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 读书会发言稿

时间:2019-05-12 05:4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家书 读书会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家书 读书会发言稿》。

第一篇:红色家书 读书会发言稿

《红色家书》分享会发言稿

李崇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分享的书籍是《红色家书》。

记得第一次接触《红色家书》这本书是在学校党员会议上,那时知道有这样的一本书是记录的已逝革命先烈们写给亲人们的遗书;后面通过我们党员微信群同志们转发主题诵读《红色家书》内容关注了赣南日报的公众号看到了更多的英烈们的故事。刚好借着我们的读书会,这段时间我也把《红色家书》看了一遍,可能大家都看了很多的抗战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对我们这段红色艰苦的历史都知道,可能再次听起来没什么感觉了,但当我真正去接触这次文字,去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时候就能明白红色家书里面个各个人物是多么的伟大。所谓的家书就是遗书,书信内容虽短,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和力量却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们好好学习。这也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目的。

《红色家书》收录了五十多位革命者的近一百封家书,这些英勇的革命者,有的是知名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家书中我能读出他们执着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畏生死的勇气: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王器民遗书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王孝锡遗书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遗书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史砚芬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一死。--吉鸿昌

革命是需要信仰,而我们的前辈们为了信仰却无畏生死,这种勇气和毅力深深地震撼到了我。忠孝不能两全,大丈夫有报国之志,为了国家,舍了小家,心中切肤的痛,读罢泪沾襟,信中涉及亲情的也让人感动不已。

我们夫妻可谓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啊!你虽然体谅,而我终是觉得对不住。

--王器民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

现在我的心很镇静,但不愿多谈多写。虽有千言万语要嘱咐你们,但始终无法写出。

--史砚芬写给弟妹的遗书

读着这一封封有血有泪、情意真挚的书信,我内心在拷问自己: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崇尚享乐,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等变态的思想渐渐成为一些人主流思想。面对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抛洒过热血、甚至献出了生命的无数先烈,我们应当以何种姿态面对新时代?

这些朴实的书信是抗战岁月里最真实的见证者。读着读着,无不被书信中爱国之士的赤子之心所感动。书信中的主人公身上的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人学习和敬仰。试想如果没有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哪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盛世?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我们将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毋庸讳言《红色家书》,给了我思想上、精神上的一次洗礼,那是一段来自跨越时空、灵魂深处的红色精神的洗礼。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安于享乐,时刻要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对得起时代的新青年。

第二篇:红色家书

红色家书|追忆革命先烈 汲取奋进力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杜甫的诗,我们都耳熟能详,读来也朗朗上口,但很难体会战火的无情和对亲友的眷恋,直至读到由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的《红色家书》,我才更加真切感受到那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红色家书》收录了31位革命先烈40余封书信,纸短情长,无不饱含家国情怀,给我内心最深的震撼和感动。我们要深学笃行革命先烈精神,从革命先烈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指引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

要学出一份坚定信仰。“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这是1934年12月24日,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殉难前夕给妻子的绝笔家书。吉鸿昌身为国民党军队重要将领,在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真面目后,毅然决然拒绝了金钱、美女等的收买,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吉鸿昌在狱中,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大义凛然地说:“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这是对共产主义信仰何等的坚定!方志敏烈士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文中写道:“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方志敏烈士铿锵有力、豪情万丈的话,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令人肃然起敬。在党的九十多年历史进程中,正是因为有了像吉鸿昌、方志敏一样的共产党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新时代,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应向革命先烈看齐,铸牢理想信念,聚焦主责主业,自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

要学出一份责任担当。战火纷飞的年代,《红色家书》里的革命先烈本可以为保全性命,带领家人逃难,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而是高呼“山河破碎,何以家为?”,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救民族于水火的大旗。“一夕**路三千,把家园骨肉全抛闪”“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我的宝贝,我的心爱,多想拥抱着你,给你几个甜蜜的KISS”······王孝锡、刘伯坚、陈毅安等烈士的红色家书,感情力透纸背,让我热泪盈眶。是啊,这些革命先烈,哪个不是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父母、妻子的丈夫?但为了挽救民族于水火,他们“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赞歌。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理应学习革命先烈那般家国情怀,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勇于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唱“黑脸”、当“包公”,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要学出一份清正廉洁。熊亨瀚在就义前留下了一封诀别家书,信中写道“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公道正派之风感人肺腑。革命先烈杨匏安曾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到:“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有一次,在省港罢工委员会发放捐款的袋子里,他的孩子们捡到剩下的一枚硬币,他严肃地教育孩子,“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殷夫在与哥哥告别的家书中说,“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建”。他们的话语,无不体现着革命先烈甘于清贫、矢志救国的情操。作为一名党员,要向革命先烈学习,以明大志的气魄正心,以干实事的风骨正心,坚持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时刻保持精神上的明亮、思想上的纯洁。同时,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干净擦亮职业底色。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一封封红色家书穿透时空,带我们追忆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自当对标革命先烈,对表党章宪法,忠诚履职,不辱使命。

第三篇:红色家书

女:都说“家书抵万金”,今天我们带来了一本红色家书,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有江河奔流的家国情怀,有以天下为任的初心。书中选编了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夏明翰写给家人的书信,信中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人震撼,洗礼精神。

男: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让我们一同来回顾和感受他在家书中的红色情怀。“我一生无愁无泪无思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写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亲爱的夫人钧:

同志们常说世上只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思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女:红色家书,见证了光荣而伟大的中国革命史。蕴含了革命前辈不朽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家书寄语,纸短情长。愿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食药监人。

第四篇:红色家书观后感

品红色家书有感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品读《红色家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他们 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品读《红色家书》, 使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干部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 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 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敏锐的政治嗅觉、鲜明的政治 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 度一致, 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自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并在 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在平凡的水务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实现终生为人 民群众服务的远大理想

第五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

家书是写信人写给家人的信件,通常都是最真实情感的流露。有一本书叫《红色家书》,如我手中正拿的这本,这应是最新一版井冈山干部学院编的,时间为2018年4月1日版。与以往的版本稍有不同,全书共239页,薄薄的一本书,在我手中却是不一样沉重。读完这本书,这种沉重从手中又到了脑中。

一位位革命烈士革命义士,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再现了历史,再现了那炮火横飞的岁月,再现了无私无畏,舍身取义的革命情怀。这些书信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理解不忘初心的重要史料,也为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提供了生动教材。

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让大家知道,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我摘录了其中一封我感触颇深的王孝锡的家书。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王孝锡给父母的诀别信)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一夕**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牵连!读完这首诀别诗第一遍,心头止不住的荡气回肠,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孝锡的正气凛然和家国情怀,驭飞云,驾慧船,搬日月,取烈火,烧遍这黑暗世界换新天。读完这首诀别诗第二遍,心头止不住的悲伤,眼前仿佛浮现一副这样的画面,投身革命的壮士王孝锡为革命“一夕**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舍小家,为国家,为大家,在牺牲前仍遗憾未展抱负,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慨叹。而家中父母及兄弟皆泪眼盼子归。读完这首诀别诗第三遍,心头止不住的敬仰。豪迈的英雄慷慨奔赴刑场,为国捐躯、为民赴难的满腔热血,洒遍神州大地。年轻的只有25岁的王孝锡慷慨激昂、英勇赴死,但他眷念人间、怀念亲人,特别是风烛残年的父母,王孝锡短暂的一生是坚守初心、艰苦奋斗、坚贞不屈,对党无比忠诚的一生。短短一封家书既包含了他对父母的亲情,未能尽孝的遗憾,更反映了他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如钢,追求革命胜利的决心和意志。斯人已往,可革命的火焰不熄。每一封家书的主人都像一盏盏蜡烛,燃烧自己,点亮革命的火焰,饱含革命的热血。每诵读一封家书,精神境界都能得到洗礼和升华。

下载红色家书 读书会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家书 读书会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家书读后感

    传承是继承革命精神的基因 ——读红色家书有感 “继我志呵!继我志呵!”这是革命先烈王器民临刑前写给妻子的遗言,临终前不忘嘱咐妻子继承自己遗志,引导儿子继续革命事业。诵读《......

    红色家书读后感

    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两封遗书 拆迁安置办 王莉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被侵掠被殖民的血泪史,也是一部自卫抗战革命史。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写的那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红色家书朗诵稿

    红色家书朗诵稿(10分钟左右、5组)序A(女)一百年长吗?那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银河中,转瞬即逝的一颗流星。正是这短短的一瞬,有一群人,用血肉之躯,扣响了时空之门。百年间,有人将他们无限......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单位集中学习和自我品读《红色家书》,使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体会颇深,不仅为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而震撼,而且为革命先烈舍生......

    红色家书读后感大全

    忘记过去,可能迷失未来,回首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更能砥砺前行。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有现如今祖国富强、民主......

    品读红色家书

    “红色家书”参赛作品 新时代的家书 马安初中 方冬生 在浩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种精神可以跨越时空接续传承,总有一股力量可以直抵人心催人奋进。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

    红色家书[5篇材料]

    《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荡涤灵魂的文字 作者:王直平来源:光华时报浏览:12840 我要评论(0) 导读:直到深夜捧读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的《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1“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当我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