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灯光与心理学三:不同年龄人群对光环境的心理感受(大全)
作者: 吴育林
概述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光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有着重要的影响。光环境的明亮程度、色彩的分布以及动态情况都会对展示空间的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分析环境的视亮度、灯光色彩和灯光形式对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将有助于创造出更加个性化和舒适的光环境。2005年,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上海大境建筑设计事务所对上海科技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本次调研的目标是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光环境视亮度的评价、对不同灯光色彩以及不同灯光形式的喜好,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分析。
问卷调查的内容预先做好问卷,在科技馆客流量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对近1500名游客进行了抽样访问。调查以年龄进行分组,将每个展区接受访问的300名游客化分为五个年龄段,即lO岁以下、10—20岁、20~30岁、30~40、40岁以上,对每个年龄段都抽取了60个样本。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对光环境视亮度的评价、对不同灯光色彩的喜好评价以及对不同灯光形式的喜好评价。其中对光环境视亮度采用三级评价方式,即较暗、适中和较亮;而灯光色彩选用了展厅主要运用的蓝色、黄色和白色,同时还附加了游客心中所希望的灯光色彩,将其列入“其他”类中;灯光形式则按展厅已采用的形式分为三类,即动态灯光、有色彩变换的灯光以及静态灯光。
在调查期间,根据已设定的问题,让游客们进行选择回答,以年龄为界,将调查结果用选择某类别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形式来表示,并利用统计软件生成百分比量表图2—
1、2—
2、2—3,由此作为分析的依据。
2调查结果
10岁以下 其他色彩(紫色、绿色、橘红色)、蓝色、白色、黄色 10.20岁黄色、蓝色、白色、其他色彩 20~30岁黄色、蓝色、其他色彩、白色 30~40岁黄色、白色、蓝色、其他色彩 40岁以上白色、黄色、蓝色、其他色彩
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发现10岁以下的儿童很喜欢亮丽的暖色彩,喜好度达70.8%,对白色、蓝色的喜好度都偏低,不到20%,而对黄色的喜好度只有1.2%;10~20岁和20~30岁的人喜好度的次序只有白色和其他色彩颠倒了一下,但对这两种色彩的喜好度都不足20%,虽然他们对黄色的喜好度都居于首位,但20。30岁人的喜好度远超过10~20岁的人约33%,而20~30岁人对蓝色的喜好度要低于10~20岁人约22%;对于30~40岁和40岁以上的人来说,只有对白色和黄色的喜好度次序不同,30。40岁人对黄色的喜好度达59%,但对白色只有22%,而40岁以上的人对黄色的喜好度还不足20%,但对白色的喜好度却高达63.6%,虽然他们对这两种色彩喜好度的差异较大,但对其他两种色彩的喜好程度基本一致,均不到20%。
3、研究和发现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的人对光环境中灯光色彩的心理感受是有较大差异的。一般来说,儿童和中小学生们都很喜欢亮丽的色彩,如紫色、橘红色等,他们感觉在这种环境下观看展品及参加一些互动的节目会很兴奋,而对蓝色和黄色的喜爱度较低;而青年人对蓝色等冷色调比较喜欢,他们更为理智地看环境,认为科技馆以体现科技为主,而蓝色正是科技的象征,用蓝色表达科技的神奇更加贴切;相比之下,中年人更喜欢温暖的色调,如黄色,他们认为黄色可以很好的放松心情,带着愉悦的心情参观是一种享受;但老年人则更希望灯光以白色为主,这样便于他们观看不同的展品,即使是一些装饰性的辅助照明他们也希望是明亮的,这样既不会看不清也不会觉得眩晕。
10—40岁的人对动态及有色彩变换灯光的喜好度差别不大,基本围绕33%上下浮动,其中10~30岁的人对静态明亮灯光的喜好度均在20%左右,但30~40岁对其喜好度却达43%;40岁以上的人对不同灯光形式的喜好度差别较为明显,其中对静态明亮灯光的喜好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两种,达到82.4%,但对动态灯光喜好度仅有10%,对有色彩变换灯光的喜好度只有1%。
总的来看,青少年儿童对动态且富有色彩变换的灯光十分喜爱,他们觉得这种形式的灯光极具吸引力,有刺激作用,而他们对静态明亮的灯光形式则表现出冷漠不喜欢;中年人对灯光形式的接受范围较广,但他们认为一些动态且有色彩变换的灯光可以增强展示的效果;老年人则截然不同,他们偏爱静态明亮的灯光形式,尤其不喜欢有色彩变换,他们反映会有眩晕的感觉。
综合以上分析,在同样一个照明环境当中,不同年龄的人群产生的心理感受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除了年龄本身之外还与职业、文化修养、性别、地域、国别、审美等很多因素有关。总体来说,青.年人对视亮度要求不高,更容易接受亮丽、生动活泼的色彩,而老年人由于经历不同,一般要求较高的视亮度,对色彩的追求较为单一,中年人由于职
业范围大,生活经验比较成熟,对视亮度要求适中,对色彩及形式接受范围较广,反映不强。
结论
根据对上海科技馆展示厅光环境的视亮度、灯光色彩以及灯光形式对人心理感受的调查研究结果,心理学家认为,光环境,特别是光色彩确实可以对人具有某些直接的生理、心理影响,光色通过人的视觉而作用于大脑,加上明度的对比,会让人产生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体量感,而这些都有可能是由生理影响所形成的。
例如红色有温暖感,而它在生理上起着促使血压升高和脉搏加快的效果,在心理上产生兴奋;青绿色有凉暗感,它在生理上起着降低血压及减缓脉搏的效果,在心理上产生镇静的作用;黄色则是一种鼓励的颜色,可以促进交往,提高脑的机能和舒适的感觉;紫色能引发忧郁和伤感;蓝色会给人以一种放松的状态等等。我们的调研结果基本与其研究结论所吻合,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个活动区域内,如果亮暖色(如红色、粉色、橘色等)有超过50%的比例,少部分中年人和大部分老年人就会觉得躁动不安,但很多青年儿童却表现兴奋、雀跃;如果冷色(如深蓝色)比例超过70%时,也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人们会觉得压抑,心情沉重,青年人尤为明显。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紫色比较偏爱,有很多建议认为在视听乐园和儿童科技园展区应采用部分紫色,因为在他们心中紫色是一种神秘的色彩,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对于观众群以儿童为中心的展示中心,亦采用较为鲜艳的暖色调色彩,如果能结合具体的展示内容形成较强的色彩对比,则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大部分青年人对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有自己的理解,例如很多年轻人都觉得蓝色象征着科技,绿色象征着生命力等等。虽然大多数中老年人认为冷色彩的运用不易多,否则会有压抑感觉,但也有少部分老年人喜爱蓝色等冷色调色彩他们觉得有轻松感。因此,在一些主题鲜明的展示区内,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帮助展品增加内容感。
人们在柔和黄色光的气氛下心情较为平和,在暖绿色下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在自然光下,几乎所有年龄层的人都不会产生异常感觉,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因此建议在走道、休息处可采用黄色调为主的灯光。
除了老年人对环境视亮度要求较高外,其他年龄段的人要求适中,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只要满足最低安全需求就可以了。因此,在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展示中心内,可增强展品的平均水平照度和垂直照度,或采用明快的装饰饰面,从而提高环境视亮度。
大部分青少年儿童都喜欢动态且富有色彩变换的灯光,他们认为这样的光环境会增加他们观看展品的兴趣,但老年人反映有很大差异,他们更喜欢静态的灯光。因此,在观众群以青少年为主,且以展示作品为主的展厅内,可采用动态且富有适量色彩变换的灯光,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对大众参与和互动功能强的展区,宜采用静态明亮的灯光,以保证安全。
第二篇:2013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命题点分析:感受、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及知觉(基础心理学)
2013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命题点分析:感受、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及知觉
命题点5:感受、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及知觉 1.感觉(1)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种类
包括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和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3)现象
①感觉适应; ②感觉后像; ③感觉对比; ③联觉。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惟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米度量的,两者成反比。(2)种类
感受性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受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指出,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
3.知觉(1)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由视觉引起的知觉叫视知觉;由听觉引起的知觉叫听知觉。(2)基本特性
包括: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和理解性。
(3)种类
一是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二是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三是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四是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命题点6 :记忆、记忆过程、表象及三个记忆系统 l.记忆及记忆过程(1)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种类
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照能否加以陈述,可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3)记忆的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4)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这叫做遗忘。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问的摊移,遗忘的速率便越来越慢了,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2.表象(1)定义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存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也叫表象。(2)特征
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概括性。(3)作用
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或者说,表象在心理发晨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以发展起来。
3.三个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枉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