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施琅纪念馆有感
参观施琅纪念馆有感
前不久,我们一家去参观了施琅纪念馆,我才知道施琅将军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
跨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古香古色的匾额:“勋德齐班马范曹”。“ 这是康熙皇帝对施琅的赞许。班指班超,马指马援,范指范仲淹,曹指曹彬。康熙把施琅将军比作汉代开拓边疆的名将班超、马援,宋代守卫边疆的名臣范仲淹、曹彬。”听完爸爸的介绍,再看厅内的施琅将军石坐像,我对施琅将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好威武呀!”
接着我们进入展厅,满怀崇敬之情地进行参观。这里共分七大部分内容:戎马疆场 滨海演兵;力主平台 靖海宁边;东征澎湖 入台抚顺;恭陈留台 发展经济;悉心治理 恩泽东南;名垂清史 四海同钦;功在海疆 世代同歌。这里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图表及实物陈列,最吸引我的要数施琅将军打仗的兵器了,有锋利细长的战刀、威力巨大的铁炮、巨大的战船模型等等。看着它们,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见施琅将军光辉灿烂的一生:收复台湾,保留台湾,开发台湾,建设海疆……难怪大家对他评价那么高——妈妈说,当时“两岛八闽皆顷德”,纷纷为他树碑扬誉。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其他展馆,了解施琅次子施世伦及六子施世骠的事迹,及社会各界对施琅将军的高度评价和种种纪念活动。参观完施琅将军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广场上那八十块石碑令我震撼:施琅将军,您靖海平台,功在千秋!您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以后,我也要向您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做许多好事!
第二篇:参观纪念馆有感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12本科班--赵蕊-47 一直对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宏伟的纪念馆矗立在市政府对面,让它多了一分严肃与神秘。终于这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纪念馆。
5月4日上午,我随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去参观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天气虽好,但很沉闷。一到纪念馆前面,觉得一股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势压了过来。在明朗的天空下,纪念馆显得越发的雄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作为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倾力打造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目前全国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综合类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7年6月,原址始建于1925年的陇海公寓。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特派员张文海、谷牧奉命到新海地区驻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建立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就寓居于此。工委建立后,3月11日由张文梅和工委委员刘曼生(谷牧)介绍,发展第一 一二师第六六七团团长、抗日名将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入党宣誓也在陇海公寓。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6月6日决定将这里辟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固定的永久性革命史陈列馆,是雄伟、庄严、富有时代风格和具有传统特色的宣传教育基地。重温历史,让人感叹不已。纪念馆内成列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共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现在的连云港的图片、资料等。这段历史中,最令人难忘的定时抗日战争时期。我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和对伟大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认真地参观了整个纪念馆。每到一处,我都会驻足沉思,仔细观看了各展厅的文字介绍、图片、影像和珍贵实物。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连云港市在“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了解到连云港市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过、做法、取得的成绩以及美好愿景。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先辈们对封建帝国主义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同时有责任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勤奋踏实。
这次活动使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连云港地区的发展斗争史以及连云港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情况,接受了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中国共产党在港城的艰苦奋斗历程,感受港城近代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跟随党的步伐,多读书、勤思考、苦钻研,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烈士前辈用生命和热血换得了革命的胜利,所以,我们才有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此不断鞭策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缅怀先烈!
第三篇:参观纪念馆有感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4月24日,老院党支部联合医务处、口腔、医技机关等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
纪念馆正前方是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基座为汉白玉、高达14米的国旗杆竖立在广场北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
进入序厅,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铸铜浮雕“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镶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曲谱,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8口方形古钟,象征着八年抗战。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第二部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第三部分,抗战灯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国际支援;第七部分,历史胜利、巨大贡献;第八部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展览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地
雷战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使半景画的陈列艺术达到了当前的先进水平,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
回顾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日军铁蹄过处,一片凋零;一桩桩惨案,一个个“万人坑”,让人触目惊心;推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发动细菌战等,日军企图用武力击垮中国人民,然而他们错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魂犹如卢沟桥一样,岿然屹立永不倒!经过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走出纪念馆后,大家心中仍旧感慨万千,今日的中华民族已经崛起并屹立于世界之中,现在的我们已不惧怕任何来犯之敌。但历史不容忘记,我们只有牢记曾受的苦难,才会倍加珍惜今日的和平,要奋发学习和工作,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
第四篇: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感
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感
这个星期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
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统一民族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和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
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 年。
走出展览馆,我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虽已过去,我们不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记住这一段历史,勿忘国耻,将理性的爱国主义发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
第五篇: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武汉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如火如荼,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这一间间静止的房子、遗物,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武汉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武昌首义。
这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将中国引入世界近代文明的轨道之外,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场革命,为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准备了条件,没有这场革命,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这次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不仅仅让我又一次温习了这历史的宏伟篇章,先辈们为中国富强而流血牺牲奋力拼搏更激励我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人才,在和平年代为中国经济繁荣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