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课程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讲解,我了解了一些有关电力系统新技术的知识,大约包括光学互感器,特高压,以及抽水式蓄能电站。下面谈一下课后的感想和学到的知识。
光学传感器及仪器是依据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它有许多优点,如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测量、几乎不受干扰、高速传输以及可遥测、遥控等。主要包括一般光学计量仪器、激光干涉式、光栅、编码器以及光纤式等光学传感器及仪器。在设计上主要用来检测目标物是否出现,或者进行各种工业、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自动化的运动检测。光学传感器及仪器是依据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它有许多优点,如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测量、几乎不受干扰、高速传输以及可遥测、遥控等,主要包括一般光学计量仪器、激光干涉式、光栅、编码器以及光纤式等光学传感器及仪器。光学传感器主要有:光学图像传感器、透射型光学传感器、光学测量传感器、光学鼠标传感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等。用 途: 光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研、信息产业、机械、电力、能源、交通、冶金、石油、建筑、邮电、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互感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互感器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均是基于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的,因此,其核心作用是测量电流或电压值。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和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暴露的缺点越来越突出。相比之下,新型光学电流互感器在这些问题上就具有绝对的优势。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电流互感器,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最终替代品。全光纤光学电流互感器与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不同材料的光学互感器,两种类型互感器各有优缺点,又都有各自手段加以改善。光学互感器主要应用在220kV 及以上的电压等级中;主要应用在智能变电站的存量替代和新增市场上。根据电气设计规程,变电站每回出线均应配置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置台数根据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确定。预计到2015 年,互感器中的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会占总量的40%~50%,电子式互感器会占到总量的50%~60%。这个替代过程是逐渐的。同时,光学互感器作为电子式互感器中的一种,会以大约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前期不会太快,预计到2015 年,在电子式互感器中,光学互感器与非光学互感器的比例会达到6:4。
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或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互感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互感器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均是基于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的,因此,其核心作用是测量电流或电压值。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和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暴露的缺点越来越突出:高压绝缘复杂、动态测量范围小、频带窄、易受电磁干扰、故障电流下铁心易磁饱和以及存在磁滞现象等等。相比之下,新型光学电流互感器在这些问题上就具有绝对的优势。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电流互感器,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最终替代品。
一束偏振光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了法拉利偏振角,该偏振角的大小与磁场的大小(场强)成正比,而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因此,电流与法拉利偏振角为线性关系,通过法拉利偏振角可以测量电流值。
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传感部分采用普通磁光玻璃,材料成熟,光学元件少,系统结构简单,无需进行温度控制。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的难点之一是光学元件与磁光玻璃的封装,封装工艺决定了互感器长期运行可靠性;难点之二是光程短造成的传感灵敏度低,采取信号处理的方法加以改善。全光纤光学电流互感器的难点在于系统结构复杂,环节多,所用光学元件多,需要专门的温度控制等,多种光学元件的环境适应性是决定性因素。优点在于光纤元件间连 接较为简单,容易实现。两种类型互感器各有优缺点,又都有各自手段加以改善。目前不能说哪一种是最终的选择,只能说两种技术路线将并行相当长的时间。
互感器是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技术的革新也成为未来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之一。光学互感器作为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互感器,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光学电流互感器成本随电压等级升高而呈倍数增长: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成本随电压等级升高而呈指数增长。目前,光学电流互感器在110KV等级及以上的应用是有利润的;35KV尚无利润或利润很低。据了解,许继电气(北京光学)、南瑞航天(南瑞科技+航天科技)、西安同维,四方、南瑞继保都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许继电气(北京光学)起步最早、客户接受程度较高、并且在35KV、110KV、220KV和500KV运行等级最全。不同的是,许继的光学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材料结构是玻璃(晶体),技术问题不大;南瑞航天的光学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材料结构是光纤线圈,光纤线圈需要进口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改造,光学互感器和其他电子式互感器会逐步替代电磁式互感器,但是光学互感器的具体替代速度,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新建的220kV及以上的智能变电站原则上会更多地使用光学互感器。互感器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变电站出线回路数,而变电站的出线回路数完全是根据电网结构及负荷分布情况确定的,因此无法准确推算出平均每个变电站的互感器的投资情况。此外,国网公司的智能变电站的标准尚未出台,各地对智能模块的配置理解不同,实际操作也是千差万别,各省很难做到统一模式,因此,对于在变电站中占比很小的互感器更是不好确定其投资金额。但可以肯定的是,光学互感器作为发展的方向,其市场具备想象的提升空间。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又称蓄能式水电站。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还适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周波和电压,且宜为事故备用,还可提高系统中火电站和核电站的效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步较晚,但由于后发效应,起点却较高,近年建设的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于1968年和1973年先后建成岗南和密云两座小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1MW和22MW,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广东、华北和华东等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由于受地区水力资源的限制,可供开发的水电很少,电网缺少经济的调峰手段,电网调峰矛盾日益突出,缺电局面由电量缺乏转变为调峰容量也缺乏,修建抽水蓄能电站以解决火电为主电网的调峰问题逐步形成共识。随着电网经济运行和电源结构调整的要求,一些以水电为主的电网也开始研究兴建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普查和规划选点,制定了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规划,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步伐得以加快。1991年,装机容量270MW的潘家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首先投入运行,从而迎来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第一次高潮。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先后兴建了广蓄一期、北京十三陵、浙江天荒坪等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十五”期间,又相继开工了张河湾、西龙池、白莲河等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后发效应,起点却较高,近年建设的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广州一、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2400MW,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单机容量300MW,额定转速500r/min,额定水头分别为526m和500m,已达到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机世界先进水平;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最大扬程704m,仅次于日本葛野川和神流川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成功采用了全库钢筋混凝土防渗衬砌,渗漏量很小,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天荒坪、张河湾和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采用现代沥青混凝土面板技术全库盆防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我国新兴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配置由过去单一的侧重于用电负荷中心逐步向用电负荷中心、能源基地、送出端和落地端等多方面发展。
新能源的迅速发展需要加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风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资源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核电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能源,风电和核电的大力发展,对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能是一种随机性、间歇性的能源,风电场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功率,发电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这就给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同时风电的运行方式必将受到电力系统负荷需求的诸多限制。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启动灵活、爬坡速度快等常规水电站所具有的优点和低谷储能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缓解风电给电力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核电机组运行费用低,环境污染小,但核电机组所用燃料具有高危险性,一旦发生核燃料泄漏事故,将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核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大,一旦停机,将对其所在电网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整个电网的崩溃。在电网中必须要有强大调节能力的电源与之配合,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配合核电机组运行,可辅助核电在核燃料使用期内尽可能的用尽燃料,多发电,不但有利于燃料的后期处理,降低了危险性,而且有效降低了核电发电成本。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降低核电机组运行维护费用、延长机组寿命;有效减少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的冲击,提高风电场和电网运行的协调性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加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无功平衡和电压控制问题比超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更为突出。利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双向、平稳、快捷的调节特性,承担特高压电力网的无功平衡和改善无功调节特性,对电力系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无功/电压动态支撑作用,是一项比较安全又经济的技术措施,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对电力系统特别是坚强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储能产业正处起步阶段抽水蓄能建设加速“储能肯定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保守估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以达到6000亿元,乐观的话甚至有可能到两万亿。预计未来国家对储能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在上月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2012”上表示。这昭示着储能的巨大魅力与潜力。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全球气候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威胁。据预测,如按现有开采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连续不断地日夜消耗这些化石燃料的速率来推算,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可使用有效年限分别为100-120年、30-50年和18-30年。显然,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及困境可能不是战争及食品,而是能源。我国电力系统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用电高峰时的供电紧张、有功无功储备不足、输配电容量利用率不高和输电效率低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工业企业和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的用户对负荷侧电能质量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特点为分散电力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而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可以达到调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提高电能质量等目的。抽水蓄能是电力系统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最长、容量最大的储能装置。为了保障电源端大型火电或核电机组能够长期稳定的在最优状态运行,需要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承担调峰调荷等任务。截至2008年,我国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20座,在建的11座,装机容量达到1091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35%。而一般工业国家抽水蓄能装机占比约在5%-10%水平,其中日本2006年抽水蓄能装机占比即已经超过10%。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占比明显偏低,随着国内核电及大型火电机组的投建,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明显加速。在建规模达到约1400万千瓦,拟建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规模分别达到15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如果以上项目顺利投产,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约6000万千瓦。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正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没有达到类似美国、日本将储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加以看待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为储能付费机制的前提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
“特高压电网”,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电网。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的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指1000kV及以上的电压。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800 kV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电网来说,高压电网指的是110kV和220kV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kV,500kV和750kV电网。特高压输电指的是正在开发的1000 kV交流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特高压电网指的是以1000kV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特高压电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以及大容量、特大容量电厂的建设和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用500千伏的交流电网,只在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有少量1000千伏交流线路,且都降压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今后我国将建设联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其中特高压直流10项),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据测算,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超过500万千瓦,接近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5倍。±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的输电能力达到700万千瓦,是±500千伏超高压直流线路输电能力的2.4倍。
我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绝大部分陆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同时,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在1000到3000公里。
在负荷中心区大规模展开电源建设显然会受到种种制约。比如煤炭运输问题、环境容量问题等等。而且,建设火电还可以靠煤炭运输,而水电、风电由于不可能把水和风像煤那样运输,因此就更是无法实现。一边是无法大规模建设电源点,一边又守着水能、风能等宝贵的清洁能源望洋兴叹,可见在负荷中心大规模开展电源建设这条思路是不可行的。
首先从资源优化配置来看,随着我国能源战略西移,大型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在传统的铁路、公路、航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提高电网运输能力,也是缓解运输压力的一种选择。以目前已经投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示范工程为例,目前每天可以送电200万千瓦,改造后可以达到500万千瓦,这相当于每天从山西往湖北输送原煤2.5万吨—6万吨。湖北媒体说,这相当于给湖北“送”来了一个葛洲坝电站。
再看经济效益,目前西部、北部地区电煤价格为200元/吨标准煤。将煤炭从当地装车,经过公路、铁路运输到秦皇岛港,再通过海运、公路运输到华东地区,电煤价格则增至1000多元/吨标准煤。折算后每千瓦时电仅燃料成本就达到0.3元左右。而在煤炭产区建坑口电站,燃料成本仅0.09元/千瓦时。坑口电站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除去输电环节的费用后,到网电价仍低于当地煤电平均上网电价0.06—0.13元/千瓦时。
特高压更是清洁能源大发展的必要支撑。只有特高压才能够解决清洁能源发电大范围消纳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内蒙古风电“晒太阳”送不出的问题广受关注。事实上,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当地消纳空间非常有限。风电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需要扩大风电消纳范围,大风电必须融入大电网,坚强的大电网能够显著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特高压电网将构成我国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据测算,如果风电仅在省内消纳,2020年全国可开发的风电规模约5000万千瓦。而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输送扩大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则可达1亿千瓦以上。
第一,带动科技创新发展特高压作为重大的科技创新工程,在提出构想、全面启动之初,该公司就投巨资建成了国际一流的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四个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形成了功能齐全、综合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实验研究体系。几年间,国家电网公司围绕特高压项目,完成了310项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外绝缘设计、电磁环境控制、系统集成、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等多个世界难题,逐步掌握了特高压输电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实验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第二,特高压建设对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更是明显。国内三大特高压实验工程所用设备几乎全部由国内企业提供,工程国产化率达到约95%,设备国产化率达到约91%。通过实验工程,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得到锻炼,科技研发实力大大提高。比如南通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特高压绝缘子的世界难题。公司董事长马斌说,我们投入近亿元研发的国际首创的特高压1000千伏空心复合绝缘子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1/3。研究表明,1000千伏交流线路自然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5倍。同等条件下,1000千伏交流线路的电阻损耗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4,单位输送容量走廊宽度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3,单位输送容量综合造价不足500千伏输电方案的3/4。
第二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复习题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并分别简述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
4.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构成及各部分功能P1 P2-4 P4-5 P7
5.采样定理及其内容P9
6.逐次比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P12-145
7.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各自整定原则P45-57
8.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P57
9.距离保护中阻抗继电器为什么广泛采用0°接线方式(从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两相接地短路等三个方面来说明)P62-64
10.三段距离保护的整定原则P65-66
11.零序电压过滤器和零序电流过滤器P80-82
1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时的特点P95-98
13.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时的保护方法P98-99
14.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及各自特点P100-102
15.输电线路高频保护所用的载波通道,其主要元件及作用P104-105
16.高频信号、闭锁信号、允许跳闸信号、无条件跳闸信号P105-106
17.纵联差动保护中环流法和均压法的基本原理P119
18.系统振荡和三相短路的主要区别P142
19.应对系统振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P142
20.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重合闸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和不利影响
21.重合闸带有时延的原因
22.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原理及其优点和缺点
23.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原理及其优点和缺点P146-147 P149 P150-151 P151-152
24.单相重合闸常用哪几种选相元件P152-153
25.单相重合闸的优点和缺点P155
26.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概述P157-158
27.变压器纵差保护产生不平衡电流的因素P159-162
28.母线保护在母线上故障、正常运行和母线外故障时的特点P219 29双母线同时运行母联相差保护分析P222-223
第三篇:汽车新技术概论课程总结
汽车新技术概论
课程总结
姓名 李伟宝
学号 班级 生物技术1102
电话 ***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当前,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排放性及舒适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我国,汽车正日益
走进人们生活之中,汽车新技术最重要的是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的总体结
构、工作原理、使用性能以及维修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发
动机燃料供给、点火控制到底盘的传动系统、转向与制动系统以及车身
与辅助装置等都普片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所以,现代汽车新技术主要
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基础,把汽车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汽车
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性能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的新型应用技术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简称EFI或EGI系统)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是通过电脑中的控制程序,实现起动加浓、暖机加浓、加速
加浓、全负荷加浓、减速调稀、强制断油、自动怠速控制等功能,以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对
混合气的要求,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
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简称VVA系统)
VVA 是Variable Valve Actuation的缩写,它代表的含义就是可变气门操作系统。这
一装置提高了进气效率,实现了低、中、高转速范围内扭矩的充分输出,保证了各个工况下
都能得到足够的动力表现。
可变气门配气技术,从大类上分,包括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行程两大类。
发动机增压技术
发动机增压技术基本上从航空工业沿袭而来,20世纪60年代见于车用发动机,经
过数十年发展,发动机增压技术中增压器结构和安装方式各有不同,但工作机理已经基本趋
于一致,不过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是最主流的结构。
涡轮增压器(Turbo charger)
涡轮增压器的全称应该是废气涡轮增压器,顾名思义,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
来驱动涡轮,并带动同轴上的压气机叶轮旋转,将空气压缩并送入发动机汽缸。此外还有
复合式增压器、惯性增压器、气波式增压器、冲压式增压器等。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GDI):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从化油器、单点电喷、多点电喷,直到今天的汽油缸内直喷
技术,每一次进化,都使得今天的汽车变得更加清洁和更加高效。
作为汽车的心脏部分的发动机,无疑对汽车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能
源短缺和环境严重污染的今天,由此应运而生的发动机新技术无不围绕这一主题发展,前面
所介绍的内容,只是发动机新技术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现代发动机技术日新月异,包括电子
控制及节能增效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可变进气管道、可变压缩比、可变增压技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高压共轨技术等;新材料技术:如陶瓷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
等的应用;以及汽车环保新技术:三元催化转换装置、新能源技术、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等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
主动悬架控制系统(ADC)
现代汽车中的悬架有两种,一种是从动悬架,另一种是主动悬架。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是根据驱动轮的转数及从动轮的转数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当前者
大于后者时,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防滑控制系统。
3.3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
制动过程中失控。
车身新技术
镁合金应用
它比铝合金轻30%,但强度比钢还高,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昂贵。随着冶炼和加工技
术的进步,汽车上的许多部件也开始采用镁合金,最初是悬架杆件、仪表台和变速器壳体,现在,一些外观覆盖件也采用了镁合金
4.1.1 智能巡航(测距防碰撞)系统:
该系统可以按照自身车速确定前方车辆的安全距离,当车辆进入危险区域时,自动
巡航系统会自动启动,避免发生事故。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安置在汽车前部激光传
感器,自动探测该车和前车的距离,如果安全距离不够,它会发出信号给行车电脑,通过电脑指令相应装置降低车速或让汽车制动,来保持和前车的安全距离。
4.1.2胎压智能监测系统
汽车轮胎内充气压力的高低 不仅影响到轮胎的寿命和发动机油耗 而且还关系到汽
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传感器、信号发生器和接受器组成的胎压智能监测系
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能连续不断地监测轮胎的压力和温度。当检测到轮胎的压力或
温度超过或低于正常值的一定范围时 便在仪表板上显示警告信息 同时告知驾驶员
应控制相宜的行驶车速 甚至建议停车。
ASADB主动防撞安全气囊
ASADB主动防撞安全气囊,属于交通工具汽车在行驶中的一种防撞、救生保护装
置。
碰撞预警系统是为了减少碰撞、伤害行人和后车追撞对乘车人伤害的安全装置, 新燃料(动力)汽车
1.先进柴油车2.混合动力汽车3.燃料电池汽车
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当今发展比较迅猛或相对成熟的三大
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在性能、价格和商业化程度上各具特点。
铝、镁、钛及其合金
铝、镁、钛(相对于铁)都是轻金属,应用于汽车结构或零部件可以大大减轻车体
质量。它们的基体中加入不同的元素或经过不同的加工,可以获得优良的物理(机
械)性能和化学性能。
工程塑料用于汽车可实现轻量化和节能,且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目前六大类的塑料:
PP、PUR、PVC、ABS、PA和PE在汽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陶瓷本身具有的特殊力学性能以及对热、电、光等的物理性能,陶瓷材料特别
是特种陶瓷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和金属等原材料复合而成。
目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汽车上已经获得成功的应用。
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使用汽车废气净化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废气排放、减少污染的最
有效的手段。含稀土的汽车废气净化催化剂价格低、 汽车自动空调能够依据车内温度自动调节出风温度,温度平滑柔顺,温度控制精细。
另外自动空调有自检装置,可以及早发现故障隐患。车载GPS(定位、导航系统)
汽车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在汽车上主要应用在免提电话通话上,但以后会在远程车辆状况诊断、车
辆安全系统、车对车通信、多媒体下载等更多的服务中实现。
EGR系统 —感兴趣的方面
EGR系统的任务就是使废气的再循环量在每一个工作点都达到最佳状况,从而使燃烧过程始终处于最理想的情况,最终保证排放物中的污染成份最低。由于废气再循环量的改变会对不同的污染成份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因此所谓的最佳状况往往是一种折衷的,使相关污染物总的排放达到最佳的方案。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它与传统的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动辅助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湿滑路面上还能减小制动距离。对于未装备ABS的车辆,驾驶员可以通过点刹制动踏板人为地防止车轮抱死,但这对驾驶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太高,一般人很难做到。ABS系统通过电脑自动控制制动系统的油压,驾驶员只需踩住制动踏板不动,系统就能自动地快速地调节制动力,在获得最大制动效能的同时,防止车轮抱死。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安全气囊是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和电控单元组成,传感器感受汽车的碰撞程度并将信号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当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发出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迅速点火并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约需10毫秒。由于装备安全气囊的汽车在世界上急速增加,安全气囊对于乘员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可以降低车辆在正面冲撞时乘员的死亡率约30%,但对于儿童的保护并不理想。
ASS-全功能座椅系统
这个系统是在座椅中设计十组气囊藏於座椅里面, 分别位於座垫的下方、前方、两侧、腰部、腰际等, 当车辆起动后, 每个气囊就会因应每个驾驶人身材与姿势而作不同的充气, 达到最佳的人体支撑, 这一套系统每四分钟还会解读一次, 可依驾驶人的乘坐姿式再进行充气调整, 可使驾驶人随时都保持着最舒适的驾BAS-煞车辅助系统。
4WD-四轮驱动系统
4WD系统是将引擎的驱动力从 2WD系统的二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而 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 4WD系统有比 2WD 更优异的引擎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因此就安全性来说, 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 4WD系统更有 2WD所没有的越野性。4WD目前大致可分短时(PART TIME 4WD)及全时(FULL TIME 4WD)四轮传动系统, 短时四轮传动系统可依驾驶者的需求, 选择二轮传动或四轮传动, 这种传动系统是属於比较传统的 4WD系统, 从越野性的观点来看, 此种传动系统当选择四轮驱动模式时前后轮系直接连结, 可确保前后轮的驱动力输出, 因此此种系统系属於适合越野的 4WD系统。另一种为全时 4WD系统, 此种系统不需驾驶人操作, 车辆总是处於四轮驱动系统, 此种系统可的分配, 可达到更完美的胎驱动力及转向力的最佳化配置, 系属於高性能传动系统, 除了配置於一般的越野吉普车外, 亦常用於一些高性能的轿跑车上。
ADS-可调避震系统
此套系统可依据各人的喜好, 路面的状况及使用的条件, 由驾驶人来调整避震器的软硬度, 以适合不同的需求, 例如驾驶者想享受驾驭的乐趣时, 可选择较硬的模式享受跑车式的驾驶乐趣, 当然您也可以选择较软的模式, 享受舒适的乘坐感觉。ADS系藉由变化避震器的阻尼减震力, 来达到较硬模式有较大的阻尼减震力, 加强激烈操驾的减震力, 较软的模式则提供较低的阻尼减震力, 提供较柔合的乘坐感。先进的可调避震系统采用电子式无段可调避震系统, 更可根据不同的路况以及操作条件主动自动的调整最适合避震阻尼力, 唯此套系统由於价格较昂贵, 通常只在高级豪华房车才会配备, 可调避震系统除可提高舒适性外, 亦有助於行车操控安全。
ALS-自动车身水平系统
该系统会於当车尾高度因载重量的变化 而使车尾高度降低或升高时, 调整至原来高度的一项系统。大致可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全独立的套件, 只负责车尾高度的调整工作, 另一种即是整合於悬吊控制系统中, 此系统的大致作用方式如下, 当车辆载重时, 如后座因坐人或行李箱有放重物而使车尾下沉, 位於后悬吊下控制臂上的高度或位置感知器, 便会告知电脑此一状况, 在电脑确认此一状况一段时间后, 认为此车尾高度的改变确实来自车重的增加, 而非路面状况的暂态影响, 便会起动一空压机将空气灌入后避震器中, 使后避震器重新将车尾顶起, 至车高恢复至原车有车身正常的车姿, 相反的, 若车尾车重降低至使车尾高度升高, 则 ALS系统会将避震器内的部分高压气排出, 使车身保持标准, 此种调整除可以保持车身一定的舒适乘坐姿势外, 又可以维持一定的操安性能。ASL-排档锁定装置
ASL亦是配置於自动排档的装置, 所不同的是加装位置不同, ASL系设置於整个排档系统里面, 而自排档锁是外加於排档上, 另外当然功能也不相同, 排档锁是当车辆被偷时, 窃贼无法排档防止车辆被偷。而 ASL是防止车辆暴冲的防范措施, 此套系统可以在驾驶人在起动后, 必须在踩煞车的情形下, 才能将档位由 P档或 N档排到 R档或 D档时, 以防止车辆在未踩煞车的情形下, 直接排入前进或后退档位时, 有可能造成车辆突然行进而引起驾驶人慌张, 造成车毁甚至人亡的灾害。虽然没有 ASL的车辆, 会发生暴冲的机会仍然很低, 但是如能养成起动后排档前先踩煞车的安全习惯, 那是再好不过了。
第四篇:暖通空调新技术课程总结
暖通空调新技术课程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对暖通空调新技术的学习,让我对暖通空调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主要掌握了以下内容:
第一讲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程序及内容
设计有三个阶段: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每个阶段的设计文件经过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图设计批准后方可施工。初步设计内容有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备材料表,概算书和计算书
施工图设计内容有图纸目录,设计施工说明,设备材料表,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安装图,制造图,计算书
第二讲暖通空调常规技术回顾
第一部分空气调节系统的形式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为集中空调系统,半集中系统和全分散系统(局部机组):
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一水系统,冷剂系统 根据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根据节能方式分为蓄能空调系统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第二部分暖通空调冷热源
空调冷源:天然冷源,人工冷源
天然冷源为地下水
人工冷源为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
第三部分 室内空气分配(气流组织)
送风风口形式有侧送风口,孔板送风口,喷射式送风口,旋流送风口,台式送风口和座椅送风口
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有上送下回,上送上回,下送风和中送风
第三讲:蓄 能 空 调 系 统
蓄能空调:就是利用蓄能设备在空调系统不需要能量的时间内将能量储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要的时间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
蓄能空调有潜热蓄能,冰蓄能,显热蓄能以及水蓄冷/热
空调蓄冷系统的优点
1转移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了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
2空调蓄冷系统的制冷设备容量和装设供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
3空调蓄冷系统的运行费用由于电力部门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比常规空调系统要低,分时电价差值越大,得益越大。
4空调蓄冷系统中制冷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比例增大,状态稳定,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第四讲:地源热泵技术
热泵可以分为空气-空气热泵,空气-水热泵,水-空气热泵和水-水热泵
地源热泵的技术特点是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运行费用低、维护费用低、简单的控制设备、运行灵活,系统可靠性强、节省占地空间、使用寿命较长、易于管理、应用灵活、可提供生活热水
第五讲变风量空调系统
定风量系统的问题
1、集中式空调定风量(CAV)系统的缺陷:
(1)按最大热湿负荷确定送风量;
(2)送风量全年不变;
(3)室内负荷减少时,调节再热量,提高送风温度来维持室温,既浪费热量,又浪费冷量。
2、改进办法:减少送风量维持室温
(1)节约了因提高送风温度所需热量;
(2)处理风量减少:风机电耗下降;制冷机冷量下降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以及调节送风温度来控制空调区域温度的一种空调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较定风量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而言,具有舒适、节能、安全和方便的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
第六讲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独立新风除湿机组向室内送入干燥的空气,通过调节送风状态点控制室内湿度;室内干工况末端(干式风机盘管或平面辐射毛细管系统)处理室内空气的显热来调节室内温度
新空调系统应具备的特点
1加大室外新风量,能够通过有效的热回收方式,有效的降低由于新风量增加带来的能耗增大问题;
2减少室内送风量,部分采用与采暖系统公用的末端方式;
3取消潮湿表面,采用新的除湿途径;
4不用空气过滤式过滤器,采用新的空气净化方式;
5少用电能,以低品位热能为动力;
6能够实现高体积利用率的高效蓄能;
第七讲 暖通锅炉新技术
空调热源主要有两类:
1、热泵
2、锅炉(含热电站提供蒸汽)
锅炉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加热给水,以获得规定参数(压力、温度)和品质的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小结: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国内居民收入的增加,对生活舒适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消费者对环保、低碳、节能、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致使空调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来满足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以上总结存在很多不足,仅以本人所学,希望老师纠正。
第五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智能电网技术专业电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
题 目 智能电网技术 专 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研1015 学 生 杨晓玲 学 号 1043010983
2011 年
智能电网技术
--关于15kV SiC IGBT的发展及其对电力应用的影响
摘要: 虽然硅晶体电力设备应用于电力电子工业已经有50多年,但是以硅为基础的技术在功率处理和频率转换方面已受到限制。SiC有着击穿电场特别强,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快,热导率高,耐高温等优势,特别适于制作高频、高速、高压、高功率器件。本文详细介绍了具有高压高频耐高温的SiC IGBT的出现将会对电力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基于15kV SiC IGBT的固态变压器的优点。
引言
Si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代[1]:
第一代——Si双极晶体管(BJT)、晶闸管(SCR)及其派生器件。
功率晶闸管用来实现大容量的电流控制,在低频相位控制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这类器件的工作频率受到dV/dt、di/dt的限制,目前主要用在栅关断速度要求较低的场合(在kHz范围)。在较高的工作频率,一般采用功率双极结晶体管,但是对以大功率为应用目标的BJT,即使采用达林顿结构,在正向导通和强迫性栅关断过程中,电流增益P值一般也只能做到 第二代——功率MOSFET。 MOSFET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因此器件的栅控电流极小(IG—100nA数晕级)。MOSFET是多子器件,因而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100kHz以上)实现开关工作,同时MOSFET具有比双极器件宽得多的安全工作区。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使功率MSOFET从80年代初期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大量产品,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功率MOSFET的导通电阻以至于跨导gm比双极器件以更快的速率随击穿电压增加而变坏,这使它们在高压工作范围处于劣势。 第三代——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它是一种包括MOSFET以及双极晶体管的复合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功率MOSFET和双极晶体管的优点。自1982年由美国GE公司提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 商用的高压大电流1GBT器件仍在发展中,尽管德国的EUPEC生产的6500V/600A高压大功率IGBT器件已经获得实际应用,但其电压和电流容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高压领域的许多应用中,要求器件的电压达到10kV以上,目前只能通过IGBT串联等技术来实现。 1、SiC IGBT的优势 SiC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 Si和GaAs相比,SiC材料及器件具有以下优势: (1)SiC的禁带宽度大(是Si的3倍,GaAs的2倍),本征温度高,由此SiC功率 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温度可以高达600℃。 (2)SiC的击穿场强高(是Si的10倍,GaAs的7倍),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工作电压比Si的同类器件高得多;由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同材料击穿电场的立方成反比,因此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比s i的同类器件的导通电阻低得多,结果其开关损耗便小得多。 (3)SIC的热导率高(是Si的2.5倍,GaAs的8倍),饱和电子漂移速率高(是si及GaAs的2倍),适合于高温高频大功率工作。SiC同Si一样,可以直接采用热氧化工艺在表面生长热Si02,由此可以同Si一样,采用平面工艺制作各种SiC MOS相关的器件,包括各种功率SiC MOSFET及IGBT。与同属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ZnO,GaN等相比,Sic已经实现了大尺寸高质量的商用衬底,以及低缺陷密度的SiC同质或异质结构材料,它们为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上所述,尽管Si功率半导体器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Si材料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它们使Si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首先,Si较低的临界击穿场强Ec,限制了器件的最高工作电压以及导通电阻,受限制的导通电阻使Si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损耗难以达到理想状态。Si较小的禁带宽度Eg及较低的热导率入,限制了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200℃)及最大功率。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力电子工业的需求,以及更好地适应节能节电的大政方针,显然需要发展新半导体材料的功率器件。IGBT的新发展方向之一是SiC IGBT【2】。 具有高压高频耐高温的SiC IGBT的出现将会对电力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以前认为不切实际的观念现在已经成为可能,例如,固态变压器(SST)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60HZ分布式变压器。固态变压器的不仅是一台变压器,而且故障电流限制器,一个无功补偿器,并凹陷恢复。这些优点使固态变压器非常有希望应用在未来的动力系统中。虽然SST有很多优点,比如重量轻,体积小,整功率因数等,但是现在SST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因为硅晶体半导体设备的转换频率已受到限制。随着15KV,5KHZ的转换频率SiC IGBT的发展,SST将会成为事实,就像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开关式电源取代60HZ变压器成为功率转换的标准。固态变压器关键是减小传统变压器的大小和重量。这要通过增加的DCSiC的经验参数,15-kV SiC电压动态雪崩崩溃发生图5所示。SiC IGBT发生动态崩溃点的功率密度约为7 mW/cm2,这比高电压硅器件的理论值超过了20倍。该动态雪崩击穿和关断I-V轨迹曲线在一个正常的运行状态发生的对比表明碳化硅IGBT具有强大的关断功能。结合了开关损耗低,速度快的优势,SiC IGBT强大的关断能力,使他们更适合在高电压电力电子当中应用。 图5 15kV SiC IGBT的静态雪崩击穿,动态雪崩击穿起始线及其典型的关断电流-电压轨迹曲线的比较 3、总结 在未来的发电和配电系统中,很可能涉及更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和电网的分布。电力发电和存储互连或微电网并网,需通过一个新的能源分配和能源网络。能源互联网将具有双向的能量流的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提供重要的即插即用功能和隔离故障的用户端系统。对于具有高电压,高频和高温操作能力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是能源互联网所必需的。 SiC IGBT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压牵引电机的驱动和传统配电系统。由于SiC材料的优越性能 作为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后硅器件,能够突破硅材料的理论局限。大量研究表明,15kV SiC IGBT与 Si器件相比,具有功耗低、开关速度快和关断可靠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电力电子应用中,高压SiC IGBT 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4、名词解释 1、固态变压器 固态变压器又称电力电子变压器(Electronic Power Transformer,EPT),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和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高频电能变换技术相结合,实现将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转变为另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的静止电气设备。与常规变压器相比,EPT有很多优点,其突出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原方电流、副方电压以及功率的灵活控制。EPT应用于电力系统后将会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实现灵活的输电方式以及电力市场下对功率潮流的实时控制。 2、禁带宽度 禁带宽度(Band gap)是指一个能带宽度(单位是电子伏特(ev)),固体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可以连续取值的,而是一些不连续的能带,要导电就要有自由电子存在,自由电子存在的能带称为导带(能导电),被束缚的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就必须获得足够能量从而跃迁到导带,这个能量的最小值就是禁带宽度。 3、软开关技术 软开关技术是使功率变换器得以高频化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应用谐振的原理, 使开关器件中的电流(或电压)按正弦或准正弦规律变化。当电流自然过零时, 使器件关断(或电压为零时, 使器件开通), 从而减少开关损耗。它不仅可以解决硬开关变换器中的硬开关损耗问题、容性开通问题、感性关断问题及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 而且还能解决由硬开关引起的EMI 等问题。 当开关频率增大到兆赫兹级范围, 被抑制的或低频时可忽视的开关应力和噪声, 将变得难以接受。谐振变换器虽能为开关提供零电压开关和零电流开关状态, 但工作中会产生较大的循环能量, 使导电损耗增大。为了在不增大循环能量的同时, 建立开关的软开关条件, 发展了许多软开关PWM 技术。它们使用某种形式的谐振软化开关转换过程,开关转换结束后又恢复到常规的PWM 工作方式,但它的谐振电感串联在主电路内, 因此零开关条件与电源电压、负载电流的变化范围有关, 在轻载下有可能失去零开关条件。为了改善零开关条件, 人们将谐振网络并联在主开关管上, 从而发展成零转换PWM 软开关变换器, 它既克服了硬开关PWM技术和谐振软开关技术的缺点, 又综合了它们的优点。目前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将成为实现软开关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直流开关电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我的见解 SiC电力设备可以处理3倍多的功率,同时转换速度比传统的快几倍。在高频率运行时大量功率的损失导致自身发热,使得运行温度更高(大约在225 C左右),所以功率处理和频率转换能力随之提高。因此具有高压高频耐高温的SiC IGBT的出现将会对电力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 固态变压器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无环境污染;2)运行时可保持二次侧输出电压幅值恒定,不随负载变化,且平滑可调;可保证一次侧电压电流和二次侧电压为正弦波形,且一二次功率因数可调;变压器一二次电压、电流和功率均高度可控;兼有断路器的功能,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可瞬时(μs级)关断故障大电流,也无需常规的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虽然固态变压器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因为硅晶体半导体设备的转换频率已受到限制,固态变压器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但是随着15kV,5kHZ的转换频率SiC IGBT的发展,SST将会成为事实。 由于SiC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力电子应用领域具有节电节能及减小体积方面的巨大优势和应用前景,所以研究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SiC材料及器件工艺的不断进步,SiC功率器件的价将不断下降,SiC功率器件在电力电子工业 中的推用也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SiC功率器件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及友人的。 参考文献 【1】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优势及发展前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忠立 【2】IGBT技术发展综述,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叶小剑,邹勉,杨小慧 【3】Design and investigation of frequency capability of 15kv 4H-SiC IGBT,Woongie Sung,Jun Wang,Alex Q.Huang,B.Jayant Baliga 【4】Smart Grid Technologies,JUN WANG, ALEX Q.HUANG,WOONGJE SUNG, YU LIU, andB.JAYANT BAL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