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_1
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这次国培,感悟良多,收获良多。让我体会了“教学相长”的真正含义。老师们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丰富成长的,基础教育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责任很重大,要把数学基础教育搞得更好,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即便是教材内容大致“不变”,可学生在变,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社会在发展。“国培”期间,专家们每一次精彩的解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释,使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从对数学基础教育的理解到研究问题的方法,无一例外的都有观念上的更新与层次上的提高,每一次激烈的讨论,都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有一种自己早就想说而没能及时说,自己已经在想却没有与人交流的感觉,这就是共鸣。所以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我自始至终都在努力学习着,在专家教授们辛勤指导下快乐的收获着,在老师们的讨论交流中不断的丰富着,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反思中不断的强大着。
具体来说,我觉得专家视频讲座和答疑交流给我印象很深,部分理论文档的提供略显单调,教育教学资源的提供与交流还可以更加丰富,这也是老师们很需要的。这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可是在不少老师眼里可能变成了单一接受辅导、完成作业,应付培训的工作,而没能真正发挥交流、展示自己的强大功能。如果有可能,我觉得视频
讲座和音频答疑可以有限的让老师们加入进来,可以由各地辅导老师推荐筛选参与教师,以保证交流质量和效果。视频、音频材料能单独下载下来,便于参培教师带动更多的老师学习交流,发挥“国培”的更大作用。“国培”活动形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比如,适当组织比较有见地、有想法的老师参加和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与观摩,现场和专家交流,接受专家指导,或者把这种机会当成对老师“国培”效果的一种激励。把“国培”真正变成教师终身学习提高的强大平台。
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在培训中感悟颇多,比如,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上、在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上、在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上等等方面,我觉得都有提高。
一、更新了理念、加深了认识
从老师的讲座、辅导和交流中,我们汲取了很多知识及新的理念。尤其是加深了对数学课改的理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还对诸如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等要求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它们将完善修订为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两基”,修订为“四基”,增设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有17年数学教学经历的我时常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在国培学习期间,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逐渐清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同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等等。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一种平等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潜能的伯乐;是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真不容易。面对全国课改中出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些甚至走极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我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不盲从,不跟风,懂得了如何通过学习思考,用理论的东西指导自己的教学,指导自己的学生学习和提高!课堂上,老师“主导”与“参与”作用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绝对不能撼动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活泼的学,让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提高和收获,这很重要,至于方法问题就是我们研究讨论的重点。这一点我很赞同我们新教材的培训老师张文韬老师的观点“老师讲多少,还得看课型、看学生,如果非要给个时间比例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按‘黄金分割率’分配时间”。辅导专家王鹏远老师对教学模式也赞同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由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决定,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学习十八大报告就只能用‘讲授’的形式”。当然会后的分组讨论也是加深理解所必须的。
三、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工作中心、重点,在17年的课堂教学中我曾经有不少疑惑和不解,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观看了几位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讲座。进一步体会了新课程、新理念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领会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授们在做专题讲座中,皆把高深的理论知识联系我们身边熟悉的教学课堂事例,深入浅出,生动又富于哲理,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到底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呈现三维目标?我认为,要衡量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关注课堂上学生动了没有?(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学生通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困惑?(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了些什么?课堂答问、作业完成的怎样?课堂小结中学生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学生是否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要用这些指标去衡量一堂课,教学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当然,要真正的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高效,我们老师首先得认真的钻研教材、课标,认真的研究学生,掌握科学、实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构建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努力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从“苦学”向“乐学”的转变。
四、掌握了新技术、提升了基本功,增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新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首先我们对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现状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对今后几年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还从专家、一线知名教师的身上领悟出一些“为人师”的道理,学到了一些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学到了一些教学基本功,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既更新了理念、又掌握了新的技术,还提升了班级管理的艺术。通过“国培”学习,我学习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17年的教学管理工作,困惑自己的不少问题逐渐清晰明朗,学习中学到的理念与方法使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也养成了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并和其他老师无私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一个体现吧!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我参加了这次的国培初中数学学习,面对专家,面对同行,我敞开胸怀,张开思维的触角,择其善者而取之、从之、创新之,同时积极参与,也把自己的观点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馈中不断去完善自我。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抽时间,打开电脑上网学习按照学习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交作业,参与讨论,写心得体会。总结此次学习活动,我收获颇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我此次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主动才能得到收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径。课程团队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研修成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学习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程标准是统帅
我认为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但反观现状,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对课标的重视不够,首先体现在驻守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身上,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其次,正如老师文中所言,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专家对“课标”做过许多的解读,但是进入到操作(教学实践)层面或环节时,可能很快就脱钩了。课标的实施出现了专家解读热后的断层器和真空期。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认真学习拷贝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张开思维的触角,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如果对《数学生活》不熟悉的话,参加这样的研修就会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就好比去听一堂自己根本没有看过、没有备过、没有讲过的课,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回归教材,认真研读。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资料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块主阵地,这块阵地要守住,还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励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业量、评论数大大减少,任务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特别值得记住的是,在我们的研修平台上,课程团队、班主任、学员之间也相互通过“公告”、“花絮”、“评论”留言等方式传递着防风防雨的温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临时采取分散上网的方式进行”、老师考虑到大家研修时长期坐在电脑旁边,找了些在电脑前就坐的小贴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们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这次研修,很值!
第二篇: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一
参加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数学班的学习研修,这既是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后劲的关爱和期待。20xx年11月,我结束了国培初中数学培训研修第一阶段的培训学习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在职研修阶段,在这阶时间的学习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现就自己在岗研修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知数学概念课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主体重新建构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很容易显示某些数学概念的动态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一个让学生参与的认知环境。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有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讲此内容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头脑里有一定的印象,然后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总是180度。前后印证,使学生产生了很大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的欲望。再如讲解“轴对称”概念时,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连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数学实验课
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其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导致学生看不到数学被发现创造的过程,而过分注重问题的结论以及解题的方法技巧。教学的过程基本由教师决定,学生很少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做数学实验。几何画板可以为做“数学实验”提供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模式取代由教师讲授、教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这样,教师就要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或三条中线,三条高线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方法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也会心有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教学内容的本质。但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中,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确实存在,这个实验,除了教师演示外,学生也可动手操作,印象极为深刻,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再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传统方法中
有的教师直接给出分类,有的教师用投影显示两圆的运动,我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日食的形成过程,学生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由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体会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可链接到相关概念的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味盎然,印象深刻。所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充满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进行数学练习和反馈
传统的板演练习是一人板演,十人看,还有部分无事干的练习模式,它只能暴露几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秀做法或存在的问题,代表性不强且效率低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可把一堂习题课放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借助计算机局域网,教师可以调阅任何学生的练习,对于他们的个别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而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好方法或典型问题和错误显示在屏幕上,集中点评,这些往往是教师在备课中无法事先预见的,这对教师的自我反省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网络型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网络型课逐渐深入到中学数学教学领域,它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它很好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探究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某一专题将相关教学资源整合,归纳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顺序的调整,课后进行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网络型课特别适合进行专题学习和专题复习,还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对此我进行了一次尝试,在讲完《四边形》这一章后,制作了专题复习网页,首页设计为: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能力训练基地,在线测试,生活中的四边形等九个部分,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上均设置超级链接,往下链接了六个网页:性质和判定,知识要点提示,经典例题剖析,方法规律归纳,中考名题例释,生活应用乐园;在“能力训练基地”上依次链接A、B、C三套有梯度的训练题,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标;在“在线测试”上链接两套综合性测试题;在“生活中的四边形”中链接有关数学史、数学趣话、四边形的应用等网页,我把这个主题网页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三课时的时间进行自主复习,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节课进行四边形内容的梳理,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他们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节课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测试,第三节课总结本章收获写一篇小论文。我在课上主要进行课堂管理和在线答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网页选择,结果证明这章的学习目标圆满完成,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实践学习研修工作中,我认真地把国培精神和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数学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发扬我们现阶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在国培中所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张旗鼓的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教学中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的知识讲授和学科的趣昧性教学。
XX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二
我参加了这次的国培初中数学学习,面对专家,面对同行,我敞开胸怀,张开思维的触角,择其善者而取之、从之、创新之,同时积极参与,也把自己的观点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馈中不断去完善自我。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抽时间,打开电脑上网学习按照学习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交作业,参与讨论,写心得体会。总结此次学习活动,我收获颇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我此次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径。课程团队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研修成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学习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但反观现状,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对课标的重视不够,首先体现在驻守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身上,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其次,正如老师文中所言,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专家对“课标”做过许多的解读,但是进入到操作(教学实践)层面或环节时,可能很快就脱钩了。课标的实施出现了专家解读热后的断层器和真空期。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我认真学习拷贝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张开思维的触角,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如果对《数学生活》不熟悉的话,参加这样的研修就会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就好比去听一堂自己根本没有看过、没有备过、没有讲过的课,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回归教材,认真研读。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资料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块主阵地,这块阵地要守住,还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业量、评论数大大减少,任务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特别值得记住的是,在我们的研修平台上,课程团队、班主任、学员之间也相互通过“公告”、“花絮”、“评论”留言等方式传递着防风防雨的温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临时采取分散上网的方式进行”、老师考虑到大家研修时长期坐在电脑旁边,找了些在电脑前就坐的小贴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们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这次研修,很值!
第三篇: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我参加了这次的初中数学国培学习,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观摩了多位教师的多媒体数学教学课,让我感悟颇多,收获甚多。真正体会了“教学相长”的含义,老师们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丰富成长的,基础教育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责任很重大,要把数学基础教育搞得更好,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国培”期间,专家们每一次精彩的解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释,使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从对数学基础教育的理解到研究问题的方法,无一例外的都有观念上的更新与层次上的提高,每一次激烈的讨论,都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有一种自己早就想说而没能及时说,自己已经在想却没有与人交流的感觉,所以在培训期间,我自始至终都在努力学习着,在专家教授们辛勤指导下快乐的收获着,在老师们的讨论交流中不断的丰富自己,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反思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益匪浅,比如,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上、在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上、在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上等等方面,我觉得都有提高。现追踪培训接近尾声,特作如下个人研修总结:
一、更新了理念、加深了认识
从老师的讲座、辅导和交流中,我们汲取了很多知识及新的理念。尤其是加深了对数学课改的理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还对诸如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等要求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它们将完善修订为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两基”,修订为“四基”,增设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我时常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在国培学习期间,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逐渐清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同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等等。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一种平等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潜能的伯乐;是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真不容易。面对全国课改中出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些甚至走极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我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不盲从,不跟风,懂得了如何通过学习思考,用理论的东西指导自己的教学,指导自己的学生学习和提高!课堂上,老师“主导”与“参与”作用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绝对不能撼动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活泼的学,让每个层次的同学都有提高和收获,这很重要,至于方法问题就是我们研究讨论的重点。这一点我很赞同新教材的培训老师的观点“老师讲多少,还得看课型、看学生,如果非要给个时间比例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按‘黄金分割率’分配时间”。辅导专家对教学模式也赞同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由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决定,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学习十八大报告就只能用‘讲授’的形式”。当然会后的分组讨论也是加深理解所必须的。
三、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工作中心、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曾经有不少疑惑和不解,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观看了几位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讲座。进一步体会了新课程、新理念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领会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授们在做专题讲座中,皆把高深的理论知识联系我们身边熟悉的教学课堂事例,深入浅出,生动又富于哲理,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到底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呈现三维目标?我认为,要衡量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关注课堂上学生动了没有?(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学生通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和困惑?(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了些什么?课堂答问、作业完成的怎样?课堂小结中学生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学生是否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要用这些指标去衡量一堂课,教学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当然,要真正的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高效,我们老师首先得认真的钻研教材、课标,认真的研究学生,掌握科学、实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构建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努力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从“苦学”向“乐学”的转变。
四、掌握了新技术、提升了基本功,增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新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首先我们对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现状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对今后几年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还从专家、一线知名教师的身上领悟出一些“为人师”的道理,学到了一些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学到了一些教学基本功,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既更新了理念、又掌握了新的技术,还提升了班级管理的艺术。通过“国培”学习,我学习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困惑自己的不少问题逐渐清晰明朗,学习中学到的理念与方法使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也养成了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并和其他老师无私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一个体现吧!
第四篇: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我参加了这次的国培初中数学学习,面对专家,面对同行,我敞开胸怀,张开思维的触角,择其善者而取之、从之、创新之,同时积极参与,也把自己的观点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馈中不断去完善自我。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抽时间,打开电脑上网学习按照学习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交作业,参与讨论,写心得体会。总结此次学习活动,我收获颇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我此次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主动才能得到收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径。课程团队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研修成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学习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程标准是统帅
我认为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但反观现状,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对课标的重视不够,首先体现在驻守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身上,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其次,正如老师文中所言,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专家对“课标”做过许多的解读,但是进入到操作(教学实践)层面或环节时,可能很快就脱钩了。课标的实施出现了专家解读热后的断层器和真空期。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认真学习拷贝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张开思维的触角,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如果对《数学生活》不熟悉的话,参加这样的研修就会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就好比去听一堂自己根本没有看过、没有备过、没有讲过的课,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回归教材,认真研读。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资料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块主阵地,这块阵地要守住,还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励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业量、评论数大大减少,任务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特别值得记住的是,在我们的研修平台上,课程团队、班主任、学员之间也相互通过“公告”、“花絮”、“评论”留言等方式传递着防风防雨的温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临时采取分散上网的方式进行”、老师考虑到大家研修时长期坐在电脑旁边,找了些在电脑前就坐的小贴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们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这次研修,很值!
第五篇:2021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2021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
数学语言亦对初学者而言感到困难.如何使这些字有着比日常用语更精确的意思,亦困恼着初学者,如开放和域等字在数学里有着特别的意思.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1
回想此次研修活动,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伙伴们的探究,所获颇丰!每一次活动带给我的都是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每一次培训都让我切身感受到我们教师该如何从一个教书匠向一名知识型、教研型教师转变的过程!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课程观念影响下,我们把课程限定在狭小的学科课程的___里,从而人为地缩小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当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时,我们不得不反思现有的课程体系,都说要努力还学生一个自我,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却难以落到实处。带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研修网带我们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他们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每一个人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老师们喜悦的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在准备和分析的过程中,自己这是收获很大,感觉自己也成熟了很多,尤其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变的高了,远了。
一、国培研修认真学习知识。
从国培研修开始,聆听专家讲座,观摩优秀教师课例,并且坚持做好听、看笔记,写一写自己的感悟与反思。坚持观看网络视频,按时提交作业,及时浏览学员作业及评论文章,做到积极交流,虚心学习。二、国培研修改进了教学观念。
通过研修,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通过深入学习,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高-潮的教育智慧,远大的教育境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从而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因此要给自己身体加油,给自己头脑充电,博学广-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三、国培研修增强了我教学信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的课改,面对新的学生,有时我真的不知何去何从,我忧郁,我困惑,甚至有时我失去了自信。自从踏入国培研修平台,我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通过看视频,听专家讲座我领悟了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怎样设计教学流程,怎样选择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的课,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哪些重点……通过研修平台,我浏览了一篇篇感人的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使我感悟到了怎样做好班级管理,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通过研修,我不再那么迷盲,不再那么困惑,我找回了原本属于我的那份自信。四、国培研修我懂得了思考与总结。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研修,也让我明白了:教学中缺少的并不是经验,而是及时的反思、总结。也有人说的好,与其写三年的教案,不如认真写好一年的反思与总结,我觉得道理也在其中。五、国培研修使让我回味无穷。
每天的听课、评课、写作业,网上交流,都凝聚着自己及所有老师的教学思想,呈现出老师们深邃的智慧。虽然你一言我一语的话语不是很多,辞藻也许不够华美,但是,那种坦诚的交流,真诚的指点、丰富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碰撞的火花,使老师们深深的感动。参与研修的所有老师们真诚的一切,都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会回忆。最后感谢国家对教育的巨大投入,使我有机会参加国培研修,我一定把在国培研修里学到的知识、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2
我参加了这次的国培初中数学学习,面对专家,面对同行,我敞开胸怀,张开思维的触角,择其善者而取之、从之、创新之,同时积极参与,也把自己的观点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馈中不断去完善自我。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都抽时间,打开电脑上网学习按照学习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交作业,参与讨论,写心得体会。总结此次学习活动,我收获颇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我此次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主动才能得到收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径。课程团队给我们___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研修成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学习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
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程标准是统帅
我认为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但反观现状,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对课标的重视不够,首先体现在驻守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身上,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其次,正如老师文中所言,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专家对“课标”做过许多的解读,但是进入到操作(教学实践)层面或环节时,可能很快就脱钩了。课标的实施出现了专家解读热后的断层器和真空期。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认真学习拷贝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张开思维的触角,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如果对《数学生活》不熟悉的话,参加这样的研修就会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就好比去听一堂自己根本没有看过、没有备过、没有讲过的课,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回归教材,认真研读。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资料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块主阵地,这块阵地要守住,还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励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业量、评论数大_大减少,任务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特别值得记住的是,在我们的研修平台上,课程团队、班主任、学员之间也相互通过“公告”、“花絮”、“评论”留言等方式传递着防风防雨的温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临时采取分散上网的方式进行”、老师考虑到大家研修时长期坐在电脑旁边,找了些在电脑前就坐的小贴士和大家___等等。我们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这次研修,很值!
初中数学国培研修总结3
参加___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初中数学班的学习研修,这既是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后劲的关爱和期待。__年__月,我结束了国培初中数学培训研修第一阶段的培训学习(范本)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在职研修阶段,在这阶时间的学习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现就自己在岗研修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知数学概念课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主体重新建构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很容易显示某些数学概念的动态(范本)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一个让学生参与的认知环境。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有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讲此内容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头脑里有一定的印象,然后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总是180度。前后印证,使学生产生了很大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___”的欲望。再如讲解“轴对称”概念时,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连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数学实验课
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其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导致学生看不到数学被发现创造的过程,而过分注重问题的结论以及解题的方法技巧。教学的过程基本由教师决定,学生很少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做数学实验。几何画板可以为做“数学实验”提供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范本)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模式取代由教师讲授、教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___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这样,教师就要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___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范本)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或三条中线,三条高线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方法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也会心有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教学内容的本质。
但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中,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确实存在,这个实验,除了教师演示外,学生也可动手操作,印象极为深刻,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再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传统方法中
有教师直接给出分类,有教师用投影显示两圆的运动,我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日食的形成过程,学生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由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体会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可链接到相关概念的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味盎然,印象深刻。所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充满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进行数学练习和反馈
传统的板演练习是一人板演,十人看,还有部分无事干的练习模式,它只能暴露几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秀做法或存在的问题,代表性不强且效率低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可把一堂习题课放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借助计算机局域网,教师可以调阅任何学生的练习,对于他们的个别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而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好方法或典型问题和错误显示在屏幕上,集中点评,这些往往是教师在备课中无法事先预见的,这对教师的自我反省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网络型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网络型课逐渐深入到中学数学教学领域,它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它很好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探究工具。现在越来越多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某一专题将相关教学资源整合,归纳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顺序的调整,课后进行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网络型课特别适合进行专题学习和专题复习,还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对此我进行了一次尝试,在讲完《四边形》这一章后,制作了专题复习网页,首页设计为: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能力训练基地,在线测试,生活中的四边形等九个部分,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上均设置超级链接,往下链接了六个网页:性质和判定,知识要点提示,经典例题剖析,方法规律归纳,中考名题例释,生活应用乐园;在“能力训练基地”上依次链接A、B、C三套有梯度的训练题,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标;在“在线测试”上链接两套综合性测试题;在“生活中的四边形”中链接有关数学史、数学趣话、四边形的应用等网页,我把这个主题网页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三课时的时间进行自主复习,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节课进行四边形内容的梳理,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他们的区别和联系,第二节课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测试,第三节课总结本章收获写一篇小论文。我在课上主要进行课堂管理和在线答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网页选择,结果证明这章的学习目标圆满完成,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实践学习研修工作中,我认真地把国培精神和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数学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发扬我们现阶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在国培中所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张旗鼓的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教学中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的知识讲授和学科的趣昧性教学。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