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毛概实训报告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最近几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那么,我们大学生现在应该如何去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的观点是个人要勇于创业。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提升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个人要善于把握市场、认识自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更要勇于创业大多数人、尤其年轻人都会萌生创业的冲动,产生创业的梦想,但由于害怕失败的心理在作祟,很多人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互联网使我们真正进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为大众创业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但如果不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尽管现在政府在大力推广个人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并不一定是为了盈利,更重要的或许是为了一种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试教育的劣势逐渐凸显,学生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一年年重复着学习-毕业-找工作的循环,然而每年增加的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与工作岗位数量不对等,让这一循环无法顺利继续,就业成为众多大学毕业生头疼的难题,而在此时,创业则成了是黑暗中的一点星光。
我们大学生在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大潮流,我们应该 对自己有以下几点要求:
首选,我们大胆地去做。现在新兴的产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都给社会创造了非常多的需求。只要你有想法,你是有机会的。政府把门槛拉得很低,并且现在是资本过剩的时代,只要你项目好不怕拿不到钱。另外,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比原来宽容多了,你创业失败,别人不会觉得你不行,而是觉得你是一个“英雄”。
其次,在创业的时候准备死。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活,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认为我去做一定成功。但一次的不成功会给你下一次的成功积累更多的经验,关键在于坚持。
最后,我们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创业不一定要做老大,如果在平台里面拥有股权和期权,同样可以实现财富自由、梦想,并且你在团队里面共同创业,你的成功把握更高。还有一个提醒,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在没有积累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创业,等机会成熟再去做。
总之,我们大学生在面对国家大力推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大学生要敢于面对,勇于接受。因为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承担起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学校应该学习好理论知识,出来社会也应该推动社会的发展,让自己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当时他还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总的来说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方面,“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使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灵活高效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许多地方经过发展认识到,“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市场如果死气沉沉终究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根据经济规律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旋余地大,经济基础较好。“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双创”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人们如今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也都是数年前从草根起家,不断坚持创新创业成功的。
更为难得的是,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宽带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移动通信终端广泛普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众筹等新的商业形态有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这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有了广阔的平台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双创”为稳增长、防风险、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还能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的良好结合。
第三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站推荐)
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摘 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当前,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兴起,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持续活力。根据国务院最新指导意见,指出在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下,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关键词:创业 创新 创造 发展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强烈现实意义的提法,把握发展脉动,契合国情民意,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是改革开放在新时期的新航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中国转型变革和创新发展大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打造一个创业型的社会。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然而生。
(一)中国正处于转型变革期
现在中国经济一方面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即我们的经济总体状态还是处在稳中有进,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确实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潜在的风险和困难不容忽视。总的来说,就是三期叠加,第一就是我们现在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第二就是结构调整阵痛期,第三就是以往刺激经济政策产生副作用的消化期。这三个期同时出现,它的作用相互叠加,所以整个局面就更为复杂。
不仅是国内正处于经济转型阵痛期,而且国外社会上,某些势力却在千方百计遏制中国之崛起。特别是2015年5月以来,国外势力和某些国内势力相勾结,借中国股市涨幅过大过快之时,竭力做空打压中国股市。股市崩盘,导致股民基民损失惨重,消费能力下降,资金流动性吃紧,银行收紧银根,使得一些企业得不到资金贷款,使得企业出现倒闭潮,社会出现失业潮。
所以,在我国经济转型变革期,结构调整、应对复杂的局面需要我们自主创新;在国家金融保卫战之时、在股灾到来之时,我们的政府部门、证监会需要智慧创新。
(二)就业压力和就业新动向
目前,我国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上升,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是不牢固的,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鼎现有岗位和进一步扩大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影响毕业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因此,供求缺口依然存在。鼓励民众创新创业是一条解决就业压力非常有效的途径。
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中华打的涌动的“创客风潮”加速推开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工业革命的大门,正在引领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的到来。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有利于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实践一再证明,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是推动改革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如今,只要我们充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创业创新者都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必定能够开辟经济增长新天地,必定能够形成奋发进取的时代新风尚和社会繁荣新气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二、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举措
(一)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激励和保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保证。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制度,这样就可以从法制的高度有效地激励和保护民众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
(二)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
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是开展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本前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光大人民群众自觉、自主的行动,但不仅个人要具备一定的物力和智力条件,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宽松良好的大环境。其中包括宽松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三)提供基础保障
首先,要完善资本市场。其次,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最后,在各地设立创业创新基地、创业扶持基金以及创业创新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
(四)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与途径
首先,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和仙侠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其次,要为了推动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大力培育和支持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壮大,是推动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
(五)营造舆论氛围
要做好创业创新的各项工作,需要强大的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需要讲道德、重诚信、循法治、守契约的社会文化氛围。要认真研究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引导和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创业创新者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进去意识和家国情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新背景
(一)个人要善于创业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提升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所以个人要善于创业:把握市场、认识自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把握好政府部门的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在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之下,让自己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自己的创造梦成为现实。
(二)个人要勇于创业
个人要勇于创业:大多数人、尤其年轻人都会萌生创业的冲动,产生创业的梦想,但由于害怕失败的心理在作祟,很多人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互联网使我们真正进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为大众创业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但如果不能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一个创业创新激情燃烧的社会,才是一个生机无限、充满希望的社会。我们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努力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第四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站推荐)
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1]
目录
1.2.3.4.5.1 政策提出总理批示地方情况政策解读重要事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提出
编辑
2015年2月10日,李克强邀请60余名外国专家举行座谈。关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提到,中国经济新引擎将带来的“非物质性好处”。他说:“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获得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的话,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这是本届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关精神,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工作职责包括: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工作,研究和协调《意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加强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专局、外汇局、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由发展改革委主任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批示
编辑
李克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他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3W咖啡屋,与众多“创客”交流,询问他们的创业经历和创新想法,听到拉勾网介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促进100多万人就业,李克强予以肯定。他说,稳增长为的是保就业,创业创新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基础。全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李克强来到联想之星,考察为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服务情况,并与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培训的创业者交流,李克强称赞这里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培养创造财富的人。他说,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对创新创业的呵护和扶助,是最现实、最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要使各类孵化器不当盆景,而是做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李克强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会客厅,对他们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法律、金融、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创业场所等便捷优惠服务表示赞许。李克强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这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不仅要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地方情况
编辑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2015年8月5日下午召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发布了湖北省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
据介绍,该政策被称为“湖北积极就业创业政策4.0版”,包括“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28条意见。
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最大亮点在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记者观察发现,28条新政中,直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达12条。
12条内容分别是: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鼓励大学生在湖北创新创业、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鼓励农村劳动者创业、扶持失业人员和低保家庭成员创业、项目化推进各类群体创业、积极营造大众创业创新氛围等。
12条内容给创新创业者以极大便利。比如,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把贷款对象由国家规定的“五类人员”,拓展到在湖北依法开办个体工商户,自主、合伙经营及创办小微企业的各类城乡劳动者,贷款额度为个人最高10万元、合伙最高50万元,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财政贴息。
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对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及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鼓励大学生在湖北创新创业。毕业3年内大学生创业,可在创业地申请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毕业5年内和在校大学生,在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可享受每年最高1.8万元的场租水电费补贴。港澳台籍、留学回国和外省籍大学生可同等享受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并签订合同,可在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充分释放科技人员创业潜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45.0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8万人,困难人员就业7.95万人,均实现任务完成过半,同比基本持平。截至6月底,湖北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02%,低于4.5%的控制目标,也低于去年底的3.10%,就业局势基本稳定。[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解读
编辑
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不过也有少数观点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总的来说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事,不宜在全社会广泛号召动员。实际上,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实践中也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方面,“双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使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灵活高效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只有少数市场主体参与,显然难以满足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许多地方经过发展认识到,“活力增长财力,人气带来财气”。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改革突破,最终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市场如果死气沉沉终究难以为继,因此,必须根据经济规律不断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让经济“活起来、动起来”。鲶鱼效应也好,蝴蝶效应也罢,都是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最终带动面上的变革。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回旋余地大,经济基础较好。“专业人士”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另一方面讲,“双创”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采取包括“双创”在内的各种方式,允许和鼓励全社会勇于创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人们如今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也都是数年前从草根起家,不断坚持创新创业成功的。
更为难得的是,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宽带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移动通信终端广泛普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众筹等新的商业形态有助于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这让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有了广阔的平台施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上半年增速将近4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的增长速度也都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双创”为稳增长、防风险、扩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广阔前景值得期待。(杨开新)[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事件
编辑
2015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15〕90号):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6]
第五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