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因而,激活课堂,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那怎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专题一得学习,体会如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而高效的教学就是立足“新课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同时,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性的,我们不能使用权统一性和整齐性的练习,因为那样会使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应正视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各自不同地发展。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二,让课堂回归真实生活。
第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性、实践性是最主要的学科特点,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只有积极思维,多动手操作,才能提高计算机水平。例如,对于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鼠标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师的讲解是非常好理解的,在实际操作中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时就需要学生多练,多动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玩一些练习鼠标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这样不仅寓教于乐,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操作鼠标的技能。对于画图过程中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也只有让学生多画,临摹画,指定主题作画,自创主题作画,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能力。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本文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已有一段时间,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两年年,也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去。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要加强“导学案”的设计。
1、“导学案”的设计应由浅入深,使知识问题化,使问题具体化。初次尝试应注意将预习提示“细化”,加强对预习的指导,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规律使预习停滞。
2、要鼓励学生尝试做预习笔记,找到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自主完成导学案。这样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不同与一般的教学思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将“备学生”与“备教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预习提示”的设计方案更进一步的接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展示的教学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强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预习”实施的关键。学校定期开放实验室要落到实处,学生可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上机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与上机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使学生在获得自我可能性认识的同时,又能通过合作与交流,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培养自信心。
三、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遵循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探究与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表现能力等综合评价,形成对学习小组及某学生本阶段或本学期的整体评价,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小组评价机制,坚决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评价调动积极性,把评价当成一堂好课的佐料,流畅自然。
四、做反思。教学设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备课的结束,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反思。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现在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最大问题,不是教师有没有能力去实施,而是从思想上有没有认识新课程的意义,不愿意改变。鸟群从天空飞过,希望不要只留下少许洁白的羽毛和气息。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角色,不做纯粹知识的灌输者,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和欣赏者,一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质疑、思考、合作、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堂这一方面。其实我觉得兴趣只是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学习的目的性还没有达到一事实上的层次,故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只是处于表象的一种热情,真正领会的却不是很多。所以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注重高效课堂的建立。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在建立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师生交流绿色化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的氛围,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掌握了一些,如果这时教师还是采用传授式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一起讨论着学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兴趣,从而达到调节教学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和学生建立了一条课堂交流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约定好的一套动作语言:拍拍手。当我听到有拍手声时就知道有的学生需要求助,这时再适时的去帮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我们还可以用空间留言,从面在课下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堂上的这条绿色通道让师生体验了默契,教学内容遵循大纲,但看似是学生在拟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了,高效的第一步也就达到了。
二、课堂训练立体化
信息课的课堂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几乎整堂课都在动手操作,面对一计算机的吸引,学生很难再去认真的听老师所传授的新知识,这时如果采取“广播”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反感。这就要求课堂训练时有一定的技巧。以下是我从以下七方面进行分析: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例如在三年级“用规则图形画图”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首先明确这节课只是用“圆”这个工具,如果有的小组不是用圆来做图就“违规”了。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把精力放到这里。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一环节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此环节落实与否的关键是合理分组,学习小组以2到4人左右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小组内由教师指定或定期选举正副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活动、检查、监测、考核等组织工作,保证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转。注意小组内男女生的搭配,落实好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落实“兵”教“兵”策略。例如在讲授课文时,我先是展示了一下成熟的作品,然后把问题全部留给学生,学们们对课题有了兴趣自然的会去课本中找相应的命令,几个成员把找到的进行交流后组成一段能发出声音的程序,这样的成就对于学生来说比教师单纯的传授要好的多。
3、互助学习,相互答疑:即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兵”教“兵” 策略。在交流中相互答疑解疑,并对仍存在的疑问寻求解决方法。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化,继而去伪存真,逐步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4、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即组内交流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小组展示作准备。学生在相互质疑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修正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初步的内化知识体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推荐代表,为展示本小组的新成果作好准备。这充分使用了学生的“竞赛”心理,例如在三年级“精心之作”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采取让每位学生作一幅画的方法,而是让每们学生对这自己心中的作品进行粗略的构思之后进行小组作业,让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互补。
5、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这一名代表,须是学习中下游的学生。目的:一是督促在第二步的探究学习时,把“兵”教“兵”策略落到实处;二是为后面的再交流、再补充提供机会,做好铺垫。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6、本组补充,纠正提高:即针对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先由同组成员进行纠正、补充。为使本组的成果被全班同学认可,在本组代表展示时,同组成员聚精会神,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补充。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激励。指导思想:小组代表展示时,全体同学积极思考。
7、异组交流,质疑拓展:即在本组交流基础上,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成果进行质疑,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展现智慧的目的。这一环节中,需要对质疑活跃而有效的小组给予奖励。指导思想:相互质疑,锻炼思维,锤炼语言,拓展知识,展现智慧。
以上各环节,可以彼此交错,教师要适时调控,把握全局。此种课堂教学以小组教学为主,辅之目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质疑学习等多种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和展示为主,辅之教师的适时点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因理解深度或广度不够而影响课堂达标的问题要做好适时的诱导,对于学生自身仍解决不了或存有争议的问题给以适当的点拨,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属课标要求范围内的,做好恰如其分的讲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不思考前不讲;对于问题,学生不展示之前不讲;以对小组评价为主,辅之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力争达到面向全体,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学习状态最佳化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建立高效课堂,光是教师激情洋溢地投入是不够的,随时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才是关键。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能让教者黯然神伤。
1、表扬调节
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表扬,让学生保持在一种兴奋、自信的状态下学习。表扬多了,就要避免雷同平淡,那样的话表扬效果会打折。有针对性的,充满感情的表扬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对于发言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随时插进自己的评价语言,而不一定要等到发言完毕,让学生早一点得到鼓励,更利于提高他下面的发言质量。
2、激将调节
有时,知道一些问题有难度,担心学生不肯深入思考,便故意自语似的说:“这个,恐怕完全答对的人不多。”学生都想成为那“不多的人”中的一个,阅读得便格外仔细,思考得也特别认真。这个,不需要等到汇报交流,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有时,就要下课了,看一看表,明确告诉他们还剩最后几分钟,再抛出一个任务。“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呢?”话音落下,你就看吧,这最后的几分钟绝对会掀起一个小高潮。
3、幽默调节 一堂课40分钟,学生难免会有疲倦的时候,而有的学生当众发言又总显得胆怯、紧张,抓住时机幽默一把,能够放松身心、调节状态。
4、比赛调节
内容适合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小比赛,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调节学习状态。
第四篇:信息技术下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李学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学生的方式,把时间、能力真正还给学生,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实施有效、高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高效课堂要做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实现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为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思想和教学实际,我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实现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必须系统地把握教材,进行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根基。如何实现有效备课?首先,我们要明晰课程目标和具体单元章节的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总方向,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总标尺。通用技术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大多数教师简单地认为通用技术就是学习“修马桶”、“换灯泡”的课程,存在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足,对教学内容不了解,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的现象。以上种种现状,要求我们通用技术老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通用技术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要求,并具体融入到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去。
其次,进行有效备课要钻研教材。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蓝本,既要依托又要进行适当的再加工。通用技术教材版本多,不同版本之间值得相互借鉴的材料很多,为了更好的满足于教学,我一直保有地质版和苏教版两种教材。只有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
再次,要分析学情。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的学习而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通用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学生的基础又不平衡,要求我们分析学生的学情,掌握他们知道了什么,什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
最后,要设计课堂预设。课堂预设是教师预测学生和课堂的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设想与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如果没有很好的预设,很容易形成课堂纪律涣散,效率低下,难以驾驭。此外,预设必须具有弹性和留有空白。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设以外的情况,这时我们不能生拉硬拽把学生“牵”回自己的课堂,而是要利用我们预留的弹性空间进行适当引导。
第二,开展积极有效的高效课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要有良好的学习小组作支撑。
1、要科学搭配组员,注重差异,建立高效的学习合作小组。合作小组的成员,应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科学搭配。一般来说,组内成员要控制在3-4人,注意成员之间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差异,保证组内成员各有所长,使不同学生之间形成互补。我们要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尽量平衡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为以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做好准备。
2、明确合作小组成员的职责,合理分工,并适时地交换组员的角色。
第三,能抓住全体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抛弃搞形式的探究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违背新课改精神的。我们的课堂要反思这样几个问题:有的课堂表面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效又有多少?有的整堂课提出数个探究问题,但这些问题又有几个能吸引学生?因此,要搞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彻底抛弃形式主义。
合作探究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注重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为内向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其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做好引导,明确每一名组员的责任与义务,防止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形成“一言堂”;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对探究活动都有所贡献,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每一个学生明确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要互相借鉴,各取所长,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四、高效课堂的实现,要以实施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手段为保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明确探究结论的不唯一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有付出,就要有回报。公平合理的评价每一名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中的付出,是我们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注重的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作为最终评价的唯一依据,而应该把学生在技术实践探究活动中的独特见解、微小的创造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纳入评价的范围,建立小组学习学生成长评价表。每一次小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都要记录成员对探究活动所做的贡献,并在学期末模块考察中综合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避免在平时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有人忙,有人闲的现象,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探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