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楼梯寨小学开展防艾禁毒知识讲座
楼梯寨小学开展防艾禁毒知识讲座
在世界第22个艾滋病宣传日到来之际,为了进一步加强师生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落实今年的宣传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我校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
我校从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毒品的滥用与预防两大方面,以生动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向全校师生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目前艾滋病流行情况,仅去年我国就新增感染者270万例,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在谈到艾滋病相关知识时,着重从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等方面向师生作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并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强调对待艾滋病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能谈“艾”色变。在谈到毒品的滥用和预防时,向学生介绍了毒品的种类以及吸毒成瘾的症状等诸多方面,并向学校师生重点分析了吸毒的各种危害。最后,针对未成年人的吸毒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方面分析出青少年吸毒成瘾的九大原因,重点在于我国地处在“金三角”、“金新月”特殊的地理位置,属毒品过境国,社会环境亟待净化,青少年刻意模仿心理,不良的逆反心理,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等。
通过介绍和分析,师生受到了极大的教育,纷纷表示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从自我做起,身边做起,为营造一个健康而和谐的社会氛围而努力;学校也表示在取得“国家级禁毒教育示范学校”的成绩基础上,将坚持不懈的抓禁毒教育,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毒品的本质、种类、危害及防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
第二篇: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话稿
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的心灵深处筑起一道禁毒防艾的长城。让我们的青春更健康、更亮丽,这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话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话稿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毒品和艾滋病这两大毒瘤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年以来,德宏州打响了禁毒防艾的人民战争,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上下团结一心,综合治毒,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可如今毒品问题在我们周围还是存在着,给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尤其是直接危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吸毒必然导致自毁前程。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都不可避免的堕落,随着吸毒的次数越多,毒瘾越大,堕落就越深。
杨某某成长在一个令人羡慕的艺术世家。自幼受家庭的影响,艺术的熏陶,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小学5年级时,就进京参加全国“宋庆龄基金会”少儿电子琴比赛,取得了第三名的佳绩。12岁时,参加省少儿钢琴比赛荣获第10名,被公认为省内数一数二的键盘手。多年来参加了数不清的义演、汇演、巡回演出。为苏芮、伊能静、崔健、田震、黄格选等众多歌星伴奏过。1993年“唐朝”、“黑豹乐队”到昆明演出,杨某某和他们同奏共演时,令“黑豹乐队”惊奇的是,西南边陲怎会有这样高水平的键盘手!可是,后来他染上了毒瘾,辉煌的事业被毒品毁于一旦,他成了一个废人。毒品就这样把一个有才能的人给毁了,我们的社会少了一个艺术家。
吸食毒品导致艾滋病。由于毒品滥用日益严重,感染上艾滋病的感染者比例迅速上升。这是毒品对社会的一种新的危害。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直接的冲突和压力,而且给艾滋病流行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艾滋病在吸毒者中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吸毒者常常共用没有消毒的注射器,通过静脉把毒品注入体内,使病毒通过血液传播;二是吸毒者常伴有性行为混乱,特别是妇女吸毒,她们多数为了筹集毒资而卖淫,她们若感染了艾滋病,就会通过性接触方式传给他人,因此,远离毒品是青少年预防艾滋的重要防线。
吸烟还是青少年吸毒的“桥梁”,有的青少年就是因为误吸了掺有毒品的香烟而成为吸毒者的。不吸烟是预防吸毒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以及对全人类的危害真是比洪水猛兽还要凶猛,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坚决远离毒品。
青少年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我们要学习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的意识。
第二,要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范毒品的心理防线。
第三,要认识我们自己人生的宝贵。
第四,我们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对青少年而言,要抵制毒品,预防吸毒的行为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从思想深处构筑起防毒、禁毒的堤坝。我们要做到:
首先,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嗜好,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其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这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
一些青少年在交友中良莠不分,一旦有瘾君子们混在一起,在所谓讲哥们义气和虚荣心的驱使下,很容易染上毒瘾。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某个青少年群体中,只要有一个人先吸毒,由于同伴的压力等原因,吸毒很快就会蔓延开来。最终,这个群体中大部分或全部人都会沾染上毒品。
所以我奉劝同学们: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的人,即使亲友吸毒,也一定要远离。
让我们行动起来,不忘过去的灾难和耻辱,从自我做起,从洁身自好开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坚决抵御和消灭人类共同的敌人--------毒品,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谢谢大家!
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话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来自11级市场营销班的丁虎能!
下面我将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毒品的魔力”。
首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大家认为抽烟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下一个问题是针对吸烟的各位同学及其我们的各位老师提的,你为什么要吸烟?
——下面这一个问题还是针对吸烟的同学和老师提的,你能不能把烟彻底戒了?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吸烟和吸毒那一个后果更为严重?
我们作为一名中职生,也作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有能力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坚决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协助老师、同学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共撑起我们美好的明天。
“禁毒防艾,远离毒品,关爱生命,”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像一口警钟。时时刻刻在你的耳边响起。提醒你那些五颜六色药丸后的隐患,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同学们,愿这些文字永远在你们心中回荡,把毒品永远杜绝在你们真善美的大门外,为我们的理想奋斗!
人世间最恶毒的杀人凶手莫过于毒品.毒品是死亡之路的垫脚石,是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的克星,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恶魔。它无孔不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化为乌有。湛蓝的天空因为它而失去光泽,盛开的鲜花因它而凋谢,欢快的鸟儿因它而哀鸣,炽热的太阳因它而黯然。更可怕的是人也因它而变得碌碌无为,失去了梦想,没有了目标,一心想的只有“毒品”二字,整天对它如痴如醉。它摧毁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让幸福天使离我们而去。
有些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百毒不侵之身。但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即使你有再高的学历,再精的科学技术,碰上它,你同样得俯首称臣。这里就有一个真实的事例:
有一名在戒毒所工作的人员,他每天面临成百上千的戒毒者,长年累月工作的他对毒品可称得上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于是,在几年的辛苦工作下,他学到了很多戒毒的方法,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但是也一直有一个疑惑藏在他的心头,每天他都在暗暗的想:“是不是每一个吸食毒品的人都会上瘾呢?”他看来戒毒的人都是身体瘦小,精神不振,而且他们对戒毒的方法一无所知。自己长得那么壮,又懂得怎样戒毒,自己吸一口,恐怕没什么大碍吧!开始,他也曾告诫自己不能这么做,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他内心的好奇心也一天天的增长,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吸食了第一口毒品。有了第一次,他就有了第二次的念头,一次又一次,他终于对毒品上瘾了,毒品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他多次想戒掉,可是吸食容易戒掉难。他忍受不了那穿心般的痛,每次毒瘾发作,就如同千万只蚂蚁啃在心上。渐渐的,他再也没有了抵御能力,彻底的成为一个瘾君子。
一个事业有成的他,一个前途无量的他,就这样成了毒品的傀儡,在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划上了遗憾的句号。就算有再多的经验,但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不能,面对悲惨的结局,他除了默认,已无力去改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例子又何止这些呢?
醒悟吧!不要让好奇心致使自己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不要因别人的迷惑去做自己终身遗憾的事。
远离了它,明天的太阳依然冉冉升起,依然那样美丽、动人。路边的野花依然那样美,大自然的空气依然那样清新。可是如果一旦被它缠上,你的前途将茫茫一片,你那美丽的梦想将化为泡影。
让我们远离毒品,共同迎接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禁毒防艾,人人有责。
谢谢大家!
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话稿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禁毒防艾,珍爱生命》。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在人类社会取得一系列进步的同时,毒品和艾滋病这两大毒瘤却在全世界迅速地传播和流行,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目前,我国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也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到今年初,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100万,且每年递增30%。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也已突破100万。比上年上升11%。
毒祸猛于虎,危害全民族!自从19世纪被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东南沿海偷运鸦片开始,毒品问题,已经困扰中华民族长达两百年之久,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毒品曾一度绝迹,改革开放后,毒品问题又沉渣泛起,如果任其发展,其后果可用著名的禁烟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句话形容“国几无可御敌之兵,无可充饷之银”,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这八个字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毒品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一个人一旦吸毒上瘾,无异于慢性自杀禁毒———迫在眉睫的任务
亲爱的同学们,当最后一片秋叶悄然落地,你是否想到我们的生命也可能会这样短暂、脆弱?人类的公敌—毒品和艾滋病已经蔓延到我们身边。当我们为这两个100万而震惊时,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如果我们不注意预防这种目前无法根治、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那么我们的青春、梦想、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同学们,坚决抵制毒品、预防艾滋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去关爱身边那些曾经失足染上了毒瘾或是艾滋病的人们。因为他们需要全社会的人们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云南省艺术学校一名19岁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娱乐圈里小有名气。她第一次吸毒是因为胃疼,听人说吸了马上就不疼。第二次还想找点感觉,第三次就什么都不想了。吃饭、穿衣都成了额外的负担,更何况起早练功、晚上演出了。直到有一天她在排练厅犯了毒瘾,人们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海洛因扼杀了孔雀,毒品埋葬了她的艺术青春。北京市某中学生何某从小到大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转来的新同学,成绩优秀,“威胁”了他第一名的地位,于是他自尊心受挫。在期末考试时,他孤注一掷,采取作弊的方式,结果名誉扫地,检讨、处分接踵而来。由于无法承受和面对这一切,他逃遁在毒品的虚幻梦境中,又演绎了一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截至去年底,我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90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77%,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比去年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儿童。此外,许多青少年对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的成瘾性和严重后果缺乏了解,导致吸食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人员数量明显上升。在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刑事治安案件中,由吸毒引起的已经占到30%左右,一些毒品侵害严重的地区,这个数字甚至高达60%以上。
毫无疑问,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我国青少年禁毒的形势十分严峻。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亲爱的同学们,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的心灵深处筑起一道禁毒防艾的长城。让我们的青春更健康、更亮丽,这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谢谢大家!
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话稿4
老师们、同窗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三(2)班的---,今天我报告的标题是《加强禁毒意识,自发抵制毒品》
同学们,我们是国度的将来,民族振兴的盼望。然而,近年来,在个别青少年身上产生了吸毒、藏毒行为,甚至走上贩毒的犯法途径。
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多少年轻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比去年又有所增添,首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呈现了六七岁的儿童。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避免吸毒呢?
一、接收毒品基础常识跟禁毒法律法规教导,懂得毒品的危害,理解“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情理。
二、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摆脱懊恼和苦楚,毒品能给人带来快活等各种甜言蜜语。
三、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动的人。如发明亲朋挚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必定要劝阻,并要讲演公安机关。
四、即便本人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勾引、诈骗吸毒一次,也要爱护自己的性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作为一名学生,应当踊跃普遍地加入禁毒宣扬,这是每一个国民的任务。禁毒工作人人有责,人人都要为社会禁毒作奉献。让咱们一起尽力,独特发明一个健康的生涯环境。
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话稿5
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世界里,这里有鸟语花香,有春华秋实,有无限的亲情,有万分的友爱。但是,总有一些苍蝇,有一些病毒,切入我们的视野,啃食我们的肌体,折磨我们的感情。毒品,一个吞噬着生命与前途,抹杀了一个文明辉煌的恶魔,如今它正扇动着腐臭的翅膀,飞过中国那段惨痛的历史,来到了你我的身边。
同学们,你们有见过身体抽搐痛哭流涕的十六岁少年爬上高楼一坠而死的的恐怖情景吗?有见过精神失常的司机把路人压在车轮之下尸首分离,脑浆迸裂的悲惨场面吗?如果这些电视上的镜头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想到了什么?是的,我们都想到了那个罪魁祸首——毒品!
吸毒能使你妻离子散,倾家荡产,甚至能让你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你以为这是无稽之谈杞人忧天吗?不,我并不是在此吓唬大家,我只是想让大家都来关心一个既普通,又与我们密切相关,却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一个关于禁毒的问题。
回顾历史,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能的清王朝在这段屈辱历史里,割地赔款,把中国的宝岛台湾割让给了英国。鸦片战争让多少中国人倾家荡产饿死街头,让多少中国人因吸食毒品任人宰割?让多少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死于非命?是什么让地大物博的中国沦落到了这步田地?没错!这依然是毒品!
21世纪的今天,禁毒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了390万人,在此其中,却只有少少的35万人在戒毒所戒毒,而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比例始终占80%左右。看到这庞大的数目使我想起了一个案例:
2010年7月5日,广西灌阳县的一名名为陈桥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事发当天回到家中,陈桥的母亲正在厨房里忙乎着当天中午的午饭,突然听到噗通的一声,陈桥从沙发上跌落下来,当时陈桥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经过抢救,最终也没能留住陈桥14岁的生命。经鉴定,陈桥因过量吸食而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致死。再次上演了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
在我采集资料的过程中,一位多年从事禁毒工作的退休警察爷爷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那是一年的腊月,离年关只剩下短短的两天时间了,一对年轻夫妇到县城采购年货,他们离家之时,五岁大的女儿对妈妈说想要一个洋娃娃,年轻的妈妈微笑着答应了,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因吸食毒品产生幻觉,父亲驾驶的汽车像脱缰的野马飞下悬崖……就这样,这对年轻夫妻因毒品断送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给女儿留下的只是一个在车祸现场静静躺着的洋娃娃,当民警把小女孩喜欢的洋娃娃递到她手中,孩子哭喊着:“我不要洋娃娃了!我要爸爸,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啊!”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足以让任何铁石心肠的人为之落泪,而她的父母却再也听不到他们那可爱女儿的一声声呼喊了!同学们啊!我们不能在这样麻木不仁了!
战争再残酷,终究挡不住和平的曙光,瘟疫再可怕也会有被控制的时候,可毒品却在不停的制造着一起起血淋淋的悲剧!毒品。它不仅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放火,坑蒙拐骗……这一切一切,吸毒者为了它,不惜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还连累的亲朋好友,到最后,变得人不像人,家不像家,一片凄惨。可谓是“一人吸毒,全家遭殃,社会遭难”。
同学们,远离毒品,拒绝毒品,打击毒品,这是一场全民禁毒的战争。在这里,我们以捍卫青春的名义,发出我们的声音,亮出我们的利剑,让我们为健康人生,绿色无毒而奋斗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共创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禁毒防艾知识讲座策划书
禁毒防艾知识讲座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禁毒防艾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禁毒防艾知识水平,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禁毒防艾更加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二、三、四、五、六、活动时间:2010-11-2719:00——21:00 活动地点:T教1-1 活动对象:桂林医学院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员 活动主办方:桂林医学院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活动总负责人:王非非
活动策划人:万小凤
活动流程:
主持人致开场词,并宣布讲座开始
同伴教育小组进行授课
嘉宾和相关负责人合影留念
欢送嘉宾
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七、八、1、2、3、4、5、九、活动准备1、2、3、4、外联部负责邀请嘉宾姚力诠老师及同伴教育小组(提前一周)实践部提前三天挂好横幅并负责嘉宾纸的打印 宣传部画好海报并提前三天贴出;另外提前三天写好横幅 组织部负责安排观众及时就坐、维持好现场秩序,并协助同伴教育小组发放礼品(由礼仪小姐发送礼品),借好桌凳各4个。
5、秘书部负责签到、选出主持人并协助其写好主持词、选出礼仪及会后的简讯和总结
6、生活部负责提前2天买好相关物品、主持人的化妆以及申请嘉宾牌和礼仪服2套7、8、信息部负责做好开始和结束的PPT并负责照相(借好相机两部)副会杨永婵召开班级负责人会议,要求10级会员210人(星期三之前)
9、宣传部和实践部负责会场布置
10、组织部负责会后会场的整理
十、活动注意事项:
组织部负责引导会员及时就坐,不要聚集在会场门口
信息部在活动开始前检查多媒体是否正常及灯光的控制
会场布置要分工明确,注重效率
礼仪及时引导嘉宾入座
相关负责人提前两天完成工作汇报1、2、3、4、5、十一、经费预算
矿泉水:1.0元*10瓶=10元宣传纸:4张*1.0元=4元 嘉宾纸:0.2*10张=2元气球:2袋*12元=24元 彩带:1袋*5.0元=5元请柬:0.2元*10张=2元 绳子一卷:1元透明胶一卷:1元 小礼物:15个棒棒糖*0.5元 =7.5元
总计:56.5元
桂林医学院红十字会学生分会2010 年11月17日
第四篇:禁毒防艾知识讲座1
禁毒防艾知识讲座材料
认识毒品
一、毒品的概念
(一)毒品一词的由来
毒品一词是现代社会用语,据说最早出现在欧洲,是人们在了解了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用语,至今不过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清代中期以来,尤其鸦片战争期间,当时只说“禁烟”,鸦片烟与毒的字面联系仅限于“流毒天下,为害巨甚”(林则徐语)及“毒害之烈”层面上,尚未出现“烟毒”连用的情况。当时的烟,即今日所说的毒品,在法律条文中,无论是《大清刑律》,还是《新刑律》,也只规定“鸦片罪”,未见“毒”的罪名。将鸦片称为毒的,最早是1904年在福建发起成立的“去毒社”。民国初期,已有“烟毒”连用见诸报端。1924年,以“拒毒会”为名的组织出现,并出版《拒毒月刊》。这时的“毒”或“烟毒”是鸦片的同义语。
新中国成立后,“毒品”一词已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但解放初期的有关法律文件称“鸦片烟毒”,或将“禁烟禁毒”并提,很少单独用“禁毒”。这里的烟毒专指鸦片类毒品,而没有其它毒品的含义。虽然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几种罪名,并且在1982年的解释中已将杜冷丁、咖啡因、安钠咖等包括在内,但正式使用时仍然以“禁绝鸦片烟毒”作为概括词,可见“毒”仍指鸦片类毒品,而未对“毒品”作出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直到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才出现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定义。
(二)对“毒品“的不同理解
与其他社会用语一样,毒品一词的内容和含义,是随着时代、国度、民族、文化及所有者的角度不同而不断变化。
在一般人眼里,毒品是一种可使人身体伤害、精神颓废、病痛死亡以及引发犯罪的毒物。对于种植者来说,毒品是他们赖于生存的农作物,可用来换取金钱和食物。在贩毒者看来,毒品就是金钱和利润。
在中国19世纪40年代,毒品就是指鸦片烟,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海洛因、可卡因逐渐成为毒品概念外延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基苯丙胺(冰毒)成为毒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90年代后,“摇头丸”、K粉(氯胺酮),迷幼剂等新型毒品开始流行。
在国际社会中,第一个禁毒公约即1912年的《海牙鸦片公约》仅将鸦片视为毒品,1936年的《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才将毒品的范围扩大到其他鸦片制剂;1961年联合国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把非法种植罂粟、古柯和大麻列为禁止和惩治的行为。直到《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又将非法精神药物包括在内;1988年制订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可见“毒品”一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毒品作出不同的理解。化学家认为毒品是一种由其化学特性而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所强调的是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影响。医学家认为毒品是指对所有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吸毒是一种药物滥用行为。法学家认为毒品的实质不在药品,而在于其非法性,是一种违禁品,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可见,“毒品”一词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一定义具有法律效力,是区分毒品与非毒品的法律依据。
毒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依赖性、危害性和违法性。
1、依赖性。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等有关。
2、危害性。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3、非法性(违法性)。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制造毒品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二、毒品的分类
现在国际上对毒品的分类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这是因为毒品与药品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药物滥用因人而异,并且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毒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新品种不断出现。各国立法、司法机构、政府或医学界,对毒品的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持不同的认识和标准,在分类上无法做到完全统一。
我国1990年的《关于禁毒的规定》和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将毒品分为麻醉品和精神药物两类,与国际公约的分类一致。我国的法律未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
(一)按法律管制分类
1、麻醉药品
国际《1967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管制的有128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8种。常见的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类。
2、精神药物
国际《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的有99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精神药物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9种。常见的 有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迷幻剂等。
(二)按来源分类
1、天然类毒品
主要有鸦片、大麻、古柯等。
2、人工合成类毒品
如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等。
3、半人工合成类毒品
主要指经天然品直接加工成毒品,如经鸦片提炼出吗啡,吗啡经与醋酸酐反应制得海洛因。古柯叶经化学处理后得到可卡因、麻黄碱经化学加工成苯丙胺。
(三)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分类
1、兴奋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可卡因,苯丙胺等。
2、抑制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安定类药。
3、迷幻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迷幻作用的药物,如苯环已哌啶(PCP),麦角酰二乙胺(LSD),麦司卡林(仙人球中的一种成分)。
第五篇:禁毒防艾知识讲座
禁毒防艾知识讲座
巍山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陈泽
第一章 认识毒品 第一节 什么是毒品
一、毒品的概念
(一)毒品一词的由来
毒品一词是现代社会用语,据说最早出现在欧洲,是人们在了解了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用语,至今不过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清代中期以来,尤其鸦片战争期间,当时只说“禁烟”,鸦片烟与毒的字面联系仅限于“流毒天下,为害巨甚”(林则徐语)及“毒害之烈”层面上,尚未出现“烟毒”连用的情况。当时的烟,即今日所说的毒品,在法律条文中,无论是《大清刑律》,还是《新刑律》,也只规定“鸦片罪”,未见“毒”的罪名。将鸦片称为毒的,最早是1904年在福建发起成立的“去毒社”。民国初期,已有“烟毒”连用见诸报端。1924年,以“拒毒会”为名的组织出现,并出版《拒毒月刊》。这时的“毒”或“烟毒”是鸦片的同义语。
新中国成立后,“毒品”一词已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但解放初期的有关法律文件称“鸦片烟毒”,或将“禁烟禁毒”并提,很少单独用“禁毒”。这里的烟毒专指鸦片类毒品,而没有其它毒品的含义。虽然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几种罪名,并且在1982年的解释中已将杜冷丁、咖啡因、安钠咖等包括在内,但正式使用时仍然以“禁绝鸦片烟毒”作为概括词,可见“毒”仍指鸦片类毒品,而未对“毒品”作出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直到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才出现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定义。
(二)对“毒品“的不同理解
与其他社会用语一样,毒品一词的内容和含义,是随着时代、国度、民族、文化及所有者的角度不同而不断变化。
在一般人眼里,毒品是一种可使人身体伤害、精神颓废、病痛死亡以及引发犯罪的毒物。对于种植者来说,毒品是他们赖于生存的农作物,可用来换取金钱和食物。在贩毒者看来,毒品就是金钱和利润。
在中国19世纪40年代,毒品就是指鸦片烟,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海洛因、可卡因逐渐成为毒品概念外延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基苯丙胺(冰毒)成为毒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90年代后,“摇头丸”、K粉(氯胺酮),迷幼剂等新型毒品开始流行。
在国际社会中,第一个禁毒公约即1912年的《海牙鸦片公约》仅将鸦片视为毒品,1936年的《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才将毒品的范围扩大到其他鸦片制剂;1961年联合国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把非法种植罂粟、古柯和大麻列为禁止和惩治的行为。直到《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又将非法精神药物包括在内;1988年制订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可见“毒品”一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毒品作出不同的理解。化学家认为毒品是一种由其化学特性而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所强调的是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影响。医学家认为毒品是指对所有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吸毒是一种药物滥用行为。法学家认为毒品的实质不在药品,而在于其非法性,是一种违禁品,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可见,“毒品”一词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一定义具有法律效力,是区分毒品与非毒品的法律依据。
毒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依赖性、危害性和违法性。
1、依赖性。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等有关。
2、危害性。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3、非法性(违法性)。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制造毒品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二、毒品的分类
现在国际上对毒品的分类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这是因为毒品与药品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药物滥用因人而异,并且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毒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新品种不断出现。各国立法、司法机构、政府或医学界,对毒品的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持不同的认识和标准,在分类上无法做到完全统一。
我国1990年的《关于禁毒的规定》和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将毒品分为麻醉品和精神药物两类,与国际公约的分类一致。我国的法律未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
(一)按法律管制分类
1、麻醉药品
国际《1967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管制的有128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8种。常见的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类。
2、精神药物
国际《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的有99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精神药物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9种。常见的有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迷幻剂等。
(二)按来源分类
1、天然类毒品
主要有鸦片、大麻、古柯等。
2、人工合成类毒品
如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等。
3、半人工合成类毒品 主要指经天然品直接加工成毒品,如经鸦片提炼出吗啡,吗啡经与醋酸酐反应制得海洛因。古柯叶经化学处理后得到可卡因、麻黄碱经化学加工成苯丙胺。
(三)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分类
1、兴奋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可卡因,苯丙胺等。
2、抑制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安定类药。
3、迷幻剂
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迷幻作用的药物,如苯环已哌啶(PCP),麦角酰二乙胺(LSD),麦司卡林(仙人球中的一种成分)。
三、我国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毒品问题始于葡萄牙及英国殖民主义向中国贩卖鸦片之时,期间经历了不断蔓延和加剧的过程,中华民族经历了极大的苦难和屈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仅用三年的时间彻底铲除了在中国蔓延了200余年的烟毒瘟疫。中国“无毒国”的称号保持了3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尤其是金三角贩毒集团实施毒品北上,建立“中国通道”后毒品问题再度在中国出现。
(一)我国毒品问题的历史
1、清朝时期毒情概况 在很早以前,人类就发现了罂粟及其制成品鸦片具有药用价值,但都没有认识到它的毒性。在盛唐时期,含有鸦片的制剂“福寿膏”被作为贡品传入中国,但由于其价格非常昂贵,故鲜为人知。
1578年,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把“阿芙蓉”(即鸦片)作为一种新的药物收入,并说明它是“罂粟花之津液”。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在葡萄牙商人输入中国的商品中,最大宗的就是鸦片。
英国商人很快就仿效葡萄牙商人,把鸦片走私作为掠夺中国财富,筹集原始资金的最佳手段。172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把从马德拉斯购入的鸦片运到广州销售,获得丰厚利润,从此一发不可收,全面向中国推销鸦片,从开初的每年数百箱增加到后来每年1000箱,取代了葡萄牙商人,成为向中国走私鸦片最多的贩毒者。
据统计,从1800~1839年的40年间,输入中国的走私鸦片就有63万多箱,使中国流失6亿银元。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人民的健康,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期间,中国吸食鸦片者在200万人以上,官吏吸食鸦片疏于政务,士兵吸食则使军队失去战斗力。
鸦片战争以后,大约从1842~1905年,伴随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鸦片贸易成了合法化,其结果是国外鸦片进口量继续增长,并刺激了国产鸦片的迅速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末,全国的自产鸦片量已达60万担,是同期进口鸦片的10倍,全国吸食鸦片人数达到2000万人,遍及社会各个阶层。中华民族也因此蒙上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鸦片烟毒的严重泛滥及其造成的巨大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而且动摇了执政政府的统治,为挽救清王朝消亡的命运,1901年1月29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了晚清政府最后的“十年禁烟”计划,至1911年,国产鸦片减种70%,全国约有上百万吸食鸦片者戒除毒瘾,上万家烟馆被关闭。
2、中华民国政府时期毒情概况
从1911~1917年,无论是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还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时期,在禁烟方面都基本上秉承了清末第二次严禁时期的有关措施。1917年,经中英会勘后,双方联合宣布了中国境内已全部实现罂粟禁种的消息,并依照条约终结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历史。
但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全国局势的能力。以致出现了“以毒养军、以军护毒”成为各地普遍现象,导致民国初年几近控制的鸦片烟毒又再度泛滥。
在南京国民政府执政的初期,重拾前人敛财之道,以烟税为财源,重新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从而致使鸦片烟毒在中国历史上泛滥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据有关文献显示:1929~1933年,中国罂粟种植总面积约为8000万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1%;中国鸦片年产量达6000万公斤,约占全球鸦片总量的5/6。与此同时,日本等外国帝国主义大肆向中国走私吗啡、海洛因、红丸(主要成份为海洛因、吗啡等)毒品。中国吸食鸦片及其他毒品的人口约为8000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16.8%。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烟祸肆虐的巅峰。
3、建国初期禁毒概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禁毒运动。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向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中央直辖市、各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通令》历数了鸦片烟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规定了严禁鸦片烟毒及其他毒品的办法:各级政府“应做广泛的禁烟禁毒宣传”:在烟毒较盛的一些地区,当地“应定出限期禁绝办法”;“得设禁烟禁毒委员会”;“禁绝种烟”;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贩运制造及售卖烟土毒品”犯者“从严治罪“。经两年的努力,至1952年春,从全国范围看,鸦片种植基本禁绝、贩卖与吸食烟毒的现象大大减少,烟毒泛滥不止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一些地区毒品贩卖与吸食的活动还十分严重。为彻底清除毒品,1952年初,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禁毒进一步掀起高潮。1952年以后的一两年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除了吸毒现象。通过努力,仅仅3年时间,一举扫除了贻害中国200年的烟毒。在这场禁毒运动中,查实以种植、贩运、销售毒品为业人员369705名,其中51627名被依法处理,800名罪大恶极的罪犯被判处死刑;缴获鸦片类毒品339万两,制毒机械5716套,用于武装贩毒的枪支882件。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遏制了罂粟种植,并通过自行戒除和强制戒除的办法,帮助上千万烟民戒除了烟瘾,肃清了200多年来泛滥成灾、屡禁不止的鸦片烟毒。此后30年,毒品在中国大地基本绝迹,中国被公认为“无毒国”而享誉世界。
(二)我国毒品问题的现状
1、境外毒品多头渗透的局面尚未改变。尽管从2005年4月开始的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我国危害最大的“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也大幅下降,但西南境外,缅北地区作为对我国危害最大的毒源地的状况短期内仍难改变,冰毒片剂向我国渗透大幅增多。西北境外、阿富汗毒品持续泛滥,东北和东南境外毒品对我国的走私渗透也不断加剧。
2、境内制贩毒活动屡禁不止,呈现区域扩大、种类增多,小型分散的特点。外籍人员在华涉毒案件明显增多。
3、海洛因滥用问题仍是禁毒工作的难点。海洛因成瘾人员复吸率高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排查了海洛因成瘾人员74.9万名,还有相当数量的瘾性吸毒人员。新吸毒人员在滋生,特别是农民工等流动人员成为易染毒高危人群。
4、国内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快速增多,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较大比例。
5、易制毒化学品管控的源头作用日益突显。随着境内外制毒活动对化学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易制毒化学品流失的风险越来越大。国内个别企业擅自违规生产、经销,致使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第二节 毒品的危害
一、对个人的危害
(一)吸毒严重损害身体,毒品对人体带来全身性损害,诱发多种疾病。
(二)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名称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艾滋病与毒品一同被视为是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两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截至2008年,全球有3300万艾滋病感染者;同时,全球因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00万人。中国卫生部公布: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约为70万人。1989年,云南省滇西边境静脉吸毒人员中成批发现艾滋病感染者。随后,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已成为我国和云南省传播艾滋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2007年底,全国累计报告的223501例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注射毒品传播占38.5%。其中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人,在5万人新发感染者中,注射吸毒传播占42%。
(三)吸毒导致死亡,吸毒不仅摧残人的身体,更为严重的是,吸毒能致人于死命。据报导:每年全球与吸毒有关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0万人。吸毒致死的情况主要有三种:
1、吸毒过量造成的急性中毒死亡。
2、吸毒并发症导致的死亡。
3、吸毒自杀死亡。
(四)吸毒严重摧残人的精神,吸毒使人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人格扭曲。人一旦吸毒,往往就走上堕落之旅,且随着毒瘾的加深,堕落的程度也在加深。
二、对家庭的危害
(一)对家庭成员的精神伤害,有调查表明:吸毒者及其发生的吸毒行为对家庭成员的最大伤害莫过于精神方面的伤害。
(二)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吸毒需要大量的资金,一般家庭难于承受,即使是家产富裕的,用不了多久也会一贫如洗。
(三)吸毒贻害后代,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一个家庭中有父亲或母亲吸毒,将对未成年子女造成直接的伤害。
三、对社会的危害
毒品不仅是危害个人、家庭的问题,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吸毒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消极因素。
(一)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
毒品与违法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毒品问题严重的地方,特别是吸毒问题严重的地方,犯罪问题肯定严重。
1、使用毒品引发违法犯罪,一是法律规定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二是因毒品引发违法犯罪。
2、毒品作用引发违法犯罪,毒品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苯丙胺和可卡因等毒品,能使人产生妄想和“神经过敏”。
3、围绕毒品引发违法犯罪。毒品不仅损害使用者的身体和精神,还直接引发社会性种植毒品、制造毒品、贩运毒品、销售毒品、走私毒品、持有毒品以及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由此引发的暴力、凶杀、收买、贿赂、“洗钱”等犯罪活动,已成为最具威胁的社会公害。
(二)影响国民素质。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身体消瘦、体力和智力水平下降,不能进行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社会的一大负担。
(三)吞噬社会巨额财富。毒品经济属于地下经济,是非法的活动,所以很难进行精确统计。据美国1991年6月发表的一份名为《美国吸毒者在非法毒品上的花费知多少》的报告讲,1990年美国人为可卡因花掉180亿美元,海洛因120亿美元,大麻90亿美元,另有20亿美元花费用于致幻剂、苯丙胺等毒品。根据拉美杂誌引用的材料,美国吸毒者为满足毒品的需要,1988年花掉1500亿美元(按街头价格计算)。
在我国吸毒同样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以每个吸毒者每天吸食0.3克海洛因计算,仅全国登记在册的114.04万人中近80万海洛因滥用者至少每年消耗300亿元人民币。
(四)毒品影响国计民生。许多专家认为,毒品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每年美国在因吸毒而引起的执行法律、提供医疗服务方面,要负担约4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缅甸由于吸毒者甚众,全国每天就有300万美元的财富化为青烟。国家为缉毒、戒毒每年要支付大量费用。同时,国家每年还要拨出大笔经费用于侦办毒品案件,培训缉毒人员,购买缉毒设备,对毒品进行鉴定等。毒品犯罪的上升,以及为救助因毒品而产生的各种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这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第三节 毒品违法与犯罪行为
毒品违法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禁毒行政管理方面的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毒品犯罪行为,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第二章
认识艾滋病 第一节 什么是艾滋病
一、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缩写是AIDS。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天生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防护功能的减低、丧失;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二、艾滋病发病机理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能借助人体大量复制繁殖并释放病毒,以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以人类免疫功能的指挥者CD4为主要对象。随着人的免疫系统的破坏,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极容易侵袭身体,造成机会性感染或引发恶性肿瘤,最终导致全面衰竭死亡。艾滋病病死率极高,整个病程分为三个时期,即感染期、发病期和死亡期。感染期可持续4~8年,进入发展期后,3个月至半年内死亡。由于感染期长,无明显的外在症状,造成了艾滋病传染的隐蔽性,因而使艾滋病的传染源更加危险。
第二节 艾滋病的危害
一、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家庭组成结构的破坏、家庭破裂,减少劳动生产能力,医疗支出增加,削弱家庭的赡养、抚养、教育能力,增加了家庭的贫困程度。
据专家估计,我国一个艾滋病病人的医疗费用平均每年为5000~11000元,相当于我国家庭平均年收入的一半至一倍,其总费用是人均年收入的18.3~24.4倍。
艾滋病在使个人遭受巨大痛苦和压力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种种不幸。第一,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背上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被周围的人群歧视和疏远。
第二,家庭经济支出增加。导致许多家庭一贫如洗。
第三,家庭直接收入减少。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劳动力,20~45岁之间。第四,家庭其他收入减少。指需照顾病人或感染者,不得不减少工作或学习时间,另外,来自社会的歧视,家庭纠纷等问题。
第五,艾滋病遗孤的问题。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由于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因此,其对人们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超过了任何其他的疾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艾滋病对社会资源的消耗,防治艾滋病需要政府增加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艾滋病流行还会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并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艾滋病毒和艾滋病会对感染率严重的国家造成灾难性的经济影响。
(二)劳动人口减少,人才损失严重
18~45岁年龄的人是艾滋病病毒的易感人群,这一人群是社会最强壮的劳动力。
(三)人均寿命大幅度下降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直接关系到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关系到健康、福利和安全等众多的人口问题,也将直接关系到人口发展战略的政策取向。
(四)艾滋病使大批儿童成为孤儿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提供的一份报告,乌干达因艾滋病失去单亲或双亲的儿童已达110万人,居非洲国家首位。
(五)造成并加剧社会歧视
在艾滋病发病初期,社会上流传着恐怖的故事,错误的报道,惊慌失措的反应和带有歧视的政策,这样,阻碍了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艾滋病这种疾病。
(六)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危害,影响社会的安定
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和其家属的就业、入学、医疗、婚姻、生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被迫停止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导致收入的减少,加剧了家庭的贫困,甚至使得不少家庭因此而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