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县正处在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确保到2020年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
一、搞好顶层设计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关键
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扶贫。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和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攻坚工程。**县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扶贫攻坚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用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信心、共同发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此,6月29日,我们召开县委全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12346”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的实施意见》,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加强基层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扶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保障网,确保以过硬的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的成效体现党建工作实绩,为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在全县深入开展“县情再认识、思想再解放、经济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调研,重新认识县情,转变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思维,推动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担当担责、主动作为,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全面胜利。
二、狠抓队伍建设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只有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贫,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作用。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我们按照“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把“真蹲实驻、真帮实扶”作为包扶干部的基本准则,严格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包扶重点贫困村制度、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式全方位帮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作用。按照“统一组织、整体筹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全面覆盖”的原则,我们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作用,在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帮扶对象准、帮扶任务明、帮扶责任清、帮扶措施实、帮扶效果好的全员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能带出一支队伍,干好一番事业,惠及一方群众。我们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一帮一”小康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选派扶贫工作队、配强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县154个行政村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政策培训、法律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他们“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做到工作抓得准,引领作用发挥好,帮扶工作做得实。
三、夯实基层组织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基础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书记。今年以来,我们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和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等制度,进一步明确“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抓什么、“直接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做什么、“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干什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定期就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专项述职,保证经常性工作的进度和实效。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三定三有”要求,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同时,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领着农民干的“带头人”,甘于奉献的“热心人”选拔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注重选“奉献型”干部,搭“发展型”班子,通过全员轮训、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提高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保证。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以强带弱、分类管理、村居联建、县乡直管等有效模式,坚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和保障民生相结合,注重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领导包抓、后备干部挂职、技术干部指导、“1+1”结对单位帮扶、重点项目支持等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标准,以实施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双百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四、抓好责任落实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底线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项目更多、投入资金更密集。管好、用好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切实把有限的扶贫项目资金转化为贫困群众无限的“造血”功能。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为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我们研究修订了《**县进一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了党委(党组)班子主体责任清单、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清单、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明确了责任追究情形和方式,完善了责任清单制度、报告制度、签字背书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接受评议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纪委约谈制度等8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责任意识。抓资金管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为保证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精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制度建起来、规矩立起来、纪律挺起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我们建立健全了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采取七部门联席会审、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实行层层把关、审批、使用、绩效评估流程,不断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同时,建立了常态化、多样化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执纪监督问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贪污、挪用、挤占扶贫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服务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背靠背”审计新模式,筑牢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高压线”。抓苗头正风肃纪。干部作风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必须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县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严厉整治履职尽责不到位,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工作态度粗暴冷漠及不文明执法,公车私驾、公车私用等八个方面的38条突出问题。紧盯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加大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市县若干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与兄弟县区交流互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狠刹公款吃喝、送节礼,公车私用,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广泛开展“严肃纪律、严明规矩、严守廉洁自律”专项整治教育,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着力在全县营造守纪律、讲规矩、廉洁从政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硬仗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第二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感悟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县正处在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确保到2020年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
一、搞好顶层设计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关键
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扶贫。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和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攻坚工程。**县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扶贫攻坚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信心、共同发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此,6月29日,我们召开县委全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12346”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的实施意见》,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加强基层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扶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保障网,确保以过硬的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的成效体现党建工作实绩,为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在全县深入开展“县情再认识、思想再解放、经济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调研,重新认识县情,转变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思维,推动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担当担责、主动作为,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全面胜利。
二、狠抓队伍建设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只有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贫,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作用。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我们按照“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把“真蹲实驻、真帮实扶”作为包扶干部的基本准则,严格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包扶重点贫困村制度、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式全方位帮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作用。按照“统一组织、整体筹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全面覆盖”的原则,我们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作用,在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帮扶对象准、帮扶任务明、帮扶责任清、帮扶措施实、帮扶效果好的全员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能带出一支队伍,干好一番事业,惠及一方群众。我们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一帮一”小康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选派扶贫工作队、配强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县154个行政村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政策培训、法律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他们“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做到工作抓得准,引领作用发挥好,帮扶工作做得实。
三、夯实基层组织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基础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书记。今年以来,我们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和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等制度,进一步明确“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抓什么、“直接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做什么、“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干什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定期就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专项述职,保证经常性工作的进度和实效。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三定三有”要求,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同时,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领着农民干的“带头人”,甘于奉献的“热心人”选拔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注重选“奉献型”干部,搭“发展型”班子,通过全员轮训、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提高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保证。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以强带弱、分类管理、村居联建、县乡直管等有效模式,坚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和保障民生相结合,注重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领导包抓、后备干部挂职、技术干部指导、“1+1”结对单位帮扶、重点项目支持等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标准,以实施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双百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四、抓好责任落实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底线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项目更多、投入资金更密集。管好、用好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切实把有限的扶贫项目资金转化为贫困群众无限的“造血”功能。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为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我们研究修订了《**县进一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了党委(党组)班子主体责任清单、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清单、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明确了责任追究情形和方式,完善了责任清单制度、报告制度、签字背书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接受评议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纪委约谈制度等8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责任意识。抓资金管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为保证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精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制度建起来、规矩立起来、纪律挺起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我们建立健全了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采取七部门联席会审、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实行层层把关、审批、使用、绩效评估流程,不断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同时,建立了常态化、多样化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执纪监督问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贪污、挪用、挤占扶贫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服务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背靠背”审计新模式,筑牢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高压线”。抓苗头正风肃纪。干部作风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必须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县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严厉整治履职尽责不到位,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工作态度粗暴冷漠及不文明执法,公车私驾、公车私用等八个方面的38条突出问题。紧盯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加大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市县若干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与兄弟县区交流互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狠刹公款吃喝、送节礼,公车私用,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广泛开展“严肃纪律、严明规矩、严守廉洁自律”专项整治教育,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着力在全县营造守纪律、讲规矩、廉洁从政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硬仗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走实群众路线
夯实扶贫之基
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毛泽东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主席把解决民生问题上升到保障革命取得成功的政治高度,指导着战争年代的革命先驱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为夺取全面胜利而艰苦奋斗,更指引着新一代共产党人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奋勇前行。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中央和上级力量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于是,推进好扶贫工作,最需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扶贫部署尊重群众、扶贫举措问计群众、扶贫实施依靠群众、扶贫成果惠及群众,充分汲取山区群众的不竭智慧,凝聚山区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让“政策、机遇”这股春风,吹绿贫困山区的致富树,借“产业、科技”这块新砖,铺通贫困山区的小康路。
规划部署要尊重群众意愿。“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越俎代庖、削足适履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扶贫开发始终是贫困地区群众自己的事业,贫困群众的所需所盼,群众自己最清楚。在确定项目前,重心下移接地气,深入拟安排项目村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筛选,积极征求群众发展愿望,发现、总结群众在艰苦环境中长期生产劳作积累的致富经验和创新成果,结合村情民意,科学合理地为群众选出最急需、最实用、最可行的项目,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家人,“掏心窝子”同想问题、共谋对策,探索出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的新法子、新路径。
措施决策要顺应群众期盼。不能一味听从行政命令怎么干,怎么发展还得由群众说了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坚持让群众参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将“参与”和“转变”理念贯穿于始终。政府“赋权于民”,由过去的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从操作者转变为辅助者,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经验阅历和视角层次等方面的不足,引导群众全面参与、自主决定发展项目并主动参与到实施扶贫项目中来。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才能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项目实施要发挥群众力量。“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实施好扶贫项目,要始终把贫困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力量,干部扑下身子“帮扶不包办”,群众跟上步子“肯干又能干”。通过政策引领、制度完善、目标制定、知识传授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认知境界,坚定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信念,教育贫困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最终凝聚起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推进扶贫向前发展。
共享成果要接受群众监督。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扶贫开发亦然。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开发的成果,扶贫开发才有效绩可言。同时,好的大政方针必须以谦虚谨慎的忧患意识为思想前提,用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保障。扶贫开发是国家的重点惠民政策,关联部门多、资金大、人员杂,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观念,以完善的项目公示公开、督查检查等机制,让群众进行监督,请群众参与管理,提高扶贫开发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才能把扶贫这台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群众真正受实惠。
实践证明,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只有把对党负责和为民尽责统一起来,把坚持大政方针和通达村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竭力珍惜民力,有效保障民生,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扶贫开发才能真正成为为民、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
游戏
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xxx册图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今年四月以来,我镇紧紧围绕上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大胆创新工作举措、精心组织强化落实,全镇建档立卡的2380户贫困户、5231名贫困人员脱贫计划得到了顺利有效实施,全镇上下呈现出良好的精准扶贫工作新常态。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到责任精准。
一是夯实工作队伍,成立**镇精准扶贫工作组,严格执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和月走访、季登记、年汇总的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二是健全机制保障,结合我镇扶贫工作实际,制定了《**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镇20xx-20xx年总体脱贫工作计划
》等制度措施,层层落实目标任务,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逗硬绩效考核,加大对驻村工作组的考核力度,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周汇报、月总结。不定期开展走访督查,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扶贫成效与干部绩效考核相结合,进一步激活了扶贫干部工作的内在活力。
二、强化宣传引导,做到意识精准。
一是落实扶贫政策宣传,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社)扶贫工作会、发放扶贫工作手册和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政策,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不依赖,自主寻找脱贫途径、增添脱贫措施;二是着重致富理念引导,加强村民责任心和感恩教育,积极灌输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脱贫理念,呼吁各村(社区)率先致富的村民回乡投资创业,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民共同致富;三是注重脱贫技能提升,实施扶贫先扶智工程,先后聘请县、镇农业技术骨干为群众上技术培训课,共举办油橄榄、核桃、青脆李等种养殖培训18期,培训村民120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
三、强化工作举措,做到目标精准。
一是变生活扶贫为产业扶贫。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广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罗山槽村建成1500亩油橄榄产业基地,闲置山地发展青脆李300余亩。胜利村大力发展牲畜养殖,新培育养殖户14家,年出栏山羊1200余只、生猪1400余头。水口庙村依托红花山生态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蔬菜产业,流转土地40亩,20余人实现本地就业;二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实施公路户户通工程,新建村道4.5km,筹资硬化16.8km村道和14km人行便道。实施天然气、自来水入户工程,20xx年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完成天然气安装856户,自来水入户572户。实施灌溉沟渠、人畜饮水工程,新建**32口、水池25口、水井6口,实现新增灌溉面积700亩,惠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200余人;三是变粗放扶贫为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镇抽调9名精干力量组成3个扶贫工作调查核实组,与扶贫帮扶工作组一道,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对全镇4个贫困村贫困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了《**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信息核查表》。进一步完善数据台账,细化脱贫措施,按照国家3211计划要求,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
第三篇:浅谈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推进
浅谈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推进
当前社会各界都在集中精力推进精准扶贫,**市还计划筹资7000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开发,境内各县市区纷纷组派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帮助贫困户选择脱贫致富项目,组织落实扶贫贴息贷款,签订生死状……等等,精准扶贫如火如荼进行中。贫困问题引起了广泛重视,弱势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爱,可敬可喜。然而,笔者也进村入户开展了调查,对精准扶贫也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精准扶贫在“精准”推进上要认真落实好“五主”。
一是政府主导。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政府的责任,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不是因病因灾,就是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劳力、缺信息,亦或受自然条件制约等。从调查的情况看,除客观条件制约外,群众致贫的只要原因是缺资金、技术、项目、劳力、信息等,有的缺一样,有的缺几样。贫困农民是弱势群体,很难自主解决制约脱贫困难。因此,精准扶贫须由政府组织领导、宏观部署、制定方案、筹措资金、落实政策、差异发展,在宏观上为精准扶贫掌舵、把脉、布局和协调有序推进。主导精准扶贫工作,政府责无旁贷。
二是农户主体。所有贫困户都脱贫致富、彻底消除贫困是扶贫的终极目的。调查中了解到,贫困户对自身致贫原因、脱贫条件、致富优势和自己兴趣爱好、所需致富项目比各级干部更清楚。因此,各级帮扶干部在帮助贫困户进行了科学分析之后,贫困户选择什么样的脱贫致富项目、需要申请多少贷款、贷款如何分配使用等均应尊重贫困户意见,由贫困户自己拿主意,是养猪养羊还是栽树种药抑或开店跑运输,要充分尊重和确保贫困农户的主体地位不变,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切不可越俎代庖。
三是干部主责。各级干部、扶贫工作队员是精准扶贫的责任人,尤其县乡干部长年与群众接触,对群众的情况最了解,其工作主阵地在农业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应该把农户是否脱贫,农村经济是否发展作为县乡干部考核、提拔、重用的主要依据之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用机制引导干部专心指导农民选项目、筹资金、搞生产、跑销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引导各级干部把心思用在谋划农业农村发展上。“三农”是各级政府各项工作的基础,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县乡干部尤其是帮扶干部的主责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四是部门主推。各级各部门要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本部门工作主战场,谋事为农,兴事为民,要把争取的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户脱贫致富,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主要用于条件艰苦地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按照职能的不同和单位的大小,采取一个部门结对帮扶一至几个贫困村、一个干部结对帮扶一至几个贫困家庭的办法,把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与部门工作实绩、年终考核挂钩,让部门工作有方向、干事有动力和对群众有感情、记得住乡愁。
五是社会主帮。贫困户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项目、信息、技术和人力、物力、智力。这些全靠政府显然不现实,政府的投入只能起引导、催化作用,大量的还是要社会帮扶。因此,各级政府要广泛宣传发动和制订激励政策,鼓励各类成功人士尤其是本地外出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回报桑梓和回归创业,用在外面赚到的资金和学到的先进理念、技术、信息以及成功的项目帮助家乡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第四篇: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规模分解、入户调查、初先对象、公示公告、填写相关表格手册、数据录入等内容。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经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第五篇:精准扶贫心得
精准扶贫认亲结对工作心得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自2017年6月起,本人遵照上级要求,在认亲结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如下工作:
一、深入结对亲戚家,了解贫苦现状
按照教育局部署,本人认亲结对帮扶民和县马营镇洒达庄村安xx一家。安xx一家三口人,户主,安xx,男,汉族,年龄70周岁。妻子,zzz,女,汉族,现年67岁,长子,ccc,男,汉族,现年41周岁。xxx年事已高,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胡居英患有严重脊椎损伤疾病,常年卧床,长子ccc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属限制劳动能力人。家有土木结构住房7间,存有上年结余粮食3000斤小麦和玉米。养羊6只,耕种土地19亩。家庭属因病、因缺劳动力致贫。
二、深入调查,了解致贫原因
1、家庭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为主;
3、种植单一,没有经济作物,所种小麦、玉米、蔬菜仅能维持生计;
4、两位老人,一个年迈,一个常年患病,医药费用支出较大,长子患心脏病,家庭主要因病致贫。
三、拟定帮扶计划,实施精准扶贫
经过前期的入户对接、建档立卡,初步了解了家庭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具体困难,对今后年的帮联任务进行了梳理,然后分阶段实施帮扶。
1、深入帮扶农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计划;宣传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优惠政策,积极与合疗办衔接,让其享受合疗的政策;
2、进行思想帮扶,不定期的对其家庭 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塑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从学校争取废旧的床架和床板,建议搭建羊棚和鸡舍,发展养殖。
4、经常入户了解家庭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做到及时排除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帮扶成效
1、经过10余次的上门认亲,我与安宝保一家真正成了“亲戚”,来往密切,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2、经过多次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使得安宝保一家感恩党的政策,感恩国家政府。
3、安xx一家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决心用自己的勤劳和双手,改变贫困现状,在致富路上,不给党和政府拖后腿。
4、2017年在种植、养殖方面调整结构,种植6亩蚕豆,6亩玉米,3亩油菜,4亩洋芋,搭建羊棚和猪圈,养殖小尾寒羊12只,养猪2头,年收入近6000元。
5、鼓励积极上交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按时享受低保家庭补助金。
总之,对xx家的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靠单纯的输血而解决贫困问题,帮助其掌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时依靠政府扶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