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胡学娟报告心得体会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情感,没有假意的推崇,没有违心的附和。有的只是内心真实的独白,暗生的情愫,思想的碰撞,灵魂的洗礼。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业者,业必馈之。混沌中辨清方向,利益中坚定信念,诱惑中独善其身,非议中勇往直前!
爱自己,爱自己的心,爱自己心中的那盏灯!】
重新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很有幸,我听了红星小学胡学娟老师的报告。
在一片掌声中,胡老师从容地走上了台。一袭简约的装扮,抖擞的短发下双目炯炯有神,表情淡定而充满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位风采绰约的女教师,更是一位散发着迷人魅力的气质女性。
胡老师以一个疑问拉开了报告的序幕:四十岁的我能干什么?是继续纠结、徘徊、痛苦、数着日子盼退休?还是以工作为乐,投身其中,有所作为?胡老师坚定地告诉我们她选择了后者。并且,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所有地热情和精力。她坚持文化治班,缔造完美教室,建立“书香班级”,树立了“晨诵、午读、暮省”的人文教学模式。尤其是那“以诗育人”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胡老师总结道,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抱怨。我们应该像原野中的一棵树一样,努力扎根于书海中。再把枝叶伸向高空,呼吸新鲜空气,吸取日月精华。没有比书更能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升气质的。
我感受到胡老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理念中包含着巨大的艰辛和无以伦比的大爱。用热心去工作,用真诚去沟通,用身教去感染,用智慧去化解又岂是朝夕之事?
回顾自己十二年的教师历程,我虽然也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实践着“言传身教”,却离“潜心育人”有着很大的距离。我不禁对自己儿时的教师梦打上了问号。记得小时候,我总爱扮演老师讲课,吆喝几个小伙伴当我的学生,一本正经的在那里当小老师。也记得上学时,我和同学表演了一个自己精心编排的小品叫《大山的呼唤》,我演了一位去山区支教的老师。儿时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我满怀激情地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转眼,数十载光阴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悄然而逝。曾经那满腔的热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快消磨殆尽了,“教师”这两个字眼在我的心中也变得不再弥足珍贵。甚至我会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诸多的抱怨,往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一度,以上班打发日子,赚取生活酬劳而已的想法可怕地滋生着。这种心态在矛盾的思想中越发强烈起来,它像细菌一样迅速侵蚀着我健康的身心,痛苦地折磨着我,使我无精打采,心力交瘁。生活变得没有滋味,工作变得毫无兴趣,教室变得好似牢房,一切都黯然失色,连对人活着的意义我都开始质疑。我抑郁了!
胡老师的报告把内心深处的那个我唤醒了,让我不仅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给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交给我了一些教学方法。可谓是受益匪浅。
于是,我开始认真审视着“教师”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荣耀与责任。虽然没有鲜花的陪伴,没有掌声的共鸣,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奢华的享受,但是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便充满了欣慰和喜悦,我想这就是工作留给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的内心深处迸发出一个很响亮的声音:爱!是的,是爱!因为有爱,身边总会活跃着一支不知疲倦的队伍,他们不在乎寒暑易节,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凭岁月老人在他们脸上刻下记号。他们有的扔下年迈的双亲,离多聚少;有的抛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匆匆离去;有的产假还没有休完就走上讲台;有的口袋里揣着病历仍然坚持上班。这是为什么?因为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国一千三百万教师中,无论是北京、上海那样的大都市,还是每一个边远的山区,都有令人敬佩,默默奉献的老师。李静、谭千秋……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令我们肃然起敬。
并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代表爱,只有玫瑰做到了;并不是所有的高山都能象征伟大,只有珠穆朗玛峰做到了;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被人亲切地比作父亲母亲,只有站在三尺讲台这样光荣的人民教师做到了!
教师的人生,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相信只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终会桃李满怀笑春风。我愿做一棵大树,洒下一片清凉;我愿做一泓清泉,滋润一方热土;我愿做一支蜡烛,照亮一处黑暗。捧着爱心,带着热心,怀揣童心,教书静心,育人潜心,这将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心中的那盏理想之灯已重新点亮,它将永不熄灭!
平梁小学
喻娟
2013年3月22日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胡娟妮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胡娟妮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一定要具有课改理念,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得精彩,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才会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创造我们教育的美好明天。
第三篇:关于听胡金菊老师的心得体会
听《地震中的父与子》心得体会
陈
莲
我有幸在2013年12与18日听到了胡金菊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胡老师执教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听时感触颇深,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听后细细品味,更是受益无穷。
课文的大致内容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
亮点一:抓住文眼,聚焦形象,“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执教者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亮点二:情感震撼,读中体验,“情到深处无怨尤”。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执教者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痛苦;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
2013年12月18日
第四篇:听报告心得体会
[听报告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山城区实验小学董文华老师的报告,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听报告心得体会。我想到了很多,最深刻的有两方面:
一、在书香中沉淀自己
董老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她和其他老师一样,每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辛勤工作着,但她又与众不同,她爱学习、爱读书,能把读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做,所以,她讲出的话都是很耐人寻味的,引人深思的,这就是书的力量,书带给她的智慧,心得体会《听报告心得体会》。她能在书香中沉淀自己,书伴随她成长,所以成就了她的中原名师梦。
二、做一个思考型的老师
董老师从教十九年,她不是简单地一年又一年地重复教书,而是一直都在思考着,追求着,为她的梦想而奋斗。上课时,她思考着怎样讲好课,怎样教会学生;下课时,她又在思考怎样进行教学改革;晚上,她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她时刻都在思考着未来,都在为之而奋斗。
我想,今后我也要像董老师那样,在书香中沉淀自己,做一个思考型的老师,为实现我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胡娟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
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协助我们的调查!
交通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中,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每年都会因交通事故而致死、伤残大量人员,财产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要从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特别要提高驾车者的安全意识,严谨酒后、疲劳、超速违规驾驶。
本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您的回答仅为研究提供参考之用,调查的最终结果将完全用于学术研究,不会个别公开,因此,请不要有任何压力和顾虑。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本问卷的所有问题。再次感谢您的真诚支持与合作!
{请用铅笔把符合的选项涂上}
1.你知道多少交通安全规则?
○.一点不知道○.一点○.很多○.完全知道
2.你从哪里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
○.家长○.学校里○.电视上○.其他人
3.你在哪个年龄阶段中?你在马路上骑过自行车吗?
○.7—11○.30—40○.骑过○.没骑过
4.当你过人行道时,这时是红灯,但是周围看到没车,你会怎么办?
○.等绿灯亮○.没车就走○.不确定
5.隔离设施的路段,你是否会为了方便而跨越呢?
○.不是○.是
6.在过马路时你是否走斑马线?
○.偶尔走○.经常走○.很少走
7.你在回家的路上有过或者看见过别人边走路边看书吗?
○.经常○.偶尔○.从不
8.你在马路上放过风筝、踢球、做过游戏吗?
○.经常○.偶尔○.从不
9.你的三四个好朋友一起拉横排回家,这时他们也叫上你了,你会和他们一起回家吗?
○.会○.不会
10.假如马路的对面有人招呼你,你会跑着去找他吗?
调查结束,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