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15分钟《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白鹿洞书院揭示》及其意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各位一起来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及其意义。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史(修订版)》第七章第三节。
1、本节课分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和《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意义.2、本节课贯穿了中国教育史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是在学习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国宋代书院的特点的关键。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及其意义加以识记。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关于宋代书院问题的能力。
2、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中国教育史的热情。
在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了。
重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需求”。
最后,我说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七分钟的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二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和意义两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白鹿洞书院揭示》读后感
朱熹是南宋一位大儒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从他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们了解了这位大儒。现在将读书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他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思想出发,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因此,他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朱熹的教育思想在他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并贯穿到他整个的学术活动之中,身体力行。从登第之后,四十多年都在致力于讲学传道,著书立说。
朱熹的教育主张,跟他的教育目的论是密不可分的。其教育目的论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为基础,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
“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同时,他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明确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利禄而已也。”在《玉山讲义》中又说:“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语言、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充分表现了朱熹办学的目的,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结合当今的九年义务教育来看,许多十五六岁的学生上完初中就失学了,很让人担忧。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是否有值得人们深思的地方呢?
二
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朱熹全部教育思想的精华亦集中于此。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朱熹始终把德育放在领先的地位,把德育与智育融为一体,既教学生以知识,又教他们怎样做人。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还拟订了许多道德教育规范:如“五教之目” “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他把封建道德作为至纯至上之物,要求大家去遵守,如果谁违反了着中封建道德,就应该是异端。
三
至于德育的方法,在朱熹看来,青少年德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先入为主”。他认为青少年思想单纯,最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想影响,一旦接受了“异端邪说”,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就会遇到抵触。他
认为只要使青少年日常一言一行都能遵循一定的礼仪守则和规范去做,日子久了,自然会形成习惯,长大成人后就能遵守伦理纲常而不违。可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所在。
朱熹的上述见解,反映了道德教育中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至今仍有可供借鉴之处。朱熹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认真研究朱熹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不仅是研究宋朝教育的重点,而且也有助于了解元、明、清时期教育的发展。朱熹逝世50多年后,宋理宗为其幼年读书处赐额御题“南溪书院”,悬挂大门上方。清康熙帝也御赐“文山毓哲”匾额。历代对朱熹的赞誉不胜枚举。说明朱熹的包括教育思想在内的理学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后半期,就是到了今天还有其积极的意义。
第三篇:【朱子学规】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及其他
【朱子学规】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及其他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
在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上,除了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之外,还有《胡居仁规训》,《布衣章演为学次第》,《参议葛寅亮课语》,《主洞汤来贺学规》,《蔡宗充洞规说》,《主洞李应升洞规》,以及《督学王练戒勉》等等。《白鹿洞书院揭示》本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对此,朱熹在学规文本之后,特地做了一番解释,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如左,而揭之相间,诸君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朱文公文集·白鹿洞书院揭示》)
这种教育理论,以及由它引申出来的一些实际教学措施,对巩固封建秩序能起很大的作用。它出现之后,很快就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学规,也是元明清各朝书院学规的范本,并影响到各级各类官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办学的准则。明代大教育家王阳明虽宗“心学”,但也不能不承认,“夫为学之方,白鹿之规尽矣”(《阳明全书·紫阳书院集序》)。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从过去的经书中提取的,集儒家经典成语,便于学者记诵。
五教之目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曰:“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为学之序,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间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接物之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作为“学规”,朱熹及其弟子并不是把它作为空洞的教条,教者和学者都努力按照“学规”的要求去做,教者为人师表,严格要求“为师者,能忠信笃敬,毫发无伪,训警恳至,语自肺腑流出,能致力于躬行实践,不专尚空谈,故人之感悟者亦倍深切”。(《增补宋元学案·慈湖学案·冯兴宗》卷74)教育学生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育,弟子程允夫“少却玩味践履功夫”,朱熹即要求他“讲了便将来践履,即有归宿”(《朱子文集》上册卷二)。弟子方耕道是个“迫急之人”,朱熹即要求方耕道“于日用语默动静之间,立规程深务涵养,毋急近效,要以气质为功”(《朱子文集》上册卷二)。郑可学“受学于朱子,以票性卞急,力于惩忿,做工夫,久之,最得精要,面令问答,率前贤所未发,四方来学者,朱熹多使质正焉”(《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郑可学》)。朱熹教好了郑可学的“急性病”,并充当朱熹的辅导教师。
《白鹿洞书院揭示》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教育的共同准则。朱熹的高足弟子刘偏,任国子司业时,上奏朝廷,“请刊行所注学庸语孟以备劝讲及白鹿洞规示大学”(《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刘愉》卷69)。到宋淳佑六年(1246),“理宗诏颁《白鹿洞学规》于各州府县立石”。这样《白鹿洞书院揭示》便成为全国性的学校和书院的“教规”了。一些朱熹的弟子及当时的学者也仿效《白鹿洞规》,制订了一些“学规”。
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振兴岳麓书院,将《白鹿洞书院教条》颁于该书院,以贯彻他的办学方针和教学思想,成为岳麓书院最早的正式的学规,对岳麓书院的教学,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朱熹的高足弟子陈毖,主持福建延平书院时,又把《白鹿洞书院学规》照搬过去,另一弟子叶武调郴州教授时,“一以白鹿洞规为诸生准绳”。(《增补宋元学案·沦州诸儒学案·叶武子》卷69)朱熹的门人程端蒙和其友人董株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制订了一个既能为书院生徒所应用又能为官学学员所接受的《学则》,人称《程董二先生学则》。这个学则和《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样,为明清两代的书院和官学学员所采用。其内容为: 凡学于此者:
一、必严朔望之仪:其日味爽,直日一人主击板。始击,咸起,盟漱总栉衣冠。再击,皆著深衣或凉衫升堂。师长帅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又再拜,师长人于室,诸生以次环立,再拜,退,各就案。
二、谨晨昏之令:常日击板如前,再击,诸生升堂,序立,侯师长出户立定皆揖,次分两序,相揖而退。至夜将寝,击板,会揖如朝礼,会讲,会食,会茶,亦击板如前。朝揖,会讲以深衣或凉衫,余以道服措子。
三、居处必恭: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毋箕踞倾倚,交胫摇足。寝必后长者。既寝勿言,当昼勿寝。
四、步立必正: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长者,毋背所尊,毋践闭,毋跋倚。
五、视听必端:毋浮视,毋倾听。
六、言语必谨: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喧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井鄙理无益之谈。
七、容貌必庄:必端严凝重,勿轻易放肆,勿粗豪狠傲,勿轻有喜怒。
八、衣冠必整:勿为诡异华靡,毋致垢弊简率,虽燕处,不得裸祖露顶;虽盛暑,不得辄去鞋袜。
九、饮食必节: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毋耻恶食。非节假及尊命不得饮,饮不过三爵,勿至醉。
十、出人必省:非尊长呼唤,师长使令及己有急干,不得辄出学门。出必告,反必面,出不易方,人不逾期。
十一、读书必专一:必正心肃容,计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
十二、写字必楷敬:勿草,勿倾敬。
十三、几案必整齐:位置有伦,简恢不乱。书筒衣筐,必谨肩钥。
十四、堂室必洁净:逐日值日再击板如前,以水洒堂室,良久,以帚扫去尘埃,以巾擦拭几案,其余悉令斋仆扫拭之,别有秽污,悉令扫除,不拘早晚。
十五、相呼必以齿: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以兄,年相若者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
十六、接见必有定:凡客请见,师坐定,值日击板,诸生如其服,升堂序揖,立侍师长,命之退则退。若客于诸生中有自欲相见者,则见师长毕,就其位见之,非其类者,勿与亲押。
十七、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弹琴习射投壶,各有仪矩,非时勿弄,博弈鄙事,不宜亲学。
十八、使人庄以恕,而必专所听:择谨愿勤力者,庄以临之,恕以待之,有小过诃之,甚则白于师长,惩之不俊,众察师长遣之,不许直行己意。苟日从事于斯而不敢忽,则人德之方,庶乎其近矣。(张伯行《学规类编》卷一)
朱熹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十一月亲自为《程董学则》加了《后记》予以推荐。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故古之教者,自其能言能食,而所以训导之整齐者,莫不有法,而况家塾堂库术序之间乎。彼学者所由孝弟谨信,德进业修,而暴慢放肆之气,不设于身体者,由此故也。番阳程端蒙与其友董蛛其为此书,必教其乡人子弟而作新之,盖有古小学之遗意矣。余以为库序之师者,能举燕娜其徒,则所谓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将复见于今日矣。于以助后五降德之意,岂不美哉。”
白鹿洞书院现尚存《朱子白鹿洞教条》附录《程董二先生学则》,刻碑于乾隆三年(1738),为南康郡守燕山董文伟、星子县尹山阴冯淳所刻。
朱熹的好友、理学家吕祖谦在丽译书院讲学时,吸取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精神,提出了乾道四年九月《规约》(《吕祖谦遗集》卷18)。凡预此集者以孝弟忠信为本。其不顺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诚于朋友,言行相反,文过遂非者不在此位。既预集而或犯,同志者规之;规之不可,责之;责之不可,告于众而共勉之;终不俊者除其籍。
凡预集者,闻善相告,闻过相警,患难相恤。游居必以齿相呼,不以丈,不以爵不以尔汝。
会讲之容端而肃,群居之容和而壮。(箕踞,踱倚,喧哗,拥挤,谓之不肃,押侮,戏谑,谓之不庄。)旧所从师,岂时往来,道路相遇无废旧礼。毋得品藻长上优劣,瞥毁外人文字; 郡邑政事,乡间人物,称善不称恶; 毋得干渴,投献,请托;
毋得互相品题,高自标量,妄分清浊;
语勿袭,毋谈,毋妄,毋杂;(妄语非特以虚为实,如为期约不信,出言不情,增加张大类是。杂语,凡无益之谈皆是。)毋押诽类;(亲戚故旧或非士类,情礼自不可废,但不当押昵。)
毋亲鄙事(如赌博,斗殴,跳鞠,笼养,扑淳,酣饮酒肆,赴试代笔及自投两副卷,阅非僻文字之类,其余自可类推。)明清时期的白鹿洞学规
由朱熹制订的《白鹿洞规》在明清时期继续推行,在不同时期,不同学人的办学,对白鹿洞规又有所补充。明正统元年(1436)广东东莞人翟溥福奉命到南康(现今星子)任知府,正统三年(1438),重建白鹿洞书院。翟溥福重建白鹿洞书院,这是书院历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但是他尚未延师聚徒。
明成化元年(1465),江西提学金事李龄(字景龄,广东潮阳人)与南康知府何浚倡修白鹿洞书院。他对白鹿洞书院的办学提出了八戒(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8):
一、诸生人洞,悉遵文公教条,及董、程学则,真西山教子斋规,不可有违。‘
二、朔望行香,及每日早晚堂仪,俱依府县儒学礼式。
三、读书必循序,不可跳等。先读《小学》,次读《四书》、《五经》,及御制书,史鉴,各随资质高下。
四、诸生有过,先生喻之于上,朋友劝之于下,务令迁改,果冥;顽不俊,斥之,毋令阻坏学规。
五、凡上司按临,先生迎于枕流桥内,诸生迎于枕流桥下,路傍拱立。礼生引至延宾馆,唱礼。先生先拜,诸生次拜而退。早晚作揖亦然。送至迎处。若贵宾至,先生迎于贯道桥南,诸生迎于枕流桥内,行礼如初。
六、诸生不许拆毁门扇、窗权、板壁,擅自更改及损坏床、桌、椅、凳。亦不许纵令家人侵取本洞栽植,强砍附近人家竹木。
七、各生冬月买木炭,或是新出窑者,恐火气未息,今后买者,宜置四边空虚处所,毋令人近床壁及与柴茅杂处。慎之!慎之!
八、门子看守本洞诸件,供给香灯,洒扫,并夜晚提铃,以谨火烛。不许诸生擅自役使借办。”
李龄的《八戒》规定得非常具体,通俗易懂,有利在院师生和杂役掌握,既有利书院教学,也有利于书院的管理。李龄维修书院后,又聘余干布衣胡居仁主持白鹿洞书院讲学。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曾从师于江西崇仁理学家吴与弼,学成后回余干,绝意仕进,不赴科举,建屋讲学于梅溪山中。胡于成化三年和十六年两次主持白鹿洞书院,重建了各种规章制度,手订《续白鹿洞书院学规》,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六),这是继朱熹手订《白鹿洞书院揭示》之后,影响最大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他在每条之下都列引经书及先贤的言论,来告诫学者。其内容为:
一、正趋向以立其志。
二、主诚敬以存其心。
三、博穷事理,以尽致知之方。
四、审察几微,以为应事之要。
五、克治力行,以尽成己之道。
六、推己及物,以广成物之功。
这后三条,是要学者把学到的封建义理,用来修己治人。明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在镇压农民起义之后,令各县立社学,加强伦理教化,特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精神,订立了《训蒙大意》和《教约》,合称《社学教条》。规定“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梯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王文成公全集·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仪,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以施矣”。并说:“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王文成公全集·教约》),起到熏陶人的作用。
正德年间(1506-1521)江西提学副使高贵亨,到白鹿洞巡视,曾立《洞学十戒》(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八)。其内容为:
一曰立志卑下。谓以圣贤之事不可为,舍其良心,甘自暴弃,只以工文词、博记诵为能者。
二曰存心欺妄。谓不知为己之学,好为大言,互相标榜,粉饰容貌,专务虚名者。
三曰侮慢圣贤。谓如小衣入文庙及各祠,闲坐嬉笑,及将圣贤正论格言作戏语,不盟栉观书之类。
四曰陵忽师友。谓如相见不敬,退则低毁,责善不从,规过则怒之类。
五曰群聚嬉戏。凡初至,接见之后,虽同会,亦必有节,非同会者,尤不可数见。若群聚遨游,设酒剧会,戏言戏动,不惟妨废学业,抑且荡害性情。
六曰独居安肆。谓如日高不起,白昼打眠,脱巾裸体,坐立偏玻之类。
七曰作无益之事。谓如博弈之类。至于诗文,虽学者事,然非今日所急,亦宜戒之。
八曰观无益之书。谓如老庄、仙佛之书及《战国策》、诸家小说,各文集,但无关于圣人之道者皆是。
九曰好争。凡朋友同处,当知久敬之道,通财之义。若以小忿小利辄伤和气,与途人无异矣。
十曰无恒。夫恒者,人圣之道。小艺无恒,且不能成,况学乎!在洞生儒,非有急务,不宜数数回家。及言动课程,俱当有常,毋得朝更夕变,一作一辍。
明万历十七年(1589),江西提学金事朱廷益又与南康知府田溶聘请南昌名士、布衣章演主持白鹿洞书院。章演,又名斗津,字本清,南昌人。一生以创办和振兴书院为己任。他在白鹿洞书院制订《为学次第》八条(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卷六)。其内容为:
一、学以立志为根源。他认为:“此志一立,此心恒存,一日千里,谁其御之?一念万年,谁其夺之?贯金石,通鬼神,树不朽事业,而无吞所生矣,不亦伟然大丈夫哉”。以说明“立志”的重要。
二、学以会友,辅仁为主意。他认为“志仁在己,辅仁在友。反而思之,平日志气,果专在求仁,不以纷华美丽荡心,不以科名得失易念,不以人言毁誉动情否乎?”说明“仁”对人的重要。
三、学以致知格物为人路。他认为:“玩圣经一篇,岂有二知,岂有二物哉?盖天下、国家、身心、意知、一物也。虽云为物不成,其实物有本末。虽云万物咸备,其实天则秩然。凡知止,知本,知所先后,皆此物也。’,说明“致知格物”的关系。
四、学以戒慎恐惧为持循。他认为,“能戒慎,则精神敛于隐微独觉之内,惟精惟一俨然上帝之汝临,无忌惮,则精神逐于耳目见闻抹,愈浮愈荡,且不自觉其灵明之日丧也。即读书作文时验之,念驰则气昏,气昏则灵机窒塞,故记诵易忘,而词亦不达矣。可不慎哉。”说明“戒慎恐惧”的心理关系。
五、学以孝弟谨信为实地。他认为,“盖孩提莫不知爱,莫不能爱:率此知能之良以孝其亲,不过取诸吾性之仁而自足也。稍长莫不知敬,莫不能敬,率此知能之良以弟其长,不过取诸吾性之义,而目足也。’,说明“孝弟谨信”之重要。
六、学以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检察。他认为,“善无穷尽,人多过差,忿心难除,欲念易动。”所以他要求人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七、学以尽性至命为极则。他认为:“孔子自志学至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尽性至命,信万世之楷范也”。他要求都向孔子学习“学以尽性至命”。
八、学以稽古穷经为微信。他认为“仲尼至圣,犹韦编三绝,好古敏求,四教四科,未尝废文学也。”提倡,’稽古穷经”。天启二年(1622),南康知府袁惫贞请推官李应升主洞事,并提出了《洞规》,现尚存四条(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六)。
一、穿窬之心,士所宜亟去也。诗家论“三偷”之中,偷语最为钝贼,其次为偷意,其次偷势。夫文亦然。一题有一题之文,一人有一人之文,先辈名家已是糠秕刍狗,矧坊刻恶滥,连篇直书,拾残唾以涂眉,认尘羹为旨脔,彼此争剽而互夺,生机埋杀于纸刀,四端俱绝在穿窬下矣。有犯此者,墨其面,而移之郊。
二、狭邪之游,此中绝少,饮博之习,似亦无多。惟是分金块肉,微利所归,动辄鼓唇,居间往来说合。肺肠一秽,荆棘丛生。诸士既有志洞中,其以清心听水观山,沉思默想,泉声松韵,点点文心,白石寒云,头头是道。毋以米盐鸡盘扰清夜之魂,毋以簧舌笔刀张白日之械。其有一语关白,假公说私者,斥出会外,仍纪三等簿,以创其败群。
三、文无高下,几行即佳;妙旨难言,多作自遇。今一月止初二、十六两会,抒写几何。窃恐常业多荒,文心易断,因立小会,以二、六为期,即以大会一二名轮为会长、副,执笔评次,转送本县复阅。若会长、副拘情阿澳者,罚。诸生气骄心昧,以涂抹后言者,斥。
四、洞中一椽一木,俱关先贤遗泽。昔郭有道夜宿逆旅,明旦必洒扫而去。古人用心为此,诸生习业斯洞,务扫泉亭之落叶,远书舍之鑫烟,倘有秽污,山灵厌汝。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江西巡抚安世鼎,提学道高演,分巡道查培继等委南康知府周灿重修白鹿洞书院。二十四年(1685)礼聘南丰汤来贺主洞事(汤来贺,字佐平,号惕庵,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汤来贺到书院时,年已80岁,他为了教好生徒,提出了《学规》,共七条(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卷六):
一曰专心立品。他认为:“君子,小人之分,邪与正、义与利而已。夫人不人于正,即人于邪,不喻义,即喻于利,人禽之殊,在几希也。”说明人的品德的重要。
二曰潜心读书。他认为:“载籍极繁,自以(四书》(六经》为准。然必旁通遍览,而后足以助学识,广见闻。”要求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读一些其他有益的书刊。三曰澄心烛理。他认为:“夫烛理既真,则凡事有所有操持,异端不得而惑之,荣辱不得而挠之,吉凶祸福不得而撼之。非力行之君子,其孰能与于斯哉!”说明明确了“理”,什么都不可能动摇。
四曰虚心求益。他认为:“学海无涯,不集众思,无以广益也。”要求集思广益,多多征求别人的意见。五实心任事。他认为:“思胞与之同量,则天下苍生之事,皆吾儒之责任也。有此实心,斯为有用之实学。他日出而为国必有功效之可传矣。”他要求任何时候都要想到国家大事,这样真正为国家做事的时候,才能真正担负起责任。六平心论人。他认为:“律己不可不严,论人不可不宽。使必求全责备,举世之大,宁有几人乎!”他要求对自己严格,而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
七曰公合共学。他认为:“学者当求万物一体之心,视人之能犹己之能,方是大公无我。”“乐人之善,即我善矣。朋友讲习之道,固当如此,是今日之与人为善,即他年在位时之推贤让能,休休有容者矣。”他要求人们做到“大公无我,与人为善”,这样的胸怀当然能搞好人际关系。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85)江西提学道王综(字考斋,福建莆城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整顿洞学,对白鹿洞书院提出“戒”“勉”各八条(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卷八)。戒八条为:
一、戒懒惰。学者惟日孜孜,犹恐不逮,若悠游玩忽,无振兴奋发之意,必难成事。
二、戒戏押。朋友以资切磋,德业过失,相规相劝,若嬉笑押戏,便无拘检敬畏之意,人必不端。
三、戒欺诈。洞中相交,非师则友,彼此诚信,方为有益。若起一毫欺诈之私,必至败群。
四、戒矜傲。读书变化气质,谦恭虚己,学乃日进,若稍有一得,便自满足,矜己傲物,即使成名,亦非大器。
五、戒苟安。学问无穷,已精而益求其精。有等粗窥皮貌,便苟且自安,以为即可问世。自此自量,必并些须而亡之。
六、戒驰鹜。君子学问,有本有末。先从切实处下手,斯高远以渐而臻,方能得力。若一意驰鹜,将并其近者而失之。
七、戒忌嫉。质有敏锐,学有深浅。君子尽其在我,自是无可限量。若见人胜己,遂起嫉妒,见之言色,加之毁汕。此小人之肺腑,如何而可。
八、戒纤刻。士既立身名教,财利悉以义裁之,即躬处贫困,衣食宁从俭朴。必不可以小利小物动心较量。此谓斗瞥之器,品斯下矣。八勉:
一、立志。士人终身品诣全在乎志。此志一立,鬼神亦不能夺。道德上也,功名次之。志富贵者,风斯下矣。
二、敦本。士子立身,孝弟为本。孝弟亏缺,即功名富贵不足齿矣。推之五伦,无一可忽。
三、主敬。圣贤进德修业,不离一“敬”。非敬则肆矣。敬、肆之间,天人、吉凶所由分,故处心积虑,无敢慢易,动止语默,莫非礼法。其人其学,庶几近之。
四、致诚。《中庸》日:“不诚无物。”《孟子》曰:“未有诚而不动者也。”况读书穷理,功在实际,可容一毫伪妄否?故忠信居中,则万事可成,万境无碍。
五、明经。读书以穷经为先。即作文,亦必以本经为雅,不止专经,为举业之正也。诸经大意,须要通晓。
六、学古。为人不法古人,必卑俗;为文不法古文,必卑靡。如聪明有余,《左》,《国》,《史》,《汉》诸书,以次观览。倘有余力,即唐、宋大家亦不可少。
七、专课。读书思取科第,则举业为目前之急。如遇课期,须如孤军逢敌,拼力一战,不可草草放过。
八、持重。学问得力,易于矜炫。若深沉持重,温养变化,境界正自无穷,一涉浅露,便无余蕴,勉之哉。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聘乐安人原敬(本姓元字元功号辰斋)主白鹿洞事,手订《白鹿洞续规》六条:
一、居敬以立基。他认为:“盖敬为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也。静时不敬,则昏迷纷扰,无以立天下之大本;动时不敬,则怠慢放肆,无以行天下之达道。故为学以居敬为基,犹作室以辟地为基也。”说明居敬立基的重要。
二、随事以穷理。他认为:“理无形而著于事,事至绩而统于理。大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细而食息、起居,显而礼、乐、兵、刑,微而鬼、神、性、命,莫不各有其理。学者既以居敬,则心静眼明,凡事之来,随其大小,微显必究其所当然,更穷其所以然,详审精察,务致其极。”说明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究”,“穷”其所以然。
三、眠勉以力行。他认为:“为学不力行,则知徒为知,无以有诸己。’,说明学了就要去做,不然学了又有什么用处呢?
四、严密以克己。他提到:“朱子曰: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故曰果而确无难焉。”说明应对自己要求严格。
五、循理以处事。他认为:“顾凡事之来,必有一定之理。惟虚心以观理,是则行之,.非则止之,勿执己见,勿拘群情,勿以利害而易所守,勿以苟且而溺于俗,务使无过不及,归于大中至正而后已。’他要求人们坚持真理。
六、推己以待人。他认为:“弗责人以所难,弗苛人以求备,则施无不当,而行无不得矣。若自私自利,刻核不情,虽骨肉至亲,邀若秦越,即其己身所行反复矛盾,更不胜其违悖矣。皆不公不恕之过也。’,他要求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不要求别人什么都是全人而原谅自己。
以上学规,均载于清人毛德琦所纂《白鹿洞书院志》卷六之中。
白鹿洞书院揭示
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弘谋按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余事矣。弘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岳麓书院学规
时常审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早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现场说课辅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现场说课辅导
资料提供: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陈爱萍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支持儿童更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规划和组织,创设一个更有效的活动系统可以说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对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儿童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关注和研究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载体,它是以儿童为主体,在教师创设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师幼交往的过程,教师儿童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主体和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和儿童主体的活动。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体现出“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整合性
所谓整合,是指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这种整合和统一,反映在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内容、资源以及活动的方法、形式、手段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第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多个领域、多种层级整合而成的目标结构系统。教育活动目标是对活动所要达成的最终结果的预期,作为整个活动的核心,它制约着活动的内容、决定着活动的进程、影响着活动的方法。
第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也体现出整合性的特点:(1)同一活动领域内的整合,即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内容中体现前后内容上的纵向整合或不同内容间的横向整合。(2)不同活动领域间的整合,即指突破领域相对划分的界限,实现跨领域的内容整合。第三,整合性也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方面。此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手段也是丰富多彩而有机整合的,这种整合既表现在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也同样体现在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二)生活性
生活性首先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方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中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
生活性特点还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途径与环境、场所方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是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生活之中的,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贯彻和实施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用接近儿童生活、结合生活情境的方式可以使儿童在回归真实生活的背景中,体验和积累经验,更主动、积极地进入探索和学习;同时,在教育活动场所和环境方面,突破有限的“活动室”空间,走进无限的“大社会”空间,也是生活性特点的充分体现。这种“大社会”空间,既可以是走进大自然的活课堂——树林、草地、山坡、花园等自然科学类的教育活动个场所;也可以是进入博物馆、展览会、建筑群、新型社会公共设施等人文德育类的教育活动场所。
(三)趣味性
新奇、有趣,是儿童探究和加入活动的最直接而朴素的缘由,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活动对象是儿童,因此,教育活动的生动有趣和丰富多彩自然就成为其一个显著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趣味性首先体现在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趣味性还体现在活动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多样上。
(四)动态性
20世纪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针对目标模式提出了一种“生成性”目标取向的课程,即“不应以事先规定好了的结果为中心,而是以过程为中心”,因此,课程和教育活动应是广泛的、动态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动态性首先反映在活动过程上的动态。
当然,动态性也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上的动态。教育活动环境的动态是指根据儿童兴趣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根据教育活动的流程,不断地调整环境、重新构成环境。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出发:分为两类:一学科领域结构的教育活动(如语言活动、科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等),二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
(二)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征出发分为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
(三)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分为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
(四)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出发可以分为由儿童自主生成的教育活动和由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两类。
(五)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出发分为
1、集体活动
2、区角(小组)活 动
3、个别活动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涵义与原则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设计”一词的原意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规划、方法、图样等。它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也就是说,设计的过程是独立于实施的过程,它着重在对计划对象进行安排和规划,找出相关因素和可能影响的条件,并对其进行控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被看成对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它是对一系列外部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儿童内部的学习。它是为促进儿童学习而对学习过程和资源所作的系统安排,是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互动系统的全过程。
教育活动设计的个性:是以关于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而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与其他的科学理论一样是对现实世界假设性的说明。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或教师)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设计,对即将形成的“作品”作出构想和规划,而这种构想和规划的基本支撑依据就是涉及儿童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有关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一)技术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一种诱发、产生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以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技术过程。
(二)创造性:是设计者(教师)的一种兼容创造性、学科性、决策性的研究活动,它是教师背景范畴、经验范畴、组织化的经验范畴的综合活动的结果,所以具有创造性。
(三)广泛性:教育活动从最初的计划步骤、活动内容的安排到整个过程的创造性活动都是为了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而展开的,可见,幼儿园教育活设计包含了广泛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儿童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事先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多地从学习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者(或教师)的工作,帮助不同儿童个体有效地学习。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设计还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的发展。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最基本意义就在于确保儿童能最大限度获得教育的益处,享受活动的乐趣,确保每个儿童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既着眼于儿童的当前发展,也关注于儿童的长远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行为策略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除了对活动内容以及承载各种不同形式内容要求的材料做出选择外,还应考虑的是在活动中选择什么样的行为策略才是适当的、合理的、有效的。有的教师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及自己想要教给儿童的知识或技能内容上,就往往会倾向于采用演示式的、教授式的、强化式的教育方 法介入儿童的学习活动;而另一些教师则可能会把教育的中心放在儿童身上,而不是教材上。他们优先考虑和关注的是了解儿童的需要,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着眼于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着眼于师生之间的“对话”,着眼于去激发儿童自主的学习,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成长。事实上,在不同行为策略产生的背后都暗含设计者和教师的一种教育观观念。在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进与变革中,注重儿童自发性、自主性学习的新教育观逐渐得到张扬,对于儿童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策略的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们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引发教师对介入儿童学习的教育行为和策略的思考,更好地促进教师根据具体的、不同的教育活动内容和材料,根据儿童的成熟水平和经验,根据学习的环境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和素质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和选择“适合”的行为策略,以支持、鼓励儿童的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果。
它是在充分考虑学习发生的各种可能性的条件下面展开的一种系统活动,包含分析者学习者的需要、特性;确定教育活动的目的、顺序;选择活动的主体、内容以及希望达到的一般目的;设计安排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准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指标;确定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前的准备。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必须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原有基础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1)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必须坚持遵循和体现以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形式的安排方面注重激发儿童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为儿童创设具有兴趣性、探索性、可供儿童自由交流和操作的环境与材料引发儿童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并在儿童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能力。(2)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主体性原则也是指教师应当在重视儿童主体性的同时,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即在活动设计中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好教师的角色以及对儿童学习和活动的“指导”。
(三)渗透性原则
所谓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将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地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
(1)教育活动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呈现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综合式、主题式活动,它是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而构建起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涉及到科学、艺术、语言、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将这些不同领域的内容以一定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加以整合,使其在一个或若干个教育 活动中相互渗透、补充,它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也有利于儿童对活动的介入和参与。
(2)教育活动形式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一方面是指将集体进行的、正式的教育活动形式与个别选择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形式相互渗透和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个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将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相互的渗透和组合,让儿童在操作、实验、游戏、体验、表现、创造等不同的学习形式下加深对活动内容的把握,更好地获得活动经验和学习经验。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在活动设计中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的开放、灵活和适时调整。(2)内容的开放、丰富和多元。(3)形式的开放、多向和灵活。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所需要的教育理论
学习理论部分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的较长一段时间里,目标模式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曾是一种主要的活动模式,而该模式就是依据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来编制目标的。它是一种以教育活动目标为核心和基本准则,并使整个教育活动过程都围绕着目标标准进行选择、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育活动模式。表现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倡导将儿童学习活动的目标以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为分类标准建立系统化目标体系,尤其是在目标的表述上,要求以行为化的、可观察的语言来陈述目标,用能反映出儿童操作方式的具体、恰当动词,以外显可察的表现清楚地表明在活动过程中儿童将要做什么以及应做到何种程度,而不是以“理解”、“掌握”、“了解”等一类心理内隐活动的模糊语言来描述目标。这种教育活动的行为目标表达强调的是目标的可理解性、可把握性和可操作性,它给教育者(教师)实施目标,并从目标出发选择教育活动内容以及据此评价教育活动带来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也不能否认可能有其他方面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以认知派学习理论作为教学和活动教育设计的理论基础,加涅和布里格斯认为必须强调四个前提条件:(1)必须为个体而设计;(2)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阶段;(3)设计应实质性地影响个体发展;(4)设计必须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可见,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显然是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核心。
认知派学习理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认知派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方案便不断涌现。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其中,最有影响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皮亚杰理论和维果斯基理论。
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从环境中吸收的,也不是预先在儿童头脑中形成,并随着儿童的成熟随时出现的,而是由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他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的。
皮亚杰认为,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图式就是任何心理发展阶段的结构,它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础或者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正是图式的形成和变化使认知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平衡和平衡化,它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生理机能的协同作用,也可以用来解释认知的发展过程。皮亚杰认为,有机体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其内部结构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同化和顺应是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它们是“结伴而行”的,所谓平衡就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状态,平衡化就是一个以同化和顺应为机制的自我调节的过程,而平衡的连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把其概括为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一个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一运动阶段(0—2岁)、前段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
15、16岁),它们具有三个特点:第一,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每个个体都按同样的顺序经历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阶段虽与年龄有关系,但不完全是年龄本身所决定的;第二,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它决定着个体的行为;第三,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发展。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被应用于教育实践时,他为教师提出了三条劝告:“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教师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从这三条相互关联的建议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皮亚杰理论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2、维果斯基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维果斯基是历史文化理论的倡导者,他认为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是发展是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由社会机能向个体机能的转化。发展是人的富有意义的概括化,是社会共享活动向内化过程的转化。与皮亚杰强调内部的和主观经验的取向相比,维果斯基更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取向,并把儿童与教养者、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视为儿童发展的社会源泉。(1)社会交往对于儿童知识建构的价值
当儿童与他人共同活动和交往时,他们不仅与材料相互作用,而且在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冲突、比较、协调,调整和提升个人的认知结构。心理工具不是个体在孤立的状态下创造的,它们是社会文化生成的产品,是由个体通过积极参与团体的实践活动而获得的。
(2)“最近发展区”和“鹰架教学”
这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独立行为,即儿童能够通过独自完成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而所谓“鹰架学习”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教师能够发现和捕捉儿童准备向学习跨出一步的微妙时刻并适时给予鹰架的能力十分重要的。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指挥者、管理者,而是与儿童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中,在与儿童分 享、交流、互动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对话者。
教学理论部分
(一)时间中心模式
时间中心模式是一种侧重教学时间对教学效果影响的教学理论概念模式,它以变量的界定为特点。
(二)任务中心模式
加涅的模式源于他提出的信息加工理论,他以学习结果(学习领域)的五大分类——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态度为基础提出知识结构的概念。在对五种学习结果的学习条件作出细致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信息传播与加工特征,他进一步提出了支持学习过程的九大外部教学事件:(1)引起注意;(2)告诉学习者目标;(3)刺激对必备学习的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学习行为;(7)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8)评估学习行为;(9)强化保持与迁移。加涅的教学模式为创设一定的外部条件来实现学习的内部条件以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一种可直接应用到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概念模式。
(三)学习者中心模式
学习者中心模式是一种更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把有效的教学建立在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析之上的一种教学理论概念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儿童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考虑课程的内容、组织与教学传递,它更强调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求每个学生接受所有学科规定的内容,而在于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1962年,马杰(Mager,R.F)在其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一书中提出,一个教育活动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条件”说明这些行为在这些条件下产生。“标准”则指出了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如小班绘画活动“我的小脸”,教师所设计的一个活动目标:通过照镜子观察学习画自己的脸,能画出脸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在这一目标中,“能画出自己的脸”为“行为”;“通过照镜子观察”为“条件”;“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为“标准”。这一活动目标的表达比较明确,能具体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便于据此检测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形式 若从教育活动的主体看,主要有两种方式:表达教师的行为和表述幼儿的行为。前者从教师的行为出发,说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做什么,如:“为幼儿提供······”“重点示范······动作”。后者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幼儿的行为变化,由于对于儿童的学习有不同取向的目标,所以,具体表述儿童的学习变化又包括以下三种形式: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下面具体分析说明。
行为目标列出的是一系列可以观察或测量的幼儿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如某一音乐活动的行为目标之一是:“在老师的伴奏下,能够听懂前奏,齐唱歌曲”,在此“听懂”、“齐唱”都是可以观察的幼儿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并清楚地表明行为的条件和具体的行为内容,非常具体、明确。
展开性目标是用行为变化的过程来表达目标,包含了一些表示行为过程的动词,如“添画、制作一本连环画故事书《小蝌蚪找妈妈》”、“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有表情地表达”等,展开性目标关注的是儿童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特定的行为结果。
表现性目标指幼儿在参与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它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与他人不同的创造性,而不关注事先规定的幼儿行为变化结果。如语言领域活动目标“清除连贯地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就是一种表现性目标的表述形式。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各种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不同的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形式有其各自关注的视角,三者是可以相互结合的,其中,行为目标是基础,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可以看作是行为目标的补充形式。教师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表述的形式,但同时还要符合下述要求。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从幼儿园目标体系来看,从低到高,各层次目标是越来越抽象、概括、笼统,作为最具体、最底层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其特点就是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具体指导、调控教师的教学过程。
比如:一位中班教师在健康领域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刷牙”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喝水”活动的目标之一是:指导口渴了要接水喝,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教师在这两个教育活动中所表述的目标就比较具体、明确,比笼统地确定“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教学更有指导意义。
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
一个完整的目标表述包括行为、条件、标准等,其中的核心要素是行为的表述。有些老师在编写目标的时候,用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手段去代替行为的结果。
3、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
我们既可以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确定目标,表述教师期望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的学习结果,也可以从幼儿的学为出发点,指出幼儿在学习以后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表现。但无论是那个角度,都需要注意有统一的表达角度。
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 如:中班科学活动“水”,其中一个目标是:了解水的特性,懂得保护水资源。那么,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可综合各种活动,如“好玩的水”、“水的用途大”?“水从哪里来”等,使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教育过程和手段更加生动全面地了解水的特性,懂得保护水资源。
大班科学活动“食品包装”,活动目标可以包括:(1)了解食品包装的种类、优点;(2)动手操作,掌握包装食品的简单技能;(3)进行初步的欣赏,设计食品包装。这一活动的目标包含了认知获得、技能发展和艺术欣赏等不同方面,虽是科学活动,但也指向了艺术、健康等领域,促进儿童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
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4、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第六节:幼儿教师现场说课的艺术
一、幼儿教师现场说课活动的概述
说课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以说为主的现场表达活动。著名的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教学就是‘即席创作’”。[1]同样,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现场说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即席的艺术,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间如10分钟完成一节活动的“说课”。说课要求幼儿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包括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考。通过说课可从一个侧面判断教师的教育视野和经验积淀,考量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直观了解该教师对孩子年龄特点的把握程度、对教育理论的关注情况、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灵性、对自己教学个性的认同感觉。
从时间上可分为活动前的说课与活动后说课,前一种突出教学过程的实施与重难点的化解与突破,后一种更强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某种组织策略调整的原因,或是课堂生成情况的说明,教学延伸及计划。
说课不是独白式的“背课”,需要清晰地表达,与现场听众进行必要的沟通(眼神、表情);说课不是机械地念文稿,需要声情并茂地动人演绎。幼儿园说课没有固定的格式,是教师个人的自组织行为,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体现教师创新的灵动和激情。
二、幼儿教师现场说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说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该有清晰的表达思路,让听评者明白执教人的选材动机、设计思考与指导理念。但有些人因 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个性,或者缺乏整体设计活动的基本能力,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对一节课的整体构思,胸无成竹,致使说课时思路不清,逻辑混乱,重点不明。
2.理论匮乏,空洞无物。说课不仅需要说清“教什么”“如何教”,更需要解释“教的道理”,让听评者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主要说清“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依据,教材编写意图依据,教学论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理论阐述的水平高低是衡量教师说课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发现,某些老师平时对“理论”或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或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需要使用时就出现张冠李戴、不知所云的情况 了。
3.言词平淡,表达苍白。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孩子,最需要具有“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能力。说课是现场表达的艺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充满激情,充满自信;使用普通话;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但有的教师往往不去认真遣词造句,喜欢说套话、大话,比较多的是流水账式的苍白叙述,缺乏感人的情感力量,自然谈不上说课艺术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现场说课艺术的策略 1.广闻博览,勤学善思,注重积累。
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做学问的几个层次,首先要有博大和宽容胸怀,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幼儿教师要有做学者的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才可薄发,一方面博览群书,扩大视界,提高人文修养,使思想之根能扎入于深厚而悠远的文化土壤之中,特别是认真研读专业理论书籍得其精髓,提高理论表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网上互动、伙伴讨论、名言摘抄等形式进修学习,拓展信息渠道,提升吸纳、整合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反思与总结,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说课才能有理有据(或能达到自圆其说),言之有物,才能闪现创新灵感,展现理性光芒。
2.理清思路,科学设计,呈现亮点。
在一般情况下,说课要首先要说清“教什么”,即对教材进行分析。说教材的内容、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所选活动的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教材的特点决定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节有实施必要的教材,一定是有可取的价值,所以要充分研究教材,挖掘闪光点,说清楚为什么选这个“材”,同时对教育对象的共性和个性特点也应该进行客观分析,以便明确实施此活动的必要性。
第二要说活动目标的设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近期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落实了每一个具体活动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教育总目标。一个活动目标的确定,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但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科学设定,切口要小,表述精确,不必面面俱到,但应努力体现多元特点。目标的表述要把本节活动要达到的首要目标放在第一位,以此类推。第三说课的重点部分为说活动过程。要求说清根据教材特点和幼儿发展特点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说清课堂教学的思路步骤、结构环节、教具使用、操作练习等,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等项目。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如一般科学活动的流程包括
1、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想象预测(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进一步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愿望)。
3、探索尝试(进行大胆尝试,动手验证)
4、交流分享(交流实验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分享经验与成果)
一般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
1、完整欣赏,形成整体印象。
2、借助媒体、图片、表演活动等形式分段欣赏,领会理解每个音乐片段的表达内容。
3、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舞蹈、游戏、图画、语言)自由表现音乐。
第四说活动准备。每个教学活动的实施都需要支撑性的条件,包含看得见的硬资源和看不见的软资源。硬资源指物质的:教具教材(含图画书、数学操作材料、美术耗材、体育用具、乐器等),电脑(硬件、软件如动画、音乐)、环境创设与布置等;软资源包括为实现本次活动进行的必要的实践活动与知识铺陈,如社区调查、课前小实验、动植物观察、新授游戏、分组角色扮演等。活动准备包含教师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素材的前期收集筛选与整合、家庭访问与资源利用等,也包含儿童为活动进行的相关技能与知识准备。
如南通师范二附小幼儿园褚娟执教的中班艺术活动《小墨点的舞蹈》是结合“美术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运用”课题开放的研究课,先期准备有:大班孩子欣赏小墨点在水中舞蹈的录像、大班孩子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把大班孩子的艺术作品制作成PPT文件、选择适于中班孩子欣赏的抒情音乐等等。本节活动巧妙地将大班孩子们的作品介绍给中班的弟弟妹妹们,通过读画、给画作起名字等一系列与作品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对“纸上小墨点的舞蹈”有了初步的感知,体会了水墨游戏的快乐。
第五说活动延伸及其依据。活动延伸是指本次活动结束后,为了巩固活动效果而将活动内容继续向其他活动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渗透。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以什么方式的活动来延伸本次活动及其依据。
第六要说活动效果分析。本环节适用于活动结束后的说课。良好的活动效果是每一个活动组织者所追求的,但因为影响教学的思想因素很多,并非每个活动都能如愿。说课者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并说明自己所组织活动的效果,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过分夸大效果。
说课的目的是多样的,可用于考试、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不同目的的说课在表达方式上应各有侧重。考试类型的说课需要完整的表达,从幼儿年龄特点、班级个性、教材分析、活动准备、目标设计、过程实施到结果预想等全面阐释,让评委对说课人形成全面印象;研究类型的说课围绕中心议题,突出说明本次活动作出的尝试与创新;检查类型的说课重点说明本阶段班级现状与幼儿学习进程,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的思路与解决策略,教师个人所作的努力以及已经取得的效果,本次活动努力追求的创意。
说课程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长可短,不需要面面俱到,因时因地因材等不同情景创造性进行艺术表达。只要本着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说课就会凸显现先进教育理念,呈现教学个性与亮点。3.总结实践,活用理论,水乳交融。
说课是科学阐发执教者思想的活动,需要用教育理论是来佐证执教者理念。理论运用的巧妙与恰当是评价说课质量的重要标准,理论与实际的水乳交融是说课的最高境界。老师们首先需要了解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的主要观点,国外的如蒙台梭利的思想、皮亚杰的观点,国内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等等。另外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理念也必须掌握,如瑞吉欧的理论与实践;如幼儿乐于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儿童在操作和摆弄中、在交往中、在感受与体验中学习。幼儿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适宜的、整合的、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了解相关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如激励式、追随式、挑战式等,在此不一一而述。
理论引用固然重要,难得的是教师在对先进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后形成的独特见解与思想,这是说课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教师倘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一件作品,一件凝结和折射出自己的才华、自己的魅力、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寄托,投映着自己生命光辉的作品——艺术品,那么,他(她)就会主宰自己的工作,俯瞰自己的工作。说课就是一个雕刻艺术品的过程,乐趣蕴在其中。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9.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黄瑾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