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路线与人民民主读书心得
群众路线与人民民主
——学习毛泽东群众路线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在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毛泽东总结和提出群众路线,指导了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办法。从群众中来,是集中群众的经验,进行总结,然后又用以指导群众的实践。到群众中去,就是把这些方针、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拿去指导群众的实践,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加以发展,所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又是保持正确领导的前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群众——领导——群众”的过程,除了同“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相一致外,同人的认识“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也是一致的。
毛泽东说,“有人说,做革命工作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做建设工作,只要依靠少数懂技术的干部就行了。这个说法对不对?我看不对”。他深深感觉到,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依靠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同样也得依靠人民群众。
毛泽东一生关心人民群众。他说:“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应该时刻注意的”。“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同的”。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增强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使广大的党员、干部学会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亲自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本领;学会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使大家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了极大的积极性,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发现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才能心和群众想在一起,劲和群众使在一起,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提高共产党人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整个航运业的不景气导致航运企业生存困难。航交所营业税免税政策是航运企业渡过难关的有力保障,我们航交所员工应当深入航运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好营业税减免工作,把群众路线始终贯穿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之中。
(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生存之根,也是国家生存发展的保证。什么是民主?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最先进的民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民主监督。
航交所一月一次的“一讲二评三公示”,是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形式。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时刻,党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群众路线。毛泽东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倡导者、推进者和实践者。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现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也成为我们党实现自己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
毛泽东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党就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忠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向人民负责,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应当是正确的。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所以,就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在从事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看成僵化的教条,重视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因此,他才能在不同时期,为党制定出正确 路线、方针和政策。向人民负责,就要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使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共产党人有了错误,就应当承认错误,检查错误,改正错误。
对人民负责,主要是指对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负责,而不是迁就后进群众的不合理的要求。群众要求办而暂时办不到的事,要向群众解释清楚,这既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党和党的上级机关负责。把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不能片面强调对领导机关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也不能借口对人民负责而破坏党的纪律与统一。毛泽东指出:我们党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因为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就是对党有利的事业。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当上级机关的指示和决定不符合人民利益和要求时,作为下级机关的领导者就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帮助上级修改这些指示和决定。这是共产党人应当具有的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作风。
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和业绩集中到一点,就是唤起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群众路线思想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一条主线,具有持久的历史价值。如果说,坚持群众路线在我们党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持这一思想仍然极其重要。近年来,党中央一再提醒全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所以,坚持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现实的各项工作中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就能够使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第二篇:群众路线-读书心得
群众路线学习心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造福群众。
总书记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开展这项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通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下大力气整治和狠刹现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是转变工作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要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维护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推动学校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倾听群众心声,关注师生诉求,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学校发展。希望院、系领导能定期倾听教职工及学生们的意见,为学生服务,努力使他们成人成才;为教师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教学、潜心科研,努力把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为家长服务,就是让家长放心,让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为社会服务,就是为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输送大批的合格的高级人才。希望学校机关管理人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和改进工作作风,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改善对待师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
第三篇: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区分
如何理解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实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
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全体党员根据党章规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人民民主是指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必须保障人民权利和意志的实现,全体人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可以看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它们在主体范围、政治功能、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然而,在我国,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党是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的,党员也生活在群众之中,国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民主政治建设搞得好,就为党内民主生活提供了充满民主氛围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党员和干部的言论和行动就会受到有效的监督;社会成员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选择意识的日益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行使合法权利愿望的不断提高,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都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虽然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人民民主的核心和灵魂。党内民主化的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民主的状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也会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党内民主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关键,发展好党内民主,就能更好地为发展人民民主提供根本领导保证,创造必要政治条件,打下良好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正常,人民民主就能得到保障和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党内民主不正常,人民民主必然遭到破坏和挫折。
正是由于党内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处于关键地位,决定了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健全落实各项民主机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意义。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首先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其次是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再次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最后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第二,要大力培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总开关,民主制度权威的确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功能的落实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意识的支撑。只有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切实提高了,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民主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我们在强调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同时加强广大党员和群众民主意识的培育,并且要把民主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党员和群众具有良好的民主意识和修养,民主制度化建设才能做到合理和科学,各项民主制度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党的群众路线读书心得2
7月26日读《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书中第一章就是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等现象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发展观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我们开展群众工作应当遵循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发展观的科学规律。保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上的清醒,是我们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正确开展群众工作的哲学基础。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述了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内在实质。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体现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为了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永恒进步,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群众工作,就是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具体实践中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使其全面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使其全面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规律。我们开展群众工作,就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展群众工作。
2、马克思唯物史观揭示了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价值追求。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工作也不例外。群众作为国家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基本工作,无不追求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以追求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实现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协调个体利益、化解局部矛盾,贯彻宪政精神、追求公平正义,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安定和谐。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普遍遵循。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会我们在个别群众工作中把握群众工作的客观规律、在纷繁群众工作中探寻群众工作的内在实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普遍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就是在经济活动的支配下各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服从于社会内部的客观规律。这就提示我们在群众工作中要立足新形势,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群众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五篇:群众路线心得范文
2013——2014学年 群众路线活动学习心得
古今中外,人们对和谐的仰慕与向往由来已久。孔子主张“和为贵、谐为美”、“和而不同”;老子倡导“ 刚柔相适谓之和”;墨子宣扬“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和谐最美”,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赫拉克利特创立了“对立和谐观”。正是人们对和谐孜孜不倦的追求,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铸就了物华天宝的盛世美景!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精神爽,家和万事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和谐是发展的内因,是基础和前提;发展是和谐的外延,是措施和手段。和谐与发展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2014年4月,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的稳定关系着全国的稳定;新疆的长治久安,关系祖国的兴旺发达,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2200万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国13亿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社会青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 1
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我们要深切了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当前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我们说强化群众工作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巩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理念,把各族群众当亲人来对待,知民情,接地气,解民忧。
漫漫和谐路,悠悠发展史。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们要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天山松树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来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新疆各族人民能够心手相连,就一定能凝聚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让我们一起扬起和谐之帆,沿着改革发展的光明大道一路向前,把新疆建设的越来越美好。
王海军
2014.05.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