺号》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二、聆听《划龙船》教学基本要求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三、聆听《水上音乐》教学基本要求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四、学吹竖笛
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
2.学吹“432”三音的指法。
3.连贯吹奏音列“234567”
4.学吹《蒙古小夜曲》。
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
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
(1)教师分别示范Ⅰ、Ⅱ两个声部。
(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Ⅰ、Ⅱ两个声部。
(3)分二组分别练习Ⅰ或Ⅱ(教师巡视指导)。
(4)二声部合成。
(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
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
五、聆听《船歌》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
(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六、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基本要求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第四篇:杵歌教学反思
《杵歌》教学二稿
教学目标:
1、在聆听、学唱与欣赏中,能够对我国台湾高山族劳动歌舞民歌感兴趣,喜欢并愿意对台湾民歌进行探究。
2、了解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认识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
3、能有感情的配合简单的律动演唱我国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难点:了解台湾高山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环节:
一、导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唱首歌。师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师: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吗?(台湾)
师:这是一首台湾高山族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们不仅长得漂亮,歌声更是甜美动听,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首:
二、新课:
1、初听《杵歌》,播放《杵歌》的视频,让学生看一下劳动的场景。
(看完后),师:同学们,高山族的姑娘们在干什么?(舂米)你能模仿一下这个动作吗?
2、复听《杵歌》,出示歌谱,聆听时随教师边听边进行简单的律动。
3、(做完后)师:同学们,你们记住刚才的旋律了吗?让我们试着用“啦”来模唱一下。跟琴模唱1---2遍。
4、师:同学们唱得不错,能不能加入歌词唱一唱?跟琴加入歌词唱一遍。
5、师:这个歌词都是由没有什么具体含义的衬词组成的,老师觉得很绕口,相信大家应该也有同感,有哪个同学能帮帮大家,找找歌词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一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嗨央
第二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嗨央,哎
第三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
第四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嗨央
第五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嗨央,哎
第六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
师:同学们,你们的观察力可真强!原来这首歌曲的歌词就只有这一句话啊!
有没有信心唱好它?好,让我们跟着琴来唱一下。
6、师:同学们这一次唱得可真不错,请看歌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谱吧!教唱歌谱1---2遍。
7、师:同学们唱得可真准确,老师又想考考大家了,请你仔细看一下歌谱,想想刚才的演唱,这首歌曲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啊?(6 1 2 3 5 6)
你刚才唱得最多的音是哪一个?(6)
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常用的五声调式,由do re mi sol la五个音组成,这五个音又依次称为:宫(1)商(2)角(3)徵(4)羽(6)。在我们刚刚唱的《杵歌》中,哪个音唱得最多?(6),6在五声调式中是什么音啊?(羽音)。这首歌曲就是一首羽调式的歌曲。
8、师:同学们,高山族的“杵歌”极富特色,在丰收季节,青年男女在傍晚时分轮流到各家帮助舂米磨谷,姑娘们边劳作边歌唱,与手上优美的舂米动作相映成趣。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中去吧。
9、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请你听一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清唱一两句,对比给学生。处理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和音色。
三、拓展欣赏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师:同学们,你们唱的真好!高亢热烈的歌声在热情奔放的表演里风情十足,快乐勤劳的高山族人民在劳作中唱起了动人的旋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外一首高山族的民歌,感受歌曲中为我们展现的劳动场景。
1、欣赏《我的祖家是歌乡》,播放歌曲视频。
2、听完后,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插秧、捕鱼等等)
四、师小结
同学们,台湾高山族的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我国台湾高山族的劳动歌舞民歌《杵歌》,也欣赏了高山族的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了解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认识了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杵歌》,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一堂音乐课吧!篇二:《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
《军民大生产》教学反思
阿城继电初级中学 徐东香
《军民大生产》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歌曲,体裁为劳动号子。是根据陇东劳动妇女推磨时演唱的劳动歌曲重新填词而成。其节奏鲜明,衬词风趣、结构短小、情绪热烈,深受中学生欢迎。劳动号子为统一劳动的步调,采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特别要强调的是,节奏是劳动号子的关键。
本课是以歌曲学唱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为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欣赏《杵歌》;学习民族五声调式,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用时45分钟。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引出劳动号子,然后激发学生学习劳动号子的歌曲,为新歌教学做好铺垫。在新歌教学中,我设计了欣赏,感受,体验,表现几个环节。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热爱陕北民歌的情感。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们对陕北民歌劳动号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创编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词和用打击乐伴奏等教学活动,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本课成功之处
1、学生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特别是男生能表现出热烈的情绪,准确把握力度、节奏。学生非常喜欢创编歌词的环节,创编内容涉及校园生活和学习生活,争先恐后,气氛热烈。
2、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领唱部分有男生领唱你、女生领唱、小组领唱等方式。女同学有点不好意思大声演唱,我就把她们编成小组,大家一起唱,尽量让每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有表现的机 会。
3、学生非常喜欢《杵歌》的歌舞片段,能够聚精会神的欣赏,我想这正是音乐舞蹈艺术对学生的熏陶,应该经常让学生接触这些美好的事物,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天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本课存在不足
1、为使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情感,我播放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军民大生产》的视频片段,学生能聚精会神的观看,但因为和那个年代相隔太远,有些不能理解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会偷偷的发笑,影响上课纪律,虽然经过我提示有所收敛,但还是很多学生不能深入情境。这和我对歌曲历史背景的渗透不够,今后再设计此类题材时我会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和生活。
2、“实践与创造”第一题是将《军民大生产》和《杵歌》的结束音、调式、音阶进行对比,以此让学生认识两种五声调式,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劳动歌曲的不同特点。一半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每每涉及到音乐知识环节,学生总会感到枯燥,但又不能不讲。如何利用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调式意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总的来说,在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的艺术处理中,学生理解并体验了一领众和、众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更深切的体验了劳动大生产时的场面,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活动开展得也很顺利。
2013年3月篇三:我的祖家是歌乡教案及反思
《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家是歌乡》是高山族民歌,属舞歌类的“欢乐舞曲”,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4个乐句组成,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体验、演唱、参与音乐实践,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演唱水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且这时的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尤其是欢快活泼的歌曲。本教材选用的歌曲《我的祖家是家乡》,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歌谱比较简单。比较适宜于八年级的学生学唱,因此教师应先让学生听作品,熟悉后激发学生学歌的兴趣,从而才能学会歌曲,表现歌曲。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喜欢高山族音乐,愿意了解高山族的音乐文化,主动探究音乐在高山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舞蹈、唱奏、及分析歌曲等实践中熟悉《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旋律,学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并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积累艺术表现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教学重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注意有些乐句节奏演唱的准确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杵乐节奏或舞蹈的方式来配合歌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风琴、杵、小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随着《我的祖家是歌乡》走进教室,创设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并带学生跳一跳。
二、学习歌曲 1.这首欢快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高山族人非常喜欢大家一起唱歌跳舞。2.了解高山族 3.听赏歌曲。
提问:你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生:高山族人在歌唱,舞蹈。生:速度稍快,小快板。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节奏鲜明。
师:《我的祖家是歌乡》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4.教师范唱,学生拉手随音乐律动,思考:高山族人民为什么会称赞自己的家乡是歌乡呢?感受到高山族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师:台湾高山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祖祖辈辈就有喜爱唱歌的习俗,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高山族人的乐观,热爱生活。5.欣赏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思考这首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也就是属于几段体?由几个乐句组成?
总结: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6.划拍唱一唱歌曲的旋律,想一想歌曲使用了哪几个音?以哪个音为主?这是我国民族调式中的什么调式?(宫商角徵羽)(课件)
师:1、2、3、5、6,以6为主音,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羽调式是高山族民歌常用的调式。
7.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
师:下面填上歌词唱一唱。想一想,用怎样的声音去演唱?是欢快柔美还是舒展奔放?对比把握歌曲风格。
寻找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意:第二句的结尾拖音和第四句的低音6,气息下沉。8.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学生完整演唱全曲。9.学生用口风琴吹奏歌曲旋律。注意长音吹奏时气息要徐缓、均
匀,并分四组进行接龙演奏。10.播放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伴奏,唱奏表演:师生、生生合作,学生担任指挥,进行赛歌表演唱。11.高山族的歌舞节奏特别鲜明,下面我们加入我们的身体乐器为歌曲增添快乐的气氛。练习节奏:
1)2/4 × 0∣ × 0 ∣ 2)2/4 × ××∣×× ×∣ 3)2/4 0× ×× ∣× 0∣
12.口风琴小乐队唱奏歌曲,分三组:唱、奏、打节奏。
三、感受杵舞
1、介绍杵
师:这些欢快的节奏来自于高山族非常喜爱的一种歌舞,那就是杵乐歌舞。
杵(图片)是高山族最有特色的一种乐器,由舂米工具木杵演变而来,音色动听,常用于歌舞伴奏。每人手拿两个纸筒当做杵进行练习。
2、欣赏杵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山族人是怎样表演的?我们也和他们一起敲一敲、跳一跳。
集体演唱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
四、拓展
欣赏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这首歌是来自哪里?
视频播放,并随歌曲跳杵舞。
其实很多民族都像高山族人一样,将内心的喜悦全部倾注在歌舞之中,歌唱生活,歌唱家乡。
五、总结
短小精悍的民歌告诉我们很多生活的道理,就像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舒曼所说:“仔细听听民歌,他们是那些描述各民族特征最美的旋律和取之不尽的源泉。” 集体表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结束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围绕台湾高山族民歌展开教学,教学中,尽量借助音乐、画面、舞蹈等创设情景,通过观看、演唱、演奏、律动、等艺术活动,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特色,并对与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在教材中是一个单一的学唱内容,在学生学唱、演奏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后,师生一起在台湾民歌音乐声中进行赛歌表演,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台湾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此外我补充了学生熟悉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及其台湾高山族杵乐表演,不仅引发了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更激发了学生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容易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课程,如果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篇四:杵歌 教学设计
课时计划
第 2 课时 11月4日
备课教师:王晓燕篇五:《杵歌》说课稿,公开课配套
《杵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杵歌》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本课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杵歌》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该曲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律,有优美动人,体现了高山族同胞勤奋、乐观、豪放的性格,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积极劳动的美好画面。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唱歌上已经初步具备模唱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和节拍。但容易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信心有待鼓励提高,学习音乐能力有待指导增强,所以我上课多以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进行,然后多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我运用“听”、“唱”、“演”、“创”等手段,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造。单元要求:民歌是初中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的和学习的基本内容。由此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并且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模唱歌曲、歌舞表演等形式使学 生能够较好地学习歌曲并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音乐创编的快乐,克服自卑心理,重树学习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难点: 创编模仿动作,表演《杵歌》。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尽最大努力发现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我主要使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法、模唱法、多媒体演示法、听唱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音乐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3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图片视频。
2、你知道这是祖国哪个地方吗?
3、师总结引出《杵歌》。
(设计意图:由图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由图片视频引出高山族民歌)
(二)、欢唱民歌
1、播放《杵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劳动的场景。
2、高山族姑娘反复出现的动作是什么呀?你能模仿一下这个动作吗?
3、复听《杵歌》,出示歌谱,聆听时,随教师边听边进行简单的律动。
4、用“啦”来模唱一遍。
5、跟琴加入歌词唱一遍。
6、找歌词有什么相似之处?
7、再次跟着琴来唱一遍。
8、这首歌曲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啊?你刚才唱得最多的音是哪一个?
9、师总结五声调式概念。
10、简介杵歌,引出杵舞。(先由学生总结,再教师补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歌曲的特点,掌握歌曲中的难点,尝试自主学习,实现以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三)、歌舞青春
设计前置性学习,观察模仿身边农事劳动的动作。1.分组发乐器,放舞蹈视频。2.学生讨论合作表演《杵歌》。3.教师指导,再次表演《杵歌》。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高山族民歌风格特点,结合自己身边的劳动或者舞蹈视频进行创编,使生活充满音乐,音乐融入生活)。
七、教学预设 1.期待学生90%以上全部会演唱《杵歌》。2.期待学生的创造力,精彩再现杵歌歌舞劳动场景。3.期待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增强学习信心,养成勤奋、乐观的性格。
第五篇:《场景歌》教学反思
《场景歌》教学反思15篇
《场景歌》教学反思1
《场景歌》是二年级的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陈老师执教的《场景歌》一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陈老师儿童化的语言富有启发性,并用赞赏的语气鼓励孩子进行思考,本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当学生交流要去哪些地方时,学生说到去果园,你从哪里看出是果园呢?学生回答是从图中看到的,陈老师没有打击孩子,而是引导学生你能从文字中找一找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乡村”。其次,学生陈老师的教学形式多样,尤其是在识字教学中,陈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接下来记忆字形,组词,有些字结合实物让学生认识,比如“号”。陈老师利用字词卡片进行教学,可见陈老师的用心。陈老师还运用图画帮助学生记忆词语,并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量词,以及注重观察顺序的指导。另外,陈老师在三节的学习中,设计了一个“迎中秋免费游”的活动,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知识的学习渗透在同学们的游戏中,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总之,陈老师的教学非常值得我借鉴学习。
《场景歌》教学反思2
《场景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景物的呈现均由一个个的量词短语构成,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画面。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优点:
1、创设大耳朵图图这一学生熟悉的动漫情境,导入课堂,贯穿整堂课,让课堂充满童趣,紧紧吸引一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利用大耳朵图图这一角色由第四小节的“少先队活动”这一场景巧妙无痕地过度到第三小节“乡村”这一场景的教学,板块教学清晰,衔接自然,情境创设真实、高效又灵动。
2、抓住文本特色,教学学生学习量词儿歌的方法。教学第四小节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画出景物,圈出量词,读好韵文,运用量词。再引导学生小结学法,由扶到放,自学第三小节。学生字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学习综合能力,课堂学习真实有效。
缺点:
生字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写的字太多,时间不够,教师示范过于匆忙,生字教学过于粗糙。低年段的语文教学特色不显著。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把识字方法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去。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
《场景歌》教学反思3
范晶晶
《场景歌》编排在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个识字单元中,是一篇数量词归类识字课。本课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方式。而且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是一种方向的引领,方法的传授。
二年级的孩子,在大量接触汉字之后,总会出现混淆,易忘的现象,这无形中成为孩子们阅读的一大障碍。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努力挖掘学生生活场景,通过一系列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使得他们学字、析文。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中,为了将发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概念。我特此在开课将孩子们喜欢的哆啦A梦引入课堂,随着哆啦A梦的中国之行,从而走过不同场景。而出示哆啦A梦时的小谜语中,也引用到了一些数量词,为本课数量词的学习作以铺垫。
本课识字学习,我努力创设孩子们喜欢的多种学习形式,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自理研究与自己创编相结合,使得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识字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字理探究,从中发现:在学习“领”字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含有“页”的古代汉字,孩子们在其中对比识记时,明白了含有“页”的字多与头部有关,并一字拓多字,认识其他两个字。词语拓展,从中总结:在学习“队”字时,采用了与本课有关的多个词语,在拓词积累中,学生了解字义,认识字形。归类识记,从中发散:归类识记也是本课想要传授给学生的一种识字方法,在学习“船、艘、舰”几个字时,学生自己谈发现,认识“舟”字旁,通过自己想象画画甲骨文,与祖先的甲骨文进行对比,明白了含有它的字与船相关。之后出示的一艘含有“舟”的形声字轮船,便是结合孩子们兴趣点,拓展的一个识字趣味活动。与此同时后面的“国字框”开花,也是类似的归类识记法。儿歌创编,从中巩固:学习“园”字的书写时,为了帮助学生明晰其笔顺的注意点,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儿歌,并让学生自己来创编,以此来加深对笔顺的认识。本课还有许多有趣的识字方法,努力在主线问题之下,总结提升。学生在一个个教学环节中,识字方法与能力逐渐提升,思维越发活跃,学习氛围越来越热烈,
本课出现了很多美丽场景与事物,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明晰每个名字背后代表的含义,我采用了直观感受,链接生活的方法。与教材相对应,我挑选了大量的精美图片,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到了事物的美丽。之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的场景与事物,将课本学习拉向生活,建立通道,加以巩固。学生看到一幅幅美丽图片时,都激动地睁大了眼,张大了嘴,惊叹声此起彼伏。
数量词是本课一难点,我为学生提供了一段和数量词相关的相声。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乐着、学着,原本生硬的知识点,一下子活了起来。
二、不足之处
学生本课学习氛围较为浓厚,能够紧紧跟随老师的节奏,但与此同时,伙伴之间的交流碰撞仍有些欠缺。发言的学生较为固定,应该多关注到教室每个角落学生的表现与发展。本课升华的知识点不够,如果可以在最后让学生将填补的短语进行串联,自编《场景歌》就更好了。
三、改进措施
1.课堂学习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如:同桌、小组等。
2、利用多种渠道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可使用开火车等形式使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3、结尾环节增设创编《场景歌》,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展示。
整节课,我期望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爱上文字背后的世界,期望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敢于翱翔天际,跨越古今,更想要传递给每一个孩子一个信号——语文学习,有法可依。我将带着本节课的思考不断改进,从而在之后的教学生涯中摸索总结出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场景歌》教学反思4
开学初,一次在班级讲授第二单元识字课《场景歌》收获颇多。场景歌这篇课文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本堂课我设计的形式比以往更加丰富,学生们学习的也相对轻松,也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我认为优点有:开篇导入采用图片配音乐及文字的方式,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景中来。在认读生字方面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这几种读的形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期中拍手读和师生对读的方式最受欢迎。
虽然有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评价语需要改进,过多得使用“很好,真不错”等俗套的评语。
2、在教学生讲授的内容多了一些,尤其是量词的学习方面,侧重在理论上多一些,缺少实践练习。合作学习没有应用到教学中来。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使评语更有针对性、灵活性。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以恰当地学会使用量词。
3、多运用合作学习,并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场景歌》教学反思5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优点之处:
1.读中感悟字的意思,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能用数字加偏旁的方法,方式单一,识字兴趣不是太高。这说明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还需努力。另外,我还应该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把识字方法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去。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
《场景歌》教学反思6
优点: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不足:
1、教学评价语需要改进,过多得使用“很好,真不错”等俗套的评语。
2、在教学生讲授的内容多了一些,尤其是量词的学习方面,侧重在理论上多一些,缺少实践练习。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使评语更有针对性、灵活性。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以恰当地学会使用量词。
《场景歌》教学反思7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而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场景歌》教学反思8
《场景歌》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场景歌》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场景图,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将图文对应起来,能形象地记住词串,有滋有味地朗读韵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对四幅场景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深切的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有些难度。为了攻克这一难点,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
识字教学,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识字的基础上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实现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场景歌》教学反思9
《场景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一首儿歌,全文向我们描绘了四幅不同的场景。教学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玩中感受美景,学习生字。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拍手歌的小游戏,既巩固了前面一个环节认识的生字,也让学生在课间进行了休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反思如下:
1、初读儿歌时,我在大屏幕上标出小节,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让学生上台标出,效果更好。
2、课堂评价语单一。只用了很好、真棒等,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热情。
3、朗读方式单一。本课的儿歌朗朗上口,适合多种方式朗读。由于时间关系,教学时只采用了齐读和拍手读,应该再采用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
4、引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只范写了生字,没有写出词语。低段学生的写字教学应该多指导,如果再写出拼音及组词就更好了。
5、教师板书粉笔字不够美观。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场景歌》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进一步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的同的,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而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把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场景歌》教学反思11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而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2、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
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场景歌》教学反思12
《场景歌》这篇课文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它以儿歌的形式,介绍了4处景物。课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本课共分两课时,本次执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识字,感知量词的用法,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本堂课我设计了闯关的.形式进行识字,学生们兴致高涨,学习的也相对轻松,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以旅游为引子,激发兴趣,导入情境。“喜欢旅游吗?有一群少先队员也出去旅游了,他们不是跟着家长去旅游,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出动啦!”
2、打破常规顺序,将儿歌编撰成一次有趣的活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想一想:少先队员要去哪些地方?引出第四小节的学习。这一小节是旅游出发前的准备,让学生的思绪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3、以闯关为契机,趣味性识字。“我们的目的地正在搞迎中秋门票大放送活动呢,只要游客闯关成功就能得到一张免费门票!你愿意试试吗?”出示闯关要求:a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好一字的变调。b 描述这个场景,用上这四个短语。这种形式的教学,把识字融入到学文中,在组词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实现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4、认识事物更直观。本课的词语很多,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我利用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我拿来了队旗、铜号,展示给学生,并介绍与此相关的少先队知识。军舰、帆船、港湾等用栩栩如生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使认识事物更直接生动。
5、教学内容未完成,巧妙截止不拖堂。由于识记生字学生思维活跃,拓展比较宽,拖延了教学时间。备课时我想到了这一点,于是果断采取闯关不过的形式,给学生留下伏笔。卡通小男孩摆手摇头的可爱形象让学生意犹未尽,为下节课的学习提起了兴致。课讲不完是个失误,巧妙地戛然而止弥补了这个缺憾,我感觉这反而成了一个亮点。
缺点:
1、教学目标落实不扎实。由于在识记生字部分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自学提示中,描述场景这个要求没有落实到位,后两个场景就没来得及进行。这说明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没有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感觉这节课准备不充分,教案还不是很熟。所以出现未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2、在教学生讲授的内容多了一些,尤其是量词的学习方面,侧重在理论上多一些,缺少实践练习。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场景歌》教学反思13
《识字1场景歌》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场景图图。课前孩子们进行预习和读熟课文,在读熟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先背诵下来。
教学本课,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将图文对应起来,能形象地记住词串,有滋有味地朗读韵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对四幅场景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深切的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有些难度。为了攻克这一难点,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
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特点,识字的基础上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实现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不足之处:总感觉给他们留出读书识字的时间少了些。
《场景歌》教学反思14
《场景歌》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的基础上,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孩子最喜欢的游乐园的图片导入,让孩子说出这些事物让他们想到了哪个地方的场景,从而了解什么是场景,并提示孩子,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几个场景组成的《场景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环节,我通过教师范读、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指名四个同学分小节读、男女生比赛读、打着节拍读,帮助孩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一”字的声调变化,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味,初步了解课文的四个场景。
接下来是随情境学文、识字。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像具有局限性,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可能学生生活经验所限,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我还缺乏指导。
一年级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这节课,我根据学情和生字特点,用多种方式指导孩子学字。从字形方面看,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在识记生字时,我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比如,“艘”“舰”,偏旁相同,教学时可以图文对照,引出“舟字旁”的表义,知道带“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关,初步建立起形声字形旁的表义特点,又把“帆”和图片进行对照,从而让学生知道“帆”的“巾字旁”代表布,学生自然就区分了帆船和军舰。“园、铜”是声旁表音十分明显的形声字,适合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也可以让学生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的方式的识记,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物园、幼儿园、公园”等图片识记“园”字。“稻”是一种农作物,教学时,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明白“禾”字旁的表义。
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做一做课中操,我选择了一首量词歌,学生跟着音乐边说边动,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指导书写时,我注重引导孩子从结构、占位、笔顺和关键笔画先观察字形,并养成写字之前先正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好习惯,写完之后,又通过得星的方式引导孩子从“规范、整洁、端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适当修改,达到把生字写规范、写整洁的目的。
反思这节课,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足,比如,我认为我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还需要再多一些个性化的鼓励,激发孩子课堂表达的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使评语更有针对性、灵活性。
《场景歌》教学反思15
第二周的周三第三节课,是语文组的听评课时间,这也是本学期第一次听评课。陈国珍老师以她的智慧,从学生出发,创设情境,环环相扣,把学生引入课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场景歌》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场景歌》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场景图,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情境贯穿全文,激发兴趣
学习课文时,陈老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把最后一小节:少先队员欢笑的场面作为引入内容,“让我们跟着一群少先队员去春游”的提议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学生变成了文本中的角色,把课堂学习变为了一场孩子们最爱的旅游,通过闯关学习,一下子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情感,快速地引领学生进入了文本学习。“旅游”的情景贯穿整堂课,让课堂充满童趣,紧紧吸引了二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这样的情境创设真实、高效又灵动。
二、识字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小学语文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陈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用字卡进行识字,指名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组词,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在识记字形环节,运用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等方式引导学生高效的识字。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男生在识记生字时,想象每个字的每一部分像实物的部件进行识记,不管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记住就是最好的方法。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词语,为了帮助他们理解,陈老师从直观的画面、实物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
整堂课,可以说亮点纷呈,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有一点和陈老师商榷,要求学生描述每一个场景的画面,这一点没有落实到位,可能是忘记了,不过让学生说的话,他们说的一定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