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梧田三小 周圣晓— 90学时专题总结—关注整体,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关注整体,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听俞国平老师的讲座有感
瓯海区梧田三小 周圣晓
4月18日下午,我聆听了俞国平老师的精彩讲座《关注整体,有效炼制》受益匪浅。俞老师引用生动的课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体,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关注整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因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俞老师说,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本体性
吴忠豪教授指出:“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
由教学内容我们推想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分清何为主体,何为非主体。以《乡下人家》为例,“1.通过自学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描写乡下生活的关键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写常见景物,抓独特之处”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妙处。”这应该是本体性目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这是非本体性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向正确,有的放矢。为课堂教学的生本高效锁定靶心。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本体性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一些“基础性”教学内容每篇课文都需要落实,比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等等,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务必将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除了落实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
这次听了龙霞校区的四堂课,都安排了学习自助餐,自助餐中将生字词的教学以检查的形式出现,课中营养餐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做好铺垫,课后的小甜品为学生的延伸提供方向。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人人参与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学生既掌握了最基础的知识,也掌握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做到了一课一得,如周凌燕老师的《麦哨》,教给学生圈关键词的方法。他们既重视了保底工程,也发展了语文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方法,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教学的根本。
三、语文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体现本体性
俞老师讲到方法时,强调要着眼学习能力。叶老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特级教师吴忠豪老师说:“其实无论是语文知识教学还是语文方法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都应该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流程设计,同时俞老师又举了几个课例《自然之道》《老人与海鸥》《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让我们明白,解读教材,要抓住本体内容,教学中要着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迁移运用。反观周凌燕的《麦哨》及杜伶俐的《乡村四月》,都拓展开让学生运用,如《麦哨》学后让学生在片段练习中圈关键词,乡村四月学后就与《四时田园杂兴》进行比较,教学的指向很明确。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够,我们平时只把教材教完了,知识点落实了,却较少去关注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迁移运用。因此我们应站在课程的高度,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课堂目标的确定,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学习的起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设定。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本体性,会让我们更快地找到生本高效课堂的秘诀。
2014-04-19
周圣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