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05:3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我在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也算是走了一些弯路,现在把它写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大多数情况下,SJA1000是与8250+51系列单片机的方式来做CAN的控制应用。如果是1M/s的通讯速度的话,实际上的流量只有大概500多K的样子,此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应用设计中需要考虑周到。

上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SJA1000的发送缓冲区只有1个,应用程序在判断发送完一幀数据后,需要计算下一幀需要装载的数据长度,然后根据长度再装载相应的数据到缓冲区,这个过程要消耗掉了一定的时间(特别是标准51内核的单片机),因此CAN总线上的数据流实际上是发送一幀就有一个比较长的空闲区(单片机装载数据的时间),这样一来就浪费了总线资源。微芯的MCP2510有3个发送缓冲区,在5V的电源下以5Mb/s的SPI端口读写数据,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多数的51单片机都无SPI,这样也给单片机的选择上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具体选择怎样的方案,只能看各自的应用情况来定了!

sja1000调试经验

去年年底的时候,一个公司给我打电话,问我最近有没有空,说要请我帮忙做一个基于CAN总线通讯的东西,我去看了看,是一个数据采集系统,下面是一系列数据采集的智能板卡,上位机是基于WINBOND的一块486的工业嵌入式控制板,操作系统使用的是WINCE。智能板卡通过工业底板和数据线两种方式和上位机通讯,通信协议选择的是CAN,其中底板上的通信选用高速波特率(1Mbps),数据线选用低速(100kbps)。

去公司的时候,公司给了我一个参考的东西,采用SST单片机+SJA1000的方案构成的智能板卡,同时告诉我可以自己设计方案。考虑到SST的东西没有用过,P8X591是PLCC封装的,烧写起来不方便,于是我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1、智能板卡上的通讯采用AT89S51+两块SJA1000的方式进行;

2、上位机通过PC104总线和一块CAN控制板卡连接,CAN控制板卡上同样采用AT89S51+两块SJA1000的方案。AT89S51和上位机通过PC104总线共享内存(使用IDT的双口RAM);

3、采用西门子的组态软件进行WINCE下的板卡驱动开发;

由于以前没有做过CAN的东西,于是决定了先调试CAN通信,然后设计板卡的方案。方案确定之后,首先是上www.xiexiebang.com上下载了全部的SJA1000和PCA82C250的资料。然后

始设计电路板。采用了SJA1000应用指南中推荐的方案,采用SJA1000的时钟输出为AT89S51的时钟,没有采用光电隔离芯片,把TX1接地,TX0和RX0分别连接到PCA82C250的TXD和RXD引脚上,RX1连接到PCA82C250的VR上;加上了5欧姆的限流电阻和120欧姆的匹配电阻(用110欧姆替代),另外加上了一个调试用的串口。没有注意而且要命的是把SJA1000的复位引脚和单片机的复位引脚连接到了一起。

第一次的板子用的加急,用了三天,结果那次的板子做的极差——连铜皮都翻起来了;我马上让那个电路板厂重新做了三块。在做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复位引脚的错误,SJA1000的文档上提供的是一个复位电路,但是没有给出电路的详细组成,于是我就误以为和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是一样的了。在设计这块电路板的时候,最担心的事情就是SJA1000的输出时钟能不能够驱动AT89S51,如果不能够驱动,那么一切就OVER了,可惜的是我的担心成为了现实,板子焊好之后系统不工作,在SJA1000的时钟输入引脚上有信号输入,而且输出时钟也正常,但是单片机就是不工作。于是我先把SJA1000的复位引脚连线割断,连接到了AT89S51的IO引脚上,再把S51的XTAL的两个引脚连接到SJA晶体的上,可惜系统还是不工作,这次电路板设计失败了。

在总结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后,参看了21IC上的一个设计,决定把AT89S51和SJA的晶体分开。并且用单片机的一个IO引脚来控制对SJA的复位。

第二次的电路板比较成功,焊接好了之后首先测试单片机的串口和LED指示灯,一切OK。然后就开始测试SJA。ZLG提供了一个BASIC模式下的参考例程,我看了一下,然后又找了本《现场总线CAN的原理和测试》把SJA的寄存器详细看了看(由于开始的时候比较忙,所以直到这个时候才算是仔细看了看SJA的内部,至于CAN的基础协议我是根本没有看,这给我后面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然后就参考ZLG的程序开始写SJA的测试程序,那个程序写的很大,也很全,因为我想快点把东西给做出来,于是弄了一个1000多行的程序,以前我的调试程序一般都很小的。写好程序之后就开始测试,首先测试的是测试寄存器,然后一步步测试下去,在BASIC模式下所有的寄存器都正常,但是在发送的时候是总是不正常,启动发送之后就一直在发送,状态寄存器的标志位一直处在发送的状态下,然后就是报总线错误,不知道是怎么会事情,很郁闷,上bbs看了一下。bullfrog告诉我单个CAN节点发送是成功不了的,如果没有收到接受CAN节点的应答,发送节点就会一直发送,直到超出错误计数器的允许值使得总线关闭。同时在精华区发现在peli模式下有ECC(错误寄存器),可以跟踪错误,于是开始看peli模式操作过程。这个东西比较麻烦,zlg没有提供公开的c代码,我找了一个汇编的作为参考。

我第一步的目标是自发送,在peli模式下有自发送这种模式,在有匹配电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单个节点的接收和发送。第一次调试的时候没有成功,给北京zlg打电话,北京分公司说让我给广州打电话,给广州打电话,几个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在此谢谢zlg的工程师了):

1、自发送的时候必须加上匹配电阻; 2、5欧的限流电阻可以不需要;

3、每次发送完成之后

4、建议使用中止发送来进行单步发送;

另外他告诉我可以在zlg的论坛上找到很多很有用的东西。

听了他的建议,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我的电路板,检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我的ch和cl竟然是短路的,万用表的狂叫不止。一步步检查,发现那个110欧的匹配电阻有问题,万用表碰上去就叫,于是把那个电阻剪下来,量量还是短路。于是我怀疑把5欧的限流电阻当成了110欧的电阻,于是把匹配电阻都去掉了。没有想到的是当我把新的110欧电阻拿来的时候,万用表还是叫,这时候才发现这块万用表在300欧姆以下都要叫,可怜我又打理了n长时间的电路板......再仔细阅读了一次peli模式下的操作指南,又仔细阅读了zlg提供的初始化规范,发现在子发送的时候发送的命令应该是0x10或者是0x12(即CMR寄存器里面有一个专门的控制位是用来控制自发送的,和普通的发送命令位是不同的)。在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自发送一切顺利的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两个节点的互调了,我首先用自发送程序把两个节点都调试了一下,保证单个节点发送硬件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就用双绞线通过接线端子把两个系统连接到了一起。第一次调试采用的是1M的波特率(由于ZLG只给出了16M晶体下的BTR0和BTR1的初始值,我在ZLG的论坛上找到了一个网友自己计算的数值,后来证明这个东西有些问题),没有成功。发送节点通过串口利用串口调试助手来控制发送,接收节点通过仿真器观察数据。虽然没有发送成功,但是通过串口的反馈数据和仿真器的观察窗,可以看到ECC寄存器都发生了变化,证明数据线上有数据过去(由于我没有示波器,只有采用这种办法)。于是我改变了两次波特率,最低到了5k,都没有成功,最后我从21IC上的一篇应用文章上找到了两个参数,这次就成功了,通讯速率20k。现在一切稳定,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哪几个LED正欢快的闪烁着。

最后,总结几个经验:

1、一定要详细的阅读sja的手册和CAN的相关知识;

2、SJA的复位是低电平,而且不是用一个非们把单片机的RST反相就可以的,有两种解决方式:第一种是使用单片机的IO引脚来控制SJA的复位引脚,好处是单片机完全控制SJA的复位过程;第二种是采用适当的复位芯片,ZLG给我推荐的是CAT1161,我没有用过,其好处是同步复位。

3、在自发送的模式下,需要匹配电阻,而且自发送的启动命令和普通发送的启动命令不相同;

4、BRT0和BRT1的选择,和串口通信中只要两个的误差一样就可以了不同,一定要精心选择,建议SJA的外部晶体选择16M的,这样有利于参考ZLG的标准数值

5、SJA和其他外部器件连接的时候,数据线在373前后都可以;

6、最好有一个示波器;

7、不要太大意的相信万用表的蜂鸣器;

8、这是从ZLG网站上转载过来的peli模式下的初始化流程 a)检测硬件连接是否正确

b)进入复位状态

c)设置时钟分频寄存器

d)设置输出控制寄存器

e)设置通讯波特率

f)设置代码验收寄存器

g)设置代码屏蔽寄存器

h)退出复位状态

i)设置工作模式

j)设置中断使能寄存器

这是一个自发收程序,采用at89s51+sja1000,分离晶体,at89s51晶体11.0592MHz。

sja1000外部晶体为12M,通过串口进行监控

******************************************************

以下为头文件定义

copyright by alloy

******************************************************

#define SJA_REG_BaseADD 0x7800

#define REG_MODE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0]

#define REG_CMD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1]

#define REG_S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2]

#define REG_I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3]

#define REG_IR_ABLE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4]

#define REG_BTR0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6] //05保留

#define REG_BTR1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7]

#define REG_OC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8]

#define REG_TEST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9]

#define REG_ALC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b] //0a保留

#define REG_ECC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c]

#define REG_EML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d] #define REG_RXER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e] #define REG_TXER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0f]

#define REG_ACR0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0] #define REG_ACR1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1] #define REG_ACR2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2] #define REG_ACR3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3] #define REG_AMR0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4] #define REG_AMR1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5] #define REG_AMR2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6] #define REG_AMR3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7]

#define REG_RxBuffer0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0] #define REG_RxBuffer1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1] #define REG_RxBuffer2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2] #define REG_RxBuffer3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3] #define REG_RxBuffer4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4]

#define REG_TxBuffer0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0] #define REG_TxBuffer1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1] #define REG_TxBuffer2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2] #define REG_TxBuffer3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3] #define REG_TxBuffer4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4]

#define REG_DataBuffer1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5] #define REG_DataBuffer2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6] #define REG_DataBuffer3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7] #define REG_DataBuffer4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8] #define REG_DataBuffer5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9] #define REG_DataBuffer6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a] #define REG_DataBuffer7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b] #define REG_DataBuffer8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c]

#define REG_RBSA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e] #define REG_CD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f] #define REG_Receive_Counter XBYTE[SJA_REG_BaseADD + 0x1d]

#define OK 1 #define Fail 0 #define ON 1 #define OFF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sbit SJARst = P2 ^ 6;//复位控制 sbit LED0 = P1 ^ 0;sbit LED1 = P1 ^ 1;sbit Key0 = P1 ^ 2;sbit Key1 = P1 ^ 3;sbit Key2 = P1 ^ 4;sbit Key3 = P1 ^ 5;

bit step_flg;bit Tx_flg;bit Rx_flg;

unsigned char step_counter;unsigned char Tx_counter;unsigned char PC_RX_Buffer;unsigned char temp_data1;unsigned char Rx_Buffer[6];

void MCU_Init(void);void SJA_Init(void);void send(unsigned char S_Data);void Serial(void);void Delay(unsigned char Delay_time);void step(void);

******************************************************* 以下为c的主程序 copyright by alloy ******************************************************* #i nclude #i nclude #i nclude #i nclude #i nclude main(){

unsigned char i;MCU_Init();SJA_Init();REG_MODE = 0x01;//进入复位模式

temp_data1 = REG_MODE;temp_data1 = temp_data1 & 0x01;if(temp_data1 == 0x01)//在复位模式中

{

REG_BTR0 = 0x85;REG_BTR1 = 0xb4;//100k REG_OCR = 0x1a;REG_CDR = 0xc0;REG_RBSA = 0x00;

REG_ACR0 = 0xff;REG_ACR1 = 0xff;REG_ACR2 = 0xff;REG_ACR3 = 0xff;

REG_AMR0 = 0xff;REG_AMR1 = 0xff;REG_AMR2 = 0xff;REG_AMR3 = 0xff;

REG_IR_ABLE = 0xff;} REG_MODE = 0x0c;//进入自接收模式

REG_MODE = 0x0c;

for(i = 0;i<100;i++);temp_data1 = REG_Receive_Counter;send(temp_data1);for(;;){ while(Tx_flg == False);Tx_flg = False;Tx_counter++;send(Tx_counter);temp_data1 = REG_SR;while((temp_data1 & 0x10)== 0x10);temp_data1 = REG_SR;if((temp_data1 & 0x04)== 0x04){ REG_RxBuffer0 = 0x08;//标准帧,长度为8 REG_RxBuffer1 = 0xff;REG_RxBuffer2 = 0xff;

REG_RxBuffer3 = 0x01;REG_RxBuffer4 = 0x02;REG_DataBuffer1 = 0x03;REG_DataBuffer2 = 0x04;REG_DataBuffer3 = 0x05;REG_DataBuffer4 = 0x06;REG_DataBuffer5 = 0x07;

REG_DataBuffer6 = 0x08;REG_DataBuffer7 = 0x09;REG_DataBuffer8 = 0x0a;} REG_CMD = 0x10;temp_data1 = REG_SR;temp_data1 = temp_data1 & 0x20;while(temp_data1 == 0x20)//检查是否发送完成{ //send(0xaa);temp_data1 = REG_ECC;send(temp_data1);temp_data1 = REG_SR;temp_data1 = temp_data1 & 0x20;//send(temp_data1);}

send(0x66);temp_data1 = REG_ALC;send(temp_data1);temp_data1 = REG_ECC;send(temp_data1);temp_data1 = REG_SR;send(temp_data1);temp_data1 = REG_Receive_Counter;send(temp_data1);

PC_RX_Buffer = 0x77;LED0 = ~LED0;

// Tx_counter = 0x00;} }

void MCU_Init(void){ SJARst = 1;LED0 = OFF;LED1 = OFF;PC_RX_Buffer = 0x77;step_counter = 0x00;step_flg = False;Tx_flg = False;temp_data1 = 0x00;TMOD = 0x20;TH1 = 0xff;

TL1 = 0xff;TR1 = 1;SCON = 0x50;PCON = 0x80;EA = 1;ES = 1;Tx_counter = 0x00;}

void SJA_Init(void){ unsigned char i;for(i = 0;i < 125;i++);SJARst = 0;for(i = 0;i < 125;i++);SJARst = 1;for(i = 0;i < 125;i++);} void send(unsigned char S_Data){ SBUF = S_Data;while(TI == 0);TI =0;}

void Serial()interrupt 4 using 2 {

if(RI == 1){ PC_RX_Buffer = SBUF;RI = 0;if(PC_RX_Buffer == 0xaa){ send(0x13);Tx_flg = True;PC_RX_Buffer = 0x77;} else if(PC_RX_Buffer == 0x55){ send(0x14);Rx_flg = True;PC_RX_Buffer = 0x77;} else

{

send(0x15);

PC_RX_Buffer = 0x77;

}

}

} 另外,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还不错的 北航出版的《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饶运涛等)

第二篇: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的学习我深刻的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在本专业中的用多么的重要,本学期学习了在固定资产中有多么的方便,也学习了如何在Excel中如何制作工资表,这学期的收获也非常的大。

本学期也重新让我对Excel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知道Excel是办公室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很多局型国际企业都是依靠Excel进行数据管理。它不仅仅能够方便的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其更强大的功能体现对书籍的自动化处理和计算,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之一,是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而编写和运用的一款试算软件,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微机数据吃力软件。

通过本学期excel的课程,让我对excel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excel是office系列软件中的创建和维护电子表格的应用软件,不仅具有强大的制表和绘图功能,而且还内置了数学、财务、统计和工程等多种函数,同时特提供了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多种方法和工具。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被广泛的运用于财务、会计及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

老师的教学内容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安排知识结构,让我们从零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excel在会计和财务中的应用。excel的实训不仅培养了我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财务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老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我很适用,在老师所讲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让我们自己手动操作一遍,进一步的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及时反映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给予一些经验。

在这上课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身所学的知识有限,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必须集中精神,观察老师在课堂上操作的流程和步骤,这样才能更顺利的完成实训。受条件下的限制,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所以上课集中精神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训课程上,至少应自主完成课本上要求的习题,在这基础上,加强和巩固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在所有实训课程中,我都能按时完成实训,但我明白,仅仅依靠实训上学到的操作知识是不够的,而且光在上课中练习,没有课后的复习,时间长了也会遗忘的,所以我认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注意积累经验,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其他专业课程中,有很多值得分析的财务资料,比如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我们就会多加练习。

第三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聆听了谢校长讲述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学中的应用”感触颇多。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包含了八种基本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们可以借签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种智能在教学中开阔新的意境。讲述过程中,谢校长为我们展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比较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环境,实用性强,很有针对性。

通过听取讲座,我进一步明确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多元智能理论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全面的素材,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最容易吸引学生,有利于多元智能的发展,活动过程中,师生最容易共同创设公平、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转变更新观念:

1.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突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为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第一,把智力定位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就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仅凭书面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而是应该重点培养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思维的能力;第二,把智力结构看做是多维的和开放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第三,把个体的智力结构看做是差异性的和个体化的,为我们提供了

教育新思路,我们的教育应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树立自信的教育。

尊重每一个学生智能的长处是实施多元智能理论最根本的核心所在。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完整的人来看待,不能停留于“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激励他们树立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创造适合学生不同智能的教育。

2.针对不同智能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的智能中的长项智能基本了解之后,建立个别化、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就更加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其他方面。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尤其是根据学生智能结构中的优势智能,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广泛开展对话、讨论、辩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知识——逻辑、肢体——运动、空间等智能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本次的听取讲座,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学生的智能特点,而且还要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学习风格,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一小学

第四篇: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1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

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新时期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师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必将创建出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作用所在。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2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电教设备一体机、多媒体课件等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本文结合幼儿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如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十多年里,也在一直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一旦幼儿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愉悦,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课堂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效益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动《折纸船》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三个版块,先是学习儿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各式各样的船,最后让幼儿动手折纸船。

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言、数学、美工等综合性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在《折纸船》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来说,最难得应该是认识折纸的基本方法,对角折、对边折、翻转折,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幼儿的面直接示范,幼儿肯定觉得很困难。于是,我把折小船的整个步骤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边示范边讲解,使幼儿一目了然。那么我们如何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励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益智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三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育美功能,即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转变师生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上语言课就是背儿歌,上数学课就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幼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幼儿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甚至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当成胡言乱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这种师生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用“洗耳恭听”。

比如在让幼儿了解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时,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并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了原来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这是通过操作达到的,当小狗来到喜欢吃的食物旁时,电脑上会出现小狗的笑脸,其他小狗不喜欢的食物,小狗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教师做课件、学生操作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而成了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异想天开、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利于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智力发展,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三是利于消除幼儿依附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在活动中享有选择、创造的自由,体验到独立自我的快乐与欣慰。四是加强幼儿的自身修养,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尊重他人,以信任、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具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比如在中班《小动物找家》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再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的,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都能通过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这样获得的知识具有牢固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凡事有利不有弊,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打造出当前幼儿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4

一、新的时代,中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现代的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

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提高。 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现代的课堂,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现代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老师与学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这真的一件最快乐而又相当有效的事情。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作用所在。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5

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幸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感受很多,特些作如下总结。

一.现代课堂,需要信息技术

现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越实用。一方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代替的。

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中,课堂容量大,知识信息多。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对学困生的辅导。着有成效了促进了高三教学工作。

二.现代教师,需要学习信息技术

目前,我们高中各种层次的老师,由于很多人在大学期间没有学过信息技术,所以必须在工作的同进,继续学习相关知识与操作,使自己素质与现代教育需要相统一。平时,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正是这次继续教育,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也很有效地促进了自己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提高。

本课程,非常好,非常实用,也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我的计算机水平,解决了许多我不懂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可以较为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修改网上的课件,并很成功地制作了自己的课件,使我受益匪浅。

三.学好信息技术,还要进一步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我边学边实践,达到了学以至用,用之有效的作用。真的意识到,信息技术较好地帮助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自己在操作时,感觉还是有些费力,不熟练,而且作出的课件质量不高。有时作法还显得繁。

平时上课时,要多搜集些微相关课件,参考他人的经验,多积累,多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而且,要平时有计划地作好准备。

本课程解决了我急需解决的问题。老师安排的内容非常实用。但由于我的基础不好,学起来有点吃力。还因为自己平时工作较多,所以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质量,真不好意思。今后真应当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并活学活用,把自己的能力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四.应用信息技术,要集体团结奋斗

通过学习与交流,我感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全组同志集体研究,共同提高。建立本校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大家的智慧才是巨大的。全组同志互相取长补短,有分工有合作,共同研究,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能力水平。今后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比赛,对同一个课题,大家共同研究,达到最好效果。

学无止境,多学习,多实践,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又选了您的课,我有信心,在老师您的指导下,加上我自身的努力,我会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教学观念,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时代的教师。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6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3、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最后,希望教育局培训中心能多搞几次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第五篇:Can you swim教学设计

Can you swim?教学设计

Teaching aims:

⑴、知识目标:学生能听说认读5个动词:draw,run,write,jump, fly及会用What can you do?--I can...来询问别人会干什么.同时掌握can的用法。

⑵、能力目标:掌握can的用法,会用can说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⑶、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说英语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兴趣。Teaching important: 能认读单词及熟练掌握can的用法。Teaching difficult: 将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Teaching process: Step1:导入新课

Step1:Listen a song Step2:Revision

1、Review the words.(复习以前学过的5个动词)利用所学过的单词swim,dance,skate,sing,read Step3:New lessons.1、Learn the new words.draw, run, write, jump, fly(1)Play games and read the words.(2)Do the action and read the words.2、Practice the new sentences.学习listen and say的第一部分 解释can的用法。

3、学习What can you do?(1)T: What can you do? S: I can...(教师引导,引出新句型。)(2)对子合作,一问一答。A: What can you do? B: I can...(对子进行练习。)

Step4:询问自己小组成员会干什么,用上所学句型,至少询问5人。Step5:板书设计

Can you swim? draw, run, write, jump, fly A: What can you do?

B: I can...

下载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CAN应用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how can Iget there教学设计

    新pep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1463 有奖投稿新pep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

    多媒体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 学习心得体会 大方县达溪镇坝子中学 教师 赵祥龙 这次《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各位教师的上课......

    多媒体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 学习心得体会 大方县达溪镇坝子中学教师赵祥龙 这次《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各位教师的上课无......

    商业街中的排水沟设计应用

    树脂混凝土成品排水沟在商业街、步行街中的应用 沟体选用: A、缝隙式排水沟系统 B、通用,所有平面盖板的沟体均可选用。 商业步行街区整体以人为本 商业步行街排水沟主要承......

    浅谈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浅谈VI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嘉善县中等专业学校 费燕青 【摘要】在平面设计VI设计中,色彩是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VI设计作品,必须具备良好的视......

    教学设计——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

    Book3 Unit 2 I‘ve got twenty-six points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能听懂,会读,会说 20-30的单词以及表达方法。2.本能听懂,说出并读出“ Number +and......

    商场设计中的高科技应用

    社会正面临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知识驱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各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现代化的零售业以信息化为支撑,其信息化的标志是POS机、E......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在自己的节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