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大到国家、地区、民族,小到个人,竞争日趋激烈且形式多样化,由此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深深牵动着当代大学生的心。
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已清醒认识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深刻认识到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个暑假,我在自己家乡---三河进行了实践活动,通过与乡亲们交谈及我成长见证的农村变化深入了解了当今社会长期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我的家乡三河市,地处华北平原,隶属河北省,毗邻京津,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下面就实践后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感想:
(一)农业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土地是根本。当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用地的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村民私自占地盖房、建工厂,一些开发商买地建造商品房,等等。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制止,但可耕地的面积依然在缩小,由此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增收。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低,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跟不上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完全理解与运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对科技成果持怀疑观望态度,这就使得当代科技成果不能彻底发挥其作用,从而阻碍了作物品种改良,农业产量提高,不利于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方向发展。
当然,伴随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比上世纪翻了几番,基本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高产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粮食产量不滑坡。
农业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科技、经济投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平稳发展。
(二)农村问题
⑴经济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委会购进了健身器材,促进村民身体健康发展,但农民忙于生计,这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虽然柏油马路,路灯来到村里,但是大部分还是土路,阴雨天泥泞的路使出行不便。这要靠政府财政政策大力支持,规划村庄,使其变为美丽整洁的小村庄,就像北京市的马坊(离我们这很近)一样,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
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过去副业如养些鸭子鸡猪等渐渐衰了,个体经济渐渐兴盛,如造纸厂、装订厂、钢铁厂等。这在吸纳村民就业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危害人们健康。各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促进林、牧、副、渔各业共同发展。同时,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改进环境,如整治工厂、建污水处理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还村民们绿色家园。⑵教育方面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农村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而我深深地知道: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农村生活条件差,城市是农村人的梦想,而出路关键在读书,所以农民对教育的渴望更是强烈。事实上,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农村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跟城里比差距还很大,使得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设施落后。国家应完善农村教学设施,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创造优越条件让孩子们乐在书的海洋中。同时,农村教师学历相对来说比较低,教学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提高,国家要鼓励大学生下乡支教、任教,并给予物质上更高的待遇,如此才有更多高水平教师作保障。一个村庄80%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都是用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很大,这就限制了生活消费品的支出,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虽然政府已采取措施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如减免学费,困难户补助,优秀生发奖学金,但范围有待拓宽,数目有待加大,以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三)农民问题
据了解,村民们比以前更关注时事了,经常闲暇时看看新闻、报纸,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农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集体意识更强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村委会号召下村民们积极捐款捐物,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彰显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但是农民受文化水平低影响个人修养、自身素质比较低,有待提高加强。那些脏话粗话经常会在耳边浮起,大家争吵事件屡有发生,影响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对此,村庄可以建个小型图书馆,村民空闲去读书可以帮助提高素质,村委会还可以定时定期广播一些倡导文明的内容。
在与乡亲们交谈中,总是会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于养老问题的担忧,因为三河紧邻北京,众所周知,北京的老人每月都会领到政府补助的养老金,虽然钱不多,但对于农村的消费水平来说还是可以的,何况老人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了,这让家乡的村民羡慕不已。而且当今社会有个重要现象,就是“空巢家庭”的流行,儿女多在外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很有限,家里的老人很少能得到照顾,再有农村人没有退休钱,这就凸显了养老问题。因此国家应该普及推广农村养老制度,儿女要常回家看看,让父母老有所依。
除此之外,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农民头疼的一件大事。现在村庄里基本都有个小诊所,能治一些基本的头疼脑热等常见病,但毕竟医疗设施有限且较落后,医生的学历较低,医术水平有限,大病还是要到市级医院去看,可是看病的费用对低收入的农民来说却是不小的数目,有些人甚至自己扛着都舍不得花钱去看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也是个问题,浪费了时间,致使有些急需就诊的病例被耽误。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水平,实行医德考核制度,并定期使市里的医生下乡为村民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讲解饮食规律,以促进身体健康。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从落后农业国转向发达工业国,因此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对此,本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以此为抓手推进城镇化进程。但省领导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对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以群众为基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走访调查,深入人心,才能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与乡亲们有了更深的接触,也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使我认识到计划并不是容易实行的,期间可能会出现许多困扰你阻碍你前行的问题,而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壮大,进步起来的。在实践中,我提高了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锻炼了意志和毅力,让我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我们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更好的了解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关于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大到国家、地区、民族,小到个人,竞争日趋激烈且形式多样化,由此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深深牵动着当代大学生的心。
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已清醒认识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深刻认识到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个暑假,我在自己家乡---三河进行了实践活动,通过与乡亲们交谈及我成长见证的农村变化深入了解了当今社会长期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我的家乡三河市,地处华北平原,隶属河北省,毗邻京津,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下面就实践后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感想:
(一)农业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土地是根本。当前农村乱占耕地,违法用地的行为比较严重,一些村民私自占地盖房、建工厂,一些开发商买地建造商品房,等等。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制止,但可耕地的面积依然在缩小,由此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增收。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低,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跟不上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完全理解与运用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对科技成果持怀疑观望态度,这就使得当代科技成果不能彻底发挥其作用,从而阻碍了作物品种改良,农业产量提高,不利于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方向发展。
当然,伴随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比上世纪翻了几番,基本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高产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提高。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粮食产量不滑坡。
农业是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大力发展农业,增加科技、经济投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业平稳发展。
(二)农村问题
⑴经济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委会购进了健身器材,促进村民身体健康发展,但农民忙于生计,这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虽然柏油马路,路灯来到村里,但是大部分还是土路,阴雨天泥泞的路使出行不便。这要靠政府财政政策大力支持,规划村庄,使其变为美丽整洁的小村庄,就像北京市的马坊(离我们这很近)一样,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
经济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
结构的调整。过去副业如养些鸭子鸡猪等渐渐衰了,个体经济渐渐兴盛,如造纸厂、装订厂、钢铁厂等。这在吸纳村民就业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危害人们健康。各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促进林、牧、副、渔各业共同发展。同时,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改进环境,如整治工厂、建污水处理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还村民们绿色家园。
⑵教育方面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农村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而我深深地知道: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农村生活条件差,城市是农村人的梦想,而出路关键在读书,所以农民对教育的渴望更是强烈。事实上,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农村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跟城里比差距还很大,使得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设施落后。国家应完善农村教学设施,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创造优越条件让孩子们乐在书的海洋中。同时,农村教师学历相对来说比较低,教学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提高,国家要鼓励大学生下乡支教、任教,并给予物质上更高的待遇,如此才有更多高水平教师作保障。
一个村庄80%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都是用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很大,这就限制了生活消费品的支出,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虽然政府已采取措施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如减免学费,困难户补助,优秀生发奖学金,但范围有待拓宽,数目有待加大,以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三)农民问题
据了解,村民们比以前更关注时事了,经常闲暇时看看新闻、报纸,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农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集体意识更强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村委会号召下村民们积极捐款捐物,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彰显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但是农民受文化水平低影响个人修养、自身素质比较低,有待提高加强。那些脏话粗话经常会在耳边浮起,大家争吵事件屡有发生,影响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对此,村庄可以建个小型图书馆,村民空闲去读书可以帮助提高素质,村委会还可以定时定期广播一些倡导文明的内容。
在与乡亲们交谈中,总是会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于养老问题的担忧,因为三河紧邻北京,众所周知,北京的老人每月都会领到政府补助的养老金,虽然钱不多,但对于农村的消费水平来说还是可以的,何况老人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了,这让家乡的村民羡慕不已。而且当今社会有个重要现象,就是“空巢家庭”的流行,儿女多在外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很有限,家里的老人很少能得到照顾,再有农村人没有退休钱,这就凸显了养老问题。因此国家应该普及推广农村养老制度,儿女要常回家看看,让父母老有所依。
除此之外,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农民头疼的一件大事。现在村庄里基本都有个小诊所,能治一些基本的头疼脑热等常见病,但毕竟医疗设施有限且较落后,医生的学历较低,医术水平有限,大病还是要到市级医院去看,可是看病的费用对低收入的农民来说却是不小的数目,有些人甚至自己扛着都舍不得花钱去看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去医院看病挂号排队也是个问题,浪费了时间,致使有些急需就诊的病例被耽误。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水平,实行医德考核制度,并定期使市里的医生下乡为村民检查身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讲解饮食规律,以促进身体健康。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从落后农业国转向发达工业国,因此三农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对此,本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以此为抓手推进城镇化进程。但省领导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对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以群众为基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走访调查,深入人心,才能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与乡亲们有了更深的接触,也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使我认识到计划并不是容易实行的,期间可能会出现许多困扰你阻碍你前行的问题,而不论是
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壮大,进步起来的。在实践中,我提高了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锻炼了意志和毅力,让我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我们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更好的了解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有关三农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有关三农问题的暑期实践报告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了解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并且希望在即将踏入大三前的这个暑假锻炼一下自己,我参加农村支教与农村调查活动。作为09级大二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感到十分幸运和高兴。在将近20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给当地小学生开办课外辅导班,组织孩子们做各种有意义的游戏。在农村,我们也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无法涉猎的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让我感触颇深。现将此次活动的有关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如下。
调查活动很顺利的在第二天开始了,孩子们的天真和笑脸很快驱赶走了我紧张的心情。在支教活动中,我们了解我们乡的教育状况。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从参加辅导班孩子们的家长的情况来看,乡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仍然不多,受过初数等教育的非常普遍,而且文肓现象依旧存在。因此绝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孩子们能上大学。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可偌大的一个乡里就仅仅几所中心小学,各个村子的孩子都聚集到了这个学校。村子与学校有相当长的一段路,学生们上学极不方便,有的学生连骑车也要半个小时,可见他们求学的艰难。
师资力量也是相对薄弱,由于缺少很多设备,学生只能接受空想的地步,而不能实际去体会,自己动手,尤其是英语,这就造成了当他们升入初中时,由于英语能力不强,这与小学刚毕业就有几千词汇量的城市孩子相比又是巨大的差距。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仍是十分的活跃,同学之间相处的也不错,在他们身上散发的是一股浓浓的朝气,他们很天真也很单纯。从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悲伤,却能看到高兴;看不到自卑,却能看到自信。这也许就是知识赋予他们的力量吧。我无时无刻不感受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向往,这也使得我更加坚定了努力教好他们的信心。
在同学们和家长的要求下,我们此次支教的内容主要以英语为主。由于天气炎热,因此下午一律不开课。在上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开设了英语、绘画、音乐、暑期作业辅导这四门课,每门课中,我们都穿插了英语,家长们一听到补习的是英语,纷纷将孩子们送到我这。可见,农村家长也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他们对英语的喜爱和对英语的渴望,让我感到无比惭愧。自己在学校拥有如此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都不曾珍惜过,而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又是如此求知若渴,更何况我已是大他们十岁有余的大学生。
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不能给予他们更丰富的英语知识。课上我们主要以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游戏为主,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夯实英语基础,让他们在今后学业中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人才的缺乏是农村教育不能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没有形成一定文化精神生活氛围,并且由于经济的不发达。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分子很少有回来的,这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这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发展之本,这对农村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可事实上,这里的教育还不乐观,软硬件都不完善,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缺乏,这势必会影响新一代人的发展。所以教育新一代的孩子,除了要加大教育本身的投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只有农村经济活了,人才才会流回农村,人才回来了,教育才能发展,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农村的教育和经济一起发展。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到发达地区务工,他们把孩子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孩子”。据我对参加辅导班的孩子的调查,他们中大约70%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
“留守孩子”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大多孩子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亲戚在照顾,虽然在物质上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却不能够或无能力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家长本人在孩子心目中没有树立良好榜样,学校对留守孩子群体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教育方法等等。
对于“留守孩子”这个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应该有特殊的教育方法与手段,突出针对性。不解决好“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就不可能提高。
农村教育一直是国家关心的切实问题,在没有参加这次农村支教活动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从小在城市长大,良好的环境,无忧的生活,让我无法想象在城市以外的天空下还有这么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而剥夺了欠发达地区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教育是培养人才唯一途径,这些孩子们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他们接收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能否继续高速发展。所以农村以及所有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关注农村教育的主体不只是国家和政府,也应包括当代大学生。作为桥梁和纽带,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支教支农,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具体的具有确定价值的服务理念。我们提倡走出去,但是在我们练就了“走出去”的本领时,是否也应该考虑走回去改造一下依旧落后的农村教育呢?至少,提供一些志愿活动,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希望。“当今的青年,应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发一分热,哪怕像萤火虫那样,也是有益的”正如鲁迅如此说。我们大学生应该对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有所关心,有所贡献。这也是我们服务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这些天的支教活动,除了对农村教育现状感受颇深外,我还感受到团队合作和踏实干事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队员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在工作中我们也有过分歧,但我们知道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而提出的不同意见。这样的分歧反而使我们这支队伍更上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着。正是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才取得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调查活动很快就结束了,由于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很不舍分开。但这次的收获是在学校无法获得的,最后真的很庆幸能参加这次活动!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之三农问题调研
社会实践报告
“三农”问题调查
学院:物理学院
班级:物理1001
学号:U201010216
姓名:胡三元
“三农”问题调研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湖北随州唐镇
调查对象:农民
联系电话:***
一.社会实践目的:
目前,“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大学生,对当今中国现状,尤其是对基础经济——农业的深入了解,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为了对“三农”问题进一步了解,我们在所在地对转变经济方式作了一次调查,以便深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社会实践计划:
一、了解当前国家实施的惠民政策;
二、走访调查当前惠民政策实施情况;
三、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综合当前农村现状对当地政府作出适当的建议;
三.社会实践内容:
了解当前国家实施的惠民政策
为了了解当前国家实施的惠农政策,我参考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当前的惠农政策作出了以下归纳: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
(二)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
(三)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
二、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四)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六)努力培肥地力。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
(八)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九)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十一)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
(十二)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十四)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
(十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六、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十六)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
(十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十八)加快发展畜牧业。
(十九)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十)发展农业化管理。
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二十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
(二十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技术改革。
(二十三)推进农业金融改革和创新。
八、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四)全面开展农民职能培训工作。
(二十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十七)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
四.走访调查当前惠民政策实施情况:
为了了解当前惠民政策实施情况,我特地走访了当地数十家农户,并对当前减免政策与补贴、水利设施建设、农药化肥价格、畜牧业发展及农业创新等主要方面做了详细的咨询调查情况如下--:
减免政策与补贴:
1.减免农业税自从 2004年初的“1号文件”到“两会”温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问题——减免
农业税。这对于中国9亿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于中
国越来越严峻的“三农”问题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当前农民种田
再也不需要交税,曾经因为税务过重而出去当农民工的农民近
几年纷纷回到乡下种田,他们都称赞党的政策好。
2.减免特产税前几年因为特产收税过重,很多农户停止生产
香菇、木耳、蜜枣等家乡特产,由此也使得农家特产走向了濒
临灭绝的地步,近几年还是党的政策好,取消特产税,农民再
也不用受到巨额的税务的压迫,停止多年的香菇、木耳、蜜枣
等特产又蓬勃发展起来,很多农户都成了大户人家,每当提到
党的这些政策时总是连连称赞,可以说这些减免税政策让部分
农户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3.粮食补贴惠农政策一步步完善,以前种粮食不但要交税,还没有粮食补贴,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特产税取消,农民种田还有粮食补贴,这对九亿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很多农户都称自己刚开始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觉得不收农
业税算是够客气的了没想到还有补贴,目前粮食补贴政策也在进一步落实中。
4.粮种补贴伴随着惠农喜讯的传来,粮种也有了补贴,以
前很多人都自己续种,但粮食产量不高,由于粮种有了补贴,大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5.农机补贴由于农机有了补贴,很多农户开始购置农机,不但提高了种植效率,还节省了人力,有的农户通过开农机做
生意,利人利己,共享实惠;以前有的农民为了干活拼死拼活,现在有了农机,再也不用那么费力,农机对农业发展起来事半
功倍的效果,而农机补贴政策正是促进了农民购买农机,让广
大农民享受到党的春风。
水利设施建设:
缺陷在经过多年努力,我村水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少。比较突出的是,我国基本水情比较特殊,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和复杂性日显突出;水资源过度开发、低效利用、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要加快予以解决。尤其要看到,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这一严峻现实,更需引起高度重视;比如今年,由于我们村上水利设施不够完备,一年的干旱导致了我们村颗粒五收,很多农户开始出去当农民工,这个问题归结于水利问题,干旱导致了绝产。
优点:在一些农业开发区,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工程,大大的缓
4解了农业灌溉问题,特别是以许庙为代表的农业开发区,现在家家种起了西瓜,每年都获得了丰收,这个地区从以前无人问津的山区到现在农业开发区,水利设施建设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农药化肥价格:
农业化肥价格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很多人说农业发展要限制使用农药化肥,这些东西危害人体健康,所以要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农民买不起。
抱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本地的农民,他们说这种想法未免过于自私,农民也要生存,他们这样做只会让农民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旦农药化肥的价格攀升,农民无法保证自己的粮食产量,昂贵的价格只会给农民造成更加沉重的负担。
畜牧业、蔬菜大棚发展:
这些养殖减少了污染,增加了对能源的利用率,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民并不懂得养殖技术,所以极少农民采取循环养殖,他们一致认为缺少技术员或者技术支持,像沼气池不是普通老百信能操控的,因此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农业技术支持不足。
蔬菜大棚业在近些年有了起色,在靠近街道的村上,很多农户选择种蔬菜大棚,这样大大的增加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获得了相当厚的收入,据我调查,很多农户逐步扩大农业大棚的发展,将来还要种植草莓等作物。
农业创新支持:
农业创新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我调查,主要有两个限制因素:首先是农业技术支持普及不够,另外是农民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很多农民说,像沼气池这样的,他们自己不能控制,这样的创新是可望不可即的;
另外,通村公路修到门口,大大的促进了农业运输,很多地方果实以前无法出门,现在有了公路,得到大大的缓解;很多村上开始大规模种植果树,每年能获得成千上万的受益;“五保”政策也逐步完善,我们村上五保户说国家补贴的越来越多,还有很多生活用品的补助,这些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养老了„„
五.社会实践调查分析:
1.由于两减免三补贴,广大农户受益匪浅,也使得大量农民工返乡回家开
始种田,随着各种政策的完善,广大农户逐渐走上了小康之路,这对“ 三
农 ”问题的解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水利设施具有局限性,有的地区得到了相应的援助,但大部分地区像双 5
丰等地都无法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
3.据大多数农户表示:农药化肥价格应该适度调整,不能超出农民能承受的范围;
4.畜牧业发展相当迅速,但循环养殖缺乏技术支持,沼气能大大节省能源,但由于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推广,如果能加大普及力度,农村九亿人能省
下不少能源,这将大大的缓解能源危机;
5.农业创新知识普及不够,农民不能得到技术支持
六.对政府的建议:
惠农政策固然深得人心,可是农业发展仍然需要得到改善,为此,我做出以下建议:
1.完善偏远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尽量满足农户灌溉需求;
2.农药化肥价格应当适当调整,尽量在控制的范围内满足农户的需求;
3.推广养殖循环以节约能源;
4.推广沼气技术,扩大沼气池的使用;
5.通过报纸等媒体宣传一些科普知识;
七.社会实践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社会经历,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当前农村的发展形势,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知道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我们在大学中应该如何锻炼自己,在过去的一个学年中,我一直在荒废时间。通过这次实践,我也了解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参考资料:《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第五篇:三农问题论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 10信管(2)班 刘腊梅
【摘要】: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存在相当突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本文就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破解举措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
1、“三农”问题的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业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而且国内民不聊生,农村凋敝,绝大多数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建国前的战乱和国民党的统治,使原本就很羸弱的农村、农业、农民
处境更为悲惨。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这种差距的存在,使我们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使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受到了限制。如何在不触及农民利益的情况下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如何改善城乡差距?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
2、“三农”问题的地位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
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2003年《人民日报》用第2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文章《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这篇文章是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施政理念正在悄然中形成。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农村工作会议,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特别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以及其他3位新任政治局常委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都出席了会议,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 会议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会议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 中央新领导集体这种“三农”问题的治理理念显然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背景就是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二、现有的一些错误看法
现在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存在忽视“三农”问题的错误想法,有的认为目前我国农业能基本保证全国粮食需要就可以了,主要发展工业;有的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只要一段时间抓抓就能立竿见影,不
需要长抓;有的认为“三农”问题仅仅是涉及面很窄的问题,只要就农论农就可以解决。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实际上“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是否能持续进行下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调整改善,真正下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1、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在直面WTO的新格局状态下,“三农”这一基础的脆弱,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一些专家曾指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保护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现代化,才有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据保守统计,目前全国大约仍有5000万左右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实的难题和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加深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看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在宏观战略上要解决好广大农村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微观上要解决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问题,这才是在我们这个农村人占绝大多数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所在。(全文来自“论文快车”网)必须
把“三农”问题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础性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着力解决和缓和农民增收这一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矛盾与困难,就显得大为重要和迫切了。我们对“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一定要重视它,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它,要有长期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意识。
2、需要减轻农民的负担。2002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继续坚持采取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对减负的治理,对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情况,曾多次发布文件严加制止,但收效不大,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仍普遍存在“三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开展清费治乱减负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委《关于实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其次,要定期开展复查,注意和防止涉农负担反弹,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3、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给农民同等国民待遇。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民主政治权利和国民财富的占用权。城里的一切公共设施都是国家承包了,而农村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农民自己集资办起来的,产权却属于国有。不仅如此,农民用电、打电话比城里贵,农民孩子读书,老师的工资农民付,城里的教师工资国家付,城里有最低保险,医疗保险,国家的财政只是市民财政。农民只有负担,农民如何才能富
起来?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自由迁徙权利。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权利,应给农民同样的贷款权利。不给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农村经济无法提高,农民永远也翻不了身,“三农”问题永远也破解不开。
4、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必须进一步解放农民。历史证明:每给农民松一个绑,国民经济就有一次大发展,农村经济就有一轮高增长。现在,套在农民身上的绳索还有很多,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民离开农村和进入城市的一切收费,取消农村户口。歧视性的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取消对农民休耕的限制政策。将来中国农民要有不生产经营的自由。开通城乡产权交换的渠道,鼓励“资本家”下乡做“地主”,农民进城当工人。农民的事,让农民自己做主。解放农民就是解放最大的生产力,减负仍不是最终的增收目标,只有在农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农村产品产销的机制,实现的增收,是最有实际意义的,也是脱贫的关键。结合各地实际,大力开展综合农业(林、牧、旅游业)和进行结构调整,大力扶持有市场需求的龙头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盲目,而是指导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要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这样农民就能增收了。对于农业的投入要增加,主要用于品种改良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工程方面。小城镇的建设要慎重,有条件的地方要快上,没有条件的地方,也不能一哄而上。农民进城打工也是一种转移,工作政府要多指导,组织好。对待民工的问题,也要贯彻《劳动法》对待。只有解除套在农民身上的土地枷锁,土地才能进入市场经济、实行规模经营,农业才能进入市场经济,农产品才能真正形成合理的价格。
5、破解“三农”难题需要因地制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破解“三农”难题需要新措施:回报农民,尊重农民,依靠农民。
①回报农民———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应该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了。所以,不仅要取消农民负担,今后要逐步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应该进一步减少税费的征收。现在的问题是尽量减少农民负担。第一,是中国农民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许多发达国家还给补贴,我们更应该扶植他们增强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第二,中国农业GDP的比重仅占百分之十五,却要养活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根本无力承担税费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停止向农民收取一切税费,用十年时间恢复和提高农村生产力,培育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促进现代农业体系的形成,以应对WTO的加入。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就会冲击我们的农产品,城市不要本国农产品的时候,不仅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危机,也是国家的危机。为什么我们的农产品价格高?主要的原因是土地承包制限制了农业的规模经营以及由此带来的机械化、科技水平的差异。美国农业已经农场化了,一般规模是5000亩,我国则是家庭经营,户均不过六、七亩,最大的户也不过二、三十亩。为什么我国农业不能规模经营?除了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把农民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自主权完全还给农民和农产品价格过低过,另一个原因就是:过高的农民负担抑制了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其实农村改革说简单也非常简
单,那就是一步步地减少对农民的束缚,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当农民有充分的自由后,很多长期困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尊重农民———重构县乡基层政府。我们常说,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个基层政府的构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要求来构建,绝不可照葫芦画瓢。应当按照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按人民群众意见构建县乡政府和政府部门,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机构改革”。
③依靠农民———让人民群众管理政府。任何一个政府,没有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就会膨胀、腐败,会走向人民的反面。人民群众怎么管理基层政府呢?第一,官员由人民选举产生。第二,财政的钱怎么花,由当地组织和民间社团讨论,人大决策,政府照着执行,执行过程接受党组织民间组织和人民代表的监督。第三,公仆违背了民意,人民有权力罢免。第四,政府所有政务必须公开,随时接受监督、质询。党的基层组织,应依靠人民加强对政府的建设领导和监督,党永远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解决三农和农村经济问题,如果没有大思路、大前提、新战略、新举措,是无所作为的。
6、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跳出来,要有创新的思维。首先要确立强烈的富民意识,在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农民增收幅度比较大的地方,增收的动力源主要靠的是劳力转移、结构调整、土地扭转、多种经营等。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个私经济,已成为推进农业劳力转移的先锋,成为解决农村就业的关键,成为农民最现实、最直接的致富“亮点”。应该在指导思想上,把这
些“渠道”作为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还要确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在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大力推进绿色农业、三资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经营农业”的“火车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特色,为农业结构调整导航。
要确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要破除“责任田是保命田”、“种田万万年”的旧观念,破除把“承包期30年不变”与“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引导农民“以土生财”,把资源转化为资本,大胆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土地作价入股,使农民成为股民,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让土地向具有经营资质的种养能手积聚,向具有资本实力的“三资”农业积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参考文献:
1、沈亚军:略
2、郑庆昌 宋国林 王东炎:略
3、朱厚伦 :略
4、益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