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
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r(Na)>r(Mg)>r(Al)>r(S)>r(Cl)、r(Na+)>r(Mg2+)>r(Al3+)、r(O2-)>r(F-)———r(S2)>r(Cl—)>r(Ar)>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r(Na+) r(Cl—)>r(Cl) / 2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一、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 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 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 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5.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 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根据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越稳定或还原性越弱,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越强。 2、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非金属性越强。 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除外)。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5、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6、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 注意:学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只是要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 2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④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⑤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即序小径大。 2、主族元素化合价 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主族序数; ②︱最低负价︱= 8-主族序数 ③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如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有C、Si,短周期中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④“奇偶”规律: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偶数。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③一般地,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赿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赿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的反应赿剧烈;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赿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赿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优秀教案 共1课时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 人教2003课标版 1学情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是高一第二学期学生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完成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一些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初中阶段学习了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知道了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本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实质,为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3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其表的结构 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元素周期表 【引入】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的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投影】简要概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829年,德国人德贝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三素组”学说。归纳出五个“三素组”,即Li Na K Ca Sr Ba P As Sb S Se Te Cl Br I 1864年,德国人迈尔发表了《六元素表》,在表中对于相似的元素六种、六种的进行了分族 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种元素算起,没到第八种元素就和第一种元素的性质相似,犹如八度音阶一样。他把这种规律叫做“八音律”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第一章元素周期表 【投影】门捷列夫图片及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分析】门捷列夫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全部列入表中,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了空位,语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的性质,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的完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周期表。【分析】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开放性训练】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将1-18号元素编成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 二、专题 一、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承上而启下,学好元素周期表就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节教材编排在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探究,归纳得出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并为下节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提供方法导引。 教材采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⑵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⑶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 ⑵通过对已有的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的再认识,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⑶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⑵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学习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内在规律。 学习难点: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用元素周期表挂图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从而突出重点。 3.将周期表中潜在的规律转化为问题,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二、学法指导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基本学习环节为: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作业中的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 1.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直观导学 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景,1.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2.为解决这一问题,哪位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在预习之后,一般都有正确结论,由学生自由交流预习成果,将他们的答案板书为课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出示元素周期表挂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讨论交流后,将自己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 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但在其表述时,概念术语可能不准确,在充分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板书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族的分类。此时,我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幻灯片,对已有认知进行巩固应用,导入下一阶段,讨论填表5-11: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数和元素起止、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2.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 出示幻灯片,对周期表的现有认识提出疑问: 讨论: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引导学生绘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ⅠA、ⅦA、0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已有认知或周期表相关内容,循序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表述的问题基本内容一般是较准确的,只是科学性和逻辑性会较差,此时,要针对问题实质分步地、渐进地鼓励学生将表述趋于科学准确后,将其板书为周期表的成表规则。让他们收获成功,愉悦心情,体验个人价值,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课堂结构更加和谐。 出示幻灯片,进一步认识元素的位、构关系,讨论:3.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位置有什么必然关系?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有无必然的递增规律?有什么规律? 对于问题3和问题4的第一部分,学生可得出准确完整的结论,应予以板书肯定。对于问题4的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规律,学生会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又不尽相同,这时要诱导学生计算各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差,用统一方法来统一认识,而后我给出自编的口诀,以强化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记忆方法。 3.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出示幻灯片,凸现第3周期和ⅠA、ⅦA,提出问题:①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②ⅠA的碱金属元素、ⅦA的卤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什么特点或递变规律? 这两个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升华,板书主题,目的是利用其作为知识增长点来探究“为什么”,以便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设疑诱思:③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为什么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④金属性最强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 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和ⅠA、ⅦA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表述结论。 在学生思考、探究后表述的结论中很可能会出现离题较远的对映关系。对此我一贯坚持“不批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面对挑战,在他们达到或接近问题实质时,进行点评归纳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探索的权力。4.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 1.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2.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的判断能力。 至此,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预期目标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及各元素英文 第 01 号元素: 氢 [化学符号]H, 读“轻”, [英文名称]Hydrogen 第 02 号元素: 氦 [化学符号]He, 读“亥”, [英文名称]Helium 第 03 号元素: 锂 [化学符号]Li, 读“里”, [英文名称]Lithium 第 04 号元素: 铍 [化学符号]Be, 读“皮”, [英文名称]Beryllium 第 05 号元素: 硼 [化学符号]B, 读“朋”, [英文名称]Boron 第 06 号元素: 碳 [化学符号]C, 读“炭”, [英文名称]Carbon 第 07 号元素: 氮 [化学符号]N, 读“淡”, [英文名称]Nitrogen 第 08 号元素: 氧 [化学符号]O, 读“养”, [英文名称]Oxygen 第 09 号元素: 氟 [化学符号]F, 读“弗”, [英文名称]Fluorine 第 10 号元素: 氖 [化学符号]Ne, 读“乃”, [英文名称]Neon 第 11 号元素: 钠 [化学符号]Na, 读“纳”, [英文名称]Sodium 第 12 号元素: 镁 [化学符号]Mg, 读“美”, [英文名称]Magnesium 第 13 号元素: 铝 [化学符号]Al, 读“吕”, [英文名称]Aluminum 第 14 号元素: 硅 [化学符号]Si, 读“归”, [英文名称]Silicon 第 15 号元素: 磷 [化学符号]P, 读“邻”, [英文名称]Phosphorus 第 16 号元素: 硫 [化学符号]S, 读“流”, [英文名称]Sulfur 第 17 号元素: 氯 [化学符号]Cl, 读“绿”, [英文名称]Chlorine 第 18 号元素: 氩 [化学符号]Ar,A, 读“亚”, [英文名称]Argon 第 19 号元素: 钾 [化学符号]K, 读“甲”, [英文名称]Potassium 第 20 号元素: 钙 [化学符号]Ca, 读“丐”, [英文名称]Calcium 第 21 号元素: 钪 [化学符号]Sc, 读“亢”, [英文名称]Scandium 第 22 号元素: 钛 [化学符号]Ti, 读“太”, [英文名称]Titanium 第 23 号元素: 钒 [化学符号]V, 读“凡”, [英文名称]Vanadium 第 24 号元素: 铬 [化学符号]Cr, 读“各”, [英文名称]Chromium 第 25 号元素: 锰 [化学符号]Mn, 读“猛”, [英文名称]Manganese 第 26 号元素: 铁 [化学符号]Fe, 读“铁”, [英文名称]Iron 第 27 号元素: 钴 [化学符号]Co, 读“古”, [英文名称]Cobalt 第 28 号元素: 镍 [化学符号]Ni, 读“臬”, [英文名称]Nickel 第 29 号元素: 铜 [化学符号]Cu, 读“同”, [英文名称]Copper 第 30 号元素: 锌 [化学符号]Zn, 读“辛”, [英文名称]Zinc 第 31 号元素: 镓 [化学符号]Ga, 读“家”, [英文名称]Gallium 第 32 号元素: 锗 [化学符号]Ge, 读“者”, [英文名称]Germanium 第 33 号元素: 砷 [化学符号]As, 读“申”, [英文名称]Arsenic 第 34 号元素: 硒 [化学符号]Se, 读“西”, [英文名称]Selenium 第 35 号元素: 溴 [化学符号]Br, 读“秀”, [英文名称]Bromine 第 36 号元素: 氪 [化学符号]Kr, 读“克”, [英文名称]Krypton 第 37 号元素: 铷 [化学符号]Rb, 读“如”, [英文名称]Rubidium 第 38 号元素: 锶 [化学符号]Sr, 读“思”, [英文名称]Strontium 第 39 号元素: 钇 [化学符号]Y, 读“乙”, [英文名称]Yttrium 第 40 号元素: 锆 [化学符号]Zr, 读“告”, [英文名称]Zirconium 第 41 号元素: 铌 [化学符号]Nb, 读“尼”, [英文名称]Niobium 第 42 号元素: 钼 [化学符号]Mo, 读“目”, [英文名称]Molybdenum 第 43 号元素: 碍 [化学符号]Tc, 读“得”, [英文名称]Technetium 第 44 号元素: 钌 [化学符号]Ru, 读“了”, [英文名称]Ruthenium 第 45 号元素: 铑 [化学符号]Rh, 读“老”, [英文名称]Rhodium 第 46 号元素: 钯 [化学符号]Pd, 读“巴”, [英文名称]Palladium 第 47 号元素: 银 [化学符号]Ag, 读“银”, [英文名称]Silver 第 48 号元素: 镉 [化学符号]Cd, 读“隔”, [英文名称]Cadmium 第 49 号元素: 铟 [化学符号]In, 读“因”, [英文名称]Indium 第 50 号元素: 锡 [化学符号]Sn, 读“西”, [英文名称]Tin 第 51 号元素: 锑 [化学符号]Sb, 读“梯”, [英文名称]Antimony 第 52 号元素: 碲 [化学符号]Te, 读“帝”, [英文名称]Tellurium 第 53 号元素: 碘 [化学符号]I, 读“典”, [英文名称]Iodine 第 54 号元素: 氙 [化学符号]Xe, 读“仙”, [英文名称]Xenon 第 55 号元素: 铯 [化学符号]Cs, 读“色”, [英文名称]Cesium 第 56 号元素: 钡 [化学符号]Ba, 读“贝”, [英文名称]Barium 第 58 号元素: 铈 [化学符号]Ce, 读“市”, [英文名称]Cerium 第 59 号元素: 镨 [化学符号]Pr, 读“普”, [英文名称]Praseodymium 第 60 号元素: 钕 [化学符号]Nd, 读“女”, [英文名称]Neodymium 第 61 号元素: 钷 [化学符号]Pm, 读“颇”, [英文名称]Promethium 第 62 号元素: 钐 [化学符号]Sm, 读“衫”, [英文名称]Samarium 第 63 号元素: 铕 [化学符号]Eu, 读“有”, [英文名称]Europium 第 64 号元素: 钆 [化学符号]Gd, 读“轧”, [英文名称]Gadolinium 第 65 号元素: 铽 [化学符号]Tb, 读“忒”, [英文名称]Terbium 第 66 号元素: 镝 [化学符号]Dy, 读“滴”, [英文名称]Dysprosium 第 67 号元素: 钬 [化学符号]Ho, 读“火”, [英文名称]Holmium 第 68 号元素: 铒 [化学符号]Er, 读“耳”, [英文名称]Erbium 第 69 号元素: 铥 [化学符号]Tm, 读“丢”, [英文名称]Thulium 第 70 号元素: 镱 [化学符号]Yb, 读“意”, [英文名称]Ytterbium 第 71 号元素: 镥 [化学符号]Lu, 读“鲁”, [英文名称]Lutetium 第 72 号元素: 铪 [化学符号]Hf, 读“哈”, [英文名称]Hafnium 第 73 号元素: 钽 [化学符号]Ta, 读“坦”, [英文名称]Tantalum 第 74 号元素: 钨 [化学符号]W, 读“乌”, [英文名称]Tungsten 第 75 号元素: 镧 [化学符号]La, 读“兰”, [英文名称]Lanthanum 第 75 号元素: 铼 [化学符号]Re, 读“来”, [英文名称]Rhenium 第 76 号元素: 锇 [化学符号]Os, 读“鹅”, [英文名称]Osmium 第 77 号元素: 铱 [化学符号]Ir, 读“衣”, [英文名称]Iridium 第 78 号元素: 铂 [化学符号]Pt, 读““, [英文名称]Platinum 第 79 号元素: 金 [化学符号]Au, 读“今”, [英文名称]Gold 第 80 号元素: 汞 [化学符号]Hg, 读“拱”, [英文名称]Mercury 第 81 号元素: 铊 [化学符号]Tl, 读“他”, [英文名称]Thallium 第 82 号元素: 铅 [化学符号]Pb, 读“千”, [英文名称]Lead 第 83 号元素: 铋 [化学符号]Bi, 读“必”, [英文名称]Bismuth 第 84 号元素: 钋 [化学符号]Po, 读“泼”, [英文名称]Polonium 第 85 号元素: 砹 [化学符号]At, 读“艾”, [英文名称]Astatine 第 86 号元素: 氡 [化学符号]Rn, 读“冬”, [英文名称]Radon 第 87 号元素: 钫 [化学符号]Fr, 读“方”, [英文名称]Francium 第 88 号元素: 镭 [化学符号]Ra, 读“雷”, [英文名称]Radium 第 89 号元素: 锕 [化学符号]Ac, 读“阿”, [英文名称]Actinium 第 90 号元素: 钍 [化学符号]Th, 读“土”, [英文名称]Thorium 第 91 号元素: 镤 [化学符号]Pa, 读“仆”, [英文名称]Protactinium 第 92 号元素: 铀 [化学符号]U, 读“由”, [英文名称]Uranium 第 93 号元素: 镎 [化学符号]Np, 读“拿”, [英文名称]Neptunium 第 94 号元素: 钚 [化学符号]Pu, 读“不”, [英文名称]Plutonium 第 95 号元素: 镅 [化学符号]Am, 读“眉”, [英文名称]Americium 第 96 号元素: 锔 [化学符号]Cm, 读“局”, [英文名称]Curium 第 97 号元素: 锫 [化学符号]Bk, 读“陪”, [英文名称]Berkelium 第 98 号元素: 锎 [化学符号]Cf, 读“开”, [英文名称]Californium 第 99 号元素: 锿 [化学符号]Es, 读“哀”, [英文名称]Einsteinium 第 100 号元素: 镄 [化学符号]Fm, 读“费”, [英文名称]Fermium 第 101 号元素: 钔 [化学符号]Md, 读“门”, [英文名称]Mendelevium 第 102 号元素: 锘 [化学符号]No, 读“诺”, [英文名称]Nobelium 第 103 号元素: 铹 [化学符号]Lw, 读“劳”, [英文名称]Lawrencium 第 104 号元素: 鐪 [化学符号]Rf, 读“卢”, [英文名称]unnilquadium 第 105 号元素: [化学符号]Db, 读“杜”, [英文名称]dubnium 第 106 号元素: 钅喜 [化学符号]Sg , 读”喜“, [英文名称] 第 107 号元素: 钅波 [化学符号]Bh, 读“波“, [英文名称]Bohrium 第 108 号元素: 钅黑 [化学符号]Hs, 读”黑“, [英文名称] 第 109 号元素: 钅麦 [化学符号]Mt, 读”麦",[英文名称] 第 110 号元素: 鐽 [化学符号]Ds, 读”达“, [英文名称]Darmstadtium 第 111 号元素: 钅仑 [化学符号]Rg, , 读”伦“, [英文名称]Roentgenium 第 112 号元素: uub(112) 第 113 号元素: uut(113) 第 114 号元素: uuq(114) 第 115 号元素: uup(115)第 116 号元素: uuh(116) 第 117 号元素: uus尚未发现第二篇: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第三篇: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四篇: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
第五篇:元素周期表及各元素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