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新九论”系列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新九论”系列文章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集中学习《河南日报》关于新九论系列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学习时间不长,但学的踏实,学的实在,学的值得。
转变领导方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领导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抢抓机遇、加快崛起的客观需要,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现结合自己的工作,我谈一下认识:
一是要勤于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以适应新形势,工作更加切合实际;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
二是清醒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卢书记认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此“为”就是“不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效果,此“不为”就是“为”。
三是认真做好“三具两基一抓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体现了求是的工作理念、求真的工作态度、求效的工作方法、求实的工作作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四要关注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积极创新,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上下功夫。要创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
省委卢展工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总之,要用负责之心来做工作;用情,满怀尊重、理解之情,做好服务工作;用力,真正以人为本,不怕难、不怕繁、不怕重、不怕怨,做到科学管理工作,就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贡献。
信访办公室:安康
第二篇:“新九论”学习心得体会
“新九论”学习心得体会
什么是“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省长郭庚茂同志在去年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努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做好经济工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破解河南当前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知河南者知中国,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河南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既是突破河南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又是为全国突破发展中问题进行探路。鸭河工区作为南阳市中心城区“一体两翼”“南油北电”的北翼,定位为南阳市的后花园,南阳市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湖泊旅游精品区和生态宜居区。这一定位体现出我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决心。而其中城镇化又是我区目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的好就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历史过程。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我省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为
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二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农民市民化;三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四是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进行一体化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传播城市现代文明,实现“三化”协调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我省提出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增强产业竞争力,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第一、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瓶颈约束。新型城镇化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鼓励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区(产业集聚区),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合村并点,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可以有效地缩减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第二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强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区。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应的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的集中,首先会产生规模效应,带来各种费用的节省,提高企业效益;其次,产业集聚可以使同一产业内部的分工更为精
细化,提高专业化水平;三是集聚将促使各类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技术创新,使先进技术更为迅速地在区域内传递。四是核心产业的集聚会对同类企业或上下游关联企业产生更为强烈的需求,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此外,产业的集聚能在一个相对固定空间内拓展产业深度,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损耗,集中治理污染,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产业的集聚必然带来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增加,必然对城镇公共产品产生新的需求,加快城镇交通、供水、供电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集聚发展;同时带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深化产业分工,扩充产业规模,促进金融、信息、科技、物流、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演进。
我区属于传统农业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高,农业产业化势头良好。主导产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工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经济发展整体上仍然很薄弱,财力有限,工业化过程尚未充分展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较重。
我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促进工农对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以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促进城镇化、农民
市民化,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区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内生性发展之路。
第三篇:学习“何平新九论”系列文章感想之六
布一子而活全盘,牵一发而动全身
——学习“何平新九论”系列文章感想之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科学发展、跨越腾飞,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意念一致。进入“十二五”,区域竞争和地方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而如何转变?朝什么方向转变?领导干部、领导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团体,要想破解发展难题和制约瓶颈,领导干部、领导方式就更为重要。
当我读到《何平新九论》第九论“讲领导方式转变”中的“布一子而活全盘,牵一发而动全身”时,便引起了我一连串的思索:这句话说得是多么深刻啊!正如,“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绵羊能打赢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以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两句俗语,都说明了领导在团队中的主帅作用,在导向和决策方面的主导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作用。
而怎样当好主帅?如何真正起到领导的主导作用?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一子先落,全盘可以弥补;而谋子者,却常常顾此失彼,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当领导,实际上也像下棋一样。俗话说:会下棋的看一盘,不会下棋的看一着。棋法高深,看的路数通,步步稳健,全盘皆活;相反,步步被动,满盘皆输。正所谓群雁高飞头雁领,我个人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有统筹全局的长远意识,才能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发展,从而担当起领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一)创新进取,落实责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这个国家就会落后,民族就会衰败。同样道理,一个单位,小到一个家庭,也需要不断创新。
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基层干部,应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质形式需要,大胆进行观念创新。特别是在工作和思维过程中,要勇于破旧立新,自觉培养新思维和新观念,努力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除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冒的意识;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树立开放竞争、有所作为的意识;破除机械僵化、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树立求变求新、实事求是的思维观念。对于地质这样一种特殊行业,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深入实际、深入野外,敏锐地观察和审视工作,经常洗脑筋,换观念,多方位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塑造好责任品牌。
(二)紧抓机遇,把握全局 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从而摘取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从而“山穷水尽”,甚至有人为错过的机遇而抱憾终生。
对于公安事业,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会和空间,真是机遇难得。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很通俗的话,“机会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虽然机遇特别地多,特别地好,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没有与时俱进的眼光,没有把握全局的谋划,那么机遇也还不是你的。当前我院面临的竞争态势,当前,对我们干部们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更高的任务目标。
(三)求真务实,着力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大公无私、一心为民”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求真务实、着力为民”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作为一名服务于公安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我深知这行业的艰苦性与特殊性,也知道从事这个行业的同事们所承担的重大责任与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我不但要精通业务理论知识,更要有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为职工办事,既要注重职工们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职工们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同事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唯有这样,才能对职工用真心、动真情,才会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恤民感情。
“团队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一马卧槽万马忧,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这就讲的是一个领导干部、领导方式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表率、关键作用。领导方式转变与发展方式转变如车之两毂、鸟之两翼,领导方式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保障,发展方式转变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基础和目的。要转变、转快、转好发展方式,必须首先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党员干部该亲历亲为就亲历亲为,敢打敢拼,能攻善战,执行到位,适时转变,与时俱进,这样,整个团队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才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及单位长足发展遇到的各种困难面前一往无前。
第四篇:学习系列文章心得体会
教有所思 育有所乐
——学习《教育·感·思》系列文章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按照学院统一安排,党办人员学习了《教育·感·思》系列文章之《为何要努力工作》、《教书育人与高分低能》、《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专访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首席主任黄德辉》等文章,并对此进行了讨论,使大家对高职院校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强调责任心,做好份内事
2002年,全国高职高专教师总人数为16万人,直至2008年底,全国高职高专教师总人数上升至3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3.7万人。而在校生有一千多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一半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增长,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即使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但为了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变化着。
处在这么重要的教育工作岗位上,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深刻体会到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文章中黄老师提到,职业院校老师普遍属于不快乐群体,而且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努力工作。其实,这就是一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当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任务在应付,那就会给自己和学生带来痛苦;但如果教师用心投入教育,努力寻求工作的进步,那就对得起自己、学校和社会了。若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努力了也难以改变整体现状,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决定自身的行为,让自己无愧于心,令自己在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活得更愉快及更有意义。
一般人的本性都有某些共同点,例如:面对枯燥的事情时不会感觉愉快、面对艰辛的任务时不会感觉享受等。每当在工作上遇到头疼甚至厌恶的问题及困难时,我们就应该去想“工作本质就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在其位,谋其政;自身的存在价值体现在有多少本事为团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有多少本事为领导分忧......”等工作属性,内心“面对困难的怨气苗头”往往会很奇妙地自然而然被扑灭并能转化为“解决困难的力气势头”。高职院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应试教育失败者”,如果能让一批又一批学生重新振作、重拾自尊、重获信心并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那么老师们的使命感就使其在培育“应试教育失败者”的艰辛过程中获得了无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黄老师提到,现在很多老师上课时常犯的错误就是“只关心自己的嘴巴”。所谓“只关心自己的嘴巴”,就是上课前只在想这节课需要讲什么内容,然后把预备好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嘴巴讲出来就以为已完成了教学任务。老师“只关心自己的嘴巴”的问题在于也许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一点都听不懂,没学到任何东西。所以我们在上课前应该思考这两个问题:第一,希望学生在这节课上学到什么?第二,假设自己是学生,老师以什么的方法来教将更容易令自己理解和学懂?这样就能由以前的“只关心自己的嘴巴”转变至“关心如何能有效把有用的知识传递至学生的脑袋里”,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内地扩招十多年来,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已经明显下降,高职学生更是水平参差不齐,这对于不少高职院校老师是一项挑战。即使咱们没本事把所有参差不齐的学生变为“高分高能”,但我们仍可选择尽力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教师应注重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做好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是对学生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教师应该有效协助学生装备以下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 为手装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解决困难的专业能力,有能力为用人单位分忧。
2. 为肩装备。培养学生的承担意识,让学生清楚知道毕业以后作为一名职业人的存在价值取决于有多少本事为用人单位“面对困难,解决困难”。3. 为心装备。通过协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来指引学生如何在物欲与精神之间找到合适自己的平衡点,并建立正确并适合自己的人生观,让其活得更愉快及更有意义。
三、调整工作态度,增强主动意识
黄老师认为,目前内地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者虽然能力很强,但缺乏工作主动意识,接到领导安排的任务时心中多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增强工作主动意识,为领导、为学校排忧解难呢?
首先,要端正态度——愿不愿意、乐不乐意为领导分忧。高校管理干部的工作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常管理工作效果的优劣,愿意为领导分忧的管理者会主动搞好本职工作,所干每一件日常工作都是自己份内之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乐意为领导分忧的管理者会在干好今天工作的同时想到明天的工作,想到搞好当前管理和长远预防相结合,作学生管理工作更应如此,要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好学习生活经验的传授使学生少走弯路、时刻做好安全纪律的提醒使学生不犯或少犯错误等;热心为领导分忧的管理者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学院临时交给的工作,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叫困难从而推给其他部门。
其次,主动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的能更好地为领导分忧,管理能力是基础而工作态度是关键,如果工作态度差,能力越强工作效果偏差越大;具有良好工作态度人的管理能力可以培养,逐步使他德才兼备。作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积极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管理工作上杜绝纰漏,讲求效果,更多更好地为领导分忧。
第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为基层管理者对内天天与教师、与学生打交道,工作既要为领导分忧又要为师生负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依照规定程序办事,这样即使师生们有疑问,按照规定解释得清、分析得明,而非凭管理者自己喜好办事、看办事的人去说话,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去办很顺利而换个人去就行不通,什么规定规章制度在他那里形同虚设;基层管理者执行制度时更不能怕吵、怕缠,一吵心发软、二缠制度偏,如果这样如何能为领导分忧?
只有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意识,才能更愉快的工作,不断的总结反思自己的工作,从而更好的为领导分忧,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
黄老师认为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大任务就是协助学生从“学生的角色”成功过渡为“职业人角色”。目前,社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表示,技能越高越好,但他们不期望一名高职毕业生能达到八级技师水平,他们都要求毕业生具“为领导分忧意识”,做事有“责任心”,只要有责任心,肯干,就能熟能生巧,技能便会自然而然地不断进步。
曾在某毕业生招聘论坛上看到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代表在会上不约而同地表示虽然他们知道成绩好的毕业生并不代表一定能力强,但企业仍倾向于挑选一些名校及成绩好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都表示学历仅仅是敲门砖,是入场券。员工能否被重用则主要看员工本身的承担意识及专业技能,就是有多少本事为企业解决困难。其实现在社会上也不乏很多专科毕业生经过努力和打拼最终成为中高层的管理干部的例子涌现。
高职院校要想学生毕业后有好的就业渠道,就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先根据企业对毕业生要求而拟定出“预期职业要求”,然后再把该专业的“预期职业要求”切成一门门课程。像“数学课”及“英语课”等基础课的内容由专业带头人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而决定,旨在按实际需要服务专业。
另外,学校和企业还须共赢,方可持续,才能收效。幻想让企业拿着自己的厂房、设施、员工时间、耗材给学校培养学生是不现实的。学校若想使企业愿意与自己合作,必须有自己技术技能、能培养出使企业盈利的员工,给企业带来效益。譬如要想使企业接受自己的学生顶刚实习就必须使自己的学生具备较为熟练的技能、能够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如想使企业愿意为自己合作,就必须使自己的老师具备较强的技能、能够为企业排忧解难、攻克技术难关、带来利润等。还可以把学校评价指标中加入校企合作的因素,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办学。今年,我院新成立了产学合作处,这也推动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发展,但是要真正能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共同的努力。
总之,教育是现在民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高职院校教育这个平台上,我们教师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社会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乐于为学院奉献,才能真正做到叫有所思、育有所乐。
第五篇:学习何平新九论心得体会
学习‚新九论‛心得体会
从7月5日,河南日报刊发《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后,连日来《‚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破解难题的战略抉择》、《共同富裕的不懈探索》、《科学发展催生深刻变革》、《中原崛起的强力引领》、《务实重干的科学统筹》、《一以贯之 重在持续》、《开辟三化协调新境界》八篇大型政论文章相继刊发。对我省‚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解读,实际上就是在深入浅出地讲道理,试图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新九论‛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能空对空,要立足求实求效。
‚新九论‛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有力,深入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一重大命题,是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解读、丰富和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破解难题,推进光山快速发展。
接下来分别阐述我对新九论的一些体会:
首先,在读完《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后,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责任‛二字。满足群众的期盼,是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的根本体现,是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履行好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责任。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有具体的岗位职责和使命。当领导要围着责任转,做公仆要围着责任干,把民心作为出发点,把民力作为驱动点,把民生作为落脚点,让成绩说话,让群众评判,让历史检验。
其次,‚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是要求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更包含着河南胸怀大局的庄严
承诺。要想透析这份承诺的内涵,体味这份承诺的分,读懂这份承诺的价值,需要在中国、世界发展的立体背景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战略时空中,全方位地审视河南、探究河南、谋划河南。正是有了‚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正是有了持续探索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不懈追求,正是有了‚四个重在‛的务实发展,中原经济区才上升为国之方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践‘两不牺牲’庄严承诺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非常关键,唯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不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积极作为,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真正实现保粮、保环境的同时富农民、改善民生。
第三,《破解难题的战略抉择》以其冷峻犀利的笔触直陈制约我省发展的症结,以宽阔宏大的视角审视我省发展的路径,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辉。我省选定了以新型成镇化为引领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顺应了亿万中原人民的期盼,旨归于他们的千秋福祉。这个抉择的过程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第四,‚没有探索,就不会有创新;没有不懈的探索,就不会有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这是我在读完《共同富裕的不懈探索》之后最大的感触,作为基层领导干部,重要的是带领广大群众,沿着科学发展之路务实重干,把共同富裕早日变为现实。压力的背后常常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不懈探索,就能找到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光山县近年来在共同富裕的不断探索有目共睹。
第五,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要求,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按创新的要求来破除发展道路上的难题,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河南这些年来之所以务实发展稳步前行,就是因为坚持了科学发展;河南选定‚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这条路子,就是因为贯彻了科学发展。选择这条路子,是河南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发展趋势,顺应群众期盼的为民之路。我们正在走的这条路子,是解‚三农‛难题,破‚二元‛桎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变革之路。
第六,《中原崛起的强力引领》一文立足全省、站位宏观,清晰地阐明了为何引领蕴含着创新、引领意味着突破、引领承载着希望,把基层正在想、正在做、正在探索的许多问题说透了。说新型城镇化引领是一招妙棋,就在于它抓住了当前‘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点,跳出了‘就农业说农业,就城市说城市’的老路,难中解围,盘活了全局。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可以有效地加快土地流转、培养高素质农业人口,帮助新型农业现代化突破发展制约。反过来,我省通过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使现代农业成果惠及农业农民,又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实现了良性循环,这为河南6000多万农民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
第七,《务实重干的科学统筹》明确指出,‚三化协调,贵在统筹‛,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统筹之策,重在转变。无转变,难统筹;无统筹,难协调;无协调,难发展。‛统筹,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要诀,破解二元结构的关键,协调“三化”发展的法宝。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由单项推进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转,光山持续唱好改革转型三部曲的要诀和法宝就是务实重干的科学统筹。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统筹意识、创新统筹思维和方式方法,统筹协调工业转型、农业转型、社会转型和城市转型、发展转型,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第八,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思路持续贯彻,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必然要求,持续而为、务实发展是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新九论第八篇《一以贯之 重在持续》
对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持续而为,推进河南省在‚两不牺牲‛前提下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持续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持续,必须做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当前与长远的结合。
第九,读完‚新九论‛收官之作《开辟三化协调新境界》后,我充分认识到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关键在于协调。协调之中,彰显能力。着力协调,才能全面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和谐和美、兴旺发达的中原经济区。这篇文章不仅使我们更加理解和把握新型三化的概念、意义、内涵,而且让我们明确了三化协调的目标、原则、路径和实践要领。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互促互进、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正在干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这件事,内涵极为丰富,譬如“倒逼机制”、“引领理念”、“三新内涵”、“着力统筹”等关键词怎么理解;譬如理论与实践创新点很多,像城镇化模式创新,探索第三条城镇化道路;突破城乡统筹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创新后发展地区经济赶超模式;创新传统农区工业化模式;创新“三化”协调发展模式等。这些都是全新的东西,如果搞不明白,认识水平不提高,在实践中就会出大问题。于是和平‚新九论‛应运而生,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纵观‚新九论‛,结合我县实际,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变领导方式为抓手,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以产业集聚区、综合试验区、智慧新城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扩大需求,着力创新优势,着力破解难题,着力惠及民生,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积极作为,争当魅力信阳建设先锋,为全面推进富庶光山、和谐光山、活力光山、智慧光山建
设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这个发展目标,我们要务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务实做好提振工业大文章。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二是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三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项目招商。
(二)务实做好农村改革大文章。坚持稳农不放松,紧紧围绕‚六个放大提升‛,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稳定。
(三)务实做好城镇建管大文章。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为重点,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依托,加大城镇建管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四)务实做好特色产业大文章。要充分发挥我县特色优势,致力做大做强产业,做出规模品牌效应。第一,做大油茶产业。第二,做大茶产业。第三,提升羽绒产业。
(五)务实做好文化引领大文章。要围绕‚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这一主题,以司马光名人文化为缘起,以山水园林为载体,以多种具象化、可参与的文化旅游产品为依托,全面启动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项目。
话越说越清,理越辩越明。可以说,‚新九论‛系列文章是‚一文九论十八谈‛的延伸,对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我县经济转型,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