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信仰》观后感
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师 ——观《信仰》有感
假期中,认真观看了纪录片《信仰》。影片通过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电视中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纪录片给我的感触颇多。
人是要有点理想和信仰的,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做教师更是如此。有信仰也是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人把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人的自我完善联系起来,那么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教育,矢志不渝地潜心教育,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从中享受到无尽的幸福感。这里面就涉及到理想与信仰的问题,它与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从业者带着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引导着教师去重新审视教育,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理想和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尊崇,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自觉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理想和信仰能够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以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事业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所以,有无理想,有无信仰,往往成为检验一个教师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甚至预测他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尺度。
教师应该具有坚定信仰。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作为教育过程中中重要主导人物——教师也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在技术社会中,我们的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技术的影响,教育技术越来越进步,教育逐步走向量化。教育过程中工具化功能增强,世俗化增强,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增强。各种成功的教育模式轮番上阵宣传自己的成功之处,教育界争先恐后地掀起了“学大寨”般的狂潮。有幸,我也参加过这样的学习,当我得以亲眼目睹观前的“传奇”时,我们发现“成功”的是教育的技术,属于技术层面的成功。可是,我们的教育仅仅在于技术层面吗?教师的任务一方面是将处于“半成品”的学生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将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另外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他们引导逐步成为一个个能独立担当的、能够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人。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关注了前者,这和行政部门的教育目标有极大的关系,甚至和教育行政人员的前途命运相关。另外与教育成果的可量化有关。可是,除了这个可以量化的目标之外,我们的教育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除了技术层面的能力之外,还要能够成为一个“独立担当的、能够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人”。这个目标是不可测量的,至少在学生时代是不好测量的。同时它又是长期性的目标,不是靠一段时间的教育就可以立即呈现结果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这个目标的隐性、长期性、不可测量性最终使这个目标在教育中逐步被漠视。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完成技术层面的目标,眼光只盯着眼前的升学率而置学生的灵魂发展,人格健全而不顾,我们不能成为行政教育的工具,更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引路人。只有教师坚信对教育的信仰,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的和谐的发展下去。
《信仰》的震撼对我来说是学习、是提高,更是鞭策,我将把教师的信仰、责任、使命带到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做一名有信仰的青年教师党员《信仰》观后感
做一名有信仰的青年教师党员
——观《信仰》有感
电视纪录片《信仰》观看后,我深受教育。纪录片以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启示着、鼓舞着我。片中有一句解说词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失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迷茫与困惑并存的时代,有忠诚就有背叛,有信仰就有迷失。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面临着“四大考验”,党员坚定信仰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重。如何坚守信仰?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触及到心灵深处的问题。
人是要有点理想和信仰的,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一个能坚守信仰的共产党人该做的,就是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忘我的工作,拼搏和奉献,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再去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什么部门,我们每个人都要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像士兵一样忠实履行自己每天的责任。
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教师,坚守信仰是成为一名幸福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人把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人的自我完善联系起来,那么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教育,矢志不渝地潜心教育,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从中享
受到无尽的幸福感。这里面就涉及到理想与信仰的问题,它与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从业者带着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引导着教师去重新审视教育,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理想和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尊崇,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自觉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理想和信仰能够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以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事业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所以,有无理想,有无信仰,往往成为检验一个教师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甚至预测他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尺度。
教师应该具有坚定信仰。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作为教育过程中中重要主导人物——教师也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在技术社会中,我们的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技术的影响,教育技术越来越进步,教育逐步走向量化。教育过程中工具化功能增强,世俗化增强,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增强。各种成功 的教育模式轮番上阵宣传自己的成功之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完成技术层面的目标,眼光只盯着眼前的升学率而置学生的灵魂发展,人格健全而不顾,我们不能成为行政教育的工具,更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引路人。只有教师坚信对教育的信仰,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的和谐的发展下去。
《信仰》的震撼对我来说是学习、是提高,更是鞭策,我将把教师的信仰、责任、使命带到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双滦区第二小学
牛苗苗
2013年7月2日
第三篇:信仰观后感 教师
信仰即品行,信仰即生命
——观《信仰》有感
梁雅玲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学生时期,我的信仰就是认认真真求学,在知识的海洋里追求真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的信仰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真理。
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中央电视一台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其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虽然只有短短的三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让我明白我的信仰还只是停留在本我的小层面,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才是真正的信仰。在这部纪录片的带领下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在电视片《信仰》观看过程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我潸然泪下,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信仰的力量。90多年来,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正是这些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献身革命事业,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
卓绝中砥砺奋进,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人是要有点理想和信仰的,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做教师更是如此。有信仰也是做一个幸福教师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人把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人的自我完善联系起来,那么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教育,矢志不渝地潜心教育,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从中享受到无尽的幸福感。这里面就涉及到理想与信仰的问题,它与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从业者带着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作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引导着教师去重新审视教育,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理想和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尊崇,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教育观念或理念自觉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理想和信仰能够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以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为教师
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事业的追求之中,不断走向职业的高处和深处。所以,有无理想,有无信仰,往往成为检验一个教师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甚至预测他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尺度。教师应该具有坚定信仰。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主导人物——教师也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在技术社会中,我们的教育也毫不例外的受到了技术的影响,教育技术越来越进步,教育逐步走向量化。因此,教师的任务一方面是将学生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将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另外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他们引导逐步成为一个个能独立担当的、能够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人。、教育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除了技术层面的能力之外,还要能够成为一个“独立担当的、能够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人”。只有教师坚信对教育的信仰,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的和谐的发展下去。《信仰》的震撼对我来说是学习、是提高,更是鞭策,我将把教师的信仰、责任、使命带到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信仰》观后感(教师)
《信仰》观后感(教师)
今日,我观看了历史文献记录片《信仰》,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以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革命先辈,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平凡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着不平凡的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感人的事例,激励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经历了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教育洗礼。
通过观看《信仰》,让我深深地思考: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建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的确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份信仰,因为信仰指明了我们心中的方向,让我们内心更加坚定。信仰是崇高的,“信仰”是一种自觉,是一种力量,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事干成了,“没有条创造条也要上”,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是“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选择以共产主义为信仰,首先就要坚定信仰就,坚定信仰就是胜利,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其次坚定信仰就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淡泊名利,带头抵制不良风气,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实自己,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
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都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但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第五篇:信仰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泾原三小 马粉花
2012年6月25日,我观看了中央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了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该片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在这部电视剧带领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就像著名的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义诗中说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夏明翰们”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纪录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任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我做为一个共产党人,也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更传奇的先锋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