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豪感,幸福感,责任感--感悟十九大
自豪感,幸福感,责任感-----感悟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是党的十九大正式开幕的日子,在这一天9点,我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听取了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总书记在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我深深的被报告所震撼、鼓舞、感动,让我充满了自豪感、幸福感、责任感。
一是充满了自豪感。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深刻的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职责,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自豪;报告回顾了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所取得的各个方面的瞩目成就,如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同时在强军兴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的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些成就、这些变化、这些坚定的话语,让我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二是充满了幸福感。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段话给出了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未来将面对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政党,中国人的未来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的答案,一字一语都透露着满满的幸福、暖暖的承诺;报告中“中国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炒的”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党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百姓疾苦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短板,这草根式、接地气的话语无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幸福、暖心;报告中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庄严承诺,将对我国亿万乡村及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直接变化,让每一个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中国人都感到幸福爆棚,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感到幸福温暖。
三是充满了责任感。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这段话,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清晰的定位和高度的肯定,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国公民的一员、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身上所肩负的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段时期的任务和奋斗方向进行了明确,特别是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让我对怎么发挥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医务人员的作用,感到压力大、责任更大,总书记在报告中还讲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如何让我的患者更快更好康复,减轻他们的疾苦,还需要作更大的努力,还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面对这场盛会,聆听了总书记振奋人心的讲话,我觉得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报告精神上来,把认识统一到十九大部署的各项工作上来,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把报告精神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把报告精神转化为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量的实际行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早日成为合格党员!
第二篇:责任感培训感悟
责任感培训感悟 通过一上午的培训,使我深刻地了解责任心的内涵;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是对自己所负使命所具备的忠诚和信念,因此,责任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质。这也将作为我今后工作的的指导。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感是一切行为的根本,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当我们在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时,才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在工作和生命中的价值。使命感是一种激发员工生命激情的神圣思想;是一种无论任务有多么艰难,都一定要完成的坚定信念。在企业中,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员工,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条件,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自动自发地工作。
大家在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人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部门内部相互推诿,部门之间相互 扯皮,大家都抱着“各扫门前雪”的态度。尤其是部门之间更为严重,推来推去,一个简单的问题能走一大圈流程,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周期,无形中造成公司成本的浪费和损失。这种现象是很可怕的,如果蔓延下去就会 严重的阻碍公司发展和提升的步伐。假如关键岗位负责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项目的延误、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就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任何一个企业责任感是员工生存的根基。富有责任感的员工富
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她会想尽一起办法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他们会创造条件;人手不够的时候,他知道默默地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经历和时间。
他们不管被派到哪里都不会无功而返,都会在不同的岗位上让能力展现出最大的价值。而缺乏责任感的员工,只会想着自己个人的利益,不会视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也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而感到不安,就更谈不上处处为企业着想了。岗位连着责任,责任系着岗位,记得在雷锋同志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做好,任何值得做好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做的尽善尽美。
作为山东金佳园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自豪,为每一个伴随着金佳园的成长、发展的光荣的集体和每一名员工的不懈努力感到骄傲,我坚信只要我们全体员工拿出自己的责任感,我们金佳园公司一定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第三篇: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感悟
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感悟
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而若教师出现种种职业倦怠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教师的职业倦怠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
(1)在职业规划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了时间、经历,但成绩平平,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出成果难,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2)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3)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4)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5)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1、职业因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必然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况之中,从而极易导致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首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
其次,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再次,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2、社会因素
首先,社会期望过高。
其次,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事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偏低,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自然是早晚的事。
3、学校因素
首先,人际关系紧张。
其次,不合理的评价机制。
再次,学生品行和学习问题。
4、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教师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有的教师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首先,个体的人格特质。
其次,一些背景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都有限的,而教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再次,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提高是教师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提高,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还要加强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教育;要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以及人际交往技巧,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职业倦怠。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首先,改善学校管理方式。
其次,改革教师及教学管理体制。
此外,学校还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比如,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建立“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机制,为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保障;每隔三到五年给予教师脱产或不脱产进修的机会;与兄弟学校建立多项交流关系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等。这不仅可以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不断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有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预防倦怠感的产生。
(三)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方面加以修炼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
3、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
4、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从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四、学会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因为社会、职业、学校及个人因素造成了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厌恶情绪。长期的压力积累,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教师是一个民族事业的希望,将他们置身于如此不堪重负的心境中,职业倦怠会教育出更多失败产品。所以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降低倦怠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同时,作为教师自身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做到多方面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职业倦怠中走出,重新焕发精神面貌。相信教师能从几十个跳动的生命中感受到这份阳光底下最光彩夺目的事业的快乐!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第四篇:十九大民警感悟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我感触颇深,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最前沿。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基层民警的基本素质和执法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安队伍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引人深思,作为基层公安机关一员,通过学习,我认为公安机关民警需提高三个意识:
一是提高法制意识。公安机关作为刑事和行政执法部门,应主动承担依法治国的重要历史使命,做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表率。抓住了执法规范化这个中心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公安工作的命脉,抓住了依法治国的根本。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执法规范化这根主线不动摇,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执法规范化成果,带动和提升整个执法工作,坚决文明执法,不滥用职权,以法律为准绳,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理念,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做贡献。
二是提高细节意识。公安执法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我们要通过抓细节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抓细节,来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弥补执法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要从接处警、受案、立案、调查取证、文书笔录制作、现场勘查、涉案财物扣押处理等各个环节入手,认真查找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来完善提高执法质量。
三是提高创新意识。基层公安机关不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要有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把我们的执法工作继续推向前进。在执法实践中,要特别重视科技在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提高执法的科技含量。实践已经证明警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因此公安民警要提高运用科技的效率,要发扬钻研精神,要在运用现代警务科技的同时,创造出更新、更适合、更贴近实战的科技战术战法。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维护好社会治安,坚决与不法分子做斗争,给全县人民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第五篇:十九大教师感悟
践行“十九大”--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篇)
第一篇
少年强则国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教育的内容牵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的梦想,只有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才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些年中,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正在迅速的改变,为了尽快实现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培养好每一位学生,逐步缩小学生之间发展的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在实际工作中,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主动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速成长;勤奋工作,热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我相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教育梦想最终一定能得到实现。
第二篇
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作为一线人民教师的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本职工作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体会十九大的精神实质,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充分体现自身的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把教育公平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这几年,我深深明白: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假如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之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早晚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要建立起毕生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惟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我会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第三篇
和谐教育就是公平的教育,就是均衡发展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建设公平的教育和均衡发展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如何贯彻落实教育公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实践表明,现代社会人们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呈正比例关系,特别是在当今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社会个体的发展前提。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释放。
其次,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谐社会是一个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是一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培养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再次,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客观上要求教育公平,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现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教无类”,即打破身份、地位、民族、性别、年龄、区域等界限,不分对象、不加限制地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这不仅是宪法、法律所体现出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基本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