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国际形势

时间:2019-05-12 03:1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9月国际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9月国际形势》。

第一篇:2011年9月国际形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的题目是讲一下最近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按照要求,分析一下目前的国际局势发展,分三个部分:第一,现在世界的热点,北非、中东的形势;第二,发达国家,美、欧、日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三,新型经济体,包括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先讲北非和中东的形势发展,这个事情是世界热点问题,是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仍然成为不断继续发酵的问题,所以会消耗到最主要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欧盟的主要精力和资源。北非和中东事情的起源是有一些突然的,虽然在最近几年不断有一些国际问题的观察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是薄弱环节,可能会出事,但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事情会突然爆发,而且爆发在一个被大家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就是突尼斯。因为突尼斯在北非是一个被认为伊斯兰极端势力比较薄弱,经济又比较发达,生活比较安逸,所谓的中产阶级比较多的国家。谁也没想到,这个国家会突然爆发出社会动荡和一场革命。主要的起因很大程度上跟全球金融危机有关系,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那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大降,那里原来是旅游地区,金融危机导致了发达国家的旅游人数大减,使他们收入大减,经济一萧条,失业开始上升,而且大多数是青年失业,从那个地方爆发这个事情,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个牺牲品。

突尼斯发生危机之后,有人说这可能是一种偶然,也许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传染性。结果没过几天,埃及就出事了。在突尼斯刚刚出事的时候,舆论还在讲,埃及不会是下一个突尼斯,可是没过几天埃及就成为了下一个突尼斯。在埃及的变化有几个问题,刚才讲到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大的背景,所以导致这些地方的经济危机,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旅游业萧条等等,这是经济背景。但是埃及还有两个很重要的背景,一是民众的心理背景,二是埃及社会动荡的组织背景。这两个事情促使埃及的事情迅速发展,迅速变化。一是心理原因,也是最近一些年,其实也有几十年,埃及民众一直对他们的军政府或者是后来成立的政府不满意,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满意埃及在整个阿以冲突中间采取的立场,因为这个问题,埃及从前一直有一个阿拉伯世界老大的地位,所以在埃及有各种各样大量的外国人,他们总觉得在整个阿以冲突中间阿拉伯世界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在不公平待遇中埃及政府没有能够代表阿拉伯世界出来,跟以色列进行公平对话或者公平裁决,而是站到了美国的立场上,偏袒以色列。所以埃及的民众中一直有这种不满,这种不满在前一阵子又受到了苏丹问题的发酵影响,是因为苏丹分裂之后,尤其是南苏丹的很多阿拉伯人,跑到了埃及,他们认为埃及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没有能够保护阿拉伯人的事业,又任凭西方世界宰割阿拉伯世界,因为苏丹过去是阿拉伯领导的国家,南苏丹独立的时候阿拉伯成为少数,变成了黑人政权,有一部分阿拉伯认为这是阿拉伯事业的损失,所以他们也把怨气、各种各样对外政策的怨气全部撒到了社会组织上。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组织背景,在整个埃及闹事的过程中,有一些核心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当年在整个巴尔干地区**的时候,也就是在90年代后期巴尔干**木时曾经参与了这个事情,曾经被送到科索沃搞过培训,有一次这次闹事的核心骨干人员都是在科索沃培训的人,他们有一套社会组织方法,知道如何组织社会抗议运动,而且特别会选择目标,他们把他们抗议的目标选择非常小、非常少,一步一步推动,这样就能逼着执政的政权不断在小问题上让步,一直到最后上台。比如逼穆巴拉克下台就是这样成功的。从美国前后态度的变化来看,美国对这个事情没有准备,并不是向有一些舆论讲的,美国人又在中东策划了一场革命,其实美国人被这个事情弄得不知所措。因为最开始美国人一再表示,他们是支持穆巴拉克政府的,支持埃及的稳定,他们是反对无论称为革命还是社会**也好,当时美国明确表示反对。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他们觉得这个事情是不可能就此下去的,所以他们又想控制这个事态。

实际正是在美国的干预之下,他们说服了军人,逼迫穆巴拉克下台,美国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丢车保帅的做法,他们想在埃及维持一个没有穆巴拉克的政权,想维持原来的政权结构,把穆巴拉克弄下台,结束这场运动,未来趋势如何,其实并不是美国现在能控制的。埃及和突尼斯出事之后,利比亚夹在这中间,卡扎非很快感觉到利比亚要出事,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利比亚开始出现反对派局势的时候,尤其是不足结构是主要石油产区在东部,而它的统治集团,像卡扎菲周围的布局都来自西部,所以利比亚东部长期抱怨利比亚西部剥夺了东部的发展机遇,而把大量的资源都转移到西北去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东部就开始闹事。这个时候卡扎非动用军队,准备镇压东部的闹事,而这个时候,法国又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法国开始干预。当时有一些舆论认为,是因为法国政府当时处在两面为难的地位,因为突尼斯出事的时候,法国舆论就马上指出,法国政治家都是一些笨蛋,由于法国的前外交部长刚刚接受了突尼斯总统阿里的邀请,花了突尼斯政府的钱去度了一回假,本来想搞好关系,舆论就说这些政治家无能,看不出要闹事,还跟被推翻的腐败人士勾搭,还花他们的钱。结果批评声还没断,马上埃及又出事了,埃及出事又证明,法国前总理刚刚接受穆巴拉克的邀请,又去度假,舆论又炒作了一番,把法国现任的政治家骂了一番,说你们这些政治家真无能,每出事都发现你们和以前被推翻的政治人物勾勾搭搭。等利比亚出事以后,法国领导人说,这回要弥补一下,要树立我们的形象,而且他当时判断了一下,说卡扎非是一个基本在国际舞台不太受人喜欢的人物,因为卡扎非在阿拉伯世界是比较孤立的,最近十几年来卡扎非在阿拉伯一直没什么朋友,因为他的行为很古怪,所以其他阿拉伯领导人不喜欢他。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卡扎非甚至有脱离阿拉伯世界,而逐渐走入非洲的趋势。有一些年,卡扎非一直跟非盟的关系比跟阿盟的关系亲近得多,利比亚政府有石油资源,有很多钱,所以利比亚出钱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在非洲,他根基还不太稳,所以当时法国就判断,他在阿拉伯世界比较孤立,在非洲也不是那么得人心,另外他知道,法国人甚至判断卡扎非在中国不太受欢迎,因为他们知道卡扎非的儿子把陈水扁请到过利比亚,而且上一次开中非首脑会议时,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峰会,唯独卡扎非派了一个所谓的外交部副部长参加这次峰会,所以他认为中国人对他也不太感冒。

判断了各种形势后,这回他拉着英国,说要干预一下这个形势。当时英国有空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英国人很容易和法国人站在一起说我们这次共同干预一下,英法决定干预之后,美国人实际是被拖进去了。所以最开始美国人表示了一下,开始空袭时美国人飞机还是参与了,但是美国就表示,这个地方不是他的利益和兴趣所在,所以美国就退出,把指挥权交给北约,实际美国人现在对这个事情不太感兴趣。其实西方现在打了利比亚之后,犯了两大战略上的错误,一是本来卡扎非在前些年是一个以放弃核武器来换取西方国家对他的承认,以及对他援助的办法,所以他是在美国攻打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应该把所有核设施交出来,把核秘密交出来,不发展核武器,因此换得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他的承认和援助。这本来是西方人想树立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想拿利比亚来解决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曾经是美国人努力的方向。结果由于打了利比亚以后,到现在为止,看发展趋势,朝鲜舆论不断在说,利比亚之所以受到西方国家的攻击,就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核武器。言外之意,就是朝鲜不会放弃自己的核武器。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想让朝鲜再放弃核武器,将来基本是没有什么可能性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另外伊朗是不是将来要继续把计划实行下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除此之外,北约因为在利比亚的军事干预,缺少实际地面行动,所以尽管受到利比亚的轰炸,对战事没有什么推动,这从反面证明了西方的所谓军事一团,北约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这恰恰又暴露了他的弱点,所以从战略上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北非的事情从利比亚局势看来,不会马上完,从另外一个方面,从中东来看,事情比这个更复杂,而且拖得时间更长。美国在利比亚已经明显表现出这个地方不是他的利益所在,不是他关注的地方,他更加关注的地方一个是埃及革命之后是否能稳定下来,实际上最近的事情,事态证明埃及远远没有稳定下来,他们想象的是,通过选举,通过重新组成政府,让事情平息下来,实际是非常难的。最近爆发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族群的冲击,说明未来的可能是愈演愈烈。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都会在这个基础上爆发出来,而且因为组织街头革命的青年人,他们觉得自己能成功,成功地把执政几十年的穆巴拉克赶下台之后他们会有成功感、兴奋感,所以等到他们会发现这个政权没有什么改变,只是一个没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之后,他们还会重新上街,重新做这种事情。

所以埃及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新的社会动荡,所以美国人期望是不太可能成功的。埃及本身是个不稳定的因素,对于整个中东形势、阿以冲突就不会是一个好的兆头。另外美国最关心的是海湾阿拉伯国家是否稳定,因为海湾地区是世界的油库,最主要的石油产地,如果这些地方不稳定,出事的话,将来事情就很麻烦。而恰恰是在海湾,现在这个事情非常混乱,沙特阿拉伯就面临很多不稳定的情况,一个是沙特阿拉伯人现在国王的身体非常不好,面临如何接班的问题,而有可能接班的人,是他的诸多王子,有可能接班的人就有几十个,在这样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社会的不稳定。因为沙特阿拉伯中间的人又分成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什叶派在沙特阿拉伯受到镇压,一直不满意,因为家族是逊尼派,但是什叶派由于宗教信仰和各种各样的亲缘关系,和伊朗有很大关系,所以伊朗支持这些地方的什叶派闹事。前一阵在巴林的**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个道理,巴林紧接着阿拉伯,执政的是逊尼派,逊尼派在巴林国内是少数,因为人数没有什叶派多,所以一开始出现**时,什叶派大部分人上街游行。这种情况下,为了支持逊尼派的政府,沙特阿拉伯国家,这些逊尼派执政的人都派了军队参与这个事情,这样就引起部族之间更大的反抗和斗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海湾地区的事情也远远没有完,还在不断发酵,什么时候再爆发事情随时有可能。因为这些事情是美国最关心的,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就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美国的核心利益就在于保证,使波斯湾的石油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到国际市场上去。从这点来说,如何防治这个地方**不要颠覆整个世界油库的生产,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美国在那儿加强了军事管理,如果阿富汗战争结束,能给美国减少一些压力,但是整体的形势来说,在中东和北非的关心是不会马上放弃的。

第二部分,讲讲现在日本、欧洲、美国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趋势。

日本主要是这次地震以后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虽然这次地震触及的地区不是主要工业地区,最主要的应该是捕鱼业和农业,但是他也仍然有一些零部件加工厂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地震之后,由于零部件的生产商突然停工了,确实给世界整个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紧张。但是最近已经开始有许多地方转移生产,或者转包生产商,所以这些事情并不是特别严重。实际地震引起的另外一个次生性的事件会变成世界的主要事件,就是核事故。因为地震引起的核事故的影响,可能对世界的影响会非常大。因为核电造成核电损失,核电损失需要短期马上进行弥补,否则就不够用了。核电损失会造成其他的能源,尤其是传统能源的紧张,而传统能源最紧张的就是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电站建立比较容易、比较快,而天然气也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现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于其他的东西都是最少的。所以天然气是代替核能的一个最容易的选择,而正因为市场有这种预期,现在天然气价格迅速上涨,而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引起了一系列地缘政治的反映。比如说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欧洲主要的天然气都是俄罗斯供应的,而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俄罗斯向欧洲人提出来,应该涨涨天然气价格了,于是马上引起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的摩擦,我们知道这次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反映最快的是石油,因为石油价格迅速大涨,在传统的过程中,在大宗商品期货中间,如果石油价格上涨的话,天然气价格应该是下跌的,天然气和石油价格原来有一定的反向操作道理,可是这一次由于地震引起的核灾难问题,使得石油和天然气同时上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就不愿意。欧洲国家认为不应该天然气涨这么多价钱,所以现在马上在谈判中,俄罗斯和欧洲国家陷入一定的紧张,因为中国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另外是核技术,因为次生地震引起的影响,使整个核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要重新审核我们的核发展计划,尤其是保证未来核电站的安全,要重新考虑这些事情,这是中国的表现。实际上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事情更严重,比如在德国,马上就停止了所有的核电站的考虑。美国本来是有很多新的核电站准备上马的考虑,现在所有都停了,而且议会中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如果整个核技术在发达国家停滞,会产生几个问题:传统化石燃料的价格在未来会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所谓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价格会上涨,而新能源相关的技术也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有新的发展,但是这些东西还都是不太清楚的。

日本经济受到的损失实际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一点,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重建将会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经常说日本企业很有钱,日本实力很强,居民没有很大的损失,还有很大的购买力。但是一个国家遇到这么大的自然灾害,重建考验的是国家财政,而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国家财政能力,我们知道日本的债务已经是占GDP的230%,现在还在迅速扩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债务资信,国家的资信在迅速下降。所以最近美国的评级公司对日本的债务评级都下调了,这样就使得日本人未来在继续筹资、重建来说会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给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由于中日之间的历史情节,使得我们还很难办这个事。要说服中国的舆论去帮助日本,实际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是有利的,也是帮助中国,如果中国公共舆论的弯子转不过来的话,我们很难在这个方面有大的突破。

再说一下欧洲,欧洲的问题是欧洲主权债务仍然在发酵,经过了爱尔兰危机、希腊危机之后,欧洲建立了一个救助机制,有一个七千亿美元的救助机制,在这个基础的某种程度上统一了一定的财政,因为他们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统一的退休金制度和退休年龄等等,想把这个东西收到欧盟层面上,变成联邦制的东西,以此来换取欧洲层面的救助基金,在成员国遇到债务危机时使用。但是最近我们看到,美国的评级机构又连续给希腊的债务降级,而希腊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债务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欧盟还远远没有走到联邦制的框架里,所以欧元区成员国对此并不那么感兴趣,所以不断有舆论、谣言出来,说希腊是准备考虑退出欧元区的,因为希腊已经没有手段了。所有这些舆论,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于德国这样的国家,是因为在欧元区里这些比较富的国家,有能力的国家不愿意继续拨款去救希腊,所以他们放出各种各样的流言,说希腊是坚持不住的,最后一定要退出。

这就说明,舆论这个事情并不能证实未来希腊一定会做这个事情,但证实在欧洲内部,随着危机的发展,他们的政治、社会凝聚力在下降,由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互相不信任的增长,所以给欧元区和欧盟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很大的阴影,这样会使他们的资本成本越来越重,而欧洲国家本来经济增长就比较弱,加上资本成本会越来越重,所以未来一些年他们的发展前景不是特别好。

美国也不是特别好,美国的债务现在非常严重,但是美国经济好像还有一定的活力,最主要的是,美国的政治斗争陷入了一场意识形态上的绝对化,两党的斗争,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变得非常极端、激进,因此政府很难出台有效的政策来对付现在的危机,因为民主党考虑任何东西都会遇到共和党议员的反映,而共和党又是议会的多数,所以使得美国政府很难出台有效的政策,而在美国的州政府,问题更多了,因为州政府的债务现在也很严重,所以有一些州的州长们出于一种极端的看法,把他们的公共服务、部门全部私有化,卖出这些东西来缓解债务。但是这一下就引起了好几个州的长期抗议和**,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公务员全部被惹翻了,原来公有的事业单位全部瘫痪了。所以这样的事情使得现在美国无论在政策界还是在理论界,都在激烈的辩论,出路在哪儿?用什么办法走出现在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减轻债务,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就业,怎么协调这种矛盾,如果要削减债务,有一些极端的人讲把债务全部减掉的话,失业就会更加严重,这样经济就会更加萧条,永远走不出来。如果要保障就业,不去考虑债务的话,而现在的债务继续恶化的话,将来也无法承受债务的负担,是两者中间非常难的选择。

因为这样的辩论,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美国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是由于金融系统里面有大量的有毒资产,到现在为止,金融危机已经算止住了,但是美国却根本没有处理他的有毒资产,到现在为止,做的方法就是把所谓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在一起,用老百姓的储蓄填过去金融投机者造成的黑洞。另外一方面,印钞票,用量化宽松的方法来注水,往金融系统重新注水,把有毒资产稀释,把金融资产掺更多水分的方法是不是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金融创新,这是没有经验的,已有的经验证明,当发生金融危机时,一定要把坏资产剥离出来,才能让金融系统重新健康运转,而现在为止这些事情都没有做,所以未来是不是美国经济真正走出衰退和危机,这是非常大的问号。

最后一个问题,新型经济体,包括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新型经济体和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的企业要保自己,虽然在新形经济体里面的投资都是非常赚钱的,但是他们需要把资本撤回来,大量撤资,因此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马上向巴西、韩国这样的国家,都遇到了大量资本外逃的压力,所以他们的汇率,07、08年时所有新型经济体的汇率都大大贬值,就是因为他们资本外撤非常大。资本外逃使得他们汇率维持不住,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都大大下浮了。去年美国在和中国谈判时,美国人还在抱怨,中国是操纵了人民币的汇率,想去争得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际这是一个站不住的论点。因为实际上人民币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没有贬值,而中国的竞争对手是新型经济体,而这些新型经济体在危机之后,都是汇率贬值了,都比人民币更便宜了,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更多出口,所以证明实际人民币的汇率跟出口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美国人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反,因为现在美国情况稳住了,往里面注了很多水,所以美国金融机构是有充分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大量向新型经济体投资,所以从去年开始,新型经济体又面临一个相反的局势,就是流动性过剩,大量热钱流进来,推高了他们的汇率,推高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所以这些国家才叫起来,汇率是个问题,去年一个很大的争论主题就是汇率仗,大家都在货币上打仗,有一些新型经济体不妥当地指责中国汇率,说中国的汇率低估了,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汇率调整那么大,一会儿贬值一会儿升值不是由于中国造成的,而是大量国际资本运作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调整这些问题。

实际中国跟新型经济体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是因为我们还有资本管制,还有充足的资金,所以基本上在资本外逃的时候没有涉及到中国。但是在资本重新向新型经济体回流的过程中,中国也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证明,实际进入中国的热钱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渠道进来的,非常多,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贸易还有逆差的情况下,我们的外汇储备仍然逆势上扬,仍然增长很大,所以有很多的热钱在进来,这样给中国造成一个很大的压力,当然是几方面的:一是资产泡沫的压力。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一个是最严重的,产能过剩不断积累的压力,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导致了最近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的教授鲁比尼,他在中国跑了两趟,他说中国有可能会遭受硬着陆,他的观察是过剩的产能积累太快、太大,这是中国要纠正的一个最大问题,这确实也是我们“十二五”计划中一个非常重的重点。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乐观的东西可以看,整个金融危机的背景,最后支撑的问题是债务危机问题,无论是日本、欧洲、美国,最后使得这场金融危机看不到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看不到他们如何能从巨大的债务中解脱出来,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的最实际内容还是债务危机。从债务角度讲,中国肯定是目前为止债务形势最好的,是因为我们的金融资产特别多,但债务特别少,因此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机遇,如何在这场债务中重新摆正中国的地位,如何利用这场债务危机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重新调整投资市场,保证投资利益的拓展,这是一个考验领导人智慧的时候了。

第二篇: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特点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俄罗斯推出“现代化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现代化”,改革以能源和军工等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

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金砖国家组织”、“基础四国”、中俄印、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协调合作机制活跃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话语权等方面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发展中国家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一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阶段性改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二是G20峰会正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之中,在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全球金融监管机制有所加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气候变化、发展等问题的全球治理进展缓慢。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但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发达国家仍在推卸和转嫁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表示将力争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但全球消除饥饿、贫困、疾病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进展远落后于预期,前景不容乐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发达国家希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全力研发“空天飞机”、“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热点问题时有升温,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政局波动,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核不扩散领域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同时发展。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届核安全峰会强调加强国际协作共同维护有效的核安全。另一方面,美进行亚临界核试验,继续优化核武库。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

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威胁更趋多样复杂。能源、粮食、水资源、自然灾害、环境事故、恐怖主义、传染病、信息网络等方面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产生越来越大的扩散效应。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后造成的核辐射等事件表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天灾人祸往往跨越国界,影响到国家间关系。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

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自贸区战略,促成了一大批对外重大合作项目。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2010年,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增加了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深化了各领域互利合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国领导人遍访亚非拉地区,接待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访华,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国家领导人成功出席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全面阐述我国有关立场主张,深入参与和引导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第三篇:国际形势论文

姓名:唐睿琦20105615、邓夕也20105610、谭琛20105614、张琳娜20105620、王悦雯20105644、易雷紫薇20105618、肖卓尔20105664、阳鑫20105666、杨洋20105636、顾力溧20091979 学院:建筑城规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城规1班 任课老师:

国际形势概论

【摘要】进入新世纪,当今国际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某些规律性的特点及趋势开始进一步显现。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特别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

【关键字】 国际形势 世界经济 国际安全 中国外交 战略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同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发达国家希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参考书目及文献:

【1】 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 人民日报社主办,环球时报.北京:人民日报社,2011

一、亚洲当前局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⒈朝鲜问题

摘要:当前,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热点问题不时升温。朝鲜试射导弹、宣布退出六方会谈,美韩则借“天安舰”事件向朝鲜施加压力。朝韩两国中断了交往,战争阴云再度笼罩在朝鲜半岛上空。本文主要探讨当下局势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朝鲜半岛 局势 核危机 “天安舰”事件 中国对策

一、事件起因

朝韩冲突是前人遗留下来的重点问题,由于大多是一些小吵小闹,两国互相之间还算有所克制。随着朝鲜的核开发的不顾世界的反对,韩国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韩国国内的民众的情绪急躁。去年年初的“平安舰”事件,是近期朝韩两国的冲突的不断升级的导火线。随着金正恩上台试图效仿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来实现经济的发展。韩国的国内经济面临增长困境,李明博政府对韩国经济复苏应对不力,正在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同时,朝鲜不断研究核武器以使得韩国的惧怕,朝鲜和韩国边境小冲突不断。为了应对国内民众的舆论压力,李明博政府不得不强硬起来。而朝鲜是一个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国家,为提高国际的关注度,随时都能够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如此种种原因导致了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引起世界的关注。

二.朝鲜半岛当前局势 “天安舰”事件

2010年当地时间11月23号下午2时34分起,朝鲜和韩国在西部争议海域发生炮战。造成十几人死亡,数十栋建筑起火。炮击事件在国际上和韩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天安舰”事件以来韩美的一系列军事演习的威慑作用在23日朝韩之间的“大炮对话”后被归为零,这是李明博政府对朝外交政策的失败。虽然有美国这个同盟国的撑腰,但是外在的支持解决不了韩国内在的难题。在应对朝鲜炮击的过程中,韩国军队的表现也遭到韩国国内的各方面的质疑。韩美两国一再举行军演,向朝鲜显示军事力量,想逼迫朝鲜能够就范。

韩国作为美国在中东亚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是美国的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的巩固,美国并不想放弃这个好地方,所以美国对朝鲜的态度忽冷忽热,等待朝韩两国的自己造成冲突,等待韩国来求助,暗示韩国离开美国。同时,美国还一直向中国施压,想让中国来趟一会浑水,借机向韩国表示,中国正在威胁着韩国。归根到底,美国的目的是中国,美国想逼迫中国对朝鲜进行打压。

中国毗邻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局势紧张,中国不能坐视不理。但是中国不可能以军事介入朝鲜半岛来解决问题,中国只能呼吁朝韩两国保持克制、冷静,以朝鲜半岛9000多万人们的生命为重,保持朝鲜半岛的局势稳定,和平发展。努力追求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才能使中国周边的长治久安。

三.朝鲜半岛未来局势 “铁三角”进一步施压朝鲜

12月6日,美日韩三国外长在华盛顿举行会晤,讨论朝鲜半岛最新局势及其对地区安全的影响。韩国《中央日报》12月11日援引韩国多位政府相关人士和消息灵通人士的话称,韩国政府内部目前以朝韩炮击事件为契机,正式开展围绕对朝政策的“改弦更张”争论,不排除实行重新部署美国战术核武等“特别措施”。

韩国于12月13日开始举行环朝鲜半岛火炮演习,演习持续到17日,西部韩朝海上分界线的岛屿除外。韩国几天前已经举行了类似的火炮演习,并且也在黄海海域举行韩美大规模海上联合演习,美国出动了“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不管是联合声明还是韩国的军演都表明,美日韩三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依然坚持自身立场,对朝鲜也是一味指责,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突破性方案。

从2009年年初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的战略重心也正从中东地区转向亚洲。同时,中国也通过“二十国集团”这个平台积极为全球经济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然而,随着韩美军演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已趋于缓和的朝鲜半岛局势突然恶化并进一步升级,朝韩双方似乎又在剑拔弩张。在这样的时刻,美日韩三国外长会晤无疑是美国在给自己的盟友打气,重新巩固其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并通过美韩、美日军演进行“实质”层面的安全保障,从而对朝鲜、中国进行战略威慑。

预防比救火更为重要,大国之间的博弈不应该以朝鲜半岛作为筹码,更不应该借朝鲜现状来做文章,武力终不是当今社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选择,外交协调和合作才是真正的解决之法。参考文献:

1)《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长远影响》,《参考消息》,2009年6月4日。2)《朝鲜宣布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南方日报》,2010年5月26日。3)《朝鲜军方:如韩国挑衅将实现国家统一》,新华网,2010年5月28日。

《温家宝谈天安舰事件:朝韩若冲突中国难于幸免》,中新社,2010年6月

非洲当前局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阿拉伯民变风起云涌,这几天,全球聚焦利比亚。如今利比亚一片混乱。悍然出动坦克和战斗机攻击围观民众的卡扎菲政府,已经众叛亲离,多名部长辞职,驻外使节纷纷谴责自己的政府。利比亚的**也给各国造成影响。联合国授权的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被全球关注。围绕利比亚事件,我们起码可以看到三个史无前例现象,这不仅令人瞩目,也对今后世界走向更广范围的民主、和平具有启迪作用。

【关键字】:利比亚 卡扎菲 石油 史无前例

一、国家资源

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居世界第9 位和非洲第一位 ;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21位。其具有油质好、含硫量低、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二、**内因与缘由

以人们通常的想法来看,大多数人认为利比亚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据统计,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说白了,国家财富“分配不均”。

三、**外因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善于多变的卡扎菲继续执政,于是他们抓住了这次的机会对利比亚进行打击,把卡扎菲赶下台。再说本来这次的政变就是美国的网特挑动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借别人的手干掉卡扎菲,同时为自己出兵找理由。法国出兵的目的就复杂一些,北非的大部分国家曾经都是其殖民地,利比亚也不例外。

四、**影响

受利比亚局势恶化和当地石油公司减少原油产量的影响,美国油价日前冲高至每桶100美元左右,加大了投资者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担心。引发了国际市场对原油供应短缺的担忧。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其它成员承诺将会增产以弥补缺口,但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严重依赖利比亚原油的欧洲国家可能会在短期内面临需求短缺问题。此外,包括工程机械等各个行业的国际交流展会部分或全部取消。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联合国授权的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被全球关注。围绕利比亚事件,我们起码可以看到三个史无前例现象,这不仅令人瞩目,也对今后世界走向更广范围的民主、和平具有启迪作用。

1、联合国授权对利比亚动武。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虽然五十年代联合国曾经授权美国等多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保住了南韩,但南北韩是两个政府,而不是像利比亚只有一个政府。而且,对比利亚,是从人道立场制止卡扎菲镇压本国人民,是“干预内政”。这等于是开了一个先例,那就是国际社会有权对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从人道立场进行军事干预,包括轰炸那个政府的军事力量和设 施等等。正因为此,有的国家对利比亚事件十分敏感,对多国部队的行动大加挞伐。

2、美国自二战以来首次没有领衔正义的军事行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国际上重大的西方军事干预等正义行动,都是美国领衔,所以美国被誉 为“自由世界的旗手”。从二战,到韩战,到越战,到科索沃战争,再到伊拉克、阿富汗之战,更不要说用军事手段捉拿巴拿马独裁者诺利加等等,都是美国主导的。但这次,美国首次没有主导。

3、埃及,尤其是利比亚人民面对政府武装力量时的坚持。卡扎菲是全球出名的疯子,他不仅动用军队,甚至花钱买雇佣军来杀害自己的人民。但即使面对如此的残暴和血腥,利比亚人也没有后退和屈服,他们仍然顽强反抗。在奥巴马犹豫不决,迟迟不赞成英法提案设禁飞区时,卡扎菲的政府军队节节胜利,因为毕竟反抗军没有正规武装和训练,许多人临时学习使用武器。卡扎菲曾扬言要秋后算帐,在全国大清洗。但在如此这般的威胁下,利比亚人仍是选择继续抗争,这份勇气和决心,感动了全世界!

联合国的授权,英法加拿大保守派领袖的坚定,更加上利比亚人民的坚定反抗,这场战局,现在就可以预测,卡扎菲的末日指日可待!利比亚会像突尼斯和埃及一样,结束独裁者,开始一个新时代!参考书目及文献:

1)《瞭望新闻周刊》《热点观察》2011年第13期 2)《纽约时报》2011年第10期

3)《环球博览》《每日国际参考》2011年3月9日

三.拉丁美洲当前局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 当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政治形势总体比较稳定,局部动荡。经济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拉美经济出现负增长,贫困人口有所增加。在国际关系方面,拉美对外关系更加多元化,与美国关系有所改善,与欧盟、亚洲和非洲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拉美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在经济贸易与军事上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关键词:拉丁美洲 政治 经贸 中拉关系 合作 发展 哥斯达黎加 危地马拉

一、拉美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1、海地地震 海地2010年1月12日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共造成该国约30万人丧生,正在当地执行维和任务的8位中国维和警察不幸遇难,以身殉职。自10月以来,海地又暴发霍乱疫情,2、智利矿工被困

8月5日,位于智利科比亚波市附近的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方,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米处。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后,被困矿工全部获救,从而创造了人类矿工救援的奇迹。

3、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墨化决议

11月29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会议通过了两项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推动气候谈判进程继续向前,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

4、洪都拉斯发生政变

洪都拉斯总统塞拉亚2006年1月执政后,对外逐渐靠近古巴、委内瑞拉等左翼国家。09年6月28日,洪右翼势力伙同军队策动军事政变,塞拉亚被军方扣押并强行转移到邻国哥斯达黎加。原国民议会议长米切莱蒂出任临时总统。这次政变是冷战结束后中美洲地区的首次政变。11月29日,洪都拉斯如期举行有争议的大选,反对党国民党候选人洛沃当选总统。

二、经济恢复增长,逐步好转

从内因来看,2003年至2008年拉美地区连续6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比较稳定,外汇储备相对充足;2010年各国吸取了过去几次危机的教训,提高了抵御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在社会和劳工领域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在解决社会不平等方面,推行各种社会计划,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外因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对拉美初级产品需求的的增加,带动了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促进了拉美地区出口和经济的增长。中国对拉美地区外贸活力的增强,对拉美摆脱世界经济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拉美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投机资本大量涌入拉美地区,使不少拉美国家的货币升值,这给该地区出口产品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是拉美不少国家对原材料出口依赖程度高,在出口结构方面,仍以原材料为主,经济增长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三是拉美小地区之间经济恢复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在拉大,展望2011年,拉美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受主要发达国家复苏乏力和国内宏观政策逐步收紧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据拉美经委会预测,明年拉美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4.2%。

三、中拉关系稳定发展

中国与广大拉丁美洲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两者相距遥远,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自然条件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关系开展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快,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针对拉丁美洲的实际状况,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要相信拉丁美洲人民的觉悟,谅解他们的处境和困难,即使民间往来也要从拉丁美洲的实际出发,不使拉丁美洲友好人士受到伤害和感到危难。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消除了制约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最大障碍。

2、改革开放后,中国把发展与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为发展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3、1990年,国家主席杨尚昆对墨西哥、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拉丁美洲地区的首次访问。

4、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中国与广大拉丁美洲国家的距离。1997年和2001年,江泽民主席分别访问了墨西哥和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古巴、委内瑞拉和巴西等六国进行了访问。

5、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获得新的发展,高层互访不断,政治关系加强,经贸关系取得新的进展。胡锦涛主席于2004年和2008年先后访问了拉美4国和三个国家。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不仅表现在双边领域,而且还表现在多边领域。如继1991年和1993年中国成为美洲开发银行、拉美一体化协会的观察员之后,2000年和2004年,中国又先后成为拉美一体化协会、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拉美经委会观察员。此外,中国还建立起与里约集团、南共体、安第斯集团的对话机制及与主要国家外长级的磋商机制,形成了一个多渠道的、有机的沟通对话机制 经贸方面

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在自然资源丰富的拉丁美洲的投资,并且把投资重点放在能源和矿产等方面,这引起一些国际机构人士和智库学者的注意。

最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在非洲等一些地区努力投资开发石油、矿产等资源,备受瞩目。在当前全球高油价的环境下,中国又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南美洲地区的投资和能源开发力度。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与拉美地区经济关系的未来走向,这种关系将会改变。拉美地区跟中国投资者的关系最终也将走上这样的模式,利用本地区资源优势的杠杆,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军事方面

中国正在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军事关系,表现在增加对拉美国家(尤其是委内瑞拉)的武器和技术出口,密切与巴西 的航空航天合作等。为加强与拉美国家军队的关系,中国近年来还与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乌拉圭、委内瑞拉和阿根廷进行了这方面的接触。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同18个拉美国家开展了军事交往。中国军队领导人近年来曾相继访问拉美;拉美10余个国家的防务和军队领导人也相继到访中国。中方表示愿继续积极开展同拉美国家的军事交流、防务对话和合作。加强双方防务和军队领导人互访及人员往来,深化军事训练、人员培训等领域专业交流,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务实性合作,为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贡献。参考文献:

1、《国防部:中国与拉美军事交往不威胁任何国家》 新华网 2008年11月17日;

2、《中国的和平“入侵”》 美国《华盛顿时报》 2010年11月20日;

3、《中国在美国的“后院”扩大影响力》 日本《世界日报》新华社东京11月30日日文电;

4、《中国寻求加强与南美国家军队关系》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 2009年11月28日

5、《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 中国网 2009年7月28日

6、《国际观察 之大国战略——中国-拉美经贸关系》财经 凤凰网 2011年5月15日

总结

尽管和平和发展仍作为当今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但不论是一触即发的朝韩大战,还是烽火四起的北非冲突,或是艰难重重的拉美和平,无不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而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将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活动,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作出建设性的努力。中国将全面加强经济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积极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为自身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和繁荣发展的环境,并对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国际形势之我见

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之我见

国际形势之我见

当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经济萎靡、地区冲突频发、国家摩擦增多,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上了《形势与政策》后自己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加深了很多。这不仅由于大学自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了解外面形势的渠道多了很多,更由于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形势与政策》课,使我们能够正确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错综的国际形势看起来好像都与我们大学生无关,但想深一层事实是否是这样呢?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在打败帝国主义推动社会发展上,学生群体不可置疑地被认为是一股强大而不可缺少的力量,而如今社会发展,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了解当前的形势,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下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依据,斗胆对国际形势稍稍分析。

2013年将是一个比2012年更加动荡不定的年份。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及与中国关系恶化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在欧洲大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逐渐转趋恶化,不仅让欧盟一时束手无策,甚至也让全球经济备受牵连,成了欧债危机的“陪葬品”。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说带有强烈“火药味”的北非、中东变革导致一些国家政治体制崩溃还不足为奇的话,那么,发生在平和、稳定和成熟的欧洲大陆的一场债务危机,竟然也促发

并导致如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的相继垮台,这的确令人唏嘘不已。虽然欧债危机目前暂时得以缓和,但主要欧盟国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影响而展开的明争暗斗,将导致欧债危机朝向更加不明朗的方向发展。

在亚太地区,所谓中国“南海问题”纠纷表现格外突出。从11年3月份开始,中国与那些在南海部分岛礁主权以及海上划界存在分歧的国家,不断发生海上冲突事件,如中国海监船砍断越南海底缆线、越南海上执法船冲撞中国渔船等。在越南首都河内,反华示威游行事件也接连发生。而相对弱小的国家,如越南和菲律宾还采取“抱团”合围中国的策略,试图利用以众敌寡的“群狼战术”对抗中国。越、菲两国还通过加强海上军事装备,以及同美、澳频繁举行大规模海上联合军演等方式,向中国展示“不惜动武扞卫主权”的姿态,令局势更趋紧张。来自域外势力,如美、俄、日、澳和印度等,也伺机介入南海争端,把本来属于中国同有主权诉求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和复杂化了。南海局势动荡,为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

2012年来,美国外交政策有明显的“大调整”和“大转向”。在正式结束“两场战争”之前,白宫就已经把美国外交重点重新落在亚太地区: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就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宣布,美国将把战略重心移到亚太地区,加强同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同年10月,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外交事务》期刊上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长篇文章,详细论述美国“重返亚洲”的背景、目的和策略;11月,在APEC首脑峰会和东盟系列峰会期间,奥巴马总统再次强调“重返亚太”的政策,并积极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协议》(TPP)的落实。而希拉里历史性访问缅甸,被誉为“挪动了大棋局中一枚最牵动的棋子”。很明显,美国采取“积极介入、强化主导、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是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等全方位回归亚太地区,积极扩大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巩固和加强美国与传统盟国的关系,并努力经营与战略伙伴国的关系,而另一方面,通过拉拢那些与中国存在矛盾、纷争的国家,重新编织更大范围的围堵中国的外交网络,以便约束、钳制中国在家门口的外交影响力。

世界形势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头一年极不平静,而来年恐怕将会是更加动荡不安。总括来说就是:动荡延续、危机四伏。世界将在“大整合、大博弈,甚至在大冲突”之间游走、变化。

首先,应该看到,新一年的局势都将是12年局势的延续。北非、中东乱局将延续、欧债危机将延续、众多复杂和敏感的地区的安全问题也将延续„„。这即是说,所有这些已经展开的令人不安的剧情,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很难看到能够使其完满收尾落幕的桥段。相反,中东局势还极有可能急剧恶化,爆发大冲突、甚至是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正在与日俱增。例如,如何解决叙利亚问题,西方态度已相当坚定明确,即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必须下台。但西方以何种方式赶他下台及何时下台,只是“火候”和“时间”问题;伊朗核危机已接近战争边缘,美国和以色列也正在积极准备,一旦确信伊朗接近核爆阶段,就会当机立断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当然,伊朗也不会坐以待毙,不排除伊朗先发制人,通过采取譬如在霍尔木兹海峡大规模集结兵力等“预先搅动战争”策略,达到有效防止、甚至遏制战争的目的。叙利亚和伊朗将极可能是一场新的局部军事冲突的爆发点。

其次,2012年被誉为“超级选举年”,世界上最主要的几个国家在这一年举行总统选举或政府换届。依常理,新政府走马上任,尽管不会大幅、快速调整内政外交政策,但几乎都会根据世界与地区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做出积极应对部署,以防形势突变而造成被动。

最后,如果说今年的问题仍将涌入2013年,而2013年又存在众多不可预知的潜在危机的话,那么,外交大博弈、大整合将是一个显着特点。其实,各国已经预知2013年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解决全球热点问题上,如果没有世界各国齐心协力连手合作的话,问题恐怕只能变得更糟,而且无人可以独善其身,更无人可以独当一面。所以,尽管危机本身一方面还在加剧,但同时危机也在凝聚各国共同面对的共识。因此未来可以预见,大国间的相互博弈将会频繁出现,国际社会“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即会延续传统角力,也会出现新型整合。同样,各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也必将随国际和地区形势做出及时调整。

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

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篇:当前国际形势

2017年当前国际时事政治形势分析

苏格兰“离心似箭”:下周做出决定 两年内独立公投

苏格兰首席大臣Sturgeon称,举行独立公投的条件已获满足,将于下周寻求法律授权,也就是说苏格兰议会下周决定是否举行第二轮公投。

她称,一旦英国退欧条款明确,就应当举行苏格兰独立公投。新一轮公投必须在2018年秋季至2019年春季之间举行。

苏格兰首席大臣Sturgeon是当地时间周一作出上述表述的。

Sturgeon还称,传达苏格兰愿意在英国退欧后留在欧盟的意愿非常重要。她指出,“苏格兰看到权力有向伦敦集中的倾向。不仅是苏格兰与欧盟的关系,苏格兰作为国家本身的未来也处于危机关头。”

她还称,联合王国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妥协,苏格兰的要求遭到了断然拒绝。苏格兰的未来将由苏格兰决定,将采取行动让苏格兰人民决定是否独立。

Sturgeon还表示,新一轮独立公投的日期将由苏格兰议会在今年下旬或明年年初决定。苏格兰应当继续对欧盟单一市场及英国开展贸易。如果联合王国拒绝承认公投,将遭到苏格兰的“激烈反应”。将适时公布苏格兰独立后的货币。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苏格兰曾于2014年举行过第一次独立公投,当时,超过55%的选票支持留在英国。不过,当时英国离开欧盟还是个遥不可及的事情。

当前的时局已明显不同了。Ipsos MORI上周四发布的民调报告显示,有50%的被调查者支持独立,这是退欧公投后的相关民调中支持独立者首次与反对者比肩,也是9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首相发言人随后回应称,英国政府寻求在退欧后与欧盟达成一种联合王国全体都能接受的新关系。二次独立公投将造成分裂,并在当前这个最不合适的时机导致重大经济不确定性。证据表明苏格兰民众大多数都不希望二次独立公投。苏格兰政府应专注于为民众提供良好的政府管治与公共服务。

尽管苏格兰政府提出第二次公投,欧洲政治不确定再次增加,但市场似乎并没有理会这一不确定性。今日英国富时100指数和英镑日内都录得涨幅。

FBI要求美国司法部公开驳斥特朗普的监听指控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简称FBI)要求美国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公开驳斥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关于奥巴马(Barack Obama)对其进行监听的指控。

特朗普没有引述证据就在上周六早间的推文中做出了不同寻常的指控,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监听了其位于特朗普大厦的电话通话。特朗普竞选期间在特朗普大厦居住和工作。

奥巴马没有命令开展电话监听的法定权力。奥巴马的发言人称,上述指控是错误的。

知情人士称,FBI在上述推文发布后没有就此公开置评,但要求处于幕后的司法部官员澄清不存在此类监听。FBI是可能实施此类监听的部门。司法部还没有发布任何此类声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最先报道了FBI上述举动。

白宫2017年3月5日称,将要求国会就2016年大选前可能存在的带有政治动机的调查行为进行调查,以此作为针对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所做全面调查的一部分,但白宫没有给出为这些非法活动指控提供支持的进一步细节。

法国前总理朱佩否认参选 选情扑朔迷离

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2017年3月6日说,他不会顶替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菲永参选,“太迟了”。

最近数日,有关朱佩竞选的期待日益高涨,而朱佩在支持率民调中也跃升至第一位。他的最新表态浇灭不少人的希望,令法国选情更加扑朔迷离。

【意外表态】

2016年11月,前总理菲永击败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朱佩等竞选人,赢得共和党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然而,受“空饷门”影响,菲永的民意支持率下滑,要求他退选的呼声不断高涨,而朱佩成为最可能的顶替人选。

根据本月3日一项民调,如果朱佩顶替菲永参选,将可获26.5%的支持率,略胜于独立候选人、前经济部长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25%;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获24%,位居第三。

知情人士称,过去一周来,朱佩确实考虑过是否再度参选。然而,朱佩6日发表声明称:“我最后一次确认,我不会成为总统候选人。”

朱佩在声明中抨击菲永、勒庞等人,形容法国政坛“病了”、“深陷信任危机”。但在谈及他本人是否参选时,朱佩说,“太迟了”。

“法国民众想要彻底更新本国政治。显然,我不(足以)代表这种更新,”朱佩说。

【扑朔迷离】

朱佩在声明中表达对勒庞“反欧洲狂热主义”以及马克龙“政治不成熟”的担忧。在朱佩看来,菲永因“空饷门”受腐败指控、在自辩时抨击法国司法不公,无异于在竞选之路上“走入死胡同”。

“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总统选举还从未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朱佩说。

在本轮总统选举中,不少对法国政坛现状不满的选民或支持独立候选人马克龙,或支持极右翼的勒庞。一些民调显示,尽管朱佩的民意支持率高于菲永,但是菲永的部分支持者认为,朱佩在移民政策以及一些社会事务上“立场太温和”。

据国民阵线副主席弗洛里安·菲利波6日预测,随着菲永深陷腐败丑闻以及朱佩放弃重返选战,不少菲永的支持者将转而支持勒庞。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6日发布的一则访谈中提及勒庞当选总统的可能性,表示他将全力阻止这种状况发生。

萨科齐6日呼吁菲永与朱佩举行对话,共同商议渡过难关之道。但分析人士认为,鉴于朱佩已表明不会竞选,很难期待类似对话能取得成果。

根据近期民调,主要总统候选人均无法在4月23日第一轮投票中获得多数选票;一旦进入5月7日第二轮投票,无论是马克龙、菲永还是朱佩,预计都将击败勒庞。但不少分析人士提醒,鉴于美国大选以及英国脱欧公投所反映出来的趋势,对法国选情不宜过早断言。

2017年当前国际政治热点

1)菲律宾新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6月30日在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16任总统。

2)为期一天的北美领导人首脑会议在渥太华闭幕。出席会议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墨西哥总统涅托决定建立“北美气候、清洁能源和环境伙伴关系”,并通过了“北美气候、清洁能源和环境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3)6月30日,国际移民组织举行特别理事会,通过决议批准中国政府和外交部的加入申请,中国正式成为使该国际组织的成员国。

4)据阿联酋国家通讯社7月3日报道,阿联酋两大银行阿布扎比国民银行和第一海湾银行同意合并,合并后的新银行总资产将达6420亿迪拉姆(约合1750亿美元),将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资产量最大的银行。

5)《日本经济新闻》7月4日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生产的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洗衣机、冰箱等8项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居首位。

6)国际能源署最近预计印度2017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在2040年前,印度将是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7)经过长达7年的调查,英国官方组建的伊拉克战争调查委员会7月6日公布调查报告。这份长达260万字的调查报告认为,英国作出伊拉克战争的决策是基于“有瑕疵”的情报和评估,在发动战争之前,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和平手段并未穷尽,军事行动并非当时万不得已的手段。报告指出,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定不正当,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伊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8)为期两天的北约峰会当地时间7月9日在波兰首都华沙落幕。在这次号称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就北约在中东欧成员国内的军力部署、与伙伴国的安全合作、与欧盟的合作等主要议题进行了讨论。以进一步加强北约集体防御和威慑能力为名,进一步强化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成为本次北约华沙峰会的最鲜明特点。

9)2016法国欧洲杯决赛,葡萄牙加时1-0击败东道主法国,首次获得欧洲杯冠军!

10)7月1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主持召开任内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并将于13日正式辞去英国首相职务。英国现任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将接替卡梅伦成为英国下任首相,她将在13日晚之前就任,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第二位女首相。

11)第二届中国—东盟产能合作高层论坛7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与会者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介绍了各自的发展优势与合作经验。

12)7月13日下午,韩国国防部公布了美韩部署“萨德”系统选址结果,该系统将落户韩国中部以南的庆尚北道星州郡星山里地区。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召开例行记者发布会作出回应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

13)发生在7月15日凌晨的法国尼斯卡车冲撞人群事件,已造成至少80人死亡。当局认为这是一次明显的恐怖袭击。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宣布15日整个巴黎将降半旗哀悼。

14)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7月16日说,军方政变已被镇压,土局势目前“基本上得到控制”,首都安卡拉上空已宣布设立“禁飞区”。

15)非洲联盟第二十七届首脑会议7月17日至18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来自非盟50多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共同讨论非洲一体化和地区安全等问题。

2017年最新国际政治热点

1)外交部长王毅4月30日在北京与到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谈。王毅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政治上应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中日四个重要文件,真诚正视和反省历史,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对华认知上切实把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以积极和健康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经济交往上切实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开展平等互利的务实合作。地区和国际事务上放弃对抗心态,与中方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2)日本央行近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将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并决定不再追加货币宽松政策。由于日元升值和消费低迷导致物价上涨势头放缓,日本央行将2%的物价上涨目标达成时期推迟约半年,至“2017年内”。这是2013年4月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日本央行第四次将物价上涨目标延期。

3)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5月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日本不应因为1945年遭受原子弹轰炸而得到道歉。

4)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5月3日正式签署选举法令,重新召集全国大选。这是西班牙历史上首次使用宪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即在首相提名候选人组阁失败后的两个月内,若各党派间没能达成协议,则由国王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5)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了2017年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中国内地5所高校榜上有名,跻身百强,这5所中国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

6)朝鲜劳动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6日在平壤4·25文化会馆开幕。这是朝鲜劳动党时隔30余年再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7)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公布首个联合融资项目——一条位于巴基斯坦境内、连接旁遮普省绍尔果德与哈内瓦尔的64公里长高速公路项目。亚投行选定首个项目意义重大,对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大促进和引领作用,亚投行发展回应了亚洲国家共同发展的心声,展示了共助世界发展梦想的情怀。

8)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电金正恩,祝贺他在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委员长。

9)在中阿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之际,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将于5月12日在卡塔尔举行。这是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中东进行历史性访问后举行的中阿首次高级别集体对话,对落实习主席访问成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阿集体合作有重要意义。

10)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网站消息,该组织成员于5月11日举行的管理委员会上同意邀请拉脱维亚成为经合组织成员,这将使经合组织成员扩充至35个。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南非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非洲第三位,埃及超过南非成为非洲第二大经济体。IMF预计南非2017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6%,低于南非政府预测的0.9%的增速。

12)5月12日早晨6时,巴西参议院全体会议以55票赞成、22票反对,通过了对总统罗塞夫的弹劾报告。这意味着弹劾案被正式受理,并进入调查取证阶段。按照巴西法律,罗塞夫将被停职最多180天,副总统特梅尔将接任巴西临时总统。如果最终参议院以2/3多数通过弹劾决议,那么罗塞夫将被罢免总统职务,特梅尔将正式就任巴西总统至2018年底。反之,罗塞夫将被恢复总统职务。

13)2013年9月7日,东京赢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成为继巴黎、伦敦、洛杉矶和雅典之后,世界第五个至少两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可谓风光无限。然而,时至今日,媒体频频曝光日本通过行贿赢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丑闻,令舆论大哗。目前,法国检方已开始就东京申奥涉嫌行贿案展开司法调查。

14)北约成员国外长5月19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签署了黑山加入北约的协定。该协定得到北约所有28个成员国的议会批准后,黑山将正式成为北约第二十九个成员国。分析普遍认为,北约此次扩容将加剧俄罗斯与西方的紧张关系。

15)一连两天的第三届俄罗斯-东盟峰会5月20号在索契闭幕并发表索契宣言,提出将研究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东盟之间建立自贸区。在南海问题上,宣言主张尽快通过《南海行为准则》。

下载2011年9月国际形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9月国际形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形势分析范文

    国际形势分析 林昊翔、10级经本班、101022010026 摘要: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

    国际形势分析

    政治上依靠中俄战略伙伴关系、金砖四国峰会、中非峰会、上和组织四大不结盟合作。 经济上借助77国集团、金砖银行、中欧货币互换、东盟10+3等关系。 与老欧洲关系大体无虞,避......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外交部长杨洁篪话说就是: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

    2011国际形势变化论文

    2011中国周边地区形势的发展 21世纪,我国又迈入了新的发展历程。然而中国周边地区形势仍然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今天的中国......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一: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对于当前国际形势,可以用“”来概括。1指“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即“两大公害”: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3指“三种态势”:总体缓和而局部......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正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而学习形势与政策就成为了非常实用和有必要的科目。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新兴大国作用进......

    2016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一)中东和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应对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东和北非地区成为全球动荡、冲突、局部战争和仇恨的中心已经有快5年的时间了。今天全球大国在这里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