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

时间:2019-05-12 05:3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

第一篇: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

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其内镜科各种内镜设备及配件齐全,布局合理、日常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病例数多,更重要的是在徐国良主任带领下的内镜团队技术精湛,对肿瘤的内镜诊断、评估,良性肿瘤以及早期癌的内镜治疗,尤其是对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内镜处理,都具有独到的水平。很荣幸,在医院及科室领导的支持和大力鼓励下,本人于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镜科顺利完成为期三个月进修学习,进修的科目为消化内镜(胃、肠镜),在学习过程中,本人很快融入内镜科这个大家庭中,开展日常消化内镜操作学习,但由于本人为胃肠外科医生,无内镜操作基础,学习一度遇到较大困难,高晓燕、罗广裕教授,林世永医生等带教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不厌其烦的向我讲解消化内镜操作各项要点,并针对我个人具体情况,建议我从相对容易的胃镜操作入手,再学习肠镜操作,不能操之过急。果然,在学习胃镜过程中,逐渐熟练内镜的操控,融会贯通,使得之后学习肠镜操作时,难度大大降低,学习进度得到带教老师及一起进修的同行高度认可。

为期3个月的进修生活转眼已经结束,收获颇多,故而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期间掌握了胃、肠镜的基本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熟悉了解胃、肠镜相关的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较好地完成了进修的学习任务,未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收获令我受益匪浅并将受益终身。

在多数医院胃肠镜操作为消化内科医生执行的今天,本人以一个胃肠外科医生的身份参与到胃肠镜操作诊疗活动中去,换了个角度了解胃肠镜诊疗,顿觉耳目一新,往常的一些想法,现在想来甚是幼稚,起码缺乏全面了解,想必早已给人留下无知印象。通过初步的进修学习,感觉关于肠镜诊疗,以下事儿虽小,但不一定为所有医务工作者甚至胃肠外科医生所熟知,有必要将自己的粗浅认知及感受说说。

一、肠镜为什么只有130cm长?是不是越长越好?

大肠是指从盲肠到肛门之间的肠管,如果伸展开大约有1.5~1.8m 长,收缩状态下大约长70~80cm。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肠镜长度规格有130cm、150cm、170cm。由于现在流行单人操作法采用轴保持短缩法(如图1),插入长度一般在80cm内即可达到回盲部,有些甚至40-50cm即可达到回盲部,所以选择130cm肠镜就足够了。过长的镜身使肠镜灵巧性消失,旋转镜身时变得困难,同时影响右手对镜身头端所处状态的感觉。就像玩具蛇一样(如图2),只有取直镜身,保持镜身自由度,才能对肠镜掌控自如,镜随心动。

图表 1轴保持短缩法

图表 2

二、肠镜下是如何定位病变所处肠段的?

既然大肠伸展与收缩状态下长度波动范围如此之大,那肠镜检查时是如何定位病变所处肠段的,首先了解一下大肠的走行:如图3所示 图表 3

在取直镜身,肠镜不结襻情况下,从肛门口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为15-20cm(A-B),到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为30cm(A-C),到脾曲为40cm(A-D),到肝曲为60cm(A-E),到盲肠为70-80cm(A-F),可据此距离定位肠段。在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取直镜身时,尚可根据大肠的镜下形态来判断所处位置(如图4),当然,肠镜下的定位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准确,临床尚需结合诸如大肠造影、腹部CT等影像学资料来精准定位。图表 4大肠镜下形态特征

三、进镜困难不等于技术差?

回盲部进镜率和息肉检出率是评价肠镜检查医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所有肠镜检查都可以进镜至回盲部,除外检查医师本身技术水平、肠道准备好坏及肿瘤所致肠腔狭窄程度等因素,尚有很多其他客观因素可影响插镜难度。

图表 5手术及炎症的影响 图表 6憩室对进镜的影响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选择中年强壮男性患者,最好是做过乙状结肠或左半结肠切除的患者来检查,较易上手,并结合体位的转换,辅助手法压迫,方可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

四、单人操作肠镜的优势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Waye等创立了结肠镜单人操作法,随后传至日本并得到推广应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左手操作控制部旋钮,右手推进镜身,能更充分地发挥内镜本身的灵活性,术者对内镜能有较好的感知性,能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配合旋转等技巧使被检查者的不适进一步减少, 能提高内镜医生的技术水平,使EMR/ESD等内镜单人操作成为可能,同时也大大地节约人力资源,而成为当今国际结肠镜操作的主流。

五、肠镜下息肉切除方式有哪些?

日本山田将肠息肉分为四型,I型:扁平状息肉,II型半球状息肉,III型亚蒂息肉,Ⅳ型 有蒂息肉。息肉的切除方式有:内镜下息肉摘除(钳除、圈套器勒除、APC、高频电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外科联合切除术、外科切除术等。一般根据息肉分型及大小来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

六、肠镜下息肉切除分期进行是否那么不可理解?

内镜医生肠镜检查发现息肉不马上切除,或是仅仅部分切除,常为患者及非内镜医生所诟病,一般分期进行息肉切除的情况有下面三大方面:

一、患方因素:

1、无行为能力(家属不在、镇静状态)

2、肠道准备不佳

3、不宜息肉切除(抗凝药物、不能耐受疼痛)

4、经济无法承受。

二、医方因素:

1、技术力量不足

2、设备配套不足

3、时间不足。

三、疾病本身因素

1、息肉数量太多

2、息肉太大(大于3cm)

3、出血、穿孔风险较大。所以当肠镜息肉较大、数量较多、穿孔出血风险较高时,分期切除恰恰是对患者安全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七、肠镜检查漏诊是否那么不可接受? 除了一些凹陷型病变或是不容易再找出的小息肉,肠镜检查一般是在退镜时观察病变情况,退镜观察的细致程度与病变发现率成正相关,一般要求退镜时间不少于10分钟(也有说6分钟)。由于肠道解剖与内镜本身特性,肠道存在较多观察不良或观察特别不良的地方(如图7),如升结肠受深大皱褶遮挡,直肠受Houston瓣遮挡,背侧均无法观察,适当反镜观察(见),可减少漏诊,但不是所有肠段适合反镜,不是所有内镜医生能够反镜操作。另外,槽糕的肠道准备也是导致漏诊的常见原因。

图表 7肠镜检查盲区 图表 8升结肠反镜观察

图表 9直肠反镜观察

八、无痛肠镜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安全?

抛开镇静药本身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不说,使用镇静药或全身麻醉进行结肠镜检查,会掩盖病人的不适表现,同时使得利用变换体位来降低操作难度成为不可能,得不到病人的配合,造成穿孔屡见不鲜(0.5%vs0.01%),特别是双人操作肠镜检查,采用滑行进镜,主操作者对镜身前端状态感觉不足,更容易造成穿孔。

第二篇:肠镜操作技巧心得

肠镜操作心得

脾曲通过方法:1.在紧挨脾曲部确位,使内镜直线化,镜身的自由感和肠缩短后内镜插入的长度(40cm)之后,充分抽吸空气,调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后,立即向左反旋转内镜。2.穿过第一个皱褶后,一边抽吸空气一边左旋内镜,便进入横结肠(其内腔呈三角形)。3.为使脾曲部的弯曲钝角化,应稍稍回收角度,并使肠管与内镜镜身保持一致的同时,向内插入。

如果由于脾曲的角度过大,无法顺利进入横结肠,接着可以采用以下4个不同的方法尝试通过脾曲。首先采用吸气的方法,通过吸气使由于过度充气造成的角度过大得以缓和,容易通过一些。如果依旧无法通过,那么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是让助手用右手压迫B点,使脾曲的角度变成钝角,以便容易进入横结肠的肠段内。如果不行则不妨尝试第三种方法,改变体位,此时可以让病人采用右侧卧位,因为这样的体位改变,会使肠腔内原有的气体到达脾曲,肠段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脾曲的角度变得柔和,肠镜通过自然也变的容易许多了。一般大多数病例通过以上操作都可以顺利通过脾曲,进入横结肠。如果操作失败,那么上级医生同样可以重复以上的操作;如果再失败,那么就尝试第四种方法,即逆时针旋转镜身,把下一肠腔的走向放到监视器的正上方,然后把向上的旋钮逐渐调大,并且向内进镜小于10cm,如果幸运通过此“滑进”技术。发现横结肠的入口,那么结果也是不错的。事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单人肠镜的初学者,原来在单位做过一些双人肠镜,但没有人指点,技术很差,提高也很慢。今年1、2月我到南方医院学习单人肠镜,在其内镜中心潘德寿主任等老师的指点下,感觉提高很快。到今天我完成了30例病人(在南方医院做了20例,后来休息了一段时间,再加上我们医院肠镜病人比较少,所以动手机会不是特别多,但我一直在努力),所以还只能算初学者。头10例我一例也没有完成,但从第11例到现在,只有2例没有做完,其中还有一例是因为病人有肛裂,疼痛难忍。所完成的病人基本没什么痛苦。今天写这些是为了把每一例病人的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和所有单人肠镜的初学者交流心得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一定会对我们技术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也希望单人肠镜的高手能多多指点。下面我从今天的病人谈起。

今天是我做的第30例单人肠镜。是一个34岁的男性,从症状上看像一个肠激惹。这个病人我做了45分钟(比较慢,不好意思),到达回肠末端,病人没有太大痛苦。这个病人虽然不太顺利,但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情况让我还是有很深的体会,当然是作为一个初学者了。1.降乙部通过的很顺利。这个病人的乙状结肠不算长,走行也基本正常。通过降乙的手法和我在模型上演练的一模一样。先是用快速往返进退内镜的手法迅速通过直乙,到达降乙后尽力将镜头贴近降乙弯曲部,打大钮,钩住弯曲的肠袢,右旋拉镜,然后去直镜身,调节方向钮,调出肠腔,然后顺势送镜,镜身即进入降结肠。通常我在模型上演练时,一般要拉3、4次,才能拉直乙状结肠,暴露出降结肠。今天拉一次,肠腔就出来了,所以开始特别兴奋。但没想到后面的困难接着就来了。

2.过了降乙,下一个关卡就是脾曲了。到达脾曲时,镜身只进了40cm,应该说前面的肠段拉得还是比较直。但绕过脾曲的一个肠袢,肠腔暴露的很好,就是送镜,镜头不走。我怀疑,进镜是乙状结肠可能还有袢曲。这个时候如果有助手,帮我扣住镜身,应该能顺利通过,但可惜只有我一个人操作。所以只能反复进镜,退镜,变换体位。最终还是通过了。

3.这个病人横结肠比较长,可能还有些下垂。所以最大的困难出现在了横结肠中段,由于前面过脾曲时受了点阻碍,结果气可能打多了。镜身见到一个弯曲时,看得到弯曲的方向,却看不到肠腔。我开始以为是病人肠腔痉挛,就送气,送镜,想探出腔隙,钩住肠袢再拉镜。但反复进镜,依然看不到腔隙,这个时候当然不敢送镜了。反复折腾了好一会,看到肛侧的肠腔有些充盈,才想到也许是充气过度,肠道弯曲部形成了锐角,肠壁叠在一起,自然无法暴露。于是开始吸气,终于在弯曲的方向漏出一点腔隙,我赶快接着吸气,然后送镜,钩住暴露出来的肠腔弯袢,再拉镜,终于将横结肠拉直,然后送镜就到了肝曲。在这里我估计耽搁了有10来分钟。

4.这个病人的肝区不难过,轻微吸引,然后打大钮,钩住弯曲部,轻微拉镜,就暴露出升结肠上段。这个时候病人是左侧卧位,过肝区的习惯姿势。但这个病人升结肠上段暴露的并不好,肠腔显得弯弯曲曲,我再送镜,镜头反向后退,这个时候镜身大概进入了60-70cm左右。我再反复的进镜,退镜。效果并不好,有时还会退出肝曲,一直没办法把升结肠拉直。最后我想不行就换个姿势吧,让病人改成仰卧位,没想到升结肠一下子就完全直挺挺地暴露出来。顺势一送镜子,很快就到了回盲部。

通过这个病人给我几点提示:1.过乙状结肠要快,但不要着急。在乙状结肠就要开始拉镜,只有将乙状结肠取直,后面的肠段才能顺利通过。2.就是一定要注意注气和吸气的调配,不要过度注气,一旦肠腔形成锐角,进镜就比较困难,而且病人痛苦也大。3.助手的配合相当重要,这个病人如果有助手适当的协助,应该会很顺利完成。另外变换体位,对进镜的帮助也很大,要学会应用。

以上是我这例病人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也希望高手能多多指点。

我过脾曲出现的问题,工藤同样有讲到:

虽然横结肠的内腔清晰可见,但无论怎样推进内镜也不能使其接近横结肠,或退回很远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答:可以试行以下4 种方法。

(1)充分向后拉内镜以免乙状结肠打弯或形成袢曲,使肠管伸直,短缩。

(2)请助手协助按压患者腹部,这是为了防止乙状结肠打弯,通常从患者右下腹部向脐下部按压。

(3)让患者变换体位,仰卧较之左侧卧、右侧卧较之仰卧更易插入。

(4)质地较软的内镜下半段较软,向其前端加力常较困难。若此类情况经常发生,可以加用滑管(sliding tube)或更换质地较硬的内镜

具体见下图的解析。

1.确认紧挨脾曲部直线化内镜,肠管短缩后内镜前端即有自由感,此时插入内镜约40cm,然后充分抽吸空气调节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再立即向左反向旋转内镜。

2.穿过第一个皱褶后,一边抽吸空气一边左旋内镜,便进入横结肠(其内腔呈三角形)。

3.为使脾曲部的弯曲钝角化,应稍稍回收角度,并使肠管与内镜轴保持一致的同时向内插入。

横结肠的通过方法:“通过横结肠的中央部后,边左旋内镜边向后退镜,内镜的前端就会从患者的肛侧向头侧移动,同时从腹侧向背侧移动。其结果就是横结肠短缩直线化,内镜的前端从横结肠中央部向肝曲部前进。”

肝曲的通过方法:“完全到达肝曲后,最重要的就是抽气和充分地退镜操作。通过抽气将肠管壁充分吸到眼前并退镜,在肠管发生短缩后,要调角度和旋转操作。多数情况下,调角度向上并右旋镜身,就可以插入升结肠。”

在肝曲部充分抽气之后,采用向后退镜的方法短缩肠管。通过内镜前端向上弯角和右旋镜身便可进入升结肠。

根据工藤介绍的方法,我分析我上例病人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我们镜身偏软,旋镜和送镜不够自如。2.注气过多,使横结肠中段形成锐角夹角。在抽气后见到腔隙就迫不及待的进镜,这个习惯不好。应先拉镜取直镜身,缩短肠腔,充分暴露肠腔再送镜。3.作过程要注意拉镜的技巧,正如2楼的战友指点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合理的拉镜让插入变得更加轻松。今天先谈这些,明天还有肠镜,明天再和大家一起交流过乙状结肠的体会。

套用工藤的一席话开始今天的话题:“大肠走行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初学者和中级者一旦掌握了自己的一套顺利插入的方法就会被“我终于发现了结肠镜插入法的真理!”、“结肠镜之神终于向我微笑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成就感所包围。但是这种感觉通常都不会持续很久。很快又会觉得结肠镜之神在作弄人!然而这正是由于自己的插镜技术尚未臻熟练的缘故。内镜医生正是在理论和实践,假设和验证,荣耀和挫折的反反复复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 先向大家解释一下,我所在的医院是一个部队的二甲医院虽然,很早就开展胃肠镜了,但技术水平一直不高,设备也很老久,肠镜还是用了十几年的纤维镜,镜身偏软,即便在体外旋镜都十分吃力。肠镜病人也很少,一周能做3例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每一例病人对我都十分重要。

也许正应了工藤所说的:内镜医生是在荣耀和挫折的反复中前进。节前刚做了两例成功的肠镜,自以为有了些心得,但节后的3例又让我跌了大跟头,今天的问题和昨天一样都出在横结肠中段,过度的充气使肠腔充盈,结果肠段之间形成锐角,而今天角度更小,通过难度更大。由于没有照片,我只能简单画了一个图,见下图,3条曲线交汇的地方就是肠腔的走行,圆圈是充盈的肠腔,由于肠壁折叠在一起,这时根本没有腔隙可以通过,初学者通常会习惯吹气想冲开皱襞,但适得其反,更加充盈的肠腔只能是肠壁紧紧的贴在一起。如果用力推镜,想挤开皱襞,又容易出现撕裂穿孔。对初学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考验。

llr7627 你好!原来我们是师兄弟啊!我是04年到南方医院进候肠镜的单人操作的。从学习回院到现在单人我是做了一些病人,体会如下。

第一、做肠镜不要急,特别是刚学习的时候。急了不行的,越急越做不成攻。

第二、要会拉镜,这个是要有手感的。肠镜说白就是要会拉。特别是在降乙、横结肠、肝曲那些地方要会拉。

第三、控制注气,太多不行、太少了也不好,要注的刚好看清楚肠腔就行了。

第四、要有高手在旁边指导,在你做不进的时候帮你做,还有你做的不行的时候指点一下。减少病人的痛苦,我非常反感一些医生,一个肠镜做一个小时都做不了,还不请高手做,把病人当猪玩。

我现在做了这么多病人,小孩子也做了一些。我总体的感觉还是一个字,要会拉镜,特别是病人叫痛的时候。

其实这例病人乙状结肠通过十分顺利,开始我还对助手说,乙状结肠通过太顺未必是什么好事。对初学者来说,顺利通过乙状结肠的后果就是容易忽视对乙状结肠的取直,但镜身到达横结肠时,麻烦就接踵而来。先是由于前面形成袢曲,过脾曲费时费力,(这例病人我开始过脾曲的距离接近70-80cm,做到回盲瓣用了120cm,难怪病人腹胀难忍),时间一长,气体就开始充盈,紧接着在横结肠中段就架起了一道路障。因此乙状结肠的通过十分重要。

今天先摘一段工藤关于气体控制的描述吧:

“控制空气就是控制大肠”也毫不为过,由此可见空气量的调节,即送气、吸引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吸气不仅使内镜的相对插入成为可能(由于空气减少;伸长的肠管自然收缩、套叠在镜身上,虽然未推进内镜,而前端确实向深部肠腔插入了),而且是对观察、处理及检查等所有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的操作。但是吸引时稍一疏忽就会吸进粘膜,这样一来反而更费时间,特别是在初学者之间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所用的内镜(奥林巴斯公司制造)的吸引开口(钳子口)都在前端的右下方。因此,在吸水时应稍微地弯向下,再稍向上方打一下角度;而吸气时,如果向上打角度,则会减少吸进粘膜的机会。另外。吸气的按钮不要一次按到底,反复几次半按程度的吸气效果会更好。当前端刚要接触粘膜的瞬间手指离开吸引按纽就不会吸进粘膜。按上述操作即使吸进粘膜,只要稍微动一下内镜的前端,就能够顺利地摆脱掉粘膜。

我的体会:1.吸气的技巧在操作过程中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过肝曲的时候,见到兰斑及肠腔走行,然后吸引,见到粘膜贴过来后,打大钮,右旋镜身,拉镜,就可以很好的暴露出升结肠来。2.吸引的时候不要太贴近粘膜,这样会将粘膜吸入吸引孔,造成粘膜破损。3.在碰到我所说的形成水管状肠腔的情况,要抽吸空气时,镜身不要太贴近转弯处,要留出适当空间,才能有效抽吸空气,并根据情况做下一步的处理。

我将工藤教授的书保存在邮箱llr1993@56.com的共享资源中,有需要的战友,在56.com上注册邮箱,进入自己的邮箱后,在共享资源Beta中输入我的用户名:llr1993即可共享我里面的资源了。

我们医院只有我一个人做单人啊,所以即便困难我也没办法交出去,只好自己解决。不过一般时间一长我都要征求病人意见,如果病人实在觉得不愿做了,一般就退出来了。但好在我所做的病人,痛苦都不算大,基本上都坚持下来了。

另外工藤教授提到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和病人的交谈,我也认为这点很重要,1.你可以随时了解病人的感受,以便调整你下一步的操作。2.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不适感。3.还能增加病人对你的信任度。***作过程中有时会和病人讲一些做肠镜的趣事,多交谈,几个病人时间虽然比较长,但结束后对我的满意度也还好。

但作为一个初学者,交流也要适度,我有时经常会说着说着,注意力就偏散掉了。这一点切忌切忌啊。

谈一下对旋镜退拉的体会。根据工藤的分级,4级以上水平者在进入直乙交界处就要及时退拉,始终保持镜子不结攀。但在3级水平以下,乙状结肠通常会形成攀,要进镜至降结肠,甚至横结肠再钩拉取直。处于我目前的水平,当然不可避免要在乙状结肠结攀,曾尝试不结攀,完全取直镜身后再进降结肠,但水平不够,成功率低(初学者嘛)。解攀钩拉的体会:乙状结肠的退镜绝大多数要右旋退镜(右旋缩短法),退镜时要将视野放在肠腔中央,缓慢旋镜退拉,如果镜头不退或反进,镜身自由感恢复则钩拉成功,如镜头直接滑出则钩拉未能成功。我体会,旋镜退拉时镜头前端弯曲角度不宜过大,也可不弯曲,靠镜身与肠壁的作用力来取直。如果拉直前,镜头有滑出趋势,则稍调整镜头角度,但始终要保持在明视下退镜。刚开始做肠镜时,钩拉要拼命压大钮向上,好像这样才能钩住肠壁,结果费力,而病人痛苦大,并且大大增加穿孔与肠壁损伤的几率。最近我才体会到明视退拉的好处,效果不错。大家的体会如何?

第三篇:我的肠镜操作心得

我的肠镜操作心得

苏州大学附二院

祝建红

一直想把自己对肠镜的理解写下来,但碍于文笔有限,一直没有勇气,最近在长海进修ERCP,空闲时去看符老师做肠镜,和他一交流,发现很多观点不谋而合,而我的内镜水平,从胃镜受到天狼星胃镜操作心得的影响很大,也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共享,中间可能引用部分工藤的结肠镜插入法的内容(我差不多看了十遍),但决对不是抄袭。

第一部分:肠镜为什么难学

很多人在学习肠镜,但肠镜确实很难学,能做了但要做到病人不痛而且很快到回盲部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呢,这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也是我刚学肠镜时困惑的问题,其实主要是:肠镜没有固定的招式,不象胃镜,路是固定的,到贲门口肯定是左转后右转,大钮up,一招一式很清楚,但肠镜则不是,肠子的走向千变万化,不可能谁会告诉你到哪应该怎么走,怎么动纽,所以肠镜只有原则,套用武侠的一句话:只有心法,没有固定招式,修行在自身。

第二部分:那些肠镜的基础

1操作肠镜时的姿势,个人很强调操作肠镜时的姿势,因为那是练武时的马步,我当初初学肠镜时就是没注意这一点,现在想改有点改不掉,基本姿势如图

图中的重点是:a右手不能离开镜子,b:右手距离肛门口30cm左右(我当年就是没注意这一点,现在在努力改正中),大家初学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姿势,对于你以后的肠镜高度有很主要的作用,相当于练武时的马步。

2关于肠镜本身,我们一直在操作肠镜,但你了解你使用的武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吗,当然,我不是指它的钮什么的,我是指镜身,下图可帮助你们理解,肠镜是竹节样结构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镜子不能推,要旋和拉的基础。

上图工藤的书里用来解释为什么要保持镜身的直,也就是保守镜身的自由度,但为说明如何保持,却写得很含糊,我自己总结出两个字,旋和拉,其实镜身的结构和玩具蛇是一样的,你拉,它会变直,你旋,它也是直的,而且,你把蛇扭出个圈,你转它尾巴,它不但会变直,蛇头还会往前走(你们能理解我这句话吗,如果理解就往下看,如果不理解去买个玩具蛇玩玩。

第三部分:肠镜的精髓

个人认为,肠镜的精髓在于保持镜身的直,也就是自由度,那么如何保持镜身的直呢,拉和旋,而且旋比拉重要,因为旋不但能接袢,还能让镜身继续前进,特别是过乙状结肠,尽量旋,那么,往哪个方向旋呢,往正确的方向(等于没说),怎么判断方向正确:1镜身变松(襻没了)2镜头在向前,所以我一般前面(直乙及乙降)以旋为主,基本不拉,只是保持镜身向后的张力,而且有时旋的幅度很大,甚至肯能超过270度,旋到镜身的自由度出现为止。不管体外的镜身钮成什么样(和工藤的观点不同),而大幅度的拉镜一般在横结肠和过肝曲才大幅度拉镜,右旋,拉,而且把镜身的硬度调到2,有助于拉镜的效率,很多初学者抱怨拉镜没效果,其实是旋的不够,为拉而拉(特别是前面)。

第四部分:一些过弯的技巧

1我们做肠镜,最先面临的应该是过弯的技巧,在这,我要提出一个观点,肠镜不应该是循腔进镜,起码不是把整个腔摆好了进,而是判断出肠腔方向,通过旋镜挤过去,然后再马上回复,而旋镜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你现在往左旋能使镜身变松,即使腔在右边,你也先往左旋,通过调钮把腔摆左边去后通过,也就是说,镜身的松弛(自由度)是第一位的,不能光顾这过弯。

2对于锐角弯如何过:很多人碰到锐角弯发现无从下手,滑镜又不敢(估计大部分人都不敢),而其即使滑过去,病人也很痛苦,医生也害怕,我现在自己找到了一个方法(不是什么吸气使锐角变钝角),我称为:半推半就,就是说,我大体判断腔的走向,轻轻靠近粘膜,稍微顶一下镜身(类似半滑),但以病人不痛,然后动大小钮找腔,这是你大小钮动是安全的,因为顶在肠壁(着力点)的是镜身而不是镜头,看到腔后,不要急,不能顶,通过轻轻旋转镜身(方向判断见上),把镜身转入肠腔,这要做的好处是病人不痛,因为是利用镜子本身的弹性过弯,安全的。

第五部分:肠镜中最难的部分

肠镜中最难的应该是气体的控制了,个人认为少注气比吸气更重要,你只要把旋和拉掌握好,吸气并没有那么重要,但一定要少注气,因为有些袢,特别是乙状结肠,完全充开的话肯能必须顶过乙状,在降结肠大幅度的旋镜才能解袢,有时必须护士按压。而少注气意味着路途短,不容易结袢。而控制气体通过1注气时调到中低当(对于初学者尤其有用);2半吸引方式,即充开肠壁看清方向后轻吸引,使肠腔缩小,但不是吸住粘膜看不见,这样你反而要充更多的气。(掌握吸引空到在五点方向,把镜头摆在腔中吸引至腔缩小,但不是闭合)。第六部分:总有那么一些难做的病人

没有人敢说没有做不进去的肠镜,因为总归有些是难做或者做不进去的,那么哪些人难做呢,个人观点:1手术病人,特别是妇科手术病人;2回盲部有肿瘤的病人(特别是可能粘连的);3腹围特别大的病人(特别是老太)。因此,及时的让护士按压腹部或者改变体位很重要,因为越晚弄越难做(充气的关系),个人以下几种情况回果断要求按压1:20cm左右就结袢,而且解不了(这个部位结袢,如果你是高手,那么肯定病人直肠固定袢,解不了,初学者结袢可能是直乙没过好,能解),那么按压。2:过了直乙发现一路是直的(往往发生在接手或者前面过的不顺),那让护士按压,过了乙状到降结肠再旋拉。

第四篇:门诊药房进修实习见习应知应会

见习人员应知应会:

一、熟悉门诊药房基本工作流程

1.配方人员收方后审核处方--调配处方--核对人员接收药品照方核查--交代用法用量发放药品

2.发送药品请领--捡药核对品种数量--对照调拨单操作电脑入库

二、大致了解各类药品

实习人员应知应会:

一、参与部分门诊药房基本工作流程

1.配方人员收方后审核处方--调配处方--核对人员接收药品照方核查--交代用法用量发放药品

2.发送药品请领--捡药核对品种数量--对照调拨单操作电脑入库

二、基本熟悉药房药品的分类摆放,认识药品,初步了解其用法用量以及适应症。

三、学会部分药品的分装。

四、对毒麻限剧药品的特殊管理有基本的认识。

五、了解药房对药品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

进修人员应知应会

一、能熟练进行部分门诊药房基本工作流程 1.配方人员收方后审核处方--调配处方--核对人员接收药品照方核查--交代用法用量发放药品

2.发送药品请领--捡药核对品种数量--对照调拨单操作电脑入库

二、熟悉药房药品的分类摆放,认识药品,基本了解其用法用量、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等。

三、学会药品的分装。

四、掌握毒麻限剧药品的特殊管理。

五、参与药品质量的管理。

第五篇:幼儿一日活动应知应会心得

幼儿一日活动应知应会心得体会 ——我也进步了

那天大家都聚在一起,听讲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应知应会》的一些内容后,我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以下说一说我的感受。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晨间接待,老师要在昨天下班的时候把明天早上玩具摆放好,以便幼儿来到就能自由晨间区域活动。还要与来的早的小朋友进行交流一下,与小朋友多一点沟通,和孩子一起玩积木,幼儿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亲切。晨间完后,讲评幼儿刚刚的活动情况,对调皮的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一下,他会感觉我进步了,老师在表扬我,下次会表现的会更好一点。比如我们班的强强,在中班的时候从来不会午睡,上课根本坐不住小椅子,开始批评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我看到强强比较勤快,地上的垃圾看到就去捡,能和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他听了后脸上充满了自信,坐的更神气了,也能和小椅子交上了好朋友。有时老师的一句表扬话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还有我班的为为,是这学期的插班生,常规特别差,每次放学他妈妈都会当老师的面问宝宝,说你今天又没有得到小红星呀,可见家长是多么想让自已的孩子表现好一点,但是他的确很差,没有什么优点,我们也不能因为孩子没有一点优点都给全盘否认了,主要还是要我们老师该怎么样去发现。有次吃饭时,为为像往常一样不吃鸡腿,鸡腿对每个孩子来说是最好吃的食物了,可为为每次让他吃,吃一点就吐,我们真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有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是多么地想要小红星,每次发小红星时坐的比谁都神气,我告诉为为发小红星时坐的神气是不行的,也要结合你平时的表现,如果今天你把鸡腿吃完了,我就会奖你一颗小红星,他开始先是吃一点点,后来在我不断的激励下,为为终于把鸡腿吃完了,其他小朋友也都看在眼里,说为为好样的,你进步了。放学时我奖给他一颗小红星并告诉他的妈妈,他妈妈也挺感激的。

所以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常规中,要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了解孩子的弱点进行教育,这样比批评的效果好多了,

下载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