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伟论文-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

时间:2019-05-12 04:2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志伟论文-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志伟论文-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

第一篇:王志伟论文-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

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

——邢台威县赵庄人才学校学习有感

北郭乡一中

王志伟

2012年9月19日晚九点,学校组织教师到威县赵庄人才学校观摩学习,历经近四个小时,次日凌晨一点多到该校门口,车上又睡了近四个小时,五点多校长说出发吧。昏昏噩噩的下车,还在想费这么大劲来一趟,值不值?然而接下来不到一日的行程(确切说是一上午),很短,却让我感触颇多,震撼不断。

震撼一:严明的纪律,军事化的管理

初进人才学校,看到的是该校的学生在出早操,整齐的队列,规范的步伐,尤其是学生在转弯时,八人一行的队伍仍能保持那么整齐,让作为教师的我都佩服不已。

由于我们到的早,正课还没有开始,就在校园内自由活动,早就听学校领导一直强调人才学校的成功,急切的想看看他们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第一个走进的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室(早读时间),令人惊讶的是,令人佩服的是,学生们跟没有看到我们一样,照样专心致志的朗读,没有一丝骚动,没有任何人大惊小怪。早读课堂上的教师,乍一看似乎都是多余的。

这些还只是触动,真正震惊的是课间操时的人才学校,几千名学生精神饱满,组织迅速,动作整齐规范,口号洪亮,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队形都是一条直线,这哪是中(小)学生啊,这分明是部队士兵嘛!

看了人才学校的课间操,心底甚至萌发出这样一种念头:如果我们所有学校的学生都能如此,日本人还敢踏足我们的钓鱼岛吗?

震撼二:“活而不乱”的课堂

在人才学校听了两节课,充分感受到了人才学校学生的高度自觉性、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无需纪律管理,只需组织教学。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可以很安静,在小组讨论时又像是突然爆发似的热闹,展示时又分明一个“小老师”一般,从容、大方、语言流畅。不管是回答问题,补充问题还是纠错„„学生都主动起来回答,“挑战”、“改正”、“补充”、“帮助”、“不同”„„口号声此起彼伏,各个环节紧凑而有序,显示了课堂的充实、有序和高效。一节课下来,教师似乎只在展示学习目标时多说了几句话,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所学校的过人之处。

震撼三:独特的校园文化

人才学校充分利用墙面,不管是教室内还是教室外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教室内,白板加黑板,每一面“板”都有自己的用处,学生讨论时可以打草稿,展示时候讲解,学生每科每节课的加分情况,甚至是宿舍评比情况都能在“板”上一目了然。

教室外,除了礼堂对面的教学楼墙面上政教处、学生处的各项学生积分展示,日常常规检查展示,教师评课展示,学生习题展示外,礼堂西有一面围墙被涂成了墨绿色,写着各科的教学设计。

除此之外,在人才学校看不到学生之间的追逐打闹,看不到任何学生乱丢垃圾,甚至找不出学生身上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佩服、震惊由衷而生。

在听了人才学校“3331”课堂模式报告会后,让我们对这种模式有了更好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实施中会更容易把握。

无疑,人才学校的改革是成功的,但对于我来说,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听课安排的大多是主科,副科都很少,更别提音美课了。我教的是美术,听课没有,安排交流时也没有美术教师,找遍学校所有有教案展示的地方,也没有见到美术教案。甚至在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内也没有看到任何有关书法、绘画的作品展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如此高效的学校,对于音美也同样不重视的吧。

课改,仍需继续;美术课改,更多还需要自己努力吧。

第二篇:走进名校,感受课改魅力

走进名校,感受课改魅力

——北京十一学校2016年春季年会

及潍坊“学校规划与变革力提升研讨会”感悟

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薛启华

一、“北京十一学校2016年春季年会”学习感悟

我于2016年2月20日与教育局陈局长一起参加了北京十一学校举办的2016年春季教育年会论坛,与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2000多位同行共同分享了这次“课程”和“课堂”改革的大餐,让我们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上午的主论坛,主要聚焦“学习跨度的设计” “学程探索” “梯度问题设计” “教与学方式改变” “课堂生成学习”等方面。下午的主题论坛以“发现” “连接” “建构” “探微”四个主题。主题论坛涉及“整本书阅读” “有效问题设计” “订单式学习” “学科教学框架”等内容。感悟如下:

1、创新教研方式。在整个论坛中,十一学校的师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学科、不同风格、不同视角、不同呈现方式的课程改革和课堂创新,视角独特,创意新颖,以呈现和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为主题,并且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语言利用多媒体将自己教研的建构与做法一一的表达出来,例如:政治上的“新闻播报”、美术的“每个孩子都是美术家”、语文的“整本书阅读的思与行”、物理的“将实验进行到底”等等,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视觉及心灵的冲击。

2、过程的积累凸现了质变。在十一学校,学生们学习的触角极其广泛,从“人文主义的前世今生”到“红楼梦中的服饰”,从“精美的小吃”到滑雪课程,无不充满了学生的课程积累,尤其是名家大师的感召力更不可估量。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名家大师进校园”海报上看到了这样的介绍:“亲近大师,理清志向,导航人生”。迄今为止,已有100余位科技界、文艺界、商界、文化界、政界、军界等各个领域的名家走进十一校园,与全校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莫言、杨利伟、俞敏洪、鞠平、纪连海、崔永元、曹文轩等赫然在列。

3、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与参与,真正从学生出发。十一学校还特别注重调整教学关系,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会的不讲。不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计划,将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计划。

不是教会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十一学校以这样的价值观定位他们的课堂。“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的定位,让很多老师不得不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即便是一些课上得很精彩的老师也不例外。十一中的老师说 “任何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越是爱讲、会讲的老师越要改!”

4、教师的成长永远在路上。“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这是十一学校倡导并强调的又一价值取向。十一学校在教职工人事关系上实行人事聘任与分配机制,实行教职工与学部、部门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尽可能让不同的教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机制。双向聘任的意义在于,教职工基于客观的自我认识,对学校制度与文化的认同,其过程是自我反思的教育过程;双向聘任是对教职工最大的评价。同时,十一学校实行“学位和学术津贴、岗位工资和岗位绩效、国家档案工资和津贴”的薪酬结构工资制度,学校最高工资者永远是最优秀的教师。

与此同时,十一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激励,用“多把尺子”激励教师,构建了一套多元的教师激励机制。如把检查和评价分开,淡化和慎用评价;为每一位教师设置多种展示的舞台;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媒体和社会活动,把优秀教师推向社会和大众,突出自我实现的价值等等。此外,十一学校为新招聘的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和环境。正因为这样,学校新进的教师们心无旁骛,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十一学校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5、厚重的学校发展史给学生以德育的润泽。

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和安全问题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 为学校命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的典范,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贡献。首任校长林月琴女士在建校初期,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许多资源,将学校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解除了朝鲜战场上将领们的后顾之忧;李金初先生在担任校长2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率先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民办体制改革,一系列的破冰之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先河,应该说,十一学校有着伟大的奋斗史。同时学校的校史馆展示了学校的建校中央首长的批复和各个时期的学校牌匾。

二、潍坊“学校规划和变革力提升”研讨会学习感悟 3月19日,我又参加了在潍坊北海学校召开“学校规划与变革力”研讨会。来自知名教育专家及省内各地的(市、县、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学校校长等500余人出席会议。

在会上,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曹红旗和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为创新教育研究院揭牌,并由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赵福庆、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崔秀梅共同启动中国创新教育网,还为创新研究院的十四个研究所授牌,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戚业国和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的专家报告,潍坊北海学校与泰安市实验学校进行规划案例分享,成立区域、各学段学校、教师发展联盟,学生素养展示,潍坊市高新双语学校等五所学校分享学校规划落实案例等内容。

感悟:

1、未来教育已来到我们身边。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做了《寻找打开未来学校之门的钥匙》报告,从未来教育已来到我们身边、传统中孕育着未来的种子、结构调整是学校变革的主线、教师职业生活图景的重构和擦亮创新教育的三大理论武器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未来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和必备修炼的能力。其中提到了核心素养、翻转课堂与目标教学、数字化校园与推倒围墙。也提到了全课程、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创客学习。其理论高屋建瓴、发人深省。

2、这次会议为创新教育深入研究和基础教育学校变革与发展搭建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为名师发展和草根教师成长创造了新的机遇。我们今后要把创新作为引领教育新常态的第一动力,集聚优质资源,引领教育方向,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绿色、创新发展。

3、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校组织的变革更需要一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变革,一种主动自发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更需要提升校长教育变革的领导力。校长的教育变革领导力,是校长带领学校适应教育环境变化,发挥学校组织优势,探寻特色发展道路,引领学校教育变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校长对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和科学预测国家教育法规政策和办学环境的变化,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期待的变化,时刻保持对教育前沿的追踪,以开放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要能扎实探索富有特色的变革之路。

4、校长需要具有战略性眼光,擅于把握全局。在遵循既定规则的前提下,校长要结合学校原有基础和办学实际,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和特色化,构建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摸索出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引领和推动教育变革。当然,学校的特色发展,决不意味着追求标新立异,更不能为了特色而丢了本色。

这次会议活动主题为“助力规划学校科学发展 推动变革提升内涵品质”,掀开了山东省创新教育发展的帷幕,开启了创新教育研究新的征程。

第三篇: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改气息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改气息

曾国平

3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听了四位专家的四节课并讲座。一位是当代小数界四大名师之一华应龙教授,一位是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校长,另两位是著名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和常州市庄惠芬校长。他们的课和讲座异彩纷呈,让我们享受艺术大餐,在此我略表如下。

一、解读华应龙的课堂与讲座

华应龙《平均数的练习》一课,我颇受启发。大师就是大师,成为大师就有他的理由,他思想活跃,文化底蕴丰富,课设计得相当巧妙、完美。这堂课有以下特色: 1.巧妙导入,突出意义。

这堂课以三个问题情景深入进行,首先“比较班级5个组同学口算题的得分”为情景,由比总分,再到比平均分,当时课堂上第四组5人总分为380分;第三组得分240分,但只有3个人,让学生明白此时按总分比是不公平的,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公平性;

2.扎实的活动,让数学意义“具体感知”。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辨、解释、交流等途径,抽丝剥茧,逐层递进,凭借自己的身心投入去把握平均数的特点。

课堂有一个猜牛体重的小故事,好几百人猜牛的体重,其中一人没猜却在一旁记,他求出这些人猜的平均数,竟然这样巧合有趣,牛的实际体重为1198磅,他求的平均数为1197磅,只相差1磅,让 学生们懂得平均数移多补少的特性,让学生懂得平均数接近真实的特点。最后一个问题更有趣,课件打出8个人在打球,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2岁,让学生猜每个人的年龄,全班同学都是围绕在12岁左右猜,最后打出结果,有7个人都在6岁左右,还有一个47岁,就是华老师自己,学生很是意外,这样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了较大数对平均数的影响。

3.数学课巧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课堂小结的时候,华老师与众不同让学生畅谈“平均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于是,孩子们用“公平”、“小气”、“精细”、“多变”、“忽悠人”、“神奇”……这些词来描述它,充分彰显了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之清、理解之真、感悟之深。这三个问题为主线,铸成浑然大气的一堂课。

听华老师的课,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怎样对待问题,只有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才能创造出生命化的课堂。再次,华老师那诙谐的语言,幽默的动作,那亲切的笑容,让人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压抑,如沐春风,知识就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入了学生的心田。学生乐学,易学,之所以下课啦孩子们还恋恋不舍。我们可以用这几个字来形容:“独特的老师,幸福的学生”,是呀,做华老师的学生真是一种幸福,我有幸做了他的学生也非常幸福。

听了华老师的课,再听着他《课不润人誓不休》的讲座,更加深了一种感受: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频现的。在设计中,华老师交流了他的“教师要学会装傻,学生会越来越聪明”。例如这节课中孩子在计算中就产生了错误,做对一题得20分,有一组的总分却是250分,华老师不是及时的纠正,而是装作不知道,学生正是有了思考的时间,都一一的发现了错误,并进行了纠正。这样的纠正是主动的,自然的,孩子并没有因为犯错而受挫。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的驾驭,真是我等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在华老师的课堂里我找到了数学的真谛。他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传授思想方法。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问题支撑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思想方法的源泉。

二、解读许卫兵老师《新课标、新课本、新课堂》的讲座

他的讲座让我了解了中国教育发展最前沿的信息,今年暑假以后,1-6年级将使用课改新教材,新教材内容将有所减少,难度将适当降低,但要求将普遍提高。新课标的教学重在数学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

了解了新课标十个核心词: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这些数学专业术语,还阐述了新课标中的“四基”与“四能”。以前的“双基”变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前的“两能”变为“四能”新增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举的一个事例让我很感兴趣:中国孩子的计算速度远远超过了 国外孩子,他曾经让国外一个10岁的孩子算5×9,这个孩子说不会,但是他在纸上涂涂画画近半个小时终于算出来了,他在思考摸索怎样去做,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国外的教学重在培养孩子思维探索的能力;这个题目对中国孩子来说二年级已学了乘法口诀能很快答出来,但他知道怎么来的吗?那可以说绝大部分孩子是不知道的。许卫兵老师放映了这样一个视频:一个中国孩子在背乘法口诀,爸妈齐上阵压着背1×5=5,2×5=10,3×5=?就是背不出来,后来孩子委屈地哭了,我想孩子这样背出来的东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吗?家长是这样,我们有的老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是否从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走了出来?真正实施了主动探究式的教学了吗?我想这个答案留给我们在座的每位老师。

三、解读庄惠芬校长的课堂及讲座

庄惠芬老师的《认识菱形》这一节智趣的课堂,处处渗透着教师深刻的教学智慧。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教材处理朴素而有创意,通过小木棒、蛋糕等小道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拼菱形、切菱形,自己找菱形的特征,把数学教学变得生动真实而有情趣,彰显灵性与个性,完全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帮助学生获得认识图形的数学思考过程,学生品尝了学习的快乐。课堂小结更是画龙点睛,先让学生把蛋糕切出菱形来,然后享受美味,庄校长问:“你们吃出了什么味道?”,学生回答:“蛋糕的味道、数学的味道、成功的味道······”这样的数学课堂,充 满笑声、掌声、发问声、辩论声、惊叹声,我们能感受到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数学问题思考过程的趣味无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庄校长这堂课给我的启发是:

1、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2、教师要建立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两情相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说,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而出。庄校长课堂中一句句“孩子们”,是那么亲切自然,是那么悦耳动听。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师生关系恶劣,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各种潜力就会被埋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我们要建立的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得到教师的关爱。

庄校长的讲座《课堂,我与儿童在场》:讲了教学中的20个案例,要我们关注儿童的视觉,研究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展开,教师的教学意图就能与孩子的学习行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因为学数学,童年而更加快乐。

庄校长讲座中的两首哲理小诗让人回味,请欣赏:第一首-----斧头和钥匙的故事:斧头用力捶打锁,但锁还是打不开,而小小的钥匙 走过来,轻轻一扭便开了,斧头惊讶的问其原因,钥匙回答说:“我能打开它,是因为我读懂了他的心。”第二首-----牵着蜗牛去散步:蜗牛爬很慢很慢,我牵得不耐烦了,然后停在花园里休息,这时我闻到花的香味,听到了鸟儿动听的歌声,我想:哦,原来这不是蜗牛牵着我散步吗?这两首哲理诗也许对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能否做打开孩子心结的钥匙?我们能否有好的耐心牵着“蜗牛”散步?

听了四位大师的课,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2014.3.18

第四篇:志广乡中心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志广乡中心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为了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创建“轻松、愉快和幸福”的课堂,打造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领导班子和教研组围绕“给学生创造愉快的体验,帮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的办学理念共同讨论制定了我校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与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改主题:学会学习,回归课堂。

三、基本目标

1、切实转变教师观念。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借鉴山东乐陵实验小学的“回归理念”,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是:“给学生创造愉快的体验,帮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

五、教学理念

我校的教学理念是:

1、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使每个学生课上有事做,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

2、让学生“自主探究、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发展个性”。

六、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我市“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这一特色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摸索、探究和课改实践,形成了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激、疑、探、讲、练”五步教学法。

“激、疑、探、讲、练”五步教学法,具体阐释如下: 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嬉戏和好玩,而是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是对科学知识的好奇,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从事学习和思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问题,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改变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树立“教不是为了教”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积极建构。教师应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比如,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设置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达到有关概念、规律等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疑----质疑提问

学贵有疑,疑是探究的源头,本学期教师要彻底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即:满堂灌,一讲到底,而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这才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课堂教学应积极诱导学生生发疑问,鼓励学生思考提问。教师应提供思考提问的机会、拓宽思维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热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

探----自主探究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将 积极导引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讲----精讲少讲

我们提出,教师课上少讲,这就意味着学生课上要多讲,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这些无不说明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才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我们要求教师的讲课做到:(1)内容精要:紧扣目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少而精。(2)方法恰当:既能体现教学要求,又能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3)语言精炼:明白生动,要言不烦,能起点拨作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4)学生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学会的不讲,超范围的偏、难、怪题不讲。

教师的“精讲”,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更多的展现自我感受、自我体验的空间和时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少讲”不代表不讲,而应是“精讲”,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在潜心解读教材,精心设计学教案上,最终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组织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流畅表达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的少讲换来学生的热情高涨、畅所欲言,课堂上的百花齐放、春意盎然,何乐而不为呢?

练----反馈练习

在教学中,“多练”,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从事阅读、表达、概括、归纳、推理、计算等活动,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练就基本技能。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就必须有多角度的、多层次的、多方式的反馈练习。

我们对“多练”既包括一定的数量要求,也包括一定的质量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以求切实地培养技能,发展智力。

精讲多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我们要求教师既重视讲的作用,又保证练的需要,把讲和练的作用结合起来,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就讲和练的关系说,精讲既为了给多练腾出时间,更为了给多练提供指导。所以,要全面地对待精讲多练,并不是单纯追求讲得越少越好;”练“也不是提倡”题海战术“,多多益善,而是要在精讲指导下求的切实的效果。精讲多练并不固定讲和练的时间比例和先后程序,它的具体安排,应该因学生、因教学内容、因教学阶段而异。如果是讲授新知识,可先讲后练;如果是从旧知引入新知,可先练后讲。同一内容,在低年级学习时可能需要教师做较多的讲解指导,在高年级学习时就可扩大学生练的幅度;但如果内容不是十分深奥,学生在理解上并不十分困难,那么即使在低年级,也可多安排一些练的活动,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七、方法与措施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我校继续借鉴山东乐陵实验小学的“回归理念”并结合本校实际,力争创出本校的特色,让“五步教学法”向纵深处发展。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精神,进一步上满学时,开全学科,全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充实课改领导小组实力,加强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挖掘每个教师潜在能力,发挥集体力量,运用团对智慧,借助校本教研这一平台,进行课改的“磨练-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并及时收集整理课改中的得失,做好课改阶段性总结。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模式:“实施五步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学年差异,学科特点。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5、建立校长、主任、教研组长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领导坚持听课,听后及时反馈,及时指导。

6、本学期要求青年教师至少上一次汇报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人至少2次公开课.。

7、坚持开展校领导参加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团队型教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8、继续培养学科带头人及学习型和专家型教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校新课程理论及论坛、教流、研讨等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9、坚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重点研究教法、学法,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三定”(定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进度、要求、重难点、作业和单元测验)、“五议论”(议论学生、课标、课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预知的教学效果)。

10、坚持开展校本教研。

(1)组织教师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2)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3)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继续进行简笔画、三笔字训练等校本课程的实验。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保证学校课改工作顺利进行(4)、继续做好我校的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务必在一年内圆满完成课题的预定工作任务。

11、本学期,坚持开展侯课、巡课制度,为了保证40 分钟课堂时间,要求教师上课要在铃响前进入班级,为了使课改工作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保证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每天要查巡课堂,查巡内容:师生课间准备情况,教师执行课表情况,教师课堂行为表现情况,课堂教学的活动情况,巡课后认真做好记录,周末前,针对检查出现的问题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12、严格遵守教育局提出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志广中心学校

2012年2月29日

志广乡中心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2011——2012学下学期)

志广中心学校 2012-2-29

第五篇:学校管理论文:规范学校管理促进课改实施

规范学校管理促进课改实施

规范学校管理和促进课程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如何建立符合现代教育需求又适应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的保障。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改革也在由城市向农村均衡延伸发展,但农村小学面临的情况却很复杂,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动都会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校长要善于融通,敢于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去尝试,担负起学校的各项工作职责,才能带来全体师生推动学校高效、稳定、健康地发展。结合自己多年来村小管理工作的实践,浅析自己以下感受。

1.抓师德建设,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衡量一个学校工作的好与差,一个好的校风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就像部队铁的纪律一样,一旦没有了纪律,那就是一盘散沙,学校也一样,如果有好的校风那其他方面的工作就会轻松的多。我校的全体师生都能恪尽职守的从事着自己份内的工作。可以说,我们的这个团队一直是一个非常团结,很有凝聚力的集体,为了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思想教育,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按照教育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师德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我们深知,要使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教风至关重要,这种风气的形成单凭少数骨干教师和一朝一夕是不能完成的,应来自于全体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把做好师德工作贯穿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坚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学习、制度、责任三到位。学习到位就是带领教师专项学习,研讨有关师德方面的材料,在学习中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真正体会内在含义,并及时做好笔记,坚持自学,学校定期检查,做好学校记录和总结;制度到位就是学校制定的学习制度做到定时定量定内容,教师必须全员参加;责任到位就是每位教师都能知道在工作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所承担的义务。通过建章建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素养。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文化知识必不可少,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尤为重要。当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所以无论是学期初还是日常授课,学校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实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做到领导经常抓,科任教师配合抓,班主任教师重点抓,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武海英老师是一名老教师,她的工作作风是样样亲手做,就连清扫区她也亲自扫,看到楼道操场哪有杂物,弯腰就捡,其他教师也是一样,看到学生有缺点,不管是哪个班的都要进行教育,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受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说明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同时少先队坚持开好两会(即班会、队会),升旗、做操已形成制度化。看电影、读报刊、演讲、课外小组等活动不断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就拿看电影来说吧,每次看电影,我们都分班坐好坐齐,要求不出声,认真看,定时上厕所。看后还要进行评比,看哪班做的好,中高年级看后写日记,说体会,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养成教育也得到加强。校园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互帮互学随处可见,文明之风溢满校园。

2.抓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说素质教育工程已启动多年,但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定的瑕疵,灌输、填鸭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轻松,从而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已课改班为龙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吃透教材,坚持在备课上下功夫,写详案,教学设计力争有独到之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大力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观看课改班的教学光盘,围绕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进行互听互评,课改班做示范课,从中汲取营养。比如孙红英的语文课,采取了导读的教学手法,在预习时向学生提出潜在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从书中,从课外资料中找答案,课堂上适当点拨,让学生多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积极质疑,然后师生共同归纳,使学生养成了会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五年级的作文指导也颇具新意,做到了眉批、段批、总批相结合,而且是本本详批,非常好的运用了作文批改符号,在总批中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希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在实施课改进程中,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对小科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的各科教学有机配合、协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3.抓日常管理,促进学校工作的协调发展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育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过不断充实,学校的管理手段也得以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可以说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由于措施具体,责任明确,样样有人管,处处有人抓,极大的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都能以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各项工作一呼百应,各自到位。班主任对本班情况一口清,科任教师对自身工作严要求,领导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下载王志伟论文-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志伟论文-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