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 切实解决银行柜面业务屡查屡犯问题

时间:2019-05-12 05: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认识 切实解决银行柜面业务屡查屡犯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认识 切实解决银行柜面业务屡查屡犯问题》。

第一篇:正确认识 切实解决银行柜面业务屡查屡犯问题

正确认识 切实解决屡查屡犯问题 2008-02-18 10:34 金融时报

提要 商业银行不断出现屡查屡犯问题已经对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形成极大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屡查屡犯问题的内生性、复杂性。与此同时,我们应把握系统性原则,把屡查屡犯纳入到整个合规、操作风险管理的体系中,以及建设流程银行的体系中加以解决;并把握配套性原则,辅以优化绩效考核、抓好文化建设等配套措施。

近期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以进一步防范银行业大案、要案的发生,促进银行业的稳健运行,结合发生的典型大、要案和开展的现场检查,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特别是操作性问题都有“重复检查、重复整改、重复发生”的特点。不断出现屡查屡犯问题已经对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形成极大的挑战,并使大多数银行高管及员工产生了麻木感、疲劳感。加强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切实解决屡查屡犯问题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屡查屡犯问题

(一)屡查屡犯问题的内生性

屡查屡犯所体现的合规、操作风险问题大多是在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并且在大多情况下风险损失与收益的产生没有必然的联系,银行不能保证因承担操作风险而获得收益。合规、操作风险问题重复出现,但不必然出现案件,发生损失,损失产生有概率性,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二)屡查屡犯问题的复杂性

从总体上看,由上而下股份制改革导致基层机构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体制改革了,但机制还没到位,这是产生屡查屡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在内控合规机制方面,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控制分散,缺少整合性;有些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充分。二是内控合规环境方面,绩效考核机制存在偏差。各行都已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但考核激励机制中内控合规方面的指标占比偏低,与内控合规的现状不相适应;在实际考核中,发展目标在向下传导过程中被逐级放大。屡查屡犯,它的根源就在绩效考核机制上,不适当的激励会产生误导。三是内控合规文化还未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团队和员工的具体行为,部分机构内控合规停留在报告上、讲话中,没有体现在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意识和行动上,银行员工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观念不强,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自律和他律机制;银行上下级机构之间以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相互博弈”的文化,制约了银行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效力;银行不同部门间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不够,缺乏配合默契的合作文化;受“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不良文化的影响较深。四是内控合规中人的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内控合规的建设和执行还没有真正建立在依靠人、尊重人和激励人的基础上,一般是“控下不控上”,对主要负责人的约束主要靠他们的觉悟程度和思想道德约束,员工收入差距过大,职业生涯不明朗,基层员工心理不平衡,缺乏归属感,员工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

其次,银行没有围绕流程做好合规操作风险管理是产生屡查屡犯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是缺乏流程管理的规章制度。目前各行规章制度很多,但实际缺乏流程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按流程建设规章制度体系,是大量规章制度的简单堆砌,实际操作性较差。不少银行机构把业务流程管理和行政管理混为一谈,随意定规定、发通知,管理制度缺乏体系化、系统性。基层操作人员多是以口授相传的方式了解流程操作要求,领会不深,执行不力。二是审计检查没有围绕流程进行开展,多还以任务为中心。审计检查围绕任务展开,没有通过发现“问题点”,带动“流程线”,通过分析“流程线”和对关键数据问题的把握,总结“管理面”。三是审计检查缺乏持续性。围绕流程开展审计检查,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它通过检查→反馈→评价→后评价→检查等一系列循环持续、系统性地促进合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利于从源头上避免问题反复出现。但现在的审计检查的“一次性”现象较为严重,检查多是轰轰烈烈开头,草草率率收尾,跟踪评价业务流程上存在的问题方面还较为欠缺,检查完了,整个循环就结束了,导致被抽到检查就是倒霉,未被检查就是万幸,不能达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效果,类似问题在其他地方反复出现。

此外,查处不力也是造成屡查屡犯技术方面的原因。现在银行的审计检查查出的问题多,查处的问题少,一些问题多少年查来查去还是那样,就是因为处罚不到位,没有达到以罚促改的效果。有的行看起来处理量大,处理面宽但深度不够,不到位,不痛不痒。

二、如何走出屡查屡犯的困境

(一)把握系统性原则

一是把屡查屡犯纳入到整个合规、操作风险管理的体系中加以解决。合规、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不出事”,银行总是要发展,而投入的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因此,操作风险控制在某种可以接受的水平才是合规、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多次屡查屡犯问题的背后,可能发生更多次的尚未查出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因此,要对屡查屡犯问题进行设限监控,也就是畅通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渠道,监控各级屡查屡犯发生的频率,运用标准化的框架、模型,对大量的屡查屡犯问题进行收集、监测、分析、量化,以评估、控制缓释、持续管理和报告所体现的合规、操作风险,从而达到主动识别操作合规风险,强化对风险的事前识别和事中评估。

二是把屡查屡犯纳入建设流程银行的体系中加以解决。当前首先要围绕业务流程对已有的内控合规制度、规定进行梳理,使其具体化和体系化,形成成套的政策和程序,使制度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避免形成不执行制度,屡查屡犯是因为制度不行的困境。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过去屡查屡犯问题所换来的教训传承和转化为具有执行力的政策和程序,以便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在具体化和体系化的基础上,使政策和程序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并明确和细化为岗位职责,使其成为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的依据,有效落实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有效和恰当地执行。其次还要围绕业务流程,摈弃任务型、一次性、就事论事的审计检查模式,开展持续改进审计检查模式。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对内审部门转变审计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内审部门不直接负责或参与操作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就事论事的查错纠弊,要检查评估整个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监督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对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进行独立评估。

(二)把握配套性原则

仅仅将解决屡查屡犯问题纳入合规、操作风险管理和流程银行建设,也是不够的,必须辅以相应的配套措施。

一是优化绩效考核。应当摈弃过往单纯追求利润的价值取向,通过合理提高合规项目及比重,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并重。改革绩效考核的压力传导方式,防止发展目标在向下传导过程中被逐级放大,要求高管人员、普通员工在业务拓展与遵循合规方面取得良好的平衡,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旗帜鲜明地倡导诚信合规。

二是抓好文化建设。当前内控合规文化的建设要培养全行上下的合规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培训和灌输,帮助全行上下对合规的理解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中的自觉行动,持续强化“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倡导诚信举报和主动报告问题,银行高管理层应对诚信举报反映的问题认真核查,对举报者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对有功者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主动报告问题的,可视情况减轻处罚,甚至免责,乃至给予奖励。倡导正确的问责文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有责必“问责”,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出了问题不能“吸取教训,下不为例”,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坏事当好事办”来解决问题。要将整改结果纳入有关的考核政策中,对整改不积极和屡查屡犯的要加大问题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倡导和谐互动的内控合规文化,银行内部上下级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纠正过去的“猫鼠游戏”,相互博弈的潜规则,进行有效互动。

(三)抓住两个关键

一是抓住人的要素。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银行面临的屡查屡犯问题来自业务方面,但主要还是来自人,再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流程都需要人去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银行的好坏主要在于其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而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屡查屡犯问题的解决最终也要落实到人。第一,合规、操作风险管理要得到高管层的重视,从高层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自觉接受监督。第二,全行每一位员工要有诚信正直的职业道德操守,尤其是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准,遵守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这是从事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第三,操作合规风险管理人人有责,全行普遍参与,保证普通职工有合理、稳定的收入预期和职业生涯通道,加强培训,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是抓住科技的要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银行业早已摆脱手工操作,风险管理解决屡查屡犯问题光靠人控是不行的,还需要技控。没有风险管理技术就不可能对合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度量,没有IT技术就不能保证制度刚性、全面地实施。因此,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和IT系统的建设,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解决屡查屡犯问题的科技含量。

(作者系四川银监局副局长)

第二篇:浅谈屡查屡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屡查屡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银行化改革的大好时期,合规经营和内控建设成效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在各级各部门的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屡查屡有、屡查不纠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对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和内控建设形成了极大挑战,也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的进程。为此,我们要站在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并认真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彻底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

一、屡查屡犯问题的成因

农村信用社屡查屡犯问题的发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思想认识不够、合规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不严、对违规违纪问题处理不力等;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农村信用社独特的客户群体、相对紧缺的岗位配备和相对简陋的工作环境等。但归根到底在于5个“不到位”: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多年来案件发生的根源,就在于重业务发展、忽视内部管理,重业务创新、忽视风险防范,重制度制定、忽视制度落实。说到底,就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的制度执行不力所造成的。首先是部分高管为追求高效益而忽视高风险,甚至抱有不违规就难发展的错误认识,为追求指标完成而容许或默认一些违规违纪现象。其次是部分员工个人素质、职业道德较差,对法律法规知识和行业规章不愿学习、不想学习,即便学习起来也是应付了事,不求学深学透,工作中自然难以准确掌握,以致对一些屡查屡犯的违规行为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没有高度的思想认识,即便内控管理制度再多再完善,也不会有严格到位的制度执行力。表现在一些具体业务中,有的员工习惯于按照管理人员的理解或意图办事,而不去核对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核对是否符合规章制度要求。有的高管人员或一般员工责任心、自律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对制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制度严格没必要、防范风险伤感情”,对部属或同事之间的习惯性违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合规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依法办事、按章操作的自觉性。从各级各部门的检查情况来看,被查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的有规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违规操作现象,都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

(三)监督检查不到位,使问题产生有机可乘。监督检查,是内控管理的必要措施,也是确保各种问题及早发现及早纠改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在监督检查中搞形式、走过场,则屡查屡犯现象就难免发生。这种搞形式、走过场现象,主要表现为为监督而监督、为检查而检查,不能与被监督检查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将监督检查工作贯穿于被查单位的整个业务流程之中,做表面文章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监督检查提前透漏消息,往往会出现检查组未到,被检查单位已经做好充分应检准备,从而使检查工作无功而返。有的监督检查缺乏持续性,“蜻蜓点水”和“一次性”现象比较突出。这样的检查多是龙头蛇尾。检查完了,整改报告报上来了,整个过程就算结束了,对检查中违反纪律和制度的现象不做任何处理,没有处理结果,起不到“敲山震虎”和举一反三的威慑、教育作用。从而使被查单位掌握了规律、摸清了“脾性”,为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四)合规建设不到位,为问题产生提供了土壤。如果说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检查,是预防屡查屡犯问题的直接手段,那么强化合规建设,就是预防屡查屡犯问题的基础工作。而当前的合规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是:依法经营、合规运作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内控薄弱、违规经营等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和思想性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一部分高管人员思想松懈麻痹,合规意识较差,没有把风险防范优先作为经营管理的首要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在制度执行层面上,则表现为对员工思想品德、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缺乏力度,致使员工对制度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执行制度上就难免出现偏差。汇总分析各级各部门组织的检查发现,各专业均不同程度存在教育培训乏力、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这便自觉不自觉地为同质同类、屡查屡犯、屡禁不止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五)责任追究不到位,是问题屡查屡犯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不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不解决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屡查屡犯问题的现象就无法彻底杜绝。在通常的监督检查和纠改工作中,检查部门往往采取向被检查单位发出检查结论、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时上报整改报告的做法,判断该单位整改工作是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并没有采取事后监督或后续审计的形式深入该单位进行进一步核实。与之相适应的是,被检查单位对于问题整改普遍存在应付观点,不能真正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认真总结教训、严格责任落实、确保整改效果。这样,就极易造成对违规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够,重当事人责任,轻管理层责任,有的甚至避重就轻、以罚代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规行为,致使屡查屡犯的问题难以断根。

二、解决屡查屡犯问题的对策

解决屡查屡犯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统一思想,狠抓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建章立制,明确责任,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严格检查,从严治社,狠抓检查队伍和内控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统一全员思想认识,抓住治理屡查屡犯问题的“牛鼻子”。屡查屡犯问题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人的思想认识。大量事实证明,再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再健全的业务操作流程、再详细的岗位制约措施,最终都要靠人去执行,管理好了人,就管住了风险。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是扣紧“三个环节”:一是从管理层做起,增强合规风险责任意识。高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权力观和荣誉观,对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觉为基层做出表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行业行规监督,为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树立榜样。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全员依法合规经营理念。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全员爱岗敬业精神,规范全员诚实守信职业操守,让全体员工明白“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守法就是信誉”,为克服屡查屡犯问题打牢思想基础。三是强化行为监督,严守案件防范“高压线”。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果断处理,确保员工的行为自觉服从制度,铲除违规土壤,努力营造合规光荣、违规可耻的工作氛围,把合规、守规当成每一个员工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二)完善内控机制建设,筑牢治理屡查屡犯问题的“铁篱笆”。解决了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仅仅是从软环境和氛围上为治理屡查屡犯问题打下了基础。要彻底治理屡查屡犯问题,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要在强化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一是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完善内部基础制度体系。要把“科学、规范、精细、实效”贯穿于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中,完善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内部控制,建立制度管理的高压线,逐步形成层次清晰、流程规范、制度健全、机制灵活的科学管理体系,增强员工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二是建立检查辅导工作制度,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做到“检查、辅导、报告与整改”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防范相结合,提高检查辅导效能,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三是强化岗位流程制约,构建案件防范体系。通过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明确岗位权力、义务和责任,建立岗位自我约束防线。规范各岗位间的工作衔接程序,明确同一流程前后岗位监督职责,建立严密的业务流程制约防线。完善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是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也是彻底消除屡查屡犯问题的关键一环。

(三)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形成遏制屡查屡犯问题的“防火墙”。违规问题突出、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合规建设跟不上管理的需要,滞后于业务发展。因此,要把加强合规建设、作为增强案件防范和内控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注重合规意识培养,逐步塑造合规文化。提高合规意识是确保合规经营的基础。要针对管理人员和一般操作员工两个层面的不同,有所侧重。高管人员重点强调合规管理,提高合规决策意识。一般员工重点强调操作,提高合规操作意识。二是强化合规知识学习,全面掌握合规标准和要求。全体员工要结合岗位实际深入学习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定和行业管理制度,重点掌握本职岗位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真正做到对本职岗位的合规标准和要求全面了解、心中有数,杜绝因不知合规标准和要求盲目违规的现象。三是进一步查处突出违规问题,倡导鼓励合规行为。继续深入开展案件防控专项活动、内部评价、飞行检查等工作,对存在的典型、突出违规行为进行排查、分析,进一步督导员工明确规行为和合规行为的划分边界。建立合规绩效考核机制,将合规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内容,对违规行为严格按规定进行惩戒,让合规者得到实惠,促进全员自觉依法合规经营。

(四)加大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打出治理屡查屡犯问题的“铁拳头”。当前检查监督的职责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加大对各项业务、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检查力度和频率,及时发现业务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将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是加强检查队伍建设。检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程序服从需要的原则,能够如实反映发现的问题,确保检查工作不走过场。二是建立检查发现违规问题监测台帐,注重问题整改措施落实。全面记录各类检查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整改情况。通过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检查发现问题的跟踪记录和流程化管理,确保每一个违规问题从发现到整改都有账可查、有据可循、落实到位。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和问责力度,保障业务有序发展。实行严格的督查和追究制度,对严重违规违纪和屡查屡犯的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重罚,让违规违纪者不愿和不敢再犯同类错误,确保从根本上解决“屡查屡犯”这个顽固性难题,使各项工作在合规合法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第三篇:企事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屡查屡犯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企事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屡查屡犯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的成因及对策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近几年来,随着执法执纪部门工作的加强,对违规违纪问题检查和打击的力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正常经济秩序的

近几年来,随着执法执纪部门工作的加强,对违规违纪问题检查和打击的力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正常经济秩序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但是,从近年来的审计实践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单位,违规违纪问题不是越查越少,而是屡查屡犯,且个别单位违规违纪金额呈攀升趋势。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隐瞒收入、乱列支出、偷漏欠税、乱发乱补、盈亏不实、账外设账、乱收费、乱罚款等等,这些问题的屡屡出现,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财经秩序,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为少数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温床。

违规违纪问题之所以屡查屡犯,甚至出现攀升,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小团体”或个人利益的驱动。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从违规违纪问题的最终结果分析,多数的问题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有关,特别是一些所谓人人“受益”的问题,在一些单位甚至在社会上成为公开的“秘密”,这些单位不但不以违规违纪为耻,反而以此为荣,这种不正常的心态是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甚至出现攀升的根源。

二是执法执纪部门实际工作中考虑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不能摆正情与法的位置,工作不到位,执法不严,经济处罚力度小,个人责任追究少,形不成震慑力,在一定程度上给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新旧体制交替,原有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新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的违规违纪问题,缺乏明确的处理处罚依据,给违规违纪单位和个人以可乘之机。

四是法制观淡薄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屡屡发生。审计检查发现,不少违规违纪问题是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默许或者说是他们不愿让揭露的。比如:跑项目、争资金,跑关系、争支持中的一些不合理开支,谁检查这些问题,谁就有可能会被戴上不支持中心工作、影响经济发展的帽子,从而造成不少的违规违纪问题在这些看来似乎合理的,严重扭曲了违规违纪问题的认定标准。

针对以上情况,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违规违纪屡查屡犯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健全法制堵塞漏洞。实践证明,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与法制不健全密切相关。因此,健全法制是解决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的关键。要从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入手,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而,从大环境中消除违规违纪问题产生的土壤。当前,要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该增的增,该补的补,该修改的修改,尽量使任何工作都有章可循,减少人为因素、权力因素、感情因素。

二、严格执法加大“三个力度”。首先,要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检查力度,这是严格执法的前提。检查就要查深、查透、查细,一查到底,不给违规违纪者侥幸过关的机会。同时,把检查单位的违规违纪行为与查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结合起来,做到既敲山又震虎。其次,要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必须从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把遏制违规违纪行为促进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作为执法目标,对屡查屡犯者要坚决依法从重处罚,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要彻底克服现实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沾光,遵纪守法者吃亏的问题,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使违规违纪者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在犯同类错误。再次,要加大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设定的处理处罚规定,不能只对违规违纪单位进行经济处罚而忽略个人应承担的任,该追究个人责任的必须依法追究,克服“钱没装自己腰包违规违纪无所谓”的错误思想的影响。要让违规违纪者付出代价。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直至法律的代价。

三、加强对执法执纪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说穿了就是变相的纵容违规违纪行为,必然助长问题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必须实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策略,对亵渎法律尊严,不依法办事,执法不到位的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并作为当前反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严厉打击,使违规违纪行为无空子可钻。最终,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完善执法体系,保证监督效果。

四、动员社会力量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打击。违规违纪问题作为一种社会不正之风既有其历史的渊源,又有其现实的生存土壤,单靠几个执法执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主动站出来与违规违纪行为作斗争,真正使违规违纪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诛之。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观念的增强,使违规违纪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组合拳”严打“屡查屡犯”问题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银行化改革的大好时期,合规经营和内控建设成效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仍然有一些屡查屡有、屡查不纠的问题对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和内控建设形成了极大挑战。为此,我们要站在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并认真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彻底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

农村信用社“屡查屡犯”问题的发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合规建设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等。

解决“屡查屡犯”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统一思想认识

抓住 “牛鼻子”

发生“屡查屡犯”问题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人的思想认识。大量事实证明,再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再健全的业务操作流程、再详细的岗位制约措施,最终都要靠人去执行,管理好了人,就管住了风险。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是扣紧“三个环节”:一是从管理层做起,增强合规风险责任意识。高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权力观和荣誉观,对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觉为基层作出表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行业行规监督,为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树立榜样。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全员依法合规经营理念。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全员爱岗敬业精神,规范全员诚实守信职业操守,让全体员工明白“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守法就是信誉”,为克服“屡查屡犯”问题打牢思想基础。三是强化行为监督,严守案件防范“高压线”。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果断处理,确保员工的行为自觉服从制度,铲除违规土壤,努力营造合规光荣、违规可耻的工作氛围,把合规、守规成为每一个员工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完善内控机制

筑牢 “铁篱笆”

解决了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仅仅是从软环境上为治理“屡查屡犯”问题打下了基础。要彻底治理屡查屡犯问题,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要在强化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完善内部基础制度体系。要把“科学、规范、精细、实效”贯穿于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中,完善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内部控制,建立制度管理的高压线,逐步形成层次清晰、流程规范、制度健全、机制灵活的科学管理体系,增强员工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其次要建立检查辅导工作制度,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做到“检查、辅导、报告与整改”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防范相结合,提高检查辅导效能,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再其次要强化岗位流程制约,构建案件防范体系。通过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明确岗位权力、义务和责任,建立岗位自我约束防线。规范各岗位间的工作衔接程序,明确同一流程前后岗位监督职责,建立严密的业务流程制约防线。完善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是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也是彻底消除“屡查屡犯”问题的关键一环。

建设合规文化

形成 “防火墙”

违规问题突出、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合规建设跟不上管理的需要,滞后于业务发展。因此,要把加强合规建设作为增强案件防范和内控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注重合规意识培养,逐步塑造合规文化。提高合规意识是确保合规经营的基础。要针对管理人员和一般操作员工两个层面的不同,有所侧重。高管人员重点强调合规管理,提高合规决策意识。一般员工重点强调操作,提高合规操作意识。二是强化合规知识学习,全面掌握合规标准和要求。全体员工要结合岗位实际深入学习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定和行业管理制度,重点掌握本职岗位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真正做到对本职岗位的合规标准和要求全面了解、心中有数,杜绝因不知合规标准和要求盲目违规的现象。三是进一步查处突出违规问题,倡导鼓励合规行为。继续深入开展案件防控专项活动、内部评价、飞行检查等工作,对存在的典型、突出违规行为进行排查、分析,进一步督导员工明确规行为和合规行为的划分边界。建立合规绩效考核机制,将合规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内容,对违规行为严格按规定进行惩戒,让合规者得到实惠,促进全员自觉依法合规经营。

加大追究力度

打出 “铁拳头”

当前检查监督的职责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加大检查力度和频率,及时发现业务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将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是加强检查队伍建设。检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程序服从需要的原则,能够如实反映发现的问题,确保检查工作不走过场。二是建立检查发现违规问题监测台账,注重问题整改措施落实。全面记录各类检查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整改情况。通过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检查发现问题的跟踪记录和流程化管理,确保每一个违规问题从发现到整改都有账可查、有据可循、落实到位。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和问责力度,保障业务有序发展。实行严格的督查和追究制度,对严重违规违纪和屡查屡犯的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重罚,让违规违纪者不愿和不敢再犯同类错误,确保从根本上解决“屡查屡犯”这个顽固性难题,使各项工作在合规合法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观点延伸

合规执行 从高层做起

河南新郑农村合作银行

徐气爽

“合规执行年”活动在农信系统的开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信合员工对“合规”的内涵有了进一步了解,全员的合规意识不断增强。

但是,在“合规执行年”活动中,一些农信系统的高管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部分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认为合规执行重在提高员工对各项法规制度执行力,高管层只要监督就可以了;第二,还有部分人片面认为合规执行主要是让操作层遵守农信系统内部规章制度,与高管层关系不大;第三,甚至有人消极地认为合规执行是发展的“紧箍咒”和“绊脚石”,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针对上述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笔者认为,在“合规执行年”活动中,应明确高管层在合规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合规执行从农村信用社高层做起,以带动“合规执行年”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农村信用社的高管层担负着经营管理活动的引领、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等重要职责,在合规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高管层要在合规执行中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所谓合规,就农信系统来说,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的职业行为必须遵守一切规范性法律、规则和准则。

强化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合规意识,首先必须使农信系统的高层在经营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绷紧“合规”这根弦,时常问一问自己“我做到合规了吗?”其次是所有高层人员都能自觉将“合规”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播种合规理念,收获合规行为,形成合规习惯,坚守合规使命,规避合规风险,树立合规形象。再其次是发挥好高层在合规执行中的表率作用。

就农信系统现实情况来看,在合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合规体系建设。因此,抓合规执行首先要抓合规体系的构建,要健全董(理)事会、高管层、业务主管以及合规职能部门等四部分为主体的合规体系。

合规人人有责,高层责任更大。要把农村信用社高层的合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晰化、制度化,从而使高层不折不扣地兑现自己的庄严承诺。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性商业银行基于“合规应从高层做起”这一理念,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从而为健全银行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合规执行要突出强化高层的合规观念和示范带头作用,以带动全员合规执行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浅析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原因及治理对策

依法合规经营是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高效稳健运行的前提。但从现实情况看,屡查屡犯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带有普遍性的“痼疾”,进而困扰和制约着银行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深入分析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现象的形成原因,切实解决屡查屡犯问题,防患于未然,建立风险控制与防范的长效机制被赋予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原因分析

1.内控优先理念缺失,风险管理弱化,自查流于形式,整改不到位。

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头脑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的观念依然存在,一直追求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忽视内部操作风险控制,没有深入查找管理盲点和风险隐患。机构自查流于形式,这使得风险防范的第一关口形同虚设,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上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对重要部位、重点环节没有监督到位,责任认定与追究处理的力度不到位。对本机构出现的问题没有追根溯源,举一反三,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就事论事,前改后犯。对违规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而是抱着凑合、侥幸和不得罪人的态度,使违规操作有了生存的环境,屡查屡犯现象存在滋生的土壤。2.会计人员培训不到位,业务操作规程不熟练,弱化了制度执行力。

随着业务操作流程不断优化,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推出,制度不断更新,对会计人员履岗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员工培训工作在风险防范的基础作用显而易见。会计主管、柜员主管对会计制度传达、培训不到位,对新业务、新产品及相应的操作流程传导不及时,导致会计人员违规操作。不注重研究、总结员工培训方式和方法,照本宣科式的培训不结合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新员工岗前培训不是经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学习,而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延用老的经验、做法示范引导,致使违规操作形成习惯性、延续性。岗位轮换缺乏统筹规划,不注重必要的岗前培训和人员的科学调配,履岗人员缺少对新岗位所需知识的掌握,不能胜任新岗位,致使违规操作问题屡查屡犯,与实施岗位轮换防范风险的初衷背道而驰。员工不能全面系统地熟悉、掌握会计业务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系统应用不熟练,弱化了制度的执行。

3.柜员缺乏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盲目信任,相互缺乏监督制约。

屡查屡犯的违规问题大部分属于“三小三性”问题,即“小毛病、小差错、小问题”和“盲目性、随意性、懒惰性”,以简单性、重复性和低层次性为其突出特点。透视这些违规现象,折射出经办业务柜员缺乏本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柜员思想上对违规问题重视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个人之间盲目信任,彼此“互不设防”,以习惯代替制度,随意减少必要的操作环节,如柜员离柜,不退出操作界面,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等重要物品未按规定妥善保管,业务授权流于形式等。心存侥幸,认为违规不会被发现,只要不会引发风险,即便小错不断,也可用营销买单的丰厚回报来弥补低廉的违规成本。规范操作还没有形成习惯,侥幸心理仍时时作怪,使得内部监督制约缺失,并且由员工的个别行为进而影响整个会计工作环境,风险防范的良好氛围难以形成。柜员缺乏责任意识、风险意识,造成违规现象屡次重复出现。

二、屡查屡犯问题的治理措施

1.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变“要我合规”为“我要合规”,营造良好内控氛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根治违规操作屡查屡犯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管理者和每一位员工。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和工作习惯,发展业务要以合规操作、稳健经营为基础,加强员工培训教育、用心谋划会计管理工作,执行制度不折不扣,内控管理持之以恒,带好队伍率先垂范,合规经营从严治行,构建严格、规范、谨慎、诚信的内控环境。其次,正确认识屡查屡犯问题,打好一场持续性的“攻坚战”。要想取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必须采取“攻心为上”的战略。加强员工的风险理念教育、警示教育和合规意识传导,切实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合规操作意识。培养员工树立“合规操作光荣”、“合规创造价值”的思想和诚信正直的职业道德观。将合规经营理念贯彻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到每一项管理制度内,深入到每一个操作环节里,落实到每一笔业务办理过程中,内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合规”为“我要合规”,并让这种理念固化在员工心中。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个人价值成长,使员工怀着满意的心情去工作,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治理屡查屡犯坚持常态化,突出深、细、实,多措并举提升制度执行力。

把屡查屡犯治理工作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切不可问题严重了就搞一次治理,应坚持常态化管理。同时还要坚持抓经常,即着力抓好柜员日常业务操作,固化员工工作行为,提高合规操作意识。积极引导每一位员工自觉遵章守纪,严格按章操作,努力实现制度变行为,行为变习惯,习惯变规范。

对现有的各种会计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归纳、提炼,对那些已经过时的制度要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要重新整合;对“管理盲区”、新兴领域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对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使他们知晓各项制度的内容,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操作规程,正确地按制度流程操作,从而提升制度执行力,在“源头”上杜绝违规操作屡查屡犯现象的发生。做到 “人控”与“机控”相结合,有效实施事前和事中控制。各机构要合理设置岗位,优化柜面劳动组合,细化岗位责任制,时刻关注重要部位、重要环节、重点人员。对重要部位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严格执行岗位轮换,把岗位监督制约落到实处。加大“机控”力度。比如针对“柜员自办业务”,系统可根据客户信息和柜员信息自动比对,从而进行“事前”控制。3.严密内控,深入落实整改机制,有效遏制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现象。

建立问题整改责任制,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层层落实整改工作。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是负责督导问题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各业务部门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本条线业务问题整改的组织推动和落实。各基层机构负责人是整改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委派会计主管、柜员主管为直接责任人。形成柜员对机构负责,机构对条线管理部门负责,条线管理部门对全行问题整改负责的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问题整改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整改措施在全行及各业务条线得以有效落实。

狠抓整改,加强对风险点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遏制屡查屡犯问题。充分利用会计检查和操作风险控制评价结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后续跟踪管理,重点关注被查机构整改落实情况。抓整改,不仅要抓问题的整改到位,还要注重抓好业务操作规范到位。重点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规范各项业务操作。通过对检查问题的梳理、归纳、分析,做好风险提示。针对会计部位风险点主要表现形式,分析形成原因和潜在的风险隐患,提出详尽的防范措施。

我省违法违规问题仍较严重 屡查屡犯现象仍很突出

东北网8月9日讯(张晓梅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伟 孙佳薇 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9日上午,受省政府委托,省审计厅厅长李希龙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报告了2010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

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基本能够遵守财经法规

2010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及全省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审计结果表明,2010省财税部门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预算收支任务。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决算编制不够规范,有些单位没有纳入收取范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仍然向部门临时账户拨付财政资金;未按预算法规定补充预算周转金;有些收入未及时上缴国库;省本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账务处理不够及时;部分地税部门存在应征未征税金等。

省直部门及所属二、三级单位2010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表明,20个省直部门及所属单位2010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收支活动基本能够遵守财经法规,基本完成了各项收支任务。但也查出违法违规问题,有些单位部分支出未严格执行预算,存在串项、超预算支出、扩大支出范围等问题;有些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挤占、项目清算不及时、资金沉淀等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有些单位部分收入年初未编入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中也未做预算调整;有些单位“三公”支出超预算,公务用车及运行费支出、公务接待费支出比当年调整预算略有增加;有些单位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有的还直接安排了支出。此外,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

报告反映了在财政专项资金方面开展的三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一是开展了2010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全省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启动以来,专项资金投入有力调动了央企和地方企业、国有和民营资本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参与我省产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了资金放大效应。但审计调查发现,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部分项目建设未完成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资金筹措能力较弱,到位率较低;有些项目未严格履行招投标规定,存在未公开招标、未按程序招标等问题;部分项目未按批准计划组织实施;有的项目存在滞拨资金问题。二是开展了2009年至2010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审计。从审计和调查情况看,相关部门和地方能够结合我省教育布局确定和调整规划,安排和实施校安工程项目,加强资金管理,工程进展总体顺利。但是,我省校安工程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计划下达较晚,部分市县配套资金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资金被挤占串用;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监理、物资采购未实行招投标;部分工程资金收支未纳入专户管理,不能完整反映资金到位、管理和使用情况。三是开展了全省20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72%,有效缓解了农民治病就医困难。但也存在基金结余超规定比例、药品违规加价、重复参合参保套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等问题。审计抽查48家县、乡级定点医院,有45家医院药品超标准加价。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债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通过对省本级、13个市本级和116个县(区、市)的政府部门及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和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债务情况进行审计,结果显示,我省政府性债务规模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债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审计也发现,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研究和规范。主要表现为:政府性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举债行为缺乏规范,个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变相举债,有的甚至违规担保;部分地区和行业借新还旧率较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融资平台公司盈利能力较弱,偿债能力不足;一些单位违规使用债务资金;有的融资平台公司存在注册资本不到位、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等问题;部分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存在漏缴各种税金情况

2010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对1741名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125项,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142项。审计揭示出漏缴各种税金、公款私存、挤占项目经费、无收费许可证收费、固定资产不入账、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购置固定资产、不合规票据列支等问题。19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及11名其他人员涉嫌违纪违规被移送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查处。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监督的几点意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完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我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

下载正确认识 切实解决银行柜面业务屡查屡犯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认识 切实解决银行柜面业务屡查屡犯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