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体验式班会教学设计
11教案
课题:今天你行为规范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们的活动参与,明确好习惯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2、使同学们对“守则规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
3、引导、教育同学们做文明守纪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这次班会,让《小学生行为规范》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来指导学生平时的言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在这个教室里开展开学以来第一次班队活动,我想,咱们开学已经一个月多了,我不知道大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否有所了解,又是否落实到行动中了.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举办一次班队活动.【活动一】
乙: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活动——《是对是错》.一.判断:(10)分
(1)
不满13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
不入二厅是只不入游戏厅和舞厅.(√)
(3)
评三好生只需思想品德好和主课好就行了。.(×)
(4)
体检时要做到;(1)不能弄虚作假(2)不嘻嘻哈哈.(×)【活动二】小品 甲:《是对是错》真可谓是精彩纷呈,不过有句话说精彩还在后头,一点也不假下面请欣赏小品《鸡毛掸子的**》 【活动三】《比划猜猜猜》
乙:这个小品可真够有意思,前面的节目都是一个人当角儿,这次我们可不一样,这个活动需要双方合作才能完成,刻不容缓,下面请大家玩《比划、猜、猜、猜》 请听规则:【由2个人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根据主持人手里的题卡内容,抽到几号题就答儿号题。比划者可以用动作或者语言提示,但不能带到所猜词中的任何一字,场下同字请保持安静,违规者倒扣50分。】
1.小偷小摸;
2.轻声缓步;
3.拳打脚踢;
4.礼让三分;
5.追逐喧哗;
6.鼓掌。【活动四】歌曲欣赏 甲:时间不饶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由杨斌同学给大家带来的一首歌——《热爱地球妈妈》,掌声有请。
【活动五】答题竞赛:(全体同学参与,赢取小奖品)
一、填空题
1、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
2、乘公共汽车,主动买票。给老,弱,病,残,孕及环抱婴儿者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3、上课迟到者应在教室门口喊“报告”,经教师同意后再进教室。
4、读书、写字眼离书本一尺,胸里桌一拳,双手捧书。
5、出操集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6、学生要做到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7、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8、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二、选择题
1、教师走进教室,班长
A,教师检查纪律后答坐下。(A)喊“起立”“敬礼”(B)喊“敬礼”“起立”(C)什么也不喊
2、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要
C。
(A)喊“报告”允许后进入(B)轻敲门,允许后进入(C)喊“报告”或轻敲门,允许后进入。
3、评“三好生”的条件有
C
。(A)思想好、学习好、与同学关系好
(B)学习好、与同学关系好,能为班级争荣誉(C)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
4、为了安全,体检要做到
A
。(A)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病史(B)不隐瞒病史,遵守秩序(C)不隐瞒病史,不大声骂人
5、不满
B
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A)11周岁(B)12周岁(C)13周岁
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寓教于乐,我们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我们全体同学通过这次活动,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并把“规范”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处理好道德、纪律、自由的关系,力争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名好公民。
个性化备课:
12教案
课题:今天你语言文明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授课,使大家明白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语言。
2.通过这次学习促进校园和谐,提高学生素质。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2.教育学生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渲染课间情境。
2、引发思考,组织交流。
3、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创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让我们也来为校园增添光彩,你、我、他,我们共同来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快乐的和谐课间。(板书:共创和谐课间)
二、深入交流
1、谈身边故事,树立正确形象。
(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亮点师: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现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课间,就有许许多多活动有秩序、文明礼让的好孩子。他们是校园课间的文明之星、礼仪之星。下面,我想请大家说一说发生在课间的小故事,说说那些活动有序、文明礼让的好孩子在课间都是怎么做的?
(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身边实例,明确课间应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如: ①准备下节备品。②有秩序上下楼。
③爱护公物,节约用水,去厕所不打闹。
④室内文明休息,不大声喧哗,不乱动他人物品。⑤室外安全游戏,文明礼让,互帮互助。⑥尊重他人劳动,保持校园卫生。⑦极目远眺,保护视力。„„
2、联系实际,选择适度礼仪(1)讲述礼仪现象(2)讨论、交流
3、提高认识,商讨共创和谐课间。
(1)师:我们都是校园的主人,课间的主人,和谐课间需要我们共同创建。要创建和谐课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独立思考)(2)共同商讨归纳共创和谐课间的措施,并促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措施,积极参与。如: ①学习课间活动礼仪、童谣。②编写我班《课间礼仪常规》。③做课间活动宣传报。
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4、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5、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6、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7、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学习“街、妇”等12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注意“妇”“腰”“牌”“讨”“俯”“钱”“扮”“掏”“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还要注意“币”的起笔是平撇,不是横。
2、教师适当作书写示范。
3、生书写,把字写端正,美观。
2、体验实践,感悟明理
(1)学生自主选择打电话的情境,体验实践(2)全班交流展示,评价
(3)你在平时接打电话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进一步形成接打电话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规范。(4)教师小结提升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在接打电话时,我们应该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打电话中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处理。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还应注意声音不要过大,要到人少的地方,免得影响他人,也可以让对方听到。一定要注意:119、110、120等,这样特殊的电话不能随便打!
四、制定公约,全班交流
1、小组合作制定打电话文明公约。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并出示(课件)接打电话的基本礼仪: 打电话的基本礼仪:
1、选择适当的时间。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
2、首先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必要时,应询问对方是否方便,在对方方便的情况下再开始交谈
13教案
课题: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明白学会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交往的需要,是一种获得友谊的渠道。
2.教育学生要为别人着想,在关心、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贡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美好的友谊,享受人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育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被人关爱的温暖、快乐的同时,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从小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引导他们懂得人人争做一个善于关心、爱护他人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生活在贫困山区中的孩子生活的艰苦?下面,请让我们仔细观看图片,了解一下山区孩子吃不饱、睡不暖的生活。(投影机上出现图片,同学们认真观看。)
这就是山区的孩子生活的环境及状态,看完了这几张震撼人心的图片,同学们是否有了一些想法想要表达呢?
(同学们积极回答,由主持人引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一:现在,让我们进入本次班会的第一个环节。(主持人稍作停顿)
同学之间的关爱是人间的春风,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有了关爱,我们学会了友善,学会了感动,也在其中学会了关爱别人。下面请观看小品《同在蓝天下》,感受同学之间的关爱是多么无私。
(吴婉莎、吴桂萍、吴望等同学上台表演,同学们认真观看。)
生活中,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当然,也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爱是相互的。看完了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同学们纷纷举手,主持人总结并引出下一个节目。)
环节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不过,这只是针对小品中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在这件事当中,全国人民都给予了困难者物质及精神上的帮助。一讲到这,大家都会想到“5·12”地震。我知道,有些同学也特地为班会准备了一些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一些同学依次讲述着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同学们仔细听着一个个感人事迹,讲述完毕,主持人上台总结)撕心裂肺,震撼人心,这样的一幕幕,一直在地震现场上演。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将爱心传播,都为生命祈祷;每一个中国人民都给予了灾区人民物质上的帮助,因此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全班同学集体歌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环节三:(每一个同学都跟着旋律唱着,虽然没学过,但是他们用心唱出了最动听的声音。演唱完毕,主持人上台引出下一的环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父母之爱,让我们打开心扉,说出我们的心声。(一些同学拆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信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读出了自己的爱。)(读完之后,台下泣声一片)
是啊,父母之爱,浩瀚如海洋。让我们为父母的付出表示感谢。下面请章厚林、费灵芝、杨程同学为我们及到场的父母带来诗朗诵《感谢》。
(三位同学带有感情得朗读了诗歌,那朗读声随着音乐缓缓地流进了我们的心中)
呵护我们成长的父母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承诺了太多,下面,让我们对关爱我们的父母做出承诺。
(全班同学起立,对着父母读出了自己的承诺)
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他必然会爱别人。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别人的爱,让自己心情开朗,生活温馨,“不行春风,难得春雨。”把自己的爱心,真心,纯心交付给别人,生命的天堂才会焕发光彩。一支蜡烛不因点燃另一支蜡烛而降低自己的亮度,甚至在点燃的瞬间,自己更加辉煌!只要大家学会关爱,这样,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校园更美好、更愉快。
爱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品德的自然流露。自己感觉得到,别人也看得出来。爱是无私忘我的,爱不需要回报,不需要理解。她是盛开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爱是雨露,给土地以滋润;爱是歌、爱是诗、爱是画、是丁咚流淌的小溪,是冬日里的暖阳,爱就是爱,她以一种神奇的感受,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下面请王艺红、陈旭梅等同学带来诗歌《爱的奉献》
医生用爱心挽救生命;教师用爱心培养学生;园丁用爱心培育花草。科学家用爱心去发现,去创造,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用爱创造出来的,因此说:培养爱心是一个真实的过程,让我们一切从爱出发,将爱的种子洒遍人间,下面请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心存施爱。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了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一下子变得无比亲切起来,最后,向大家建议:
1.每天回到家里帮助妈妈做一件事,虽然事情不多,但一定要坚持,不要忘记啦; 2.在学校中争取为老师或同学每天做一件事,只要是你能做到的就要坚持下去。
尾声:本次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4教案
课题:安全伴我成长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安全要注意什么:
一、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交通安全: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 1600 起 , 死亡 257 人 , 受伤 1147 人 , 直接经济损失 731 万。真是令人痛心。提醒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四校园内应注意的安全
1.防火: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1)禁止在校园内玩火、放炮。
2)上实验课要注意老师的要求,不要随意乱动药品。
3)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修复。希望大家能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来。
2.防盗:保管好个人财务。不在教室上课时或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校园。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3.防校园暴力: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二、体育运动安全:
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15教案
课题:挫折面前我不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指出任何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和困难,不要被吓倒,要坦然对待,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战胜困难,走向成功。2.结合本班的实际,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使认识得到升华。
教学重难点:
列举古今中外从逆境中走向成功的典型案例,并对此进行分析,从中得到启发,如何战胜困难。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祝愿他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但是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象他人祝愿的那样一帆风顺,那些祝福只是人们良好的愿望而已。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可能是笔直、宽阔、平坦的大道,总是布满坎坷与荆棘。坎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着,只不过或大或小罢了,它们就是我们平时所遭受的挫折。今天,我们就通过开展“如何面对挫折”这一主题班会,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二、学生辩论——辩论中明事理。
正方: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促进作用。
反方:挫折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抑制作用。
三、交流故事——交流中汲力量。
对待挫折,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弱者把挫折当作一堵墙,而强者把它看作一架梯子。下面我们就看一下名人是如何战胜挫折的吧!
学生交流所搜集的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从中汲取力量。
交流后总结: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勇敢战胜,笑对人生!
四、畅谈感受——畅谈中悟道理。
有人说,人生像条河,既有绿水清波,也有惊涛骇浪,每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坎坷。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或教训。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引导:
面对挫折,我们无须害怕,更无须逃避、退让,而应勇敢面对:
1、增强自信、蔑视挫折——知道挫折的双重性,从战略上蔑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
2、升华目标,淡化挫折——树立远大的志向,胸怀大志,才不会为小的困难羁绊。
3、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多与家长、老师、同学谈心,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五、互赠名言——赠言中寓哲理。
同学们的故事都很感人,发言也很精彩。我们大家要时时牢记“挫折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是前进的阶梯”的道理。每一位同学都要时刻准备战胜挫折,迎接挑战。下面请大家展示自己抄写的有关承受挫折的格言,并互相赠送。
六、没有嫣然绽放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动的微笑,便没有漫漫人生的洒脱,我们虽然哭着来到世上,但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给生命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笑脸,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1、印度洋海啸——坚强的笑脸
当狂风袭卷海岸,摧毁了房屋和农田,吹不走的是人们求生的信念;当暴雨肆虐港湾,冲垮了堤坝和建筑,冲不散的是人们坚强的微笑。
忘不了当地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地与洪水抗争时的团结,忘不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前来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友爱。尽管肤色不同、种族各异,不变的是人人脸上的那一缕微笑,如阳光般灿烂。
给生命一个坚强的微笑,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去解决暂时的障碍,去迎接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2、刘翔——自信的笑脸
当五星红旗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眼噙激动的泪水,因为这个可爱男孩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他一起飞翔了。
他高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他敢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迎接挑战,他身披着国旗,代表一个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
给生命一个自信的笑脸,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极限。自信的微笑让生命闪耀出无限光彩。
七、齐唱歌曲——歌唱中激自信。
学生齐唱歌曲《真心英雄》,在歌唱中结束本课。
第二篇:体验式班会材料
《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教案
主持人:先请大家来看一个故事!(播放音乐《感恩的心》,请一个学生朗读)
附: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天上的美味了!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那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唱”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主持人: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个小女孩让人感动,这样的母爱同样伟大!今天就让我们学会感恩,珍惜母爱!
什么是感恩?心中有爱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爱心;心存感恩方能感知生活施予我们的恩泽。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解说: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内心最软弱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的去索取、享用,却不要任何回报。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叫——母爱。)这样的画面是否让你感动,你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呢?
其实生活让我们感动的还有很多,请看下面这样的文章:(请一学生朗读,播放音乐)附: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里,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仁,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无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多少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再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应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同龄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主持人:所有的母爱都让人感动,我们的母亲也一样,只要我们去用心的体会!下面就让我带着感动,带着一首《烛光里的妈妈》,用笔写下我们自己的母亲曾经给我们的感动罢。(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请一些学生发言!
主持人: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我们的母亲都是可爱的!(播放一组图片!)我把萧伯纳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人生不是一只短短的蜡烛,而是一个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把。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母亲,这位坚强的女性,伟大的母亲,手上的火把正在熊熊燃烧。她给下一代最珍贵的东西不仅仅是血肉之躯,还给了我们一种源源不断的毅力和勇气,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奉献,奉献,永远的奉献!
主持人:是啊,母亲给我们的只有献,奉献,永远的奉献!有的人曾经这样诠释过母亲:母亲的诠释
仔细想想,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母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赞美呢?
主持人:然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个调查? 你是否了解你的妈妈?
1、你妈妈的生日是_________。
2、你妈妈的体重是_________。
3、你妈妈的身高是________。
4、你妈妈穿_______码鞋。
5、你妈妈喜欢颜色是________。
6、你妈妈喜欢水果是________。
7、你妈妈喜欢的花是________。
8、你妈妈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_____________。请你如实回答。
答对6题以下的请你以后多与妈妈沟通。
主持人: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我们的母亲,我们对父亲、师长、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都应该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道:“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会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主持人:我们来齐诵一首诗,送给一切使我们成长的人吧!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激关怀你的人,他们给你温暖。
感激鼓励你的人,为他们给你力量。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感激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
学会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主持人:(结束语)做老师的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做好人,二是希望你们学习好。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人才,因此希望你们做有德有才的人,不要成为有才无德的人。要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的学生。父母养育你们,老师栽培你们,虽然这些是父母与老师应该做的,但大家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对你的好和爱。学会感恩,你才会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总之,希望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
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个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在连续救起了二十个人后因过分劳累双脚严重抽筋而导致残废,必须终身坐轮椅,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的说:我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来向我道谢。
古人有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何况如此大恩大德!这都不感激,可见在当今时代,感恩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于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小故事。
一个清晨,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里,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感恩信。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工作。老大在字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的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有人问,感恩是什么?
其实感恩,包含着许多含义,许多内涵。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让我们一起感谢日升日落,感谢快乐伤痛,感谢天空大地,感谢天上所有的星星,感谢生活,感谢得到和失去的一切,以及无所得无所失的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有不少人令人遗憾地成了“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享受,只知道自己需要,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以此次活动,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畅谈感恩
同学们,我说一个英语单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义,Thanksgiving Day,对,是感恩节,大家知道,在美国,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感谢上苍一年里对自己的恩赐和惠顾。我们中国也有着 “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很好的写照,但严峻的现实是,现在有不少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会感恩,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由此我们举行这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是那么的心安理得,在我们成长的这十几年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一辈子感动。那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感动呢?请大家举手(同学发言)
虽然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你们的父母在时时刻刻挂念着你们,祝福着你们。
二、现场调查
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 ?下面进行现场调查
问题:
1、你母亲的生日?
2、你给父亲买过生日礼物吗?
3、你母亲最喜欢的是哪套衣服?
4、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5、你爸爸今天40几岁?属什么的?
6、你爸爸喜欢喝白酒吗?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
7、你父亲喜欢吃的菜是? „„„
通过刚刚的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我们还应该感谢哪些人呢?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认真备好每一节,精心上好每一堂,耐心辅导每一自习,可我们又是怎么回报老师的无私奉献的呢?是不是有时候也充满这不理解甚至埋怨呢?其实我有自己也曾经不理解过老师,对朋友有时候也有着那样这样的不满,但我相信从今天开始,同学们会和我一样,充满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三、做一个感恩的人
一起做一个感恩的人吧!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这是我们共同的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放FKASH音乐:《感恩的心》,)
四、活动延伸
让学生回家做好三个一活动:1.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2.为父母或亲人洗一次脚3.为家里做一件家务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到一只三角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并且能制成资料卡片。
4、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提出有关运动的问题,学习查阅资料制作卡片。教具准备:反映各种物体在运动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运动录像
谈话:风在吹、水在流动、人在走路、鱼在游泳,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学习《运动着的世界》。(板书课题)评:通过录像引起学生探究运动而你的兴趣。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关于物体的运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在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上作出标记。学生思考,并且记录自己的问题。
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意识到关于运动有许多问题,也许我们今天还不能够很好解决,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将会被发现。评: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运动资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知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你搜集资料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汇报讨论结果。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材料资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查阅资料的经验,把自己在报纸上说晚上和网络上查阅资料的经验与同学交流。比如,如何通过标题查阅资料,如何进行快速阅读,教师要特别对学生如何在网上查阅资料、选择信息进行指导,并要提醒学生及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你知道怎样记录搜集来的资料吗?你有什么方法? 评:知道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技巧。
教师指导:把自己才查阅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并制成卡片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请你参阅书中的资料卡片和自己设计一个资料卡片,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看看谁设计的资料卡片最好!学生讨论并设计资料卡片格式。
请你在下课后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且把它做成资料卡片,看看谁制作的资料卡片最好!谁的资料最完整、最准确!
评: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资料卡片制作的乐趣。
3、本课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4、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有了问题之后,还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已经找到了,那么该如何来实施呢?小朋友被难住了。此时小小的挫折与刚获得的成功体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落差,促使学生要找到验证假设的方法。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他们渴望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在此时介入指导,对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会很珍惜这种帮助的,这比老师提前灌输给他们要强得多。
2、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5、认识周围常见的动物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具准备:有关动物运动的图片和录相片。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相片,提问:那些动物天上飞?那些动物地上爬?那些动物路上跑?那些动物水中游?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运动。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
你知道动物怎样运动吗?举例说说。谁能说说书上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从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请在书上写出你的做法? 学生记录并且回答。
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充分的肯定。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模仿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提示: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学生开始模仿表演,教师适当平价。
分组活动:比1比,谁模仿得更准确。请把每个小组同学的模仿情况记录在书中。评出你们小组的超级模仿秀。
全班交流讨论,统计出全班同学模仿动物的数量,发现动物有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汇报活动结果。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指导学生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指导学生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提示:有的动物擅长2项,不要忘记填写!
提问:在每个项目中那种动物能得冠军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1说,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他们身体的那一部分比较发达?其他各组动物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你知道可以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按照运动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以外,还能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并把你的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比1比,那该小组的分类方法多?哪个小组分得细? 学生活动:思考分类标准并记录。汇报结果。
学习动物运动扩展材料:<动物运动之最> 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动物学家们通过实地考察并利用摄像机等仪器设备,记录动物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到目前发现:
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里,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右; 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秃鹰,飞行速度可在9,000米以上; 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左右。阅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3、全课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板书设计:
2、动物运动会
课后小记:学生搜集了第一手资料之后,肯定会很兴奋,想急于表达,此时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来交流,来分享成功的喜悦。交流不能泛泛而谈就结束了,教师应抓住契机,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教孩子怎样去科学地看事情、想事情。
3、生命在于运动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4、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分析记录结果。教具准备:跳绳、秒表。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
三、小组活动: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注意: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
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并进行记载。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载。
评:此环节可学生分组自由进行也可以全班和老师一起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因老师拍手节奏的变化和气氛的热烈,学生可能会兴趣更浓。
六、小结。
1、讨论: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新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3、提出个人锻炼计划。
评:让学生把自己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来交流、共享,可以让一个人的经历变成大家的经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课后小记:
《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因为这是行动得以成功的保证。同时,学生又是第一次尝试通过控制变量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先扶学生“上路”,指导学生如何来控制实验。
4、小吊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小吊车及了解其运作原理来认识人和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感悟肢体运动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协调。
2、认识仿生是一门科学技术,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3、尝试仿生创意设计。【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和合作能力、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小吊车,联系其工作原理推想和分析,探知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
2、初步了解仿生学,尝试设计或制作仿生作品。教学难点
联系小吊车的工作原理,类比、推想和分析动物骨骼、肌肉、关节与其运动的关系。教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演示用小吊车模型、课件
学具:小吊车制作材料、彩色方块、白纸(两张)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激趣导入:教师演示小吊车模型,引起学生制作兴趣,并提出制作任务。
二、学习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小吊车的基本构造,明确小吊车的制作方法。
2、师发放材料和工具
3、组织小组设计制作计划
如何使用材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何、怎样分工、如何使用工具、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4、按设计计划进行制作
5、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调试和评价
6、小组演示,交流:
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评: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三、归纳小结:
自制的小吊车是怎样工作的? 第二课时 收和放 活动目标:、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骨骼、肌肉与其运动的关系。
2、能举例说出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3、能利用图或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推想表达出来。
4、能描述某种运动方式有利于锻炼人体哪部分的肌肉。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组织交流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二、学习活动:
1、学生比较生物的骨骼肌肉构造和小吊车的构造有什么相同之处。
2、观察交流:
小吊车的结构、牵引绳的运动方式、引起臂的运动方式
3、将自己的推理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归纳小结:
举例说明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第三课时 科学在线 有趣的仿生 活动目标:
1、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能联想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3、能模仿某种生物功能或结构的特点进行设计。
4、能发挥创造力,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5、能说出仿生产品是科学技术结合的产品。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活动
1、学生自主活动
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教师指导,强调:
(1)根据生活周围事物的缺点,找出具有这方面优点的生物,确定打算模仿的生物。(2)分析该生物具有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3)类比出的产品结构和功能
3、展示会: 组织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比。
三、归纳小结:
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课后小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空和材料,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设想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由此看出,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意识,以学生的自主创造为目的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参与,增长了自主学习的才干。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了研究的天地、探求的天地、创造的天地。
5、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教具准备 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红色小方块。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记忆游戏。
1、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评:利用游戏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直接引出研究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所要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课堂一开始就显得轻松而又快乐。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
每组分发一张长沙市市区地图,1、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
小组活动: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北校门和南校门的位置,在200亩的校园范围内,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第二课时
一、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
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 时的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
准备工作:
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小结,公布比赛结果,对所有同学予以鼓励。
三、布置课外活动: 1、收集各种地图。
2、给同学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课后小记: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新的环境,新的课堂。只有创设宽松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成为创造者。教学一开始,用一个神奇的游戏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名研究的主题,这就使教学研究有了目的性。在辨认物体的环节,由于没有教师的过多限制,学生的自行探究更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和理解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
6、做沙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3.会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4.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有效的进行分工合作。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并分析成败的原因。3.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沙盘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未来新校园的规划图,说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等)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教具准备:泡末塑料板 包装纸盒 饮料瓶大纸箱潮湿的沙土 卡通人玩具树等尺子剪刀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制作校园沙盘模型
1.小组活动:根据课前画出的平面图,选择材料动手制作校园沙盘模型。注意:分工要合理 2.交流:鼓励学生开展在各组间进行对比,看哪一组做的最形象,最准确。3.讨论小结:通过制作和分析,你认为学校的布局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集体活动:
参加未来校园设计大赛,看哪组的设计方案最有创意。
课后小记 上课时,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进了学生,热爱学生,在课堂内充满宽松和谐、信任的氛围,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感爱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所以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然研究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空和材料,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设想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
7、动与静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力: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具准备:结合学校条件选择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如秋千、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忆坐车的体验,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二、分析研究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乘车的经验,讨论分析:自己坐在汽车上静止不动,对于自己来说,汽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汽车对于地面上的房屋或树木来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得出的答案是不同的。这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断,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评:教师能从学生汇报中顺藤摸瓜、穷追不舍,紧抓学生语言的片面性及时给予反诘,这样的引导不仅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又具有隐蔽性。它不会让学生感到突然,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引导。
2、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三、加深巩固
1、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观察教材23页插图,分析“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观察教材24页插图,分析“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
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不同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课外探讨
“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注意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与学生交流研究情况 课后小记: 开放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探究的机会,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的汇报由浅入深。
8、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力: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得快的方法告诉其他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学难点:在比较实验中学习如何控制实验变量。教具准备:秒表、玩具小车、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动物的运动”单元,初步认识动物运动的快慢。
二、感受快慢
1、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为一组,在规定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最快?
2、回到课堂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在同等距离下,谁最先到达终点谁跑得最快。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三、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列车运行时刻表”,明确表中所列的车次、始发地点、到达各站的时间等信息。
2、计算每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后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3、互相交流,说明自己排列的结果及理由。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关键是看比较的对象。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认识“T”字头的列车一般为特快列车,以增强学生外出时的生活能力。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检查学生自带的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说明自己的小车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研究小车的运动快慢
1、引导学生如何定量地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参照教材所给出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2、学生分组活动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各种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比较哪组的小车运动的最快,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明理由,即相同时间内小车经过的距离最长,或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最短。)
3、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假设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改造自己的小车,让它跑得更快一些。
评: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材料的层次性还有利于对学生有层次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探究,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记录在卡片上。可利用教材中第2页的资料卡片进行记录。拓宽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知识面。课后小记:
一种想参加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学生对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学生肯定会因为教师的加入感到做此件事的意义重大而倍加认真仔细。
9、推和拉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 教具准备:
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教学过程:
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
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推();()拉()
生:(手)拉(风筝);(手)推(门)
师:你们前面说的手、风筝、脚、车子等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可以发言说一下)然后老师更正为“物体”。同学们你们发现无论推或拉都需要几个物体之间发生? 生:至少两个。
师:说明无论推或拉都是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后,物体有变化吗?从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体变动的方向相同吗?
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可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发现来根据出上面的物理常识)
二、感受推和拉
师: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推和拉,我们做下面的一个游戏。活动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个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实施过程:
师:(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师:通过活动,让学生们讨论,并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
生: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师: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同理感受拉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可给获胜方一个“小奖品”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师:还可以让学生做掰手腕等游戏。
师:活动结束后,让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比一比谁列举的例子多。
生: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同。
生:打开抽屉需要向外拉;关上抽屉需要向里推;拉开冰箱门;拉灯;拉窗帘;拉落水儿童;马拉车;推手掌;拉手腕;拔河赛;推铅球;引体向上;按图钉;拔钉子等。
评:改变统一按教师的的意愿统一做同一实验的作法,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
三、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认识了推和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纸蝙蝠,用推和拉让它飞起来。活动目标:
1、能照图制作纸蝙蝠。
2、能够让纸蝙蝠动起来,从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3、能描述制作纸蝙蝠的重要过程。实验过程:
1、(1)拿出你们的学具,将一张正方形纸形折成一个三角形。(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2、大家可以用彩笔把自己的蝙蝠装扮的漂亮一点。制作完后,让学生一只手捏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观察有什么现象,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用图或文字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纸蝙蝠,并把推或拉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评价建议:
1、用下面的评价表进行个人评价。学生姓名:__________ 活动:纸蝙蝠 评价项目:
1、我能按示意图制作的蝙蝠。
2、我做的纸蝙蝠造型美观。
3、我用手推或拉蝙蝠的翅膀,发 现它的耳朵跟着张或合。
小结:通过这么多的推和拉的实例,你对推和拉有了新的认识了吗?在你以后的生活中用到推和拉时,你是否会更好地利用这两种力来实现你的目标,你能用推和拉制作其它工艺品吗?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作品的笔录收好,下面我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课间活动时做一个比赛,题目是“看谁得分多”,在游戏中体会力有大小和方向。老师说一下活动准备。
1、建议课下分组进行,每组4-5人,活动时间20分钟。
2、活动规则:(1)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轻重、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投进某一个自选的圆圈内,根据圆圈内的分值而得分。(2)投到圈外不得分。
(3)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轮流进行或同时进行。(4)每组设计制作一份活动记分表。姓名: 活动得分: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总分
3、活动材料:沙包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
4、先用粉笔画一条直线,在离直线2米、3米、4米、5米处,分别画上若干个小圈,根据圈的远近确定由大到小的分值,并写在圈内。活动时可以轮流进行,或有一人为裁判,其他同学同时进行。
5、交流评价,讨论怎样才能把沙包投到理想的们置。比一比谁的分多。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用到用力大小、方向、沙包所处位置的远近等术语,引导学生体验到物体施加力的大小、方向,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落点会不同。
建议评价:请学生自己制作一个评价表,然后交回。
课后小记 常识课到科学课,教学内容从“传授科学知识——关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三个阶段,教育目标也在向多无化发展。所以科学教育不再是背一些条目,做一些实验这么简单的事了。科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更接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强调他们学习科学的亲历过程,更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关注他们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10、常见的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重锤。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其他目标:1.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重锤原理并尝试制作重锤。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滚轮
教具准备: 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通过上节课对常见的力的归纳和学习,研究了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地球引力,今天我们做一个活动“自制重锤”进一步验证地球引力的科学利用。活动目标:1.能解释重锤所利用的原理。
2.能用物体和细线制作重锤,并能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周围的物品是否与地面垂直。3.能体会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密切联系。实施进程:
1、2—3人一组,活动时间20分钟。2.活动分三步进行:(1)观察设计,教师出示重锤或工人利用重锤工作的课件,并提问:你知道重锤是干什么用的吗?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生互动)
师:请同学们分析重锤由几部分组成,重点是观察锤与线是怎么连接的。请大家用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来做一个重锤。
生:动手做(老师指导)。
师: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校园,家中物品是否与地面垂直,可以用几个重锤检测同一个物品,从而体会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体会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通过这个活动大家会做重锤了吧?它在生活中的用处你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吗?希望大家以后多留新(盖房子,砌墙,木匠做家具等)下面我们大家拉爱做一个游戏“玩滚轮”。
评:观察比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启发、指导学生创造性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比较,这就是科学课上教师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活动目标:1.能按说明绘制图样,分解纸件,组装成滚轮。2.能操作滚轮,使滚轮转起来。
3.能体验到滚轮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的,重力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实施进程:1.拿出学具,开始做游戏,时间20分钟。2.(1)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2)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与圆心处。
(3)小盘线轴的一端应固定在线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
3.使用尖刀要注意安全,使用觉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服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4.先往小盘里放入少量的钩码让滚轮动起来,在想办法让滚轮装的更快。滚轮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
5.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制作的滚轮并演示效果。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滚轮转快的原因。
评价活动:1.活动2结束后,使用教材中的评价表2进行评价。2.本课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评价。
姓名:_________第_____小组 日期_________
1、我能举出_____种______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我找到了使物体下落的力是_________。
3、我用自己制作的重锤检测了_________。
4、我能用__________方法,使滚轮转的更快。小结:这节课我的重点是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进一步了解重力、拉力,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有关力的应用。希望大家以后多留心生活,用眼去观察、发现,科学就在身边,我给大家读一点前人《科学家故事》希望大家爱科学学科学。
课后小记: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探究后的成功的快乐。
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知识目标:
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够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教学重点难点: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教具准备:橡胶球、大头针等;其它:观察记录表、拓展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从学生们喜欢玩乒乓球、篮球,引入新课中小球的玩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球由静止运动起来,并且想想是什么力使它动起来。
二、活动:让小球动起来
建议:3人一小组,先猜想与设计,然后自己验证,再请同位同学学验证。1.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妙。
2、想与设计:将自己的想法记在观察记录表中
3、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设计。设计让小球动起来方案 实验验证 什么力 同学评价
行 不行 1 2 3 4 5 6 观察记录表:让小球动起来 记录人: 4.汇报:
我设计了 种让小球运动起来的方案;经过实验验证,有 种方法可以使小球运动起来 5.交流与评价:谁想的方法多而奇特 6.思考:
⑴ 实验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并将结论写在教材的横线上(P38)。⑵ 结合课本P38中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的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 ⑶ 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更多人们如何利用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物体运动方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1、物体运动起来方式是不是一样的?
2、结合P39图请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运动分别属于哪种运动方式:平动、转动、振动的特点:并分辨出每种形式的特点。
3、学生举例说说物体运动的方式。三、拓展(每个学生一份)
1、填空:
⑴ 我知道 力,可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⑵ 我知道帆船、箭、碾子分别在 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⑶ 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属于转动的是 ;属于平动的是 ;属于振动的是。
A、转椅的运动 B、钟摆的运动 C、滑滑梯 D、敲击音叉后产生的运动 E、拉抽屉 F、自行车轮的运动
2、帆车比赛(课外小组自己组织完成)A、比赛规则:
⑴、只能用嘴吹一口气。⑵、吹车的什么部位都行。⑶、车的行程远者为赢。⑷、各大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课外比赛,将结果汇报给老师。B、比赛帆车说明:
学生课外自己参考下面材料和右上图制作一个帆车:塑料瓶盖、彩纸、吸管、厚纸板、剪刀、胶带、大头针、乳胶等。课后小记:
课外作业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科学课的开放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12、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教学目标:
能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空气阻力的问题。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对运动的物体会产生阻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探究空气秘密的兴趣;意识到科技进步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空气阻力是研究影响物体运动主要因素之一。教具准备:录像片:撑伞奔跑的人。
实验材料:小车及改进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显示)有一天,小明撑着一把伞在郊外散步。突然,他眼前一亮。啊!一个巨大的湖出现在他的面前,水是那么蓝,阳光跳跃在湖面,一闪一闪的,多美呀!小明急忙向湖边奔去。
2、提问:像他这样撑开伞奔跑,会有什么感觉?
3、学生交流。
二、预测空气对运动的物体有阻力
1、提问:小明为什么会感到很吃力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看来,大家一致认为是空气影响了物体的运动,空气对运动的物体产生了阻力。
【评析】这里通过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来感受、体验、发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体验生活经历,从而把这种旧知迁移到新的学习过程中,把经验知识纳入到了一个完整的新的体系中,让学生有效地迁移了旧知。
三、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
1讲述:那到底我们的假设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2、学生提出检验假设的方法: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
3提问: 我们该如何来设计实验呢?
4、学生一时难住了。
5、讲述:老师来与大家一起想办法吧!我待会儿给每小组提供一辆电动小车(出示),并且预备给你们三张硬板纸。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刚才的假设呢?
6、小组讨论。
7、各小组汇报交流。
8、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用硬板纸给小车装上不同形状的“车厢”,研究当不同形状“车厢”的车跑起来时,空气对它们有无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评析】讨论中,激发了集体的智慧,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让大家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9、学生再次讨论:在此实验中,应该保持哪些条件相同?惟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10、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的条件是:使用同一辆小车;小车跑的路程一样长;在同一个地方实验等。不同的条件是: 只有小车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
11、学生预测:不同外形“车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12、学生讨论行动方案。
四、动手探究
学生先动手制作“车厢”,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评析】科学课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五、交流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1、讲述:刚才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现在不妨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2、学生交流记录的数据。
3、讲述:科学家在收集了资料之后,常会坐下来想一想,看看这些资料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今天也来当个小小的科学家,分析分析我们的实验记录,看看能证实些什么。
4、学生分析资料。
5、学生交流。
6、学生得出结论:空气影响着物体的运动,而且对不同外形的物体所产生的阻力是不一样的,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小空气对它的阻力。
7、提问: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六、减小空气阻力的实际应用
1、讲述:今天我们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空气的一个秘密,是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讲述:人类早已把这种发现运用到了生活与生产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人们是怎样对这一发现加以巧妙的运用的?
4、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七、拓展延伸
1、谈话: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2、学生交流感想。
3、你们是不是也有美好的愿望,愿意把“流线型”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呢?
4、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美好的设想。
5、讲述:今天这堂课,你们还有问题吗?
6、总结:是的,只有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那我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教学片断赏析
制定研究空气有阻力实验计划的教学环节
师:在行动之前,我们应该先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小组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来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呢?我来看看哪一小组考虑问题最周到。(学生讨论)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相信对于这次实验一定有许多好的建议吧!让我们赶快来交流交流吧!生:我们可以这样做:先给小车安装上不同形状的“车厢”,让小车跑起来,再分别记录它们的时间。师:要给小车安装怎样形状的“车厢”呢? 生:第一次安装上像门板一样直的高大的硬板纸;第二次安装上比第二次硬板纸矮一半的硬板纸,我们只需将第一次的硬板纸向后折过来就行了;第三次将硬板纸弄成一个弧线形,再来实验。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点什么呢?
生:我认为要让小车行驶较长的距离,因为如果路程短的话,有可能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很难测量时间,误差较大。我们可以到走廊或室外的水泥地上去做。
生:小车的“车厢”应该先固定好,而且要弄牢,不然跑了一半会掉下来的。生:我认为可以用胶带纸等物品来固定硬板纸。生:小车每次跑的距离应该一样长。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小车每次跑的距离不相等的话,就没法比较了。
师:对呀,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除小车每次的行驶距离必须相等外,我们还必须控制哪些条件也要相同呢?
生:每组要使用同一辆小车。
生:小车在同一个跑道上运行,不能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到了那儿。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选择的地点不同,也许地面的粗糙程度就不同了,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的。师:你说得真有道理!
生:还有,或许换了一个环境,受到的风的影响也不同了。师:你考虑得真周到。
生:我建议最好在无风的环境中实验,或者选择走廊和教室里做实验最好。
生:如果这样的话,大家都挤在教室里或走廊里,也会影响实验效果的。大家不如自己找个避风一点的地方,如围墙的一侧等等。师:真不错,你真会思考。生:还有要做好记录。
师:是啊,搞科学研究要及时地把第一手资料收集起来。
生:小组成员要分工好,一个人作记录,一个人喊口令,一人看时间。
生:我补充,看时间的人很重要,因为如果看时间的人不会看,那可不行,所以一定要选一个认识钟表的人,还有看时间的人看时间一定要与喊口令的人喊“开始”、“停”同步进行。师:是的,大家都要配合好。生:大家都要仔细观察,要细心。生:还有要反复多做几次实验,要有耐心。
师:刚才大家对空气对不同形状车厢的小车的影响的实验提了不少意见。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了,那就让我们开始行动起来吧!
课后小记: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通过这种师生“对话”的方式,不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控制实验的因素,而且学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品质,即要细心、耐心等等。让孩子主动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为活动的发展出谋划策,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可以这样说,我们教孩子,并不是要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他们怎样去了解、怎样去弄明白身边的科学问题,如何去获取知识,我们要教给他们捕鱼的技巧。美国学者巴特勒也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活动才是有效的。”因此,此交流环节既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又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具有繁衍的生命力。
13、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制作地球仪模型 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在“的”后面要不要加一个“?”。
2、提问: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新课
1、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
2、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
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4、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5、过渡: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6、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7、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8、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9、过渡;麦哲伦绕地球一圈用了3年多的时间,那么绕地球一圈到底有多长呢,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10、请学生读出书上的一组关于地球的数据。
11、讨论:能否用一把超长的卷尺直接绕地球赤道一周来测量其周长呢?
12、请学生说出地球表面积、中国领土面积(注意单位要相同),用地球仪直观感受两者的比例。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2、关于地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3、关于地球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4、完成书后活动记录 制作地球模型
一、准备
1.请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的三圈层。
2.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把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3.提问:制作模型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4.学生把书中的模型数据换算成所需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
二、学生制作
三、评比
1.生把制作好的模型一切为二,用纸遮住一半,露出四分之一的球。2.评比谁的模型制作地最好。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一、导入新课
上几节课我们是走到了地球的内部去瞧了瞧,今天,我们要从地球的内部走出来,走到我们生活的地表来看一看。
二、新课
1.提问:生命要维持离不开什么?
2.指明地球表面主要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别是岩石、水和大气层。3.讨论:(1)地球表面还有哪些地形?(2)无锡是什么样的地形。4.提问:地球上有几大洲、几大洋? 5.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三.总结
1.请学生在书后的世界地图上找到并写出洲名、洋名。认识并绘制地图
一、导入
1.地图有什么作用 2.那些地方要用到地图 二.新课
1.给学生看本市地图,请学生找到自己的家大致在什么地方。2.仔细观察地图,说出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及其作用。3.讨论比例尺的大小该怎样选择。4.绘制校园地图
(1)准备:统一所使用的图例及比例尺,要求在地图上 标明方向、比例尺、图例。(2)请学生绘制校园地图。
(3)评比谁的地图画的最好。课后小记:
课堂上教师只是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实践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两人合作,画出自己及其它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自制日影仪并会用它测量影子。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长的变化。知识技能:
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持久而细心地连续进行一天的观测。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长的变化。教具准备:温度计、尺、测量器、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说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学生猜谜。
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 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
二、画影子
(一)画自己的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
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
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过程:
1、出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画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4、记住自己站的姿势。
5、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6、画好之后,领取新任务。
(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
1、寻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观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比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
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过程:
1、分发学生材料。
2、学生制作简易日影仪。
3、操作记录杆影。
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
三、猜想影子的变化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四、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
1、教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
2、学生再次观察影子。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
3、交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评:学生的发现,这里涉及到了光的对比。阳光强烈,反射光也增强,因此,影子的对比色也增强。学生虽然现在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但他们能够注意到这种现象,已经是不简单的了,相信他们以后会弄明白的。
五、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
1、猜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
2、讨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3、观测记录:
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
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
六、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
1、整理日影仪上的数据(1)量出杆影的长度
(2)交流发现: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
2、分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
3、讨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七、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
八、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片断赏析:
(学生在水泥地上互相合作画好自己的影子后,围坐在一起)师:刚才画影子的时候,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影子和太阳分别在人的两侧,无论人怎么动,它们都在人的两侧。生:影子的颜色是一样的,都是黑色的。不管你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生:颜色的深浅有时不同,阳光强时,影子就会黑一点。生:人站在那里,影子是与人相连的。生:影子比人长。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刚才睡在那里比过了。(众生笑)
评:学生只要有这种精神,这种热情,还有什么难题能够难倒他们呢? 生: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生:影子的形状与物体外缘的形状一样。
(学生再次观察影子后,不断飞奔向老师汇报他们的惊奇发现)生:老师,影子真的变了。生:影子向东移了。生:影子也变短了。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边跑边喊“老师,影子的形状变了。”其它人,一脸质疑。他又解释道 “刚才楼房的影子是斜的,现在正一些了。” 师:那你猜猜看,过一会儿,还会有什么变化? 生:可能变正了。
生:我也发现了,刚才从树上漏出来的光斑,我用粉笔圈了出来,现在变得小一些了。师:这和你们刚才的猜想一样吗? 生:一样。
生:我不一样,刚才我还以为太阳越厉害,影子越长越大呢。师:那现在呢? 生:不这样认为了。面对孩子们的喜悦,我也感到无比欣慰,我不断地向他们点头微笑,以示肯定。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时,教者的身份就是一位忠实的倾听者,可惜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这样的倾听太少了,往往是学生成了忠实的听众。师:过一会儿,影子又会怎样变化呢? 生:还会向北移。生:还会变短。
师:是不是一直变短呢? 生:是的。
一生反驳:不是的,下午又变长了。师:那到了傍晚,影子会在哪边呢? 生: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在东面。
课后小记
1、宽松的学习氛围,详合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倡: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在这节课中,没有讲台,没有黑板,没有课桌椅,甚至没有老师。有的只是愿易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喜悦的大朋友。教师是忠实的听众,学生有了发现,可以随时向教师汇报,大家也可以随时去观察。所有的学生都坐在草地上,课像闲聊一样,但又的的确确在搞科学研究,学生都有所收获。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科学教学不再以知识为载体,否则将会进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科学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教者所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创设什么样的活动,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映,以期达到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本节课,学生以自己的影子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观注过自己的影子。画自己的影子,给了学生无穷的乐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同时让他们获得真切的体验。
3、经历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科学学习过程
学生画好影子后,对自己的影子动有一个猜想,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猜想,通过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对下午的影子,傍晚的影子又作出了合理的推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会随时注意到自己的影子,谁又能说这不是科学课的功劳呢?学生经历的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以后学习科学的方法,这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对他们将终生受用。正如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所说“学校教给学生的,那应该是在若干年后,还留在学生脑海里的那些终生受用的东西。”
15、昼夜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昼夜现象。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新课
板书
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
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评:学生此时的猜想,并不是凭白无故的,他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刚才的观察,作出了合理的推论,这就是科学的假想。科学的假想是做科学的第一步,接下来,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将会围绕验证这一假想而进行。
再请学生自己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如教材图
1、昼夜交替演示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①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②将地球仪转动180度,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③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④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⑤教材图l.18讨论思考,在同一时刻,中国北京的畅畅同美国的姨妈互相问候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教师小结:(边小结边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教师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学生朗读: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课堂小结:由学生填写下表进行总结:
地球自转 绕转轴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板书设计: 昼夜的形成自转运动 绕转轴心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 ? 课外实践 动动手,测量竿影的长度和方向。
①首先,在学校空旷平坦的空地上垂直插立一根竿子,然后,在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早晨、中午和下午,观察和测量这根竿子的影子,并且填写下表:
次数 观察时间 竿影长度 竿影方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②根据记录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早上,竿影在 边,中午,竿影在 边,下午,竿影在 边。时,竿影最短。
③请你想一想,这个观察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课后小记: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探究过程,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有个别不知从何处思考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看别人怎样观察,听别人怎样介绍,也学到了知识。
16.昼夜与生物行为
本课概述
在学习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及成因的基础上,本课从让学生解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入手,提出昼夜变化对生物行为影响的问题。通过对植物学家林奈“花钟”的观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生物的行为变化是有规律的。活动1完成没有画完的画,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总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体会到动植物的行为变化与昼夜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活动2对一种动植物行为变化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以一个具体的动物或植物为例,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际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行为变化规律。本课“科学在线”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生物昼夜行为变化的认识,了解研究昼夜节律的实际意义。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例,发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本课难点是选择一种动植物,研究其行为于昼夜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2.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
2.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意识到青少年要保护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2.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背景资料
生物行为
动物的运动、繁殖、迁移,植物的萌发、开会、展叶及人类的各种生活都可以称为生物的行为。
昼夜节律
生命活动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均显示昼夜节律。人体生理功能,学习与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根据昼夜活动的特点,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猫头鹰和田鼠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们属于夜行性动物。大部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和少数鸟类属于夜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以及少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此外,有些动物是在拂晓时活动的,有些动物的活动是没有规律的。
生物钟
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生物通过它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植物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开会,大多数是通过生物钟的作用。
好奇点
对花钟的认识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可能还会对“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的讨论感兴趣。
学科关联
语文:能用简练的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生物节律现象。
美术:用图画的方式记录生物的昼夜行为变化。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用2课时完成。引入部分和活动1用1课时,活动2和拓展活动用1课时。
导入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实施建议: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或教师自制的相关课件,看有什么发现。
2.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12时不同时间开放,钟面外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时开的花是什么花?”或“××花在几时开放?”,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
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了花钟以后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出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
活动1 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实施建议:
1.本活动建议用25~30分钟的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
3.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自备画纸上绘制,也可用示意图的上面部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活动2 对
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
2.能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
3.在研究时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实施建议:
1.本活动可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课下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要求不宜过高,更不能求全,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即可。如学生可以只研究猫眼的瞳孔在白天黑夜是怎样不断变化的。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咨询的方法,要求不可过高。
4.鼓励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拓展活动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实施建议: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多作鼓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资源
拓展知识
猫的瞳孔变化
猫眼睛的瞳孔在一昼夜中随外界光线强弱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化。白天中午时刻,光照强烈,瞳孔缩小,呈上下竖直的一条线;夜晚光线微弱时,瞳孔充分放大呈圆形,其他时刻呈不同程度的椭圆形。
猫眼睛的瞳孔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呢?原来,猫眼睛瞳孔很大,负责瞳孔收缩的肌肉很发达,收缩特别强烈。猫这种一日三变的功能就是借助于瞳孔强大的张缩能力完成的。它能调整进入眼睛内的光线强弱,使其始终保持足以兴奋神经的水平,从而使猫不论在白天还是黑夜,都能清楚地看到外界的各种物体,这对猫夜间活动和觅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节律
生命现象中的节律性变化,叫做生物节律。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肌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至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生物节律现象直接和地球、太阳及月球间相对位置的周期变化相对应。⑴日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通称昼夜节律(如细胞分裂、高等动植物组织中多种成分的浓度、活性的24小时周期涨落、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等)。⑵潮汐节律。生活在沿海潮线附近的动植物,其活动规律与潮汐时相一致。⑶月节律。约29.5天为一期,主要反映在动物动情和生殖周期上。⑷年节律。动物的冬眠、夏蜇、洄游,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
林奈的花钟
林奈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每天开花都有一定时间。他选择了一些植物,按它们开花的先后顺序,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要想知道几点钟了,只要去看看什么花在开放就行了,真是有趣极了。人们把林奈的这个别出心裁的创造叫“花钟”。“花钟”的开放时间是这样的:
蛇床花:黎明三点钟左右开花;
牵牛花:黎明四点钟左右开花;
野蔷薇:黎明五点钟左右开花;
龙葵花:清晨六点钟左右开花;
芍药花:清晨七点钟左右开花;
莲花:上午八点左右开花;
半枝花:上午十点左右开花;
马齿苋花:上午十二点钟左右开花;
万寿菊:下午三点钟左右开花;
紫茉莉:下午五点钟左右开花;
烟草花:下午六点钟左右开花;
剪秋罗花:晚上七点左右开花;
夜来香花:晚上八点左右开花;
昙花:晚上九点钟左右开花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有的动物学家隐蔽在茂密的树林里或草丛中,有的隐藏在伪装得很好的隐蔽处,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动物的一举一动,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
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因素。例如,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经常相互攻击。如果将与雄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放入水中,它们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模型的大小、形状与雄三刺鱼并不相像,但是在这种模型的下半部涂上红颜色,却会无一例外地受到雄三刺鱼的猛烈攻击。可见,雄三刺鱼辨
第四篇:体验式班会教案(推荐)
我自信
我拼搏
我成功
—2016做更好的自己
单
位 执教人 时
间
鹿马中学 李
凡 2016-01-13
我自信 我拼搏 我成功
设计背景
元旦文艺汇演过后,临近期末考试,学生们都没了当初的那份自信,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课堂表现不够积极,作业更是应付老师,没有紧迫感,缺少拼搏的精神,不知道为期末再冲刺一把!本次班会目的是让学生找回自信,奋力一搏,为期末冲刺,也为自己迎来2016开门红。设计思路
本次班会首先分享《力克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正题,通过小游戏,体验自信的力量,奋力一搏,向期末冲刺,迎接2016第一次挑战。
前期准备
PPT
《力克》的视频
歌曲《Stronger》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
一. 主持人开场: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通过行为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能量,我们,人生本来就又坎坷,就有不平等,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自己的乐观,自信,从容,豁达。内心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可能是能够学出来的。需要乐观来支撑,需要从容去弘扬,需要豁达去表现。
所以,同学们,没有能够阻挡我们的困难,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能够勇敢的取面对它。二.观看《力克》的视频
学生分享感受,引出班会主题
力克能获得成功第一是因为他足够自信!相比力克,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四肢健全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又有何理由自暴自弃呢?我们应该更加自信。
三.体验活动:
“ 1.“寻找自信代言人”
活动提示:班级分8个小组,每组4人,所有人跟着音乐依次走“自信”的路,一轮结束后,各小组选出本组代表再次走“自信”的路线。(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的走出来,走出你的个性,让大家看到你的自信)
第二轮走的同学发表感言(平时不自信的同学走得好,老师要特别表扬,当人这些同学最终也会得到一份奖品)大声齐喊:我自信,我为自信代言
(主要的并不是人生过场,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个性,我们没有被腼腆所困扰,反而是大方的表现出来自己的正能量。)
2.“爱拼才会赢”
游戏规则:班级分8个小组,每组4人,每4组一轮。
每小组4人,右脚相搭,围成圆圈,跳三圈后左脚停止移动,双手伸直举起,坚持时间最长者获胜。
学生分享感受,获胜组发表感言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向期末冲刺。
总结升华
班主任总结讲话:同学们,离期末考试只剩两周的时间,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你们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顽强拼搏,稳扎稳打,用实际行动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是骏马就要驰骋千里,你是否知道?你拼搏的背后是我默默关注的目光,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骄傲!
你们敢不敢去争取,能不能做到?
全体起立,郑重宣誓:我自信 我拼搏 我成功 坚决做到; 不浪费点滴的学习时间,不闲谈学习之外的事情,保质保量完成复习作业,全心全意进入冲刺状态!我自信 我拼搏 我成功
2016做更好的自己!
第五篇:体验式主题班会
体验式主题班会
谯婷
以“手指的力量”的活动开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上有10个手指,这些手指都能做些什么呢?端水、拿筷子、打字、抓痒、数数等,我们会想到很多。那这一个手指有多大的力量呢?一根手指能做点什么呢?下面我想请十来位老师一起上台,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请各位配合一下,掌声欢迎。上台的每个人伸出你的食指,老师们觉得能抬起一个人吗?谢谢各位的配合,非常感谢。现在我想现场采访一位老师,看看他有什么体会。您好!曹老师,通过刚才这个活动有什么感悟吗?你觉得自己能把江老师抬起来吗?
采访后总结:是的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合作可以产生不可估计的强大力量;团结就是力量。一根手指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力量,不论高矮胖瘦,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每个人用一根手指,就能把一个人抬起来。聚小流而成江海,积硅步而致千里,再小的力量也能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我们十几个人每人出一根手指就能举起一个人,我们六十几个人一起努力,我们的班级建设能搞不好吗?那么积聚我们国家13亿多人的力量,我们的祖国能不强大吗?(还可以得出感悟:任何人在合适的条件下,都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我们每个人潜力无穷,也许我们平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其实,只要我们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潜能,是完全可以成功的;一个人的精力很充沛,但如果被分散,不能集中于一件事上,则往往也很难把事情做好,因此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是很有必要的。)
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体验式主题班会,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参与活动,参与讨论,而不是旁观者,因为如果选择了当旁观者,那就选择了当收获最小的人。
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活态度;一个团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体的氛围、状态。简单重复的生活容易让人感到疲倦懈怠和失去目标,学生亦如此,那么就需要我们班主任随时观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及时给班级一剂强心针,给他们以力量,给他们以继续前进的力量,给他们以拼搏奋斗的力量。年轻人尤其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他们需要一种对未来对生活的热情、激情,需要一种去拼去闯的干劲。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我们班主任如何帮助他们?组织班会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一体验式主题班会究竟是什么,二我为什么要组织这类班会,第三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我是怎样组织班会的。其实跟我们很多老师去参加过的綦江拓展培训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那时你是参与者,回来时你是组织者领导者或培训师。
一、什么是体验式主题班会?
所谓体验式主题班会就是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来组织班会活动,简单的说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被辅导者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并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这类班会少了平日枯燥的说教、听厌了的大道理,而是激发学生自我省悟、自我教育和主动改变;不再是一人或几人在台上表演,绝大多数人只能当观众,而是每个学生都是主人,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不再是一言堂,而是通过营造宽松、启发式的环境,让全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去讨论,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激发出思想火花,在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中为解决问题提供多角度的分析与方法,为观察他人观念及情感反应提供机会。
二、为什么要组织体验式主题班会? 一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曾校长也曾经在大会上讲过)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在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持5%,用眼去阅读,保持10%,讨论50%,亲身体验、操作实践75%,)所以,有时一个小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胜过我们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那究竟该怎样组织体验式主题班会活动呢?
三、怎样组织体验式主题班会?
下面我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说出来给各位老师做做参考,肯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为毕竟我也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第一、确定主题:我觉得确定主题主要是做到预见性和针对性,用哲学语言表述就是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再结合本班情况,随时观察搜集信息,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主题,以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依据来确定主题。了解了普遍性共性的东西就可以做到预见性,共性的东西从哪里来?可从书上,也可从有经验的前辈身上学习,说实话我相信我的成长也好包括我们很多年轻老师的成长肯定都离不开老教师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他们的经验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多听听他们的观点,可以知道学生在不同阶段会有哪些情况,提早做准备;当然更重要的是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那几十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主题。比如我班有几个女生总喜欢挑别人的刺,惹是生非,在班上造成很坏的影响,我就想要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为中心来组织班会,组织了《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为主题的班会,另外那段时间每周一下午用十多分钟时间由一个组负责组织“轰炸”一位本组成员,当然是优点轰炸,这一周你就要注意认真去观察这位同学,看到她的优点,做得好的方面,周一时到班上汇报,由组长组织。目的是想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他人之长,不要老挑刺老抱怨,对被进行优点轰炸的同学来说,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又比如当发现班上同学在努力了一阵子又有所懈怠时,及时组织一次励志型的班会,给他们提个醒,鼓鼓劲儿。另外感恩,可以是永恒的主题,可以做一个感恩系列,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社会,比如高二我组织了《走进父母 感悟生命》为主题的班会,从最亲的人那里获得前进的动力,下面还要提到。当然也可以依据学校的中心任务、学生的偶发事件、节令、纪念日、时事等确定班会主题。
第二步:围绕主题设计活动版块,这部分是最头疼的,要想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活动环节。这块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群策群力,但完全由学生设计估计不行,我的体会是老师毕竟还是老师,需要参与,需要补充,需要完善。
热身活动: 首先,如何开头,团体心理辅导成败的关键在于团体气氛是否和谐,成员之间是否相互信任,是否在团体中能打破自己的防卫心理。这与热身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着直接的联系。常用的热身活动有“大风吹,小风吹”(大风吹呀吹吹到哪些人;小风吹就反着来,吹到戴眼镜的人,那不戴眼镜的人要换位置),“抓手指”(将右手食指顶住你右边同学的左掌心,而你的左掌心则与你左边同学的右食指指尖接触,当说道某个字时,你左边要抓,右边要逃),“大西瓜小西瓜”等之类的纯好玩的游戏,很多生活中的和娱乐节目中的好玩的活动都可以借鉴过来作为热身活动。比如我做的一次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开头用的是父母和孩子互动的两个小游戏,一是最亲爱的人,你了解我吗?(喜欢的食物、运动,生日、愿望、鞋的尺码等)二是最亲爱的人,你能找到我吗?
其次,中心环节,突出这个主题最关键的一环,或者说对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环节。比如要以“责任”为主题,可以组织一个“信任背摔”的活动,这个安全工作一定要好,我做时把它简化了的;如果要以“团结”为主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团结起来,力量才更大,组织“手指的力量”;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我是以《忍痛割爱》作为活动的重点环节,配以一段抒情文字的朗诵,这个环节确实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把孩子心中那根弦深深触碰到了,该环节结束后,全部孩子忍不住冲到父母身旁,哭着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对爸妈说出自己对他们深深的爱,为自己的不懂事道歉。(3、5分钟视频 剪辑)
大家已看到,此时的学生们已经相当感动,很多已经流下来眼泪,但是,我们当时在设计活动版块时就想,仅仅是在活动现场感动还远远不够,关键是感动后的行动。为了自然引出下一个环节,我们特意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下一个步骤,来缓和同学们的情绪。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齐唱。其目的是为了引出下一环节:感动后的行动。的确,我们会在生活中真切感到温暖,感到阳光。但我们不能过于单纯的认为,这些温暖是唾手可得的。就象这首歌曲所说,生活中有眼泪,有孤单,我们共风雨,共追求,才能真正拥有幸福。即便是我们的父母,即便我们这么爱他们,也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种种隔阂、矛盾。尽管父母是爱着我们的,我们也同样爱着父母,可是我们与父母之间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矛盾。有时是我们太过自我,有时是父母在爱的名义下禁锢我们的自由。我们与父母之间到底存在哪些隔阂呢?怎样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呢?(小组讨论后统计,采访父母,选取其中最典型的进行现场讨论,比如晚回家,不允许朋友聚会,翻看手机短信,成绩等)
然后,如何结束,高歌一曲,宣誓之类的,总结发言都行。感恩父母的这个班会最后是个个争先恐后的喊出对父母的爱,喊出自己的目标或誓言,当众喊出目标可以让老师同学都帮忙起到监督作用。再次达到一个顶峰,原本安插的几个活跃同学还是后面才拿到话筒,用争先恐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已经营造了这种氛围,已经将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那么当着父母同学老师的面喊出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同学们在这个环节喊出了精气神,喊出了斗志,喊出了对未来的期望。最后合唱《飞得更高》。(停下来展示一下这次班会的幻灯片)
最后是追踪反馈阶段:下来找部分学生单独聊聊,让他们谈谈如何把在班会中的感悟转化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谈谈对活动的感受,收获了些什么?觉得此次班会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类的。
获得活动方案的途径:可以发动学生献计献策;可以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可以就是你确定的活动的主题,;也可用“团体心理辅导或咨询”作为关键进行搜索,网上有丰富的资源;再一个办法就是花钱买几本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当然更可以自己创作,更是符合本班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好方案。
四、不同阶段体验式主题班会活动的选择
班集体是一个长期性的、稳定的共同生活体,不是一个临时的、会随时变更的团体。这种长期性就决定了在这个共同生活体中,学生们将在三年中共同经历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所以,我们的班会活动是一个持续三年的连续过程。它不贪一时之功,而是一个集腋成裘、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比如要培养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就不可能只是高三一年所能突击塑造完成的。而是一个从一开始入学直至高考结束的完整的塑造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从高中一入学就平等对待每一个同学,不放弃每一个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高一高二阶段的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这是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是一个充满关爱的集体。彼此互相鼓励,良性竞争。因此,我们这个阶段的团体活动就侧重培养学生对彼此的熟悉,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以及在团体意识建立之后,还要注重培养一个团体之中的学生互相尊重的品质,培养他们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精神。在这个基础上,到了高三,学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因有前两年的良好氛围和扎实基础,在高三这一年,班级的发展一定不会差,再配以一定理想与励志类、舒缓紧张情绪调适心理类的班会,就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高三这一年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接下来我具体说一下高中三年可以组织些怎样的活动。(视时间而定)
(一)高一 适应新生活,组建新班级: 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完成从一名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转化。“这是一个新的家”
游戏规则和程序:(打在幻灯片上)1.学生围成圆圈站立,教师站于圆圈中间,学生面向教师。2.教师根据学生人数,选择一个数字,学生自由组成临时家庭。例如:47 名学生,教师说5 的时候,就会有5 名学生自动组成一个临时家庭。当9 个家庭组成后,会有2 名学生没有临时家庭。
3.教师可选择不同的数字,重复游戏次数。讨论分享:
1.没有家的感受和被接纳后的感受。2.在临时家庭中的感受。
在班会活动中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8人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以民主方式确定组长、组名、口号什么的,高一初期组织此类活动,可以更好的观察了解学生的特点。还有就是分组后可以定下来,在以后平日的管理中都以组为单位,我2012级这个班几年几乎都是以组为单位来进行管理,对学生来讲可以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我教育管理的意识非常有帮助;对我来讲,因为有八个组长一起管理,大大减轻工作的难度,2009级时组织活动时有的学生愿意但不好意思,往往班委要去动员,麻烦,2012级分组管理后不论什么活动都是踊跃参加。
“滚雪球”———他是谁?我是谁?
游戏目的是通过游戏在相互支持提醒中,熟记每个人的姓名,彼此相互了解,联络感情,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活动规则和程序:(展示出来)
1.根据班级学生临时座位,纵向组成7 个人左右的小组,每个组学生围成圆圈而坐。2.以身高最高的学生为第一位,首先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来自哪一所学校。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每个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所不同的是,第二位学生开始在介绍自己姓名和学校的时候,要先说出自己前面同学的姓名和学校。第三位学生要说出第一位和第二位同学的姓名和所在学校———依此类推,最后一位学生要说出前面所有学员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再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3.介绍自己时可以增加自己的喜好、性格、特长、优点、缺点等。4.最后,全班集中,请第一位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小组全体同学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5.各小组介绍完,教师介绍自己的性格、特长、喜好、优点、缺点。
6.每个学生在听到别的同学重复自己姓名的时候,要以目光注视,报以微笑,在他(她)感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醒,形成一个温馨的、相互支持的氛围。(讨论分享:1.我们为什么能比较轻松地记得小组中每个同学的名字?2.老师在说自己缺点的时候,会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
一两周后还可以简单组织个小游戏,“人名速猜”,全班分成两个组,中间隔一块幕布,每轮每组各出一人蹲在幕布后,在拉开幕布时,两人要迅速喊姓名,喊错或喊慢者被“俘虏”到另一组。还可以每人依次蹲在幕布后,由另一人在不暴露“幕后人”姓名的条件下描述其特征,其他人猜出他是谁。
还可以在高一阶段组织“盲人旅行”,所有学生一半人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棍”,由“拐棍”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学生们交流: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二)高二 用爱助孩子实现好的转化 感恩系列(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引导学生理解父母苦心、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和老师的不容易,为高三的奋斗打下基础,当他们坚持不下去时,想想身边人,让父母老师的爱化作孩子们前进的动力。学会感恩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我只做了感恩父母的活动,若有老师有兴趣做感恩老师的,可以这样做,分组,每学科的科代表担任组长为该学科老师找优点,范围不限,既可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生活、家庭、交往等其他方面的,优点要具体细化,越多越好,优点要有依据,可以小映大、以点带面,但不可无中生有,更不能反话正说,每组找字写得好的人做记录。然后每组在全班汇报,听完后其他队的成员可以补充,补充有效加1分,也可以质疑,若有效,为质疑队加1分,汇报队减1分。若质疑补充无效,均不加减分。质疑或补充是否有效,可由选出来的几位同学们最信任的同学来评判。当然还要有后续活动,在每张优点纸上各位同学签名,可由艺术学生设计得漂亮精美些,写上是哪个班的。将这张优点纸作为礼物在教师节或老师的生日那天配上一束鲜花送给各位老师,相信老师收到这份礼物时一定很开心。
(三)高三 守住高三班会课阵地。高三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老师都很忙,似乎班会可有可无,但是我觉得高三是比刻苦、比坚持的一年,也是比方法、比效率的一年,同时还是比身体、比心理素质的一年,而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心理的调节、韧劲的维持离不开班主任的整体引导,班会课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我努力守住高三班会课阵地,利用班会课给学生以及时的辅导和指导。理想和励志应是主题。
可举行《这一年,我高三》《高三,我奔跑》《成人礼》《请在我背后写祝福》等主题班会,其中《这一年,我高三》热身活动后,可以用“信任背摔”,体验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锻炼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体验责任与潜能。高三,你敢你愿意挑战自己吗?奋斗目标是什么呢?那么我们准备怎么过高三这一年呢?在一定的氛围中,每人写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行动誓言,如何实现呢?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分组讨论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比如有畏难情绪怎么办?贪睡?该怎样具体落实,每组汇报,专人在黑板上记录每组的汇报内容,整理后贴在教室里。最后共同提出我们班的行动指南等,(在引导学生确立理想与奋斗目标时, 我通常建议学生确立两个目标 一个是高中阶段的目标, 即高考目标—哪一类大学或哪所大学, 甚至可以是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 第二个是近期目标, 即在近期的大型考试中取得怎样的成绩。可以贴在课桌或寝室里,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生有了理想与奋斗目标后, 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会由“要我学” 变成“ 我要学” ,从而激发无限潜力。理想目标的确立给学生一种动力, 但如何奋斗则是成功的关键。奋斗的过程中需要激情,需要方法, 需要耐力, 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段时间后,需要再强化高三理念。
注意事项:(理论性的东西,详细点)这类活动一定有感悟阶段,活动结束后,大家讨论分享感悟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才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这些活动犹如平时备课样,需要平时做个有心人,从网上、书上、别人的班会、参加的活动等多个途径,不断累积形成自己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虽然我在强调主题班会的积极作用,但我从不认为单单组织班会就能建设好一个班级,个别谈心作为一种辅导手段,一种教育手段,具有很大的有效性,如果不充分重视个别心理辅导的作用,体验式班会活动也有可能流于形式。所以,搞班会必须同平常的管理、个别谈话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将一个班级建设好。以上是我对体验式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的几点看法,很不成熟。通过体验式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个长期、艰辛而又深富艺术性的工作,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探究。谢谢大家!芳:
1、从视频中截取一两张关于蒙眼找人的照片做在幻灯片上。
2、幻灯片图片和文字搭配是否不当,下面看不清楚,3、视频剪辑,剪辑哭得凶点的,动情的。
4、打印文字稿
附:
一、信任背摔:
每个人轮流上到背摔台上背向队友,双脚后跟1/3出台面,(拓展教练做出示范动作)身体重心上移尽量垂直水平倒下去,下面的队员安全把他接住即为完成。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首先,背摔队员在背摔台只能严格按照动作要领来做才可以保证足够安全,特别要遵守以下四点;不要向后窜跃、倒下时肘关节收紧不要打开、不要垂直向下跳、要控制自己的双脚不要上下摇动并打开;其次,搭人床的队员第一组队员的肩膀距背摔台沿约30公分的距离,个子可以不用很高,通常可以安排为女士;第二、三组应用力度最强的四个人,当然,如果背摔者的个子较高受力点应向后调节。每组队员的肩膀应紧密相连勿留空隙;人床形状应保持由低渐高的坡状,剩下的队员要用双掌推住最后一组队友的肩膀处,周边也可以安排人员推住,以保护人床的牢固,所有队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撒手或撒退;当听到背摔队员的询问:准备好了吗时,头要向后仰同时侧向队友的背部,当队友倒下来后一定遵守“先放脚后将身体扶正”的拓展安全第一原则;另外,做保护的队员不要迅速撒手或鼓掌,以免发生其他意外。最后,二、三组队员在承接几名队员后要互相交换组位以免疲劳。信任背摔中的基本动作:
(一)、接人动作布置
做右弓步,双手伸出,手掌掌心向上交叠放在对方锁骨上(要注意五指并拢、拇指不能向上),一组的两个人要将脚和膝盖贴紧,腰挺直,抬头斜向上45度看背摔者。
(二)、背摔者动作布置
(1)背摔者手部的准备动作:前伸、内翻、相扣、翻转抵住下颚。
(2)绑带后,令背摔者站在站台上进行以下动作:脚跟并拢、膝盖绷直、腰挺直、含胸、低头、手抵住下颚,准备背摔 注意事项:
信任背摔项目危险性比较大,所以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保持极高的警觉性,一丝不得懈怠,以保证队友的安全;如身体存有异常的(如:脊椎错位„),可告知教练视伤病程度决定参加与否;队员熟记动作要领后,教练员检测一下每一组“人床”的力量,必须坚实有力方可通过。队长组织其他队员喊名字及队训给做背摔队员充电以示鼓励;所以队员进行项目前都要将身上的尖锐物品(如:眼镜、发卡、手表钥匙、戒指等)放在一边,做完项目后再收回去。
二、忍痛割爱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重要的人和事,当不能两全时我们又该如何取舍?有请谯老师。
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再准备一支黑色或蓝色的笔,不能用红色,请大家在纸上写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可以是实在的物体,如食物、水、钱;也可以是人或者动物,如朋友;也可以是精神的追求,抽象的事物。只要是你内心最珍贵的五样东西就行,但必须包括我和母亲。
不必思来想去,头脑里想出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最珍贵的。
此刻,在你面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了,纸上有了你亲手留下的字迹。请你目不转睛的看着他们,屏住气,看上一分钟,记住那些笔画的每一笔顿挫和在你心中激起的涟漪。这支集结而成的小小队伍就是你生命中的至爱。它们藏在你的心里,是你最大的秘密。也许在今天之前,你还没有认真的思考或珍惜过它们,但从这一刻开始,你知道了什么是你维系生命的理由。
好,游戏进行到这里,就进行了一半。现在我们要做另一半了。如果说前面一半还有温暖的回忆和惊喜的发现,那么,后半部分就有些残酷了,请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现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意外,到底是什么,我无法说得更详细,人生总是有很多意外发生。怎么办?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保不住了,你要舍去一样。请你拿起笔,忍痛割爱吧,五项内容中只能保留四项,请慎重考虑,一旦划去就意味着它会从你生命中永远消失掉,划去之前,你要不断回忆它在平日生活里给你带来的欢乐,想它的好,可现在它就要消失了,想到这些,你会很难过,但你还是要坚决的把它划去。以此类推,让学生一项项的划去,(开始比较容易,后来就比较激动了)
游戏的确很残酷,但世事无常,有时我们必须要面对生命的选择。在做选择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1999年10月,贵州马岭河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悲剧发生的一刹那,一个父亲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他的父母却双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个被媒体称为“伟大的父母之爱”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也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她不仅认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为“儿子”,还以此为题材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一首催人泪下的歌曲《天亮了》。
假设现在你和妈妈就坐在这个缆车上,灭顶之灾就要降临在你们身上,你和妈妈只能又一个人活下来,你会怎么办?请你在一两分钟内作出生命的抉择。播放《天亮了》
“同学们,不要伤心,请抬头看看窗外,阳光依然明媚,生活是如此精彩,自己所珍爱的一切并没有真的失去,之所以要做这样的游戏,是让大家从失去中懂得珍惜。现在能否谈谈此时的感受。”
“人间至爱是亲情,但我们平日里却忽略了,孩子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可以包容孩子的一切,从不会去计较什么,我曾经很很我的母亲,讨厌她的唠叨。”
最后设计一个活动,推向高潮。给妈妈发条短信!(心理体验活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想象一下爸爸妈妈现在的面容,回忆他们第一天送你来上学的情景,他们多么强壮啊,帮你拿东拿西,为你跑上跑下。一点都不觉得累。
两年后,你考上大学,他们依然送你,依然为你忙前忙后,可是看到他们两鬓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你的心中掠过一丝伤感,父母开始老了。
再过四年,你大学毕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父母千里迢迢来看你,他们还想为你做些什么,可是却觉得力不从心了。看着他们沉重的步伐和蹒跚的背影,你的鼻子酸了。
十年后,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柔和的灯光下,你给他讲故事教他写字。你感到生活非常幸福,幸福的忘记了还有一个孤独的角落,在那里父亲的牙齿开始脱落,而母亲的脸也变得越来越苍老。
二十年后,他们病了,躺在床上,思念远方的孩子。他们多么希望能够看看你的脸,听听你的声音,他们多么希望你能抱抱他们,就像小时侯,你生病时,他们抱着你一样。而你,却因为太忙,总是将回家的日期一推再推。
终于有一天,他们走完了自己人生的道路,带着对你的依依不舍,从你的生活中永远消逝。你扑在他们身上大声痛哭,希望他们睁开疼爱你的眼睛,像儿时一样,握着你的手,告诉你,他们会永远保护你。可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永远的一次对你的呼唤与痛哭,无动于衷。握着他们渐渐冰冷的手,你多么想告诉他们你有多爱他们,可是此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至少现在父母尚在。更加幸运的这些伟大父亲母亲就坐在我们面前。上次在李佩老师的演讲中,有很多同学都错过了向父母表达爱与感激的机会,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请牢牢抓住!抚摸那一双双苍老的手,它托起了你生命的重量;凝望那汪深邃的眼,它包藏了对你无尽的爱与希冀;投进那温暖的怀抱,它用尽毕生只为能为你遮蔽风浪。(找准机会上场,将活动推向高潮。拥抱,对父母说出或喊出你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