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八《体验顺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
活动八《体验顺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平和县大溪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江文权,我说课的题目是活动八《体验顺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福建教育人民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顺序、分支结构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对 Visual Basic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Visual Basic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 了解变量和赋值语句格式的操作练习,熟练使用语法;
(2)学生通过IF语句操作练习,熟练使用分支结构;
(3)结合前面知识,感受顺序、分支结构程序的作用。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顺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激发学生对Visual Basic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可视化作品 ;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VB 技巧,并做到与数学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3、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4、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VB可视化程序设计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求N层立方体的表面积”。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体型判断”。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视频,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我提出:这样的视频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任务一:感受顺序结构程序的作用,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15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任务二:如果“求N层立方体的表面积”,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感受分支结构程序的作用,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后,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 分支结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 “体型判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体型判断”。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体型判断”例题。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谢谢各位评委
第二篇: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感受分支结构程序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程序的分支结构。(2)了解编程思路。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解力和注意力。(2)能根据问题设计界面和编写程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独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使用visual basic语言的条件语句来实现分支结构,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程序中流程的代码描述。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学生用机需要安装好visual Bastc语言环境。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演示导出课题“分支结构”通过链接到“体型判断”小程序,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推荐同学来测试是否偏胖或偏瘦或正常。学生的兴趣度很高,积极的配合。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名课题。2.讲授新课
(1)给出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并简介如何评判体型。
(2)列举生活中需要进行条件选择的例子来讲解,帮学生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3)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简介。(4)画出if语句流程图,了解简单的if语句。
(5)教师操作“体型判断”的案例,介绍框架控件的使用,编写部分程序,回忆旧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构思,写出“体型判断”源程序,让学生对分支结构的理解更深刻。
3.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以书本上的典型案例“体型判断”让学生操作,有不懂的看书本或任务卡。(巡回指导,及时帮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总结,加强记忆
先让学生们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强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
整节课以学生动手为主,学生的兴趣浓厚,课堂充满活力,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课堂作业,但是已经做好的同学还没能形成先预习下节课要讲的内容的好习惯,总体来说这节课是相对成功的。
第三篇:MATLAB_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答案
MATLAB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理解MATLAB的编程方法 2.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 3.掌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4.通过练习理解MATLAB编程方法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环境
1.计算机
2.MATLAB7.0集成环境
三、实验说明
1.熟练操作MATLAB7.0运行环境 2.自主编写程序,必要时参考相关资料 3.实验前应写出程序大致框架或完整的程序代码 5.实验学时:2学时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内容
(1)从键盘输入一个数,将它反向输出,例如输入693,输出为396 >> clear >> format long g s=input('s=')n=fix(log10(s));A=0;for i=1:n a=fix(s/10^n);x=fix(mod(s,10^i)/10.^(i-1));A=A+x*10^(n+1-i);end A+a s=693 s = 693 ans = 396(2)输入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B,C,D,E其中90-100位A,80-89为B,70-79为C,60-69为D,60以下为E 1)分别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
2)输入百分制成绩后要判断成绩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成绩应输出出错信息 If语句
>> a=input('输入成绩')if a>=90&a<=100 disp('A 成绩合理');elseif a>=80&a<90 disp('B 成绩合理');elseif a>=70&a<80 disp('C 成绩合理');elseif a>=60&a<70 disp('D 成绩合理');elseif a<60 disp('E 成绩合理');else disp('成绩错误')end 输入成绩56 a = 56 E 成绩合理 switch语句
>> a=input('输入成绩')
switch a;case num2cell(0:59)disp('E 成绩合理');case num2cell(60:69)disp('D 成绩合理');case num2cell(70:79)disp('C 成绩合理');case num2cell(80:89)disp('B 成绩合理');case num2cell(90:100)disp('A 成绩合理');otherwise disp('成绩错误');end 输入成绩78 a = 78 C 成绩合理 2.实验步骤
(1)分析实验内容,写出程序大致框架或完整的程序代码。(2)进入MATLAB7.0集成环境。(3)编辑程序并进行保存。
(4)运行程序,若有错误,修改错误后再次运行,如此反复进行到不显示出错为止。
(5)检查程序输出结果。
五、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结果,填入相应表格中 2.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逐渐掌握了点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了解了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因为本次实验较有难度,所以完成的不是很顺利。在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四篇:大连东软信息学院C语言实验三顺序及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三 顺序及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运算符、表达式,掌握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适用方法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2.掌握if语句的格式与应用,if语句的嵌套格式与应用,条件运算符的作用,Switch语句的格式与应用,Break、continue语句的格式与应用。
二、预习内容
1.C语言的常用的运算符及其使用特点。
2.算术运算符中++,――运算符的应用特点。3.常用的关系运算符及应用特点。4.逻辑运算符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5.条件运算符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6.各种运算符的混合运算及不同运算符的优先级别。7.条件分支语句的格式及应用。
8.Switch多分支选择语句的格式及应用。
三、实验内容
(一)阅读调试下列程序,并写出程序结果。1.#include
void main()
{
char ch=0x31;
printf(“%dn”,ch);/*屏幕显示___________*/
printf(“%on”,ch);/*屏幕显示____________*/
printf(“%xn”,ch);/*屏幕显示____________*/
printf(“%cn”,ch);/*屏幕显示____________*/
} 运行结果:49 61 31 1 2.#include
void main(){ int a=5,b=5;printf(“value a=%dn”,a++);/*屏幕显示___________*/ printf(“value b=%dn”,++b);/*屏幕显示___________*/ printf(“value a=%dn”,--a);/*屏幕显示___________*/ printf(“value b=%dn”,b--);/*屏幕显示___________*/ } 运行结果:value a=5 value b=6 value a=5 value b=6 3.输入两个实数a,b,然后交换它们的值,最后输出 #include
{
float a,b,temp;
printf(“请输入a和b的值:”);
scanf(“%f,%f”,&a,&b);
temp = a;
a=b;
b=temp;
printf(“交换后, a=%f, b=%fn”,a,b);
} 运行结果:Please input a and b’s value:1.0,2.0 When finishing,a=2.000000,b=1.000000
4.完成下面的程序,在空白处填入a,b,c,取a,b,c中最大者赋给max。
A.if(a>b && a>c)
B.if(a>b)
max=________
if(a>c)
else
max=______ if(b>c)
else
max=________
max=______ else
else
max=________
if(b>c)
max=________
else
max=_________ 5.若整数x分别等于95、87、100、43、66、79,则以下程序段运行后屏幕显示是什么?
#include
int x;
printf(“please input the x value:”);
scanf(“%d”,&x);
switch(x/10)
{
case 6:
case 7:
printf(“Passn”);
break;
case 8:
printf(“Goodn”);
break;
case 9:
case 10:
printf(“VeryGoodn”);
break;
default:
printf(“Failn”);
} }
x等于 95时,程序段运行后屏幕上显示_VeryGood__
x等于 87时,程序段运行后屏幕上显示_Good_
x等于100时,程序段运行后屏幕上显示_Verygood__
x等于 43时,程序段运行后屏幕上显示__Fail_
x等于 66时,程序段运行后屏幕上显示__Pass_
x等于 79时,程序段运行后屏幕上显示__Pass_
(二)编制下列程序
1.以下程序输入三个整数值给a,b,c,程序把b中的值给a,把c中的值给b,把a中的值给c,然后输出a,b,c的值
解答:
#include
void main(){ int a,b,c,temp;printf(“Please input a b and c's value:”);scanf(“%i,%i,%i”,&a,&b,&c);temp=a;a=b;b=c;c=temp;printf(“When finishing,a=%i,b=%i,c=%in”,a,b,c);getch();} 2.输入一个整数,判断该数的奇偶性。自已写出程序代码。(输出相应的标志even-偶数 odd-奇数,请记住这两个单词)
【分析提示】
一个数除2若余数为0,则这个数一定是偶数,否则是奇数。C语言中的求余运算符为“%”,若输入的数为偶数则输出“even”,若输入的数为奇数则输出“odd”。
解答:
#include
main(){ int number,residue;printf(“Please input your number:n”);scanf(“%d”,&number);residue=number%2;if(residue==0)printf(“It's even.n”);else printf(“It's odd.n”);getch();} 3.给出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B、C、D、E。90分以上为A,81-89分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
① 事先编好程序,要求分别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运行程序,并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解答:<1> if形式: #include
main(){ int result;printf(“Please input one result:n”);scanf(“%d”,&result);if(result>=90)printf(“Your result is A.n”);else if((result>=80)&&(result<=89))printf(“Your result is B.n”);else if((result>=70)&&(result<=79))printf(“Your result is C.n”);else if((result>=60)&&(result<=69))printf(“Your result is D.n”);else if(result<=59)printf(“Your result is E.n”);getch();} 经过测试,此程序可按预想正确运行(O(∩_∩)O~)<2> switch 形式: #include
main(){ int result,grade;printf(“Please input one result:n”);scanf(“%d”,&result);grade=result/10;switch(grade){ case 10: case 9: printf(“Your result is A.n”);break;case 8: printf(“Your result is B.n”);break;case 7: printf(“Your result is C.n”);break;case 6: printf(“Your result is D.n”);break;case 5: case 4: case 3: case 2: case 1: case 0: printf(“Your result is E.n”);break;default:printf(“ERRORn”);} getch();} 经过测试,此程序可按预想正确运行(O(∩_∩)O~)
② 再运行一次程序,输入分数为负值(如-70),这显然是输入时出错,不应给出等级。修改程序,使之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当输入数据大于100或小于0时,通知用户“输入数据错”,程序结束。
解答:只需将default 后的 打印语句改为(“Your input is error.n”)即可
四、思考题
1.试举例说明++i与i++应用的区别。答:前者是 先给i加1,然后再取i的值,后者是 先取i的值,然后再给i加1.2.写出C语言中所有运算符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别。
答:优先级从上往下依次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试分析比较条件表达式与if语句的使用特点。
答:条件表达式:
1、多路选择
2、switch语句是多分支选择语句,可用嵌套的if语句处理,但降低了可读性。
3、当分支数大于三种时,常采用开关语句简化程序设计 If:
4.Switch语句结构中加不加break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加break语句?
答:不加break 会直接执行,直到遇见 break 或 花括号为止。想要执行所有的case 语句 时可以不加 break!
第五篇: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三:顺序与选择结构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三:顺序与选择结构
1、请根据输入的x值和以下公式,计算输出分段函数y的值。
x10 y0 x10
(x0)(0x1)(x1)
2、编写一个C程序,把整数0,1,..6依次转换成Sunday,Monday,„Saturday并输出,整数0,„,6由键盘输入。如果输入错误,输出“error”。
(提示:此题可以用if语句实现,不需要用循环。)
说明:
(1)请大家按学号来坐,便于考勤和管理。
(2)请珍惜宝贵的实验时间!不要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比如聊QQ、上网或打游戏。
(3)直接把C语言代码粘贴到相应的实验题目下方,上交实验报告时只交word文档。
(4)文档名称:班级+学号后2位+姓名+实验编号,例如12通1班12张山实验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