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圆曲线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5:1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测量圆曲线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测量圆曲线心得体会》。

第一篇:测量圆曲线心得体会

测 设 实 训

实习名称: 圆曲线计算及放样指导教师: 所在小组 : 第三组 专业班级: 11建筑301班 姓名:

学号: 201160130142

日 期 : 2013年5月8日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全站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计算和绘图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全站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总之,两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难忘的。

第二篇:测量曲线的方法

测量曲线的长度 以直代曲法: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长度。滚轮法: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再测硬币的周长,最后算出曲线长度。覆盖法 用绳子沿曲线覆盖,从一端到另一端,最后将绳子拉直进行测量!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累积法:先测出许多张纸的厚度,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

第三篇:工程测量竖曲线程序及公式

竖曲线程序要素

已知要素

 1.变坡点里程桩号2.变坡点高程 3.竖曲线半径4.变坡点前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5.变坡点后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6.待求点里程

计算公式

凹凸型:当前坡度-后坡度为正,则为凸型,反之为凹型 转坡角(曲折角):前坡度–后坡度 竖曲线长:半径 * 转坡角 切线长:竖曲线长 / 2 外矢距:切线长的平方 / 2倍半径

 待求点到变坡点距离:待求点桩号–变坡点桩号(取绝对值)

 曲线起终点桩号:

起点:变坡点的桩号–切线长终点:变坡点的桩号 + 切线长

 任意点切线标高:变坡点的标高±测点与变坡点里程距离*该里程对应坡度  任意点设计标高:

1.凸型: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修正值

2.凹型: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 修正值

程序条件

 条件:如果待求点≦变坡点,则待求点–起点=间距,反之待求点>变坡点,则终点–待求点=间距

 曲线点间距:待求点 – 起点或终点 –待求点

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修正值:曲线点间距的平方 / 2倍半径

 如果待求点≦变坡点,则任意点设计标高=变坡点高程-(变坡点-待求点)* 前坡度(取绝对值)-修正值,反之待求点>变坡点,则变坡点任意点设计标高=变坡点高程-(待求点-变坡点)* 后坡度(取绝对值)-修正值

 条件:凹型竖曲线如果待求点≦变坡点,则任意点设计标高=变坡点高程 +(待求点-变坡点)* 前坡度(取绝对值)+修正值,反之待求点>变坡点,则变坡点任意点设计标高=变坡点高程 +(变坡点-待求点)* 后坡度(取绝对值)+修正值

第四篇:压电元件导纳圆测量

压电元件导纳圆测量

一、实验目的1.材料电压元件的导纳,即测量阻抗,可提供该元件与所在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数据;

2.通过测量压电元件或压电换能器的导纳圆可以得到其发射效率;

3.学习利用示波器测量交流阻抗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压电效应

对某些电介质晶体施加机械应力时,晶体内部因正负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极化,导致晶体两端面上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其电荷密度与应力成正比。这种由机械应力作用使电介质晶体产生极化并形成晶体表面电荷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与以上情况相反,将具有压电效应的电介质晶体置于电场中,电场的作用引起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晶体发生变形,晶体的这种由外加电场产生形变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晶体变形的大小与外加电场强度成正比,当电场反向时,晶体形变也改变方向。

2.压电元件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压电陶瓷做成一定形状,构成压电元件。这种元件工作时一般都和某一电子线路连在一起。

3.压电元件的等效电路

图1所示为压电元件振动时的等效电路,压电元件在静态时若忽略电损耗则可看作是一纯电容C。当压电元件振动并辐射能量时,还存在一与C0并联的动态阻抗,它是由于元件振动是的弹性与惯性元件振动元件周围介质对振动部分的反作用而产生的。动态阻抗可以用串联的电感L1、电容C1以及电阻R1代表。当元件的机械品质因数较高时,在某共振频率附近L1、C1可以认为基本为常数。R1的大小和机械损耗及辐射的机械能多少有关。

我们用交流电路的复数符号法来进行研究。

电路的总阻抗Z=U/I,电路的总导纳

(3-1)

(3-2)

式中b0称为静态电纳,ω为U的角频率。

(3-3)

g1为动态电导,b1为动态电纳。由式(3.3)得

将其带入(3-1)得

现分析y1和Y随频率变化的情况。由上分析有:,配方得:(3-4)

取横坐标表示电导g1,纵坐标表示电纳jb1,当U频率改变时,Y1的相矢终端为一个圆,当b1=0时,方程的解只有g1=0或g1=1/R1,而压电元件在共振频率振动时总要有损耗或辐射能量,即只有g1=1/R1存在。此时,要求,即,称为串联共振频率或机械共振频率。

当压电元件品质因素较高时,圆上各点频率变化相对共振频率不大,故可近似认为y0保持为一常数:y0=jωsC0。于是将y1的ABDE圆沿纵轴上移便得到该压电元件总导纳Y的相矢终端随频率变化的轨迹圆,即导纳圆。

若能通过实验测得导纳圆,即可求得等效电路上各元件的值。H点频率即为机械共振频率。R1=1/D,D为导纳圆致敬。过圆心做平行于电纳轴的直线交圆于F1、F2,设其频率为f1、f2,由这两点坐标值g1、b1及g2、b2可得:

还可求得品质因素:

4.测量电路

测量电路如图3,E为函数信号发生器,P为被测压电元件,R为无感电阻,取值应尽量小些。用示波器测得U,UI,及U与UI之间的相位差φ,即可求得压电元件的总阻抗或总导纳。

总导纳Y=g+jb,|Y|=I/U=UI/UR

总电导

总电纳

上式中T为信号的周期,τ为UI与U在示波器上的时间差。

在压电元件某一共振频率附近改变信号频率,测得若干组g、b,即可得到测量的导纳圆。

由于测量时电路中加入了采样小电阻R,可修正公式为:(C1和Qm形式不变)

R1+R=1/D

L1=(R+R1)/(ω2-ω1)

本实验中只用正弦波。输出信号的频率极幅度均可调节。

三、实验内容

1.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将信号输出直接接至示波器,观察不同频率、不同幅度、不同波形的信号。

2.在压电元件某一共振频率附近,缓慢改变信号频率,定性观察电压U、UI的大小及这两个电压的相位差变化情况。

3.测导纳圆。在非共振频率处,U取峰峰值约10V(实际实验中根据情况而定,使波形尽量不失真)。在共振最明显处的一共振频率附近调节频率,从小与共振频率附近调节到大于共振频率,测量每一个频率下的f、U、UI、τ,由此算出b、g,画出导纳圆。用计算机。

4.从g-f图上查出F1、F2点的频率f1、f2,算出R1、L1、C1及Qm

四、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原始数据及通过原始数据得到的导纳圆图附在最后。

由定性观测有:当信号频率由小于fs到大于fs变化时,U由超前UI变为落后UI,τ由大于0变为小于0

由图中数据有D=47.954ms,f1=145.41kHz,f2=146.01kHz

∴R1=1/D-R=17.92Ω

L1=(R+R1)/(ω2-ω1)=1/2πD(f1-f2)=5.53mH

又,∴

有实验室用计算机测量的fs0=145.92kHz,相对误差为:,说明通过实验测得的结果比较准确。

五、误差分析

在实验中,主要通过示波器来测量数据。由于信号发生器的问题,使得得到的波形总有失真,主要是在波峰与波谷处,这就使得测量时很难找到零点。在通过利用示波器屏幕上的分格来读数时,由于频率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波形的明显变化,所以很难调准,这就给读数带来了一定误差。

从理论上说,导纳圆上各点频率变化相对共振频率不大而认为y0保持常数也是近似,这也会使结果有误差,但从实验来说简化了过程,且可以忽略。

建议能否改进仪器,使得调节时精确度提高,而且由于外界影响也会给实验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应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

六、思考题:

1.什么是压电元件的共振?如何判断共振?

压电元件是一种振动元件,在压电元件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后,若此电压的频率与压电元件的振动模式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压电元件的振幅最大,此即压电元件的共振。

当UI的幅值最大,以及UI与U同相位时即为共振。

2.从示波器上的UI与U两波形出现先后的时间关系,如何确定式中τ的正负?

当U超前UI时,τ>0,反之τ<0。

3.如何使实验点在导纳圆上均匀分布?

由总导纳,为使点均匀分布,要使等分,即使τ为等差数列,即可使实验点在导纳圆上均匀分布。

4.图3中R值应如何考虑?R取大了又何问题?

由R1+R=1/D可知,R越大,导纳圆的直径越小。当R过大时会使D很小,使得各个实验点相距过近甚至重合,从而影响实验精度。

用示波器研究互感耦合电路的特性

一、实验原理

图1所示互感电路中,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通过互感M联系在一起组成耦合电路,副边回路电阻为R2,它是线圈导线电阻和外接电阻之和。

原、副边回路微分方程如下:

设原边电流为i1=I1msinωt,I1m为i1的幅值,可由测R上的电压得出。由微分方程求得u1的稳态解:

(1)

式中,(2)

从式(1)可看出,副边回路对原边的影响可等效为原边电阻增加ΔR1,同时电感减少ΔL1,原边等效电路见图1。

从式(2)可看出,当R2=∞时,ΔR1和ΔL1均为零;当ω一定时,且R2=ωL2时,ΔR1达极大值

二、实验任务

1.研究副边电阻R2改变时原边等效电阻增量ΔR1的变化

按图1接线,A接示波器YI,B接示波器YII。R取15Ω固定电阻,R2用一电阻箱。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调到5kHz左右固定不变,输出幅度调到峰峰值6V左右。

从式(1)知,sinωt=1时,i1达到极大值,此时cosωt=0,测出此时u1的大小u1t及uRm,就可求得等效电阻

因示波器各通道的输入端“地”在机内已短接,不能用YI、YII同时测量两个非共地信号u1和uR,只能先测出u和uR该时刻的值ut和uRm,从而求得u1t。此时:

2.研究ω一定时ΔL1随R2的变化关系

这时,取sinωt=0,研究方法同上。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ΔR1随R2的变化关系

R2/Ω

uRm/V

ut/V

R1+ΔR1/Ω

ΔR1/Ω(理论值)

ΔR1/Ω(实验值)

0

1.45

4.02

26.59

0

22.29

1.83

3.50

13.69

7.79

9.389

1.75

3.70

16.71

12.48

12.41

1.71

3.75

17.89

14.06

13.59

1.70

3.73

17.91

14.11

13.61

1.69

3.73

18.11

13.9

13.81

1.68

3.63

17.41

13.51

13.11

1.67

3.59

17.25

13.03

12.95

1.69

3.58

16.78

12.52

12.48

1.72

3.50

15.52

11.99

11.22

1.92

2.47

4.30

/

0

由R2=∞时,ΔR1=0,可得R1=4.30Ω,由此可求得ΔR1

2.ΔL1随R2的变化关系

R2/Ω

uRm/V

ut/V

L1-ΔL1/H

ΔL1/H(理论值)

ΔL1/H(实验值)

0

1.45

0.02

-0.472

0.901

0.963

1.83

0.81

-0.267

0.827

0.758

1.75

1.39

-0.098

0.662

0.589

1.71

1.99

0.078

0.497

0.413

1.70

2.16

0.129

0.428

0.362

1.69

2.43

0.209

0.369

0.282

1.68

2.55

0.248

0.319

0.243

1.67

2.71

0.298

0.277

0.193

1.69

2.82

0.320

0.241

0.171

1.72

2.87

0.320

0.212

0.171

1.92

3.89

0.491

/

0

与上述方法相类似,先求得L1=0.491H,再求ΔL1

3.作图及误差分析

从图象上看,ΔR1-R2除第一个点外与理论曲线拟合得较好,而ΔL1-R2曲线的走向与理论曲线比较吻合,但是总体下移。

第五篇:测量心得体会

实训心得体会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很多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从这一周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

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

二、令人难忘的五天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老师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习期间恰好是入夏时节,嘉兴的温度很高,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改掉以往睡懒觉的习惯,早上七点多就起床开始测量,因为中午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我们下午2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五点为止。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团队精神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意义和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好一项工作,我们小组这次实习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品质和效率的保证,今后我们无论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都用有这种团队精神。

通过这次实习我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中整平,之前老是调平了水泡,然而却对不准所测的点,浪费了很多时间,而现在在这次实习中通过对经纬仪的大量应用,我已经初步掌握了经纬仪的整平测绘步骤。

下载测量圆曲线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测量圆曲线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量心得体会

    测量心得体会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

    测量心得体会[合集]

    测量的日子测量心得体会紧张而又难忘的一个月测量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了。回想起来,令我感受颇多。2012年8月,我被抽到野外加入了队成立的临时测量组与几位老同志一起开展野外测......

    测量心得体会

    测量心得 大二上学期我们正式开始了"工程测量实习",在此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说明了测量任务和测量的实际意义及重要性,我们跟随老师来到测区......

    工程测量心得体会

    工程测量心得 一周测量实习生活终于结束了。可以说,测量实习这一周多是这学期以来最忙最累的日子。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从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深。我们还掌握......

    2021最新测量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2021最新测量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最新测......

    测量实习心得体会(汇编)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测量实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测量心得体会(共)

    测量心得体会(共4篇)第1篇:测量心得体会测量心得大二上学期我们正式开始了“工程测量实_“,在此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说明了测量任务和测量的实......

    建筑测量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为期七天的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些天来,虽然每天都早出晚归,感觉很累,但是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下面简要谈一谈我的一些测量实习收获以及自己的一些收获感想。两个多月前,我们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