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杭州市档案馆感想
参观杭州市档案馆感想
杭州市档案局与杭州市档案馆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履行全市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市级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为副局级行政单位,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公务员管理。该楼是一幢集档案库、技术、办公、阅览等功能的现代化智能大楼,是目前浙江省档案馆建筑面积最大、现代化设施最先进的档案馆。能去这样庄严的办公环境实训,我很激动。
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上午8::30分,由胡琼老师带领我们11文秘A班和11文秘B班一起坐校车去往杭州档案馆。一到目的地,我首先关注到的是杭州市档案馆的标志,它看着是由三张纸形成的图案,形象地突出了档案馆的特性。标志下挂着几个大字:敬业、求实、合作、创新。这不就是档案工作的要素吗。接着,胡老师就向我们说明这次参观的目的、日程、时间的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便指示我们放轻脚步,不要大声喧哗。
胡老师安排我们到档案室的五楼,前来接应的是杭州市档案馆的狄煜宝狄处长,由他来给我们讲授关于档案的知识,本以为气氛定然会因为这专业知识而变得严肃、紧凑,没想到他任然一副俨然天成的谈笑风生的语气,可以从档案知识到日常琐事,再到他的理想观念,我们都被他的思路带动着,这场交流也变得冗长而不吃力,讲的都是些我们秘书工作都以后都涉及的到的问题。狄处长给这场交流会命名为:文秘专业与档案管理。
狄处长先是从档案的前身到文件是否要归档,又讲述了属于我们的档案,他告诉我们:档案伴随我们一生,自从我们出生,父母给我们登记的户口证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就开始被档案局记录了,比如学籍、工资单、结婚证等等,同样包括人死后是如何死亡的,死后葬在哪里,是如何葬的,这都需要一一记录下来。他还将档案管理的收、管、用一一详细说明,并且强调档案工作必不可少。当他讲到档案管理手段变化的时候,他举了自己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的例子。“该讲原则讲原则”他表情严肃的说。还告诉我们在今后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前来查阅重要档案人员一定要具备一下条件:至少2人、有介绍信、有效工作证、身份证。并且与国外的档案保密工作做了鲜明的对比。狄处长组织我们来到七楼参观档案室,亲身感受档案的管理。走进库房,我尤为激动,因为可以结合书本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档案的管理,虽然没有仔细询问库房的温度及环境设置,但是还是感觉到库房的严密性。轻松转动转盘。档案柜慢慢拉开,我清楚地看到档案盒放置有序。这让我感叹到,档案工作虽然枯燥繁琐,可是看着这么多有价值的文件可以这样保存下来,我也很是期待从事这样的职业。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很快又来到了查阅服务中心,为了档案的安全和记录,这里装满了监控设备。我突然发现在角落里有个神秘的东西,然后问狄处长,他很热情地把我带到办公区,然后一边展示一边详细解说,原来它是用来运送档案的。一旦有人经允许查阅档案,就通知管理库房的工作人员用这个运输柜将档案传下来,既安全又方便。随后我们又亲身查阅了档案。为我们今后能胜任档案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一个上午马上过去了,虽然知道可能没有机会再来参观,但他见我们收获颇丰,心情甚好,看我们也很欣慰,这次的档案馆参观真不是白来的。我们暂别了狄处长,就接着参观了档案馆一楼的杭州历史文化图片展。我们看到档案馆里最早的文件可以直接追溯到清末明初的时期,这不经使我们感叹,档案的价值、作用是多么重要啊!看到旧时民国的照片,不经也在叹息,这时间飞快,不止这从前的记忆,我们这些渺小的人,以后百年后,也是要留在小小的几页档案纸里,有光荣事迹的,在他人记忆里留下个稍许印象,没有值得别人留念的,随着时间的飘逸,也将要得成为凡尘中的一粒砂,渐渐消逝。最后的合影也定格了我们此次的参观圆满结束。
第二篇:参观成都市档案馆心得体会
参观成都市档案馆心得体会
10行政管理鲁军41025036
今天是2012年12月7号,我们行政管理班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去参观成都市档案馆。上午九点四十,我们到达成都市档案馆的门口,不久后就有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到了档案馆的第一会议室,同学们围绕这椭圆形的会议桌依次入座,不久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就给我们讲解成都市档案馆的情况,主要是介绍了两个方面。第一,档案馆的基本情况;第二,档案馆的主要职责。
成都市档案馆的基本情况介绍。成都市档案馆成立于1963年,成都市档案局成立于1981年,是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政府公开信息服务中心。成都市档案局(馆)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履行全市档案事业的行政管理和市直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的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档案馆库房面积5092平方米,现有成都市、原温江地区馆藏档案437个全宗48.27万卷(件),其中建国前134个全宗15.33万卷,建国后303个全宗32.94万卷,总排架长度7240米,包括纸质、缩微胶片、录音、录像、影片、照片、实物等各种载体,内容丰富。
成都市档案馆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全市档案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制定全市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及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监督、检查档案法
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三、组织、指导全市档案科研和档案宣传工作,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四、负责全市档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指导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五、接收、征集和集中统一管理市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市直属单位的重要档案资料和有关历史档案,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六、积极开发、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负责全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工作,建立全市档案资料信息网络。
七、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在临近中午时,我们的成都市档案馆参观也接近了尾声。当我们回去的时候,我坐在车上就在想:这一次,我学到了什么?我回想这在档案馆的每一个瞬间,我如获珍宝。第一: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必须要有始有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就好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最后的销毁。第二:要抓住事情的重点,抓大放小,打蛇打七寸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如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利用当中,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则是重点,其他两个过程都是为了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做铺垫。
第三篇:上海档案馆参观感受
上个月,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很有幸地参观了上海档案馆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文献图片。参观过后,感慨万千。上海档案馆,是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的记忆,是用文献、照片、声像形成的记忆。它如同一部历史教科书,真实的告诉我们:上海是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又将会怎样走向明天。上海实在是得天独厚,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更兼滨江近海,商贸航运繁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她是蒙受大多苦难的城市,又是中国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城市。1949年春天,她回到真正的主人手中,像一块熠熠生辉的宝石,镶嵌在新生共和国的大地上,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她又被推向了高高的浪尖。档案馆,从先民足迹、城市发展、工商荟萃、多元文化、浦江风云、宏业开基、文革十年、新的征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上海。使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上海的发展。档案馆中的珍贵档案文献和历史照片,展示了近2来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脉络。我们们看老照片、读历史资料、观老电影,静心品味着历史,追溯上海的“记忆”,深切的感受到了上海的风度、上海的速度、上海的高度和“海纳百川,服务全国,追求卓越,艰苦奋斗”的上海精神。展览中,我们既看到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也看到了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尤其是现在的浦东,已成为人才和财富的聚集之地,先试先行的创新之地,超常发展的腾飞之地。此外,档案馆还陈列了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事迹,一句句体现党员崇高品质的语言,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片,一篇篇弥足珍贵的文献,一件件凝聚着对人民群众款款深情的实物,讲述了网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上海解放以来全市各条战线具有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看着这些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我颇有感触,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具有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思想,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奋发有为、顾全大局的意识,使得我们的党和国家茁壮成长。看着动态显示屏上上海的沧桑巨变,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改变,我懂得了,先进性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们也说,看了展览后觉得对自己的思想触动很大,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这些党员的人生格言应成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们也要成为这些优秀党员的“追星族”。从上海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多元文化,可以看出,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或其他方面,我们都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立足全局,谋求长远的发展,而不能闭门造车,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发展,不论上海,还是中国,都已经日趋世界化、全球化。当然,不论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总不会一直一帆风顺的,就比如文革十年,就是我们的一个巨大灾难,但,我们不能沉溺过去,更多的,我们应该牢记这前车之鉴,力求在以后的奋斗过程中不再出现。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放眼未来。上海,在不断迈向国际化、世界化,逐渐成为了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建造,更让上海如虎添翼。而张江地区也在向科技化发展,馆中陈列的张江硅谷图,让我不禁感叹上海的先进和未来巨大的发展舞台。身为一名大学生,更身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要努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这次参观上海档案馆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入党的决心,它让我看到了在党的带领下,上海的发展。而,其实,上海的发展,就是我们伟大祖国发展的缩影。我更加实际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关、地位观、利益观。我想,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而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当要此机会学习前辈他们先进的精神,学习他们认真扎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为上海早日实现“两个率先”,建成“四个中心”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参观企业档案馆有感
历史学家曾言:历史的深度决定了文化的厚度。当我震撼于三公司的文化底蕴,不禁疑窦丛生,这样的企业文化究竟从何而来?
历史的繁华成就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这一切疑问,在我进入三公司档案馆后,都有了清晰的答案。李晓红部长带我们走进略显幽静的老办公楼大院,深情的回忆着留在每栋大楼里的美好回忆。一个让人充满温暖回忆的地方,不但是每个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更是每个有志青年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档案室有些阴冷,由原来的食堂改建而成。这里寂静但并不荒芜。相反,三公司历史的赞歌在这里茂盛生长,空旷的档案室中数不清有多少排铁柜,每个铁柜上略带锈渍的锁头显示着这里面档案的岁月悠长。
我们按照年份,从1978年的《学大庆简报》一直到新世纪的《中建三公司》,全部搬出来,逐个浏览。每一页泛黄的纸张上还留有当年勾画的痕迹,窸窣的翻页声中我久久沉默,厚重的历史让我充满敬畏。
对于历史,我们本就该充满敬畏的去阅读。从1978年的简报开始,那里有我们三公司人一代又一代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汗水,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我们最初的文档,每张报纸后面,是整整一沓的稿纸,龙飞凤舞,展中建风采,妙语连珠,显三公司风貌。每张墨迹斑斑的稿纸,都承载着三公司人的希望和梦想。如果说三公司的历史是一部书,那这本书中有太多温馨的章节。在《施工信息》的每一期,都会有员工的来稿,或畅想未来豪情万丈,或立足当下扎实工作,或铿锵诗歌唱响时代华章,或紧致小说述说温情故事,或回忆温暖含情脉脉,或怀念亲友深情款款。每一篇文章不再是干冷的铅字,而是一页页手稿上的温润回忆。
前辈不断努力才有如今成绩
我很庆幸,还能看到这些遥远的档案,三十余年风雨兼程,三公司的辉煌正是从这些前辈们披荆斩棘而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辈们以汗水谱写成的青春之歌,正是激励我们、感动我们、启迪我们的最好教材。
给我最大感动的,还是三公司人的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在1989年的《施工信息》中,有“以苦为乐”的专题征文,有一篇印象尤为深刻,是四处彭世福先生写的《永没忘记创业者的歌》,其中他写道“三个石头架只锅,帐篷搭在山窝窝,金沙江里端盆水,洗脸洗脚还浇禾。”三公司如今的“江湖地位”,正是源于当年创业者的以苦为乐,当年他们满怀梦想,将青春与激情浇灌在一个个建筑工地上,铸就了三公司的信誉,铸就了三公司的精彩,更铸就了三公司的辉煌。
让我感慨的,还有每一份报纸中字里行间的温暖,无论是贴心的提示怎样预防感冒,怎样远离肠道疾病,还是简单有力的警示赌博十害,杜绝黄色书刊。我们建设的不仅仅是别人的家园,更是自己企业的家。我们中建五局的精神,以“信”“和”为核心,何为信?一辈辈三公司人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所铸就、所坚持、所信仰的就是我们的“信”,而何为“和”?我们三公司人内部为家和、外部为人和、走至社会为和谐,家和万事兴,企业内部有温暖,有关怀,有梦想,员工以企业为家,人人甘于奉献,愿意奉献,乐于奉献。这样的和促使我们走向更高的台阶。
三公司所具有的,绝非仅仅的各家只扫门前雪。乐于奉献的三公司人,不仅将青春奉献给工作,更把爱心奉献给社会。在90年代初,三公司上海分公司有一位仇先生的儿子不幸患白血病,当时三公司人即踊跃捐款近十万元来帮助仇先生一家渡过难关。然而,爱心并没局限在三公司内部。在98年,三公司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抢险,哪里险情重,哪里就有三公司人,在抗洪中,我们发挥所长,科学排涝,不畏艰险,勇于拼搏,为抗洪抢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汶川地震中,我们五局人更是第一时间内成立指挥部,出动数百人前往前线救灾,第一时间有数千人进行献血,共筹集物资500余万元,爱心让我们不断温暖比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们在每一次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们的企业建筑的是钢筋水泥的冰冷的高楼大厦,但我们构筑的却是热血温暖的企业文化。
继往开来我们要将青春挥洒在当代
没有历史的民族是轻薄的民族,没有历史的企业是缺少沉淀的企业。历史不是我们的包袱,相反,历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超英精神”,我们所提倡的“三化合一”,并非是一朝一夕。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厚重的文化底蕴长期的酝酿,才形成了我们的“超英精神”,才产生了诸如陈超英书记等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一代五局人。“矢志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言行一致的作风、关爱群众的美德”,这样的超英精神,恰是五局人不断沉淀,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结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如每一个建筑都是由一砖一瓦,踏实牢固的建起,三公司的历史与磅礴,也同样由这些前辈们一点一滴建成。翻阅报纸,偶尔仍能看到现在的领导年轻时的模样。彼时年轻的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三公司,现在经过生活淬炼过的他们,又将用三公司精神带领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仅来三公司一天,然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阅读历史即可推演现在,拼搏当下才能创造美好未来,来三公司,为自己,也为三公司的美好未来,开始拼搏!(
第五篇:参观档案馆体会(共)
参观档案馆体会
一周的文书和档案管理的实训结束了,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真实的体会档案工作的真实性,于是实训老师安排我们在周五参观了浦东新区档案馆。我们周五早上八点就准备就绪了,在北校区门口集合号等待校车,八点半的时候校车来了,我们都很兴奋的上车等待出发,在车上我们都神采奕奕,一方面因为对档案馆的期待,一方面是很快就可以周末了,我们终于可以轻松了。一个小时的车程结束了,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由于我们是两个班,人比较多,档案馆的人员决定把我们分为两个组参观,我们班先从一楼参观,为了保持良好的秩序我们都拍好了队形。
从一楼的接待厅转了一个角就看见很多档案盒很整齐的排放在架子上,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整合综合工作室,可能是我们来的时间不凑巧,他们当时正在开会,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保持安静,然后很快就出来了。随后我们来到了电子及微缩整合影像管理室。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了当拿到一份档案,要对档案进行登记,然后是拆卷登记,之后就是在这个管理室进行扫描和传输进电脑并形成电子影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用于将案卷的档案传输进电脑的仪器。都是我们平时见不到的仪器,名字也是很少听过的。
在这之后讲解员又带我们来到了风淋房,我们看到了很多碗口大小的圆圆的像喷射器一样的东西,讲解员说这是用来对档案进行烘干用的。然后我们就来到了在线数字化扫描系统工作室。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视频摄像,包含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区域。讲解员当时给我们看了一部掌上电脑,说是只要拿着那个掌上电脑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了。
随后我们又看了一些地方,最终来到了我们最期待的地方——库房。一进入库房我们就看见一排排的架子,但是工作人员正在拿需要的档案,然后我们就看见架子分开了,工作人员进去取出自己需要的,架子上的档案放在档案盒里被放在架子上很整齐的排在上面。每一列架子上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标志,上面有四个按钮,分别是左移、右移、急停和锁定、解锁。库房的房顶上有很多的细细的管子,讲解员说是用来控制库房的湿度和温度的。
在参观完库房,我们来到了对档案机械修裱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很多古代的文书样本,他们被很好的保护在玻璃里,以免损坏。然后我们看到了一台仪器,讲解员说是对档案进行消毒用的,但是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是他们进行真空充氮消毒,我们还看见很多用于修裱仪器。然后我们就到二楼的接待大厅了,这是为需要的人查看档案用的,在这里查看档案的人必须遵守一定规矩才。然后我们还参观了电子阅览室和微缩阅览室。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也知道了微缩阅览室目前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们国家的条件还是达不到开放。
参观结束后,在一楼的接待厅,通过讲解员得知,档案馆的建筑大楼是德国设计师设计建造的,外观看上去就是矩形,其中他们外围的玻璃全部是防紫外线的,可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