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赶赴浙师大招聘会之感想体会
赶赴浙师大招聘会之感想体会
(针对浙江的师范生)
你是省优吗? 不是。
你是优秀毕业生吗?
我现在还没毕业,要明年五六月才毕业。你是一本院校吗? 不是。
南京晓庄是什么样的学校?
它是由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师范院校。
昨天,我陪同学姐去参加浙师大的师范生专场招聘会,以上的问题是问的最多的,当时学姐的心里大受打击,做了十几份简历,大半天只投出去两份。不过,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情况,刚才投的都是宁波的江东教育局和一些重点中学,要求自然高,看了一下杭州的,连幼儿园都要省优的,可见这区域的招聘单位都是大城市中上的学校。所以我们又赶到其他区——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这边真的是人山人海,由于这边的要求较低,只需本科毕业,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和2013年毕业生都有资格报名。
这次招聘会中像杭州、宁波、温州等地,我感觉就是来做宣传和挑选优秀人才,提供他们咨询,但他们还是要通过统考,再面试。
从这次的提早体验找工作的第一步中,我体会到了一下几点:
(1)通知上虽然写着本次招聘会为期一天,但是很多较好的单位在收够简历后到中午就回走,所以如果招聘会是早上八点开始,你最好能提早到,因为在校园招聘会的地点不止一个,而且像浙师大的地方又大,你想投或是想了解的单位并不在一起,在找地方和排队上会损耗你不少时间。
(2)注意有些单位是早上报名,下午就开始笔试和面试,当天就签约。就如青田教育局,在下午三点半就会公布录取人员,其中找了八个初中科学,还有两名是建议录取(本不是报初中科学的建议到初中科学),而且这十个人中专业为非科学专业的居多。
(3)这些教育局直接来招聘的,一般都是编制内的,但这种当场签约又招的人数较多的,一般所处的地区比较偏远,但令我惊讶的是像浙师大这样一本院校的学生,只要有编制,即使签约期为五年,而且地方在乡下,也照签不误。一方面体现了“编制”巨大的诱惑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有时不要太好高骛远,从基层做起,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当你看到某一单位门前的队伍人多且流动缓慢,很有可能他需要了解你的比较多。如会问你在学校里做过什么、有什么教学经验、有怎样的教育背景等等,最后还会让你写几个字,还写单位还让你直接现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所以二笔字还是需要多加练习的。
(5)参加这种名校的招聘会,你要做好受打击的准备,毕竟我们的“先天”环境就不同,但绝对不要就退缩气馁,多去几个单位,了解一下现在学校对该专业的要求,更看重学生哪方面的条件,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要把自己摆的太高也不要把自己看扁,明确优势,避开劣势,通过这些重新修改简历,突出重点。
(6)去参加这种大型招聘会,简历不要做厚厚的一叠,一到二张就可以了,像那些奖状的复印件完全不要加到里面,因为那些招聘者完全没时间看。
第二篇:参加招聘会感想-参加招聘会感想 参加招聘会的体会感想
参加招聘会感想-参加招聘会感想 参加招聘会的体会感想
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参加招聘会的体会感想,希望能帮到你。
参加招聘会的体会感想篇1
未雨绸缪是种睿智。作为一个大学生,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因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分别参加了校外的实习招聘会。我们参加这次招聘会的初衷,并不仅仅为了去感受招聘现场里每一份空气都充斥着紧张的氛围,也不只是观察现在工作岗位的需求程度。更多的是,给我们自己一个方向与定位,为以后找
到理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大三这样一群竞争者,尽管我们并没有抱着太大应聘成功的希望,但是招聘会的气氛仍然深深触动着我们,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程明钦:我们还需要更加认真的去多学点知识。在每张招聘桌的上方都有一份招聘岗位及要求,通过这次参与我们知道我们所学的专业的状况,但是当我们看到要求时,感觉离自己好远。我们自己的专业而言,许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是师范及相关专业,这说明了这个专业门槛不高,所以要想透出自己的优势就是要努力学好专业课程,同时加强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参加招聘会感想另外,虽然我们有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还需要在市场中找到与我们所学专业有关知识点,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习好多。
任争艳:虽然我们现在有学专业知识,可是他们都是理论上的,缺乏实践能力 让大学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高
手。而教师这一工作对实践的要求很高,而实践是只能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将自己投入实践中,这样才能在出校门之前有一个丰厚的底子。说到底,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原因,没有机会要学会创造机会,我们所缺乏的不仅是真正的时间,缺乏的更是一种主动能动性、自觉性。
杨 鑫:在没有足够资本之前要尽量的放低身价。在现场,我们不难看到“厚此薄彼”的现象。在许多用人单位前很多时候是有人在排队的,但是相比其他就明显多几分冷清。穿梭在应聘人群中,我们体会到最主要的问题是当讨论到工资问题时,往往不能达到共识。大学生中有一部分过高的估量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自己,低层实践在他们眼中好比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正是那些能够放下架子从基层干起,合理定位自己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如果
大学生太过于看重自己所谓的高等学历,却不能理智的自我定位,在就业中必定要吃亏的,那么所谓的高学历就只是等于失业,这也许不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希望看到的。
彭曦、苌宏:我们庆幸今天走进了这样一个能感知未来的招聘现场,有人说大二是不上不下的尴尬时段,我却认为这是不早不晚的奋斗阶段。我们应从学好基本功做起,做到不怕吃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残酷社会竞争里,基层也并不等同于没有出息。人生如曲,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没有不经历屈辱与奋斗便可获得的成功。我们看到一个苹果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看到了乔布斯
一生的奋斗与执着。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只有经历了沉重,才能获得轻松。我们要做的是给自己一个不灭的梦想,继而勇敢地在闯荡中积累。
积累、自知、自信,坚持到最后的人,会幽默轻松地笑谈人生。
参加招聘会的体会感想篇2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与其说是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其实只是参观。
第一次来到这种现场,我是十分的兴奋的还非常的好奇。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很好。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公司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我发现这次招聘发现应聘人员的几个特点:
1、毕业学生比较多。他们除了没有社会经验外,更主要还存在学
用脱节。并且竞争大,有些职位只需要2,3个人,却有40,50个人去竞争。
2、对公司的位置和工作性质有要求;有的应聘的大学生对于公司要求在市区,不想再郊区。
3、对自己的待遇和休息日、每天的劳动时间要求的较多。现在好多应聘者要求很高,要双休日,然后每天劳动时间不能超过几小时啊,工资要达到多少多少啊什么的。
4、没有人顾及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和岗位;但是很少有应聘者考虑这个工作适不适合他,能不能胜任。对公司要求太高,对自己要求太低。
5、对自己在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没有目标。
第三篇:招聘会感想
招聘会感想
龙瑞10022154
4月27日上午十点左右,我们小组一行七人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丁字桥的纳杰人才市场。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曾经中原地产在武汉大学的宣讲招聘会以及武汉生活频道来我们学校的招聘我都有参加,但是那两次都是一个企业而且又都是在校园里,虽然同样也是感慨人很多,但是跟这种在一个人才市场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参加这次招聘会的原因更多是去感受一下现场的分为和现在工作岗位的需求程度。但是后来我发现,及时我没有抱着要应聘成功的形态,可是会展的那种紧张气氛仍旧深深地影响了我。同时,这次招聘会也给了我许多复杂的感受。
当我们到纳杰人才市场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求职者在那里了。在这里,招聘信息来源比较多样,有墙上贴着的求职信息,有的人通过纳杰人才市场出售的报纸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现场还有将近十台电脑供求职者来更高效的检索招聘信息。
在这次的招聘会中,我着重关注了一下墙体上贴的招聘信息。特别是我们广告专业的相关招聘信息。在大体看完这些信息之后我发现:
第一:武汉现在空缺最多的岗位是餐饮类的服务行业。例如服务员,厨师等等。服务行业工作时间长,薪资低,劳动量大,这或许是导致墙体上出现如此众多此类招聘信息的重要原因。
第二:有的企业会设置一个门槛,例如最好是武汉大学或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之类的。这让我有点担忧,自己的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或许就要输在着起跑线上了吗?但是转瞬间我又想通了,这毕竟是少数的企业有此类门槛,所以机会还是有的。
第三:广告专业的岗位更多的是跟设计相关。而我们文学与新闻传播学广告专业的学生在更多的程度上是偏向于策划和文案的。所以跟我们专业相关的岗位并不是很多。这让我开始有点担心,担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能够很顺利的找到一份工作。且不说自己喜不喜欢,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就我观察而言,其需求量都不是很大。
同时我在招聘信息中也发现,很多岗位要求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这一点提醒了我,现在急需去做的就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这个竞争强烈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最好的就是展现自己最专业的一面。因为自己有着将来找工作也不一定就是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这样错误的想法,导致在过去近三年的学习中自己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引起注意和重视,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但是,自从这次招聘会之后,虽说我已是大三的学生,但我相信,用未来剩下的着近一年时间,我还有机会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努力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个社会是残酷的,但是作为以后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抱怨残酷的社会现实而应该全面的武装自我、塑造自我,将自身塑造成能够适应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的全方位的人才。现在的企业和公司看重的是学生的外语能力同时还需要工作时吃苦耐劳的精神毅力以及与别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我们应该多多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己在寻求工作的道路上添砖加瓦。面对当前的招聘形势我们应该知道“艺高人胆大”真正存在实力的千里马终归不会被淹没毕竟在任何形势下“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是任何一个企业
迎接新的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然,我认为在有了专业的知识之后,还需要很高的情商。也就是说要学会做人,如何做一个适应这个社会生存的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就是我参加此次招聘会的心得和感想。
第四篇:招聘会感想
5月18日,我和舍友去了华山运动场的招聘会,看到了一种“声势浩荡”场景,一种紧张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仔细地看了不同公司的用人要求,最后有了一些感想。
一、应聘现状
我认真看了每家公司的要求,同时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筛选应聘的职位。我发现,现在用人公司需要的是通才,而不再仅仅是专才。例如,应聘网页开发制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Web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Java、jsp等技术,最令我费解的是,竟然还需要掌握一下统计学等知识。当然,也有招聘专才人员,例如Java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这就需要很深入很深入的知识。总的来说,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发展的人才,不再仅仅局限于仅有的专业知识,我还看到过招聘统计分析人员还需要掌握少许会计方面的知识。
二、我的优势和劣势
看过了那么多的招聘信息,包括找实习生和兼职的,我发现自己有其中的一些优势。上面所招的兼职和实习生大多都是电话访问员和调查访问人员,这些兼职我都尝试过,也体会到其中的心酸。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以后步入社会的强而有力的后盾。同时,由于专业的设置,信管专业所学的知识还是挺多的,有技术类也有管理类,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同时,我对会计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所以也从图书馆借了一些书籍来自学。我想,通过学习了那么多不同的知识,这对我以后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推销”自己在很多不同方面都有涉猎。
仔细一想,也许稍有不慎,我的“优势”可能会成为我的劣势,甚至是致命伤。虽然我学了很多不同知识,而且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学习,但是却是科科平均,没有深入推敲。我知道,要想学好一门技术,例如Java,就需要自己深入地学习,老师课堂上讲课只是带领我们入门,要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则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过,我似乎没有一门自己掌握得很好的技术,学过Java,学过数据结构,学过Web技术基础,学过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但似乎科科都只是简简单单地进门,没有一门是自己觉得学得很好的技术。
经过了自己的分析后,我知道以后自己需要怎么做了。就是继续把各种知识都学习,同时,找到一门自己最喜欢、最有兴趣的学科,然后深入地学习,系统地掌握,然后两年之后去招聘会的时候可以自豪地说出自己最拿手的技艺出来。
三、找准自己的方向,挑战自己
看了这么多招聘单位的人员需求后,我发现我对网页设计和统计类工作比较有兴趣,但是这些工作的要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不过,我可以说是找准了自己发方向了,我会迎着这个方向一直奋斗下去,希望在未来的两年里可以看出一个全新的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许要深入网页的设计需要付出很多汗水,很多艰辛,但我不会退缩的!现在,我就要做好准备,不断地在失败的路上寻找成功的要素!
第五篇:招聘会感想
关于招聘会的一点想法
在学校的最后一年了,课也少得可怜,辅导员很鼓励我们出去找工作。回想刚踏入校园的光景仿佛还在昨天,可转眼间就到了毕业之际,在这个我们每个大三的学生都会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求职。
今天去招聘会上转了一下,也投了几份简历。脚后跟昨天被磨破了皮,今天已经肿了,还流着脓水,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顶着烈日跑了好几个招聘会场。求职过程也犹如大浪淘沙,于芸芸之中被淘中是幸运也是努力的回报。尘埃落定,回望几日的求职经历也颇有感慨。我相信厚积薄发,相信凡事预则立,因此此篇中主要写点求职的前期准备过程的几个阶段及个人感想,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失败之处也能有一点借鉴意义,以便及早规避。
走近职场的路漫长但不遥远。于我而言,我在这条路上逐渐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也开始懂得推销自己,并日臻成熟。前年此时,我带着些许的迷茫甚至怯意问自己的路在哪里。去年此时,我带着景仰与好奇的心情请教学长们通往成功之路的经验。而今年此时,开始有学弟学妹向我“讨教”经验。相信很多人也跟我相似,因此,不用因此时的迷茫而慌乱。在对未来的模糊与懵懂间摸索,到渐渐明晰自己追求的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需要努力,需要时间。
首先是求职目标和规划。这是个极简单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我认为信息闭塞或不对称是其中一个原因。哈理工浓厚的学术范围给了我极好的学习与研究条件,却也因而在很长时间里让我把自己定位于作学术研究。而在接触了许多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朋友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并在不停的思考与尝试中拿起了一些东西,也放弃了一些。例如,我曾经很憧憬MSRA,但与其渐行渐远的过程正反应了自我定位的过程。回想起来,对它的憧憬更多的是源于盲目从流,却未曾深思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因为它是个研究殿堂,因为它曾高高在上„ 定位的过程需要不停地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而自己又到底擅长什么。同时也需要尽量创造条件让自己去体验不同性质的工作来寻求答案。
所谓厚积薄发,求职前的积累是值得自豪的资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比较心仪的公司或行业,可以提前了解它们的文化、工作方式等,判断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同时也可以总结公司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做相应的准备。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些都并非难事吧。去年此时,我也是先了解了各大公司的情况,通过网络或师兄师姐们的介绍,大致确认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努力与准备的过程贵在坚持,而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大概人生来就是有惰性的吧。曾经有段时间我的效率极低,比如一本简单的专业书,复习了数月却还没翻完.这时我的经验是找个动力十足的目标,或者找个与自己目标相近的同学相互督促提醒,效果不错? 同时,努力做好项目也是个十分重要的积累,无论是学校实验室的,还是公司实习的。因为在引导项目的同时,能锻炼自己的许多能力,比如研究开发能力、领导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不仅会在求职面试中发挥
重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这将是自己一辈子的财富。因此,我的感觉是,努力做好当前能做好的事,努力与积累总会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回报的。
求职准备的冲刺阶段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很早就开始了。这时,是时候在一些“外在”的方面包装一下自己了。比如,简历的准备。打造一份能基本上保证过关的简历,此时该琢磨琢磨了。我的简历通过率挺高,个人经验是投技术类的简历不需要很花哨,但要言之有物,在项目经历、成绩与奖学金、实习经历三者中有一方面特别突出者通过的几率都很高。写完初稿后,请经验丰富者指点修改简历是个提高简历质量的好办法。再比如求职经验的热身。许多名企都会在暑期将至时进行实习生校园招聘,考察过程与正式招聘比较类似,因而这是个与公司招聘直接接触的最好机会,不仅可以了解考察形式内容,锻炼笔、面试能力,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弱点,在接下去几个月时间做最后 “补救”。再比如,总结自己的经历。比如项目的描述、创新点、困难与解决方案、自己的贡献等(技术面常见的问题);最困难/成功/难忘的一件事等。再比如,英语口语。这一点就两个字:多说。
四月初春,求职热潮以宣讲笔试作为开端。而后,各色公司接踵而至,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这时候,保持信息的互享、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及平和的心态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互享会带来很多机会。记得今年求职大潮一开始,突然发现优秀的公司多得远超出自己的认知,一位同学偶尔提到时我才去参加宣讲会并投简历。相互交流可以对不熟悉的公司有更多的认知,同时,笔经、面经的交流更是十分宝贵的信息来源,哪怕是不经意的信息也会带来机会。至于心态,我们不是圣人,浮躁与焦虑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要尽量不时地调整自己,不要被这种心态长时间左右。与同学共享信息,相互督促,相互勉励,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只是在这个求职之际,我在我周围没有太多的感觉到积极找工作的氛围,反而感觉大家越发地闲散和消沉。很多时候走过大三宿舍的时候都看到很多的同学都是开着电脑在那里看电影、电视剧呀什么的,当然我是没有资格这样说别人的,因为我自己也不比别人好多少,只是我总觉得这样应该还是不妥的。我知道其实不是我们不想找工作而是很多的同学都面临着和我一样的状态,专业不对口。现在的招聘主要是企业和公司的招聘,现在找工作基本上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同学就算投出去了很多时候可能也是像我一样因为专业原因直接被鄙视了。
虽然如此,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个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试着投一些相关的工作岗位,把目标降低一点,就算最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没有能得到offer,但是这个经验还是很宝贵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多看点书的,现在不管是企业招聘还是培训机构、教师招聘都还是要笔试的,他们都还是很注重专业技能的,趁着这个时候是可以涉猎一些相关的书籍的。我校理工科的学生就业一般有两个选择:一是建筑施工类企业,二是其他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我感觉:建筑施工类企业一般比较豪爽,对我校毕业生认可程度较高,面试流程很简单,筛选过简后历经一次面试就可以签约,而且他们较为看重的是学习成绩(突出英语成绩)和政治面貌情况,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偶尔对体格还有要求。我学的专业是会计专业。
对于面试我个人认为:紧张不是问题关键,多参加几次就自然变自然了。关键是要把面试官(humen resouce)引导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变被动为主动。其实,面HR恐怕也厌倦了问那几个老套的问题。我就把参加机器人竞赛的书面材料和在我校学报发表的论文拿给HR看,从而把话题引到智能建筑、语言能识别技术等领域,我便能应付自如了。如果他老问我些有关电视的问题,那结果也可想而知了。有些时候一些书面材料要比证书更有效。还有能和面试官攀上个老乡的话可能会更好办些。
总之,工作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关键是看自己的兴趣,兴趣加努力往往可以改变现状。应聘的确讲究技巧,但关键还是看你大学里的表现,大学里的表现得很好的话,说明这些技巧已经被你掌握了。不要怕碰壁,坚信生命是一条曲折的河流,而不是墨守成规的书本,教训总是比经验更刻骨铭心。坚信老师教的东西现在可能没用,但将来一定会有用,不然老师就不会去费这么多事了。你自学的将来可能没用,但现在一定有用,不然你就不会去费这么多事了。
篇幅有限,不在此谈每个公司的具体招聘流程与考察要点了。但我想有了充分的准备,基本就能应付自如。在双向选择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合适自己的公司。在面试中just be yourself, 给自己一点自信,给面试官一个微笑。哪怕失败时也要记得给自己一个微笑,选择多一份坚强,相信长风破浪必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