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中国3900多万名党员。大会是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六年,在十一大以后五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前景正在面前展开。在这个重要时刻召开的十二大,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
届次:第十二届时间: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地点:北京参会人数:1749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全国党员:3900万人
自从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中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中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10名委员和13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议程有三项:
(一)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
(二)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
(三)按照新的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210人 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共138人主席团成员252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共132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共172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了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重点;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通过这次选举,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同志参加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德高望重、年迈体弱的老同志退居第二线,担负起支持和帮助中央委员会的重任。因此,十二大不仅是一个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而且在组织上也是一个实现新老结合和交替的大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十二大通过对过去六年历史性胜利的总结,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十二大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同七大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胜利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十二届一中全会
1982年9月12~1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胡耀邦、赵紫阳主持。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批准了顾问委员会和纪检委的组成人员。十二届二中全会1983年10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整党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选举产生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胡耀邦任主任。万里、余秋里、薄一波、胡启立、王鹤寿为副主任,王震、杨尚昆、胡乔木、习仲勋、宋任穷为顾问。邓小平作了题为《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讲话。陈云在会上重点讲了清理“三种人”和共产党员不能以权谋私等问题。会议递补候补中央委员杨泰芳、郎大忠(藏族)为中央委员。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还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决定于1985年9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十二届四中全会1985年9月1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于1985年9月1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全会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决定将这个文件提请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审议。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合作和交替的原则。全会收到了叶剑英等一批老同志分别请求不再担任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信。全会高度评价这些老同志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积极促进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表率行动,同意他们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并向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报告。全会给叶剑英同志和黄克诚同志写了致敬信,在他们由于健康原因请求不再担任中央领导职务的时候,以全会的名义表达全党同志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候。十二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985年9月24日于北京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二百零二人,中央候补委员一百二十八人;列席会议的,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百七十二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一百二十七人。经过这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老同志也列席了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
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全会递补中央候补委员尹长民为中央委员。十二届七中全会1987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1987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一致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请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全会讨论并原则同意《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决定将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写入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全会确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的决定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全会还确认1987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撤销沈图中央委员职务的决定。
[1]人民网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全国3965万多名党员。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叶剑英、陈云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大会通过决议,批准胡耀邦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李先念致闭幕词。《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大会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一中全会
1982年9月12~1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胡耀邦、赵紫阳主持。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批准了顾问委员会和纪检委的组成人员。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二中全会
1983年10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整党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选举产生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胡耀邦任主任。万里、余秋里、薄一波、胡启立、王鹤寿为副主任,王震、杨尚昆、胡乔木、习仲勋、宋任穷为顾问。邓小平作了题为《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讲话。陈云在会上重点讲了清理“三种人”和共产党员不能以权谋私等问题。会议递补候补中央委员杨泰芳、郎大忠(藏族)为中央委员。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还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决定于1985年9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四中全会
1985年9月1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于1985年9月1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全会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决定将这个文件提请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审议。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合作和交替的原则。全会收到了叶剑英等一批老同志分别请求不再担任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信。全会高度评价这些老同志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积极促进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表率行动,同意他们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并向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报告。全会给叶剑英同志和黄克诚同志写了致敬信,在他们由于健康原因请求不再担任中央领导职务的时候,以全会的名义表达全党同志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候。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1985年9月18~2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会议。代表们就局部调整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代表们认为,为了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已经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22日,会上宣读并同意十二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提请全国代表会议审议的报告》。会议同意叶剑英、邓颖超等64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李井泉、肖劲光等36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黄克诚、王从吾等31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会议增选了中央委员会委员56人,候补委员35人;增选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56人;增选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1人。23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邓小平、陈云讲了话。李先念致闭幕词。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全会递补中央候补委员尹长民为中央委员。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七中全会
1987年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1987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一致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请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全会讨论并原则同意《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决定将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写入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全会确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的决定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全会还确认1987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撤销沈图中央委员职务的决定。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中可以寻找到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观点举措贴切民生,展现出我国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熟,逐步的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中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与此同时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报告中强调了“五个更加自觉”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进而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学校党委将组织开展以“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为主题,以宣传教育、风采展示、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系列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引导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高度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弘扬我校爱国主义传统,进一步明确使命,振奋精神,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2013年1月
三、活动内容
(一)宣传教育活动
1.党的十八大集中收看活动
利用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大屏幕、先锋网络电视等,直播党的十八大盛况,组织全校青年学生和教职工集中收看。学生也可以以团支部、团小组、寝室为单位,通过网络直播收看十八大实况,及时了解大会内容和精神。
负责部门:校团委
2.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暨“教工讲堂”首场讲座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请十八大代表、我校党委书记孙家学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师生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同时,启动“教工讲堂”活动,加深全校师生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安排和部署上来。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3.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活动
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全校党支部书记开展集中培训活动,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十八大的有关部署,使基层党务工作者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举措,明确我校党建等各项工作的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负责部门:党委组织部
4.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
以文法学院专家学者为主,组成东北大学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以十八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为各学院、各部门提供菜单式辅导报告,进一步推进十八大精神在我校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扩大宣传教育工作覆盖面。
负责部门:文法学院
5.十八大精神进课堂活动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在全校研究生、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设十八大精神专题,向青年学生传达、解读十八大精神,使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负责部门:文法学院
6.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师生座谈会
以“明确责任,勇担使命”为主要内容,召开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和青年学生代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广大师生在推进学校跃升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
负责部门:文法学院 校团委
7.筹备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总结近年来我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把握党的十八大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我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措施,逐步构建我校大宣传格局。
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二)风采展示活动
8.红色影像展播活动
购置《建党伟业》、《建国大业》、《伟业之魂》、《走向辉煌》、《继往开来》、《历程》等红色经典影片和党史记录片,利用视频东大等网络载体和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的放映场地,开展红色影像集中展播活动。提供音像资料目录,供各基层单位借阅观看,展示党的建设伟大历程。
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校团委
9.文化长廊展示活动
利用校内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用图片、文字、图书、报刊剪辑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讴歌党的光辉历程。
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校团委
10.基层工作亮点展示活动
在《东北大学报》、校园电视、校园广播开辟“喜迎十八大”、“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培育英才 献礼十八大”等专栏,集中展示我校各学院、各部门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亮点和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果。开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网站,宣传全校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动态,展示全校各个层面工作成就,进一步增强各学院、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推进学校跃升发展的信心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决心。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三)校园文化活动
11.“十年共成长,献礼十八大”第十届“妙笔流声”诗歌散文大赛
通过诗歌散文征文比赛和红色诗词经典名篇朗诵大赛等方式,充分展现东大学子“自强不息、知心合一”的精神风貌,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负责部门:党委宣传部
12.“迎接十八大,再创新辉煌”教职工文体活动
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组织开展教职工冬季长跑接力赛、篮球排球羽毛球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展现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教职工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出色的业绩投身学校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负责部门:校工会
13.献礼“十八大”书画摄影展
以写意祖国大好山河,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辉煌成就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教职工和青年学生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与展览活动,增进师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热情。
负责单位:校工会 校团委
14.“青春与十八大同行”征文与演讲活动
围绕喜迎十八大、贯彻十八大精神,紧扣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等宏观背景,以征文、演讲的形式,抒发东大学子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感情,展示东大学子关心城市发展,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精神风貌。负责单位:校团委
15.“光辉旗帜,青春引航”微博祝福活动
组织广大学生和各级学生组织,以迎接十八大、祝福十八大、学习十八大精神、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要内容,制作微小说、祝福心语、我校学子优秀个人事迹报道、祝福短片等各类微博内容。编印“光辉旗帜,青春引航”东北大学学子喜迎十八大微博祝福活动纪念册,激发广大同学用实际行动完善自我,勇担时代大任的责任意识。
负责部门:校团委
四、有关要求
党的十八大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组织开展“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东北大学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系列活动,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项活动负责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从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政治素质,增进师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校凝聚力,以十八大精神推进学校跃升发展的高度,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增强各项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和宣传栏、各场馆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宣传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标语口号,宣传学校和各部门改革发展成绩。各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宣传发动,积极组织本部门师生参与各项活动,并结合学校总体安排,创造性开展贴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的迎接、学习、宣传和贯彻活动。要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入把握和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全景图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89名委员和13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08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队,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左起):胡锦涛、李瑞环、李鹏、江泽民、乔石、朱榕基、刘华清
十三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五年。在国际国内的复杂艰难情况下,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从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八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党决定用一段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以利于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党中央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纠正“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在国际局势剧变的情况下,党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上,相继作出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党在历史关键时刻作出的这些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举国上下一片大好的的形势下召开的。
一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江泽民总书记做重要讲话
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第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纲要。纲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
(三)、教育体制改革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教师队伍建设
(六)、教育经费 1992年10月19日,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尉健行为中央纪委书记。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记者。
大会的议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书面);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领导机构: 一、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189人;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人
二、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田纪云、朱容基、乔石、刘华清、江泽民、李鹏、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杨白冰、吴邦国、邹家华、陈希同、胡锦涛、姜春云、钱其琛、尉健行、谢非、谭绍文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温家宝、王汉斌
三、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容基、刘华清、胡锦涛
四、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
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主席:江泽民
副主席:刘华清、张震
委员:迟浩田、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
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书记:尉健行
副书记:侯宗宾、陈作霖、曹庆泽、王德瑛、徐青
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光、王德瑛、刘丽英、安启元、李至伦、何勇、陈作霖、侯宗宾、徐青、曹庆泽、尉健行、彭钢、傅杰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做报告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十四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作一个历史的回顾,对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郑重的结论,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