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5:2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加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加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参加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这两天,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李健教授及其教学团队主持的《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时间虽短,但却受益颇深,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示,例如: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考核方式的创新等。下面,我主要谈谈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我参加培训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推动课程建设的助力器。由于当代金融活动快速多变,纷繁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利用课堂黑板板书和口头讲授来进行知识传播,有许多金融活动,例如外汇、股票的报价、利率互换等,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讲授,效果难以保证,而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使广大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因此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今后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先进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和课程相关内容,加深他们的直观理解。例如,在讲授《商业银行》这一章,可以结合视频资料,播放有关山西票号的发展和繁荣的资料;在讲授资本市场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中国股市的发展图片资料来阐述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二、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优化课程建设的添加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一些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的章节,多年来,在 “货币银行学”教学实践中,一直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学生的兴趣欠佳,影响了授课教师的积极性,我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期望提高教学效果,参加培训之后,使我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了切身的感受。例如,在讲授货币职能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如何理解现代信用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这一高中时就学过的知识有了较深一步的理解,同时也避免枯燥;再如,在讲授高利贷这个知识点时,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将高利贷这一古老的话题和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比如设置有关民间融资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可以采用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案例分析帮助同学提高对货币政策效果和金融监管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比如,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等等,通过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种种教学方法结合配套使用,远比单一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有效。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要 学会分析现实的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反映当前金融活动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的基金热、人民币升值等问题来讲授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政策协调等知识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金融敏感度。

四、改革考核方式

表面来看,考核方式跟提高教学效果没什么联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确实如此,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记忆,就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效果很难保证。但是参加了培训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采取复合化的考核体系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例如,像李健老师所讲,平时成绩占比40%-50%,期末占60%-50%。平时成绩中,分别包括学风、完成作业、讨论发言、测验考试等,这使得学生在平时的逃课、不专心听讲等现象必定会大大减少,督促其掌握知识以及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有助于实现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水平的课堂教学。

五、增强团队意识

参加培训之后,深深的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只有从事“货币银行学”教学的教师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对讲授大纲中的知识点做到理解准确,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相互交流教学心得,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代金融日新月异,金融实践和金融理论不断丰富,“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需要我们去探索新问题,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断汲取同行专家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成果,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就是我参加培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货币银行学》课程感想

《货币银行学》,被我们简称为《货币》。当我还没上课深入了解它前,曾和一位大三的师兄聊起《货币》,他“简洁扼要而不失诙谐幽默”的说到:“当你没钱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门课到底是学什么的了!”笑而不语„„当然,《货币》不仅会讲到钱的作用,还会涉及到经济领域的更深更广的地方,而我在慢慢学习中„„

还记得初中时候的一位音乐老师说到:你要学好这门课,你必须先对这门课的老师的感兴趣。同样,学好《货币》,就必须先对余老师感兴趣。余老师给我的印象,不仅是她的名字有内涵,特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感觉。最令我敬佩的就是她的坚持,对学习的坚持,从湖南大学到考研到现在的大学教师;对自我的坚持,在这个拜金的时代依然坚持了自我„„自从加了余老师的微博后,才发现她并不像在课堂那样的冷酷,而是很有爱心善良和童真的。在课堂上,不仅复习了很多高中政治的经济学的知识,而且学习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不断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其实,货币的第一章内容贯穿了高中政治的经济生活,与其内容大同小异,更是因为有了这基础,学习《货币》为我减少了不少压力。此外,还学习到很多新鲜的名词:复利,本票,VC等等。在高中时代,老师讲到的课本知识链接,出现了这些名词,老师肯定会丢出这句话:以后你们大学老师会专门讲到的了。果真,在《货币》和《微观经济学》都有专门讲到的了。还有,以前在电视的新闻节目上一看到那些枯燥的财经新闻,都会很下意识的转台。原因只有一个,太多的专业术语不懂了。而现在,接触到这些经济类的新闻,我倒是会看看听听,即使不是很深入地去想,也会去听听有没有自己懂的知识点,学习过的名词。

书本在第二章的时候也介绍过网上银行,而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太密切相关了。然而,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并发展相当迅速。而我本人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购爱好者,淘宝网的会员。衣柜里的衣服裤子,鞋柜里的鞋子,背的包包,脸上涂的各种功效的护肤品„„细数一下,我才发现我身上的东西太多太多是从网上购物买回来的了。更有趣的是,我的家人都已经被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有一次放假回到家里,我婆婆竟然很高兴地对我说:快帮我上网找找有没有血糖仪,上网给我买一个血糖仪。当时的我可真的惊讶,哇塞,我的婆婆何时变得“新时代新人类”呢?原来,我婆婆最近想买一个血糖仪,她去了医院问了相关的事情,可是医院的护士们让她等等,她们网上订购的血糖仪还没到。一想到网购,我婆婆就想到了我。有趣极了!而这网上购物便需要开通一个网上银行,和我们的《货币》太密切相关了。

第三篇: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摘要:货币政策是一国央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关键字:稳健的货币政策,原因,运用及分析

一.当前的货币政策

我国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滥流动性,也要以信贷促经济增长,及以信贷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要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包括汇率制度)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及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这样才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风险管理、弱化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挤出房地产的泡沫,并让物价水平回归到正常水平。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实际上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它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有效的工具。

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

(一)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随着近来物价过快上涨,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

(二)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兴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其实,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支出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

(三)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保证各方面的税率没有太大的波动,人民投资不会有较大的变动,有利于国家的财政预算和结算,有利于国家收支平衡。

三.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分析

2011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刚刚过去的2010年,央行针对经济运行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上半年重在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入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之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力度逐步加大,开始以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相配合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央行将继续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会以更加务实和创新的姿态去推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

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灵活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与期限结构,搭配央行票据发行和短期正回购操作,进一步提高流动性回收力度。第一季度累计发行央行票据3370亿元,开展短期正回购操作8150亿元。截至3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2.8万亿元。

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和微调作用,有效熨平季节性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冲击。针对春节前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较大的季节性特征,中国人民银行灵活安排正回购期限品种,通过不同期限正回购操作到期日与春节前现金投放峰值时点的匹配,有效熨平了季节性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

适度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进一步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相配合,结合市场环境变化,中国人民银

行适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不仅有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而且有利于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截至3月末,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操作利率分别为2.7944%和3.1992%,分别较上年末上升77.88个和68.77个基点。

适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2011年第一季度共开展了二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期限均为3个月,操作量均为300亿元。

(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

在国际收支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的背景下,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当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的功能,分别于1月20日,2月24日,3月25日,4月21日和5月18日五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2.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宏观审慎理念和流动性管理的需要,从2011年起对金融机构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合力。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主要基于社会融资规模、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体偏离的影响,并考虑具体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的情况等因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回收过多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稳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主动按照宏观审慎政策要求,从提高资本水平和改善资产质量两个方面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弹性机制,既可体现宏观调控的要求,达到防范顺周期系统性风险积累的目的,又给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保留了空间。

(三)二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为稳定通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5%提高到

3.25%,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1%提高到6.31%,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加上2010年第四季度两次利率上调的累计效果,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逐步上升,对于调节贷款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社会资金成本的逐步提升,也有利于引导通胀预期,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四)发挥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改善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2011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受灾地区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上述地区共计安排调增支农再贷款额度150亿元。支农再贷款的运用对支持春耕抗旱,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有效发挥再贴现引导资金投向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辽宁等5省(区)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50亿元。第一季度,累计办理再贴现552亿元,同比增加351亿元,3月末,全国再贴现余额766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从投向看,再贴现总量中涉农票据占32%,中小企业签发的票据占89%,较好地发挥了支持扩大“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认真落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激励政策以及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激励约束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坚持审慎稳健经营,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决定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对同时达到比例考核政策和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政策标准的425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和16个村镇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对达到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标准的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适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考核不达标的农村信用社,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

(五)引导金融机构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发展低碳经济。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适合服务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高度重视春耕抗旱和粮食生产的金融支持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把特殊群体就业、助学、救急应灾等“民生金融”工程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对国家重点支持区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金融服务工作,为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管理,积极探索研究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新渠道。

(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2011年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2亿元,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190.0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202.3亿元,进口结算金额2853.7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95.9亿元,进口结算金额351.3亿元。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2584.7亿元,其中实收392.5亿元,实付2192.2亿元,收付比为1:5,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与香港地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最高。截至2011年3月末,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800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858.6亿元,户均余额10733万元。

此外,应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国债增长速度应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国债风险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国债资金的运用应仅限于具有经济效益的领域,并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国债资金向这些领域的投入不是包办或垄断,而是重在发挥其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国债资金应退出纳消费性领域,有关社会保障事务应通过税收等无偿性收入来解决。在国债资金投资结构上,要逐步加大新兴产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充分发挥国债投资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要加大对国债投资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国债资金的到位,提高其使用效益。在利用国债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过程中,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的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方面,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并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次,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杠杆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财政投资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对社会投资实施调控,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财政投

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日趋下降、国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面对中长期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巨大的投资资金需要,财政的直接投资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当前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贴息支持政策性融资,变直接投入为间接拉动与引导。目前要扩大财政贴息的资金规模,使之成为加强供给管理的有效工具。

最后,要通过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刺激民间投资。要废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变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并相应调低其基本税率,取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分;统一企业所得税,给内外资企业以公平的税收待遇。取消地区性税收优惠待遇,实行以产业为导向的税收优惠待遇。

参考文献:徐师大经济学院《货币银行学》课件;

《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内涵》易宪容;

《当前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及其原因》 罗晶。

第四篇:货币银行学课程简介

货币银行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本校经济学本科层次各专业都开设此课,课内学时48个,计3个学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和方法论,研究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运行、宏观金融调控等经济金融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介绍了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及国际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范畴多。

二、教学目的《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目的在于讲授给学生有关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货币金融范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西方国家货币银行制度的发展演变,并结合实际了解当前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新问题、新现象和新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架构,既借鉴外国经验,又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使所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金融问题。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历史沿革1、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时期。我院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自1983年开设,主要针对金融专业学生,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财政与信贷》课程。1986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打破将货币银行学划分为社会主义部分和资本主义部分的定式,国内相关高校率先编写出了统一的《货币银行学》教材。随着金融在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货币银行学》成为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1990年,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组织全国普通高校金融类专业教材的建设,供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更大范围的修订成为必然,重点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这一时期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成熟,授课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注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环节多元化,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2、1996年至今,课程体系重大改革创新时期。《货币银行学》课程1996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并结合我校97年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始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有:①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确定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方案;②加强教材建设,形成了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③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④ 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法。此项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2000年,组织了对《货币银行学》教材的重新编写,2005年8月由中国财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次重新编写对体系与内容都做了很大调整。2010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高等金融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我院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我们又进一步加大该课程的建设力度,明确提出完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本课程的建设日臻完善,在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面对面进行知识、理论传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课堂讲授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突破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使教学内容充分吸纳国内外金融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金融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内容充实,重点难点突出,更新及时,即使 1 学年讲授两次,教案和课件也进行更新和充实。

2、课外指导

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学习广度的有效方式。本课程任课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例如任课教师提出问题,提示思路,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参考书目,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等。课外指导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要求,活跃了学习气氛,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展了学生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的视野。

3、启发引导

本课程组的任课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启发引导教学方法。例如进行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政策实践分析等等,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先行讨论分析,之后由教师总结。再例如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性学术研究活动,撰写学术论文,部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撰写的专题研究性论文还在相关刊物上公开发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4、双向互动

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每一章节授课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总结,学生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清楚的内容,或者是现实中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解答,之后加以补充总结。教师也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收集资料、课下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做现场点评。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增加了教师的动力和压力,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5、学生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自评的内容,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对自学内容进行研讨,制作自己的讲课课件,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授,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小组成员都可以回答问题。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辩论,同学们在争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6、模拟实践

借助金融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如模拟股票市场交易、网上银行业务、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等。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股票期货交易所、国际大银行等网站,了解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五、课程特色

1、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保持动态性和切实性

本课程作为金融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教学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以历史的和逻辑的线索将古今中外的金融理论与金融运行发展规律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基础性,保持动态性和切实性。基础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最显著的特点,教学内容综观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在基本原理、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体现在课堂讲授时不断充实与动态更新,及时吸纳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确保本课程的发展性和领先性;切实性表现在本课程立足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批判吸收国外优秀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服务于中国的经济金融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并成为代表性的金融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实现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创设了综合性教学与考核方法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本课程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学生自主课堂、自主讨论、自主完成作业,自主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本课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学理念的人文性和先进性

本课程教学过程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职业操守与传授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注重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4、理论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优势与特色所在。通过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认识,再辅以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加强,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与好评。在本科生的第七学期,本科程专设了金融行业内实务部门的精英人物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提高了本科生的就业技能,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专业的统设必修课。本课程系统阐述了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前沿的金融经济研究理论和进一步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为对培养金融专业人才起主要作用的重要课程,《货币银行学》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供系统的金融理论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做到:(1)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2)把握金融运作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掌握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方法,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们进入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分析金融经济领域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金融学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探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金融现象,研究和解决现实金融经济问题。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该课程需要具备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以《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为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有《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等。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教学内容:

1、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

2、货币的功能与作用

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货币形式的演进,各种分类的货币定义。

2、重点掌握: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的作用。

3、重点掌握:当代心用货币的层次划分(特别是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计量。第二章 货币制度

(一)教学内容:

1、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2、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

3、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4、区域性货币制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重点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

2、掌握:国家货币制度的涵义、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3、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定义、国际金本位制。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及其构成。

4、掌握: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定义及形成发展。了解:现有的几大区域性货币制度体系。

第三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一)教学内容:

1、外汇与汇率概述

2、汇率的决定与影响

3、汇率的制度安排与演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外汇的基本概念及构成,汇率的概念、标价法及种类。

2、掌握:汇率的决定因汇率的作用与影响。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

3、掌握:汇率制度的演进、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了解:新西兰、瑞典、英国、芬兰、加拿大等国的通货膨胀定标。第四章 信用的演进

(一)教学内容:

1、信用的含义

2、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3、现代信用及其作用

4、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信用的含义。了解:不同范畴的信用。

2、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高利贷信用。掌握: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的分类及其各自的概念。掌握: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现代信用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4、掌握:信用制度的安排、信用机构。了解:社会征信体系的构成与作用。第五章 信用形式

(一)教学内容:

1、企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政府信用

4、个人信用

5、国际信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企业信用的含义及形式,商业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

2、重点掌握:银行信用的含义和特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比较。掌握:银行信用在信贷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政府信用的含义与形式。了解:我国政府信用的发展。

4、掌握:个人信用的含义及类型、消费信用。

5、掌握:国际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各种概念。第六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一)教学内容:

1、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2、利率的种类

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4、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

5、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式。重点掌握:利率的计算方法、收益的资本化。

2、掌握:利率的不同种类及概念。

3、掌握: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4、重点掌握: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

5、掌握:利率的一般作用、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率作用的发挥。第七章 金融机构概述

(一)教学内容:

1、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功能

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3、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专业化分工与金融中介的产生。重点掌握:金融机构的功能。掌握: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2、掌握: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概述、国际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3、了解:旧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金融机构体系。掌握:祖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第八章 银行类金融机构

(一)教学内容:

1、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种类

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

3、政策性银行

4、信用合作机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银行经营的特殊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种类。

2、掌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分类、内容及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与理论演变。

3、掌握:政策性银行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政策性银行的种类,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4、了解:信用合作机构的概念和作用、信用合作机构的种类、我国新和机构的业务。

第九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教学内容:

1、保险公司

2、投资机构

3、其他金融机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保险公司的产生与运作功能、保险公司的种类、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2、掌握:证券公司、投资资金管理公司的业务与作用。

3、掌握:信托机构的概念、业务、作用,融资租赁机构。了解: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一)教学内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征

3、金融工具的价格

4、金融工具的收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的种类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视察各地位与功能。

2、重点掌握:金融机构的特征、金融工具的种类(包括常规工具与衍生工具)。

3、重点掌握: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流通价格及各自的计算,金融工具的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套利定价、期权定价)。

4、重点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收益与影响因素、各种金融工具的收益率计算。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

(一)教学内容:

1、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2、同业拆借市场

3、票据市场

4、国库券市场

5、回购协议市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货币市场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2、重点掌握: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与类型、同业拆借市场的要素。了解: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3、掌握:票据市场的类型及定义、商业票据市场的活动。了解:票据市场的发展历程。

4、掌握:国库券市场的含义与特征、国库券市场的要素。了解:我国的国库券市场。

5、掌握:回购、回购协议的定义。了解:回购协议市场及其参与者、交易对象、交易程序、交易特点、利率决定、我国国债回购市场。第十二章 资本市场

(一)教学内容:

1、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2、证券的发行市场

3、证券的流通市场

4、资本市场重要理论及证券投资分析简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 资本市场的特点、主要参与人、功能。

2、重点掌握:证券发行市场的参与者及其选择(发行市场的含义、主体、参与者的证券选择),证券发行的方式,证券发行的条件限制(股票和债券)。

3、掌握:证券上市与交易程序、流通市场的参与人、流通市场的组织形式、交易方式。

4、掌握: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重点掌握:资本市场效率理论,资本市场风险和收益,资产组合理论。掌握:证券投资分析(基本面和技术分析)。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一)教学内容:

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2、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解

3、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

4、国际支付与结算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内涵。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2、掌握: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判断(自主性交易、调节性交易、贸易差额、国际收支差额等)。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与调节机制。

3、重点掌握:国际储备的概念、特点和构成(尤其是各构成要素的概念)。掌握:国际储备的作用与对储备的管理、对外债务与管理(重点掌握:外债指标的计算和含义)。

4、了解:国际支付与国际货币。掌握:现代国际支付的基本流程与特点。重点掌握: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

第十四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一)教学内容:

1、国际资本的流动

2、国际金融市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与种类。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与特点。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及各种效应。

2、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和概念和作用、国际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有关问题。第十五章 金融全球化

(一)教学内容:

1、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2、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全球化的三个阶段,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2、了解: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回顾和现状。掌握: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承诺与影响)。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

(一)教学内容:

1、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4、清算业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央行在中国的发展。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类型。

2、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3、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

4、掌握:清算业务的含义,支付结算系统的主要类型和作用,我国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了解: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形成发展。第十七章 货币需求

(一)教学内容:

1、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2、货币需求的决定

3、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货币需求的含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掌握: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角度。

2、重点掌握: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凯恩斯学派的发展、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掌握:货币需求理论的继续发展

3、掌握: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决定我国货币需求微观基础。第十八章 货币供给

(一)教学内容:

1、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2、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3、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4、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5、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与特点。

2、掌握:基础货币及其构成、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

3、重点掌握: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主要制约因素、存款扩张倍数。

4、重点掌握:货币乘数、主要决定因素。掌握: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分析。

5、掌握: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

(一)教学内容:

1、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原理。了解: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分析。

2、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测定的指标体系。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

3、掌握: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其测度指标、通货紧缩的成因。了解:通货紧缩的危害及治理。第二十章 货币政策

(一)教学内容:

1、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3、货币政策工具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了解: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2、掌握:货币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含义。重点掌握:可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3、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重点掌握:一般性政策工具。了解:选择性政策工具与其他政策工具、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

4、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及主要环节。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5、重点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

(一)教学内容:

1、金融监管概述

2、金融监管体的一般构成

3、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4、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特征。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历程。

2、了解: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掌握: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了解: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式。

3、掌握: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重点掌握:对商业银行市场运作的监管。了解:对商业银行退出的监管。

4、掌握: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意义。了解: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金融市场监管机构。

第二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教学内容: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

3、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4、金融创新与发展

5、金融结构与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掌握:经济货币化的概念。了解: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经济货币化的影响因素、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化问题。

3、重点掌握:二元金融结构、金融深化、金融压抑的含义。了解: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4、了解:金融创新的概念和分类,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成因,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5、掌握:金融结构的含义与表现形式。了解: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条件、影响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金融结构的作用与影响。掌握: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与评价角度。

下载参加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加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最终版]

    暑期实践报告班级:文专会0931姓名:吴树坤学号:200990605109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比1的心理价位;2008......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选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选题 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 考核标准采用百分制。论点明确(20分),论据充分(40分),条例清楚(20分)。 1、论点: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应......

    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精品课程培训已接近尾声,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来讲,这次培训使我收获颇多。......

    货币银行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I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 C ),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 资产业务B.负债业务......

    货币银行学(范文)

    《货币银行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根据流动性不同,货币层次分为M1与M2 ,M2不同于M1的经济意义在于( B )。A、具有现实购买力B、具有潜在购买力C、对当前物价......

    货币银行学

    2013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有新的进展。消 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结构调整逐步 推进;价格、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 万亿......

    货币银行学范文

    第一章 导论 一、学科分类中的金融专业 二、金融专业中的货币银行学课程、 三、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经济与货币→货币制度→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资产的价......

    货币银行学

    0039《货币银行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三、重点习题 (一)判断题 ()1.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