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时间:2019-05-12 04:2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第一篇: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N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2组件和SMCL-组件 3.NMCL-05组件 4.双踪示波器 5.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图1-1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1.将NMCL-05面板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到主控电源的U、V端,“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2.将锯齿波触发电路上的Uct接着至SMCL-01上的Ug端,„7‟端地。3.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并打开NMCL-05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观察“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

4.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将SMCL-01的“Ug”输出电压调至0V,即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1电压(即“1”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2),使α=180°。

调节NMCL-01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c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ct=0时,α=180,Uct=Umax时,α=30,以满足移相范围α=30~180的要求。

5.调节Uct,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UG1K1,UG2K2的波形,并标出其幅值与宽度。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G1K1和UG3K3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3,使UG1K1和UG3K

3°°

°

°

°间隔180°。

六.实验报告

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1孔波形

2孔波形

3孔波形

4孔波形

5孔波形

锯齿波波形(下)

二、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2孔波形

UG1KI波形和UG2K2波形

UG1K1波形和UG3K3波形

2.总结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移相范围的大小与哪些参数有关?

调节电位器RP2,改变偏移电压Ub,从而改变α。移相范围与电位器RP1,Uct的大小等参数有关 3.如果要求Uct=0时,α=90,应如何调整?

将SMCL-01的“Ug”输出电压调至0V,即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1电压(即“1”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2),使α=90° 4.讨论分析其它实验现象。

实验中一时无法观察到脉冲UG1K1和UG3K3的波形,后发现由于脉冲UG1K1和UG3K3输出端有电容影响,故观察输出脉冲电压波形时,需将输出端UG1K1和UG3K3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才能观察到正确的脉冲波形。

°七.注意事项

(1)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同时观测两路信号,但这两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壳相连,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同一电路的不同电位的两个点上,否则这两点会通过示波器外壳发生电气短路。为此,为了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绝缘,只使用其中一路的地线,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被测电路上找到这两个信号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于此处,探头各接至被测信号,只有这样才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发生意外。

2)由于正弦波触发电路的特殊性,我们设计移相电路的调节范围较小,如需将α调节到逆变区,除了调节RP1外,还需调节RP2电位器。

(3)由于脉冲“G”、“K”输出端有电容影响,故观察输出脉冲电压波形时,需将输出端“G”和“K”分别接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或者也可用约100Ω左右阻值的电阻接到“G”、“K”两端,来模拟晶闸管门极与阴极的阻值),否则无法观察到正确的脉冲波形。

第二篇:实验二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教材。

1)电源控制屏位于NMCL-32/MEL-002T等 2)MCL-01调速系统控制单元中 3)Uct位于锯齿波触发电路中

调速系统控制单元低压单元触发电路锯齿波触发电路UctG给定Ug

图3-1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晶闸管 3.锯齿波触发电路

4.可调电阻 5.二踪示波器(自备)

6.万用表(自备)

五.实验方法

1.将触发电路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电源控制屏的U、V端。2.合上电源控制屏主电路电源绿色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

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将低压单元的“G”输出电压调至0V(逆时针调节电位器),即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2电压(即“2”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使=180O,(也可以用示波器观测锯齿波触发电路“1”脚与“6”脚之间电压波形,来判断的大小)

调节低压单元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c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ct=0时,=180O,Uct=Umax时,=30O,以满足移相范围=30O~180O的要求。

4.调节Uct,使=60O,观察并记录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UG1K1,UG2K2的波形。(没做到)

六.实验报告

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幅值与宽度。答:1孔电压波形——幅值:1×10V=10V,周期:2×10=20ms;(1)

1、2孔波形比较

2孔电压波形——幅值:10V,周期:20ms;

(2)

1、3孔波形比较

3孔电压波形——幅值:10 V,周期:20ms;(3)

1、4孔波形比较

4孔电压波形——幅值:3V,周期:20ms;

(4)

1、5孔波形比较

5孔电压波形——幅值:11 V,周期:20ms;(5)

3、5孔波形比较

5孔电压波形——幅值:11 V,周期:20ms;

(6)=180O 根据2、5孔波形确定

根据1、6孔波形确定

2.总结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移相范围的大小与哪些参数有关?

答:调节给定电压Ug与电位器RP,调节RP使得Ug等于0时α=180°,Ug为最大时,调节RP使得α=30°,此时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为30°~180°.移相范围的与Ug与RP的大小有关。

3.如果要求Uct=0时,=90O,应如何调整? 答:调节RP。4.实验总结

当给定电压Ug为0时,调节RP,无论如何都不能使得α等于180°,主要是因为试验箱内部可能有反相器的缘故,其输入恰好与正弦波相反,即为余弦。所以应该按照余弦波调可使得α=180°。

第三篇:11.2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

11.2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光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8根。

新课讲解

一、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1、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2)电路图:

(3)

电路特点: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2、并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电路图:

(3)电路特点: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的通路。

二、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3、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方法一: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达到电源的负极,这些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而在另一点会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

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时,并不影响其它元件中有电流通过,则此元件必然是并联在电路中

4、由电路图连接实物的方法

(1)串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从电源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所有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

(2)并联电路:按电路图摆好元件位置,开关S应断开。首先任选一条支路与开关、电源等元件按串联方法连成回路,再把与该支路并联的各支路依次并在该支路上。

5、设计电路的方法:设计电路就是按照要求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将开关和用电器

对应地连接起来,要能分析出开关是控制哪个用电器的。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还是控制支路),若开关在干路中,应与电源串联。开关在支路中,应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出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画出电路图。最后根据题中要求,按照所做出的电路图,逐项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篇: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同步练习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5分)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高茎 C.小麦的抗病和倒伏 D.绵羊的长毛和白毛 2.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下一代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3.对于Aa杂合体,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是()A.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为2:1 B.A配子和a配子数量虽然不一样多,但它们结合的机会相等 C.A配子呈显性,与其它配子结合机会大于a配子 D.二种配子一样多,结合的机会相等

3.D【解析】要实现孟德尔分离比必须是A、a二种配子一样多,相互结合的机会均等。4.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并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4.D【解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题目中给出的D选项不是相对性状。眼大对应的相对性状是眼小,眼角上翘对应的相对性状是眼角正常。

5.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是()

A.9/10 B.3/4 C.1/2 D.1/4 6.人类的多指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G)控制的,有一对多指患者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Gg和Gg B、Gg和gg C、gg和gg D、GG和Gg 7.一对棕色眼睛的夫妇生了一个蓝眼睛的儿子和二个棕色眼睛的女儿,若他们再生第四个孩子,眼睛为棕色的可能性是()

A.25% B.50% C.75% D.100% 8.一位动物饲养员让两只杂合黑色豚鼠交配,一胎所生的小豚鼠可能是()A.75%黑色,25%白色 B.只有黑色或只有白化病色

C.有些黑色,有些白色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 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的枣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枣红马。据此可知何种颜色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A.黑色 B.枣红 C.黑色或枣红 D.无法确定

10. 水稻某品种茎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几率是()

A.0 B.25% C.50% D.75% 10.C【解析】本题可以假设高秆植株和矮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设双亲的基因型为DD和dd,则DD×dd→Dd,已知将F1进行测交,即是Dd×dd→Dd,dd,比例为Dd∶dd=1∶1,可知杂合体占测交后代的50%。

11. 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是()

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B.雌配子:雄配子=3:1 C.雄配子:雌配子=1:1 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11.D【解析】植物产生配子时,花粉(雄配子)远多于卵细胞,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2.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因为原核生物()

A.没有遗传物质 B.没有核物质

C.没有完整的细胞器 D.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13.现有一株高茎豌豆,欲知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A.测交 B.杂交 C.回交 D.自交

14.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 B、非甜是显性性状 C、显性的相对性 D、环境引起的变异

14.A【解析】非甜玉米上结的籽粒都是非甜的,非甜玉米胚珠有两种受精的可能:一是自花传粉,得到的纯合非甜玉米籽粒;二是异花传粉,得到杂合的非甜籽粒。由此可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甜玉米果穗上结的籽粒有甜的,也有非甜的。甜玉米植物上胚珠的受精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花授粉,得到的是纯合的甜玉米;另一种是异花传粉授粉,即非甜的花粉传给甜玉米,得到的是杂合的籽粒,表现型为非甜。由此也可以确定非甜对甜是显性。

15.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15.D【解析】由题意F1后代所结种子中,种子的种皮的颜色与F1相同均为灰种皮(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但胚的基因型与F1不同,胚的性状发生了分离,表现为子叶黄色:绿色为3:1;而胚所决定的种皮的颜色只能在F2所结的种子中表现,不能在F1所结的种子中表现,其表现比应为3:1。

16. 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 . 黑、雌 B . 褐、雌 C . 白、雄 D . 黑、雄

16.A【解析】生物的主要性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新生小鼠的性状等同于供核鼠的性状。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7.(2003年上海高考试题)下面是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的问题。

(1)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八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请回答:

①孟德尔选用豌豆为试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品种间的,而且是 和 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为的干扰。研究性状遗传时,由简到繁,先从

对相对性状着手,然后再研究 相对性状,以减少干扰。在处理观察到数据时,应用 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的子代比例关系。他根据试验中得到的材料提出了假设,并对此作了验证实验,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

②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17.(1)①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自花传粉 闭花传粉 一 二对以上 统计 18. 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F1自花受粉后结出F2代种子共8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002粒。试分析回答:(1)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2)亲本的基因型为 和。

(3)F1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是,其比例是。

(4)F2的表现型是 和,其比例是,其中子叶绿色为 粒(5)F2的基因型是,其比例是。(6)上述遗传现象属于基因的 规律。18.(1)子叶黄色 子叶绿色(2)YY yy(3)Y和y 1∶1(4)子叶黄色 子叶绿色 3∶1 2001(5)YY、Yy和yy 1∶2∶1(6)分离

下载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