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谈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时间:2019-05-12 04:1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人谈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人谈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第一篇:外国人谈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外国人谈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感受我们的文化,吃中国菜也成为很多老外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吃中餐和吃西餐在食物,以及餐桌文化的差异不同,给老外留下的感受也会不同。吃中餐的外国人我们就整理了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说的。有老外觉得在中国吃饭,就像肉山酒海一样,在一位外国人的评价中他这样说道:“想吃正宗的中国菜最好有一位中国朋友他会打开这趟奇妙之旅。一张大桌上旋转着小桌盘,小盘上摆满了各种闻所未闻的食物,有盘子有小碗,里面盛放着许多小动物,有鱼,有鸡,有龙虾,还有乌龟,鸭子之类的,而且每个盘子里的食物都散发着热气,味道还各不相同,还有一些你保证不敢吃的食物,比如鸡爪子,虽然没有肉,但是他们会啃的干干净净。”吃中国菜的外国人还有外国人觉得,在中国吃饭比较浪费,在一位外国人的评价中他说道:“往往吃干净桌子上所有的食物,代表东道主不揉热情,其实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他们一般都会点很多菜,而且食量未必比我们大。”一些老外还说道:“我们吃饭基本上都是食物越吃越少,但是在中国和中国朋友一起吃饭,食物会给人的感觉是越吃越多,他们会把吃完的骨头丢在桌子上,包括一些动物的头和脚堆得像小山一样。”品尝我们美食的外国人还有外国网友说道:“跟中国人吃饭太享受了,曾经和一位中国朋友吃自助火锅,他们会把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的可食部分端上餐桌,保证我们想象不到,而且吃饭很有讲究,一些菜必须趁热吃还有一些菜凉的也可以吃,保证你吃出来的味道会不一样。事实上我们以往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吃。”一些外国人还说道:“和中国朋友吃饭,他们都喜欢点一些鱼菜,你知道的我们对吃鱼除非是大海里的鱼会吃一些之外,很少吃河里的鱼,但是我的中国朋友说,鱼小点才好吃。我尝试几次都无法接受,碎鱼骨像在嘴里挑战我的牙龈,而他们任然吃的津津有味。”吃小龙虾的外国人还有外国人说道:“他们偏爱动物的腿,当然除了桌子腿之外,都会在他们的餐桌上看到,就拿鸡和老鸭子来说,从头到脚都会被他们吃的一干二净。”还有外国人说道:“中国菜那么好吃,他们竟然不会将没有吃完的食物打包带回家的习惯,有几次我都很想带走,但是都被他们劝阻了,每次我都会依依不舍的离开,看到那么多好吃的被浪费,让我肝肠寸断。”吃中国菜的外国人一些外国人觉得和中国人一起去吃饭我们喝酒就像喝水一样。一位外国人说道:“和伏特加不一样,中国的酒一口下去保证你喉咙像爆炸了一样,然而往往他们都会准备几瓶,用婉转不可抗拒的理由让你喝下去,他们像喝水一样,我们却会痛不欲生。”还有外国人说道:“和中国朋友吃饭,必须敞开话匣子,即便他们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在饭桌上都会像几年没见的老友。而在我们国家吃饭的时候必须管住自己的嘴。”吃中国美食的老外还有老外说道:“在中国吃饭他们都是抢着付钱,难道吃完饭后我要私下把自己吃饭的钱给他?事实上谁请客谁掏钱。”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篇: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何说在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怎样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它们都把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3)它们都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它们都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结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篇:冯仑谈外访感受:中国企业家在权力面前还是不太自信

冯仑谈外访感受:中国企业家在权力面前还是不太自信 2013年06月29日 17:43 来源:正和岛

分享到: 更多 25人参与4条评论

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

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国际访问”期间谈及自己的商业感受,冯仑表示整个这几天的活动和以往商务活动相比,多了一些和欧盟官员的接触。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和国外企业家在见官的时候举止、行为、心态都很不同,这在某种程度可以折射出我们在国内的生存状况。

冯仑谈到,我们见法国总统时,总统是坐着说话的。而我们的企业家无一例外全都习惯了站着说话了,站着讲话显得很恭敬,但你想我们40个人啊,这种情况下法国总统应该站着。所以我觉得虽然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能够在国际上受到礼遇,但在权力面前我们显得还是不太自信。冯仑还称企业家赚钱的目的不是生活,而是满足一个兴趣、专业。企业家和普通人相比对待金钱和生活的次序不一样,企业家做事儿的次序和价值观放在前面,顺便赚个钱。可是心离钱越远,钱就离口袋越近。下为内容实录:

记者:这几天法国比利时之行在您眼中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儿吗?

冯仑:整个这几天的活动和以往商务活动相比,多了一些和欧盟官员的接触。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和国外企业在见官的时候举止、行为、心态都很不同,这在某种程度可以折射出我们在国内的生存状况。你看我们见巴罗佐的时候,站得那么整齐等他来照相,这和当地的企业家表现的很不一样。我们在被领导接见的时候这种状态太常见了。记得以前我在中央党校的时候,每年要在人民大会堂等待接见,一站就是一个小时,然后领导出来转一圈说两句话就走了。这次也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被接见,以至于巴罗佐本人都觉得有点奇怪,他自己还说了句“哎呀,你们这么有纪律。”这个让我想到最有纪律的是北朝鲜,见到领导人后是那样一种局促,那样一种不安。其实巴罗佐很吃惊,我想他更习惯的是如果要谈事儿,之前和主要几个人聊聊,然后出来喝点东西随便说说话。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反而不习惯了,比如昨天下午和法国外长见面,讲完话拍完照后人家没走,于是我们全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只有少数几个人和外长聊聊,其余都坐在旁边和自己人聊。最后发现当地的企业家很熟悉这个程序,和外长聊得很投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是,我们很喜欢鼓掌,经常为自己也为别人鼓掌。可是欧盟的人很少鼓掌。我觉得我们鼓掌有点多,习惯性地对大人物的话不由自主的表示敬仰,总觉得不鼓掌别人不满意。但有意思的是,我们个体在一起的时候却很少表扬对方,你看中国人在和朋友、父子见面的时候都很吝啬夸奖对方。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我在越南的钱柜唱K的时候的一首歌——你爱我的样子很中国。当时我好奇,觉得中国也可以是形容词,什么意思呢?我问翻译,翻译说是你很含蓄却欲言又止,内心澎湃却不表达,这个就是中国的意思。中国这种文化习惯于集体性的表达情感,而对个体的表达反而回避,我们有很多集体鼓掌,但当面却很少表达赞赏。我又想起国内的一个笑话,就是在法庭上审讯那些贪官时总有个最后陈述,但有一次最后陈述完了之后也鼓掌。因为习惯了,以前领导嘛!

还有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很中国,这具体表现在提问上。我们很擅长提一些大而空泛的问题,这让西方很不适应,我们提问的方式真的很哲学。就和以前我我干爹曾经骂我的,你总说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我联想到很多年前去台湾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都谈一些统一、民主的问题,而台湾的企业家都特没感觉,说自己从来不想这些事情,不知道要怎么回答。集权社会的话语体系和在民主体制下的话语体系不同,越是在集权社会下生活的人越喜欢说大话题,因为他们只有抽象的国家、政党、意识形态,没有个性和自我意识。你看北朝鲜的语汇,那是最高级的最高级。动不动就最高尊严,极端到无以附加的阶段,这和权利的集中有关。在集权社会下人们研究的事情很少是自己个人的事儿,都是党和人民的。你看台湾玩香道、茶道的很多,西方也有些极端的爱好,比如facebook的创始人不好好上学在那儿胡整,这些我们这边都会被视为异类。这次我们到了欧州,见到政治人物时提的问题很少和自己有关,我们提到的是和平、中法关系,这些好像应该是政治家外交家谈的。但你看法国外交部长反而说的很小,他不和你谈和平问题。这种情况人家只能说你“好博学”。

另外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姿势。我们见法国总统时,总统是坐着说话的。而我们的企业家无一例外全都习惯了站着说话了,站着讲话显得很恭敬,但你想我们40个人啊,这种情况下法国总统应该站着。这三件事儿让我觉得,虽然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能够在国际上受到礼遇,但在权利面前我们显得还是不太自信。

但也有我们进步的一面哈。昨晚上船上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大家的衣服都会穿了,每个人的衣服都挺讲究,这个讲究不是大牌和贵的问题,昨天我们在大巴车上讨论了一路明天企业参访是穿商务休闲还是正装,里面必须是衬衫和T恤,柳总最后反复征求大家意见,最后还要和明天参访公司的的人沟通。这个细节反映出中国企业家都从容了,开始关注小事儿和细节了,和外边沟通更自信了。

记者:昨天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大家谈到了“恐惧”,但是显然没有谈得很深入。我想问问您,欧州对你们这些中国企业家的到访会不会觉得恐惧,另外您这类企业家都常“恐惧”点什么? 冯仑:人类有两类的恐惧,一类是对异类的恐惧,另一类是对同类的恐惧。西方对中国这两种担忧和不适应都是有的,但更多是对异类的恐惧,比如日本和欧美在文化上比中国和欧美关系近,日本崛起时西方也有不适应,但恐惧较小,这是对同类的恐惧。但中国和他们不一样,你人多、地大、有共产党、有资本市场、有原子弹、有总书记……中国的发展给全世界带来的都是异类的不适应,西方见过有资本市场、有跨国公司、有吵嚷的议会,不同的政党,但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决策机制、经济发展和思维模式都需要适应。就企业家个体而言,我觉得企业家群体除了对健康的恐惧外,相对于一般人很少有恐惧,因为恐惧来源于未知、无知和歪知,对未来结果的不能预期,所以你看小孩比老人恐惧多,女人比男人恐惧多,弱者比强者恐惧多。这都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掌控能力差。大人老人强人男人都恐惧较少,对所有预期的变化都有影响力。相反小人小孩弱者女人都有更多的恐惧和担忧。这不是歧视女人,比如走夜路男人只害怕劫财,女人除了怕劫财害怕劫色,多一个恐惧。所以企业家群体有更多自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接触的外部世界更大,掌控的资源更多,对变化的预期施加影响的可能性大,所以恐惧较少。

记者:对于像您这样比普通人掌握更多资源的企业家人群,钱其实赚得挺多了,还能继续这么折腾的动力在哪儿?想要更多的钱和地位吗?真得想要让企业长盛不衰吗? 冯仑:企业家赚钱和普通人赚钱是两个概念,普通人是赚钱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企业家赚钱的目的不是生活,而是满足一个兴趣、专业,比如史玉柱就是喜欢玩网游的人,后来意外变成了创业。还有一种是内心有特别好的愿望,为某种价值观活着的人,比如我们做立体城市是为什么?就是对现在城市又脏又乱又闹心又资源浪费房价又高的现状太不满,于是自己就想要改变。这就是个没事儿找事儿的事儿。所以企业家和普通人相比对待金钱和生活的次序不一样,企业家做事儿的次序和价值观放在前面,顺便赚个钱。可是心离钱越远,钱就离口袋越近。

刘翔比普通人跑的快,但为什么还要跑?因为他的参考系是奥运会的成绩,而不是普通人的标准。企业家也和刘翔一样,为未来几秒钟的荣耀而付出一生的辛苦。每天按照教练指定的科目训练,因为过度竞争和训练而失去继续赚钱的资格。对企业来说就是破产,所以破产是企业唯一的出路。你知道地球上存在的组织,最长的不是什么企业,而是公益和宗教组织,目前盈利性组织最长的寿命也就400年。中国有1000多万家民企,我相信绝大多数以死亡告终。企业家最终的命运就是把企业干破产,然后就歇了,和运动员一样一样的。企业家痴迷兴趣、价值观、使命感使技术不断改进、财富不断累积,但最终都是企业家牺牲了,而那些美好的事物还在。比如雷曼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它最终死了。失败的公司不等于没有提供过好的产品,只是竞争环境变了。比如无锡尚德使新能源的技术在全球提升到新的水平,创造了财富价值,但最后自己失败了。我想企业家的宿命就在这里,用自己一代一代的牺牲使技术进步、人们生活得到改善。记者:明知最后都是破产,你们都甘愿这么一路欢歌着奔向死亡?很多企业家最后都皈依宗教,比如当年你们万通六君子的潘石屹和王功权,这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吗? 冯仑:人类幸福、满足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降低欲望让自己当下满足,管理、降低欲望使得欲望和自己的条件匹配,这叫宗教。另外一种是欲望不动,但想方设法获取满足欲望的物质条件、制度环境,这部分叫经济活动、叫科学。我们用政治强权、战争、经济活动等能力手段让自己的欲望得以满足。

一个人要幸福无非是这两个方面,这两种都可以幸福。但宗教成本更低,见效也快。企业家的不同就在于他选择的是第二种,靠经济、政治、科学等手段的强大来改变自己和欲望的关系,通过这样使自己幸福,但遗憾的是欲望和手段一直在赛跑,而往往欲望跑的更快。欲望一秒钟就可以达成,欲望跑的这么快,但我要满足这个欲望就要折腾半天才可以实现。欲望一般还是加速度奔跑,赛跑的结果往往是物质手段落后于欲望的增长,所以人类社会永远充满矛盾、不平衡、煎熬和苦痛。

相当多折腾的人往往都皈依宗教,因为物质手段的提升永远也赶不上欲望的奔跑,最后停下来,让欲望慢一点,让灵魂跟上脚步。企业家、政治人物最终归宿都是皈依宗教,就是他们终于意识到很多事情力有所不及、心有所不怠,于是选择皈依宗教,相信这一切你其实不用做,原来一切上帝自有安排。

我觉得成功的老男人到最后,人类的不可能性都挑战完了,觉得自己超级强大,任何事情都搞的定,就开始对不确定性展现出强烈的兴趣,比如很多人从事极限运动或者和上帝对话,因为上帝你永远也搞不定。还有一些人,比如杨振宁什么的科学家最后选择和小女生较劲,这也是一个挑战不确定性的方法。

记者:你觉得最后你是会选择和上帝对话还是和小女生较劲?

冯仑:我觉得我还没有那么老,所以我现在不急着做选择。我从小就被训练成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学的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都是讲实际的事儿,比如物质手段改变世界,所以目前我还在比较低俗的物质层面。什么时候到了要做抉择的时候,我会先通知神再通知你来采访哈。记者:我觉得您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平时你除了工作外都还有点什么癖好?

冯仑:我喜欢看犄角旮旯的事儿,喜欢研究另一面的事儿,比如伟大的人的阴暗面。你会发现越这样研究人就越释然。对好和坏,对得失利弊的权衡就会通泰很多。人纠结是因为心里世界小,心里世界越大越无是非。你看佛和上帝都没啥是非。你看农村妇女丢个猪就要上吊,而进了城的人喝个酒、拉拉手也很正常。因为心大了,事儿就小。

另外,如果一个人喜欢历史和哲学,心就会变得巨大无比,因为历史是讲永恒,时间上的永恒;而哲学讲无限,范围的无限。有了永恒和无限的话,别人在无奈的时候,你就会释然,别人在恐慌的时候你就会勇敢,别人在无知的时候你就会清醒。这其实就是人为何要修行,人这硬件都差不多,竞争的是软件,从你读书的那一天你就开始装软件,一直装到你信了神,这就是最高的级别了。

第四篇:从平面到立体,是关于戏剧阅读的一些感受,在学习过程中伙们往往忽略对剧本的学习,多看看优秀胡剧本有好处

有这样一种书

有这样一种书,当你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的时候,你才刚刚读完它的一半;当它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你读另一半的时候,你却不能从书案上去欣赏它——

我是否把你说到五里云雾里去了,呵呵,其实这种书的名字叫《剧本》。之所以有以上的阅读感受是因为,二十多年来我头一次怀着敬畏的心情通读完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话剧剧本《奥赛罗》,并通过观看英国皇家剧院排演的舞台剧《奥赛罗》,完成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才产生的,我把它叫做从平面到立体的阅读。当我这样去品读莎士比亚,走近这个伟大的戏剧灵魂,内心一阵阵泛起的对戏剧再认识的涟漪激荡成无数无形的浪花拍打着震撼着。

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三楼,我从书架上轻轻取出那本莎士比亚全集,把它静静地放在书桌前准备掀起它的扉页,我的手停顿了,思绪透过明亮的窗户飘向了半空„„从事艺术工作二十年了,这些年也接触过一些剧本,可他们中大多数给我的感觉是对演出来说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或者是文学性与艺术性很浅的应时之作,它们是被忽略但有时又不得不成为装订成册的一般性舞台说明的东西。今天经过作家千锤百炼,岁月流转磨砺的传世之作就摆在面前,我反而不知所措的怀疑起来,剧本居然可以是一本书?!莎士比亚的话剧也居然像四大名著一样被世人精心保存至今?我不禁深深感叹也暗暗惭愧,直到现在我才看到它!可突然另一句话也悄然映入脑海中,我国已故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说剧本是文学形式中规格最严、最难写的一种形式。这意思应该是说,剧本在众多的文学形式中有它独立的文学地位,并且对写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有极高的要求。那么《奥赛罗》为什么不会是一本书呢?它应该是一本第一流的书籍!那么这样的书该怎样读呢?会不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使人觉得乏味难懂呢?我的思绪渐渐回到了书本上,鼓起勇气开始了第一遍平面阅读。

阅读剧本在时间和心境方面是有要求的,首先必须保证给这一个剧本充足的阅读时间,其次是心情舒展自在,初读必须一气呵成,这样才会获得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大概用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通读完这本五幕剧我深深地舒了口气儿。这个过程总的来说没有简单到连续不断可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艰涩难懂。打断我阅读连续性的原因大致有三,这也是所有初读剧本的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第一,剧中外国人物的名字长而难记;第二,作家虽然将人物的身份以及相互的关系写得清楚可在阅读中总会张冠李戴连发生在谁身上的事件都会发生错乱;第三,大段台词的欣赏很考验能力。刚读了两场戏我就发现这些问题困扰的我无法继续,于是我就返回去再从头看,这次我做了点记录,我把人物的名字加强了一下记忆,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名字如奥赛罗,苔丝狄梦娜,伊阿古;并针对所有人物的身份地位相互关系做了个连接搭配练习,这样再往下看的时候就好多了,情节也变得明晰很多,但混乱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解决的办法还是回到头再找线索,接到看的地方继续向下读。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阅读部分就是大段台词,要想欣赏好这部分首先就要对每个人物的小段台词有所记忆和积累,小的信息量掌握了才能积少成多,再一次面对大段台词,大信息量的时候才能欣赏并品味它的语言和情感推动力。之所以有以上的阅读困惑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我接触的好剧本有限,没有培养出自己阅读剧本的能力,尤其是阅读一流剧本是要做一些功课的。

那既然有阅读障碍为什么我还能读完它呢?还是因为老沙的剧本写得好、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来自哪里呢?来自剧本的文学性和戏剧性。读者通过它的语言听出了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听出了俏皮机趣的生活美,听出了饱含热情的诗意美,概括的说就是文学之美;通过语言明白了,奥赛罗被伊阿古挑拨最后终因疯狂的嫉妒杀死了善良可爱并深爱他的苔丝狄梦娜;看到了伊阿古巧妙的利用别人的性格和情感达到自己卑鄙目的的过程等等情节,剧中所有的巧合,谋杀,误会无一不是靠语言的行动性构成戏剧性的。虽然我遇到了阅读技术问题但剧本本身散发出的文学艺术气息会吸引着你欲罢不能的读到最后一页。

即使通过这样的理解进行的第一遍阅读结束后,还是觉得缺乏立体感,只读了一半,因为大多数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从剧本上看不到或者说看不清晰戏剧站起来的样子。所以另一半“阅读”一定要从舞台呈现中去完成。比如说《奥赛罗》第一幕的第一场:从剧本上看的时候伊阿古对蒙德里格所说的话是有怂恿意味的,但当我观看英国人表演的时候倒吸一口冷气,伊阿古太阴险了,为什么从剧本上没看出来,原因在哪?后来我明白了,舞台现场感的气氛营造,展开了剧本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带给我们新的“阅读”快感。漆黑的夜晚,街上几乎没人,很静谧,月亮躲到了乌云里,一个矮个子绅士蒙德里格穿着黑外套,白衬领,另一个穿黑色旗官军服的是伊阿古,他们躲在暗处行踪鬼祟,伊阿古一脸的为蒙德里格着想的气愤怂恿蒙德里格向拒绝他求婚的元老勃拉班修告密。伊阿古不可告人的阴谋通过煽动蒙德里格来进行,剧本上看到这有大段台词,人物的表面行动似乎是清晰的,但内心动作对读者没有太大触动,可能会显得有些沉闷不够积极。可这段语言经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一下子鲜活起来,表情、眼神、动作处处都让我们看到伊阿古的阴险虚伪狡诈的内心,由此观众便开始关注伊阿古怎样再施奸谋,周围的人是否躲得过它的明枪暗箭,其他人的命运在这个人的手中将会怎样?观众完全被这个家伙,被人物性格在情节中的展现吸住了眼球。还有一个例子,在剧本上我们看到伊阿古利用苔丝狄娜梦的黄手帕虚构了一个苔丝狄梦娜与奥赛罗的副将凯西奥有染的事实,激起了奥赛罗的嫉妒和仇恨,结果亲手掐死了深爱他的纯洁的苔丝的梦娜。在剧本上我认为苔丝狄梦娜的侍女完全可以将黄手帕的事情向奥赛罗解释清楚,完全可以揭穿伊阿古的阴谋,那这个戏就不成立了。可当我看 表演时明白了,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性!苔丝狄梦娜的侍女艾米利亚是伊阿古的老婆,它对自己的丈夫又爱又怕,当伊阿古向他索要这方黄手绢时,为了博得丈夫的欢心无论如何她是会给的,女主人的手帕多得很,哪能在乎这一方?侍女艾米利亚哪里会想到自己的丈夫会利用这方手帕干出什么事来?可最终就是手帕惹的祸,苔丝狄梦娜无辜惨死。可这些内部原因通过读剧本有时候我们不一定看得出来,可经导演对剧作家的戏剧正确理解并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则看的一目了然。

其实当时我还产生了另外的困惑,难道老沙的剧本没有皇家剧院演的好?于是赶快回来再看剧本,奇怪的现象产生了,剧本上人家写得全都有,我没发现而已。这也正好证实了好剧本的确内蕴深厚,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即使你也像我一样做过从平面到立体的两遍阅读。戏剧剧本这种文学样式有它的特性,文学性和戏剧性决定了它的阅读是与众不同的!在西方戏剧被称为众神的宠儿,想要走近戏剧是要被浸润,被熏染的。戏剧的文学性使我们的生命闪耀着永恒的文明、智慧之光。朋友们,亲爱的读者们让我一起来“阅读”《戏剧》这种书,关注戏剧文学,关注戏剧的成长,因为戏剧的成长对我们的成长有特殊的影响。

下载外国人谈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人谈在中国吃饭的感受,看看老外是怎么说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