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有感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有感
提及遵义,想必大家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历史上的遵义会议。而如今,会议当时的场景已被历史的车轮碾过,但这段历史可以流逝,却不可忘怀,于是,为纪念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在后人的积极努力下于1953年筹建,1955年对外开放,于是我们便有机会重温和学习这段意义深刻的历史。遵义会议纪念馆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是中国革命纪念性博物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主要可分为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走近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遵义会议纪念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大门牌匾上面镌刻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镏金大字,这是1964年毛主席为纪念馆亲笔题写的,真是苍劲有力、金碧辉煌。朱红的门窗,凸显出纪念馆历史气息之沉淀;室外郁郁葱葱的大树,更给参观者营造了一种宁静氛围。据说,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即驻在这幢楼房里。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作战室)、周恩来办公室兼住室、朱德与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等。
而关于遵义会议陈列馆,主要是由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以有关人物和事件为板块,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同时反映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整个红军长征的概貌。
可以说,遵义会议纪念馆虽经过几次修复,但在保留历史原貌上可谓几近完美。就拿遵义会议会议室来说,与会人员身着板栗色的军装,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这些基本都是当时的原物。还有,作战室里的铁座马烟、订书机以及办公室里的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更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历史。虽然说以往参观过八一起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但每次参观后都有不同的感受。
记得以前在中学历史上就学习过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知道它的历史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只可惜那时的了解多是理论上的,抽象的,甚至说是强行记忆的,不深刻的。而当自己亲自进入纪念馆,看着栩栩如生的英雄楷模、革命战士以及重要遗址,目睹锈迹斑斑而意义深远的历史文物,我如临其境,感觉自己身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历史的一幕幕清晰地在脑海中放映:战士们四渡赤水的果敢、飞夺泸定桥的勇猛、爬雪山过草地的坚忍不拔以及整个长征过程中的百折不饶。此时,对历史的理解就不再停留于意识形态中了,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刻体会。对于任何人物和行为的评价,都应该放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是的,不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会明白共产党为何要做出长征这一重大历史决议,也无法体会红军战士们在战争中舍生忘死的初衷,更不可能对致力于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社会进步的红军战士致以由衷的钦佩和感激。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因为实地参观,使得自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强化了自己对国家的认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想到这类重大历史事迹纪念馆,我又联想到与之想对应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景观。也许,很多人更喜欢风光旖旎的山水,尤其是那种原生态的自然美景。是啊,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工业化社会中,大家穿梭于水泥森林矗立的城市,忙碌于各种压力与脑力兼具的工作中,谁能不感到身心俱疲?于是,很多人便于闲时与家人朋友外出旅游,拥抱自然,释放心中的压抑。因为亲近自然,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而自然风景中的花草树木,山山水水,更能洗涤人们身心的疲劳,使人心境开阔,寄情于山水中,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确实是无可非议,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在赏游自然风光之时,亦能抽空参观一些国家重点历史文化景观,如遵义会议纪念馆,那便能在满足形体放松的同时,又可得到爱国主义教育,得到精神上的的熏陶。毕竟新中国是在历经磨难后涅磐重生的,身处在相对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我们,必须要珍惜现在美好稳定的生活,更要从小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尽己所能,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因此,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以这类历史遗址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非常有必要了。
最后,中国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它不但有利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遵义会议纪念馆等景观,属于典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因此,遵义地区要抓住这个优势,统筹规划,联合本省其他地区如毕节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主管部门,合理开发与规划,避免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雷同发展,促成全省红色旅游统筹而又各自凸显特色的发展。同时,遵义还应完善本地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改善当地交通,提高红色旅游景点的交通通达性,在餐饮、住宿方面也要打造服务的便利性。当然,鉴于当地还有17处左右的自然风景旅游点,若能有效地推进人文、自然资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更加全面、更加优质、更具吸引力的综合旅游格局,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到这,又想起中国合理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比较经典的还有天安门广场、东北烈士纪念馆、9.18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等100多个,这确实让人欣慰。我想,尽管这些景点反映的是不同的历史内容,但本质是一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我也希望,这些红色资源能真正成为国民一笔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1年6月4日那天,政经系学生党支部组织我们第二十一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有党性教育意义的参观活动,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这次参观后我受益颇多,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是如此的艰辛,如此的困难,但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最好的回报,全国人民的解放就是最大的胜利。
遵义会议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历史陈列馆,参观遗址以及会场遗址广场。遵义会议陈列馆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红军在李德、博古错误军事思想指挥下,五次反围剿及失败后,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被迫进行长征,血染湘江,飞渡乌江天险,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等。解说员在重点讲解了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后,又对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战役进行了讲解,使我们对四渡赤水战役理解更加清晰了。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中央的重要领导地位,毛主席具有了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后,红军来到土城,四渡赤水战役的发端就在这里。毛主席被确定了在党内重要领导地位后,在土城指挥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战役,不言而喻,这是他十分看重的一仗。由于诸多原因,也加上情报有误,土城战役打得并不顺利,双方都有较大伤亡,为避免更大伤亡,毛主席决定红军主动撤出战斗,被迫一渡赤水,向川南进发,欲与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由于长江和川军严防的阻挡,红军未能北过长江。为了跳出敌人围追的包围圈,毛主席指挥红军二渡赤水回转黔北,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杀了个回马枪,这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此时,蒋介石调遣川、黔、滇、湘军及中央军共40多万人,欲围歼3万红军于遵义一带,并坐镇贵阳督战。毛主席决定三渡赤水,三渡赤水后,主力红军隐蔽,使少部红军做出北渡长江与四川红军会合之势以诱惑敌人,果然,敌人蜂拥而至压向川南。毛主席指挥红军悄然四渡赤水,重渡乌江,兵临贵阳,吓坏了贵阳城里的蒋介石,因守卫贵阳兵不多,于是,蒋介石急令调出滇军主力贵阳救驾。红军便又借机逼近昆明,使得在金沙江布防的滇军撤回保昆明。红军调虎离山袭金沙,乘势从皎平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了40万敌军的重围。红军渡江两天以后,敌人才赶到渡口,蒋介石得知后惊得目瞪口呆,怒吼道,这简直是国军的奇耻大辱。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深刻地明白到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代,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我们一定要背负起历史责任,把革命前辈地民族革命精神以及优良传统延续下去。
第三篇: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有感
在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参观了革命圣地——遵义会址。
早上8点我们从重庆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遵义会址纪念馆。天气微凉,细雨蒙蒙,空气湿度很大,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澎湃和热忱。
遵义会址原是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峨岭立。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该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为拥有这样的领导人感到无比的光荣,我们为能够拥有现在安定的生活而欣慰。然而今天,当我们回首革命先辈的艰辛岁月时,我们有人屏气凝神专注于每一行文字,有人看到工农红军鲜血淋淋一度哽咽,还有人看到老奶奶因感同身受而眼眶泛红。回来这几天想起当时看到的画面,犹如一幕幕没有对白的影像,萦绕脑际,无以释怀。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每当这首歌在我耳边回荡时,我的内心都会泛起涟漪。这次参观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解员讲到四渡赤水战役,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优良作风。
作为电厂员工,我们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理念,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们不仅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而且学习到很多现实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干好本职工作,一股正能量之风正在向我们吹来,融化于我们内心深处。
第四篇:参观纪念馆有感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12本科班--赵蕊-47 一直对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宏伟的纪念馆矗立在市政府对面,让它多了一分严肃与神秘。终于这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纪念馆。
5月4日上午,我随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去参观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天气虽好,但很沉闷。一到纪念馆前面,觉得一股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势压了过来。在明朗的天空下,纪念馆显得越发的雄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作为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倾力打造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目前全国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综合类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7年6月,原址始建于1925年的陇海公寓。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特派员张文海、谷牧奉命到新海地区驻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建立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就寓居于此。工委建立后,3月11日由张文梅和工委委员刘曼生(谷牧)介绍,发展第一 一二师第六六七团团长、抗日名将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入党宣誓也在陇海公寓。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6月6日决定将这里辟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固定的永久性革命史陈列馆,是雄伟、庄严、富有时代风格和具有传统特色的宣传教育基地。重温历史,让人感叹不已。纪念馆内成列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共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现在的连云港的图片、资料等。这段历史中,最令人难忘的定时抗日战争时期。我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和对伟大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认真地参观了整个纪念馆。每到一处,我都会驻足沉思,仔细观看了各展厅的文字介绍、图片、影像和珍贵实物。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连云港市在“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了解到连云港市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过、做法、取得的成绩以及美好愿景。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先辈们对封建帝国主义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同时有责任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勤奋踏实。
这次活动使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连云港地区的发展斗争史以及连云港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情况,接受了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中国共产党在港城的艰苦奋斗历程,感受港城近代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跟随党的步伐,多读书、勤思考、苦钻研,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烈士前辈用生命和热血换得了革命的胜利,所以,我们才有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此不断鞭策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缅怀先烈!
第五篇:参观纪念馆有感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4月24日,老院党支部联合医务处、口腔、医技机关等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
纪念馆正前方是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基座为汉白玉、高达14米的国旗杆竖立在广场北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
进入序厅,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铸铜浮雕“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镶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曲谱,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8口方形古钟,象征着八年抗战。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第二部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第三部分,抗战灯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国际支援;第七部分,历史胜利、巨大贡献;第八部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展览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地
雷战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使半景画的陈列艺术达到了当前的先进水平,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
回顾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日军铁蹄过处,一片凋零;一桩桩惨案,一个个“万人坑”,让人触目惊心;推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发动细菌战等,日军企图用武力击垮中国人民,然而他们错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魂犹如卢沟桥一样,岿然屹立永不倒!经过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走出纪念馆后,大家心中仍旧感慨万千,今日的中华民族已经崛起并屹立于世界之中,现在的我们已不惧怕任何来犯之敌。但历史不容忘记,我们只有牢记曾受的苦难,才会倍加珍惜今日的和平,要奋发学习和工作,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