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4月25日《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老师》讲座
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老师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来台演讲中就提到,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
一、大数据的概念
1.大数据(big data)定义,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如数据库)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2.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要求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大。
3.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对数据的“加工能力”。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就信息的存储、数据计量单位而言,按照进率1024(2的十次方)来计算,已从从bit、Byte、KB、MB、GB、TB发展到PB、EB、ZB、YB甚至BB、NB、DB来衡量。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采集也不再是技术问题,只是面对如此众多的数据,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其内在规律。
我们的时代已从信息时代步入大数据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什么? 如何通过大数据更好的教育学生? 大数据对于教育是福还是祸 ?这些将会是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大数据带来的教育变革
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是大数据变革教育的第一波浪潮。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从课堂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到现在“视频再教育”。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制定学习进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网上做题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传统课堂不再讲解新课,而成为学生当堂做作业、讲解问题或做实验的场所。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所组成的。MOOC是翻转课堂的升华,很多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相继开放了在线教育课程。MOOC学习模式已在高等教育得到迅速推广,很多高校可以通过选修MOOC获得学分、进入正轨教育的程度。
而微课程是对翻转课堂的回应,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微课程是教学视频浓缩精华的微型课,主要用于学生的前期学习,目前,微课程已开始影响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微课程实践的积累,将导致微课程群的形成,微课程群的应用又会形成新的应用数据,将有利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发现与预测的创新应用。可以说,教育领域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数据变革信息化教学。
三、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1.教育的优质化将更加普及
由于大数据的广泛使用,随便在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会更加广泛的普及,每一个角落甚至都得到顶级教师的教学知道。其教育的内容上演示,都可以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显得更加深刻,明白,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必要的曲扭将大大的减少,教育的情景化趣味性将会大大的增强,学习自然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2.教育内容上选择性更大
过去由于我们的教育条件有限,不可能给受教育者更多的选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国家好地区进行探索性的实践,目前在我国也有一些高校和小学也在进行一系列的常识,根据传统的教育观念设置课程,同时也提供了无限多门课程提供自己选择的方向。做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点击学习全球名校的课程进行进修。
3.教育过程中的个人化更强
人和人之间的学习上的差异不再让教育工作者困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还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学生提供全面合适的课程,同时也不会再像工业化时代一样让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到了什么程度完全是个人的隐私。
4.教育单位的分层会更加细化
学校的教育是随着社会化的工业而诞生的,也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变化,学校不会再是简单的根据年龄来进行学龄的分化,会逐渐成为一个教育的辅助平台,教育内容是专门化的机构,更高更多层次的青少年宫一类性质学校将会慢慢取代传统意义的中小学校。学历教育将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慢慢淡化,反之,社会对于人实际的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将会要求更加精准。
四、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老师
随着大数据时代出现,有人曾这样预言,随着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出现,我们这些中小学教师弄不好是会下岗的。
当我们孩子天天拿着IPAD,随时随地搜索、了解各种知识、资讯时,他们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而我们从“50后”到“80后”的教师,充其量只是网络世界的移民而已。
当我们的学生有了MOOC、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后,学生的知识,再不必完全依赖书本、教师或课堂时,过去那种授受关系的教育——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老师出试卷,学生考试卷——还有多大的存在必要呢?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学校、教师并没有做好准备。有人说,我们今天不在网上就在上网的路上,可是学校却明确规定学校不许有Wifi,不准上网,不得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技术,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甚至原始时期:一味地拼时间,游题海,上班签到,下班签走,上班期间还有没完没了的巡查、通报。管理者更多地将精力转移到备课笔记检查、推门听课、教学质量分析(其实就是开会表扬和批评)上了。
面对这样的大数据环境,教师和学校还是知识的权威和殿堂吗?当下的“大数据”环境,究竟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准备好了吗?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教师如何做教师? 1.大数据时代,教师要走进网络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许多情况下是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比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在设计制作的时候,重要的恐怕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借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走进网络,关注网络上与我们所教学科有关的甚至没有关联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否则,我们这些移民跟那些原住民的沟通是会发生阻滞的。即便是“屌丝”、“打酱油”、“油菜花”之类的网络词语,看起来肤浅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不走进网络,我们在原住民面前就永远只可能是一只“菜鸟”,即便是这样低层面的东西,我们如果一无所知,也是会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匹配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从台前走到幕后,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去。我们如果真想要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展示,我们就得走进幕后,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或是默默的支持。所谓“从台前走到幕后”,即尽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你成为他的帮助者,影响者。而“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强调的则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2.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引导者
有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时,网络催生了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可以传播知识吗?当然可以。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游戏、动漫,充满惊奇险恶,迎合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早已经将孩子们兴趣吸引过去了,某些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如影随形地传递给了孩子。这些知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帮助学生建立甄别和选择的理念和能力,正需要今天的教师来作为引导。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并在互联网思维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要为前提,以服务为方式,以分享为快乐。并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理所应当成为学习理念的引导者,要在我们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我们如何学习。上学不止是为了升学,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使得我们未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个学生只把升学当做他的唯一目标。如果我们学校教师也只把升学当做唯一的目标,那是要出问题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上吊,为什么最近有父亲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就痛下毒手?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剖析,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剖析。
3.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做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跑人
今天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领跑者,要先学一步。我认为,所谓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知道,有些知识因为学生的人生经验所限,靠自己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依靠我们这些教师去讲授。不要把那些专家的话都奉为神明,譬如一堂课只允许讲15分钟,15分钟能讲个明白吗?但是换过来讲,有些问题需要讲15分钟吗?这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其实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讲的问题。
我经常讲,我们要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好比我们要从哲学的层面和社会学的层面与学生谈教育、谈人生,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没有一个哲学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好教师一定是这样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往同一个目标去,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路径的。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要明白的是,这路径是要在我们的引领下由学生自己探寻的。这当中,需要分享的,就是我们的经验。
4.大数据时代,教师是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合作学习这个词语对我们而言,早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合作学习更需要的是对学生有具体的个别化指导,因为不同的人学习的情景和背景是不一样的,他的出生,他的人生经验,尤其是他前一个学段所在学校教学对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实验小学的学生跟乡村小学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结构肯定会不一样。我师傅曾经常讲,城里的孩子跟乡下的孩子比比,什么都不一样,就连看的广告多少都不一样,你看看城里的孩子,出门就看到广告,乡下的孩子出门看到的是什么,是田野,天空,不一样的。
指导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具体化的。我们经常讲头脑风暴,但它还是有一个组织者,教师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组织者,不仅是课堂组织者,同时他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学校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恐怕是要设法把学生的“知”与“行”从网络中解放出来,互联网会解决“知”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行”,基于网络的探究也只是探究而已。如何做?如何实践?我相信这是教师们大展宏图的新领域。
5.大数据时代,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组织者
如何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跟教材的内容,跟学校所在的社区以及当下的社会事件组织起来?在这点上我是比较擅长的。我每到一个地方讲课,我都会很自觉地把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最近发生的事件跟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好教师需要有一种教学敏感,所谓教学敏感,就是遇到某个社会问题,你就思考是否有教育教学价值。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教学价值的,更不能所有的资源都有教育的价值,尤其是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敏感。
我们应该牢记,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讲了,我们不要奢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了,很多人恐怕连命题的能力都已经弱化了,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情况。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确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往往缺乏这个意识,都以为自己是高等师范毕业的,自己所毕业的是所谓的名校,自己的教学难道还有问题吗,难道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吗?
6.大数据时代,教师更要能够潜心阅读,滤过无关 今天的教师需要做到:一边积累,一边捡选。
对于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微博微信上的只言片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它们积攒起来,所谓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就是积累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要克服的就是一经而过、熊瞎子掰玉米式的阅读,或者用我的表述来说,叫“博客式阅读”。我们要慢慢地养成把自己的经验知识积累起来习惯。
我们的电脑、手机用了一段时间就要更新,就要杀毒,就要删除冗余信息和浏览痕迹,提升机器的运转速度。零零星星电脑要杀毒,要删除那些上网的痕迹,要把垃圾给清除掉。如果我们不定期对吸收的信息中的垃圾病毒实施清除,就不仅会影响我们“头脑”这部机器的运行速度,甚至会使这部机器瘫痪死机。及时清理机器,绝不只是为了将那些有用的信息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将那些信息勾连起来——专业术语就是“关联”与“建模”。
这当中对信息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打个比方:一辆很高档的轿车,你将什么都塞进去了,那就变成一辆垃圾车了。进入一辆豪华汽车的用物,是一定要跟这车子相匹配的。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筛选、删除、关联、建模,是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基础上的。
保持纸质书刊阅读的习惯,我们买的书,一定要让它真正地成为“我的书”,这个话貌似很哲学。所谓“我的书”是非读不能成的。我们经常讲把书读厚,把书读薄。如何读厚,又如何读薄?这是要花功夫的,比如批注圈点就是读厚的一种,根据批注写出来的阅读体验就是读薄。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见识、思考融在其间,有充分的闲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大数据时代,我们恐怕更需明白“书本是谨慎地,含蓄地写作的,也应该谨慎地,含蓄地阅读”,“一本书,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启发新的奇迹,这本书就为我们而存在了”(梭罗语)。
7.大数据时代,教师最终应朝人生导师的方向努力
在这个离不开网络与手机的时代,教师的作用绝对不会像某些专家预言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弱化,越来越虚无。相反的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一天到晚总是面对着冷冰冰的荧屏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一定是清楚的。
我之所以认为今天教师的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还不只是出于对孩子们总是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担忧,更出于我们对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的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升学,教学也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育的价值更在于帮助人认识和理解人生,教学重要作用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面对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有责任帮助和指导他们去筛选和建构,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们的作用绝对不是让他从60分考到70分,70分考到80分,99分考到100分。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早已经不是知识的控制者了,在许多知识面前我们甚至已经落在学生后面一步,几步了。我们的优势或许就只有阅历和经验了,然而,这正是学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许我们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东西就在这里,仅此而已。
第二篇:凌宗伟: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老师
凌宗伟: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老师
随着大数据时代出现,有人曾这样预言,随着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出现,我们这些中小学教师弄不好是会下岗的。
这也许不是危言耸听。
当我们孩子天天拿着IPAD,随时随地搜索、了解各种知识、资讯时,他们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而我们从“50后”到“80后”的教师,充其量只是网络世界的移民而已。移民怎么教原住民?
当我们的学生有了MOOC、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后,学生的知识,再不必完全依赖书本、教师或课堂时,过去那种授受关系的教育——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老师出试卷,学生考试卷——还有多大的存在必要呢?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学校、教师并没有做好准备。有人说,我们今天不在网上就在上网的路上,可是学校却明确规定学校不许有Wifi,不准上网,不得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技术,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甚至原始时期:一味地拼时间,游题海,上班签到,下班签走,上班期间还有没完没了的巡查、通报。管理者更多地将精力转移到备课笔记检查、推门听课、教学质量分析(其实就是开会表扬和批评)上了。
面对这样的大数据环境,教师和学校还是知识的权威和殿堂吗?当下的“大数据”环境,究竟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准备好了吗?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教师如何做教师?今天,小编带来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的一篇文章,为你揭开大数据时代的“为师之道”。
大数据时代,教师要走进网络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许多情况下是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比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在设计制作的时候,重要的恐怕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借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走进网络,关注网络上与我们所教学科有关的甚至没有关联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否则,我们这些移民跟那些原住民的沟通是会发生阻滞的。即便是“屌丝”、“打酱油”、“油菜花”之类的网络词语,看起来肤浅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不走进网络,我们在原住民面前就永远只可能是一只“菜鸟”,即便是这样低层面的东西,我们如果一无所知,也是会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匹配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从台前走到幕后,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去。我们如果真想要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展示,我们就得走进幕后,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或是默默的支持。所谓“从台前走到幕后”,即尽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你成为他的帮助者,影响者。而“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强调的则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引导者
有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时,网络催生了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可以传播知识吗?当然可以。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游戏、动漫,充满惊奇险恶,迎合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早已经将孩子们兴趣吸引过去了,某些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如影随形地传递给了孩子。这些知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帮助学生建立甄别和选择的理念和能力,正需要今天的教师来作为引导。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并在互联网思维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要为前提,以服务为方式,以分享为快乐。并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理所应当成为学习理念的引导者,要在我们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我们如何学习。上学不止是为了升学,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使得我们未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个学生只把升学当做他的唯一目标。如果我们学校教师也只把升学当做唯一的目标,那是要出问题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上吊,为什么最近有父亲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就痛下毒手?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剖析,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剖析。
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做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跑人
今天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领跑者,要先学一步。我认为,所谓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知道,有些知识因为学生的人生经验所限,靠自己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依靠我们这些教师去讲授。不要把那些专家的话都奉为神明,譬如一堂课只允许讲15分钟,15分钟能讲个明白吗?但是换过来讲,有些问题需要讲15分钟吗?这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其实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讲的问题。
我经常讲,我们要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好比我们要从哲学的层面和社会学的层面与学生谈教育、谈人生,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没有一个哲学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好教师一定是这样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往同一个目标去,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路径的。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要明白的是,这路径是要在我们的引领下由学生自己探寻的。这当中,需要分享的,就是我们的经验。
大数据时代,教师是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合作学习这个词语对我们而言,早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合作学习更需要的是对学生有具体的个别化指导,因为不同的人学习的情景和背景是不一样的,他的出生,他的人生经验,尤其是他前一个学段所在学校教学对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实验小学的学生跟乡村小学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结构肯定会不一样。我师傅曾经常讲,城里的孩子跟乡下的孩子比比,什么都不一样,就连看的广告多少都不一样,你看看城里的孩子,出门就看到广告,乡下的孩子出门看到的是什么,是田野,天空,不一样的。
指导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具体化的。我们经常讲头脑风暴,但它还是有一个组织者,教师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组织者,不仅是课堂组织者,同时他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学校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恐怕是要设法把学生的“知”与“行”从网络中解放出来,互联网会解决“知”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行”,基于网络的探究也只是探究而已。如何做?如何实践?我相信这是教师们大展宏图的新领域。
大数据时代,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组织者
如何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跟教材的内容,跟学校所在的社区以及当下的社会事件组织起来?在这点上我是比较擅长的。我每到一个地方讲课,我都会很自觉地把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最近发生的事件跟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好教师需要有一种教学敏感,所谓教学敏感,就是遇到某个社会问题,你就思考是否有教育教学价值。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教学价值的,更不能所有的资源都有教育的价值,尤其是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敏感。
我们应该牢记,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讲了,我们不要奢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了,很多人恐怕连命题的能力都已经弱化了,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情况。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确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往往缺乏这个意识,都以为自己是高等师范毕业的,自己所毕业的是所谓的名校,自己的教学难道还有问题吗,难道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吗?
大数据时代,教师更要能够潜心阅读,滤过无关 今天的教师需要做到:一边积累,一边捡选。
对于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微博微信上的只言片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它们积攒起来,所谓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就是积累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要克服的就是一经而过、熊瞎子掰玉米式的阅读,或者用我的表述来说,叫“博客式阅读”。我们要慢慢地养成把自己的经验知识积累起来习惯。
我们的电脑、手机用了一段时间就要更新,就要杀毒,就要删除冗余信息和浏览痕迹,提升机器的运转速度。零零星星电脑要杀毒,要删除那些上网的痕迹,要把垃圾给清除掉。如果我们不定期对吸收的信息中的垃圾病毒实施清除,就不仅会影响我们“头脑”这部机器的运行速度,甚至会使这部机器瘫痪死机。及时清理机器,绝不只是为了将那些有用的信息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将那些信息勾连起来——专业术语就是“关联”与“建模”。
这当中对信息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打个比方:一辆很高档的轿车,你将什么都塞进去了,那就变成一辆垃圾车了。进入一辆豪华汽车的用物,是一定要跟这车子相匹配的。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筛选、删除、关联、建模,是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基础上的。
保持纸质书刊阅读的习惯,我们买的书,一定要让它真正地成为“我的书”,这个话貌似很哲学。所谓“我的书”是非读不能成的。我们经常讲把书读厚,把书读薄。如何读厚,又如何读薄?这是要花功夫的,比如批注圈点就是读厚的一种,根据批注写出来的阅读体验就是读薄。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见识、思考融在其间,有充分的闲暇跟自己的思想打交道。大数据时代,我们恐怕更需明白“书本是谨慎地,含蓄地写作的,也应该谨慎地,含蓄地阅读”,“一本书,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启发新的奇迹,这本书就为我们而存在了”(梭罗语)。
大数据时代,教师最终应朝人生导师的方向努力
在这个离不开网络与手机的时代,教师的作用绝对不会像某些专家预言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弱化,越来越虚无。相反的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一天到晚总是面对着冷冰冰的荧屏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一定是清楚的。
我之所以认为今天教师的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还不只是出于对孩子们总是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担忧,更出于我们对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的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升学,教学也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育的价值更在于帮助人认识和理解人生,教学重要作用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面对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有责任帮助和指导他们去筛选和建构,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们的作用绝对不是让他从60分考到70分,70分考到80分,99分考到100分。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早已经不是知识的控制者了,在许多知识面前我们甚至已经落在学生后面一步,几步了。我们的优势或许就只有阅历和经验了,然而,这正是学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许我们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东西就在这里,仅此而已。
第三篇: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
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一般的解释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出现有人曾这样预言,随着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出现,我们这些中小学教师弄不好是会下岗的。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呢?
对此,我们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我想说的是,当下这个“大数据”环境究竟会给我们中小学教师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要走进网络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许多情况下是要借助网络技术的。比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在设计制作的时候,重要的恐怕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借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走进网络,关注网络上与我们所教学科有关的甚至没有关联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否则,我们这些移民跟那些原住民的沟通是会发生阻滞的。即便是“屌丝”、“打酱油”、“油菜花”之类的网络词语,看起来肤浅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不走进网络,我们在原住民面前就永远只可能是一只“菜鸟”,即便是这样低层面的东西,我们如果一无所知,也是会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匹配的。
另一个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从台前走到幕后,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去。我们如果真想要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展示,我们就得走进幕后,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支持,或是默默的支持。所谓“从台前走到幕后”,即尽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你成为他的帮助者,影响者。而“从屏前面走到屏后”强调的则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学习理念生活观念的引导者
有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时,网络催生了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可以传播知识吗?当然可以。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游戏、动漫,充满惊奇险恶,迎合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早已经将孩子们兴趣吸引过去了,某些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如影随形地传递给了孩子。这些知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帮助学生建立甄别和选择的理念和能力,正需要今天的教师来作为引导。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并在互联网思维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要为前提,以服务为方式,以分享为快乐。并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理所应当成为学习理念的引导者,要在我们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我们如何学习。上学不止是为了升学,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使得我们未来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个学生只把升学当做他的唯一目标。如果我们学校教师也只把升学当做唯一的目标,那是要出问题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上吊,为什么最近有父亲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就痛下毒手?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剖析,去引导学生思考和剖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跑人
今天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领跑者,要先学一步。所谓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引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要知道,有些知识因为学生的人生经验所限,靠自己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依靠我们这些教师去讲授。不要把那些专家的话都奉为神明,譬如一堂课只允许讲15分钟,15分钟能讲个明白吗?但是换过来讲,有些问题需要讲15分钟吗?这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其实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讲的问题。
我们要用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好比我们要从哲学的层面和社会学的层面与学生谈教育、谈人生,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没有一个哲学概念和社会学概念。好教师一定是这样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往同一个目标去,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路径的。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要明白的是,这路径是要在我们的引领下由学生自己探寻的。这当中,需要分享的,就是我们的经验。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是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合作学习这个词语对我们而言,早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但合作学习更需要的是对学生有具体的个别化指导,因为不同的人学习的情景和背景是不一样的,他的出生,他的人生经验,尤其是他前一个学段所在学校教学对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实验小学的学生跟乡村小学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结构肯定会不一样。我师傅曾经常讲,城里的孩子跟乡下的孩子比比,什么都不一样,就连看的广告多少都不一样,你看看城里的孩子,出门就看到广告,乡下的孩子出门看到的是什么,是田野,天空,不一样的。
指导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具体化的。我们经常讲头脑风暴,但它还是有一个组织者,教师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组织者,不仅是课堂组织者,同时他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学校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恐怕是要设法把学生的“知”与“行”从网络中解放出来,互联网会解决“知”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行”,基于网络的探究也只是探究而已。如何做?如何实践?我相信这是教师们大展宏图的新领域。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组织者
如何把学校的课程资源跟教材的内容,跟学校所在的社区以及当下的社会事件组织起来?。一个好教师需要有一种教学敏感,所谓教学敏感,就是遇到某个社会问题,你就思考是否有教育教学价值。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教学价值的,更不能所有的资源都有教育的价值,尤其是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敏感。
我们应该牢记,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讲了,我们不要奢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了,很多人恐怕连命题的能力都已经弱化了,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情况。所以在今天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的确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又往往缺乏这个意识,都以为自己是高等师范毕业的,自己所毕业的是所谓的名校,自己的教学难道还有问题吗,难道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吗?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最终应朝人生导师的方向努力
在这个离不开网络与手机的时代,教师的作用绝对不会像某些专家预言的那样变得越来越弱化,越来越虚无。相反的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一天到晚总是面对着冷冰冰的荧屏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一定是清楚的。
我之所以认为今天教师的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还不只是出于对孩子们总是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担忧,更出于我们对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的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升学,教学也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育的价值更在于帮助人认识和理解人生,教学重要作用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面对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有责任帮助和指导他们去筛选和建构,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们的作用绝对不是让他从60分考到70分,70分考到80分,99分考到100分。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早已经不是知识的控制者了,在许多知识面前我们甚至已经落在学生后面一步,几步了。我们的优势或许就只有阅历和经验了,然而,这正是学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或许我们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东西就在这里,仅此而已。
第四篇: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及传感器等的普及,信息流量有了爆发性的增长,两会以后,互联网里最热的词汇,就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在报告里面提到的“互联网+”,大数据将会更广泛的被运用到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谈论“大数据”,如何利用大数据,成为政府和众多企业关心的热点?
互联网+《大数据》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帮您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企业从战略上面进行指导挖掘和预测,从战术上进行营销服务和安全措施,精彩我们共同期待。
第一篇大数据很热,大数据不神秘(趋势)有人说,如果你不知道大数据,你就OUT了 --大数据到底有多热 什么样的数据算是大数据 --大数据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乱我心者,大数据之事多烦忧 --大数据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神秘 身边的大数据
--大数据就在你我身边
案例分析:淘宝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淘宝的 小结:不管你愿不愿意,大数据已经在那里 电话:010---59002742 010--59004371 第二篇:认识大数据 1.什么是大数据 2.大数据应用的意义
3.大数据在企业经营中应用的意义 4.对大数据的认识误区 案例分析
第三篇:大数据时代变革 1: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2: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 3: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
第四篇:大数据在营销中的运用 大数据精准营销 1.什么是精确营销 2.精确营销的方法 实操教学+案例分析
第五篇:在技术中应用 数据挖掘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挖掘 1.什么是数据挖掘? 2.数据挖掘的流程 3.数据挖掘解决的问题 结合现场实操教学+案例分析
第六篇:预测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预测 1:如何预测? 案例分析
第七篇:大数据与云计算 1:什么是云计算
2: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第八篇:大数据的安全问题
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存储安全策略 大数据应用安全策略 大数据管理安全策略
第五篇: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 众所周知,数据本身就蕴藏着价值,但是将有用的数据与没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区分看起来可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显然,您所掌握的人员情况、工资表和客户记录对于企业的运转至关重要,但是其他数据也拥有转化为价值的力量。一段记录人们如何在您的商店浏览购物的视频、人们在购买您的服务前后的所作所为、如何通过社交网络联系您的客户、是什么吸引合作伙伴加盟、客户如何付款以及供应商喜欢的收款方式……所有这些场景都提供了很多指向,将它们抽丝剥茧,透过特殊的棱镜观察,将其与其他数据集对照,或者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分析解剖,就能让您的行事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这个术语最早期的引用可追溯到apache org的开源项目Nutch。当时,大数据用来描述为更新网络搜索索引需要同时进行批量处理或分析的大量数据集。随着谷歌MapReduce和Google File System(GFS)的发布,大数据不再仅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还涵盖了处理数据的速度。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 潮的华彩乐章”。不过,大约从2009年开始,“163大数据”才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此外,数据又并非单纯指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而已,没有必要神话它或对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