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时间:2019-05-12 03:2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第一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一)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

什么是健康?怎样理解幼儿的健康?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幼儿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发展哪些内容和能力?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和家长一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这些又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健康观念直接关联。

《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展开的。

2.健康领域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为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的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式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重要能力。

《指南》健康领域所包含的这三方面内容为我们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保育与教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3.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与其他领域密切关联

《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例如,幼儿发育良好的身体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只有体质强健、情绪愉快,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中,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还是进行早期阅读、绘画、表演以及操作的能力基础。

心理健康的范畴很广,《指南》的健康领域仅涉及幼儿情绪发展以及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目标,还有许多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相关的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因此,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幼儿在这两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在了解与探索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物质特性以及有关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危险事物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安全。又如,幼儿要清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情感,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

可见,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指南》所倡导的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基本理念。

(二)对《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

1.幼儿体态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幼儿阶段正处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身体姿势形成的重要时期。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最常用、最重要的形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幼儿的营养状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儿童肥胖症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虽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关,但更与成人不正确的健康观和饮食观以及由此导致的幼儿热量摄入过多、运动不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却因为经济较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尚存在部分幼儿营养不良、身体形态发育不够理想等现象。可以说,这两种状况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幼儿家长、幼儿园以及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此外,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忽视幼儿健康体态发展的问题。例如,在同一个年龄班中,幼儿的身高可能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幼儿园配备的桌子和椅子却是同样的高度,致使幼儿在进餐、开展桌面学习活动时容易出现异常身体姿势,如弯腰驼背或抬胳膊耸肩等问题,若长期这样,很容易导致幼儿脊柱的异常弯曲。又如,有的幼儿园配备的床铺不符合国家有关幼儿园设备的卫生要求,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幼儿脊柱正常发育的现象。再如,有些教师不太关注幼儿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是否正确的问题,也有不少的幼教机构要求幼儿长时间端坐或要求幼儿开展书写练习活动。如此种种,均不利于幼儿体态的健康发展,急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指南》围绕幼儿健康体态的发展目标,从营养与健康的膳食供给、桌椅和床的卫生要求、睡眠时间的保证、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保障要求和明确的工作方向。

2.幼儿情绪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的感受直接关联。在幼儿园尚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在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初入园的幼儿通常会因为与亲人分离以及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紧张、伤心、害怕等不良情绪,这时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格外地关爱他们,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并通过引导他们进入到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促使他们体验到幼儿园生活与活动的快乐。但是,有的教师却无视幼儿的这种感受和需要,任幼儿哭泣或伤心,也有的教师甚至会吓唬或训斥幼儿。入园初期的幼儿若长时间处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很容易致使身体机能的失调,出现身体不适、生病或夜惊、梦魇等身心健康问题。又如,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维持进餐秩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督促幼儿快吃、要求幼儿不挑食或完成一定的进食量等方面,虽说教师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这种做法却会导致进餐环境过于紧张、压抑和沉闷,进而导致幼儿无法感受到进餐过程的轻松和愉悦,从而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再如,有的教师会对那些乖巧懂事、聪明能干、可爱随和的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偏爱,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照顾,而不太喜欢那些调皮捣蛋或性格有点异常的幼儿,有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对他们表现出不耐烦、拒斥的态度或行为。教师这种不公平、不接纳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被那些较敏感的幼儿意识到,很可能对其情绪表现以及个性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幼儿若能经常性地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习惯。为此,《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要“欣赏”幼儿、“接纳”幼儿等,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指南》还强调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我们可以从帮助幼儿学习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和表达情绪开始,逐渐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那些转移、缓解或控制消极情绪(如生气、伤心)的方法,这是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促进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人的适应能力既体现身体对内、外环境极其变化的适应上,反映出身体机能和体质状况,也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即我们常说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人体对天气冷热极其变化的适应、对日常交通工具的适应、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的适应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关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

围绕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指南》从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开展多种游戏活动、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这对幼儿提高幼儿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中,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如转圈)和器械活动(如玩秋千、坐转椅)来促进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的教育建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脑的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为此,建议幼儿园应更多地配备秋千、荡船、转椅等运动器械,并引导幼儿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4.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身体素质反应了个体在身体运动中的机能水平。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反应了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力量、耐力则体现了肌肉组织和心肺系统的功能状况。具体来说,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发展幼儿的平衡,有助于幼儿身体保持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活动,它是幼儿实现自我保护的最基本能力。身体运动多种多样,无论是走、跑,还是攀爬、拍球等活动,都需要身体很多部位快速、准确的反应和有效的配合,这与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直接关联。力量是身体运动的基础,没有肌肉力量,幼儿就无法站立、行走,更无法做跑、跳、攀登、搬运等动作。耐力体现了心肺和肌肉等方面的综合状况,幼儿心肺功能逐渐增长,肌肉耐力不断提高,就能较轻松地开展各种身体活动。由此可见,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力量和耐力都是最基本的身体素质。

目前,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较多,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和照顾有些过度,幼儿的运动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出门就坐车、上楼就乘电梯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之中会减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身体运动的机会。有的家长自己不爱运动,进而对幼儿身体运动和动作发展的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有的幼儿园因为各种原因不太重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此种种都会影响幼儿体质的增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增强幼儿体质。《指南》虽然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分开讲述,但实际上在许多运动中这些身体素质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例如,幼儿在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时,要想跑得快,必须具备一定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这样才能蹬地有力,并能与他人一起玩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奔跑的过程离不开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而要成功地躲闪他人的追逐或是尽快地捉住他人,灵敏性是关键。因此,在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上,应注意这两个目标的相互关联和有机结合。

从《指南》有关各年龄阶段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教育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三方面的特点:(1)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可以在生活中和不同的身体运动中表现出来。例如,上下楼梯反映了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的发展状况,一定距离的行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耐力发展情况;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在幼儿跑、跳、攀登、钻、爬、拍球等活动中表现出来。(2)各年龄段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多种身体运动体现出来。例如,4~5岁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通过成功地走平衡板、匍匐爬行、助跑跨栏、自抛自接球或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游戏等活动体现出来。5~6岁幼儿的力量、耐力的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双手悬垂的时间、投掷沙包的距离、单脚连续跳跃的距离、快跑或连续行走的距离等方面体现出来。(3)实现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在日常生活注意培养幼儿,如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或背包等;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如开展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悬垂、球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活动等。

5.幼儿手的动作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提出了促使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发展目标。

手的动作的发展对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收的动作的发展是以协调和控制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因爱与神经和肌肉的快速与准确反映,是神经控制与调节能力的重要表现。《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手的动作的灵活与协调以及使用工具这两个维度提出了幼儿在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

使用工具是维持人类生存以及适应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吃饭、用笔绘画或写字、用剪刀剪东西。

由于幼儿日常生活离不开收到手的活动,其他领域的活动也离不开手的参与(如阅读与书写准备、操作与摆弄物体、美术活动),因此,只要我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手的动作能力就可以在各种相关活动自然地得到锻炼并获得发展,这也正是《指南》相关教育建议中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

6.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内在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还能对其未来的健康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

《指南》从有规律地生活、对体育活动有兴趣、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常喝白开水)和卫生习惯(用眼卫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方面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需要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其中,有部分目标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也有部分目标是以前尚未提及过或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的。例如,3~4岁“喜欢吃水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以及5~6岁“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等目标,与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学前儿童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含糖高的饮料”等观念基本一直,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于幼儿营养状况与健康的关注,也体现出对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而要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对幼儿进行初步的饮食与营养教育。又如,在《纲要》的健康领域中,“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是与“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一起提出的,而在《指南》中,则将3~4岁和4~5岁“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以及5~6岁“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放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之中,这充分体现了视体育活动兴趣与习惯为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现代保育理念以及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7.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由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以及手部动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幼儿生活自理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仅包含在“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中,而且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以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这两个目标中也有所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健康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括地将《指南》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括盥洗、排泄、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内容。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监狱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以及隔代育儿情况较普遍的现状,《指南》在相关教育建议中特别之处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包办代替,为此,幼儿园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只有家园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8.幼儿安全生活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目标。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又缺乏对危险事物或行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较弱,因而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成人注意保护和照顾固然重要,但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幼儿还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安全生活的能力是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基本能力。《指南》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人交往的安全、活动或运动的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求助、防灾等角度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

为实现幼儿安全生活的发展目标,《指南》在相关的教育建议中不仅强调成人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必要的保护,还列举了许多与幼儿生活密切关联的安全知识以及求助、自救的方法,为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以及方法上的指导。其中“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这一教育建议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集体应对相关灾害的能力或危及状态下的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期望,为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认真研读和准确理解《指南》,并将它真正贯彻落到实践中去。

第二篇:《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刘馨[范文]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转自《幼儿教育》2013年3月期刊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刘馨)

(一)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 什么是健康?怎样理解幼儿的健康?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幼儿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发展哪些内容和能力?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和家长一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这些又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健康观念直接关联。

《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念展开的。

2.健康领域包含的三方面内容为幼儿园开展健康领域的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正确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 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式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生活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重要能力。

《指南》健康领域所包含的这三方面内容为我们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保育与教育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

3.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与其他领域密切关联

《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例如,幼儿发育良好的身体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只有体质强健、情绪愉快,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之中,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还是进行早期阅读、绘画、表演以及操作的能力基础。

心理健康的范畴很广,《指南》的健康领域仅涉及幼儿情绪发展以及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目标,还有许多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相关的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因此,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幼儿在这两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在了解与探索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物质特性以及有关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危险事物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更好滴维护自身的安全。又如,幼儿要清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情感,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

可见,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指南》所倡导的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基本理念。

(二)、对《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 1.幼儿体态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幼儿阶段正处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身体姿势形成的重要时期。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最常用、最重要的形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幼儿的营养状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儿童肥胖症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虽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关,但更与成人不正确的健康观和饮食观以及由此导致的幼儿热量摄入过多、运动不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却因为经济较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尚存在部分幼儿营养不良、身体形态发育不够理想等现象。可以说,这两种状况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幼儿家长、幼儿园以及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此外,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忽视幼儿健康体态发展的问题。例如,在同一个年龄班中,幼儿的身高可能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然而,幼儿园配备的桌子和椅子却是同样的高度,致使幼儿在进餐、开展桌面学习活动时容易出现异常身体姿势,如弯腰驼背或抬胳膊耸肩等问题,若长期这样,很容易导致幼儿脊柱的异常弯曲。又如,有的幼儿园配备的床铺不符合国家有关幼儿园设备的卫生要求,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幼儿脊柱正常发育的现象。再如,有些教师不太关注幼儿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是否正确的问题,也有不少的幼教机构要求幼儿长时间端坐或要求幼儿开展书写练习活动。如此种种,均不利于幼儿体态的健康发展,急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指南》围绕幼儿健康体态的发展目标,从营养与健康的膳食供给、桌椅和床的卫生要求、睡眠时间的保证、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保障要求和明确的工作方向。

2.幼儿情绪健康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的发展目标。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的感受直接关联。在幼儿园尚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在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初入园的幼儿通常会因为与亲人分离以及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紧张、伤心、害怕等不良情绪,这时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格外地关爱他们,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并通过引导他们进入到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促使他们体验到幼儿园生活与活动的快乐。但是,有的教师却无视幼儿的这种感受和需要,任幼儿哭泣或伤心,也有的教师甚至会吓唬或训斥幼儿。入园初期的幼儿若长时间处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很容易致使身体机能的失调,出现身体不适、生病或夜惊、梦魇等身心健康问题。又如,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维持进餐秩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督促幼儿快吃、要求幼儿不挑食或完成一定的进食量等方面,虽说教师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这种做法却会导致进餐环境过于紧张、压抑和沉闷,进而导致幼儿无法感受到进餐过程的轻松和愉悦,从而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再如,有的教师会对那些乖巧懂事、聪明能干、可爱随和的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偏爱,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照顾,而不太喜欢那些调皮捣蛋或性格有点异常的幼儿,有时甚至会不自觉地对他们表现出不耐烦、拒斥的态度或行为。教师这种不公平、不接纳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被那些较敏感的幼儿意识到,很可能对其情绪表现以及个性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形成安定、愉快情绪的基础。幼儿若能经常性地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和习惯。为此,《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要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要“欣赏”幼儿、“接纳”幼儿等,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指南》还强调要“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我们可以从帮助幼儿学习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和表达情绪开始,逐渐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那些转移、缓解或控制消极情绪(如生气、伤心)的方法,这是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促进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发展目标。

人的适应能力既体现身体对内、外环境极其变化的适应上,反映出身体机能和体质状况,也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即我们常说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人体对天气冷热极其变化的适应、对日常交通工具的适应、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的适应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关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

围绕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指南》从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开展多种游戏活动、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这对幼儿提高幼儿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中,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如转圈)和器械活动(如玩秋千、坐转椅)来促进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的教育建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脑的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为此,建议幼儿园应更多地配备秋千、荡船、转椅等运动器械,并引导幼儿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4.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身体素质反应了个体在身体运动中的机能水平。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反应了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力量、耐力则体现了肌肉组织和心肺系统的功能状况。具体来说,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发展幼儿的平衡,有助于幼儿身体保持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活动,它是幼儿实现自我保护的最基本能力。身体运动多种多样,无论是走、跑,还是攀爬、拍球等活动,都需要身体很多部位快速、准确的反应和有效的配合,这与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直接关联。力量是身体运动的基础,没有肌肉力量,幼儿就无法站立、行走,更无法做跑、跳、攀登、搬运等动作。耐力体现了心肺和肌肉等方面的综合状况,幼儿心肺功能逐渐增长,肌肉耐力不断提高,就能较轻松地开展各种身体活动。由此可见,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力量和耐力都是最基本的身体素质。

目前,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较多,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和照顾有些过度,幼儿的运动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出门就坐车、上楼就乘电梯等现象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之中会减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身体运动的机会。有的家长自己不爱运动,进而对幼儿身体运动和动作发展的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有的幼儿园因为各种原因不太重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此种种都会影响幼儿体质的增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增强幼儿体质。《指南》虽然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分开讲述,但实际上在许多运动中这些身体素质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例如,幼儿在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时,要想跑得快,必须具备一定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耐力,这样才能蹬地有力,并能与他人一起玩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奔跑的过程离不开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而要成功地躲闪他人的追逐或是尽快地捉住他人,灵敏性是关键。因此,在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上,应注意这两个目标的相互关联和有机结合。

从《指南》有关各年龄阶段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教育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三方面的特点:(1)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可以在生活中和不同的身体运动中表现出来。例如,上下楼梯反映了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的发展状况,一定距离的行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耐力发展情况;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在幼儿跑、跳、攀登、钻、爬、拍球等活动中表现出来。(2)各年龄段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多种身体运动体现出来。例如,4~5岁幼儿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可以通过成功地走平衡板、匍匐爬行、助跑跨栏、自抛自接球或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游戏等活动体现出来。5~6岁幼儿的力量、耐力的发展目标可以通过双手悬垂的时间、投掷沙包的距离、单脚连续跳跃的距离、快跑或连续行走的距离等方面体现出来。(3)实现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在日常生活注意培养幼儿,如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或背包等;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如开展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悬垂、球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活动等。

5.幼儿手的动作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提出了促使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发展目标。

手的动作的发展对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收的动作的发展是以协调和控制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因爱与神经和肌肉的快速与准确反映,是神经控制与调节能力的重要表现。《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手的动作的灵活与协调以及使用工具这两个维度提出了幼儿在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

使用工具是维持人类生存以及适应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吃饭、用笔绘画或写字、用剪刀剪东西。

由于幼儿日常生活离不开收到手的活动,其他领域的活动也离不开手的参与(如阅读与书写准备、操作与摆弄物体、美术活动),因此,只要我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手的动作能力就可以在各种相关活动自然地得到锻炼并获得发展,这也正是《指南》相关教育建议中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6.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它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内在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还能对其未来的健康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

《指南》从有规律地生活、对体育活动有兴趣、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常喝白开水)和卫生习惯(用眼卫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方面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需要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其中,有部分目标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也有部分目标是以前尚未提及过或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的。例如,3~4岁“喜欢吃水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以及5~6岁“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等目标,与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学前儿童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含糖高的饮料”等观念基本一直,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于幼儿营养状况与健康的关注,也体现出对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而要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对幼儿进行初步的饮食与营养教育。又如,在《纲要》的健康领域中,“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是与“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一起提出的,而在《指南》中,则将3~4岁和4~5岁“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以及5~6岁“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放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发展目标之中,这充分体现了视体育活动兴趣与习惯为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现代保育理念以及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7.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

由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以及手部动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幼儿生活自理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不仅包含在“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中,而且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以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这两个目标中也有所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健康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括地将《指南》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括盥洗、排泄、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内容。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监狱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以及隔代育儿情况较普遍的现状,《指南》在相关教育建议中特别之处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包办代替,为此,幼儿园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只有家园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8.幼儿安全生活的发展目标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目标。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又缺乏对危险事物或行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较弱,因而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成人注意保护和照顾固然重要,但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幼儿还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安全生活的能力是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基本能力。《指南》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人交往的安全、活动或运动的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求助、防灾等角度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

为实现幼儿安全生活的发展目标,《指南》在相关的教育建议中不仅强调成人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必要的保护,还列举了许多与幼儿生活密切关联的安全知识以及求助、自救的方法,为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以及方法上的指导。其中“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这一教育建议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集体应对相关灾害的能力或危及状态下的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期望,为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认真研读和准确理解《指南》,并将它真正贯彻落到实践中去。

第三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有感

生命健康之本

教师教育之责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有感

桂培

拿到《指南》后,我首先对健康的教育内容反复地研读了数遍,每一次研读都是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梳理。健康领域的内容是以总分的形式进行阐述的。总起部分是前言,共有三段,分别介绍了健康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及教育中的注意事项。细细读来,这就是我们开展健康领域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必须遵守的教育原则。

第二大块内容是详细介绍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主要内容有三大点,分别是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每一块内容都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还附加了教育建议,教育建议则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自学之后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有了些许体会,具体如下:

一、以《指南》中的精确数据为依据设计体育活动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能力发展差异,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同一动作在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觉得单脚连续向前跳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我发现有孩子单脚跳我会引导他们停下来,怕单脚承受太大的压力、怕身体的平衡感控制不好而摔倒,现在我才发现由于我对孩子发展情况的不了解而剥脱了孩子练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机会,进入中班后,我不仅要了解孩子单脚跳的掌握情况,还要多为孩子提供单脚练习跳的机会,寻找一些提高这一技能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达到中班孩子单脚跳的发展水平。可见《指南》的学习对我这样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的老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使我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可以对照着中班孩子的目标对孩子进行观察比较,设计安排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

二、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指南》把健康领域放在了第一块内容,而在健康领域中,又把身心状况放在了第一,在身心状况中又把具有健康的体态放在了第一位。这放在第一位的是各年龄段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的指标,而且还区分了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指标。可见,“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平日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关注班上那些身高、体重没有达标的孩子,在生活上如进餐、午睡等环节要更加细心的照顾,尽量让他们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身心状况中的第二小点是情绪安定愉快,可见《指南》真正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了首位。4—5岁孩子已经能够保持愉快的情绪,并能控制、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以往的健康领域教学中我更多关注体育活动和生活卫生习惯的引导,对孩子今天的心情、孩子的心理活动关注稍微薄弱了一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以《指南》中中班孩子情绪表达能力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第三小点是有关适应性方面的,这里有对适应新环境和适应各种天气的阐述,看了之后我觉得我该思考的是以后遇到过冷或过热的天气我该如何合理地安排孩子的晨间活动与户外活动,如何帮助孩子去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的生活环境。

《指南》是老师和孩子共同的“成长册”,简短的健康领域学习就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也让我找到了一些弥补不足的方法。我还将继续学习《指南》中其他领域的内容,让它成为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也希望我能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助推器。

第四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的背景 背景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幼儿教育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将幼儿教育作为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背景二: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脉络:

●《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2年1月1日施行。

宗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由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1990年9月2日生效。该公约旨在保护儿童权益,为世界各国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公约》已获得193个国家的批准,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公约之一。

《公约》规定了世界各地所有儿童应该享有的数十种权利,其中包括最基本的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全面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公约》还确立了4项基本原则:无歧视、儿童利益最大化、生存和发展权以及尊重儿童的想法。

1990年8月2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成为第105个签约国。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决定批准中国加入《儿童权利公约》,同时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符合其宪法第二十五条关于计划生育的规定的前提下,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第六条所规定的义务。

1992年3月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向联合国递交了中国的批准书,从而使中国成为该公约的第110个批准国。该公约于1992年4月2日对中国生效。

索马里和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至今未批准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3月9日颁布,6月1日起施行)

对幼儿教育的性质、任务进行了界定,对幼儿入园和编班、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园舍和设备、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园的经费、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等等进行全面的规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起试行)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二部分 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四部分 教育活动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施行)

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010月24日,国家启动了10年方面50个项目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前教育是其中之一,共4个项目;

●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意见》(简称“国十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第八条:“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0年12月1日,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长袁贵仁主持,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重要讲话。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的出台能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背景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

研制《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最初始于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儿基会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而研制类似文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从2002年开始,在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了一个制定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标准的“遍及全球”(Going Global Project)项目。

其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知、应会”进行界定,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及有关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为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平等。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已达20多个,其中亚太地区国家占较大比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凯根(Kagan)和耶鲁大学教授卜瑞图(Britto)教授为各国提供指导。

借助“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教育部基础司从2006年起,与儿基会合作,组织我国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始着手研制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要使用对象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指南》的制定过程

《指南》的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文献研究

从2006年起,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与40个发展中国家同步启动研发工作。借助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专家组分析比较了美、英、德、法等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标准)的文本结构和内容框架,并先后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交流。同时,认真总结了有关国内经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幼儿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

(二)效度检验

效度具体指的是《指南》准确反应中国3-6岁儿童的发展目标的程度。

为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指南研制专家组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指南》进行了内容效度检验和年龄效度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指南进行多次修改,对修改后的指南又再次进行了效度检验,为《指南》的定稿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关于内容效度检验(06、12—07、3)

目的:目的是检验《指南》的内容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内容效度检验的地区:黑龙江、江苏、云南和四川,每个地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县或县级市。

调查对象主要是三个群体:

专家群体。包括儿童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省市级幼儿教育教研员,在全国范围内抽样,每个领域选取30名专家,共计228人次。

教师群体。包括园长和一线教师。每个县30名园长和教师,城乡各半,共120人。

家长群体。调研对象为4岁、5岁和6岁左右孩子家长,具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所在地区与教师群体相同。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各10人,城乡各半,共120人。

结果表明指南初稿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也对指南的部分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修改。●内容效度主要考察八个方面:

1、价值取向合理: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

2、领域覆盖全面:包含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

3、目标内容均衡:目标能体现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均 衡发展。

4、深度:各项指标反映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问题。

5、目标内涵准确:各项目标能反映核心内容的内涵,语言表述准确、易读。

6、逻辑层次清晰:各项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的客观规 律,具有递进性。

7、文化包容性强:尊重和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8、一致性高:与国家其他文件高度相关,保持一致。●关于年龄效度检验(2007、4 —2007、10)

目的是确定《指南》中各年龄段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

年龄效度检验先后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省(区),30个县(区)的4、5、6足岁幼儿各1200名,共3600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测查对象,结果表明指南的大部分目标具有较好的年龄效度,对部分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

(三)集中征求意见

先后两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范院校征求意见。今年5月—6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连续多日展开广泛讨论,百度搜索以《指南》为词条的查询量在上网一周内达到4010万次,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教育部收到邮件和书面反馈意见200余份,整体上看,《指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普遍认为《指南》的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强,不仅对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对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引导舆论宣传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资料。

(四)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

2012年7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南》进行了审议,一致认为《指南》内容科学准确、系统全面,有关建议针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2012年10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

三、《指南》的作用

1、更好地落实《儿童权利公约》,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2、促进《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3、帮助幼儿教师发展专业素质,提高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能力。

4、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

5、引导全社会正确地认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四、《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错误观点:现在实施《指南》,不需要再贯彻《纲要》了。

正确观点:《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

1、《纲要》是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要求,是制定指南的依据之一。《指南》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更详细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它是对纲要的具体化。

2、《指南》所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建议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有指导作用,同时也适用于幼儿的家庭教育。

《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二者将共同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发展。

五、《指南》整体把握

(一)标题理解:

1、为什么叫“指南”而不叫“标准” “指南”,如字面所示即指向南方的意思。基于此,“指南”一词被引申为“指导”、“导向”,比喻“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

“标准”,一般被定义为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榜样、规范等。

“指南”与“标准”两概念的内涵区别,给用“指南”或“标准”命名的事物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

基于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认真分析,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公众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等,本文件决定不采用“标准”一词命名,而慎重地使用了《指南》这一名称,以突出与强调其“指引”、“导向”的功能。

2、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的结果。这样,《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

3、怎么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

《指南》既然是指导学习的,怎么很多内容都不是“学习”呢?

“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确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二)《指南》的定位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 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 有意义的童年。----《指南》“说明”第二条

1、导向——《指南》的性质

《指南》是通过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来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不是对幼儿的具体发展水平或者发展方式、速度等作出统一规定或提出量化标准。

2、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

《指南》的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其核心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这表明,《指南》以幼儿现实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未来的持续、终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3、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与教育建议

《指南》的方向引领主要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的:

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自然地渗透其中,引导有关的成人沿着《指南》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

《指南》是什么

《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

《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三)指南的结构与内容

1、说明部分

第一条:《指南》制定的背景 第二条:《指南》的目标、功能 第三条:《指南》的内容结构 第四条:《指南》的实施原则

2、《指南》的主体部分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2-3个方面(子领域)。每个方面(子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每一条学习目标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

《指南》采用五大领域架构的主要原因

a、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既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领域,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幼儿通过在这些领域的学习,其个体将获得身体的、社会性的、认知的、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方面的发展。

b、与《纲要》一致的幼儿学习内容的五领域结构有利于教师实践中的操作,有利于避免实践层面的混乱。

c、参照了其它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四)关于《指南》目标的内涵

1、正确理解《指南》的目标

(1)目标是《指南》导向最主要的方式

(2)目标还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误区,在幼儿学习与发展定位上误区,突出了正确的理念和导向。

如科学领域,《指南》凸显了该领域“探究”这一核心价值。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保护与发展幼儿这一宝贵的学习品质,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同时,针对现在幼儿远离自然的问题,因此该领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如语言领域,当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忽视幼儿的日常口语交往经验,把幼儿的语言学习严重地小学化,误以识字、写字训练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点,将早期阅读简单地等同于识字,等等。因此,《指南》在目标中强调发展幼儿的主动表达愿望与口语交流能力,“愿意讲”,“能听懂常用语言”“能清楚地表达”等;在读写准备中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如健康领域,针对当前幼儿体质下降、运动量不足、运动能力低下的现状,提出了“健康的体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力量和耐力”等目标,意在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的体质、体能。

2、如何理解《指南》目标下的“各 年龄段典型表现”

《指南》目标下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选择了某年龄阶段幼儿在目标方面的比较常见的、易被观察到的、一般性表现,是大多数幼儿可能表现出来的比较重要的、甚至是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或行为特点。

《指南》目标下的 “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功能:“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指南》“说明”第三条

3、如何正确运用“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a、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帮助教师与家长了解和把握幼儿在目标方面的发展状况。

b、如果通过观察或者其他途径,发现幼儿在某方面的发展与《指南》的描述有差距,就需要全面地、认真地分析幼儿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反思教育,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幼儿发展。

c、“典型表现”不能视为这一年龄段每一个幼儿在发展中必然表现出的特点。

d、一般性、普遍性,不排除个别性、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不能包揽幼儿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

e、“典型表现”考虑了我国文化的特点,选择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常见的行为特点。

f、由于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某年龄段的表现可能出现在其他年龄段。

g、如果幼儿行为特点或能力表现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能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应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表现,深入地了解其特点,看看是否有其他个性化表现。如果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指南》中没有列出,也应当尊重“个别差异”,给予肯定与重视。(五)实施《指南》的原则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指南》“说明”

《指南》的各领域、所有的目标、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以及教育建议都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指南》“说明”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幼儿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发展与积累,逐步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的。这一发展过程是由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组成的。连续的量变积累构成了质变。不同阶段之间是通过长时间“量”的逐渐积累而被连接起来的。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非匀速、非线性的过程。

基于此,必须耐心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量变”过程决不可压缩,否则得不到真正的“质变”,即使得到也一定是畸形的。成人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会造成幼儿身心的巨大压力。实施《指南》时,切忌在幼儿与之间作盲目的简单的攀比。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说明” 幼儿学习的特点

(1)做中学(直接经验)(2)玩中学(游戏)

(3)生活中学(生活)

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学习的正确理解、与幼儿学习特点相匹配的支持与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和质量。虽然幼儿能够快速地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且学习热情很高,但是他们最终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主要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渴望学习》P110)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指南》“说明”

学习品质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

不存在一种脱离具体学习领域的抽象的孤立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学习品质不作为独立的领域,而渗透于各领域之中,避免重复,也避免孤立地训练。

在“遍及全球”项目中,若干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学习标准中都列出了“学习品质”领域。尤其强调的是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内容。

——美国华盛顿州 《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基准》中的“学习品质”:好奇心与兴趣、坚持性与注意力、创造力与发明、反思与解释。

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的福音:《指南》的实施能够让幼儿真正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从小学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享受人生唯一的独特的幼儿期,从成人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解放出来;快乐地游戏,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六、各领域内容解读

(一)健康

1、健康领域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对于个体而言,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能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社会来说,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环节,也体现出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指导要点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地照顾和关爱幼儿;(2)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领域的指导;(3)围绕某一健康主题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4)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5)重视幼儿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有机结合。

3、健康领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1)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前应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2)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与安全指导;(3)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运动卫生。

(二)语言

1、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意义(1)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2)其次,语言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相辅相成。

2、指导要点

(1)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2)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3)关注高质量的早期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读写准备;

(三)社会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1)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2、指导要点

(1)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2)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4)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更为重要;

3、注意事项

(1)注重活动中的体验,避免简单说教;

(2)理解社会学习的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一的“社会课”;(3)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目标,避免突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5)杜绝虚假,提倡真诚的教育。

(四)科学 科学部分: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2)解决问题是幼儿数学认知的重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3)为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活动建立有机的联系。

2、实施要点

(1)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

a、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b、鼓励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 c、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验证;

d、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 e、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形成解释; f、鼓励并为幼儿提供机会进行交流;

g、重视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深入的探索与研究。(2)利用活动区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发现区、自然角和种植园、其他区域如美工区、沙水区、建构区等。(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多样化的科学活动

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天气观察与报告、“野外”考察活动等。

3、注意事项

(1)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a、教师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 b、教师和其他成人的榜样示范; c、重视幼儿的提问;

d、允许幼儿出错、弄脏甚至是弄坏。(2)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

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3)适宜的材料支持

探究材料的提供、探究工具的提供(4)灵活多样的活动

完整的探究过程:关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5)注意并保证安全

a、工具的安全,避免尖锐、有毒的材料和工具; b、所接触的动植物要无毒列害,防止幼儿过敏; c、外出探究的场所,也要安全。数学部分: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1)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2)数学学习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3)为进入小学的学习做准备。

2、指导要点

(1)数学学习中常见的误区:

a、认为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来理解数或数量关系; b、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做加减运算的习题练习;(2)观察了解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3)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学习的内容与目标(4)在生活情境中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艺术

1、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艺术活动是幼儿精神生命活动的表现;

(2)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3)艺术具有促进幼儿向善与益智等价值。

2、存在误区

(1)艺术教育价值与目标定位上忽略艺术本体能力的培养;(2)艺术教育内容选择上重技巧学习;

(3)艺术教育方法运用上忽略幼儿内在的体验。

3、指导要点

(1)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

(2)引导幼儿艺术欣赏时关注事物的外在形式特征,注重幼儿自身的自主感知、想象与感受,鼓励幼儿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

(3)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尊重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第五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个关于幼儿早期学习的标准,是在联合国基金会和我们中国教育部共同推动下完成的一个儿童早期学习的标准。在此特别阐述了《纲要》和《指南》的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指南是对纲要的细化;二是幼儿园指导纲要是只针对幼儿园的,对幼儿园的指导,《指南》不只是针对幼儿园,也针对父母和家长。

分析指南学习的内容:《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准,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并且对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是幼儿后继学习;在其中具体阐述了入学准备的含义及

一是为后继学习而奠基。为学校生活做准备,详细地阐述了其具体内容,并以具体调研的方法进行阐述了,采访了65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教师,在案例中讲解了初入学的孩子在哪些反面有困难?在小学教师看来,幼儿园的教育还要需要加强那些反面对幼儿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1独立性更差,自理方面不足,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2一些孩子学习技能薄弱,缺乏积极兴趣,在此要点中提出一个“三年级”现象,就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那些来自小学化程度很高的幼儿园,把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都学完了,但是过了三年级的时候这样的孩子缺乏后劲,在三四年级以后就逐渐被落下来,因为他们没有形成丰富的多方面的人经验,没有培养出来潜在的学习的能力。

3同伴交往问题.在幼儿园中集体活动中没有4孩子们的知识面不够宽广,知识范围狭隘,有些幼儿园只把教学目标集中在算数十字,拼音等

5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不够好,幼儿园为了为小学做准备,补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反而事倍功半,而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3-6岁。

6自控能力差,难以遵守规则

7一些孩子思维不够积极主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着过早的学习有关

8一些孩子动手能力不足

从这些影响学校孩子适应的问题中可以看出,真正的为学校生活做准备,不仅仅是算数十字,拼音,而是语言能力、动作能力、认知能力、情感社会性的学习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又以,美国的早起学习标准为例,总结出幼儿入学之前从五个方面为儒学之前做准备。

一是情绪和社会性的准备,一些孩子自控力差

二是认知和一般知识的准备,思维不够主动,三是语言方面的准备

四是动作技能的准备,儿童的动手能力

五是学习品质的准备,注意力不够集中

国外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根据这五个方面的儒学准备水平,把儿童分成四种类型 一五个方面都发展比较好的儿童30%;二是只有两个方面发展比较好的(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健康运动方面发展比较)好的34%三是13%的儿童在一个方面发展比较差的,就是在情感社会性中发展的不够,四是23%是在身体健康运动方面发展的水平不好,并对这些儿童进行追踪。前两中类型儿童能去的好的成绩,而第三个类型方面的孩子,表现出更差的数学、阅读成绩,不能发挥自身潜力,薄弱的控制能力。第四种类型的孩子表现出更差的数学、阅读成绩。

解读为终身发展而奠基,很多幼儿园都有这样的标语,让我们真正理解其含义,什么样的方面的方面才能保证孩子将来幸福成功有贡献。更多是取其于对生活形成积极的态度及

品格上的优势。今天培养孩子哪些品格优势,研究调查了1259名初入学的家长,总结出九项优点:1是自我控制,自控力发展关键期是六岁以前。2关爱他人,3乐群宜人4积极乐观5独立自理6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不是培养出来的,二是保护出来的7积极的认知风格,8积极的学习态度9谨慎细心的行为风格。对这些性格的早起培养

什么是正确的幼儿教育观?首先分析什么是不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看三种类型错误的幼儿教育观:这些教育观都是跟发展观、儿童观相对应的,要想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发展服务的,就要先去理解什么是发展,而发展的主题是儿童,我们就先要理解什么是儿童,看三种类型错误的儿童观,发展观合教育观。童看成是待填充的瓶子,那么发展就是瓶子里被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如果是这种发展观,那么教育就是知识的传授,老师就是儿童知识的传授体;二是把儿童看作是待刻的材料,那么发展就是把没有能动性的形状雕刻成有形状的东西,教育就成了雕刻形状的过程,第三种错误的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是把孩子看作是赛道上的跑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发展观下教育就成了训练成了练习。刚才所说的三种都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是:蒙台梭利提出了很好的解答,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心灵比喻做一颗吸收性的心智,吸收性的心智是强调在童年早期有着非常强大的吸收能力,这种吸收能力在儿童年龄越小的时候,吸收能力就越强,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从环境中从经验中去吸收智慧的能力是逐渐减弱的,吸收性的心智有三个特点。

一、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二、有着对环境的选择性。

三、他的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就是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他是以吸收性心智为特点。发展就是对诸多可能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把他所面临的很多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这个过程是因为儿童要不断地适应外部的环境,每当环境发生了变化,儿童就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也需要新的变化,因此无论是我们的学习活动我们的游戏活动我们的一日生活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儿童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儿童在幼儿园里面为了适应这样的过程,他就不的不让自己发生变化。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为了达到这种适应而发生的变化就是儿童的发展。所以真正的发展既不是技能的训练,也不是知识的传输,而是对变化中的环境去主动适应才导致发展。以这样的发展为基础,让我们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教育者给儿童的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从我们这个适宜的环境中能够积极适应,从而产生积极的变化,能够主动的选择并且吸收积极的养分。一个适宜的 环境有六个特点:1充满爱的环境2环境应该是有营养的3环境应该符合敏感期的需要4跟上孩子的学习节奏5能吸引孩子注意力6有秩序的实施《指南》应坚持的原则

一遵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谨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解读4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协调好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准备,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能够实现孩子既体验到当下的快乐又能体现收获。强调要避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此以维果斯基的观点来进行仔细分析这个现象,指出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内容不仅存在下线还存在上线。通过对上线、下线的详细阐述,指出每一个教育过程的传递都已一个最适合的时机,不能一味地摸索教育内容的下线,那样会错过有营养的上线,一旦错过上线,孩子就不能吸收营养了,所以反对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尊重童年本身的价值,强化的训练不是教育,孩子真实的生活经验才是教育,教育即生。有提到杜威“学校教育的价值”。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是能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主动去塑造自己的精神成长。

二、要关注幼儿身心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解读5全面发展,成年人年龄越大可能性越小,二在儿童年龄越小可能性越多。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成长环境,不能让特长班在发展孩子一方面的同时封闭了孩子未来多方面的可能性,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解读6最近发展区和动态评估,分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教师应是一个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幼儿自主学习过程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帮助者,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师角色,教师应该善于创设儿童感兴趣的环境,善于设计幼儿喜欢参与的活动,蒙台梭利教学的真正理念精髓,也就在教师的角色上,而现在的好多蒙是教学到成了买一套几万块钱的蒙氏教具,这些只有形没有神。真正的蒙氏教育是什么是儿童,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师角色,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未果斯基又提出“鹰架教学”,实质是一个好的老师的角色就是像搭建支架的老鹰一样,只给小鹰搭建必要的支架,当恰当的时候出现,给予家当的帮助。现在又一些好的方法,儿童的成长档案袋记录儿童的成长,比一刀切的考评更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进度。档案袋也不能只记录孩子的美术和手工作品,要从美术作品扩展到真正的多元评价的一个档案袋,把小故事记录(孩子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要从五大领域的分析出发记录孩子多方面的成长。

五大领域中的目标和知识策略,在指南中基本延续了纲要对五大领域的划分,一健康(身体和心理)

解读10社会性的发展与培养

下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 【教育建议】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 2、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

    创设语言环境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 《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读 后 感小太阳幼儿园读完这篇指南,深切的感觉《指南》不愧是指南,比《钢要》要为细致,更具操作性,无疑为广大一线幼儿教师,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点亮了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一、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学习心得

    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李老师组织了全园教师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工作之余又进行了学习、理解。《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全......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小班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班年龄段五大领域细化目标 健康领域 心理健康: 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 2、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地平静下来。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复习题

    幼儿园《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复习试卷一 一、填空: 1.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 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