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体会
近日,阅读《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其中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文章《关于思考》感受颇多。
本文题为“关于思考”,但字里行间论述的是思考与读书的关系问题。在提倡教师读书的今天,在教师已经行动起来读书的时刻,我们的确应当把思考和读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或者思考还要比读书更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有的人读书范围广,涉猎宽,但是这样的人不见得对所学习阅读的知识精通,或者说读过的书收益甚少,只还过是水过地皮湿,在脑海中有所印象而已。为什么呢?本文充分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在诸方面相结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相比较。”读了什么,照单全收,不过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搁置了更多的知识、资料而已,它还不是自己精神思想的一部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我们老师经常听取一些教育专家的报告,或是听、评课,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但是如果在会后,不去进行深入地咀嚼,这种思想会渐渐地冷却,直到消逝,相反,经过自己反思,专家的思想或许变成自己的思想,或许自己还能跳出专家的思想引发自己产生更为理性的思考,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呢。
近阶段的时间里,我增加了自己读书的时间,读的书目也多了起来,但是,读书的后思考却淡化了。这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的缘故,一昧地沉浸在阅读中不可自拔,自觉得这是一种吸收,一种快乐的心灵体验,现在看来这只是浅层次的阅读而已。其实,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古人早有论述:学而不思而怠,思而不学则罔。看来一种思想做到熟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得以印证,对其体会才会深刻。
思考和读书对人的精神上的作用,于每个人来说是有差异的,这与个人的爱好和性格有关。我喜爱读书,我LG更乐于沉思。论读书的量来说,的确,他读的书不如我多,但是,从实际来看,对于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感悟来说,我觉得他比我更为有效,可能他在读书之余加深思考,书本的知识和思想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从而效果更为明显吧。如叔本华所述:“在思考的瞬间,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绝,随着自己的思考而活动,它不像读书,被别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而是按照当事者的禀性和当时的心情,供应一些资料和情绪而已。所以,一天到晚沉浸于书中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真是对自己最好的提醒:切忌因读书而舍弃思考,因为思考才是形成一个人真正思想的根本。
那如何摆正读书与思考的位置呢?“我们最好在思想的源泉停滞之时,才去读书。”此时,书籍便成为思想的“引绳”。于此说来,读书和思考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是表达,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精神行走方式,不可偏颇任何一方。我思故我在,作为一名老师,在纷乱迷人眼的教学方式、流派、思潮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思考分析,用实际教学来实践,切不可迷失在别人的思想论述中。
“真正思索的人,在精神王国中,等于一国的君王。”真正思考了,才能主宰自己的灵魂。
第二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1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2
近日,阅读《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其中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文章《关于思考》感受颇多。 本文题为“关于思考”,但字里行间论述的是思考与读书的关系问题。在提倡教师读书的今天,在教师已经行动起来读书的时刻,我们的确应当把思考和读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或者思考还要比读书更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有的人读书范围广,涉猎宽,但是这样的人不见得对所学习阅读的知识精通,或者说读过的书收益甚少,只还过是水过地皮湿,在脑海中有所印象而已。为什么呢?本文充分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在诸方面相结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相比较。”读了什么,照单全收,不过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搁置了更多的知识、资料而已,它还不是自己精神思想的一部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我们老师经常听取一些教育专家的报告,或是听、评课,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但是如果在会后,不去进行深入地咀嚼,这种思想会渐渐地冷却,直到消逝,相反,经过自己反思,专家的思想或许变成自己的思想,或许自己还能跳出专家的思想引发自己产生更为理性的思考,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呢。
近阶段的时间里,我增加了自己读书的时间,读的书目也多了起来,但是,读书的后思考却淡化了。这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的缘故,一昧地沉浸在阅读中不可自拔,自觉得这是一种吸收,一种快乐的心灵体验,现在看来这只是浅层次的阅读而已。其实,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古人早有论述:学而不思而怠,思而不学则罔。看来一种思想做到熟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得以印证,对其体会才会深刻。 思考和读书对人的精神上的作用,于每个人来说是有差异的,这与个人的.爱好和性格有关。我喜爱读书,我LG更乐于沉思。论读书的量来说,的确,他读的书不如我多,但是,从实际来看,对于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感悟来说,我觉得他比我更为有效,可能他在读书之余加深思考,书本的知识和思想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从而效果更为明显吧。如叔本华所述:“在思考的瞬间,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绝,随着自己的思考而活动,它不像读书,被别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而是按照当事者的禀性和当时的心情,供应一些资料和情绪而已。所以,一天到晚沉浸于书中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真是对自己最好的提醒:切忌因读书而舍弃思考,因为思考才是形成一个人真正思想的根本。
那如何摆正读书与思考的位置呢?“我们最好在思想的源泉停滞之时,才去读书。”此时,书籍便成为思想的“引绳”。于此说来,读书和思考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是表达,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精神行走方式,不可偏颇任何一方。我思故我在,作为一名老师,在纷乱迷人眼的教学方式、流派、思潮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思考分析,用实际教学来实践,切不可迷失在别人的思想论述中。
“真正思索的人,在精神王国中,等于一国的君王。”真正思考了,才能主宰自己的灵魂。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3
这学期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小到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第三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先哲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读过《教师人文读本》,我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爱。
当母亲把孩子送到学校,远离自己的怀抱和视线,她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能得到真诚的关爱。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担忧以及对教育的期望,期望孩子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一个新的生命,都如同一张白纸,读书、识字,当他们求知若渴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时,老师应给他们营造更多快乐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那良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一位美国教授曾激动地回忆起他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他说:“那是我的一位英语老师,他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他鼓励我发展个性,告诉我要敢于接受挑战,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他引导我打开文学大门,让我领略各种伟大的思想,他就是一位最优秀、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老师。”这是一位“把学生越教越聪明”的老师,得到学生这么高的评价,一定是每个教师所努力期望达到的。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很重要的,这会成为学生的精神榜样,它一旦树立就会使教师有理由用道德来教育。这种榜样的力量会吸引并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愿望,这样教师和学生在精神上就会是一致的。“别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呼吁赢得一片赞同的声音,既然是教,那么教育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改变教师。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培养教师,教师应该不断进修,学校管理也要不断改进,在课堂上,老师所扮演的角色要变,在课堂上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信息传播者。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教师魅力。教育素养的基本构成是对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内涵。
第一、精通本学科。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教材总有挖掘不完的课题,而每发现一个新的想法和教学思路把它传递给学生无疑会让自己感到快乐,同时也会感觉教材不是在重复。
第二、激情。教师应该是个有情趣的人,要通过语调、姿势、表情以及逻辑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
第三、严格要求。要努力成为是一名在学问上严厉的教师,我一直坚信严师出高徒的道理,通过严格的教育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以使他们今后受用终生。
第四、设计课堂。高效的教学要具有条理性,如果表达不清楚,即使你是该学科的权威人士也没有用。当然教学可以采取一些变化的形式,如有可能,不妨让理论、概念及经验性的发现形象化以吸引学生,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责任心。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需要一个教师的责任心来实现它。
回顾自己的教师经历和参与新课改的路程,我由衷的感到,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富有激情和富有诗意。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首先意味着一个精神世界,甚至可以说,教师的精神状态是教师能否获得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缺少精神追求的人,他的知识再丰富,他的能力再强,他仍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傅雷曾告诫他的儿子傅聪:先做人,再做音乐家。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要先做人,再做教师。一个真正的人,正是以其丰富的精神行走于天地之间。
第四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范文
我读《教师人文读本》
心中有善,灵魂自有所向
善才是最高的道德,爱才是惟一的才能。只有善才能拯救沉沦,只有爱才能避免绝望。”
——沉河《生命》
精彩片断摘录:
①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②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想使学生能在某一地点以某种方式谋生,那这种教育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更糟的是,这种教育会使学生不适宜在那一行业谋生,因为到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技术时,这种技术早已过时。
我读《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还有,对教育的认识: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是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这本书写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还有老一辈教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平凡,是因其日复一日,具体而琐屑;伟大,是因其在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人的灵魂、人的未来。从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播下知识的种子,更要播下爱的种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音;教师不仅应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益友,用无悔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撒播关爱的种子,收获人生的精彩。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作;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练,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这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
术,爱自然,但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在爱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坚守和充实我们为师的基本观念:平等、真诚、守信、博爱、崇德。这是我们生活的座标,为人师表的基础。
学习中总会有些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是否可以不责骂他们,不批评他们,而是通过不断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找回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排的。每篇文章都在写我们教师。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文章中讲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名师,从一些琐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平凡老师的不平凡之处。这几位老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记得我刚参教时,为了鼓励那些后进生我偶尔会在他们的作业、考卷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后来学校要求实施激励性评语,“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肯定行!”、“老师会支持你的,加油!”这些看似平常的话却给那些孩子带来了信心。当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主动问我问题、上课时积极的举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喜欢叫学习困难的同学回答问题,虽然回答的不一定正确。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平等的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包围着他们。
教师要以“四真”赢得学生,而不是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四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猜测和武断地下结论最容易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用心灵走进心灵,这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更懂得了教育学生要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这注定了教师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是艰辛的,但又因为育人,它又是美好的、神圣的、伟大的。《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第五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杜土完全小学 佟冬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 的人,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的教学如果能善用语言,适时地鼓励和赞美孩子,在评价孩子前多想想他的感受,我想我们的教育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看到孩子干净工整的作业时,我说:“看你的字就是一种享受”;当看到孩子的进步时,我说:“老师为的进步感到高兴”;当听到孩子精彩的解题思路时,我说:“你简直就是个小数学家”。每当听到这些,孩子高兴的神情溢于言表。每当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想温暖的语言能滋润人的心田,让人产生奋进的力量。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温暖的话语会让他微笑着面对坎坷的路程,迎难而上;当孩子取得成功的时候,激励的语言会让他充满自信地向着下一个目标,勇往直前。让我们像培育美丽的植物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吧。
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会心不在焉,或左顾右盼,或摆弄东西,或发愣走神。还有的孩子虽然眼睛看着老师,但是心思根本不在课堂,这样的学习就无法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就会在作业中发现,课上强调的重点还有出错的情况,这就是课上没有认真听,或者说听讲的效果不好造成的。孩子能否认真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听的学生,听一得三,这种学生就是优秀生;有的学生,听一得一,这种学生也能跟得上;而有的学生,听一句得一半,有的甚至得负数,这样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是的,人和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于倾听,会听要比会说重要得多。上帝给了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了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外国有句谚语:“用10秒钟的时间讲,用10分钟的时间听。”这说明,听在人们的学习和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听得好才学得好,只有认真地听讲、认真地记忆才能把课堂的知识真正的掌握。我想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动脑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倾听成为孩子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