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电器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智能电器学习心得
课程名称:
智能电器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04班 学生姓名:
张宇鹏
学
号:
110301420
时
间:
2014年月
日
智能电器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考查课我选修了由蔡志远老师授课的《智能电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智能电器的有关知识。电器智能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向开关电器领域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电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融合了传统电器学科、现代传感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数字通信及其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智能电器是指智能化了的开关电器元件或者成套开关设备,是一种具体的有形产品。而电器智能化应当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本文是我对本学期的学习总结以及对《智能电器》的学习心得。
一、智能电器的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白智能电器的定义。智能电器是将计算机以及微处理机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可以使电器具有电器的基本功能,而另一方面可以使电器具有智能的功能。其中包括了智能化断路器以及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视线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微处理机和计算机技术引入电器设备,一方面使电器设备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开关电器,包括智能化断路器和智能化电动机控制器实现与中央控制计算机双向通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配电系统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已形成了智能化监控、保护与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对智能电器的定义并不完善,我们认为智能电器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抉择能力、模糊控制规则和知识控制规则。一般的,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智能电器。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智能电器的组成及其特点。智能电器的组成可以分为四大模块:输入、中央控制室、输出及通讯。输入部分的功能是完成电路运行状态参量、特性的在线检测。输出部分是要完成指令或动作的执行。控制器要做的则是对输入量进行分析和处理。而通讯部分则是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智能电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点:数字化、多功能化、网络化、分布控制及开放系统。了解智能电器的组成及特点对我们深入研究智能电器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智能电器是通过什么样的原理对所相应的物质产生控制的。原来,智能电器的优化短路与电动机控制器是开关柜以及电动机控制中心实现智能化的主要电器元件。微处理器引入断路器,首先使断路器的保护功能大大增强。诸如:它的三段保护特性中的短延时可设置成I2t特性,以使与后一级保护更好地匹配;接地保护可实现选择性,对断续的电弧接地故障可带记忆功能。
二、智能电器的发展
1.传统电器 20世纪60年代是电器发展的传统时期,产品以电磁类保护电器为主。我国在仿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第一代统一设计的产品以CJ10、DW10、DZ10、JR16B等为代表,这些产品尺寸大、耗材多、性能指标不理想、品种规格也不齐全。那时的电器产品只是简单的电磁装置,毫无智能化概念。2.智能电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电子电器及装置。由于包括晶闸管在内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效率高和响应快等特点,由它构成的变流装置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容易维护等优点。它的“以弱控强”的特点,能在强电与弱电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应用微电子技术控制电力系统和电器设备的梦想,拓展了微电子技术在电器控制方面的应用空间,使微电子技术在电器智能化控制方面的应用日趋广阔。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使电器及其装置具备了自诊断和记忆功能,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有了较大提高。智能化电器对微处理器的基本要求是硬件通用化,应用灵活化,具有记忆、计算、查表能力,指令系统适合实时控制,执行速度快等。目前,微处理器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的局面,我国所使用的微处理器有MCS251、P IC、MSP430、DSP等几十种系列,为智能化电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接口技术指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联系的技术,包括硬、软件技术。接口电路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微处理器通用接口,键盘、显示器接口,打印机接口和A/D、D/A接口等。软件技术是智能元件的灵魂,微处理器与数字电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具有软件系统,很多硬件电路能实现的,软件也能做到,因此在硬件电路设计时,可以考虑用软件来部分或全部实现。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应用微处理器开发的智能化电器系统具备较大的适用性和升级能力。因此,微处理器的应用为智能电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一代智能电器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在1987年采用MCS-48单片机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同类型保护装置。随着单片机功能日益完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短短20多年内,智能电器已经从简单的采用微机控制取代传统机电控制功能的单一封闭式装置,发展到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电器智能化系统,成为电器工程领域中电力开关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业供配电系统级工业控制网技术新的发展方向。从本世纪初开始全面进行可通信低压电器的研制。相关标准制订包括总线通讯协议、低压电器通信规约、通信适配器等系统配套产品标准、可通信低压电器标准。
第三代低压电器全面实现可通信产品包括:可通信万能式断路器、可通信塑壳断路器等,这些产品均能与多种现场总线连接。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允许多主站、多总线配置;支持多厂商设备、方便用户选择;全汉化、专用工程组态软件,组态方便、快捷、正确;适合国内大部分开关柜;第三方设备接入方便;系统配套件、附件齐全等。我国第三代低压电器已基本实现智能化、可通信、网络化。我国可通信、网络化电器发展基本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可通信、网络化电器的应用刚刚起步,智能电器功能尚未全面发挥,系统配套性尚有差距。部分关键技术、产品核心技术,总线协议等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三、国内外智能电器发展现状
20世纪末,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基于CPU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纷纷推出新一代的智能型可通信的低压断路器,比如施耐德公司的M、MT开关,西门子公司的3WL /3VL 断路器,ABB公司的F、Emax等系列低压断路器。西门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断路器SENTRON WL /VL 较以前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网络连接方面,具有Profibus2DP、Cubicle BUS、以太网、RS2232C等多种总线接口(Cubicle BUS为断路器内部数据总线)。西门子通过模块化结构和内部数据总线使SENTRON可以方便灵活地配置和减少内部接线。施耐德公司的Masterpct系列断路器支持Modbus和BatiBUS,同时还提供用于连接Profibus和以太网的外置网络模块。
工业以太网进军工业自动化的状况与20世纪90年代初PC机进军工业自动化的状况极为类似。以太网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成熟的统一的总线网络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方面更具优势,具有价格低、速度高、易于组网、用户费用更为便宜等优点,代表了电气控制的发展要求,它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种类型的低压断路器通信技术中。目前,工业以太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电网建设中,相信将来智能化断路器的以太网可通信技术必有广泛应用的一天。目前一些主要断路器厂商虽然尚未在自己的产品中支持以太网技术,但都为用户提供连接以太网的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协议转接方法对以太网进行支持。西门子公司主推Profibus现场总线,断路器产品通过通信模块连接至Profibus总线,然后通过Profibus网络的主站连接至以太网。断路器附件BDA(断路器数据适配器)则起到远程/就地调校工作,不用于现场监控通信场合。
施耐德公司通过EGX 或CM4000 + ECC实现Modbus协议与TCP/IP协议的转换。目前,国内对智能电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设备的在线检测;②新的信号采集及处理方法、机理研究; ③电器本体的研究;④智能电器可靠性及控制部分抗干扰能力的研究;⑤通信的实现方法。国内的宝控公司SC800系列产品以智能型控制器为核心,以MODBUS协议为基础,可通过RS232/485进行通信,实现“遥测、遥控、遥调、通信”等4大功能。
四、智能电器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智能电器有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作为传统电器学科中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电器智能和电器智能化的研究及产品的开发应用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受到了极大关注,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智能电器作为电能传输与控制的主要设备,电器元件和开关设备必定改变传统的设计和控制模式,必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电器的前景是广阔的,而作为电气专业的我们,学好智能电器,掌握智能电器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对于我们将来的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篇:智能电网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学习心得
近日,通过“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手册以及网校“三华”同步相关知识的学习讲解,对“三华”同步有了一定的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普及“三华”同步电网知识,是为了坚定建设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并将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智能电网全面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根据该纲要,公司规划建设“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电网,将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迫切需要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支撑国家能源战略实施。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实现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为构建经济、高效、清洁的国家能源运输综合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资源,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三华”同步电网指通过特高压交流网架将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区域电网联结起来形成的特高压同步电网。大电网互联一直是世界各地电网的发展趋势,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跨国互联的同步电网,说明各个国家同步电网的规模在逐步增大。同步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中包括电网规模越大,接入发电机越多,抵御扰动和故障冲击的能力越强;网间交换能力强,可以充分获取错峰、调峰、水火互济、跨流
域补偿、互为备用和调剂余缺等联网效益;以及大受端电网接受远距离、大容量外来电力的能力强等。
未来几年缺电的形势会比“十一五”后期更为紧张,局部地区电力紧张的范围更大,缺口也会更大。造成结构性缺陷的重要原因是跨区电网建设落后,跨区输电能力不足。东北、西北电力富集地区难以支援华北和华东等地,也造成西部电力大量装机空闲,这就是不能合理利用资源造成的资源极大浪费。今后我国的能源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开发重心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导致我国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资源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就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电力输送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能源和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大,这就是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根本所在。
“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的战略,适应了世界能源发展格局的变化和我国能源支撑能力,响应了当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的号召,已成为我国能源和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张忠政
通过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和研讨学习,让我系统的了解了我国电网现状及发展方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的和意义、发展目标和路线,各环节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取得的成就,以及试点工程建设等最新进展情况,深入的理解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且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设备、运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推动电网科学、可持续发展。
第三,减少有效装机容量。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获得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同时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低谷用电,减小高峰负荷,从而减少有效装机容量。
第四,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满足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优化我国电源布局,从而降低燃料运输成本;同时,通过降低负荷峰谷差,可提高火电机组使用效率,降低煤耗,减少发电成本。
第五,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首先,通过改善电力负荷曲线,降低峰谷差,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其次,通过发挥自我诊断能力,延长电网基础设施寿命。
第六,降低线损。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大大降低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以及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交互,都可以优化潮流分布,减少线损;同时,分布式电源的建设与应用,也减少了电力远距离传输的网损。
智能电网不仅仅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它能让生活更便捷。家庭智能用电系统既可以实现对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电的实时控制和远程控制;又可以为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提供接入服务;还能够通过智能电能表实现自动抄表和自动转账交费等功能。
其次,它能够让生活更低碳。智能电网可以接入小型家庭风力发电和屋顶光伏发电等装置,并推动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从而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城市污染。
第三,它可以让生活更经济。智能电网可以促进电力用户角色转变,使其兼有用电和售电两重属性;能够为用户搭建一个家庭用电综合服务平台,帮助用户合理选择用电方式,节约用能,有效降低用能费用支出。
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电力供应,国网公司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并制订了发展规划,系统开展工程试点,确立了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的迫切要求,是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大选择。加强智能电网知识普及培训,对加深广大员工对智能电网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提高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加快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次学习,我加强了对发展智能电网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激发了我全面参与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热情,我决心认真提升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四篇: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最近,我学习了网络学院的“智能电网”相关知识,包括智能电网概述、智能发电与调度、智能输变电技术、智能配电技术、智能用电技术、智能信息通信技术等六个专题的内容,以及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的专家主题发言,及6位分论坛主席发言。
1、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智能电网的认识。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而我们现在所建设的坚强智能电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2、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智能电网的几大特征及其先进性:(1)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3)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4)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6)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3、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智能电网的智能发电与调度、智能输变电技术、智能配电技术、智能用电技术、智能信息通信技术等各方面技术的特点、发展状况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进一步理解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
(1)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且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设备、运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推动电网科学、可持续发展。
(3)减少有效装机容量。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获得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同时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低谷用电,减小高峰负荷,从而减少有效装机容量。
(4)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满足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优化我国电源布局,从而降低燃料运输成本;同时,通过降低负荷峰谷差,可提高火电机组使用效率,降低煤耗,减少发电成本。
(5)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首先,通过改善电力负荷曲线,降低峰谷差,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其次,通过发挥自我诊断能力,延长电网基础设施寿命。
(6)降低线损。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大大降低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以及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交互,都可以优化潮流分布,减少线损;同时,分布式电源的建设与应用,也减少了电力远距离传输的网损。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更加深入了解了智能电网知识,了解了智能电网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深入学习智能电网相关知识,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篇:智能仪器学习心得
《智能仪器》学习心得
首先,非常荣幸《智能仪器》这门课程由我们的周老师授课。现在我将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所获得的知识介绍如下。
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电子技术在测试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仪器表在测量原理、准确度、灵敏度、可靠性、多种功能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完全突破传统概念的新一代仪器——智能仪器。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推动下,智能仪器必将有更大的进展。测试仪器的智能化已是现代仪器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学习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新技术和设计方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了解教材的特点对我们学习的课程是相当关键的,所以我了解到本教材的特点是:
1、结构合理,章节安排、重点与难点分布符合教学要求,内容系统、新颖、翔实,可教性和可实践性强;
2、紧密结合科研实践,融入了DSP、FPGA/CPLD、∑-△型24位A/D、USB接口、触摸屏、条图显示、非线性决策滤波算法、智能传感器、网络仪器等当今智能仪器的先进技术;
3、较强了软件设计方法、课测试性实践、可靠性设计;
4、有利于授课教师灵活选材,可以选取不同章节,构成深度和学时有区别的课程;
5、通过附录介绍了实验设备和实验项目,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方案。
下面我就我们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概况。
本书第一章概述,简要介绍了仪器仪表的分类、重要性及智能仪器的发展概况,重点论述了智能仪器的概念、智能化层次、基本结构
与特点,综述了推动智能仪器的发展的七方面主要介绍和智能仪器微型化技术。
第二章数据采集技术,介绍了集中式和分布式采集系统结构、模拟信号调理,重点论述了普通型和∑-△型A/D转换器原理、接口技术,通过实例深入讨论了采集系统设计、误差分析等问题。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简称DAS,是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进行采集、量化转换成数字量后,以便有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装置。传统的A/D转换技术在实现极高精度的A/D转换时,在性能、代价等方面搜到了极限性的挑战,而且由于难以与数字电路系统实现单片集成,因而不适应VL-SI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型A/D转换器以其分辨率高、线性度好、成本低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既有模拟又有数字的混合信号处理场合更是如此。过采样∑-△型A/D转换器由于采用了过采样技术和∑-△调制技术,增加了系统总数字的电路的比例,减少了模拟电路的比例,并且易于与数字系统实现单片集成,因而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高精度的A/D转换器,适应了VLSI技术发展的要求。过采样技术使得量化噪音功率平均分配到更宽的频带范围中,从而减低了基带内的量化噪声功率。∑-△型A/D转换器一很低的采样分辨率和很高的才艺速率将模拟信号数字化,通过使用过采样、噪声整形和数字滤波等方法增加有效分辨率,然后对A/D转换器输出进行采样抽取处理以降低有效采样速率。
第三章人机对话与数据通信,既介绍键盘、LCD显示、RS-232C
标准串行总线通信等基本信息,又重点增加了条图显示、触摸屏、USB通用串行总线、PTR系列模块和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无线数据传输等内容。
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是仪器的重要指标。所以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基本数据的处理算法,重点讲述克服随机误差的数字滤波算法和消除系统误差的几种校正算法,简要介绍了标度变换。引入数据处理算法后,使许多原来考硬件电路难以实现的信号处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克服和弥补了包括传感器在内的各个测量环节中硬件本身的缺陷或弱点,提高了仪器的综合性能。
高级智能仪器是应用了人工智能的力量、方法和技术,具有拟人智能特性或功能的一起。为了实现这种特性或功能,智能仪器中一般都使用嵌入微处理器的片上系统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及专用信号处理电路,一起内部带有处理能力很强的智能软件。仪器仪表一不再是简单是硬件实体,而是硬件、软件相结合,软件决定仪器智能高低的新型仪器。软件设计成为智能仪器设计中工作量大任务最繁重、最复杂的工作。因此,只有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掌握软件的设计方法,才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智能仪器软件设计的任务。第五章软件设计,在介绍软件工程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基于裸机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对软件测试问题作了讨论,新增加软件文档、监控程序设计等内容。
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是评价仪器系统质量优劣的重要技术指标。第六章可靠性设计与干扰技术,介绍了可靠性基本的知识,重点论述
硬件和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与技术,对一直电磁干扰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第七章可测性设计,介绍了可测试性的基本知识、测试性通用设计原则和机内测试技术——BIT,结合RAM测试、A/D与D/A测试实例,讨论了可测试性设计方法。可测试性是系统和设备的一种便于测试和诊断的重要设计特性,对各种复杂系统尤其是对电子系统和设备的维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有很大影响。可测试性设计要求在设计研制过程中使系统具有自检测和为诊断提高方便的设计特性。具有良好的可测试性的系统和设备,可用及时、快速、准确地检测与隔离故障,提高执行任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缩短故障检测与看来时间,进而减少维修时间,提高系统可用性,降低系统的使用维护费用。
第八章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论述了智能仪器的设计原则和研制步骤,比较完整地给出了基于单片机和DSP研制的两种仪器实例。
第九章智能仪器的新发展,简要介绍了虚拟仪器的特点、体系结构、硬件和软件及应用,从基于Web的虚拟仪器、嵌入internet的网络话智能传感器和IEEE1451标准等方面讨论了网络话仪器。
以上是我对我们课程每一章学习到的知识的一些概况。我也认识到只是在我们的课堂要学好一门课程是不够的,要把知识学通、学精,还是需要我们花大量的精力、时间继续努力的。所以,我会努力的!