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时间:2019-05-12 04:3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第一篇: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充满童真、童趣美好的童年生活;体会她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通过对“骆驼队”的回忆表现童年生活、表达怀念童年之情的写作方法。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充满童真、童趣美好的童年生活;体会她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对“骆驼队”的回忆表现童年生活、表达怀念童年之情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你还记得围绕“骆驼队”,“我”回忆了童年时的哪几个情景吗?(板书:学咀嚼

谈铃铛

剪驼毛

问行踪)

二、感悟课文内容,感受美好的童年生活;体会思想感情。课文所描写的这些场景和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学交流:共同感受作者充满童真、童趣美好的童年生活;体会她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一)学骆驼咀嚼

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重点体会作者观察细致,记忆深刻。)

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象这时候“我”不自觉地咀嚼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体会孩子的天真可爱。)

3、有感情地读,想象画面,思考这个场景作者怎样写的?

4、生交流:先概括写事,然后整体观察,接着细致写骆驼咀嚼的样子,最后写“我”情不自禁被吸引,学着咀嚼。

5、交流学生类似的童年经历,触发感受,写片段。

6、交流学生写的片段。

总结学习方法。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借鉴写法。

(二)和爸爸谈铃铛(运用总结的学法,学生自学。)

1、“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对身边事物的好奇。)

2、“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为什么孩子和爸爸的想法不一样呢?

A“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B“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C“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3、多美的想法,多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再来分角色读读6-9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从这个童年情景的描写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来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想给骆驼剪毛

指名读该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交流: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这个片断中体会到叙述真实,描写逼真。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 A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恰当的比喻表现出“我”对骆驼的喜爱)

B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2、看到这种情形你怎样想的?(学生与文本对话)

3、大家想法一样,都愿意为骆驼做点儿事,就让我们带着对骆驼的喜爱之情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四)追问骆驼去处 教师读15、16自然段,1、为什么说“夏天过去……童年一去不还”?

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

2、我默默地想,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要慢慢地写?(怀念童年)板书:怀念童年

3、为什么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小结:回顾课文四个场景的写法。

三、品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文中那么多的疑问,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那些童年往事尽管傻,尽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2、“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骆驼队是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事物,也是童年记忆最清晰最亲切的画面,更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把这样的回忆置于冬阳之中,就算北京的冬天是冷的,但有了冬阳的照射,也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或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愫,同时,又很好的统领《城南旧事》。

3、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激发。

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同样深受观众的喜爱。

五、布置作业,鼓励阅读。

1、背诵第四自然段。抄写喜欢的句子。

2、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板书设计:

学骆驼咀嚼

和爸爸谈铃铛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怀念童年)

想给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课件纲要:(自愿,加分项目)

格式: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行距为1.5倍。

概述事情—整体观察

具体观察—我的感受

语言

心理活动

对话

第二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一、。

歌曲《童年》引入新课,播放歌曲

上课前,我们先一起听一支歌,会唱的同学跟着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谁能说一说歌词都写了什么?

二、1、导入:是啊!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页,童年是一首欢快的乐曲;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大家还记得那个一放学就跑到书店去窃读的小女孩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感受她童年的情趣。

2、介绍作者:“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课件出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作者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3、解决生字生词

4、看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遐想——想替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想念骆驼。

不管是看骆驼咀嚼还是想念骆驼,每个童年的场景,林海音都用儿童独特的眼光与心思描绘,读来令我们身临其境。

四、体味童年趣。

1、导入: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进入那诗一般的童年生活吧。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片段,用心去品品词句,说说你的感受,也可以在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读书所得,教师适时点拨

板块一:看骆驼咀嚼 出示句子(课件)

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计学生会说:我感受到了作者看得仔细,这画面很有趣等)

2、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作者看得仔细?(1)抓“那样„„那样„„那样„„”从骆驼咀嚼的样子和情态看出作者看得仔细。(2)抓“磨来磨去,冒,沾”从骆驼咀嚼的动作来品味,能看出作者看得很细微;(3)抓“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看得很入神。

3、顺势让学生齐读段落,并追问:想想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里,我想孩子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骆驼咀嚼的样子,更重要的是,边上还有一个天真可爱、看的入神的小女孩,小女孩、骆驼,画面就这样定格在孩子们的脑中。)

板块

二、关于驼铃的遐想

导入:其实,作者不仅看骆驼看得仔细,看得有趣,她的一些想法也十分与众不同,当作者看到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时,她又是怎么想的呢?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1)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你觉得她的想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让学生联系大人的想法来谈谈。

(2)重点抓“寂寞”与“情趣”两个词深入感受作者对骆驼的关心,她不想让骆驼受到伤害,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情趣来。

(3)结合爸爸的“想”与“笑”,感知我的天真与可爱,并以情促读,再次去读我的想法。

板块三:走进“剪骆驼肚子下的毛”

1、导入:孩子们,像这样只有童年才会有的想法,还有很多。当春天来的时候,当作者看到骆驼肚子下的皮毛又长又不整齐时,她又有什么奇特的想法?我们来读读。(抓住:“真想”来体会)

2、交流后小结:多么有意思的作者,此时此刻,骆驼,小作者,童年,他们就这样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给我们留下的是多么奇妙的感觉。板块四:想念骆驼

1、导入:作者与骆驼成为朋友,可夏天来了,他们却不见了,于是她就问: 出示句子: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他们到哪里去?”

(1)好好读一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学生说作者很想念骆驼)(2)可是就这样想了一天又一天,骆驼还没有来,忍不住就问,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句话,个别读,指名读。并且抓住妈妈说的“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读出妈妈责怪而又很怜爱的心态。

2、小结:多么有意思的情怀,同学们我想这应该也只有孩童才有这样的想法吧!

三、感怀童年情

导:刚才我们随着林海音走进了她的童年,她童年的那一幅幅画面令人回味无穷。我看同学们读的时候都笑了,或许这就是童年的生活吧。但是时光总会流逝的。

四、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2.童年一去不还了,我不会再做的只有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吗?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五、感情朗读“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四、追溯童年心

导:30年过去了,可给我们的感觉,这童年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一样。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句子。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学生齐读

五、(2)作者记得如此真切,可见她把童年的时光深深地烙在了心底,怪不得30多年后写的时候,往事一幕幕重上心头。但难道留在心底的仅仅是童年吗?(故乡)(故乡的景色和人物)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五、拓展延伸

1.说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说来给大家听听。

2.读童年:

A.孩子们,其实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只是一篇《城南旧事》的序。那么想要继续了解作者,就请同学们去读读她的《城南旧事》。

3.唱童年:最后,让我们一起歌唱这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吧!

第三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课前准备:歌曲《送别》、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2)汇报、交流 A、“学骆驼咀嚼”

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4、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5、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想象驼铃用处”

1、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2、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3、“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4、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5、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强调个别字的写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河苑街小学 张小利

课文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小英子童年的几件事。为了让学生走进这些童年的回忆,我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为我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词导入,直奔重点,抓住有趣,让孩子笑谈童年趣事,学生在读读、谈谈、悟悟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到课末我又以板书进行画面再现的精美总结,学生以不同的理解纷纷感怀逝去的有趣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灵的广度,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在读读说说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要说,其课如茶,但品起有味。

但任何一节课,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这是一篇具有诗情画意的、又充满童趣的文章,我们只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去发现,文章才能彰显童真的美好,我在抓有趣这方面,有些欠缺,如果把孩子的那份有趣再体现出来,作者那妙不可言的童年将更加生动、更加美好!

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有个别组的学生朗读融不进自己的感情,以致与导致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如读骆驼咀嚼的那句学生不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心中无画面,学生心中的情和境,也就无法在语言中表达出来。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求教师必须有极深的功底。

第四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围绕骆驼队写了四个片段。

4、运用朗读、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四个小片段,感受童年的美好。②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充分地读书。

学法:运用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师: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时光是最让人留恋的。你们还记得自己童年时做过的一些有趣的事吗?(指名说)

2、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齐读课题)

3、问: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呢?(师讲间隔号)师读题目,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4、师总结:三个词语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带给我们许多遐想。我们仿佛看到在冬天温暖的太阳下,一队队骆驼缓缓前行,驼铃声清脆悦耳,童年的“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5、过渡: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林海音。

(二)出示资料袋,了解作者

1、指名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2、出示资料袋,生齐读,进一步了解。

3、师:“冬阳下的骆驼队”是林海音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分别体现在哪些自然段,并试着给这些片段拟几个小标题。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毡帽 卸煤 咀嚼 交错 幼稚 沙漠 寂寞 棉袄 驼绒 袍子 傻子

3、出示两个长句子,强调“嚼”的不同读音。

①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②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4、交流主要内容——四个小片段

① 学咀嚼(4)②谈驼铃(5~9)③想剪驼绒(10)④问去处(11~14)

5、思考:这几个片段虽然事情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是什么?(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

(四)品读“学咀嚼”片段

1、默读第4自然段,要求: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3、交流体会感悟。

预设1:从第一句中的三个“那样”体会到英子观察得仔细。

预设2:从第二句中的“交错”、“磨来磨去”等词语体会到英子描述得生动。预设3:从第三句中的“呆”字体会到英子看得入神,对骆驼的喜爱。

4、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

5、思考:从这一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好奇、天真、爱模仿)

6、体会英子的好奇、天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想一想:①作者把骆驼咀嚼的样子写得这么生动,她是怎么做到的?②作者通过这个小片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8、总结写法: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②通过具体的小片段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9、积累语言,尝试背诵,完成填空。

(五)对比阅读

1、出示同步阅读《读不完的大书》关于蚂蚁搬家的片段和“学咀嚼”片段放在一起比较异同。

2、交流发现

相同点:①都是写动物的,都抓住了动物的特点②观察都很仔细,语言都很生动③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①第一个片段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感情,第二个片段直接表达出了作者敬佩的感情。②第二个片段四字词语较多。

3、小练习(1)出示“学咀嚼”片段,在结尾处加上一处直抒胸臆的语句。(2)出示“蚂蚁搬家”片段,结尾处改为“我看呆了,自己……”

(六)课堂小练笔:

出示一幅“小猫吃老鼠”的图片,仔细观察,模仿“学咀嚼”片段,写一段话;用上“那么……那么……那么……”等词语。也可以不写这幅图,写你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七)作业内容: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

2、课后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4)谈驼铃(5~9)

想剪毛(10)问去处(11~14)

一机五小 李海花 2018、3

第五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嚼”字。正确读写“毡帽、咀嚼、交错、”等词语。【教学重点】

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冬阳·童年·骆驼队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学习

⑴、指名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咀嚼”的“嚼”读音和书写,“傻事”的“傻”字的书写,“卸煤”的“卸”字的书写。)(2)、理解词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5)、全班汇报、交流: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看骆驼咀嚼;关于骆驼系铃的想象;为骆驼剪毛;追问骆驼的去处。

四、教师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她对童年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基础训练第一、二、三1、2、3、4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激发孩子对童年的热爱。

4、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方式,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那淡淡的伤感及浓浓的怀念之情。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回忆文章围绕骆驼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场景?

二、品读感悟,学习四个场景。

快速阅读课文,请你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场景,读一读,划出重点的词句体会,可以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受和理解。

(一)学习第一个镜头。

1、你能读一读吗?

出示课件: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玩弄特写镜头:

将镜头拉近: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骆驼的样子“丑”及安静的态度)再将镜头转向看骆驼的人——小英子,说说仿佛看到什么?

A、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投入、入迷呆在这里是表示很蠢吗?不是。可以理解为傻傻的、入迷)

2、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B、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从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体会到观察得很仔细。)

4、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是呀,此时此刻,拉骆驼人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都不能影响到他,他只是默默地看着,静静地想着,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来,一起将这份专注读出来好吗?(齐读)

读得多投入啊,读出了一个神情专注的小傻孩儿。同学们,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请大家看着屏幕试着背一背。(出示)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那样(),那样()。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大鼻孔里(),白沫子()。我(),()。

5、指名背诵,齐背。

(二)总结学法,学习后三个场景。

1、总结学法:

反复读、品味——划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学习后三个场景,自学交流。

(三)交流“关于驼铃的遐想”的学习。

1、我把“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画上波浪线,我觉得作者的想法充满想象,尽管没有爸爸说得对,但是却给自己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情趣。

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里,是“有

一个”好还是“充满了”好?你怎样理解的?(后者好,因为更突出了“我”的好奇心,因为他对铃声可能还有很多别的想法)

3、文中还有多处描写驼铃声音的句子,请你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

4、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5、这驼铃不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也给作者的童年增加了情趣,有了驼铃声,作者的童年更有趣了。是啊!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她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最美好的记忆。

6、分角色朗读6、7、8、9自然段。其他同学接着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场景?

(四)交流“为骆驼剪毛”。

1、他为什么想给骆驼剪毛?你能读一读吗?你是怎样看待她这个想法的?

2、齐读:(课件出示)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五)、交流“追问骆驼的去处”。

1、指名读

出示课件: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了?”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她还可能问些什么?你知道吗?想一想?

3、在《城南旧事》这本书中,就有描述小英子“总是问”的场景描写。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体会童年的作者天真和强烈的好奇心。)

4、分角色朗读,三、学习后两段,体会对童年的怀念与留恋。

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队。)

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画的句子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作者通过骆驼队要表过对故乡的想念之情。(板书:想念)

生:我画的句子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她希望再过一次童年,可是那是不可能的。

生:从“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读出一点惋惜、伤感之情。

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个意象。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惠安馆里的疯女人——秀贞,她思念着儿时的玩伴——妞儿,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朗诵最后两段。

四、拓展。

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小诗重温一下林海英的童年生活。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上来 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 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静 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 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 在冬阳下学着骆驼的咀嚼 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旧绒驼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 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 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 早已不知去向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心底里流淌着深深的怀念 还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不管身在何处,走向何方 我依然执着地把美好珍藏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2、(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3、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五、布置作业

童年就像一首歌,一首充满快乐旋律的歌,童年更像一个梦,一个充满想像和憧憬的梦。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怀念呢?同学们,在

你们记忆深处一定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将最有趣的镜头写下来。参考题目: 童年趣事

童年里的“幻想”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关于驼铃的遐想

想为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的去处

淡淡的伤感

深深的怀念

下载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最终定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

    6、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播放歌曲,深情导入: (播放轻音乐班得瑞的《童年》) 童年是记忆中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让人魂牵梦绕;童年是一串项链镶嵌着颗颗珍珠,闪烁耀眼的光芒。 今......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交错、幼稚、沙漠、寂寞、咀嚼”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简案 一,课题导入: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6、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授课人:刘淑丽 授课时间:3月 3日 授课班级:五(1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 童年的......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案

    精读引领课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设计理念: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