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录象有感
观《师说》有感
近期有幸观看了著名国学大师翟鸿燊的录象《师说》,《师说》以儒家文化起源,从四书五经出发,引述《论语》、《中庸》、《大学》、《孟子》、《道德经》等著作,讲述了学习交友、孝道感恩、沟通智慧、人脉建设、团队发展、团队打造等方面,结合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解说,带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生活上的感受,观看后对我的感触很大,在生活上和工作中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的启迪:孝道感恩告诉了我做人的真谛,没有忠孝就没有诚信,没有道德,就没有大发展,没有仁义就没有朋友,做不成大事情,没有大出息。以孝道为镜,折射了为人子女丑陋的行为,百善孝为先,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看到了自身的缺失,失去了对父母的孝心、缺少了对父母的尊重,为了一顿不好吃的饭菜发牢骚,为一件不如意自己的事情发脾气,理解了父母多少,为父母做了多少,听到这样的话每个有良知的人不为之动情和落泪吗?不是教授讲的精彩,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听到这样的批判,你能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不行孝、不尽孝已晚以!吃过饭刷一下碗,打扫一下卫生,当父母下班回家,帮父母捶一下背、按摩一下身体这样生活中的小事,我们能再不去做吗?父母不能满足我们一些要求的时候,又能一味的埋怨不理解父母的苦衷吗?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感受更深了,做的更不足了,千百年来传统道德被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给遗忘了,抛弃了,失去了为人子女做人准则,提到“孝”我们应该是最大的惭愧者。
人应互相沟通,沟通后、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沟通减少了矛盾、化解了问题,人与人之间更亲密,沟通能使工作更顺利、圆满,在工作中多与师傅沟通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沟通在生活上,使自己更贴近生活、父母,家庭更和谐。我一直很喜欢移动的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广告语移动超过了联通和电信,发展的更快、更大。学会沟通让我认识了今后的方向,以后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多于人沟通,沟通能使我们去正确的去理解他人,帮助自己的工作,沟通的过程就是好主意产生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办法就在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产生,也许在以往的工作中少说了一些话,缺少了与师傅们的沟通,使自己的工作被动,出现技术错误,最后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多与人沟通、找更多的沟通机会,勤与人沟通,找更好的沟通方式,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细、做好。
作为一个管理者身上就应该有一种素质,一种良好的品德,大家从你身上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别人愿意去追随你,最后形成了一个坚而不摧的团队,大家在一起有一种默契和愉悦,凝聚在一起的团队组合就形成了人脉,人脉是作为领导者自身去影响和发展的,不是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就形成的,知识塑造了人,智慧与能力塑造了事业,同样领导者的素质塑造了团队,团队的建设取决与管理者是怎样带领和发展的,学习后、让我理解了团队,怎么去与自己的团队沟通,最后让团队更强大、有实力。自己在团队中应怎样去体现自身的素质和品德,充当怎样的角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录象的学习,也以此为镜,感悟了很多,做人、做事的理解更深刻了,以后的路还很长,给自己找准个目标和方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识不停的反省自己,同时不断的给自己留一串的问号去深思!
李爱国
第二篇:魏书生录象心得体会
魏书生录象心得体会
魏书生录象心得体会1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深感触动。
魏老师交出的学生考上清华的十分多,但是他从未自己讲课,而是让同学们一起探讨,一起自主有规矩的学习,实在不会的疑问再去找老师提点,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更快更有效的学习。魏老师的班里提倡民主,班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所有同学开班会解决,这样使全班同学有集体主义观念,有主人翁意识。我们还要学会灵活地学习,不一定要走宽阔的马路,也许你从小巷里会找出另一片光明,我们要学会活学活用。我们应做事顺其自然,培养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努力做事,遇到困难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珍惜,努力。现在的我们应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生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好好学习,做积极向上的好少年。
魏书生录象心得体会2今天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魏书生老师的视频讲座,其中他讲到的“松、静、匀、乐”的四个字观念,使我感悟很深。
“松”指身体放松,“静”指心灵宁静,“匀”指呼吸均匀,“乐”指情绪乐观。往白里说就是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快乐的阵地,不为利益蛊惑,不为物欲左右。即为人首先要摆正心态,处于人生波峰时不高看自己,处于人生低谷时不小视自己。魏老师一直在践行这四个字,用他的实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他对生活的那份从容淡定与练达让我折服。我想是他不凡的经历,豁达的胸襟成就了他这样的人生境界。他上过山,下过乡,却从未一天走进过师范的课堂,但是在教育的这条路上,他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手中的一切,不仅做好,还做到了最好。荣誉、先进在这些“仕途机会”面前,魏老师却语出惊人“只要让我能去教书,我才把事儿做好的”。“教书”成为魏老师一直的目标和数十年来的坚持。他喜欢用洗去铅华看本真的视角看待社会,看待问题。
就如何看待“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冠冕堂皇的话时,魏老师是这样理解的: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已,而职业不能用贵贱来衡量的,无需神话,无需贬低。他对职业的观点是: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宏大的事业。在工作中他不拿架子,不装样子,不扣帽子,与老师与学生心贴心。数十年来一直坚守“松、静、匀、乐”这样的信念,他的“坚持”是让人折服的,坚持每天记日记,坚持每天3千米,坚持每天与大家一起做操,坚持每天一分钟练注意力……他在工作中享受无数因“坚持”带来的成功的快乐,享受因“坚持”得到的一次一次超越自我的喜悦。他把“坚持”的根深深扎进土壤,没有这些平凡的坚持,哪来事业上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快乐的阵地。”朴素的话语抚平了在场许多颗不安分的心。超负荷的工作,不尽人意的待遇曾经令许多人失去平衡的支点。听了魏书生的讲座,我的胸襟得到了开阔,那就让我们时时事事做到:松、静、匀、乐,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
魏书生录象心得体会3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
魏书生,一个被家长、被老师、被广大教育人员传的像神一样的大教育家。听老师讲完他的事迹以来,我总想听他的讲座,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我观看了现代教育家魏书生《如何做好班主任》的讲座。
年过六旬的魏书生缓缓走上台前,用浓重的东北口音演讲,激情四溢、滔滔不绝。其中,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神圣与伟大,那份职业要想承担起来也是不容易的,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与实践的。从他的讲座中我汲取了许多学习方法,让我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许多“疑难杂症”,也是我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魏书生老师已经不仅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与经验,而是教学生们怎样做人,怎样把握人生,这种思想很新鲜很深刻,极具创造性,学语文即学做人,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友好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互斗的关系。应该坚持“正面引导,了解内心”而不搞“互相碰撞”。每个人都本着“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精神,进行“自我心理穿透”。这样才能让世界变得和谐,不会再有怨恨、嫉妒和贪婪……
听完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引发了我不少困惑与思考,但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与启迪。
第三篇:看《师德启思录》有感
看《师德启思录》有感
看《师德启思录》有感1
今天,我认真收看了《师德启思录》中第三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片中明确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其中热爱学生是首要要求。有人说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育家说:教育就是爱。“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淘气的孩子。我校党支部开展了“爱心花开党旗下”结对活动,我结对的学生是三乙班的万梓明同学。他聪明、好动、爱表现、纪律性差、上课不专心、贪玩。针对他的个性特点,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他改正不良习惯,培养他的`纪律观念和学习积极性。
从上周的表现中,我看到了他的进步。一是上课专心多了,经常得到任课老师的表扬,二是能在家里读课文了,而且读“矛和盾的集合”这课还非常流利。看到了他的进步,我感到欣慰。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我对万梓明同学作了一些了解,对他的优点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到帮助他进步的有效方法;然后,我跟他交朋友,关心他的爱好,关心他的生活,指导他学习方法,关注他每天的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他微小的进步并给予鼓励。一周下来,根据他的表现,我奖励了他一面红旗和一本书。他乐了。
在帮助万梓明同学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付出了爱,所以我收获了喜悦。
看《师德启思录》有感2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 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 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 爱迪生七岁上学, 因成绩差退学; 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建立师德调查问卷及通报制度,在评优表模、晋职晋级等方面坚持“师德一票否决”。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使他们学有内容、赶有目标、行有规范,促使师德建设走向自觉、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精诚团结,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一定会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跨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第四篇:看《师德启思录》有感
看《师德启思录》有感
---更新教育理念 树师德新形象
竹溪龙坝廖家岭小学 张 燕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以德治国”方略提出后,师德建设越来越引起教育战线的重视,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师德建设重在教育,而师德教育除了要求在职教师要熟悉政府制定的关于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国家对师德的规范、标准、要求外,还应当系统学习一些新形势下的师德理论,学习师德标兵修炼师德的经验,吸取少数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缺德”带来的教训。《师德启思录》,以极强的针对性,启发人们对师德的思考。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 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 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建立师德调查问卷及通报制度,在评优表模、晋职晋级等方面坚持“师德一票否决”。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使他们学有内容、赶有目标、行有规范,促使师德建设走向自觉、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精诚团结,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一定会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跨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第五篇:读象老爹有感
读象老爹有感
一次带女儿上幼儿园的阅览室,偶遇了《象老爹》这本书,觉得这个名字挺有意思,讲的还是大象的故事,想想女儿或许会喜欢,便带着女儿阅读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年迈而知天命的象老爹和幼小而机灵的小老鼠之间的故事。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出生、长大、成熟、衰老、离开这些非常自然的过程和阶段。象老爹也不例外,一直和它在同一棵大树下生活的老鼠妹妹舍不得它,虽然她也知道象老爹总会有一天要去大象天堂的,可通往大象天堂的桥断了,只有老鼠妹妹能修好,她很矛盾,她问象老爹:“如果,我把绳子接上,你就可以过桥了。可你还会回来吗?”象老爹回答:“不会,走过了这座桥的大象,就不会再回来了”。“可我不想要你走!”老鼠妹妹叫起来,“我想要你留下来陪我,永永远远的陪着我”象老爹看着老鼠妹妹,默默地点了点头。他转过身,沿着来时的小路,又回到了他们住着的那棵树下……
随着时间的逝去,象老爹的身体越来越差,老鼠妹妹也长大了,她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象老爹,但象老爹身体依然没有好起来,她不想老爹孤独地离去,她知道在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象老爹的爸爸、妈妈还有好多亲人和好朋友,如果象老爹去了那里他就不会孤独,他就会很快乐,为了这个老朋友的快乐,她忍痛把断桥修得结结实实,好让象老爹能安心地走过去……
故事讲述到小老鼠送大象走向通往大象天堂的天桥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掉落在了书的页面上,女儿边帮我擦眼泪边说:“妈妈,别哭,老鼠妹妹和象老爹可以打电话的”当时女儿还小,不知道大象天堂里是没有电话的,但是从她对我的安慰中,我感受到了她也被故事里暖暖的爱打动着,因此她觉得可以用电话的方式延续着爱。
心里暖暖的、鼻子酸酸的、眼里润润的这是我初次接触象老爹这个故事留下了的印象……
后来我也给班上的小朋友将这个故事,当我伴着柔美的音乐读完《象老爹》的故事时,几乎所有的孩子眼睛湿润了,五六岁的孩子也许还说不清生离死别,但他们的心被打动了。每一个人都会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离去这样的阶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这个道理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能懂的,但故事里面暖暖的爱打动着孩子们,相信这个故事会沉淀在孩子心底,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会想起象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