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诵读体会[大全]
首页> 论文频道
<< 返回
国学教学的体会 程 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的标准的提出,无疑也给语文教师们的国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自己在国学教学中的实践,对于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纵横交错的竞赛形式让诵读变得更主动。
曾看到一篇叫《别样的国学教学》的文章,介绍了上海一位年轻教师的国学诵读课,让我心驰神往。文中的老师在课上以自身的声情并茂、和着悠扬的古琴曲的忘情吟唱,让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吟诗”;接下来又以高涨的激情边吟边舞边唱,而这种表现又不矫揉造作,它十分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了国学的境界中,带入了载歌载舞的国学情景中,整堂课,师生们在轻舞飞扬中诵读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虽没有听过这堂课,但我却被文中说描绘的这种课堂境界所感染。诵读,是学习国学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国学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国学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了调动起学生们的活动热情,探究课的课型选择上,我把竞赛这一形式作为贯穿不同课型的每一堂课的主线,如,第一堂课上活动便是热身游戏——国学背诵比赛。竞赛的内容包括:诗句背诵接龙和背诵能手比赛,优胜方将获得加分。这种竞赛并不是一次性的,它贯穿于每一堂课上,而每一堂课上竞赛的重点和形式又都有所不同。每次的课结束前,我都会让学生举手表决选举本堂课的最佳合作小组和优秀个人。由于每个人都有当选的机会,每堂课都有被肯定的可能,因此,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无论是表演还是诵读,无论是填词作诗还是改写绘画,无论是配乐吟诵还是视频欣赏,学生们的热情始终不曾减少,课堂的形式在变,而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却始终进行。
(二)生动的情景表现带学生走入国学的王国。
国学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时对国学的诵读过程,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由于国学是经典,这是所有的语文教育者们所承认的,也正由于此,在传统的教育中,“熟读苦吟”作为学习重点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似乎不这样,就不能传承经典,就不能学习文化,而这种模式本身有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淡化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只有教师在国学教学上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创新,才会使学生读之有味,诵之有情,才会真正的发挥国学教学的传承文化,品味经典的作用。很多优秀的国学都以其精美的语言,动人的韵律,深邃的思想或是带给人们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或是抒发一曲曲荡气回肠,无尽哀思的悲歌;或是表现出气壮山河,刚正不阿的英雄气概„„总之,不同的作品,有其不同的美的情境,而对不同作品的欣赏,就该抓住这一点。如,对于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苏东坡《赤壁怀古》这样的至情至美的作品,可让学生通过边诵边画,将词境转化为画境,或是边诵边写,将诗词改写成写景的散文等形式来感受其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同学们通过画,通过文所能表现出来的,是它的外在境界美,而不能表现出来的,则正是这些诗词内在的意蕴美。读过岳飞的《满江红》的人,大都被岳飞那满腔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因此,我将这首词推荐给学生诵读。通过视频欣赏,配乐分组朗诵等活动,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到诗词中所饱含的情感,但对于“靖康耻”、“壮士饥餐胡虏肉”等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情境下的特殊情感似乎并不理解。于是,我在给同学多媒体展示有关历史背景的同时,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题为“岳飞抗金”的广播剧。接下来的学生自主活动的主题就是关于“岳飞抗金”与《满江红》的情景剧表演,学生们将广播剧改编为课堂小品剧,历史剧的表演与诗词的吟诵相结合,再次地激发了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同样的情景表演也体现在对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诵读上,不同的是这次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作者和作品,自己查阅资料读懂诗词大意,然后以“猜猜我是谁”为主题,各组以表演比赛和表演竞猜的形式来介绍一位诗人和他的代表作。其中李白的放纵洒脱和杜甫的穷困悲愤在学生的表演与吟诵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三)分门别类的专题诵读引领学生欣赏诗词文化
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予特定的意象之中。菊、竹、梅、兰作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君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之中。它们往往象征着纯洁,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而咏月的诗句也随处可见,月以其独特的形象,往往能使人们产生一些特别的情感,如思乡之情、怀古之情、感叹人生苦短及抒发广阔胸怀之情,等等。这些特定的意象寄予了作者特定的情感,也表现出古诗词中特定的文化,因此引领学生开展专题诵读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奖赏的耐心、细心,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兴趣。一堂以“月”为主题的专题诵读课上,由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的吟唱开头,到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FLASH诵读欣赏,再到几组有关写“月”诗句的画面展示,学生们已初步感受到“月”这一特定意象所给人们带来的特殊的氛围,接下来对带“月”诗句的搜集成果展示与背诵比赛及对不同诗句的不同主旨的探究,使“月”在国学中这一特定的形象扎根在每一个同学的心田,也使学生明白即便是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不同的境界中,它所表现出的思想含义也是不同的。如在以“梅”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发现:同样的词牌、同一个意象,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作者不同的人生志趣。同一专题下的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细心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此外,类似的专题探究和分类整理还体现在以“走进酒文化”为主题的对描写与“酒”有关的诗句的搜集整理与吟诵表演、以“四季”为主题的关于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诗句的整理对比等等。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那么,这些看似复杂的分类整理对学生来说也似乎变得轻松容易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学的教学同样如此。
“学一点国学,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在浩瀚的文化长廊中,国学是颗耀眼的明星。它在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也起着不能忽视的作用。因此,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国学的天地,是我们语文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根据成都市教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处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组员。制定《高新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市局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依据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开展活动。本期,我们为全校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征订了由川师大、市教科所、教育局联合编写的《国学经典》课本,虽然国家只给单册学生配套了相应的教材,但是,我们双册的学生由教师将低、中、高年段的教材进行了组合翻印,发给了每一个学生,保障学生有本可读,有书可念。同时,结合我们过去编写的校本经典古诗诵读读本开展活动。并且开学初,在没有诵读读本出版前,我们就为每一个语文老师定了由华夏出版社才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蒙学经典小学生诵读选本”《国学启蒙》书。我们还利用选修课,开设专门的国学诵读课程,依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参加,现有国学诵读班4个,一百多人参加。
三、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活动推进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09年春季开展了“诵经典、庆六一”的校园艺术节,每个年级把孩子平时的诵读积累,进行艺术的整合和编排,分别体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一年级是以《时间的脚步》为主题,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二年级把《增广贤文》与《三字经》中的经典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三年级以《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四年级以《论语》的经典语段为主题,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五年级是以强国为主题,让孩子们走进爱国英雄,树立强国之心,爱国之情。六年级整合了《弟子规》、《论语》和《明贤集》经典语段,展示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丰厚积淀。经典的诵读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本期,我校各个年级又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一年级选取了配套教材中的精短语段,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了铅笔书法比赛;三年级也是以国学配套教材为蓝本,开展了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四年级以《论语》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经典伴我行”的比赛活动;五年级是以《成都市国学诵读读本》为蓝本,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六年级开展了《诵千古美文,扬中华传统》的诵读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小学阶段共有三本,每本适用两个年级,内容偏少,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没有到位。教师在使用上,感觉自由度大,目标不好掌握。
二、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三、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读书,充盈着我们的心灵;读书,改变着我们的人生。济南市育明小学五一班的孩子们从二年级开始就和他们的语文老师开始了“国学经典诵读”之旅。孩子们像快乐的小松鼠一样,争先把最好的精神食粮搬进自己的心房,如今,他们凭借近两万字的古文、古诗词的底子,笑对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一班同学在济南市育英、十四中、张安学区“读、说、写”检查活动上的“国学经典诵读”的精彩展示,偶尔露峥嵘也。
五一班孩子们的语文老师不惮陋昧,弄拙笔,编排了“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汇报组曲,以为交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文章著作、诗词曲赋,更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们仰望,我们放歌,让幼小的心田得到永恒的润泽!
《诗经》——响过远古的悠悠风铃
《论语》——聆听圣贤的睿智话音
《楚辞》——追怀故国的苦恋行吟
《短歌行》——隐约云端的璀璨星光
《唐诗宋词》——千帆竞驶的银汉星空
《汉文章》——任情挥洒的海阔天空
《现代诗文》——泉源不竭的华彩篇章
读 经 典 气 自 华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语文学科具有“语言能力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性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我认为除了课本之外,是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和背诵古今中外的各种深刻、优美、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经典作品。
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儿童时期是语言直觉能力、记忆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时的阅读背诵训练可以提高其终生的记忆素质,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期让儿童充分感知世界,充分背诵和阅读经典,把那些最好的精神营养先收罗进来,随其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再加以慢慢消化吸收。著名史学家任继愈和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读一年古文就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水平;读两年古文就相当于大学的水平;读三年古文就相当于大学中文系的阅读水平。这段话应引起我的认真思考,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对其一生的学习生涯至关重要;另外,人格熏陶和道德教化有先入为主的特点。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化进行得越早,对儿童影响越大。早期背诵、阅读大量深刻优美的经典,渗透到血液、深入到骨髓中的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优美的辞藻,还有其中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对人的一生都将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儿童时期受到过真善美的熏陶和感动的心灵,永远是社会的积极因素。同时,人文情怀本身就是语文能力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它能使人看问题多一个角度,多一分智慧,多一分豁达,多一分敏感,多一分正气,多一分悲天悯人的情怀,因而使人的言辞和文笔言之有物,气韵生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自己执教的班级进入三年级后,及时地加进了对国学名篇名句和现代经典散文诗歌阅读背诵的学习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如鸟之双翼。充分利用早读、大课间、阅读课和课外辅导时间,让孩子反复诵读,日久天长,自然成咏;另外,还在平时课堂、习作讲评、学生评价和外出游玩中联系生动的事例阐述那些名篇名句的精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一年四季中,我还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英雄山上去游山观景,体会四季之变化,从花草虫鱼中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吟颂起那些经典名句,其乐无穷;还有,读与写必须结合起来,平时的阅读训练测试,尽量选一些文笔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的文章,用一些深涵其义,充满感情的词句把要测试的内容联成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给学生一种对文章篇章结构整体美的认识,做到思路清晰;二可养成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善于捕捉灵感的思维方法;三可体验写作时情感涌动的快乐,并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读写的热情。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我又编录了几篇国学名篇助读文章,不是单纯的文字翻译,而是借题发挥式的感悟和阐发,类似于读后感,再顺便出一些拓展练习,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在读背的基础上稍加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大有裨益。
也许这种背诵和阅读经典的熏陶教育在学生们的小学阶段还看不出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十足耐心的工作,但我们在抛弃了急功近利的目的后,当看见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读着“之乎者也”时,不也为自己的教学设想得到顺利实现而高兴吗?对这项学习,学生开始是凭着与老师建立的信任与默契和一种新鲜兴趣感来背诵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的,但慢慢地就变得执着入迷,每日的国学诵读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一日或缺的乐趣。也许,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那博大的人文精神,幼小的心田得到了一种不可遏止的温暖滋润。
其实,经典作品的背诵阅读活动对学生们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正在日益显现,如春雨滋润过的土地,新芽萌动。部分学生越来越优雅得体的谈吐,令人有士别三日之感;课堂上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热烈的讨论,往往令我觉得自己事先从教案里设想好的一些环节显得多余而虚假;习作中大部分学生流畅的文笔,飞驰的想象,读来也让人不由得击节叫好„„
初稿于2003.4.1
2修改于是年暑假
不 信 东 风 唤 不 回
—— 一年多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顾
(一)为什么要诵读国学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所以,一个处在当今信息滔滔、知识爆炸时代的中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
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如何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如何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皇天后土担有一份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待谁去实现!
而今,目睹社会之怪现状,谁没有切肤之痛?社会道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众生人等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青少年犯罪年龄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不以堕落为耻的品行,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的彻底失落!一位学者痛切地指出:“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丧失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它民族所轻蔑。”
往我们近了说,都说知识分子代表一个社会的良知,情形又是如何?举凡社会的光怪陆离,那里没有“良知者”的影子?但看那学术吧,由于近百年来的文化断层,因为没有雄厚的经典文化底子,没有大师原著原典的底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数是二三流著作,从二手三手材料里道听途说,残羹剩炙,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永远也不长进,“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得不到诺贝尔奖,更不用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才和原创性大师了。
而那些熠熠生辉的大师却一个个离我们远去了,谁来续写我们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巴金百岁华诞,你庆我贺,但其本人是喜是悲?那次我在电视上看“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做演讲,一派大家风范,耋耄老人啊,后学者谁能望其背,继其学?曰无,盖文化底蕴与恬然之性及之者寡,无以继之。“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我先扣问自己,年届不惑,学无所成。何也?我们这些生于六十年代的人,长在文化禁锢的冰川期,在最需要中国文化经典润泽的儿童少年时期,几乎是无书可读。我好在从“批林批孔”和“评水浒”的反面教材里知道了还有孔子以及儒法斗争的那些时代的很多有趣故事,兴趣盎然地匆匆读了《水浒传》,从父亲秘不示人的几本线装书里瞥了几眼《千家诗》、《古文观止》、《西游记》、《说唐》和《今古奇观》。而这些学习是极零散和不系统的,并没有痛饮到我们民族的源头之水——国学经典。科学文化的春天来了后,可是考高中、考大学的过程又使那点兴趣荡然了,上了大学,听够了那些教师们一念讲义到下课铃声响的声音,从此厌学,便率性而为,毕业了,听之任之地在一个企业的边缘教育地带蹉跎了十几年的青春时光。蒙组织调动,我当有幸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小学教师的时候,为尽快进入角色,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刻录在光盘上的课,读了大量的教材教案和论文,但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教育为了应试的需要更使学生厌烦学习,敬老师而远之了,也明白了在社会上目睹过的许多事,比如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企业不能与时俱进,以至江河日下?最深层的原因是来自文化上的,因为有的企业领导者从小就没有接受来自中国文化源头的经典的洗礼,没有文化的涵养和底蕴,经常装懂蒙混,且自私自利,结果是造成上千过亿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最后还得赔上成百上千职工的福祉——饭碗。
百年大计真的是教育,而语文教育又是重中之重,要使学生爱语文,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理想,担当责任,造福一方,这些问题是我步入语文课堂的第一课就思考的。那次,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始了我的国学经典诵读之旅——首先要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我带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故事图书来到了教室拿给当时还是二年级(下)的学生看,读给学生听。孙悟空是正义、智慧和勇敢的化身,爱憎分明,赤胆忠诚„„学生心中不可一日没有英雄啊!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活跃极了,原来读书这么有趣,学语文这么轻松!这是我与学生们最初达成的读经典气自华的心灵默契。我决心带学生走一条学好语文最经济最有效,为一生奠实基础的路——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这样的人文教育,通过那些千古名篇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培养那种巨人般的情感和胸襟,让学生从历史上那伟大的先贤圣哲的睿语壮行中感悟到: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遭遇到什么,皆要做到荣辱不惊,笑看成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体现中,为民谋福,为国尽忠。这是我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终极目的。我后来给学生交心说:“老师的理想就是:有平凡的老师,但不可以有平凡的学生。”如果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我有什么个人功利目的的话,就是上面这句话了,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子贡在谈到老师孔子一生的孜孜追求时,曾动情地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 每一个教师要有古圣先贤的对祖国文化孜孜以求,发愤忘食,诲人不倦的精神。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二)怎样去诵读国学经典
我想先要明确的是“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别指望去一炮而响。老师要有十足的耐心,好学敬业,并真心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这些比任何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探讨都重要,否则,就真是坐而论道了——任何理论、经验和做法都是灰色的。在“论道”之前,我们先来看我的一些学生写的有关作文:
假如我是老师(引习作一)
董洁(四 一)
我是老师的话,我会做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因为,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我要做比他还要好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学习更好。
如果我有一帮可爱的学生的话,我会像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样爱护他们,课余时间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良好的学习,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这样做的话,同学们就很喜欢我,我们在一起学习就很容易。
我还要经常让我的学生看一些有用的书,增添他们的知识。我还会给他们看一些图片,让他们背古文。我会让他做许多利于学习而又有趣的事情。我会带同学去博物馆,去一些好玩的地方,回来让他们写收获。
这样,我做老师的资格还可以吧?你们想不想要这样的老师?如果你的人生没有,那就让下一代享受这种学习生活吧!这样,一位合格的老师就当上了。
上学,并快乐着(引习作二)
吴升君
‚上学‛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学校学习。因为要写很多作业算很多题,所以有些同学不喜欢上学。
但是,我们的教室往往传出阵阵笑声和背古文的声音。这些资料是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我们打印的。陈老师还会在每个季节里领我们去英雄山,让我们在山上看着美景,背出合适的古文来。
有时,我们学习累了的时候,陈老师会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像《中国上下五千年》、《小巷童年》等。老师从不强求我们去学习,让你心情不愉快。
有时,陈老师还会带我们去买书,一买就是几十本,这些书钱是我们一分一角攒起来的。现在,我们的书柜里已经有三百本左右的书了。
陈老师让我们快乐地背诵和学习,让我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大家从我的学生的作文里也可以了解一些我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一些情况了,方法其实很简单,就像台湾学者王财贵博士的演讲里说到的那样:小朋友,跟我念。我是在去年冬天才看到这位专家的演讲的(本人孤陋寡闻),当时窃喜自己没有跑偏,已经不折不扣地按专家的方法指导学生读背了一年的古文经典:《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前赤壁赋》、《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秋 声 赋》、《秋水》、《劝学》、《晏 子 使 楚》、《藤王阁序》、《兰亭集序》、《登泰山记》《庄子选读》、《孟子选读》等,如今,又系统地全篇背《论语》,已经背到了其中的“述而第七”(2004年三月,如今已经背到了‘颜渊第十二’)。为了调剂背诵的气氛和情绪,我还选编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古典小说名著的一些隽永华美篇章,如《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等,说实话,这些内容学生更愿背,但我觉得只有全篇背过了《论语》和《老子》这两部中华圣经,才是学生人生的一笔最大的财富。我想了很多办法激励提高学生的诵读热情和水平:
用现实生活来阐释经典,比如,背到孔子说“君子周急不济富”时,我及时让大家停下来,一本正经地说:“你看这里面的公西赤到了齐国当外交大使,坐‘奔驰’高级轿车(乘肥马),穿意大利名贵皮装(衣轻裘),他在齐国一定工资待遇很高,也一定会定时寄钱给住在鲁国的母亲花。所以,孔子听说了,批评冉求不该大手大脚地乱施舍公西赤母亲东西,还有那么多下岗工人没米下锅呢,冉求却把救济粮送给整天吃肉的人了,孔子便教育弟子说‘君子周急不济富’。”我讲到这里,学生们都会心地微笑了。
我还会利用早读的时间和学生一块背诵,然后一字不错地背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老师这个年龄记忆力已经衰退了,还能这么快背过,自己现在正处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为什么还不努力呢?很多学生便会起劲地背,因为老师做出了榜样。尽管现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但现实中他们总是视老师为神圣,所以老师的言行必须如一,有前瞻性,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轻松的心情。
学生都喜欢集体出游,那样觉得热闹,很多平时在学校表现不出来的童真天性得以尽情展露。我已记不清多少次带学生到附近的四里山游山赏景、吟诗诵读了。我今年开学后,突然宣布:我们开展一个诵读积分游戏,每天背了老师规定的篇章,加五分,多背多加分,到清明节前后,我会带前十名学生远足踏青,到城外的南部山区去赏花,看青山绿水。我不定期地公布排名,结果出现了空前的诵读赶超热潮。因为,能和老师同学一起郊游,那是多么惬意神往的事啊,有的学生说自己已梦到过好几次了。
还有,读与写必须结合起来,平时的阅读训练测试,尽量选一些文笔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的文章,用一些深涵其义,充满感情的词句把要测试的内容联成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给学生一种对文章篇章结构整体美的认识,做到思路清晰;二可养成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善于捕捉灵感的思维方法;三可体验写作时情感涌动的快乐,并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读写的热情。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我又编录了几篇国学名篇助读文章,不是单纯的文字翻译,而是借题发挥式的感悟和阐发,类似于读后感,再顺便出一些拓展练习,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在读背的基础上稍加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大有裨益。
„„
一些常规的措施也要务须落到实处,比如:每日诵读20-3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早自习或课堂插空的时间,组织学生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可惜本班的大多学生的家长靠不上,影响了诵读的推进速度。诵读要掌握好一些原则方法:
学生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读得要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慢慢地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
教师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课堂首先声音要洪亮,声调抑扬顿挫,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语速不宜过快。
(三)国学经典诵读给我们带来什么?
春天给万物带来了什么样子,国学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就是那个样子。如果要我描述一下我班的诵读情况,可用“天街小雨润如稣,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比拟。经典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其润物是无声的,先不要去闹哄哄地去评赏,那熟透的甘甜的果子还在那绿意内蔹的枝芽草色的梦里。那些说学生读经典没几天就有脱胎换骨变化的说法是带有极强功利目的,是虚假可笑的。学生的只言片语也许就像爱学广告词,千万别当真他就有了圣人的品行。我的班级已进行了一年半的诵读,每天是扎实沉静地努力着,也不敢说哪个孩子具有了圣贤之心之德,只是觉得学生确实地如春天窗前的小树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是让人欣喜不已的。再来看一些作文:
过年,我伤感着(引习作三)
黄贵美
过年了,我回遥远的故乡去看奶奶。她老人家久病在床,神志也不是太清楚。我看见奶奶睡卧在床前,便站到她身边叫了声:‚奶奶!‛她微微睁开眼睛,打量着我。我接着说:‚奶奶,我回来了!‛奶奶几乎犹豫着,说:‚你是谁?‛我赶紧告诉了奶奶。奶奶还在犹豫,后来终于想起来了,脸上露出了笑的模样,亲切地叫着我的小名,说:‚噢,你就是美美呀,长得这么高了,我都认不出来了。‛接着剧烈地咳起来了。
我在那里陪了奶奶二天,尽力地服侍老人家。因为她行动不便,需要有人照顾她的起居。本来是我大娘在这里的,但大娘有时也要洗衣服或是干点别的什么,所以有时便不在,如果我能经常在奶奶身边,我就可以帮奶奶很多。奶奶想拿什么,我给她拿,再说,奶奶一个人在房子里,很闷,就连一个人跟她说说话都没有,我在那里可以跟奶奶聊天,解解闷啊。
我又要回济南了,我和家人去看望奶奶。我来到她的床前,看奶奶像是睡了,于是我把瓶子里的奶弄热给奶奶喝。奶奶当时又不知道我是谁了。爸爸他们来了,就问爸爸我是谁?爸爸告诉了奶奶。奶奶高兴地说:‚噢,你是美美呀,我说有谁家的姑娘这么好呢!‛
我不敢告诉奶奶我们要走了。但爸爸还是告诉了奶奶。奶奶好象极不高兴,半天没吭声,心里似乎在想什么?我看见奶奶那依依不舍的眼神,我难过地都快要哭了,但我没有哭出来,怕在场的大人们更伤心。
我看见奶奶这个样子我很伤心,后来我就这样离开了可爱的奶奶和家乡。
假如我是一只蜡烛(引习作四)
姜威(四 一)
蜡烛,我是一只小小的蜡烛,寂寞地躲在这个到处都是光明的城市的一角,没有人来理睬我。
瞧,那家的灯灭了,主人赶快要把我找出来。我静静地躺在一个角落里等着,忽然一个小朋友惊喜地说:‚我找到蜡烛了!‛我十分高兴,因为我马上就要为人们服务了。这是我在制造厂出来后,为人们做的第一件事,也可能是最后一件事了。有了一喜,也有了一忧。
主人把我拿过去,放在桌子上,手里拿着一根点着了的火柴,跟我的头发对了对,顿时,我感到浑身发热,不过,一想到我是在为需要光明人们做出牺牲,便把所有的痛苦丢到了脑后。
这时,主人的孩子,也就是把我拿出来的那个小孩,好象对我很有兴趣,便坐在了我的旁边,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我,我可以看出,她的眼里充满了好奇和感谢。
我们俩个对视了很久,我低头一看,自己还仅仅剩了一点。我就要燃尽了。这时,小孩说:‚妈妈,看蜡烛快烧完了。‛声音里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意。我就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我从此知道,蜡烛不是微贱的!
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是班级整体地飞速提高,开学这一个半月来,我没有要求学生做过一张这题那卷,但在语文园地
(一)的测验中均有上佳表现,除一名弱智边缘生和一名特懒惰(孔子犹有“朽木”、“粪土”的评价语,也原谅我一次)的学生外,几乎是清一色的优秀成绩。我感到自己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低效的语文教学的愿望实现了。特别是习作方面,我可以说全班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是盼着写作文,提醒老师这周还没写作文呢?当然,这里面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时候我会被遍地开花的真情习作感动不已。这些语言是雅嫩的,但这不正是明天成熟文字功底的开始吗?
更可喜的是学习的自信心空前暴涨,阅读理解水平增强了,那么深奥的古文自己都能过目成诵,且日久生情生思,再学那些白话文课文又有何难?因为读国学经典,生字关一举而下,拿起字典随手就会找到字的读音义项,所以,我们的课文还没讲,学生早就捻熟与心了。等你讲时,就会被七嘴八舌地拓展到东南西北了。经典,让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了。
假 如 我 是 老 师(引习作五)
陈海波(四 一)
我真地当起了老师,教学生们些什么呢?我会让同学去背一些散文、诗歌和一些古文。背起来不会给同学太多的压力,也不会让同学头疼。这样也会提高他的博览群书的能力,让同学们扩大知识的视野。
一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同学们一看便对它很有兴趣,我一看就高兴起来了。同学们小声议论着说:
‚老师怎么出了这么一篇有趣的散文,文章还写得那么好!是谁写的?‛
‚一定是老师写的,不然谁会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另一个同学说。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我来告诉你们,这篇文章是我们伟大的朱自清先生写的。‛我说。我就慢慢给同学们讲起朱自清,说朱自清是谁,朱自清的人生道路。
我还让同学读了很多古文,同学们不但没有忧愁,而且爱读。这时同学们会说:‚老师你真是对我们太好了,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知识,如果没有你给我们财富,可能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名人。‛
有一次考试,这次考试很特别,全都是那些名著名人的事,同学们都对答如流。我拿上卷子来看,做得都对,都能拿一百分。经过这张卷子我才知道学生要的是真正的知识财富,根本不需要讲课文上的内容。如果非要硬生生地去学课文上的内容,学习对同学没有意思,还会很痛苦的。他也会讨厌老师,觉得学根本没有用。如果去学一些古文,他会觉得每一件事都很奇怪,这样也会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我 读 连 环 画(引习作六)
陈海波(四 一)
有人说友情人总会在一起,可是我看的连环画《西厢记》这对情人永远也不会在一起。张生很爱莺莺,莺莺也很爱张生。但是老夫人不让他俩成亲。他们每天都很想对方,多亏红娘捎信,每天都能知道对方的想法。
唉!老夫人太可恨了,知道了这个秘密,硬是拆散了这对鸳鸯。可能会到了老他们也不可能在一起了。
他们思念对方都生病,有多少人思念对方生命都可以生出病来啊,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苦了这对情人了,每天一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他们不能向对方诉苦,每天只能苦苦相思。一个不能见面的情人凭写诗还能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哪一个人能做到?以前的婚姻都是父母做决定啊,这部故事的婚姻也是一样的。唉,多么悲哀的情人!
我不得不说经典正在无声地润泽着学生的心房,爱心同情、扬善挞恶、正直勤勉、大气向上等好的品质都得到了牢固树立和加强,脏话根绝,没有以强凌弱,彬彬有礼,渐现君子之风。这里还有一篇胡亚男同学的作文:
我 要 做 个 好 心 人(引习作七)
胡亚男(四 一)
我是从一次痛苦的感觉里知道要做个好心人的。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李兆星同学想借我一个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了,竟然没有借给她。事后我心里觉得有些愧疚。我这是怎么了?有的人不借给别人东西,脸也不红,心也不跳,我却为什么这么难过呢?我想是我一直想要做好心人却做不到的原因吧。我实在受不了我刚才的一举一动,我想哭。我又想再借给李兆星那样东西却又不敢,怕她生气了不要。我只能看着她借别人的东西了。我太痛苦了。那一天,我我感到非常漫长,因为我做了件亏心事,我怕半夜鬼来敲门。星期一的早上,李兆星竟然没有生我的气,照样和我说说笑笑,我那天过得快乐无比,因为我没有失去一个好朋友。我还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从这一件事开始,就下定了决心,我永远都要做一个好心人。
真事、真情、真心!小小年纪就达到了道德自省的境界,我觉得十分难得,这很自然地应该归功于经典的润泽。学生从经常诵于口的论《语语》里,体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真义。
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理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快来教学生诵读经典吧,让我们以自己的微尘之躯为重筑华夏民族一代大师的宝塔奠基,以期续写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2004、3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随笔
成都双林小学 刘 芳
在全校轰轰烈烈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大背景下,我班坚持每天利用朝会、午会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这样鼓励学生学习和积累更多的国学经典知识,从中受到熏陶,使我们的国学经典,优秀的文化遗产绽放光芒。下面,我简单介绍在教学国学中的一些片段„„
(一)我翻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发现从故事入手学生兴趣浓厚。在每一节课前,我都尽量从网上搜集一两个与当天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在讲“亲有过,谏使更”时,我给孩子们带来《孙元觉劝父》的故事;讲“亲恶我,孝方贤”时讲《王祥卧鲤》的故事„„孩子们一下子被感染了,从自己的感受、体验,谈到了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你一言我一语,教条式的理性语言活化为一个个感性的人生,有的孩子说到动情处,情不自禁掉下眼泪。有了生动深刻的体验,再来明理,水到而渠成,无论读还是背,感情渗透其中,自然字字落在实处。另外,自从进行弟子规教学,孩子们认识的字多了,背诵记忆的能力明显提高,在平时的言行中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语句就事论事,如果能够抓住契机培养孩子们的思辩能力,我想,我们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的会更多„
(二)教师节还没到,同学们就送来了各式各样的小礼物,有贺卡,慰问信、鲜花等,上面写满了他们的祝福语。教师节当天,我刚踏上讲台,班长就喊:“一、二、三”,接着,就听到全班齐声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向无私奉献的老师致敬!”我感动的热泪盈眶,随口说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祝福情”。诗句虽短,却是师生最真诚的评语。
(三)用诗评价学生,形式新颖,有情趣,学生易感兴趣,乐于接受,同时又很自然地积累了各类诗句。学生骄傲时,我对他讲:山外青山楼外楼;学生松懈时,我鼓励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学生自大时,我给他读: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学生迷茫时,我告诉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天,同学们在自由练读今天刚学的古诗《泊船瓜洲》,浩浩却睡着了。点他起来读诗,他直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不由笑道:“梦先生还没有把你送到家呀!”同学们大笑,他方才如梦初醒,不好意思低下头,我只好替他解围:今天天气这么好,难怪“暖风熏的丁科醉,直把课堂当天堂”喽!
没想到,我这么一讲,竟引起同学们的诗兴,在以下读诗中,他们纷纷出口带诗。一同学读得特别好,节奏、韵味把握得很到位,有同学竟脱口而出:真乃“大珠小珠落玉盘”呀!另一同学平时读诗像唱戏,这次竟也读得有模有样,我不由大加赞赏。他却谦虚地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仍需努力。”我也不由吟了一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古诗贯穿着整个课堂。
我相信,只要给学生创设国学经典学习的环境,提供平台,教师带头读、用国学经典,天长日久,国学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悄地走进学生的心里,生活里。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第三篇:诵读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素养》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养》课题自2010年8月通过新站区课题组立项以来,在市、区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研究,现已顺利完成了研究初的预定目标,特申请结题。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文化,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既极富哲理,发人深省,又语言精粹,极富情趣。经常诵读,既利于修身养性,又能使语言表达流畅练达,可以说国学经典文化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所以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加强语言积累、积攒文化财富,由经典的智慧、先哲的风范陶铸学生的优美人格,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和语文双素养的良好途径,也是对当今教育的重要补充。诵读国学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同时,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风起云涌。为顺应潮流,同时也为打造学校书香特色,我校在全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转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通过熏陶涵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拓宽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积累精美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锦句华章,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以此奠定语文基础,增加经典储备,以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如何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3、探索经典诵读指导课的模式,探求经典诵读与学科整合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诵读情况,收集学生及家长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
对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双文素养的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方案,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国学经典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对比研究法: 根据实验对象个体情况进行实验前后纵向比较,并判断实验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10、8、——2012、8、),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1)准备阶段(2010、8、----2010、9、)
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以及全校教师学习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0、9、----2012、6、)①确定各学段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②探求如何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促进学生双文素养的有效策略。③探索国学经典诵读和学科整合的模式。
④开展系列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此推动国学经典活动的深入。⑤撰写阶段性计划、总结。
⑥借助该课题研究的开展,创建书香特色校园。(3)总结阶段(2012、6、----2012、8、)
课题组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总结所积累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1、开展调查,了解诵读状况
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家长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是否支持、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的看法以及孩子在家阅读情况,同时也为了解学生对国学兴趣、国学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我们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从家长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还是非常支持的,都认为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的。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们设计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实施中,我们又分别设计了两份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就国学诵读兴趣、诵读时间、诵读习惯、诵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这两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国学诵读情况有很大的转变。
2、创设条件,造浓阅读氛围
课题实施伊始,我们就着力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我们最大限度地让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育人佳境,如我们在校园围墙外绘制了代表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内容,学校走廊张贴着师生共同书写的“文以载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内容的书法作品,楼梯歇脚台处绘制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小故事,此外我们还要求各班教室根据班级特点制作文化墙,建立了班级图书吧,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另外校园广播每天晨会播放国学经典诵读,下午午休后播放新学堂歌,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这些文化环境的打造,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口号,倡导学生做到晨间集体诵读、午间休闲诵读、睡前放松诵读,以此培养学生国学诵读习惯。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国学诵读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建设,一是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学书籍,以增加经典读本的配备;二是建立电子阅览室,鼓励学生网上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三是要求各班建立班级读书吧,开展“存二读百”活动,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班级图书吧的建设,为学生广泛而大量地国学诵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3、推荐读物,选择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调查中,我们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国学读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所以根据尽量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吟咏诵读的原则,我们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包括《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唐宋三百首》等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另一方面,针对对国学有兴趣的学生,我们则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学会如何选择有益的国学读物在家诵读,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我们把诵读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逐步渗透,不断提升。
一、二年级主要诵读《对子歌》、《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让学生在诵读中初步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今后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打下了基础。中年级则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论语》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高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重点诵读《论语》,分篇章导读。经过诵读实践和研究,2009年9月、2010年9月,经过学校课题实验小组的努力,我们编写了“传承经典·翰墨树人”系列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论语》、《书法人生》三本,这三本读物汇集了国学经典精华,更凝聚了我校教师的美好愿望。
4、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如何诵读,学生却心中无底。为了更好地将经典诵读落到实处,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们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这节课可以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诗文韵律课、诵读游戏课、古诗词游园课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二是每年级每月举办一次诵读交流会,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诵读方法;三是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采取年级段不同,经典诵读方法的指导各有侧重的办法。比如低年级段则主要通过游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韵律不同诵读方法不同,中年级段则主要通过“赏——诵——画”的方法来感悟诵读经典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诵读经典中最后通过画把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高年级则采用“诵读——交流——评析”的方法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诵读经典。品析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5、注重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指导诵读经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比如我们把国学经典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音乐课上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国学经典所描绘的内容理解画一画,通过说、唱、画等形式,学生从经典中感悟到了国学经典语言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于是我们就以兴趣班的形式组织部分三至六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到网上去浏览、搜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知识,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厚他们的国学底蕴。
6、开展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为激发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诵读经典更富吸引力。为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开展了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方寸世界蕴书情”美丽书签设计大赛、“读书明理,成就人生”黑板报专刊展评、“童年不同样”校园故事创作大赛、“徜徉书海,沐浴花香”手抄报展评、“书香妙笔”诗词设计大赛、“腹有诗书气自华”辩论比赛、“快乐就从书中来”课本剧自编自导比赛、“书香画韵”诗画设计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此外我们还举行了全校性的“我读书,我快乐”的大型读书系列活动。实验进行到第二阶段的后期,在以上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礼仪随我行”、高年级网上共读及开通读书博客这些富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些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国学诵读的乐趣,国学诵读兴趣、国学诵读热情空前高涨。
7、激励评价,获取诵读乐趣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学校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分组竞赛,以给学生加“笑脸”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等级称号, 各项表现突出的, 授予“书香好少年”称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8、亲子诵读,分享诵读快乐
在经典诵读中,不仅有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还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诵读行列,与孩子们一起在经典的海洋中遨游,共同领略经典的无穷魅力。我们提出“亲子诵读,最美丽的休闲”,使家长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达成目标,鼓励家长带孩子逛书店、送书给孩子、和孩子一起诵读,用“童真、童心”营造家庭诵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我们通过“优秀诵读家庭”的评选来展示成果,以真正实现校家和谐的诵读环境。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两年的课题实验收获,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国学诵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学生找到了经典诵读的乐趣。还因为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变浓了
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诵读的欲望和热情,每天课间休息时间、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互相背诵,有些有创意的学生还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编成拍手歌、谜语诗、接龙游戏等,使得经典诵读学习遍及校园。
2、学生诵读习惯已形成
实验前,学生绝大部分是被动地诵读,现在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诵读的良好习惯。整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诵读的面逐步扩大,诵读的量不断增加,诵读的质大幅度提高,诵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在诵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他们也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3、逐步形成了一套诵读体系
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的宗旨,我校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唱——读——抄——画——赛。唱,即借用韵味相同的歌曲旋律,把古诗词带入其中,让学生伴着熟悉的旋律唱着新鲜的古诗词,在轻松娱乐的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会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抄,让高年级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画,学生在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所描绘的形象通过画展示出来。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4、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两年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经典诵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经典诵读的感受体验丰富多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文字欣赏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了,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增强了,在写作和交流时时不时地引用上几句经典中的句子,使得作文包括网上博文增添了不少文采。学校《启航》校刊上学生的作品让不少家长都感到惊讶。近年来,学生有不少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其中2010年,我校有十多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小学生之友》杂志上,在参加各级作文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每年都有十多名学生参加江西省新蕾杯作文比赛、祝福祖国六十华诞征文比赛中获省级奖,六名学生参加全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中获市级奖,2010年在丰城市首届中小学生“美文共赏”朗诵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5、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两年的经典诵读,我们欣喜地看到,“爱国情”、“亲情”、“友情”、“传统美德”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每周一升旗时,我们能发现学生专注国旗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了,二是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举止文雅了,学校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的好学生。从前娇纵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逐渐变得懂事了,连家长们也直夸“经典诵读”读得好。三是学生的行为改变了。我们发现如今许多好的行为正逐渐替代以前不良的习惯。如以前三翻五次要求学生不许带东西进校,可每天还是有学生吃零食后留下的垃圾,而今这种现象却日渐消失,教室里整洁清新;从前老师要求同学不可在走廊、楼梯口追逐打闹,可每天都看见部分同学在走廊上你追我打,而今,每当同学们迈进校门后,教室里便传来琅琅的书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生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还做不到的,今后应该怎样做。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越来越好。
6、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所上的国学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师在实践中认真撰写随笔,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理论水平。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课题组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有多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其中课题组组长傅彬撰写的《例谈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博客优势,促进作文教学》分别发表在《江西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陈涛老师撰写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发表在《教师博览》杂志上。此外,课题组成员有30多人次获省、市级论文奖,陈涛、陈娇莉老师分别参加省、市级以上阅读指导课获一、二等奖。
7、校园文化特色已形成
随着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我校书香校园文化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尽显文化气息的书香走廊,一句句催人奋进、琅琅上口的名人名言,名言配画、图文并茂的校园外墙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一段段蕴含哲理、意味深长的班训感言,匠心独运的读书板报与墙壁文化,一本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校刊、校本教材和教研之窗,一个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立项、结项,一张张参加活动的获奖证书,一对对亲子诵读的感人画面,让走进实验小学的人,无不称叹:这真是一个充满书香灵气的校园。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看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经典诵读时间上的矛盾、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层融合、如何解决中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识字困难还是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更多国学诵读资源,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借助国学经典,提高学生双文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两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诵读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课题虽结题,但我们研究国学经典诵读的脚步不会停下,“路漫漫系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瑞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根据《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瑞教义„2011‟10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现将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选对象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二)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从事教学、管理的教师。
(三)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加诵读活动的学生。
二、推荐评选条件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评选条件
1.学校高度重视诵读活动,成立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诵读活动小组。有业务领导负责组织和开展诵读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诵读活动计划,落实有实效。
2.学校利用晨读、午间,每周安排一定量课时时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大力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经典,以经典诵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学校将经典诵读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利用各种育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
4.能够加强对儿童经典诵读评价机制的研究,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全市经典诵读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
(二)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评选条件
1.能够按照学校关于经典诵读活动要求,积极主动参加市、校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诵读活动的教学骨干。
2.长期在班级开展班集体经典诵读等活动,并获得经典诵读经验,成果显著。
3.积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推广活动,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
(三)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条件
1.积极主动参加市、校经典诵读活动,能坚持长期经典诵读,并有丰富的积累。
2.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突出,在学校或班级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评选办法及要求
(一)各教育学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评选工作,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根据分配的名额,精心组织,择优推荐,以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促进工作。
(二)十佳“国学经典”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根据名额(附件1)进行推荐,并参加全市联评产生。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由各学区分配、各学校直接推荐确定。
(三)推荐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须认真填写《瑞安市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评选推荐表》(见附件2),并附2000字左右的推荐材料;推荐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须认真填写《瑞安市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评选推荐表》(见附件3),并附1000字左右的事迹材料。以上两项推荐材料组档须按推荐表、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相关荣誉及其它相关材料顺序装订,纸张大小为A4,编好页码。推荐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须认真填写《瑞安市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推荐表》(见附件4),并附1000字左右的事迹材料。
瑞安市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
学
推
填
推生姓名:荐学校:表日期:
荐表
瑞安市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推荐表
第五篇:国学经典诵读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塍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长 歌 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南唐后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