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雪妮 论文 钱守旺教师《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有感
钱守旺教师《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有感
慈峰小学 艾雪妮
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特级教师钱守旺的讲座,通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特级教师钱守旺的讲座《打造动感课堂的二十四个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策略2中钱老师提出要“读懂学生,高效对话”使我真正懂得了要读懂学生什么,那就是要读懂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思路,学生的错误,以及学生的情感。想想自己以前在课堂上,只知道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去教学,很少读懂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通过听讲座使我豁然开朗,生动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的思路、需要,要了解学生们心里真正的情感。钱老师指出了教学24个主张:“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读懂学生,高效对话”“读懂教材,丰富内涵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等等。可以这样说,钱老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是独特的、实在的,是从教学需要的视角出发,没有那种工于雕琢的深沉和故作惊人的激进,然而却为流行的“以学定教”等教学主张寻找到了现实依据。
钱老师提出的“教材内容生活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内容弹性化”、“学习材料多样化”四种教材呈现方式,实际上提供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策略。今天,当我们把“超越教材”作为教学流行语时,我们发现,钱老师提出的“四化”,其实正是“生活”的精髓。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面对小学课堂,认识初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追求。
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换句话说,当新课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人文性教学之后,一节成功的课该有些什么特点?钱老师的回答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节好课的“五字标准”。
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路新、教学手段新、评价形式新; 趣: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学习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练习兴趣、课堂结束后延续学习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教活、情感激活;
实: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真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美:课堂氛围美、数学味道美、教师风格美、学生感受美。钱老师正是以这五大标准构建课堂,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审视,这是求质取神的平和与质朴之美,是一种美的至高追求。
最后,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要把这次学到的各种经验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我想那也将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快乐。
第二篇:名师│打造动感课堂,特级教师钱守旺给您带来24个策略和好课“五字诀”
名师│打造动感课堂,特级教师钱守旺给您带来24个策略和
好课“五字诀”
编辑的话:课改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实现从注重“学科成绩”到促进“学生成长”,从“知识核心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今天,本号刊发特级教师钱守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会给您带来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和好课“五字诀”。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也应该是有灵魂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么教”,灵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什么”。而“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取决于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方向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与有效的方法的统一。跟上时代的节拍课改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正在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新常态。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已经由“研究以教为主”向“研究以学为主”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转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的素养、提升孩子的素质。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实现从注重“学科成绩”到促进“学生成长”,从“知识核心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上好课”,而且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自主性”“主体性”。要保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所谓对话,不仅仅是对话者双方的言谈,而且是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对对方的真诚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听的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应该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的活力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战场,根据自己30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提出了自己的学科宣言: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我提出了“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的教学主张。“对话——分享”是我提出的教学策略,“动感课堂”是我的教学追求。我所说的“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我所说的“分享”包括:分享个人理解、分享经验教训、分享情感体验。我所说的“动感课堂”主要指“五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所谓“手动、口动”,就是学生行为上要参与;所谓“脑动”,就是学生思维上要参与;所谓“心动、情动”,就是学生情感上要参与。也就是说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是“深度学习”,应该是一种被“卷入”的状态。我提出的“动感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追求,一种教学理念,或者说是一种课堂形态。我更愿意把我倡导的“动感课堂”比喻成一个“导航仪”,用动感课堂理念引领老师们走向理想课堂的彼岸。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概括出教师行动十字方针: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励。沉默就是“给空间”,示弱就是“给胆量”,等待就是“给时间”,放手就是“给机会”,激励就是“给动力”。学生行动十字方针:对话、分享、反思、内化、应用。为了让动感课堂更容易操作,我提出了动感课堂的基本框架结构是“一体两翼,四环五步”。随着对动感课堂研究越来越深入,我把自己的理念进一步形象化,通过下面这棵“智慧树”来表达我的一种追求。为了让老师们工作中有抓手,我提出了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这24个策略分别是: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2.读懂学生,高效对话;3.读懂教材,明确目标;4.适度拓展,开阔视野;5.经历过程,自主建构;6.训练语言,促进交流;7.先学后教,少教多学;8.教不越位,学要到位;9.渗透思想,增加深度;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11.植入文化,增加浓度;12.局部美容,增加亮度;13.数形结合,化难为易;14.善于举例,帮助理解;15.巧设练习,提高能力;16.积累经验,关注发展;17.反馈及时,调控到位;18.精心预设,动态生成;19.生态课堂,应然选择;20.五字真经,好课标准;21.培养习惯,掌握学法;22.既为经师,又为人师;23.走出误区,返璞归真;24.渐行渐悟,幸福成长。动感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目标、有抓手、有策略、有路径、没模式。动感课堂可以达到下面的教学效果:1.把课堂40分钟变成学生思考、分享和互动的40分钟,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富有活力、富有动感,会让学生产生更多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2.同伴间的相互指导,就相当于多出40名教师。动感课堂,能够将“1名教师 40名学生”变成“41名教师”。学生人人动起来,100%高效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心随课动、情随心动”,进而让学生恋上你的课堂。3.在“动感课堂”上,学生经常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是:小手高举、两眼放光、你问我答、你来我往、观点交锋、智慧碰撞。积极倡导“五个五”第一个五——课堂“五敢”: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第二个五——课堂“五让”: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疑点让学生议,方法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第三个五——课堂“五个到位”:优化“看”的过程,观察到位;优化“做”的过程,操作到位; 优化“说”的过程,表达到位;优化“想”的过程,思维到位;优化“练”的过程,训练到位。第四个五——课堂“五不”: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教师不教;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第五个五——好课“五字诀”:新、趣、活、实、美。小学阶段教给孩子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这些知识建立与外部世界、与他人的联系。在孩子自己建立联系的时候,要让孩子感觉到外部世界、重要他人、包括孩子自己都是友好的,孩子跟人、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是安全的。这样孩子才能跟这个社会建立起来一种良好的、亲和的社会关系。实践证明,“动感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形态、一种教学追求,能够帮助老师们快速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策略技巧,能够有效地唤醒老师们的教学智慧,激发老师们的工作激情,让教师备课有抓手、上课有方向、评课有标准。(原载《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作者:钱守旺)重要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著作权属《河南教师》公众号所有,媒体或公众号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为《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jiaoyushibao),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微信ID:jiaoyushibao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第三篇:感受高超的教学艺术--读《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有感(河滨小学 尹雪斐)
感受高超的教学艺术
——读《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有感
河滨小学 尹雪斐
工作室开班那天,我拿到了《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这本书,让我进一步走近了钱老师。钱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第四版的分册主编,他始终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虽然每天事务缠身,但他并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现在还担任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书中可看出钱老师是一个很有思想,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对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育总是看得准、分析得透,对如何构建有深度的小学数学课堂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和经验。《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这本书是钱老师二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结晶,钱老师通过25个教学主张,向我们阐释了他对数学教育的理解,他的25个教学主张站位高、定位准、观念新、方法实。体现了知、情、意、行的整体性,尤其突出了教书和育人的各谐性。文中的每个教学主张都是按“观点分享——行为跟进”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在“25条教学主张”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以下几条:
一、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师核心能力充分发挥的“启动器”和“方向盘”。对于教师而言,课程改革首先是一个以转变已有观念为前提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其次是一个以反思已有经验为基础的实践过程。现《课标(2011年版)》已经正式颁布了,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老师专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特别注意比较、分析《课标(实验稿)》和《课标(2011年版)》,从而领悟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如由“双基”到“四基”的变化,由“两能”到“四能”的变化等,都是教师研读和研究的重点。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事业,教育的智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实践智慧,而教育实践的主阵地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孔宪铎先生有句名言: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向最棒的人学。是的,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我们的教师要特别关注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原创经验,广泛涉猎名家的教育著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的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要改变以往的注重“老师讲的如何”为现在注重“学生学的如何”,要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让学生做到“会学”、“学会”,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共同享受学习及成长的快乐。
二、读懂学生,把握起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教育规划纲要》中一个很重要的精神。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读懂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过程观察法、调查问卷法、出声思维测评法、教师访谈法、痕迹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去读懂学生的特点、基础、需要、思路、错误、情感,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形成精彩、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课标(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钱教师指出:“教不越位”就是把那些本来应该由学生本人完成的事情留给他们自己。在教学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阅读;过程让学生参与;结论让学生总结;疑问让学生讨论;错误让学生剖析。这就表明了: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此,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教材的选择者、处理者和开发者。教育不是把零碎的知识不分巨细地硬件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做到观察到位、操作到位、表达到位、思维到位、练习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三要:要改革陈旧的“呈现——接受”模式为“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