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图书的问题新探
诚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图书的问题新探
2014年第2期(No.2,2014)图书馆界(Library World)刘开琼:诚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图书的问题新探――以广西大学图书馆为例[摘要]针对自助借还图书服务中出现的各种不诚信行为,图书馆应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宣传教育、新生培训、适度处罚、开展网络讨论、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且与加强自助借还系统的监测管理、建立诚信机制和诚信档案并举,在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的同时,培养读者的诚信行为习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图书;诚信机制
1前言
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守法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是教育活动的补充、延伸与扩展的场所,在传递知识、培养能力、涵养品性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树立诚信观要从点滴做起。解决高校图书馆的新问题――自助图书借还服务中大学生读者的诚信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2图书自助借还机的引进及使用情况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顺应图书馆日趋开放的环境,构建一个以读者服务为中心、逐步以自助服务为导向的现代化图书馆[1],适应读者的需求,增强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自主性和参与感,彰显读者的主体地位,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图书馆自助服务相继应运而生。作为西部地区的211工程学校,广西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充分利用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经费,引进了两台自助借还机。
我馆自2013年6月18日开通并运行自助借还机至2013年10月18日的时段内,读者共在自助机上借书78 802 本,还书 64 521 本,共 143 323 本,同期手工借还 138 698本书,这四个月的借还总量是282 021本。自助借还量占总工作量的 51%,是手工借还量的 103.3%。而2012年6月18日至2012年10月18日这四个月的手工借还总量是270 359本,比使用自助借还机后少了11 662本。以上数据表明,读者乐于使用自助借还图书机。自助借还机为图书馆提高了图书的流通量,同时减轻了图书馆员工的劳动强度。
3自助借还图书存在的诚信问题
自助借还图书在给读者带来方便、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诚信问题。
3.1 图书污损,预约书遗失
据我馆统计,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一个月里从自助机归还的图书中污损的共有55本;在自助机归还的预约书279本中,有47本遗失(详见表1)。
表1问题图书情况
分项数量(本)所占比例(%)封面封底脱离破损2138书中乱写乱画1324浸汁916脱页713无条码59预约书279本47(遗失)16.83.2 冒用证件借书
服务总台的工作记录显示:2011年、2012年有冒用行为的读者分别为89人、94人。目前自助借还图书机无法识别读者是否冒用证件借书,但2013年9月份有12位读者拿非本人的借书卡在自助机上借书时因有欠费而无法借书成功,只好拿到服务总台借,从而被工作人员发现。
3.3 归还的图书没有按要求放好
工作人员在自助机旁放有书车,书车上张贴着“请把还回的图书整齐地放在书车上”,但是每天都有读者不按要求操作而是随手把书乱放在自助机上仅一尺见方的桌面。
4自助借还图书存在的诚信问题统计分析
4.1 发放调查问卷征求读者意见及结果统计
表2读者调查情况
分项内容数量
(人)是否用过自
助借还机用过76没用过24如何评价好,方便71一般5哪些属于
诚信问题A.预约书不归还反而藏匿66B.归还污损图书60C.不将预约书放入预约书箱54D.还书成功后没把书按要求放入书车45E.用他人借书卡在自助借还机借书41诚信问题是
否需解决需要95不需要5诚信问题
解决途径A.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61B.新生入馆教育59C.馆内宣传教育47D.建立诚信机制38E.开辟网络诚信论坛15F.开展诚信讲座活动12续表2
分项内容还有哪些建议(1)加强管理,发现不诚信行为对其借书证实行停借或缩减其证件的使用范围。(2)对污损的图书查看借还记录,并在其个人信息里进行备注,以便要求赔偿。(3)一旦出现诚信问题,可取缔其借书卡使用资格,时间长短由图书馆员视情况而定。(4)加强互相监督,或派勤工助学的同学轮岗监督。(5)在自助借还机旁贴告示,提醒读者归还的书若有污损要主动与工作人员联系。(6)建立诚信档案,与评优评奖挂钩。(7)对于那些把归还的图书又随手拿走或乱放的现象,建议设置回馆图书按时上架机制。(8)为防冒用情况,建议给借书卡设置个人密码使用自助机还
出现哪些问题(1)借书卡上有过期的书或欠款,借书不成功。(2)凡是预约书都不能在自助机上借出4.2 产生自助图书借还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图书馆方面。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包括我馆)对图书的污损、丢失以及冒用证件等行为基本上以批评教育为主,罚款为辅,即惩罚力度较轻。对自助借还机上预约书的问题,目前国内使用自助借还机的高校还包括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它们所使用的自助借还机都没有开通预约书的借还功能,均要求读者拿预约书到服务总台进行手工借还,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自助借还机上操作时容易丢失预约书,还没有有效的办法进行管制。另外,就我馆而言,虽已尝试开通预约书的还书功能,但目前也还缺乏诚信管理机制。如果加强巡视监督,对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时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咨询,以成本价提供自助复印等,就可以从源头有效制止个别读者对图书撕页的违规行为,还可以及时制止乱放书的行为发生。我馆在倾听读者意见方面,也还做得不够,若能及时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相信会减少归还的预约书丢失的数量。
4.2.2 读者自身方面。一方面,从个体来看,当今的大学生读者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别同学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缺乏公德意识,在这些读者心中,讲诚信就是吃亏,就是傻瓜。另一方面,从这些读者的成长环境来看,社会的信用危机影响到大学校园,成为诱发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2]再有,社会和家庭忽略诚信教育,社会上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使家长不够重视诚信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观扭曲。而一些家长不讲诚信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助长了子女不诚实的行为。
5对读者进行诚信教育的措施
李大钊说过,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教育要发展,国人素质要提高,非依赖图书馆不可。[3]100份问卷中,95%的读者要求对自助借还图书出现的诚信问题进行解决,可见,诚信教育势在必行。我馆充分实现寓教育于服务中,因为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载体,图书馆丰富的知识资源及其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使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3]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读者意见和建议,我馆的做法如下。
5.1 注重宣传,在馆内营造诚信氛围
从2013年10月开始,把每年的10月定为图书馆“诚信月”。首先,在我馆的一楼大厅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自助图书诚信借还,人人争做诚信读者!”其次,在图书馆大门口和每层楼的入口处都张贴宣传标语:“您已进入监控系统,请注意一举一动”“诚信无小事,文明你我行”。再次,在紧靠着自助机的墙上张贴宣传语:“诚信借还,你我有责”“如有污损图书,请主动与工作人员联系”“请把还回的图书整齐地放在书车上”。
5.2 对读者进行多元化诚信教育
一是对新生进行入馆培训(上文检课时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二是与各学院联系,通过学院团组织、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等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如团委利用雨无声、空谷网站在全校范围开展征集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活动);三是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如采取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开辟诚信论坛,在图书馆主页开展诚信讨论,让大学生们互相交流、积极探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四是邀请专家进行诚信专题讲座。
5.3 加强自助借还的监测管理
5.3.1 培训学习。每周一上午10:20定期组织读者观看自助借还实况和随机抽取监控的录像,让大家对自助借还增强感性认识,从而使读者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5.3.2 现场指导。不定期安排员工和勤工助学的学生轮流站在自助机旁指导借还书的读者正确操作,以避免出现不诚信现象。
5.3.3 进行适度处罚。义工也就是志愿者服务,即义务工作,是一种不为物质报酬而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促进文明同时提升自己素质的行为。[4]首先,在图书馆主页、大厅的电子屏幕以及在图书馆大门口发出通知,广而告之图书馆将要对自助还书时有不诚信行为的读者进行教育。其次,工作人员查看在自助机归还有污损的图书、随处乱放书的读者信息,在该读者的借书卡上备注污损情况或备注乱放书的具体时间、地点并对其证件作停借处理,当该读者再次借书时请他到自助机旁做一小时义工以示教育,由其负责给前来借还书的读者宣传诚信借还。再次,不定期根据在自助机归还的预约书丢失的监控录像信息,查看该读者还书时的情况,若是人为带走的话,将作严肃处理。
5.3.4 相互监督。鼓励相互监督,对举报别人不诚信行为的读者进行诚信加分,一次1分;对被举报确实是不诚信的读者则要在自助机旁做1小时义工,同时将被记诚信减分,一次1分,如果诚信减分达到5分者就被计入诚信档案,毕业退证时将延迟5个月。
5.4 构建诚信激励机制,促进自助图书借还服务顺利开展
首先,建立读者诚信积分制。诚信积分可分为:诚信加分和诚信减分。其次,建立以激励为主的逐级奖惩制度。每位读者的基础分都是100分,凡符合加减分项的每次进行加减分,对于诚信积分较高的读者,可采取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激励措施,可借鉴其他图书馆的做法,如增加借阅册数、延长借阅期限、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免费查询信息、为毕业生开具诚信证明。[5]对一些违规行为较严重的,诚信积分已减到一定程度,则依据诚信积分数,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如减少借阅册数、缩减借阅期限、暂停借书证、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加、减分的具体规则为:诚信加分(给图书馆提良好建议、举报不诚信行为、图书借阅累计100本且没有丢失图书、没有逾期欠款现象等)每次获加1分,累积加5分者,增加借阅册数5册,并延长借阅时间半个月,以此类推,同时在大厅电子屏幕上显示表扬名单,并记入诚信档案,毕业退证时图书馆为该读者开具诚信证明。诚信减分(污损、冒用、归还的书乱放以及丢失图书等)每次扣1分,同时要求做义工1小时;预约书借不了却强行拿走的,每次扣3分,同时做义工3小时。累计扣5分者,记入诚信档案,毕业退证时延迟5个月办理退证,以此类推。
5.5 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安排专人负责读者自助借还诚信行为的管理,不断完善读者个人诚信档案;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协调好,随时对读者在图书馆的诚信行为给予记录、评判和约束,便于管理部门在学生竞聘、申请奖学金、评优评先、入党等时纳入其诚信行为作重要参考;被扣诚信分的读者视情节严重程度,与毕业退证捆绑在一起,这将影响到其是否能按期退证毕业。
6实施诚信教育的效果及瓶颈问题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宣传、抓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等教育,效果已彰显,据统计2013年11月不诚信情况,图书污损、冒用证件借书、预约书丢失、乱放书现象的比例分别下降45%、47%、53%、65%。然而,读者冒用证件借书不容易发现,只有给借书卡设置密码才是最好的办法,以避免有读者把拾到的借书卡借了书又不还而由原持卡人承担赔书责任的现象发生。还有一种情况,即部分读者还书后需要再借,发现是其他读者预约的书,结果借不成功而被该读者强行拿走,此书有可能就此消失,这需要靠读者自律。通过2013年10月整个月的宣传教育,虽然有效果,但增加了工作人员很多工作量。自助借还图书服务中出现的诚信问题,关键是读者要养成诚信习惯,自觉遵守。另外,部分读者的借书卡上存在欠款或过期书不能借还现象,主要是由读者本身的责任意识不够造成的,理应加强责任感教育。
7结语
自助图书借还服务中诚信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图书馆教育是不够的,社会、家庭、学校必须相辅相成,效果才明显。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文献保护条例,用具有法律效应的制度来管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6],对诚信度较差的读者,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制裁以保护图书馆文献。图书馆通过具体的文献服务促进人与知识的有机结合,最终促进物化的文本知识内化为读者的素质与能力,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武,姜爱蓉.构建以自助服务为导向的现代图书馆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93―96.[2] 王丽.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问题研究 [J].兰台世界,2008(24):78―79.[3] 马少美,艾国生.刍议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兰台世界,2008(24):79―80.[4] 伍力.志愿服务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思考 [J].德州学院学报,2012(S1):272―274.[5] 蒋德凤.泛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诚信激励机制 [J].图书馆学刊,2013(4):24―26.[6] 黄海彬.逾期志愿服务――文献逾期处理制度新举措 [J].图书馆建设,2013(9):70―72.[收稿日期]2013-12-14
[作者简介]刘开琼(1970―),女,馆员,本科,广西大学图书馆流通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说明] 本文为广西大学图书馆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SG2013004)的研究成果。(上接第33页)
9月26日,根据《中国图书馆学会先进学会评选表彰办法》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会员和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的要求,学会秘书处根据近年所取得的成绩,申报了全优奖:先进学会奖和单项奖,教育培训先进奖。还向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上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徐欣禄为优秀会员的候选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贾莹为优秀学会工作者的候选人。
9月24―29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做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的通知》(桂文发〔2013〕21号)要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2013年“三区”人才支持工作方案,广西图书馆学会举办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系统维护培训班”,36家来自广西“三区”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维护员39人参加了培训。
10月23日广西图书馆学会在贵港召开了九届二次理事会议。会议由学会副秘书长庞蓓主持。52名理事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理事长徐欣禄从组织建设、学术研究、学会培训、编辑出版等几个方面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通报并就2014年工作计划征求理事们的意见。随后,学会秘书长贾莹对学会2012~2013年(1~9月)财务情况进行了通报。
第二篇:制度执行力视角下的高校反腐倡廉路径新探
邹雄伟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66000)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反腐倡廉制度日益丰富,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但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还不够到位,制度的执行力还有待提升。本文从制度执行力的视角,在窥探其在高校反腐倡廉活动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剖析目前我国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执行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全新的视角探讨提升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路径。
关键词:制度执行力;反腐倡廉;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72-03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不仅要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还必须要不断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践证明,构建反腐倡廉的惩治和预防体系也必须重视和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制度执行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在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目前我国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制度执行力不够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制度执行力及其对高校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一)强化权责意识和角色认知
每个人都处于既定的社会地位中,而他在该地位上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即为角色。角色认知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尤为重要,制度的执行者是否扮演正确的执行角色,直接关系到制度执行过程的顺利与否和执行结果的理想程度。而制度执行力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角色认知的深浅,到位的制度执行力不仅有利于强化制度执行者的权责意识,还有利于其提升自身的角色认知。在高校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制度执行力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高层领导人是否主动投身反腐工作,纪律检查部门是否积极履行监督教育职责,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结果。高校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实践中,很大一部分人对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楚,未能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担当应有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可以改变目前高校工作人员自身角色定位不清的问题,强化其权责意识和角色认知能力。
(二)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有效性
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切实有效地提升反腐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制度的时效性,是当前我国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紧迫任务。制度执行力是科学合理制度设计须考量的因素,是制度内容的延续,更是制度本身的要求。制度效用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如果执行不力,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毫无现实意义。事实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腐败行径尚未得以清除,某些领域中的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这大多与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有关。只有将制度执行和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反腐倡廉才能够不断深入前进。执行力是优越制度的生命力所在,有效的制度执行力无疑是反腐倡廉的利器,是反腐倡廉制度有效执行的首要保证。
(三)培育优质的反腐倡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作用。在高校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反腐文化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反腐工作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而这又进一步影响到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在高校,影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第一,领导对反腐倡廉的重视程度、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部门对制度的敬畏程度;第二,高校教职工对待反腐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其中后者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反腐倡廉的制度文化又直接影响教职工的思维判断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其对待反腐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这将直接影响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结果。因此,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优质反腐倡廉文化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制度文化环境,而这又将反作用于制度执行力,促进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主要成效
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深入贯彻实施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瞬息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校情,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腐败向高校蔓延的趋势,建构了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氛围,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
(一)高校反腐制度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先后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起来,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2008年,党中央出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关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作为现代大学建设的顶层设计,该实施规划提出的政校分开,教授治校,体制改革等战略方针,为高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新颖的方式和有益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系列规章制度、实施意见、指导方针的出台为高校行之有效的廉政制度框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内涵日益深化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尚缺乏独立的、专门的高校惩治贪腐的制度规范。这一时期,约束高校党政领导的治校行为大多是工作规则和制度通知,这些规定普遍具有条文性、宣言性的特点,没有具体执行的措施,而且过于笼统,界定模糊,形同虚设,致使其欠缺有效的威慑力。条文规定的实用性不强直接导致了监督缺位,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监督效果。为此,1998年,中央中央颁布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了高校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建立了反腐倡廉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制。此外,中央中央还建立健全了收入申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会计委派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清晰地界定了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了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强调了违法制度规定的后果。
(三)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制度反腐为核心的惩防体系建设。相关的制度、规定、方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全,层次分明,内容齐全,逐步完善。高校运作中不论是决策行为、办学行为还是管理行为、监督行为都有了完备的制度作为标准和依据,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约束面广。针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各高校始终坚持重大决策公开,财务状况公开,热点问题公开。涉及干部选任、招生考试、教育收费等重点内容,各高校制度实施程序规范。围绕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教育部门制定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目录。有了廉洁自律的党政领导,有了民主决策的党委集体,在健全的制度框架内,高校的管理运作有序开展。
三、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制度的中主体不明确。一种制度的产生不仅仅只需要制度遵守者的参与,更需要制度制定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参与。目前我国高校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中,制度的制定者很明晰,但是制度的执行者、监督者以及反腐倡廉绩效的评价者并不明确,导致高校的反腐倡廉实践中,虽有制度,却无执行;虽有参与,却少奖惩。
其次,制度的设计内容可操作性差。许多高校现行的反腐倡廉制度实质上是对上级要求的一种敷衍,原则性强、内容空洞、要求繁琐却又缺乏时效性已成为通病。目前各高校出台的反腐倡廉制度大体相像,如各高校下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具体实施办法》中,只提出了各高校应该怎样去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但是,每个高校的情况不一,怎样在各高校中去实施这一规定,并没有明确提出来,导致了制度的制定与高校反腐的实际不相吻合,影响实施的具体效果。在制度的边界上,更多的是“原则上”、“一般情况”以及“其他情况”等词汇,模糊的边界增大了执行的弹性。此外,“人情大于规范”的现象在高校很是盛行,尤其是一些手握权力或者对学校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老学者和老教授们几乎对本校的反腐倡廉制度免疫,而大部分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在设计时并没考虑到这些,使得制度上出现了真空。
(二)制度的执行监督力度不足
一项制度能否得到切实的执行和贯彻,不仅取决于制度的完整性,对制度执行者的监督和奖惩也十分重要。目前,我国高校的反腐监督主要有高校的纪检监察机构来完成,而高校内部的监察机关难以有效地监督校长和书记,因为校长和书记本身他们往往是厅局级,甚至省部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监督权限,他们不在高校内部的监察机构监督的范围之内。同时,由于这种行政化的等级,从校长到院长、系主任,到普通的员工,等级森严,行政距离过大。有些领导干部不愿甚至不屑于下级的监督;一般的教职员工基于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考虑,不愿对领导或同级人员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和揭露。外部监管的缺失和内部监管方面的疲软,造成了很多高校对腐败问题监督的乏力。此外,纪检部门本身由于人数少,缺乏专业性的培训,往往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有的干部或专职监督人员存在着不主动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甚至不敢监督等现象。
(三)惩处力度偏弱导致“寻租成本”较低
人的自利性直接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寻租”现象的发生,从而滋生腐败。经济学认为当“寻租成本”高于“寻租收益”时,理性人将减少寻租行为,那么腐败发生的机会就会减少;反之,则增大。目前高校腐败问题之所以频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的“寻租成本”太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责任追求不到位。部分高校的监管者和管理者基于对个人利益、人际关系以及学校声誉等多方面的考虑,不愿处罚;“法不责众”与“法不加尊”的思想也制约了“寻租成本”的上升;对领导腐败行为的视而不见还会引起“破窗效应”,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处罚力度偏弱,当腐败问题受到外界调查时,这种调查或多或少会受到高校内部自成体系的影响,而高校自身的监察和处罚大都集中在经济和行政领域,且多以小额罚款或者“警告”、“处分”等惩罚措施为主,对“寻租”行为的惩处力度偏弱,给不法分子留下了铤而走险的空间。
四、提升高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路径选择
(一)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开展需要依赖健全制度来保障,而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建立完善反腐制度的基本前提。一项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反腐工作效率,为惩治贪污、受贿的实践提供具体的实施框架。建立科学合理的反腐败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深入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制度设计需要切实符合高校的客观情况,不可一刀切。第二,制度设计需要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同时“兼顾效率”,确保在这一过程中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不可忽略高校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第三,制度设计应当保证其囊括的内容具体全面,在制度实践中可供具体操作,同时也要求与时俱进,能够适应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第四,制度设计应当公开民主,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设计、完善反腐制度,能够体现普通民众的诉求。
(二)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
为加强高校腐败监督的执行力度,及时有效地察觉高校领导、基层员工的腐败行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来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第一,必须增强反腐监察部门的职能建设,放权于监察职能部门以提高其工作独立性,最终保证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高校中,高层领导主导着学校大大小小的事务,行政之风浓烈。在这一现实下,纪检监察职能部门无法有效地实现对领导的监督监察,监督机制的落实受到较大的干预。提高反腐监察部门的权限、保证其独立性,是完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的基本保证。第二,完善的监督机制需要将学生、教师及社会公众融入这一过程,鼓励其积极参与反腐监督过程,强化监督机制。政府及高校应当为社会公众的监督提供便利的反馈渠道、减少其反馈成本,让他们更加便捷地提出意见。此外,对提供信息来源的人员应当适当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受打击报复。第三,将“阳光化”政策引入高校反腐改革过程中去,使高校行政工作更加透明化、公正化。
(三)健全制度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近几年来,高校腐败事件时常曝光于公众面前,频发的反腐案例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高校缺乏一套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贪污、受贿人员惩罚力度较弱。高校反腐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腐败分子从事一些贪污、受贿行为,极大地破坏了高校的廉政之风。完善制度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惩罚力度,是高校提倡廉政的重要途径。将“零容忍”原则引入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的前提,香港廉政公署对腐败行为的坚决打击与惩处是降低违法率、提升社会风气的成功案例。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将增加腐败分子的实施违法行为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腐败动机,有力于提倡廉政之风。为深入贯彻“零容忍”原则于反腐实践,完善制度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在立法上,完善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明确腐败行为所付出的代价,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法制化、规范化。第二,执法人员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贯彻“反腐倡廉”的理念,切勿屈服权威、放纵高校腐败行为。第三,同时高校也必须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建设,将反腐工作重点划入日常行政工作中去,加重对反腐行为的重视与惩罚力度。
第三篇: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摘要:随着云计算、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在线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文针对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若干问题,并结合一些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探讨高校读者群体在大数据视角下的个性化需求,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优化服务
随着cyberspace的兴起,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生成越来越快,需处理的数据爆炸式增长,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1,2,3]。数据统计显示,每隔2年,全球数据总量会增长一倍,并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大数据,也称巨量数据,指的是数据量极其巨大(由TB跃升到PB级,甚至ZB级)、需要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才能进行处理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如下特点:(1)体量巨大(volume)呈爆炸式增长(2)类型繁多(variety)(3)要求处理速度(velocity)快(4)价值密度低(value)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情况
(一)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的组织结构
传统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文献资源,而且主要是纸质版,如光盘和磁带等。近十年里,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采购量逐渐减少,绝大部分经费用于购买数据库,使得数据库里的资源呈指数级增长。借还书主要采用光电式感应技术(需光电感应扫描仪、纸质条码和索书号),其中几台检索机用于检索图书,几十台电脑构成电子阅览室。阅览室门口和图书馆门口有门禁检测系统和Opac系统或ILASS系统等图书服务系统。这些资源整合的数据和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结构化的数据[1]。
(二)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认为:服务是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发挥。类似的,图书馆服务可以认为是使图书馆资源(包括电子文献资源、场所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使用价值得到发挥。自1990年便有国内学者在《中国图书情报工作实用大全》中将图书馆服务定义为:图书馆为了发挥入藏图书资料和其他资源条件的作用、广泛传播信息并满足社会信息需求而向图书馆使用者提供设施和条件的一切活动。美国图书馆学会将图书馆服务定义为:图书馆为了满足其某种目标群而从事的各种活动和提供的各种计划的一个类属词。
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为文献借阅服务、光盘借阅服务、文献或光盘上架顺架工作、打印扫描服务、图书查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新书荐购服务、新书通报服务、论文查重服务、毕业生的离校手续服务、留言建议咨询服务、新生培训和图书修补工作以及图书逾期费用缴纳等。
近十几年里,许多高校的图书馆由闭架式借阅转入开架式借阅,由手写的卡片式转换成光电感应式条码扫描仪刷卡号以及文献条码号的借书还书等。由于条码识别错误、条码数据错误或操作失误(经常需手动输入读者证号和文献条码号,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误还误借现象屡屡发生。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给读者借还书时需认真核对每一个数据,馆员付出繁重的劳动,读者的满意度却不高。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
(一)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资源的变化
对图书、期刊、报纸、声像资料和电子期刊等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比较容易,因为它们大多数是结构化的数据。用户信息资源相对复杂,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爱好、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用户的检索习惯和阅读习惯等。这些信息数据[2,3]大多是半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借助大数据的一些新研究成果,并运用现有的无线通信设备,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许多高校图书馆有了自助借还机和图书定位系统,借阅与归还可以由读者自主操作,从而一线服务工作人员从刷条码、检查借阅数据和充磁消磁等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轻松愉悦地服务于读者。从根本上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得以大幅度提升服务质量,并发掘更多读者需求。移动图书馆与微信图书馆的使用,便于读者把图书馆带在身边。
1.RFID无线射频系统的应用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4],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智能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设备组成。借还书与防盗侦测均利用RFID。借还书时图书中的智能标签被自动注记为已借或已还。读者还可以使用自助借还书机完成借还书手续,管理员只需指导答疑。服务台工作站可以处理如图书延期和数据更改等。RFID无线电波式防盗侦测门十分稳定,同时检测率高,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藏在衣物或公文包内的未借图书并提示给工作人员。馆员进行图书盘点、顺架和定位时,只需将便携式智能标签读取器在图书架上移动,并且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图书定位后读者查书找书极为方便准确。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后,读者能自助借书还书、自助缴纳图书逾期费和自助打印扫描等,馆员只需指导提示解答疑惑,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图书能定位,书在馆里的具体位置精确到哪一个书架的哪一层,找书变得方便简单。门禁系统报警有文献数据提示,只需温馨提醒看着完成操作。随书光盘既可借阅也可网上下载,联创自助打印、扫描、缴纳逾期与赔偿费用只要刷一卡通,非常便捷。在线QQ咨询留言,随时解决馆内外读者疑问。移动图书馆随时随地查书检索资料、图书续借和纸质图书的电子版本阅读。微信图书馆可以及时了解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借阅查询以及阅读交流与分享。
2.移动图书馆的应用
移动图书馆[5]是指面向移动用户提供的以智能手机、Ipad、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访问图书馆资源、阅读电子书、查询书目和接收图书馆服务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图书馆一般通过用户下载安装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的方式来实现。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包括:馆藏查询、借阅信息查询、图书到期催还、图书预约、图书荐购、图书馆书目到馆通知,讲座通知,在移动终端上直接浏览和获取图书、期刊、论文等电子文献的全文,进行视频资料点播,查阅在线资料等,移动设备可以享受到通过PC机能够享受到的所有服务。
3.微信图书馆的应用
微信图书馆,是指通过腾讯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对接,以实现基本的图书馆功能。微信在读者中的普及度很高,这为微信图书馆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读者特别希望通过微信实时收到与自己切实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希望通过微信与馆员进行实时咨询,快速解决问题。微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侧重与读者的交互,线咨询与互动,消息推送等。在平台上进行文献传递。
(三)大数据环境下读者服务方式的变化
基于共性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WAP网络网站通信服务、移动式的网络电子书服务、移动短信通信服务等较为原始的电子移动服务已无法满足广大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如今,大多数用户均希望能够获取更加先进、智能、物美价廉的移动电子服务。而正是这些用户的不断追求,才使得更加便捷、快速、智能、优惠的大数据移动服务应运而生。如:移动互联图书馆管理系统、移动定位服务系统、移动多媒体服务系统、移动专家咨询系统、移动用户增值管理系统等移动数据服务均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扩大用户群以及提升用户使用范围的强有力的措施。
1.个性化服务的环境需求
图书馆自身主要是从机制上改变,就是图书馆馆员要改变服务的意识,不能再以自己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而是要面向用户的信息需求来提供服务。图书馆通过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和人员管理来促进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改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从用户方面着手,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用户积极参与到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加强用户和图书馆员的交流,这样图书馆员就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通过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可以使用户和图书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个性化定制推送服务
个性化信息定制推送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这种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对用户的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行为信息(如检索工具的使用和经常搜索的网站等信息),实现用户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这就需要分散在某个领域或者相关的几个领域的知识以主题为标准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和集成。在个性化定制服务中根据特定的用户信息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的Web浏览页面、信息频道或信息栏目;也可按照特定用户预先选定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信息内容等信息需求方向,?用智能软件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组织与定制检索式,把有针对性,专业性信息资源定时发送给特定的用户。专业教学产业园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的信息资源个性化需求,将科研信息、教学信息和数字化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把教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展现出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参与教学、跟踪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用户登陆后通过导航获取教学参考资源、中外文电子期刊资源、电子图书资源及网络相关的学科站点资源。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实现专业期刊的定制、特定期刊的定制、电子图书的定制和中外文数据库中期刊论文的定制[21]。系统会自动将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通过Web技术提供给用户浏览,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推送。中文期刊论文定制是系统基于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出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表单,通过在线资源管理系统或个人电子邮件推送到用户的手中。同时保证读者信息的安全,保护读者隐私。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随着RFID无线射频技术、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的使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随着建设发展而提升,读者满意度有很大提高。同时,数据资源海量化、多样化、快速化和价值化的体现,高校图书馆必须依靠大数据处理平台,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制定科学管理章程,对读者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更好地提供高效、经济、安全、适合率高和个性化的智慧型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2]王珊,王会举,覃雄派等.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1(34),1741-1751.[3]马晓亭.大数据时代基于服务等级协议的图书馆读者隐私感知与保护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4):57-60.[4]张猛.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2009(3):138-141.[5]黄浩波,何卫华,叶青.微信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62-64.
第四篇:图书管理员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图书馆占座问题与对策研究
图书管理员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图书馆占座问题与对策研
究
摘 要:本文通过在资源的紧缺与读者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为背景而产生的大学生占座行为进行研究,努力找寻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缓解矛盾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以读者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图书馆 大学生 占座现 阅读素养
引言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获取知识、再造知识的源泉之地,成为大学生聚集的热点地方之一。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图书馆的座位比例与学生比例不成对比,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占座现象己成为当今图书馆的一大难题。
一、盘点各高校出现的占座现象
经考察各省内各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发现占座现象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尤其是在考研期间,曾一度挤爆图书馆。另一占座高峰期就是夏冬季,由于气候原因导致过冷过热,且多数高校图书馆配备有中央空调,同学们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在图书馆纳凉或取暖。可不管何原因,面对占座现象,学校不应放任不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据百度查询占座方面的新闻有以下几项:
网友曾于2013年对占座行为进行了评点,评出了占座十大怪招,包括并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自残型、高科技型、发嗲型、恶心型”等;2017年有河南某学院在考研期间更是出现了当图书馆开门时,所有人疯狂向图书馆奔跑的情况,有学生表示有人5点多就起来排队了,否则会没有位置。
又如2013年2月15日,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溯楼,有6间教室的2000多个座位的桌子和板凳被透明胶粘在桌子上,胶带上还粘着许多字条:“此桌已占,仅为考研”、“考研勿撕”等字条。
2014年8月27日,百度济南大学占座情况中,有的同学用车锁锁住座位,有的则用铁丝圈住,有的桌子上直接用砖头压住......以致于造成某些同学对此有了一种畏惧感,更加不敢靠近桌椅,更不用说去解除捆绑的桌椅来使用,曾有同学就表示过“没敢在那?拖埃?怕被揍,形势挺紧张的。”
2013年2月13日,在湘潭大学的学生为了占座竟然把门挤破了,不仅仅导致学校的财产受损,还会对个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据了解还有少数同学利用占座的方式,以金钱交换座位的获利现象。源于他们经常进行占座的行为,不自然地获得了“占座一族”的称号。这种 “占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道德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禁止。
二、导致占座现象产生的因素
占座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多,其中最客观的一方面就是由于1999年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高等毛入学率到2010年应达到适龄青年的15%,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据资料显示,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紧缺,不得不让部分学生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没有继续进行扩招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还有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然而师资力量的缺乏就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授课质量,致使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下滑严重。据资料显示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直线上升,超出了原有学生数量的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比原来增加了2.1倍。可见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完全跟不上学生的发展数量,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的影响师资水平,导致很多高校产生了学校资源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由此以来,直到2012年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工作不得不叫停了。
在大学生的就业方面也呈现出十分严峻的形式。近年来,在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岗位招聘考试期间,占座现象更加突显,有资料显示仅仅招收几个岗位的考试都会呈现出类似高考的挤独木桥的壮观景象,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报名,可见就业竞争之激烈。社会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满足不了大学毕业生的期望,给现代大学生造成了找工作难、心理压力大的负担。
另一方面也有读者心理健康与文明素养的有待提高有关,占了座但又不使用,这种不文明的方式不仅体现出文明素养的缺失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很多读者尤其在考研和各种招考时长期占用座位,也有从众跟风占座的现象,而来真正使用座位学习的时间却并不长久,这种占座心理也是对自己心理的一种安慰,认为占个座位心里要踏实点,反而对资源造成了闲置浪费。更有一种不文明的现象尽是为了找个舒适的座位来休息,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各大高校都有体现。
三、各高校对占座现象的解决方案
就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占座现象了解到同学们的占座现象没有上述网络占座的疯狂,但占座现象也是突显的。
本馆配有休闲单双人沙发及木质靠背阅览椅。据观察,休闲沙发由于舒适的感知利用率最高,上座率100%,抢占速度也是最快的,但坐在那里看书的没有在木质阅览椅上的读者认真,有的甚至是在沙发上睡觉,这类读者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舒适的座椅可供休息而并非用于学习。本馆管理人员是每日清晨将无人的座位物品移至收藏间,由同学自行拿取。至今也有很多物品堆积在收藏间,无人认领,从物品看,占座工具层出不穷,有用洋娃娃的、有用书籍的、有的用水杯、更有人用毛毯、枕头、衣物等生活用具。
各高校对占座行为也有不同的对策,提出了新建图书馆分馆,增加座位数量,鼓励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等不同对策,但仍是解决不了座位供需不足的矛盾。
有的出台防占位管理通知,若出现座位上放有物品的,凡离座30分钟以上的座位,可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物品进行清理,供其他读者使用。
还有引进先进的预约座位的电子智能系统,可在系统中进行座位预约的,如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引进座位管理系统,学生在图书馆的系统显示屏上可看到图书馆座位分布图,可随意选择其中的空座并领取对应的座位号,使占座现象明显减少。
近日,湖南师大图书馆推出“微信座位管理系统”,巧妙解决了占座问题,如果座位上留有东西却无人,新来的同学可以先扫码,等待20分钟后仍无人出现,则后来的同学通过再次扫码,便可“名正言顺”的使用这个座位,这也极大的提高了座位的使用率。
北京师范大学则模拟电影院选座系统,只要学生用校园卡在阅览室门口的机器上刷一下,屏幕上就会自动跳出阅览室空闲的座位数量,学生可以选择让系统自动派发座位,也可通过手动模式,像在电影院选座位一样,看着模拟图在触屏上自选座位。
可见,为了解决占座行为,各高校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在有限的空间增加座位数量外还使用各种管理系统对座位进行管理,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四、由占座现象引发的思考
如今高校的扩招已经叫停了,各学院在也不断进行硬件设施的完善,新建校区、馆舍等,但都不可能完全杜绝占座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正确引导,通过思想、行为分析,加强个人素养的提高,提高道德品行,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占座行为的不文明,做到自己不占座的同时也监督别人不占座,形成一??监督体系,增强自律意识,培育文明习惯,让同学们认识到占座不仅仅是不文明的行为,更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从思想上加强教育,行动上加强监督从而大大减少占座的行为。
其次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从馆舍的面积、座位的数量、图书的质量上下功夫,增加设施,开放更多的教室、自习场所等,可提供阅读的场所多了自然也就减少了到图书馆占座的机率。
再次加强馆员的管理素质,面对占座行为应对其进行教育,从正面进行引导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让其认识到占座行为的不文明、不道德。在多次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度的处罚,例如减少借阅册数或天数,严重者可以短期暂停借阅图书。通过教育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让读者在阅读习惯上自觉呈现出一个良好的素养。
随着现代人的即时需求,在增加座位的同时,加强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利用,让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无时无地进行阅读,既减少了来图书馆的繁锁,又方便了读者的即时阅读需求。
利用现代化电脑管理座位,使每个座位都能有人使用,不留空座,尽可能发挥资源的利用率。这点在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实施了,且效果还不错。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约束行为,而非读者的自觉自愿行为,希望有一天不用这些约束也能形成一个没有占座行为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和谐的阅读空间。
结语
高校大学生占座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占座行为的反映,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浓缩,笔者认为此现象即是高校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一方面,占座现象可以看出读者爱到图书馆学习,对于文献的利用也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另一方面 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图书馆占座现象,努力做好协调工作,即要鼓励读者来馆,又要重视占座的不文明现象。通过图书馆的不断完善,吸引读者到馆文明阅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及文献使用,营造出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蔡佳辰,麦臻.高校“占座”现象归因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117-119.[2]林绮琴,唐艳霞.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现象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2):145-146.作者简介
周鑫(1980―),女,籍贯:重庆潼南,大学本科,馆员,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